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下《小石潭记》word导学案2篇
《小石潭记》课文导学案
《小石潭记》课文导学案《小石潭记》课文导学案《小石潭记》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下面是《小石潭记》课文导学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导入:师:现在正是秋天。
有句古诗大家都学过:“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确,秋天,西风渐起,万木萧萧。
很容易给人伤悲的感觉,正是古人所谓“悲秋”,这表现了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
但,反过来,在很多时候,人的心情也会影响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打个比方,大家看到鸟语花香有什么感觉呢?生:春天,快乐,春游。
师:大家说是快乐。
可是杜甫却有名句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开他要落泪,鸟鸣他要心惊,大家说为什么呢?能从句子当中找到答案吗?生:因为”感时”和”恨别”师:是啊,这就是心情对人感官的影响。
正所谓境由心生,情随思变(板书境由心生,情随思变),即使面对美好的景色,心境失落,笔下的文字也就凄冷了。
师:我们最近读了不少东西,比如说余秋雨的散文中关注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失意文人,他们经历了很多坎坷并将之以及自己的感受付诸笔下。
我们还刚刚学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还记得他是怎么描绘自己的遭遇吗?生: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师: 巴山楚水凄凉地!问问你们,你们知道么是凄凉吗?生:知道,反正就是伤心。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你们有为伤心而落泪吗?生:有的。
师:你们那还是小委屈啊。
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一去就是23年。
他还有个好朋友叫做柳宗元。
刘、柳二人本是好朋友,命运也相似。
师:请大家共同阅读柳宗元生平。
师:柳宗元被贬来到了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
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使他的心中无比凄苦,难以自抑。
付诸笔下。
也是一片凄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希望同学们在掌握文言词语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且进而体会作者在描写一片美丽景色时的心境。
(板书: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二、诵读课文,落实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师:课前已经布置了大家的预习, 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一提早优化,导入情景柳宗元字,山西人,世称,唐朝闻名文学家,“”之一。
代表作有《》、《》等。
《小石潭记》是《》之一。
二.认定目标推动任务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2.学习依照必然的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式3.学习和积存文言词语。
4、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中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情感融合于自然风光的刻画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域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三.自主学习解惑质疑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回答)1、作者是如何发觉小石潭的?二、小石潭的全貌是如何的?3、作者是如何描述潭中的鱼儿的?4、作者是如何描述小石潭的的?五、纵观全篇作者是如何描述潭上的景物的?6、第四段作者的情感有无转变呢?那些语句能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四、合作研讨点拨升华1.课文是依照什么顺序如何来写的?2、明白得人物的“乐”(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了哪些漂亮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伙儿说说吗(2)、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若是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乐)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体会人物的“忧”(1)、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咱们从文章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示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结合时期背景试着分析一下五.展现点评拓展延伸1.主题的明白得:问: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明白得?2.咱们曾经学过一些柳宗元的诗句请写出两首六.诊断纠正纳入系统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看的对象或同一对象观看的角度、距离也不断转变。
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结:《小石潭记》这篇散文生动地描述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七.评判鼓励布置作业1.说明划线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斗折蛇行•3)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5)以其境过清•6)为屿2.古今异议一、乃记之而去二、佁然不动:3、崔氏二小生:4、不可久居:3.一词多义(为)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明灭可见(清)水尤清冽其境过清(而)西南而望记之而去4.翻译下列句子卷石底以出: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影布石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导学案(全).doc
《小石潭记》导学案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初级中学王秀娜【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
2•品味景物描写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素材积累】1、作者简介:柳宗元,字了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Z-o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2、写作背景: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I才I,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果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口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许多景飞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钻姆潭、钻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学习过程】1、展现三幅图片(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诗句来描述一下看到的景象,然后导入: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后在永州觅得一处清幽之境,谁能用一个词来描绘一下。
(出示第4幅图)刚才同学们看过浩瀚无边的大海,领略过汹涌澎湃的黄河,欣赏过荷花满湖的大明湖以及清幽翠绿的小石潭。
那么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柳宗元,和他一同感受别样的风景吧!2、本文作者是(一一柳宗元),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柳宗元这位大文豪(出示幻灯片3),生读后快速识记红字部分。
(一一检查)3、学习本文,我们需要完成二个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4)。
(让学生齐读)4、学习文言文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
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的方法是“读”,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
(出示幻灯片5)一、诵读指南:1、读准字音。
《小石潭记》课文导学案设计
《小石潭记》课文导学案设计《》不仅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它的语言,恰如在《愚溪诗序》中所说,“清莹秀澈,锵鸣金石”。
下面是《小石潭记》导学案设计,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一篇写景记游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怎样学习这篇游记散文呢?我们分三步来进行:1、整体感知,2、探讨研究,3、课外拓展。
下面我们分步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现在我先背诵给同学们听一听,大家看着课文,一边听,一边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意蕴深厚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自我的复杂感情的?1、示范背诵课文。
