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派”艺术精髓与当下意义
麒麟文化资料
麒麟文化麒麟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麒麟作为文化符号,不仅代表着吉祥、美好和幸福,更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起源和象征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形态独特,凤尾龙身,造型神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麒麟被赋予了吉祥、祥瑞的象征意义,被称为“神兽”,是真龙与凤凰之外的另一祥瑞生物。
传说中麒麟性情仁爱,体态美丽,不伤生物,所到之处万物向之归,万民和谐。
麒麟文化的影响麒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文化中,麒麟常常被用于作为图腾、标志、装饰和祥瑞之物,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中,麒麟形象也是常见的题材,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麒麟文化的传承麒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无论是在节庆礼仪、民间习俗、文学艺术还是哲学思想等方面,麒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常常看到麒麟的形象,以及麒麟文化的体现,这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活跃着。
麒麟文化的当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麒麟文化也在不断地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展现出新的魅力。
在当代,麒麟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一种抚慰人心,传递美好愿望的文化符号。
通过挖掘和传承麒麟文化,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让人们更加珍爱和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麒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象征着幸福、祥和和美好,代代相传。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麒麟文化的魅力延续下去,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麒麟文化的简略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愿麒麟文化的独特魅力永远流传下去,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希望和祥瑞。
麒派艺术成就根源探究
9 5 7年 期 间 , 周 信 芳 访 问 了 苏 这些 都 成 就 了他 表 演 艺术 的不 断 创 遇 害 》 、《 王 莽 篡 位 》;抗 日战 争 时 到 1
新。
期 ,创 演 了反 侵 略 的 《 徽钦二帝》 、
联 的首都莫斯科和其他八个大小城
市 ,作 了整 整两 个 月 的演 出… … 周
为 京 剧 这 一 古老 剧 种 的 近代 化 进 程 演 方 法 … …他 身 处 南 方 , 却是 南 方 开 辟 了一条 崭 新 的通 途 。 知 名 演 员 中 去北 方 演 出最 多 、时 间
作 为麒 派 艺 术 的创 始 人 与 集大 最 长 、合 作 最广 、对 南 北 京剧 艺术 可 相 互 借 鉴 以为 己所 用 ; 要 不 断 扩 成 者 ,周 信 芳 的演 剧 风 格 、 艺 术成 就 一 直 为 大 家 所津 津 乐 道 。 更 有些 交 融最 有 成 就 的 艺术 家 。 周信 芳传 大 艺 术 眼 界 , 交流 艺 术 经验 ,才 能 统根 基 深 厚 、 艺术 视 野 广 阔 、演 出 使 京 剧 事 业 日益活 跃 ; 京剧 演 员 要
中 ,显 示 了 高扬 爱 国主 义 思 想 、鼓 践 行 。
舞 民主主义精神 的鲜 明特征。在反
帝 反 封 建 的 民主 革命 时期 ,周 信 芳
1 9 5 5年 , 周 信 芳 跑 遍 东 北 、
华北、华东五个省 的十个城市进 行
创 演 了揭 露 袁 世 凯罪 行 的 《 宋 教仁 为 期 八 个 月 的 巡 回演 出 ; 1 9 5 6 年
麒派艺术成就根源探究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O r i g i n o f Q i S c h o o l A r t i s t i c A c h i e v e me n t
别开生面的京剧流派——“麒派”
别开生面的京剧流派——“麒派”别开生面的京剧流派——“麒派”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到12世纪才形成完整的形态,经过八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已成为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合成的综合艺术。
在众多戏曲剧中中,京剧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
京剧艺术比其它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20世纪初,京剧风行全国。
在北京,先后涌现了“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和“四大须生”等;在上海,出现了小生俞派、老生麒派、武生盖派等。
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麒派”。
讲到“麒派”,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周信芳。
京剧界常有“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和“南麟北马”之谓。
周信芳出生演员家庭,六岁学戏,七岁登台,在《铁莲花》中配演娃娃生,因而取艺名“七龄童”;后到上海演出,该艺名“麒麟童”,专攻老生。
周信芳的基本功精湛,他声音宽响,沙而不嘶,晚年转具苍醇之音色,拔高示反觉圆润,低音更见出浑厚特色。
