五上第六单元课时备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文档)单元备课:第六单元主备人等级评价教材简析《慈母情深》是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父爱之舟》一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

文中多次写父亲驾着姑爹的船送“我”,体现了深深的父爱。

《“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却得到了母亲和父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学情分析这一单元是关于母爱、父爱的,阅读时应抓住场景描写和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这一单元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触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真正走进课文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识课后生字。

2.通过阅读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母爱的伟大感人。

过程与方法:1.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抓住父亲爱儿子的细节描写,深深感悟父亲伟大的爱。

3.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爱,感受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3.理解父母的两种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不同的爱。

学习重难点1.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法引导学生抓住场景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学法学生找出场景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联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课件(共30张PPT)
子活动1 名篇学表达
子活动3 抒情有方法
子活动2 场景“现”深情
子活动1 读文谈感受
促提升 展父爱
习方法 悟父爱
理场景 识父爱
观图片 感父爱
子活动4 感受别样父爱
子活动3 融情于场景
子活动2 合作深化
子活动1 自读收获
子活动2 读文定目标
子活动1 方法再回顾
得方法 巧云用
共合作 悟内容
理顺序 知大意
年级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阅读
表达
五上
一单元
万物有灵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二单元
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的速度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任务单特点
三单元
民间故事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的复述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四单元
家国之殇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五上
聚焦双线组元 解读文本
阅读
表达
单元页聚焦重点: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与人物的感情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舐犊情深意更切
五上第六单元常规单元 舐犊情深
五上:P75
聚焦主题页 解读文本
重视读写结合从阅读学表达



描画了父母不同表达的爱
舐犊情深意更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材对体会情感的序列化落实

童年生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田园生活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上
五下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部分:概述1.1 单元主题介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六单元的主题是"集体备课"。

这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1.2 编写目的本文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背景,探讨如何进行集体备课,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集体备课的意义和目标2.1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是教师们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智慧,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集体备课的目标集体备课的目标是在保证教学内容统一性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部分: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1 计划会议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计划会议。

在会议上,教师们可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思考,明确教学方向。

3.2 分工合作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任务分工,分工合作可以使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让备课更加高效。

3.3 资料整理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教师们需要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瓶、教材等。

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3.4 教学方案撰写根据集体备课的结果,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撰写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包括课堂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

第四部分: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备课4.1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2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备课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六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六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六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编排特点1.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内容。

2.经历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突出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⒊由易至难,逐步深入,从旧知引出新知。

四、具体编排标题具体内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主题图、例1~例3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给定数据的中位数;例4、例5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主题图主题图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场景,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教学时应说明每个活动的游戏规则,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讨论。

注意引导学生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要过分关注游戏、活动内容本身。

例1呈现足球比赛前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场景,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开球公平吗?”引出教学内容-——比赛的公平性。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做抛硬币试验,并做好结果记录。

做完试验后,让学生汇报本组得到的结果。

教师把各个小组试验的情况汇总,再进行分析,使结果更加逼近理论值。

同时说明:当试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和反面朝上的频率都越来越逼近。

做一做这是一个简单的转盘游戏,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上。

可引导学生思考: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实现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

(3)为了直观展现可能性由变为这一过程,可借助学生熟悉的转盘游戏来模拟本活动:把一个转盘平均分成18个区域,灰色区域代表男生,白色区域代表女生,灰白间隔,则例2的问题就转化为了指针停在灰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全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全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备课教学内容多边形的面积教材简析本单元共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这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圆的面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学生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2、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拼摆、割补等方法,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措施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分析转化推导出其他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课时安排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课时2、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3、梯形的面积2课时4、多边形面积综合练习课1课时5、组合图形的面积2课时6、整理和复习2课时7、单元测试2课时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8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例题1+ 练习十九教学目标(对应)教学环节达标情况测评手段等级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发展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二)(三)(四)教学重难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下载修改)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引入(二)复习并检查1.可以从哪两方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4.说说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规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教
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语文园地六》。

2.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意思。

3.能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拼接和阅读。

4.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句子拼接和表达个人意见。

三、教学准备
1.课文《语文园地六》的教材。

2.教师制作的备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回想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次的话题。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评价朗读情况,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解释生词和重点短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段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细节。

3. 练习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词语搭配和句子拼接练习,加深记忆。

•提问学生个人看法,引导他们表达观点。

4. 拓展
•使用扩展材料或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总结
•总结本课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五、作业布置
1.默写课文关键词汇。

2.进行一个小故事创作,内容要求包含课文中的某个情节。

六、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为之后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这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的教案,通过集体备课,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情深 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情深 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舐犊情深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人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让学生说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这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用恰当的语言”要求学生有对象意识,和不同对象交流沟通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措辞、语气等。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深人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能够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来体会人物情感,不要仅抓住只言片语进行细碎的分析,更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判断哪些是场景描写、哪些是细节描写。