2、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3、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隐藏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感情。
4、多媒体显示整体感知基础题针对性训练。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为kān()俶()尔远逝往来xī()忽yí()然不动参()差()披拂悄怆()幽suì()⑵解释加点的字:伐竹取道___________蒙络摇缀___________斗折蛇行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⑶填空: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__来叙写的,从发现石潭一直到离去,先闻____________,后见_________。
写潭中的景物,先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远望_________,最后写气氛,抒发感情,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贬后忧伤的心境。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优秀导学案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优秀导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的有关知识。
2.理解本课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特点。
3.体会作者用词精炼,描写生动、具体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难点、重点分析]1.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谪到永州时写的,通过对小石潭的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唐顺宗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执政,他们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当时柳宗元33岁,任礼部员外郎,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革新运动。
但是在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下,顺宗退位。
宪宗即位后,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革新派人物相继遭到残杀和贬谪。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这时,柳宗元政治地位下降,又身居荒僻落后的地区,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郁。
《小石潭记》正是通过精细、生动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自己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2.《小石潭记》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佳作。
它的精妙之处,首先在于它的结构。
全文共分五段,其内容如下:第一段:叙写寻潭的过程,概写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写潭水与游鱼。
第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第四段:写潭上人的感受。
第五段:记同游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先一后的两条贯串动作线在流动,一条是游踪,一条是视线。
写寻潭,以游踪为序。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着如佩环碰撞那样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不禁引起作者的极大兴趣。
于是,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道路,穿过一大片竹林,一个美妙的天地便展现在眼下:潭。
写观潭,以视线为序。
寻到“心乐之”的小石潭,令人不由地急忙打开那犹如摄影机一般的眼睛,贪婪地摄下石潭的全景,唯恐漏下一星半点:清洌的潭水,全石的潭底,近岸“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的底石,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所在呀!尤其攫人之心的,是那清洌的潭水。
《小石潭记》导学案第二课时.doc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文章,把握作者写景的技巧。
2.体会作者寄予在景中的抑郁忧伤心境。
【课前预习】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心乎Z水尤清迥
治然不动以其境过清
• • • •
乃记Z而去
■
2.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写游鱼静止不动的句子是“
写游血轻快敏捷的句子是
av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述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 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 • • •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上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
• • • •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要求:运用修辞手法(引用名人名言、排比、比喻等),感情真挚。)
课堂随笔:
【反馈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俶尔远逝
• •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
(4)斗折蛇行 斗:蛇:
• •
(5)凄神寒骨凄:寒:
• •
2・解释句子(友情提醒:请尤其注意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或者句子翻译时 注意补充省略的成分等等。)
8.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67解祈击加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⑵以其境过清 清:
• •
⑶南流数十步 南:⑷不可名状 名:
• •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血句了的意思。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6. 《小石潭记》导学案二2
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一、 佳境导游: 从文中选取其中最让自己心神驰往的景物,加上自己丰富 的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我的收获----
课堂随记:
4
词类活用二 (1)形容词用作状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 (2)形容词用作动词 日光下澈 (3)形容词用作名词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使神凄,使骨寒”
5、正确翻译下列文句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我的疑问:
2
探
究
案
Ⅰ、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这篇游记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分别写了小石潭的哪 些景物?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为什么潭的?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用文中 句)
2.本文写景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征?
3.作者怎样写“石” “水”的特征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 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探究点三、综合探究 1. 作者是如何描写潭中气氛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这“一乐 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3. 文章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
(2)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三、检查复习 1、请为下列的红字注音: 如鸣佩 ( ) ( ) ( ) ( ) 环 参 差 披拂 犬牙差 ( ) 互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往来翕 (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 寂寥( )无人
《小石潭记》导学案
九年级()学生姓名:
教师寄语: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备注:自主复习巩固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请在时间内认真完成学案内容)。
复习目标:
1、巩固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
3、学习古人面对困境时的排解之法,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
1、
2、
试着写30--50字。
复习内容:
1、文学常识
1、“记”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体裁?