他的唱以苍凉遒劲为特色,朴而不直,顿挫有力,往往有极富曲折跌宕之处,尤其注意抒发人物感情,高拨子、汉调等唱腔有独特的韵味。
周信芳的念白有较重的浙江方音,苍津、爆满,讲究喷口,富于力度,口风犀利老辣而且音乐性强,善用语气词,有时接近于口语,生活气息浓厚。
无论表达风趣、庄重、愤恨、哀伤的情绪,语气都极为自然生动。
表演中运用水袖、身段、步法,结合眼神和面部表情,都能吻合剧情及人物的特定处境于思想,显示了他提炼生活、再现生活的深厚功力。
一些特殊技法的运用更有浓墨重彩的效果,如靠旗、髯口、甩发、帽翅种种功夫,纯熟自如。
周信芳在艺术上勇于创造,反对墨守成规,在继承的基础上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除对传统剧目作去芫存菁的整理改动之外,无论唱、念、左、打与剧目、唱词、服装、扮相、等均有适合于自己风格而与众不同的设计,使人物在塑造性格和表达感情上达到舞台艺术的最高境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麒派”,享誉海内。
从与电影的因缘看麒派的现实主义
从与电影的因缘看麒派的现实主义
吕晓明
【期刊名称】《上海戏剧》
【年(卷),期】2015(0)1
【摘要】周信芳先生的一生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从电影中领悟反映现实、表现现实的精神和手段,又给了不少电影艺术家在刻画人物、塑造人物上许多启发,也在长久的交往中同他们成为艺术上的知己和挚友。
特别是作为拍摄戏曲艺术片最多的京剧大家之一,周先生在把麒派剧目搬上银幕的过程中与导演切磋商讨,在寻求电影特性和戏曲本体间的和谐平衡上给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经验和思考。
中国电影从《定军山》始,就把京剧的剧目(全剧或片断)作为自己的题材和体裁之一,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吕晓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印象派刭诗意现实主义——浅析让·雷诺阿前期电影中对自然主义文学作品的改编 [J], 王欣
2.从电影《塬上》看西部电影的现实主义回归 [J], 林青
3.超现实主义绘画与\"左岸派\"电影\r——读解《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的梦境营造 [J], 赵姝宁
4.麒派艺术后继有人——看周少麟演出的《四进士》 [J], 贾子元
5.从“硬性电影”和“软性电影”之争看新感觉派的文艺观 [J], 李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卢麒元的本质及现实意义
卢麒元的本质及现实意义
卢麒元,一位在我国当代社会中引发广泛关注的人物,其言行及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卢麒元的本质出发,探讨他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一、卢麒元的本质
1.学者身份:卢麒元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
2.公共知识分子:卢麒元关注社会现实,敢于发声,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
3.改革派代表:卢麒元主张改革开放,提倡市场经济,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4.爱国主义者:卢麒元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族复兴,他的言行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卢麒元的现实意义
1.经济领域的贡献:卢麒元在经济学术研究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2.社会责任的体现:卢麒元关注社会现象,敢于揭露社会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3.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卢麒元作为改革派的代表,积极倡导改革开放,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民族复兴的守望者:卢麒元关注国家命运,呼吁民族复兴,他的言行激
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
5.知识分子的楷模:卢麒元敢于担当,勇于发声,展现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三、总结
卢麒元作为一名学者、公共知识分子、改革派代表和爱国主义者,他的本质和现实意义在于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积极为我国的经济改革、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他的言行和思想对我们认识社会、面对现实、担当责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琴棋书画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气息
琴棋书画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气息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种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生活和艺术的追求。
这四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高雅的文化形式,承载着悠久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
首先,琴棋书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古代中国文人士大夫都以琴棋书画为自己的修养之道,将其视为文人雅事。
琴是古人们用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凝聚了他们对于心灵境界的追求;棋是一种策略性的游戏,代表了古人们对智慧和谋略的崇尚;书则代表了古代文人的诗意生活,将他们的思想与情感转化为文字;画则是古人们用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和审美情趣。