第二,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和学生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教学时,要注意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舐犊情深。

进行日语交际和习作时,能够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经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要注意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

课文教学与课后“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都有联系,如,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场景描写时,可以结合“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进行教学;课后“小练笔”的内容可以作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口语交际中谈对父母之爱的看法,也可以作为习作的素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1课时教
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茶、画、班级、还要、尝
•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情感色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兴趣去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共同协作完成一个任务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情感色彩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猜测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谈一谈茶这个字的来源和含义。

2. 学习新课(15分钟)
1.生字词教学:茶、画、班级、还要、尝
2.聚焦课文中的关键词,学生逐句朗读课文。

3.阅读理解: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

3. 操作练习(20分钟)
1.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文中提出的思考问题。

2.完成文中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4. 课堂小结(5分钟)
•整理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分享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写一篇有关茶的简短文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包括园地)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单元第六单元单元XXX读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父爱母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3篇课文组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3.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1.多元认字。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XXX破XXXXXX教学时要充裕发挥“进修伙伴”的作用,借以指导学生当真思考,展开厚实的联想和想象。

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课时划分18慈母情深2课时19父爱之舟2课时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课时口语社交1课时作六2课时场地六2课时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课题教学目标18慈母情深1.会认“权、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嗓”等12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研究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课程整合与主题丛书第六本整合。

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放置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修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言语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有豪情地朗诵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包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2课时教学准备主备内容第一课时多媒体课件二次备课一、揭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18课《慈母情深》,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呢?XXX体现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去认识文中的母亲。

教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一1.请你用较快的速度朗诵课文并完成下面请求。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实录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实录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实录
板块一:初读三篇文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 师:第六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流淌在血液里的爱与温暖,这是哪篇课文?
生:《慈母情深》。

2.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生:“我”去工厂找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3. 师:故事中的哪些场景又让你难以忘怀呢?
板块二:再读《慈母情深》,聚焦场景描写
1. 师:通过工作场景的描写,就塑造了一个挣钱不易、辛苦、疼爱子女的母亲形象,这就是场景的能量呀!
2. 师:《父爱之舟》这篇文章,也有很多场景描写,默读全文,用横线画出这些场景,在旁边批注场景描写的作用。

3. 生自主学习并全班交流。

4. 师总结:场景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都有着重要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学以致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描述。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3.能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

2.朗读课文,理解生词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描述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

2.细致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慈母情深》PPT2.描述植物及植物生长图片3.小组讨论指导问题纸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谈谈他们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

第二步:朗读课文1.教师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达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的感情。

第三步:课文理解1.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2.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讨论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

第四步: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通过问题引导,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关于植物的知识。

六、课堂总结1.强调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感恩父母之恩。

2.复习课文,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思考并写下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以上为本节课集体备课的教案,希朴各位老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六单元分析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六单元分析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六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在第六单元中,主要讲授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国家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整体教学目标有何关联?清晰列举教材中的课文和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本单元中的知识目标是什么?包括了哪些内容?学生在学完该单元后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有哪些?2.2 能力目标本单元通过哪些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重点培养了哪些方面的能力?2.3 情感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在本单元中,哪些内容被认定为教学重点?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强调这些内容?3.2 教学难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是什么?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困惑?如何通过教学手段解决这些难点?四、教学方法与策略4.1 教学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你打算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4.2 教学策略针对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你打算采用哪些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如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教学过程设计5.1 教学步骤请详细描述本单元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引入知识点、展示教学内容、互动学习环节等具体步骤。

5.2 学生作业设计一份合适的作业,巩固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估6.1 评价标准在本单元中,你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用哪些指标来进行评价?6.2 评价方法采用哪些评价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七、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你认为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7.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制定下一个单元的教学改进计划,以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本文档对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六单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估以及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希望能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Boat, boat, this is a boat.2. 教师做“划船”动作,说:“Let’s go boating.”,帮助学生明白词组“go boating”的意思。

3. 介绍对话情景T: Miss Whit e and the children go to the forest. What do they see in the forest? Let’s go and see.4. 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

