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2课时
学案2:新生命的诞生2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总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人体的生殖细胞。
3、了解人类的受精过程。
4、了解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5、了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态结构。
2、人体的生殖系统。
3、受精及受精过程。
4、胚胎发育的过程。
5、胚胎与母体见物质的交换。
难点:1、受精过程。
2、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新知探学】探究学习一、人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观察课本77页,卵细胞和精子图,填写以下内容2、新生命的起点是。
人类的受精卵是由和结合产生的。
3、卵细胞外形像,直径约为mm,是人体中。
精子形状像,外形可分为头部和,主要结构在部,尾部具有功能。
精子只有在下才能看见。
卵细胞和精子内都有和。
二、课外链接1、词条解释:卵细胞/wiki/369528.shtml精子/wiki/28230.shtml2、世界上最大的细胞:鸵鸟蛋是现在世界上存在的最大的卵细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细胞。
长15~22厘米,直径14至15厘米。
探究学习二、人的生殖系统一、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78页,完成生殖系统结构填图:2、阅读回答: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作用。
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作用。
男、女生殖系统的其他部分各有什么作用?二、合作共学1、男性产生并排除精子的路径是怎样的?2、女性产生并排除卵细胞的路径是怎样的?3、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周期和数目各是多少?4、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三、习题链接古代宫廷中我们熟知的特殊人群“太监”,他们由于被阉割了部分生殖器官,失去了生殖能力,声音也变得尖细,成为不男不女的阴阳人。
请你推断下,太监声音尖细主要是由于被割除了()A、阴茎B、睾丸C、附睾D、前列腺四、课外链接1、卵细胞的产生过程:/v_show/id_XMjEyMjk5MzYw.html2、泰国人妖:/view/16385.htm探究学习三、受精作用的完成(第二课时)一、课前导看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show/9RcJXdF0KoEtxPrV.html二、自主学习观看课前导看、阅读课本79页,回答:1、受精过程是如何完成的?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在哪里?3、如果卵细胞没有受精,会发生什么现象?4、受精卵发育场所在哪?三、知识链接生来你就是最棒的!在受精过程中,精子需要经过“长途跋涉”,与卵细胞完成“生命之吻”。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英语 Starter Unit1第二课时学案
七年级英语学案Starter Unit1 第 2 课时SectionA (Pronunciation)一:在字母Aa-Rr中1.含有元音音素/eɪ/的字母有2.含有元音音素/i:/的字母有:3.含有元音音素/e/的字母有:4.含有元音音素/aɪ/的字母有:5.含有元音音素/əʊ/的字母有: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_______(在哪里)is A on the keyboard(键盘)?2.It is _____(a)“M”between“L”and“N”3.After Starter Unit 1,Tom can ____ (say)the 26 letters.4.I can _____(看见)5 letters in the picture. 5 We ______(/iːtʃ/)have a black bag.三、选出下列缩略词的正确含义。
1. PLA _____2. VR _____3. WHO _____4. PRC _____5. UN _____6. UFO _____7. CCTV _____8.SOS _____9. VIP _____ 10.L/M/S _____A.世界卫生组织B.不明飞行物C联合国D紧急求救信号E大号的/中号的/小号的F.中国中央电视台G.虚拟现实H.中华人民共和国I.重要人物J.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单选()1. 与字母L含有相同音素的一组字母是:A. IM B. JP C. IO D. MN()2.This is ____book. It’s _____ Eng lish book. A. a/an B.a/a C.an/an D.an/a()3.“I”和“O”是______。
A.元音B.辅音C.元音字母D.辅音字母()4.英语字母中有两个可以独立成单词,它们是____. A.I;A B.I,O C.A;E D.O;A ()5.下列字母含有读音/ju: /的是: ____________A. O B.M C.Q()6.下列字母组合中, 用于表示重量的是: ___A.kg B.km C.NBA D.P()7.下列哪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发音音素都不同? B.Dd C.Jj D.Gg ()8.与字母Ll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是:A.Jj B.Bb C.Nn D.Ii()9.与字母Jj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是:A.Gg B.Hh, C.Bb D.Pp()10英语中共有___个字母。
化学选修四同步学案: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Word版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热的实验测定【今日目标】1.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响热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响热的实验方法 ,并会误差分析 .【学习过程】一、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响的物质的量和反响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 2.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说明了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 ,也说明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 . 如:H 2(g)+12O 2(g) = = =H 2O(l) ΔH =-285.8 kJ/mol ,表示在25 ℃ ,101 kPa,1 mol H 2与12mol O 2完全反响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 kJ .3.书写氢气与碘蒸气化合反响的能量(或热量)变化 ,可用下式表示:H 2(g)+I 2(g) 2HI(g) ΔH =-14.9 kJ/mol ,它与化学方程式H2+I2 △,2HI 相比拟而言 ,其特点为:(1)指明了反响的温度和压强 ,假设在25 ℃、101kPa 时进行的反响 ,可不注明 .(2)注明了各物质的状态:s(固体)、l(液体)或g(气体) .(3)在方程式的右边注明了ΔH 的 "+〞或 "-〞及数值 .【思考】(1)上述反响中假设将化学计量数扩大一倍 ,其反响热如何变 ?(2)假设将该反响表示成2HI(g)H2(g)+I2(g) ,其反响热又如何 ?【提示】 (1)反响热数值也扩大一倍;(2)ΔH =+14.9 kJ/mol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 - "五注意〞【思考】① 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的正、负号如何确定 ?【提示】 放热反响ΔH<0 ,吸热反响ΔH>0 .② 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在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ΔH 相同吗 ?【提示】 不相同 .③ 同一反响用不同的计量数来表示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 相同吗 ?【提示】 不相同 .【考前须知】1.注意ΔH 的符号ΔH 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且中间留空格 .假设为放热反响 ,ΔH 为 "-〞;假设为吸热反响 ,ΔH 为 "+〞 .200℃ 101KPaΔH 的单位一般为kJ/mol 或kJ·mol -1 .2.注意测定条件反响热Δ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ΔH 的测定条件 .绝|大多数ΔH 是在25 ℃、101 kPa 下测定的 ,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响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 ,反响热ΔH 也不同 .