这些传统观念贯穿在琴棋书画的艺术实践中,使得这四种形式成为文化的载体,传承并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传统的琴棋书画形式也在不断融入现代气息。
在当代社会,琴棋书画不再只是停留在传统文人士大夫的范畴,而是逐渐走向大众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欣赏琴棋书画,琴棋书画也逐渐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中。
在现代社会,琴棋书画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气息的结合,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比如,一些艺术家尝试将传统的琴棋书画元素与现代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突破与创新,使得琴棋书画艺术更加富有活力和创意。
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琴棋书画也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和欣赏琴棋书画,数字化的琴棋书画作品也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
这种将传统的琴棋书画形式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方式,不仅拓展了琴棋书画的传播渠道,也为琴棋书画注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使得琴棋书画更具前卫性和时尚感。
总的来说,琴棋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持有着丰富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琴棋书画逐渐融入现代气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呈现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貌。
传统观念与现代气息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琴棋书画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也使得琴棋书画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需求。
浅谈麒派艺术
浅谈麒派艺术周钢【摘要】在创造麒派艺术的过程中,周先生极其重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理念和京剧本身的传统法则,所以他在创新中从不出规范.但却能在不出规范的前提下把"四功五法"与传统"法则"运用到最佳,使他所创造的人物鲜活、生动、丰满,与观众产生共鸣.周先生这种遵循传统、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就是留给我后辈的宝贵财富!【期刊名称】《电影评介》【年(卷),期】2010(000)012【总页数】1页(P111)【关键词】麒派艺术;京剧;程式;生活;艺术【作者】周钢【作者单位】贵州省京剧团【正文语种】中文京剧流派,是京剧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京剧表演艺术高度成熟的重要标志。
京剧表演艺术的流派以艺术家的表演风格为基础,各流派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并进而体现在艺术家群的表演之中。
在京剧的老生流派中,就有谭派、余派、杨派、奚派、言派、高派及“南麒北马关外唐”等等。
“南麒”指的是上海的周信芳大师,周先生的艺名为麒麟童,所以其创造的艺术流派就被业内称之为麒派。
我是一名青年京剧老生演员,虽然遗憾没有机会对麒派表演艺术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我对麒派艺术却情有独钟。
我对麒派艺术的热爱源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两部周信芳先生生前拍摄的电影——《坐楼杀惜》和《徐策跑城》,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被周先生那充满张力、苍劲浑厚的麒派艺术深深吸引住了。
从此,我开始关注并渐渐喜爱上了麒派表演艺术,并慢慢对麒派艺术有了些许的理解和体会。
麒派唱腔的咬字严格恪守传统的字韵规范,不是为唱而唱,不是卖弄技巧,而是从剧情出发,是为了充分地表达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从人物的内心深处出发,从塑造和刻画人物入手,为揭示戏剧矛盾而服务,因此,无一字不紧扣着人物的心弦,无一腔不从人物的情感流出。
其实着意从人物情感出发来塑造人物,是我国戏曲的优良传统,麒派则是继承和发展最好的典范。
麒派唱腔呈现给观众和听众的是强烈而又鲜明的艺术风格,感情真挚、充沛而饱满、字字真切、句句传神、嗓音浑厚、铿锵有力、苍凉中有韵味,刚劲中显柔韧,直抒胸臆,动人心魄,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强烈的震撼力。
浅谈麒派艺术
J j中 『 【
【 摘要 】 在创造麒 派艺术的过程 中,周先生极其重视 中国传统 艺术审美理念和京剧本 身 的传统 法则,所 以他 在创 新 中从不 出规 范,但却 能在 不 出规 范的前提下把 “ 四功五 法”
与 传 统 “ 则” 运 用 到 最 佳 ,使 他 所 创 造 的人 物 鲜 活 、 生 动 、 丰 满 ,与 观 众 产 生共 鸣 。 法 周 先 生 这 种 遵 循 传 统 、锲 而 不 舍 、 勇 于探 索 的精 神 就 是 留 给我 后 辈 的 宝贵 财 富 !
剧中的思 想感情 ,从 人物 的内心 深处 出发 ,
从 塑造和刻 画人 物人 手 ,为揭示戏 剧 矛盾而
服 务 ,因此 ,无 一字不 紧扣 着人 物的 心弦 ,
无 一腔不 从人物 的情 感流 出。其 实着 意 从人 物情 感 出发来塑 造人 物 ,是 我国戏 曲 的优 良 传统 ,麒 派则 是继 承和发 展 最好 的典范 。麒
动人 心魄。
唐” 等等 。“ 麒” 的是上 海的周信 芳大 师, 南 指
麒 派的另 一个特 点是 在表演 中有一 种特 殊 的含 蓄美 , 在特 定 的时 间通过 一 个微小 但 具 有强烈 震撼作 用 的动作 来达到 使视觉 亢奋 的效 果 . 这种 表演 方式 , 中带刚 , 常大家 柔 通