第二次播放教学录音,学生听完录音后回答下面问题:① 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② Is there a lake in the forest?③ Are there any small boats?Answer:①No, there isn’t.②Yes, there is.③Yes, there are.三、巩固延伸(Consolidation & Extension)1. A. Let’s try(1) 明确听力任务T: Look at the picture in this part. Chen Jie and Mike are talking about the picture. I’ll play the tape for you and you’ll tick the words you hear.(2) 播放第一遍录音师,学生根据录音内容选词;播放第二次录音时,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2. 课堂练习——选择填空:( ) ① _________ there a book and two rulers on the desk?A. AmB. IsC. Are( ) ② Is there __________ grass in the park?A. aB. /C. an( ) ③ There is __________ river in __________city.A. a, aB. the, theC. a, the( ) ④ - Is there a forest in the park? - No, __________.A. it isn’tB. there isC. there isn’t( ) ⑤ There is a _________ and some __________ in the sky.A. birds, cloudB. bird, cloudsC. birds, cloud3. Check the answer① B, ② B, ③ C, ④ C, ⑤ B四、课堂小结(Summary)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1) 学生同桌相互读一读本部分的三组单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第六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本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

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我想对你说》、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课文前两篇为精读,后一篇为阅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可以掌握本单元词语,主要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可以结合本单元课文表达方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二、单元教学目的 1、学会本单元词语,积累本单元优美词句。

2、《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中分别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感受父母之爱。

3、口语交际可以对父母不同方式的爱给予评价,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通过交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4、习作联络自己的生活实际,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次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三、单元整体设计课型整合内容课时单元先导课《慈母情深》,《父爱之舟》、 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 精读引领课《慈母情深》,《父爱之舟》1 略读整合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朱自清《背影》 1 表达训练课《口语交际》、《习作》 3 单元整理课《语文园地》 1 单元先导课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26个生字,会写28个字,积累词语。

2.明确单元主题,理解单元内容。

3.初读整单元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交流受,可以找出《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的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里面的心理描写,体会这些描写作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整合内容:《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流程:一、古诗引入,激发兴趣 1、朗读古诗《游子吟》,引入新课 2、阅读本单元目录和导读,说说读后你发现了什么?〔感受本单元主题——父母之爱,明确本单元学习写作目的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语和句型。

(2)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书写。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 activities,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1)课文《麻雀》(2)课文《月光曲》(3)课文《灰雀》(4)课文《父亲、树林和鸟》2.2 语文园地(1)词语盘点(2)语法点讲解(3)阅读理解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3)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理解和语法点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词和长句的理解。

(2)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理解和语法点的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1)PPT课件(2)黑板和粉笔(3)教学录音机和磁带4.2 学具(1)课本(2)练习本(3)铅笔和橡皮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课文学习(1)学习课文《麻雀》,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型。

(2)学习课文《月光曲》,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型。

(3)学习课文《灰雀》,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型。

(4)学习课文《父亲、树林和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型。

5.3 语文园地(1)词语盘点,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2)语法点讲解,讲解本节课所学的句型和语法点。

(3)阅读理解练习,应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

六、板书设计6.1 课文内容板书《麻雀》词语:麻雀、小鸟、树林、父亲、鸟儿、音乐、月光、灰雀、鸟巢句型:1. 什么是什么?2. 什么在哪里?《月光曲》词语:月光、音乐、钢琴、歌手、舞台、观众、掌声、梦想句型:1. 什么是什么?2. 什么在哪里?6.2 语文园地板书词语盘点:1. 什么是什么?2. 什么在哪里?语法点讲解:1. 什么是什么?2. 什么在哪里?阅读理解练习:1. 什么是什么?2. 什么在哪里?七、作业设计(1)课文内容的抄写和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计算多边形面积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多边形边长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情境图、实践活动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多边形模型。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7 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

从全文的每一段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父亲为救助儿子不惜一切,让人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父爱,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当然这位儿子也“了不起”,在这种险恶的环境里,十分坚强,还鼓励同学不要害怕,并且先人后己。

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教学目标】1.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2、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深深信任。

3、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黑板、背景音乐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1、会认本课出现的“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2、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3、搜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二、合作交流(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字词预习的情况:小黑板出示: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指名读、齐读)学生自由选择对某个词的理解2、课文的预习情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三、品读体验文章中哪一点让你感动,读一读,然后把画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读课文后,小组交流结果认为父亲与儿子在地震中表现让我们为之动容。

感受父亲的震撼:根据生交流的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段落(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3)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

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四、作业:课下继续品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体验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2)”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

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

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板书这句话)(4)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5)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生说)。

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投影:图片、音乐。

三、巩固延伸1.质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子(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第 18课:慈母情深【教材分析】《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通情达理的母亲。

这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地敬意与无比地热爱。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2、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2、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黑板、《青年近卫军》这本书的图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

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生齐读课题)2、通过课前预习,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根据学生提出的质疑的问题,教师总结如下:(1)为什么在那个生活那么艰苦的年代,这位母亲还愿意出钱给孩子买闲书看?(2)文中为什么要写到关于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可以用浏览、快读、默读等多种形式)(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随机板书: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四、自读自悟、赏析重点(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