因此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气体用 "g 〞 ,液体用 "l 〞 ,固体用 "s 〞 ,溶液用 "aq 〞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 "↑〞和 "↓〞 .4.注意化学计量数由于ΔH 与反响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 ,所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 相对应 ,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那么ΔH 也要加倍 .当反响逆向进行时 ,其反响热与正反响的反响热数值相等 ,符号相反 .5.注意ΔH 的单位关于ΔH 的单位 "kJ/mol 〞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响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 ,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响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 .【典例精析】例1、N 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25 mol N 2H 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 ,放出133.5 kJ 热量 .那么以下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12N 2H 4(g)+12O 2(g) = = =12N 2(g)+H 2O(g);ΔH =+267 kJ·mol -1B .N 2H 4(g)+O 2(g) = = =N 2(g)+2H 2O(g);ΔH =-534 kJ·mol -1C .N 2H 4(g)+O 2(g) = = =N 2(g)+2H 2O(g);ΔH =+534 kJ·mol -1D .N 2H 4(g)+O 2(g) = = =N 2(g)+2H 2O(l)ΔH =-133.5 kJ·mol -1【解析】 该反响为放热反响 ,ΔH<0 ,A 、C 错;25 mol N 2H 4完全燃烧放出133.5 kJ 的热量 ,那么1 mol N 2H 4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534 kJ ,B 正确;D 中H 2O 为液态 ,ΔH 的值也不对 .【答案】 B【解题方法】"四看法〞快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1)看各物质聚集状态是否正确;(2)看ΔH 的 "+〞 "-〞标注是否正确;(3)看ΔH 的单位是否为kJ/mol ;(4)看反响热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例2、在25 ℃ ,101 kPa 下 ,1 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 48.4 kJ 能量 .表示上述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 .C 8H 18(l)+252O 2(g) = = =8CO 2(g)+9H 2O(g)ΔH =-48.4 kJ/molB .C 8H 18(l)+252O 2(g) = = =8CO 2(g)+9H 2O(l)ΔH =-5 517.6 kJ/molC .C 8H 18(l)+252O 2(g) = = =8CO 2(g)+9H 2O(l)ΔH =+5 517.6 kJ/molD .C 8H 18(l)+252O 2(g) = = =8CO 2(g)+9H 2O(l)ΔH =-48.4 kJ/mol【解析】 辛烷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响 ,ΔH<0 ,故C 项错误;在25 ℃ ,101 kPa 下 ,1 mol C 8H 18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 kJ 1 g ×114 g =5 517.6 kJ ,故B 项正确;A 项中水的状态标错 ,且ΔH 数值错误;D 项中ΔH 数值错误 .【答案】 B二、中和热的测定(1)定义:酸碱中和反响生成 1 molH 2O 放出的热量 .(2)表示方法: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响 ,中和热根本上是相等的 ,表示为:H +(aq)+OH -(aq) = = =H2O(l) ΔH =-57.3 kJ/mol .2.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响的反响热 ,体验化学反响的热效应 . (2)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量筒(50 mL)两个、温度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孔)、环形玻璃搅拌棒、50 mol/L 盐酸、55 mol/L NaOH 溶液、50 mol/L 硝酸、55 mol/L KOH 溶液 .【实验装置:】(3)实验测量数据①初始温度(t1)测量方法是用一量筒量取50 mL 50 mol·L -1盐酸 ,倒入小烧杯中并测量其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55 mol·L -1 NaOH 溶液并测量其温度 ,取两温度平均值为t 1 .②终止温度(t 2)测量方法是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 ,并把量筒中的NaOH 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中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 ,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记录终止温度为t 2 .③重复实验操作 ,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 ,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④实验数据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 ,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1 g·cm -3 ,反响后溶液的比热容c =4.18J/(g·℃) .该实验中盐酸和NaOH 溶液反响放出的热量是418(t 2-t 1)kJ ,中和热为418(t 2-t 1)/025 kJ/mol .【思考】1.假设用浓H 2SO 4与稀NaOH 溶液反响 ,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变吗 ?用醋酸溶液呢 ?【提示】 因为浓H 2SO 4稀释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故测得中和热数值会偏大;而醋酸是弱电解质 ,电离需吸收热量 ,故测得数值会偏小 .2、①含1 mol H 2SO 4的稀溶液与足量NaOH 反响放出的热量与中和热的数值相等 ?【提示】 不相同 ,是中和热数值的2倍 .②实验中为什么要碱稍过量 ?【提示】 保证酸完全反响 .③ 按实验中的用量 ,完全中和后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的数值吗 ?【提示】 不是 ,因为只生成025 mol H 2O .【实验步骤】 以盐酸和NaOH 溶液的反响为例 .①组装绝|热装置 ,在大烧杯底部垫上泡沫塑料(或纸条) ,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泡沫塑料(或纸条);再在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 ,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 ,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 ,以到达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如以下图所示 .②向小烧杯中参加50 mol/L 的盐酸50 mL ,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 ③用干净量筒量取50 mL 55 mol/L 的NaOH 溶液 ,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 ,计算盐酸和NaOH 溶液的平均温度并记为t 1 .④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并把NaOH 溶液一次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盖好盖板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 ,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记为t 2(为保证上述反响能充分进行 ,实验时可以使酸或碱略过量) .⑤重复: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⑥根据数据计算中和热 .⑦可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定同体积的KOH 溶液与盐酸反响 ,NaOH 溶液与硝酸反响的中和热 .【实验现象】 碱倒入酸中温度计温度会迅速升高(读取最|高温度) .【实验结论】 酸碱中和反响是放热反响 .