2、作者及作品介绍:
2、文言基础知识探索
1、请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语;
2、请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语(至少4个);
3、重点句子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பைடு நூலகம்问题探究
第四段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默写
1、文中描写小石潭之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
2,、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2、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
,。
6、写一写
面对仕途的不顺,古人寄情山水;面对人生的困难,你会怎么做或你想对困难说些什么?
小石潭记》导学案(精品教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精品教案)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___的代表作之一。
本课时安排为2个课时,建议根据学情进行分配。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研究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研究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过程与方法包括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课文顺序。
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本课还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价值观好河山的热爱。
___是唐代文学家,与___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___”,同被列入“___”。
他的作品丰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
小石潭记》是一篇记叙文,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
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读准字音,理解一些生僻字的意思,比如篁竹清冽、卷石底坻、屿、嵁、蒙络摇缀、可百许头、重点下澈、实词佁然、___、翕忽、差互、悄怆、幽邃等。
同时,要理解一些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的差别,比如“不可久居”在古代意为“停留”,今义为“住,居住”。
最后,通过阅读《小石潭记》,学生可以感受到凄清的意境,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的孤独悲凉。
这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作者使用了名词做状语的方式,写道“日光下澈”,形象地表现了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2.第三段中,“凄神寒骨”是怎样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通过“凄”和“寒”两个形容词的作用,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第四段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名词做状语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从小丘西行”是一个名词做状语的结构,表示方向,即向西行走。
《小石潭记》导学案2.doc
城一带),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 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 八人家”。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划线字注音。
) 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 “唐宋huang (( 披拂( 犬牙差互( 址屿哄岩()竹佩环(寂 lido ( ) 日光下澈)( )(清冽( 翠蔓( )参差( 伶然( )) 俶尔蒙络摇缀翕忽( )悄()(幽 SU1()怆()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⑵俶尔远逝4. 说明旬中加点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斗折蛇行⑶其岸势犬牙差互⑷凄神寒骨 空: 斗:犬牙:凄:蛇: 寒:《小石潭记》导学案(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冃标】1. 掌握文屮的重点字词、字音。
3. 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1. 激发学牛热爱自然、赞美白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 品味作殆写景的妙处。
一、知识链接《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 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钻潭记》《钻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 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柳宗 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木人的身影, 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來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 也可以敘事如《桃花源记》,也町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來像《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导学案(学生用).doc
《小石潭记》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文体。
2、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正确朗读课文,流利地翻译全文。
【资料链接】一、题解和作者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敘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2、柳宗元(773年一819年),字子厚,I比称“柳河东”,“柳柳州”,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称“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参与革新,遭反对而惨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10年间写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和诗歌,最著名的是《捕蛇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作背景:A由于永贞革新火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兴化的地区。
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 游山访水,寄情山水。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笫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自学指导(一)听范读1、画出生字词;2、注意句子的节奏。
☆朗读指导:注意语调的把握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來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沪教版语文九下《小石潭记》word学案
26、《小石潭记》学案柳宗元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摇缀yáo zhuì隶lì篁竹huánɡ zhú清冽qīnɡliâ为坻wãi dǐ为屿wãi yǔ为嵁wãi kān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3、背景介绍。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合作交流1、全班齐读第一段。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21、《小石潭记》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1、《小石潭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
1、柳宗元的ft水游记散文。
柳宗元散文最著名的是ft水游记。
他的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发了他的不幸遭遇和他对现实的不满。
他描写ft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ft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品。
《小石潭记》以生动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的位置和形状,潭水来源和流动的状态,以及悬泉的声音、周围的景物等。
柳宗元ft水游记的语言,“清莹秀澈,锵鸣金石”。
他描绘ft水,能写出ft水的特征,文笔简练而又生动。
他的ft水游记继承《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所发展,为游记散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2、柳宗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宗元是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从创作实践上发展了古文运动。
在被贬以前,到他门上求教的就“日或数十人”,他也“好以文宠后辈”,后辈因他的教导而知名的“亦为不少”。
被贬谪以后,“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稀有法度可观”。
可见,柳宗元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归纳与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翕()忽悄怆()寂寥()清冽()俶()尔披拂()坻()摇缀()差互()幽邃()嵁()斗()折翠蔓()屿()2、一词多义。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清:下见小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虚词“而”“以”的不同意思。
“而”(1)乃记之而去。
())(2)潭西南而望。
((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以”(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2)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导学案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意,梳理脉络。
2、了解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3、探讨作者的心境。