派 唱腔 呈现给 观众和 听众 的是 强烈而 又鲜 明 的艺术 风格 ,感情真 挚、 充沛而 饱满 、字宇
之足 ,吞吐 顿挫 节奏鲜 明 ,情绪饱 满 ,盖 口 紧凑 ,并十 分讲 究音 乐性 ;更重要 的是 有深 厚 的内在感 情 ,有浓郁 的生 活气 息。周 先生 不但 把念 白念活 了,还 使 它性格 化 了,有时 连 “ 嘿嘿 ”一声 冷笑 、 “ ”的一 声长 叹 , 唉 也无一 不传 神 , 有理 有情 , 它和麒派 的唱、 、 做 打一样 ,同样是塑造人 物的有力 手段 。
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效应
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效应作者:赖业伟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独特的麒麟艺术,是樟木头客家古镇民俗文化的品牌,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文章论述了樟木头麒麟艺术的起源、特色、传承发展和深远影响,以及在推动樟木头驶上现代化城市提速快道所起的效应。
[关键词]民俗文化麒麟艺术樟木头经济发展一、相关概念㈠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现象,故有人称它为“文化”或“社会生活文化”。
民俗文化源于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随着时代的渐进和外界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变化。
民俗文化包罗万象,大致包括3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等。
㈡麒麟亦单称麟。
古人幻想出来的中国特有的神兽,为四灵之一。
据《公羊传》、《尔雅》等书记载,麟的形状如鹿如麋,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
麒麟的原始名称是麟,被奉为吉祥的象征。
人们尊其为“仁兽”、“瑞兽”,所谓“麟体信厚”,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认为捕杀给人们带来吉祥的瑞兽是凶兆,预示着周王朝的衰亡,孔子为此伤心落泪,哀叹不已。
人们以为麟有雌雄之分,雄者为麒,雌者为麟。
㈢樟木头镇樟木头镇是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古镇。
樟木头镇在明朝以前称为“泰安”。
到清朝前期,这里四周举目皆是樟树林,相传当时一位官员出巡路过此地,因感疲累,于是觅得林中一根树木,稍作歇息,随即闻到幽幽清香,顿觉心旷神怡,便问随从这种树木的名称,随员查证禀告为樟树,而大人坐的木头为樟木头。
巡官乃一时兴致,将“泰安”易名为“樟木头”,并一直沿用至今。
樟木头镇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居于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个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京九线横贯镇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低山丘陵地貌,四面环山,风光瑰丽,具有优越的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
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麒派艺术的基因是海派文化(附照片)文汇报
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麒派艺术的基因是海派文化(附照片)文汇报本报首席记者邵岭1916年,21岁的淮安人周信芳进入当时上海最著名的戏院之一上海丹桂第一台,就此安家上海,以强烈的个人艺术风格开创了京剧艺术中举足轻重的流派:麒派。
为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连日来,各地戏曲界人士汇聚沪上,研讨如何更好传承发展麒派艺术。
有一个话题被反复提及:麒派这朵艺术之花,为何在海派文化的土壤里盛开?在很多研究者看来,这是一个对麒派艺术的传承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只有看清来路,才能指明去处,我们需要解读麒派中深植的上海基因,需要弄清楚是什么样的环境和周信芳的个性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使得京剧在没有改变DNA的情况下,生发出了不同于京朝派的面貌。
研究周信芳的从艺经历,许多学者认为,麒派艺术诞生在上海并非偶然。
上海是当时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南北的戏曲、杂艺争妍斗艳,同时西方的电影、话剧、舞蹈等新文艺样式纷至沓来,中西文化、传统和现代在上海交汇。
身处在这样的环境,周信芳又是有很强自觉意识的艺术家,关注其他种类和地域的文化艺术,并加以融合与吸收,成为一种艺术必然。
正是广泛接受中西文化,周信芳把京剧引向了一条更加科学的艺术创作道路。
海派文化带给周信芳更重要的影响是赋予了他广阔的现代艺术视野,以及现代戏剧理念,使他在大力弘扬京剧传统精华的同时,又努力赋予京剧现代美感,以时代和艺术的眼光去芜存菁,反复改进。
京剧界最著名的性格演员,根据角色个性差别设计不同的动作在百花争艳的京剧舞台上,周信芳之所以能自创一派,与他独特的表演风格密不可分。
上海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周信芳评传》一书的作者沈鸿鑫说,周信芳是京剧界最著名的性格演员。
即便是同一身份的角色,他也会根据其个性差别而设计不同的动作。
就拿他扮演的萧何和徐策来说,两人都是宰相身份,但年龄、性格、处境都有差异,故而他们的出场、举止动作都有所不同。
萧何的“追”,心情焦急,因而追得筋疲力尽;徐策的“跑”,情绪激昂,所以跑得眉飞色舞。
陈少云的成功之道
他曾告诫自己的学生说:“学习流派不能死学,不要做人家的奴隶,要活学,要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学。
”他特别反对逼哑了嗓子学麒派的做法。
沈金波老师告诉笔者,他拜周信芳为师之后,有一次演出《徐策跑城》,动作是按照麒派路子的,可是唱腔却没有按周信芳的唱,而是按照林树森的唱法,有的翻的是高腔。
演出后他惴惴不安地去问老师的意见,周信芳说:“挺好!你就这样唱,也符合人物性格。
人家说学麒派一定要沙音,我坚决反对。
有嗓子你一定要逼哑了干吗呢,我要是嗓子好一点,也要翻高音的。
”后来他还对别人说:“学麒派就得像金波那样学。