利用Q =cm Δt 求出反响放出的能量 ,进而求出生成1 mol 水时的焓变 .ΔH =-0.418t 2-t 10.025kJ/mol . 【考前须知】①作为量热的仪器装置 ,要尽量减少热量散失 .a.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在两烧杯缝隙中一定要塞满泡沫塑料(或纸条);b.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c.泡沫塑料板上的两个小孔要恰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d.可改用保温杯来做 ,也可用块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与小烧杯外径相近的绝|缘外套来做 . ②盐酸和NaOH 溶液的浓度必须准确 ,本实验中NaOH 溶液的浓度稍大于盐酸的浓度 ,两者的浓度均宜小不宜大 ,假设浓度偏大 ,那么测定结果误差较大 .③盐酸和NaOH 溶液的体积必须准确 .④温度计的读数要准确.a.水银球局部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b.读数时应谨慎细心,把握并读准温度且由同一个人来读;c.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⑤实验操作要快.【注意】1.不同的强酸与强碱反响的中和热相同,假设生成易溶性的盐,其热化学方程式都可表示为H +(aq)+OH-(aq) = = =H2O(l)ΔH=-57.3 kJ/mol .2.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响,因为它们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测得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例2、50 mL 50 mol·L-1盐酸与50 mL 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下图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响.通过测定反响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答复以下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 mL 50 mol·L-1盐酸与50 mL 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响,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1)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不盖硬纸板会损失局部热量,故所测结果偏小.(3)由中和热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而与过量局部的酸碱无关.(4)由于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响放出热量的同时,还有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反响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答案】(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偏小(3)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响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和碱的用量无关(4)偏小例3、.实验室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外,其他所用的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A.50 mol·L-1盐酸,50 mol·L-1 NaOH溶液,100 mL量筒1个B.50 mol·L-1盐酸,55 mol·L-1 NaOH溶液,100 mL量筒2个C.50 mol·L-1盐酸,55 mol·L-1 NaOH溶液,50 mL量筒1个D.50 mol·L-1盐酸,55 mol·L-1 NaOH溶液,50 mL量筒2个【解析】本实验中为了保证50 mol·L-1的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55 mol·L-1NaOH溶液,使碱稍过量,故A项不符合.所需酸、碱量均为50 mL ,故B项不符合.酸、碱分别用不同的量筒量取,故C项不符合.【答案】 D例4、50 mL 50 mol/L盐酸与50 mL 55 mol/L NaOH溶液在如下图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响.通过测定反响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答复以下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理论上稀的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响生成1 mol 水时放出57.3 kJ 的热量 ,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有硬纸板 ,上面有两个小孔 ,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响需要测量温度 ,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环形玻璃搅拌棒用来搅拌 ,便于热量迅速散开 .(3)实验中要注意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损失 .【答案】 (1)环形玻璃搅拌棒(2)NaOH(aq)+12H2SO4(aq) = = =12Na2SO4(aq)+H2O(l) ΔH =-57.3 kJ/mol(3)减少热量损失 用水将温度计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课堂练习与解析】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响的反响热仅指反响放出的热量B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 .所有的燃烧反响都是放热的D .热化学方程式中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解析】 化学反响的反响热是指反响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故A 错;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 ,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分数 .【答案】 A2.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 ,以下操作错误的选项是( )A .反响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B .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C .为了使反响均匀进行 ,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参加碱(酸)D .为了使反响更完全 ,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解析】 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应把酸(或碱)一次倒入 .【答案】 C3.2C(s)+O 2(g) = = =2CO(g) ΔH =-221.0 kJ/mol ,这个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A .2 g 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时放出221.0 kJ 的热量B .2 mol 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时吸收221.0 kJ 的热量C .2 mol 固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2 mol 一氧化碳气体时放出221.0 kJ 的热量D .12 g 碳和氧气反响生成一氧化碳时放出221.0 kJ 的热量【解析】 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在通常状况下 ,2 mol 固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2 mol 一氧化碳气体时放出221.0 kJ 的热量 .【答案】 C4.依据事实 ,写出以下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 .(1)16 g CH 4(g)与适量O 2(g)发生反响 ,生成CO 2(g)和H 2O(l) ,放出893 kJ 热量 .(2)1 L 1 mol·L -1 KOH 溶液中和1 L 1 mol·L -1 HNO 3溶液 ,放出57.3 kJ 热量 .(3)12 g C(s)与适量O 2(g)发生反响生成CO 2(g) ,放出283.0 kJ 热量 .(4)1 mol 葡萄糖[C 6H 12O 6(s)]在人体中完全氧化 ,生成CO 2(g)和H 2O(l)产生2 800 kJ 热量 .【解析】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状态;②ΔH 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间的比例关系;③ΔH 的正负号 .【答案】 (1)CH 4(g)+2O 2(g) = = =CO 2(g)+2H 2O(l) ΔH =-893 kJ/mol(2)KOH(aq)+HNO 3(aq) = = =KNO 3(aq)+H 2O(l) ΔH =-57.3 kJ/mol(3)C(s)+O2(g) = = =CO2(g)ΔH=-283.0 kJ/mol(4)C6H12O6(s)+6O2(g) = = =6CO2(g)+6H2O(l)ΔH=-2 800 kJ/mol。