(一)课前检测,温故知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坻.参差..心乐.之..悄怆2、根据字音写字:清liè幽suì xīhū chùěr 为kān yǐ然3、解释下列加点字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佁然..差互凄.神寒.骨..不动斗.折蛇.行犬牙(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分别用四五个字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2、作者怎样发现小石潭?(找出有关的动词)体现游记散文中换景的写作方法。
3、文章第二、三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有关语句)4、第四自然段中,小石潭的周围气氛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这与前面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有何不同?友情提示: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
但不久遭到迫害。
被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
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中寄托自己的情怀。
(三)合作探究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提示:可以参考前面第4题的”友情提示”2:远在江湖砺心志,失意文人多妙文。
有人认为,面对人生逆境,柳宗元寄情山水,排遣抑郁,但终不能彻底摆脱忧伤悲凉之心境,使人略感消极。
请打开你记忆的大门,选择恰当的人物,仿照例句,按要求写句子。
提示:注意要渗透“正视逆境,笑对人生”的思想,充满正能量。
面对人生逆境,刘禹锡壮怀激烈,高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面对人生逆境,面对人生逆境,(四)布置作业:1、在积累本上,仿照合作探究“正视逆境,笑对人生”的形式,再继续补充两个事例。
2、完成《小石潭记·练习题》中【阅读探究】1—7小题。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怀,确立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学质疑】1.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翠蔓.()参差..()佁.然()俶.尔()翕.忽()寂寥.()悄怆..()幽邃.()龚.古()3.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第一课时【合作激疑】一、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或听录音。
2、组长组织朗读。
3、朗读展示。
4、全班齐读。
二、疏通课文大意1、小组讨论,理解重点字词,试译课文。
要求:不准参考资料书,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参差..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蒙络摇缀..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远逝;往来..不动;俶尔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可见。
其.岸势犬牙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2、小组间互动,解答疑问,教师补充。
3、小组内解决课前预习的问题,并生成一个小组内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能够是新问题,也能够是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探究析疑】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试着理解作者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重难点】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轻松预习】一.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积累字词。
自测: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俶尔远逝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⑵斗折蛇行斗:蛇: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⑷凄神寒骨凄:寒: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课堂学习】1. 交流预习内容。
质疑交流解决疑难。
2. 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交流回答。
发现小石潭------ ------ ------ -----3.精读文章,品味写法: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提示:(1)先声夺人。
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
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
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
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
“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
4.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刚才同学们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对文中的重点词句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年,柳宗元满怀壮志地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不幸失败,被贬到偏远荒凉的湖南永州,那种心境不言而喻。
你能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吗?试着谈一谈。
5.背诵全篇【拓展训练】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
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③箭:小竹子。
④疏数(cù):疏密。
⑤中州:中原。
⑥更:经历。
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乃悟前狼假寐C、乃不知有汉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元结《右溪记》)〔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凹陷(又作“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⑵以其境过清清:⑶南流数十步南:⑷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附参考答案:【阅读训练一】1、①大约②忽然2、①名词作状语,在空中②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爬行③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3、①伐竹取道②水尤清冽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5、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拓展比较阅读】(一)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B 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碳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4、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⑴大约、大概⑵凄清、冷清⑶向南⑷说出 3、⑴那石岸的形状想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记》导学案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_ 组名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资料链接】1.有关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
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
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2.关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3.寓情于景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
【预习导学】1、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簧.竹()清冽.()为坻.()为嵁.()俶.尔()翕.忽()怡.然()幽邃.()2、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用“|”画出停顿)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3、翻译下列句子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5、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为什么2、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3、探索尝试:小石潭如此之美,请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这小石潭写美的?4、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达标测试】:1、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以:全石以.为底()为: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为.坻,为屿……()卷石底以.出()清:水尤清.洌()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2、析佳句,探深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山水如此多娇,哪能不让人触景生情?请再读课文,作者游小石潭时的心路历程。
1)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柳宗元游小石潭时心情如何?2)寄情于景是山水游记的通用法则,我们该如何体会这类文章的款款深情呢?3、展文采,撰美文: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四、课堂小结,背诵美文:作者一行游小石潭,赏美景,留下千古美文,这其中佳景,佳句,及其寓情于景之妙法,不能背诵,岂不遗憾?五、检测拓展:1、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以:全石以.为底()为: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为.坻,为屿……()卷石底以.出()清:水尤清.洌()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2、古人登山临水,赏花抚木,往往有所寄托,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