”陈少云牢记周信芳这些教导,不死学,要活学,结合自己的基础和条件来学。
他曾谈过自己的体会:“唱麒派一定要哑嗓唱,这完全是误区。
没嗓子还真唱不了麒派,麒派的很多都是入味儿的高腔。
我学麒派,但不是哑嗓子,我的几个学生嗓子也都很好。
”陈少云是亮嗓唱麒派,在唱腔上,充分发挥自己嗓音浑厚、宽亮的长处,同时紧紧把握麒派音型豪放、吐字有力、运腔遒劲、节奏强烈、感情奔放的演唱特点,唱得神完气足、声情并茂,更好地体现了麒派的演唱风格。
在新编的剧目中,他适当加重唱功的成分,既体现麒派的特点,又能更好地发挥京剧塑造人物音乐形象的功能,提高了作品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表演上他也结合自己的基础和条件来学麒派,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外朴内秀”的表演风格。
第二,学麒派是学表面,还是学精神;是追求形似,还是要求形神兼备?周信芳曾说:“继承流派,不能简单地从表面上去继承,而是要更好地、更全面地从精神实质去着手。
”陈少云在学习麒派时,不满足于学习麒派的表演技巧,如模仿一字一句的唱腔、旋律,一招一式的具体动作,更着重领会和把握麒派的精髓,比如颂扬善良、正义的思想倾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验与表现相结合的塑造人物的原则,以及苍劲有力、阳刚豪放的总体表演风格,演出了麒派的劲头、麒派的节奏、麒派的神韵,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
第三,主要演流派,还是演人物?阿甲曾对陈少云说:“麒派为什么抓人,主要演人物,不是演流派。
麒派艺术给我的感受
作者: 王元化
出版物刊名: 上海戏剧
主题词: 麒派;周信芳;扫松下书;抗战初期;二堂放子;造诣很深;人物形象;风亭;合作演出;二道幕
摘要:<正> 我很早就知道周信芳先生是爱国的艺术家,在表演艺术上造诣很深。
抗战初期,我到了上海,开始知道周信芳先生和进步力量关系密切,在党的影响下从事艺术活动。
他表现了许多富有正义感的人物形象。
他所表演的角色并不都是帝王将相,如《扫松下书》、《清风亭》、《四进士》等,扮的都是普通人。
这说明了周信芳先生自己对这些人物的喜爱,从中也体现了他自己的人格。
京剧在徽调、汉调、昆曲、梆子的基础上演化而成,周信芳先生的唱腔中还保留着徽调,这种唱腔很适宜表现衰派老生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使麒派艺术有一。
麒派艺术重放光彩——上海麒派艺术展览演出述评
萧 何 苍 劲 凝 重 颇 有 老相 国 的气 概
少 麟 同 志 的 辛 勤 劳 动 的最大 鼓 励 次 演 出中
。
剧 三 团和 上 海麒 派 艺 术研 究 小 组 相 互 配
不 仅仅是 模仿 照 搬 他 父 亲 当 年
,
合 相 互 支 持 下进 行 的 进 士》
,
、 、
、
。
演 出 的 剧 目有 《 四
。
在 台 上 的 一 举手
,
一 投 足 的 身 段 动作
四 人 帮 诬 陷株 连 受 了 三 年 牛 棚
,
”
五年
然 对 麒 派 艺术 还 不 够 熟 悉
,
但 是 在老 一 辈
。
监狱 三 年 强 迫 劳 动 整 整 十 一 年 的残酷 迫
表 演 艺 术 家 连 演 带 教 的指点和 自 己 的 勤学
苦练 下
,
害 而且 至今 还 带 着劫 后 的 后 遗 症 还 是 坚
想 依据
,
。
,
寻 求 和 挖掘 人 物动 作 的 内 在思
, 。
由 于 四 人 帮 文 化 专 制 主 义 的 长 期摧 残
久
,
也 就 是我 们通 常 说 的 不 仅 要形
当然 这
,
传 统 剧 目实 际上 被 禁 锢 长 达 十 四 年之
今 天 虽 然 幸 获 解放
”
似 更 重 要 的 是力 求 做 到 的 神似
,
,
上 海麒派 艺 术 展 览 演 出 的剧场 门
当 年遭
”
、
声 容 笑貌 唱 念 韵味 真是 酷 肖乃 翁
, , ”
、
,
。
麒派艺术的普遍意义
麒派艺术的普遍意义
汪人元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5(0)1
【摘要】麒派艺术在中国戏曲及整个文化艺术界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文章仅从麒派表演艺术角度,谈它对中国戏曲继承发展的普遍意义.麒派艺术以其精湛的表演揭示了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表演为核心;而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正在于“全在戏中”——既在“戏剧”之中,更要在“戏曲”的特殊逻辑之中.麒派艺术在限制中进行创造,突显了富于魅力的个性与智慧,揭示了流派创造与继承的基本规律.
【总页数】6页(P73-78)
【作者】汪人元
【作者单位】江苏省文化厅,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
【相关文献】
1.麒派艺术的普遍意义 [J], 汪人元
2.“麒”门掌旗人——陈少云和他的麒派艺术 [J], 龚义江
3.群英集会麒艺纷呈——记“麒派艺术进修班”结业汇报演出 [J], 龚义江
4.麒派、盖派、喜剧艺术研究小组成立 [J],
5.麒派艺术重放光彩——上海麒派艺术展览演出述评 [J], 许思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少云与麒派“再进发”
京剧《狸猫换太子》的深层原因切入,就陈少云的从艺经历与成长,艺术涉略的宽泛,基础功底的坚实,一一枚举。
围绕陈少云先生学习流派艺术的态度,论述了周信芳演剧思想的体系性特征,比照陈少云研习麒派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
他认为陈少云对麒派的学习,更着重领会并把握精髓,抓住了麒派的灵魂。
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陈少云在众多新剧目创排中具体而生动的案例,抽丝剥茧般地将舞台场景描绘和铺排在读者面前。
尤以《狸猫换太子》“审妆盒”一节为甚。
详尽的舞台场景剖析,揭示出陈少云这位杰出艺术家在舞台行动中不为人察的心理活动,以及演员从心理活动到形体动作外化,直至传递给观众强烈艺术感受的审美奥秘。
文章扎实地探讨了陈少云之所以成为麒派艺术掌门人的若干关键性乃至决定性的深层原因。
并认为陈少云的成功之道,对于戏曲艺术的守正创新,创造出新的舞台艺术形象具有启示性意义。
罗静文的《程式之内程式之外—试论麒派表演艺术家陈少云的角色塑造》是一篇从戏曲导演视角来观察陈少云先生如何塑造角色的专述。
文章从“探索人物、贯穿情感、内在激情”三个层面,条分缕析地梳理了陈少云在新剧目创作中,对塑造对象的心理解读和充盈填实的过程。
翔实地摸索了演员陈少云在完成从心理认知到表演呈现时对京剧表演程式运用的具体过程。