第2课时 分段函数(学案)21-22高一数学教材配套学案+课件+练习(人教A版19必修第一册
3.1.2 第2课时 分段函数【学习目标】分段函数1.分段函数就是在函数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 的函数.2.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各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 ;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是 .注意:(1)分段函数虽然由几部分构成,但它仍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段”可以是等长的,也可以是不等长的.(3)分段函数的图象要分段来画.【小试牛刀】思辨解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分段函数由几个函数构成.( )(2)函数f (x )=⎩⎨⎧ x +1,x ≤1,-x +3,x >2,是分段函数.( ) (3)分段函数的图象不一定是连续的.( )(4)y =|x -1|与y =⎩⎨⎧x -1,x ≥1,1-x ,x <1,是同一函数.( ) 【经典例题】题型一 分段函数求值点拨:(1)分段函数求值,一定要注意所给自变量的值所在的范围,代入相应的解析式求解.对于含有多层“f ”的问题,要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逐层处理.(2)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时,要先将“f ”脱掉,转化为关于自变量的方程求解.(3)求解函数值得的不等式时,直接转化为不等式求解,也可通过图象。
例1 已知函数f (x )=⎩⎪⎨⎪⎧ 1+1x ,x >1,x 2+1,-1≤x ≤1,2x +3,x <-1.(1)求f (f (f (-2)))的值;(2)若f (a )=32,求a .【跟踪训练】1 已知f (x )=⎩⎨⎧ x 2,-1≤x ≤1,1,x >1或x <-1.(1)画出f (x )的图象;(2)若f (x )≥14,求x 的取值范围;(3)求f (x )的值域.题型二 分段函数的应用例2 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1)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价2元;(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按照5公里计算).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跟踪训练】2自行车厂为共享单车公司生产新样式的单车,已知生产新样式单车的固定成本为20 000元,每生产一件新样式单车需要增加投入100元.根据初步测算,自行车厂的总收益(单位:元)满足分段函数h (x ),其中h (x )=⎩⎪⎨⎪⎧ 400x -12x 2,0<x ≤400,80 000,x >400,x 是新样式单车的月产量(单位:件),利润=总收益-总成本.(1)试将自行车厂的利润y 表示为月产量x 的函数;(2)当月产量为多少件时自行车厂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当堂达标】1.设函数f (x )=⎩⎪⎨⎪⎧ x 2+1,x ≤1,2x ,x >1,则f [f (3)]=( )A.15 B .3 C.23 D.1392. (多选题)设函数f (x )=⎩⎨⎧ -x ,x ≤0x 2,x >0,若f (a )=4,则实数a =( ) A .2 B .-2 C .4 D .-43.已知函数f (x )=⎩⎨⎧ x +1,x ≤1,1-x 2,x >1,若f (x )=-3,则x =________. 4.设函数f (x )=⎩⎪⎨⎪⎧ 12x -1,x ≥0,1x ,x <0,若f (a )>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已知函数f (x )=1+|x |-x 2(-2<x ≤2).(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f (x );(2)画出f (x )的图象;(3)写出函数f (x )的值域.6.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点P ,沿折线BCDA 由点B (起点)向点A (终点)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PB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y =f (x );(2)画出y =f (x )的图象;(3)若△APB 的面积不小于2,求x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自主学习】对应关系 并集 空集【小试牛刀】对应关系 并集 空集(1)× (2) √ (3) √ (4) √【经典例题】例1 解:(1)∵-2<-1,∵f (-2)=2×(-2)+3=-1,∵f [f (-2)]=f (-1)=2,∵f (f (f (-2)))=f (2)=1+12=32. (2)当a >1时,f (a )=1+1a =32,∵a =2>1;当-1≤a ≤1时,f (a )=a 2+1=32,∵a =±22∵[-1,1];当a <-1时,f (a )=2a +3=32,∵a =-34>-1(舍去).综上,a =2或a =±22.【跟踪训练】1 解: (1)利用描点法,作出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2)由于f ⎝ ⎛⎭⎪⎫±12=14,结合此函数图象可知,使f (x )≥14的x 的取值范围是⎝ ⎛⎦⎥⎤-∞,-12∵⎣⎢⎡⎭⎪⎫12,+∞. (3)由图象知,当-1≤x ≤1时,f (x )=x 2的值域为[0,1];当x >1或x <-1时,f (x )=1. 所以f (x )的值域为[0,1].例2 解:设票价为y 元,里程为x 公里,定义域为(0,20].由题意得函数的解析式如下:y =⎩⎨⎧2,0<x ≤5,3,5<x ≤10,4,10<x ≤15,5,15<x ≤20. 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跟踪训练】2 解: (1)依题设,总成本为20 000+100x ,则y =⎩⎪⎨⎪⎧ -12x 2+300x -20 000,0<x ≤400,且x ∈N ,60 000-100x ,x >400,且x ∈N .(2)当0<x ≤400时,y =-12(x -300)2+25 000,则当x =300时,y max =25 000.当x >400时,y =60 000-100x 是减函数,则y <60 000-100×400=20 000.综上可知,当月产量x =300件时,自行车厂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为25 000元.【当堂达标】1.D 解析: ∵f (3)=23<1,∴f [f (3)]=⎝ ⎛⎭⎪⎫232+1=139. 2.AD 解析:由⎩⎨⎧ a ≤0,-a =4或⎩⎨⎧ a >0,a 2=4,得a =-4或a =2. 3.-4或2 解析:若x ≤1,由x +1=-3得x =-4.若x >1,由1-x 2=-3得x 2=4,解得x =2或x =-2(舍去).综上可得,所求x 的值为-4或2.4.(4,+∞) 解析:当a ≥0时,f (a )=12a -1>1,解得a >4,符合a ≥0;当a <0时,f (a )=1a >1,无解.5.解: (1)当0≤x ≤2时,f (x )=1+x -x 2=1,当-2<x <0时,f (x )=1+-x -x 2=1-x ,∴f (x )=⎩⎨⎧1,0≤x ≤2,1-x ,-2<x <0.(2)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3)由(2)知,f (x )在(-2,2]上的值域为[1,3). 6.解: (1)y =⎩⎨⎧ 2x0≤x ≤48 4<x ≤8212-x 8<x ≤12.(2)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3)即f (x )≥2,当0≤x ≤4时,2x ≥2,∴x ≥1,当8<x ≤12时,2(12-x )≥2,∴x ≤11,∴x 的取值范围是1≤x ≤11.。
学案2:2.3.2范德华力、氢键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范德华力、氢键【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思考交流】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学与问】怎样解释卤素单质从F2~I2的熔、沸点越来越高?教材P47【科学视野】夏天经常见到许多壁虎在墙壁或天花板上爬行,却掉不下来,为什么?【学与问】你是否知道,常见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你是否知道,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 阅读教材P48-49【科学视野】生物大分子中的氢键P49【小结】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的影响3.范德华力(1)概念: 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2)强弱①范德华力约比化学键能小1~2个数量级。