比如,《金缕曲》第四场吴兆骞那段显得十分卑微的“擦鞋”戏,从京剧【扑灯蛾】念白的分寸拿捏,到“跪搓”的节奏变化。
凡此貌似“技术性”的解析,往往是戏曲演员塑造角色不可或缺的“技术路径”,是在坦露一位优秀戏曲演员塑造人物的奥秘。
京剧表演的程式技巧运用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但如何赋予程式技巧以内涵,使之融入人物的行为,这是一个技巧与认知“合二为一”的高级活动。
太多的戏曲演员受意识与观念制约,止步于对程式内涵的深究,让表演流于外在。
戏曲表演境界之高低,往往就体现于此。
“探索人物、贯穿情感、内在激情”三个层面,呼唤的恰是“表导思维、活学融化、自知自省”演员修为的三个维度,也是从陈少云先生的舞台实践中提炼而来的认识。
麒派——社会转型期戏曲艺术的楷模
姓 或者移 址迁 居 那么容 易 。 同社 如 会 转型 一样 ,它不可 能在平 和 的替 代 或徐 缓 的孵化 中实现 。 随而 来 伴 的,常 常是激 烈的 “ 化冲 突”与 文
挽 救京 剧有 一 条正 确 的道 路可 走 ,
这 就是 认真 学 习 、借 鉴周 氏体 系 ,
我 们知道 , 当今 的上海 ,正处
于 有史 以来 的 又一 个社 会 转型 期 。 从 开埠 到现 在 的一 百 五十 多年 间 , 我们这 座 中外 瞩 目的城市 ,历 经过 多 次社 会形 态 的大 转换 、大 变迁 , 可谓波 谲云诡 ,沧 海桑 田。二十世 纪初 ,辛亥革 命的 浪潮冲破 封建王
博 弈 , 典形 态 的生活 方式 同现 代 古
形 态 的生活 方式 的拉锯 , 附型人 依
格 和 自主型人 格 的;突 ,传统文 化 中 精 神 同现 代文化 意识 的交错 ……惯
于 固守 旧土而又 处身社 会激 变的戏
峰。 它既是一个京剧表演艺术的流派,
更是一种演剧思想和艺术观念的流派。 麒派的创立者周信芳大师, 独树一帜, 却又根基深厚;传承有法,同时善于
面 。上 海京剧 院做 了点 工作,于是
纷乱 的 “ 化错 位” 农耕 文 明与工 文 。
商文 明的碰 撞,乡土社会 和市 民社 会 的竞 争,内陆文化 跟海 洋文化 的
事 业 上就 大有 起 色 。 ”他 说的 这个
周 信芳 艺术体 系 的核心 , 是 曾经 就
在上 世纪二 三9 年 代引领 南方京剧 - 成 功 “ 围” 并 积极推 动京剧 近代 突 , 化进 程 的麒派艺 术 ! 麒派艺术,是海派文化的一座高
一
段时 间 以来 ,关注 戏 曲艺术
周信芳的大美艺术与家国情怀
周信芳的大美艺术与家国情怀作者:黄文杰来源:《文化交流》2015年第05期2015年是一代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先生诞辰120周年。
1月12日夜晚,由国家文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麒艺流芳——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主题晚会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隆重举行。
北京、上海两地一系列纪念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周信芳是麒派艺术创始人。
这一夜,麒戏、麒声、麒人、麒事在京剧舞台与人们心间流转,唤起对一代宗师的崇敬、对其艺术精神的追忆。
1月14日,《周信芳全集》首发仪式在上海举行。
《周信芳全集》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共16卷,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全集卷帙浩繁、史料翔实,内容包括剧本、文论、曲谱等,编纂工作至今已进行了10年。
这是第一次对周信芳艺术成就和麒派京剧艺术进行精心梳理和全方位总结。
首发仪式上,浙江宁波慈城周信芳故居纪念馆受赠《周信芳全集》。
近年来,在周信芳先生的故乡宁波举行了各种纪念大师的活动。
故乡人民正深切忆念这位“麒派”京剧艺术大师。
一南一北“梅芳麒韵”周信芳,宁波慈城人,生于1895年,7岁登上杭州拱宸桥天仙茶园舞台,艺名为“七龄童”,后改为“麒麟童”,10岁亮相上海天仙茶园、汉口天一茶园等。
在长达6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参演剧目多达600个,自编和与人合编的剧本超过120出,而且是首位将“导演制”引入戏曲的艺术家。
从《汉刘邦》开始,他主演的剧目基本上由自己导演,是京剧艺术史上极为罕见的集演、编、导于一身的全才。
周信芳与梅兰芳一南一北有“梅芳麒韵”之誉,一生有众多交集。
两人同年出生,同为全国第一大京剧科班喜连成1907年的搭班生,均学艺优秀,曾因联袂演出《九更天》《战蒲关》等名动京城。
可以说,在艺术上两人同根同源,但因上海与北京不同的文化背景,最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美学境界,分别成为近代京剧两大派即京派与海派的代表人物。
京剧之根在北京,但上海是推动京剧发展的重要城市。
清末,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战乱纷呈,北京伶界陷入困境,上海市场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间;进入上海后,京剧得以之为中心向南中国发展,真正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麒派”艺术精髓与当下意义周信芳先生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之一,是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海派文化宗师,他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创立了京剧生行中的“麒派”艺术。
2015年1月适逢周信芳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位一代宗师,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麒派”艺术,由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于2015年1月在上海和北京隆重举行。
“弘扬麒学精神,推进艺术发展――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研讨会”是系列活动之一,在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名家、麒派传人、中外戏剧评论家,以及周信芳的子女们,在共同追忆一代宗师的同时,就麒派艺术的精髓、特色、发展现状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麒派艺术的精髓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主席):要学习周老首先是要研究麒派艺术的情怀、抱负和追求,他的一生确实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老人家的戏从来都是弘扬民族正义、正气,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学之不竭的宝贵的中华民族艺术遗产。
麒派艺术不仅仅是艺术,也是各个行当取之不尽的最好教材。
我从小就爱看麒派艺术,老人家脸上的那种气质,绝非是现在的人去膜拜、去学能学好的。
要学习他老人家的艺术,还得从头学起,学他的情怀,学他的追求,学他的文化积淀。
梅葆玖(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子):周信芳先生和我父亲可以说是一辈子的老交情了,他们合作演过不少戏。
周信芳大师的艺术风格属于壮美,而非优美和柔美,其主体是豪放、苍劲、强烈而朴实,同时他也擅长表演喜剧,饶有风趣。
这种风格在某些前辈演员的身上常常能见到,但是像周信芳老师那样的充实浓郁、那样的深沉、那样的有光彩有力量,并且体现了所有代表作品的精神,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
周信芳老师的艺术风格、时代精神在京剧艺术中的影响和体现是非常巨大的,这是周信芳表演艺术最精彩、最辉煌的价值所在。
荣广润(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周信芳通过吸收现代戏剧理念,在京剧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性、生动性、准确性方面做到了极致,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京剧表演艺术的综合手段,赋予了京剧以现代性。
这里我认为包含三部分的内容:第一是周信芳基于对京剧艺术精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将京剧的传统和外来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京剧表演艺术完美的综合重现;第二是把内部体验和外部技巧完美融合,实现了京剧人物极大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第三是他的唱非常有现代艺术精神,他不只求音色的完美或者行腔的漂亮,最核心的是如何把此时此地人物的情感准确地、强烈地表达出来。
如果说京剧是一个传统的艺术,周信芳是给予了传统艺术极大的现代性,这在今天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景勃(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所长、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现在我们继承麒派艺术,应该研究继承周信芳先生的演剧思想,他的戏剧观。
周先生历来把戏曲视为宣传利器,用剧中人的意志鼓动看客,他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心系国家,忧国忧民,能以平民的角度去观察社会,满怀激情塑造的一系列忠诚义士,用于呼唤正义、批驳邪恶。
他的戏当中多是骂戏、打戏、杀戏,创造了系列化的平民悲剧、英雄悲剧。
正是这样的一个演艺观也诞生了他的艺术风格,真实、饱满、准确是他的艺术追求。
汪人元(江苏省剧协主席、戏曲理论专家):我们不能把麒派艺术简单地用“沙哑嗓”来概括,学习麒派的时候非要把原来很好的嗓子憋哑了来唱才觉得是正宗,或者学麒派的时候只重念诵而不重唱腔,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误区。
麒派艺术的普遍意义表现在哪里呢?首先它揭示了流派创作的基本规律,扬长避短、发挥艺术独创。
周信芳的嗓音湿润,这本来是一个弱点,但他恰恰能在限制当中进行卓越的创造。
关于扬长,周信芳最突出的就是自己的念白魅力,他非常注重在做工和念白上的发展。
另外,周信芳的艺术不仅凸显了表演的核心地位,更是常常把人们领向戏曲表演最高境界的审美感悟之中,也就是全在戏中。
刘新阳(辽宁省艺术研究所理论研究部主任):周信芳大师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明末遗恨》中都有跑圆场,但同样是圆场,却被周信芳先生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情景和人物感情。
换言之,周先生是把技巧融入生活的情感过程当中,使原本不具备情感和感染力的技巧转化成为了营造情境、气氛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周信芳先生注重形式与内容、程式与生活的情感高度结合,并从生活到技巧,再由技巧到情感,已经超出了一个流派的风格特色,更有助于今天京剧传承当中表演艺术总体水平的提高。
龚和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周先生演出次数之多、范围之广,京剧界很难找出同一例子。
作为表演艺术家的周信芳,在传承表演技术规范上堪称出类拔萃,却又不为其拘束,能够将人生体验融入其中,使之具有情境的真实感和人物的多样性,并贯穿着一种刚劲、豪爽和洒脱,成了江南人民向往的一个流派。
这就说明了当时的麒派艺术已趋于成熟,可以用来总结周先生一生越来越自觉的艺术追求。
此外,老戏新做很多,把它经典化的是周信芳,如果能像周信芳那样在老戏新做、新戏老做上苦下功夫将给剧目增加多少吸引力?周采芹(著名电影演员、周信芳之女):我父亲周信芳很了解观众,这些观众不是有学问的学者就是平常的老百姓。
我觉得我爸爸很像非常出名的外国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比我爸爸年轻,她的嗓子不太好,等到她出名的时候观众是看戏也是听戏,他们两个人都懂得现代演戏的观念。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爸爸已经做到了合作演戏,很早就不是你唱你的、我唱我的,已经和台上相结合。
而且他非常具体地创作每一个人物,不是千人一面,这些人物是非常复杂的。
周英华(旅美画家、周信芳之子):我父亲七岁时首次登台,被誉为是天生属于舞台的奇才。
1911年辛亥革命前不久,我父亲失去了他标志性的嗓音,他该如何继续?京剧长期以声音作为表现中心,步伐与演员的动作只是走过场而已,可是那时我父亲的声音是回不来了,于是他学会了舞台上的其它表现形式。