②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③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3)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4.氢键(1)概念: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较高。
(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分子间内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降低)。
(2)形成条件:研究证明,氢键普遍存在于已经与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外的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
例如,不仅氟化氢分子之间以及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且它们跟水分子之间也存在氢键。
(3)强度:尽管人们把氢键也称作“键”,但与化学键比较,氢键属于一种较弱的作用力,其大小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约为化学键的十分之几,不属于化学键。
【典例解悟】1.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族~ⅦA族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A.H2S B.HCl C.PH3D.SiH42.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比较,前者低于后者的是()A.乙醇与氯乙烷D.H2O与H2Te3.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导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课时 尿的形成与排出
第2课时 尿的形成与排出
课堂导案
由于从肾脏排出的物质种类最多,数量很大,而且可随着机 体的不同情况而改变尿量和尿中物质的排出量,在调节机体 的水和渗透压平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肾脏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排泄器官,而是机体内环 境调节系统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肾脏还能产生多种 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即兼有一些内分泌功能,例如产生促 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和高活性的维生素D3等,能 起到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和调节钙磷代谢等作用。故 肾脏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重要器官。
课后练案
6.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
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
判断,甲、乙分别是( C )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项 目
血浆
肾小囊 输尿管 腔内的 内的液 液体 体
甲 0.03% 0.03% 2%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乙 0.1% 0.1% 0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第2课时 尿的形成与排出
课后练案
7.如下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一些成分的变化
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C )
A.心脏 B.小肠 C.肾脏 D.肺
第2课时 尿的形成与排出
课后练案
二、非选择题。 8.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每天应该喝足量的水,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请根据泌 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和下表中的相关信息回答: 血浆、原尿和尿液部分成分比较(单位:g/L)
第2课时 尿的形成与排出
随堂检测
2.某人的尿液常常引来许多蚂蚁,那他的尿液中可
能含有( B )
A.血细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学案班级课时课型【认定目标】1.细读课文,赏析并学习课文的写作特色。
2.精读课文重点段落,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把握全文内容,分析重要事件的作用。
【预习检测】一、默读第1-8段,重点读第2段、第7段。
1.在第2段中画出作者提到的景物。
2.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什么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第2段对百草园的景物从多角度进行描写,按提示找一找,写下来。
写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近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远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探究】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还写了美女蛇的故事,该部分在记叙的顺序中属于什么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7段中,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6.从第7段中找出描写捕鸟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归纳整理】这一课我们畅游了百草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和植物,听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学会了怎么捕鸟。
真切的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天真快乐而充满童趣的童年。
从中我们学习到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对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起到了铺垫作用。
【拓展练习】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童年记忆,请结合自身的实际,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段自己的童年记忆。
【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第2课时 奇偶性的应用(学案)21-22高一数学教材配套学案+课件+练习(人教A版19必修第一册
3.2.2 奇偶性第2课时奇偶性的应用奇偶性与单调性一般地,若函数f(x)为奇函数,则f(x)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a,b]和[-b,-a]上具有的单调性;若函数f(x)为偶函数,则f(x)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a,b]和[-b,-a]上具有的单调性.【经典例题】题型一利用奇偶性求解析式1.已知区间[a,b]上的解析式,求[-b,-a]上的解析式:(1)“求谁设谁”,即在哪个区间上求解析式,x就应在哪个区间上设.(2)要利用已知区间的解析式进行代入.(3)利用f(x)的奇偶性写出-f(x)或f(-x),从而解出f(x).注意:若函数f(x)的定义域内含0且为奇函数,则必有f(0)=0,但若为偶函数,未必有f(0)=0.例1 已知f(x)是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当x>0时,f(x)=x2+x,求当x<0时,f(x)的解析式.【跟踪训练】1 已知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2x-x2,求y=f(x)的解析式.2.已知一奇一偶两函数之和,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奇一偶两函数之和,对x 赋值,令x =-x .f (x ),g (x )一奇一偶,才能把-x 的负号或提或消,最终得到关于f (x ),g (x )的二元方程组,从中解出f (x )和g (x ).例2 设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f (x )+g (x )=1x -1,求函数f (x ),g (x )的解析式.【跟踪训练】2 设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f (x )+g (x )=x 2+2x ,求函数f (x ),g (x )的解析式.题型二 利用奇偶性和单调性比较大小例3 设f (x )是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则f (-2),f (-π),f (3)的大小顺序是 .【跟踪训练】3 若f (x )是偶函数,其定义域为(-∞,+∞),且在[0,+∞)上是减函数,则f ⎝ ⎛⎭⎪⎫-32与f ⎝ ⎛⎭⎪⎫a 2+2a +52的大小关系是( ) A .f ⎝ ⎛⎭⎪⎫-32 > f ⎝ ⎛⎭⎪⎫a 2+2a +52 B .f ⎝ ⎛⎭⎪⎫-32 < f ⎝ ⎛⎭⎪⎫a 2+2a +52C .f ⎝ ⎛⎭⎪⎫-32 ≥ f ⎝ ⎛⎭⎪⎫a 2+2a +52D .f ⎝ ⎛⎭⎪⎫-32 ≤ f ⎝ ⎛⎭⎪⎫a 2+2a +52题型三 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解不等式点拨:1.充分利用已知的条件,结合函数的奇偶性,把已知不等式转化为f (x 1)>f (x 2)或f (x 1)<f (x 2)的形式,再利用单调性脱掉“f ”求解.2.在对称区间上根据奇函数的单调性一致,偶函数的单调性相反,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即可,同时要注意函数自身定义域对参数的影响.例4 已知函数y =f (x )在定义域[-1,1]上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若f (1-a 2)+f (1-a )<0,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第2课时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学案)21-22高一数学教材配套学案+课件+练习(人教A版19必修第一册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第2课时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学习目标】一.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a =b ,那么b =a ;性质2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性质3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性质4 如果a =b ,那么ac =bc ;性质5 如果a =b ,c ≠0,那么a c =bc . 二.不等式的性质思考2:若a >b ,c >d ,那么ac >bd 成立吗?【小试牛刀】思辨解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a =b 是a c =bc 成立的充要条件.( ) (2) a >b ⇒ ac 2>bc 2.( )(3)若a +c >b +d ,则a >b ,c >d .( )(4)同向不等式相加与相乘的条件是一致的.( ) (5)设a ,b ⇒R ,且a >b ,则a 3>b 3.( ) 【经典例题】题型一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点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注意事项(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不等式的性质成立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例1 若a >b >0,c <0,求证:bc a c 。
【跟踪训练】1 已知a >b ,e >f ,c >0,求证:f -ac <e -bc .题型二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取值范围点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取值范围的策略1.建立待求范围的整体与已知范围的整体的关系,最后利用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求得待求的范围.2.同向(异向)不等式的两边可以相加(相减),这种转化不是等价变形,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多次使用这种转化,就有可能扩大其取值范围.注意:求解这种不等式问题要特别注意不能简单地分别求出单个变量的范围,再去求其他不等式的范围.例2 已知1<a<4,2<b<8.试求2a+3b与a-b的取值范围.【跟踪训练】2 已知1≤a+b≤5,-1≤a-b≤3,求3a-2b的范围.【当堂达标】1. (多选)若,则下面四个不等式成立的有()A.|a|>|b|B.a<bC.a+b<abD.a3>b32.已知a>b,c>d,且c,d不为0,那么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ad>bc B.ac>bdC.a+c>b+d D.a-c>b-d3.若8<x<10,2<y<4,则xy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若a>b>0,则1a2<1b2;⇒若a>b,则c-2a<c-2b;⇒若a<0,b>0,则-a<b;⇒若a>b,则2a>2b.5.已知1<a<6,3<b<4,求a-b,ab的取值范围.6.若bc-ad≥0,bd>0,求证:a+bb≤c+dd.【课堂小结】1.知识点:(1)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2.方法归纳:作商比较法、乘方比较法.3.常见误区:注意不等式性质的单向性或双向性,即每条性质是否具有可逆性.【参考答案】【自主学习】<>ac>bc ac>bc a+c>b+d a+c>b+d >思考1:a+c>b+d成立,a-c>b-d不一定成立,但a-d>b-c成立.思考2:不一定,但当a>b>0,c>d>0时,一定成立.【小试牛刀】(1)×(2)×(3)×(4)× (5)√【经典例题】例1【跟踪训练】1证明因为a>b,c>0,所以ac>bc,即-ac<-bc.又e>f,即f<e,所以f-ac<e-bc.例2 解⇒1<a<4,2<b<8,⇒2<2a<8,6<3b<24⇒8<2a+3b<32.⇒2<b<8,⇒-8<-b<-2.又⇒1<a<4,⇒1+(-8)<a+(-b)<4+(-2),即-7<a-b<2.故8<2a+3b<32,-7<a-b<2.【跟踪训练】2设x=a+b,y=a-b,则a=x+y2,b=x-y2,⇒1≤x≤5,-1≤y≤3,⇒3a-2b=12x+52y.又12≤12x≤52,-52≤52y≤152,⇒-2≤12x+52y≤10.即-2≤3a-2b≤10.【当堂达标】1.AB 解析:由1a <1b <0可得b <a <0,从而|a |<|b |,A ,B 均不正确; a +b <0,ab >0,则a +b <ab 成立,C 正确;a 3>b 3,D 正确. 2. C 解析:由a >b ,c >d 得a +c >b +d ,故选C.3. 2<x y <5 解析:⇒2<y <4,⇒14<1y <12. 又⇒8<x <10,⇒2<x y <5.4.⇒⇒⇒ 解析:⇒⇒a >b >0⇒0<1a <1b1a 2<1b 2;⇒⇒a >b⇒-2a <-2b⇒c -2a <c -2b ;对⇒取a=-2,b =1,则-a <b 不成立.⇒正确. 5.解 ⇒3<b <4,⇒-4<-b <-3. ⇒1-4<a -b <6-3,即-3<a -b <3. 又14<1b <13,⇒14<a b <63, 即14<a b <2.6.证明 ⇒bc -ad ≥0,⇒bc ≥ad , ⇒bc +bd ≥ad +bd , 即b (c +d )≥d (a +b ).又bd >0,两边同除以bd 得,a +b b ≤c +dd .。
《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精品学案
第2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了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及其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1.变化观念: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科学探究:通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探究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从而探究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3.证据推理: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新课讲授一、铁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氧化物FeO Fe2O3Fe3O4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铁的价态+2+3+2、+3溶解性都不溶于水(1)稳定性:FeO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
(2)与酸反应:FeO和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
(3)四氧化三铁(Fe3O4)的化学式可写成FeO·Fe2O3,其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
3.用途Fe2O3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原料,也可作外墙涂料。
(1)Fe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2)Fe3O4与盐酸反应可分别看作Fe2O3、FeO与盐酸反应,然后把两个反应式相加。
(3)FeO、Fe3O4遇氧化性酸(如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价的铁均被氧化成+3价。