京剧并不是唱歌,而是要与观众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最佳方式就是真实的表现,他的台词不再只是背诵句子,而是激荡人心的演讲,他的步伐不再是动作的模仿,而是诠释英雄人物的方式。
我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安排我和姐姐去英国念书,在我离开中国前,有两个星期时间,父亲和我从早到晚都在一起,那段时间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明白了麒派的精髓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周信芳开拓了多重探索空间马科(京剧导演):六十年前,也就是我二十四岁的时候,被周信芳院长扶上了上海京剧院导演的岗位,其实当时我是一个跑龙套的娃娃。
老人家忽然间宣布要到北京演出的《文天祥》,导演是马科。
到了排练场上,我都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周院长就和我坐到一条板凳上,就这样开排了。
哪个大角上来不好好演,周院长就站起来说,马科导演在排戏……就这样我干下去了,至今我排了八十台戏。
可见,周院长不仅在舞台表演上创造了辉煌,他还为京剧导演工作的道路和方法的探索做出了贡献。
王安葵(戏剧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周信芳先生的创造和发展也是对于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的一种新的开拓。
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是什么?主要是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内外结合。
周先生的表演对于生活的真实性非常强调,但是最后创造的结果仍然是以虚拟为主,而且是通过形式打造精品。
中国戏曲表演内外结合,体验和表现相结合,周先生对于体验也是特别重视,谈体验的时候不仅仅是体验剧中的人物,还特别强调演员表演的时候应该创造出画一样的意境。
周先生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修养,深厚的中国美学修养。
吕晓明(电影评论家、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麒派形成的时间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这段时间也正好是中国无声电影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
那时周先生对上海滩拍的电影很有兴趣。
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拍摄戏曲电影时,周先生骑了一匹真马上场,他和导演正好站在相反的立场,导演非常注意京剧的特性,再三强调不能损耗京剧的虚拟写意特性,而周先生认为要写实,到实地去拍。
周先生在拍戏曲电影的过程也是对京剧美学的思考过程。
周信芳先生从外来的文化、从古代文化里吸取了很多,我们要学习它的这种创新,从其它艺术中吸取养分可能比单纯继承剧目和流派的演技更加重要。
汉斯?格奥尔格克诺普(德国柏林赫尔梯行政学院国际文化政策高级研究员):正如我们在周信芳电影里面目睹的,周信芳的表演开拓了多重探索空间,不仅仅包括对传授的艺术和精湛的戏曲表演意义的探索,也包括对艺术发展以及西方和非西方文化关系的重要探索。
在电影这一现代媒介中,周信芳能够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表现和动作,在所有观众心中激发欣赏体验和情感共鸣,从而超越他自身文化的界限。
周信芳是形体动作和运用能量的大师,是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在演出中的智慧是显而易见的。
马丁?古博(德国柏林恩什特布什艺术表演大学表演系主任):如今戏剧的重心已经明显发生了整体移动,倾向于绝对的肢体性,倾向于绝对以能量为主导。
周信芳的例子说明,一个原本学习了程式并大量表演的演员也能拥有上述创造行为。
即使完美地掌握了程式,演员也能够不断冲破束缚,找到自己独具一格的动作,这正是周信芳的过人之处。
麒派艺术的发展之路与现代意义刘琦(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前所长):周信芳先生在流派继承方面有一系列的论述:首先是要为发展而继承,而不是为继承而继承,应该博采多学,不能只独尊一家一派。
二,自主创造,而不主张一味地临摹。
三,在表演艺术中不断提高鲜明度。
周信芳大师说,光是为了像我,你就永远不如我,学了像我,那只是继承的开始,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才算是继承。
周信芳先生的这段话中闪耀着一颗无私的、真正艺术家的良心,是为整个京剧事业的全局着想,为青年真正的发展着想,并不光是从自己一家一派的功利思想着想。
在今天的京剧演员队伍当中,几乎人人都有一个某派传人的头衔,希望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头衔,不要长期化,更不要终身制。
周传家(戏剧评论家、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周信芳是海派的代表人物。
他拒绝恶性海派的恶习,向京朝派学习,同时却不被束缚,还在大胆地创新,延续了海派的精神,同时从旧海派过渡到新海派,对传统观念和表现手法重新拓展,显示出了新海派的面貌。
周先生是戏曲界的革新家,用自己辛苦的劳作和丰厚的成果书写了京剧的历史,今天我们虽然出现了很多的戏剧家和表演艺术家,但像周信芳这样富有创造精神的、富有担当精神的、追求完整性和精致性的大家还没有,所以我们要呼唤这样的人。
单跃进(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我们对麒派的关注要从流派本身一直到新文化的建设和戏剧表演学的建设。
周信芳对于我们戏剧界最大的贡献,或者对于中国当代戏剧文化的最大贡献,对于戏曲传统农耕文化向现代化过程当中迈进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觉得是提供了更多可能:京剧传统的戏曲可以有另外一种演剧方式,且并没有失去最根本的艺术精神。
就是当你在追求民族审美原则的时候,他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门,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彼岸。
刘连群(戏剧评论家、天津市艺术所名誉所长):我想通过三组数字:600到30再到10,谈一点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