二、铁的氢氧化物1.物理性质Fe(OH)2Fe(OH)3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溶解性难溶于水2.制备实验Fe(OH)2Fe(OH)3操作现象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生成红褐色沉淀离子方程式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3++3OH-===Fe(OH)3↓实验结论Fe(OH)3与Fe(OH)2分别可用相应的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碱反应制得重难点制备Fe(OH)2的注意事项(1)Fe2+必须是新配制的,并加入Fe粉,以防Fe2+被氧化成Fe3+;(2)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其方法是加热煮沸NaOH溶液;(3)为了防止滴加NaOH溶液时带入空气,滴管末端要插入试管内的液面以下,再挤出NaOH溶液;(4)必要时可在液面上加植物油或苯进行液封。
分子与原子学案2 (2)
(2)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定义
特征
区别
联系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二、交流学习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归纳】
1.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
13.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则迅速变红,这是因为;然后再向烧杯中放几块木炭,稍等片刻,发现,说明木炭具有作用。
14.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式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10.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学习重点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学习难点
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微观实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分子有哪些特点?
2.水的蒸发与过氧化氢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请仔细阅读课本——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回答:
9.2《美国》学案(第2课时).docx
《美国》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美国的工业现状和工业区分布。
2.运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三、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描图填图】
•填注A华盛顿、B纽约、C底特律、D芝加哥、E休斯敦、F洛杉矶、G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代号。
•描出三大工业区。
1 •工业与城市
(1)工业特点:体系
,技术
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2)工业部门:
2.美国的西部和南部地区为什么称为“阳光地带” ?
规模最大的位于下图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 丁地【拓展阅读】。
2017-2018年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种窗帘》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种窗帘》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复读课文,巩固本课生字、词。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难点: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感受。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种窗帘》这篇课文讲了怎么样的一件事?
2.课文为什么写窗帘是彩色的?
四、参考资料
日本一些非营利机构和地方政府,免费向民众发放蔓生植物种子和植株,鼓励他们种植“绿色围墙”,这样可以遮挡直接照射入室内的太阳光,从而节省开放冷气所需的能源。
这种“绿色窗帘”可使室内降低1.7摄氏度,是日本人保持室内凉爽的传统方式之一,同时还能获得效益。
在过去几年中,通过提倡这种绿色节能方式,削减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很多公共建筑,特别是学校,都会在墙外种植、苦葫芦以及其他生长快速的蔓生。
尽管政府努力提倡种植“绿色窗帘”,但绿植生长过盛和昆虫肆虐的问题,却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大规模应用。
但目前,
商业和住宅电力供应被大幅削减,人们对“绿色窗帘”的需求将更为紧迫。
2023湖北教师招聘初中道法考试七年级上册(备用学案)第2课时 享受学习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2课时享受学习【学习目标】1、知道学习中有乐也有苦。
2、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享受学习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学习的方法。
难点:体味学习。
【自主学习】1.学习中有,学习中也有。
2.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掌握科学的______________;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方法因人而异,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可以自己学习,我们还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中的快乐有哪些?6.你知道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课时达标】1.《论语》中指出学习要“温故知新”,这告诉我们一个学习上的好方法()A.课前要认真预习B.在课后及时复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C.科学的安排好学习时间D.要把小学的旧的学习方法用到新的学习中来2.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又有人说“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这说明()①学习中有苦也有乐②以前学习是很苦的,现在学习是快乐的③学习就像生活,可以痛并快乐着④前者说法是正确的,后者说法是错误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江苏徐州市中考状元杨旸对记者说:“遇到难题决不放弃,先和同学研究,实在不行,再向老师请教。
不要熬夜,作息要有规律。
”你从中收获的学习秘籍有()①上课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③善于与同伴交流④善于提问,学会质疑A.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成语故事中,表明学习态度刻苦的是()①悬梁刺股②凿壁偷光③守株待兔④叶公好龙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综合表现为6大素养,“学会学习”位列其中。
下列说法与这一素养不相符的是()A.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B.尽量把学习时间延长C.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D.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挡才能的发挥”以下学习方法中,不可取的是()A.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B.课外时间不需要计划,应该自由支配C.课内有固定的笔记本,笔记有条理D.学新内容之前,先把学习内容预习一遍7.张华说:“我以前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上中学后,各个学科学习强度加大,常感到时间不够用,经常是坐着这门作业又想着别的作业,结果哪个都没做好,好郁闷啊!”假如你是张华的同学,你将如何解决学习上的困惑?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1、B 2.B 3.C 4.B 5.B 6.B7.答: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课时 化合价》优质学案设计
第2课时化合价【学习目标】1.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2.初步学会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会根据化学式推断化合价。
【学习重点】运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步骤。
掌握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根的化学式;化合价和离子符号的书写。
【学习难点】不同化合价态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元素的可以确定不同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氢元素通常显价,氧元素通常显价。
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化合价【引导自学】阅读教材P84~85,学习化合价的概念。
1.化合价:(1)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原子化合的性质。
(2)实质: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________数。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标出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3.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氢+1,氧-2,银锂钠钾+l价,锌镁钙钡+2价,铝+3,硅+4;只遇金属或是氢,氮磷-3、硫-2,氯碘氟溴总-1。
可变价,不可怕,具体判断"和为零",单质为零要记清。
"亚铜"+1,"铜"+2; "亚铁"+2,"铁"+3,置换反应铁+2,复分解时价不变。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有些物质,如Ca(OH)2、CaCO3等,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如OH、CO3,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又叫做根。
4.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化合价有_____和_____。
①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_____价。
②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___,非金属元素显_____。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
(3)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学案1:4.3.2 第2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4.3.2第2课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新知初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1)性质一:若S n表示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S n=Aq n-A(Aq≠0,q≠±1),则数列{a n}是数列.(2)性质二:若数列{a 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①在等比数列中,若项数为2n(n∈N*),则S偶S奇=.②在等比数列中,若项数为2n+1(n∈N*),则S奇-a1S偶=q.③S m,S2m-S m,S3m-S2m,…成等比数列.思考:在数列{a n}中,a n+1=ca n(c为非零常数)且前n项和S n=3n-1+k,则实数k的取值是什么?【初试身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等比数列{a n}共2n项,其中奇数项的和为240,偶数项的和为120,则该等比数列的公比q=2.()(2)已知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a·3n-1-1,则a=1.()(3)若数列{a n}为等比数列,则a1+a2,a3+a4,a5+a6也成等比数列.()(4)若S n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S3,S6,S9成等比数列.()2.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3n +1-A ,则A =( )A .-13B .13C .-3D .3 3.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8,S 6=7,则a 7+a 8+a 9=( )A .18B .-18C .578D .558 4.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前n 项和S 3=3,S 6=27,则公比q =________.5.在14与78之间插入n 个数,组成所有项的和为778的等比数列,则此数列的项数为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在等差数列中,我们知道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组成等差数列.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连续m 项的和不等于0,那么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组成等比数列吗?为什么?2.若数列{a n }为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且S 奇=a 1+a 3+a 5+…,S 偶=a 2+a 4+a 6+…,那么S 偶S 奇等于何值?【例1】 (1)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2=7,S 6=91,则S 4为( )A .28B .32C .21D .28或-21(2)等比数列{a n }中,公比q =3,S 80=32,则a 2+a 4+a 6+…+a 80=________.[母题探究]1.(变条件)将例题(1)中的条件“S 2=7,S 6=91”改为“正数等比数列中S n =2,S 3n =14”,求S 4n 的值.2.(变条件,变结论)将例题(1)中条件“S 2=7,S 6=91”改为“公比q =2,S 99=56”,求a 3+a 6+a 9+…+a 99的值.[规律方法]1.在涉及奇数项和S 奇与偶数项和S 偶时,常考虑对其差或比进行简化运算.若项数为2n ,则S 偶S 奇=q (S 奇≠0);若项数为2n +1,则S 奇-a 1S 偶=q (S 偶≠0).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0),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n (q ≠-1).类型二 分组求和法【例2】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1=2,8a 2+2a 4=a 6.(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a n +2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规律方法]分组转化求和法的应用条件和解题步骤(1)应用条件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的通项公式相加组成.(2)解题步骤[跟进训练]1.求数列214,418,6116,…,2n +12n +1,…的前n 项和S n .【例3】 已知S n 是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4,S 2,S 3成等差数列,且a 2+a 3+a 4=-18.(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S n ≥2 013?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n 的集合;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规律方法]与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的综合问题,其解题过程应注意以下方法与技巧:(1)转化思想:将非等差、等比数列转化构造成等差、等比数列,以便于利用其公式和性质解题.(2)等差(比)数列公式和性质的灵活应用.(3)当题中有多个数列出现时,既要研究单一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又要关注各数列之间的相互联系.[跟进训练]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a n =5×3n -3,b n =a n ()4n 2-13n. (1)证明:数列{a n -2×3n }为常数列;(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课堂小结】1.在利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一定要对公比q =1或q ≠1作出判断;若{a n }是等比数列,且a n >0,则{lg a n }构成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前n 项和中用到的数学思想(1)分类讨论思想:①利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要分公比q =1和q ≠1两种情况讨论;②研究等比数列的单调性时应进行讨论:当a 1>0,q >1或a 1<0,0<q <1时为递增数列;当a 1<0,q >1或a 1>0,0<q <1时为递减数列;当q <0时为摆动数列;当q =1时为常数列.(2)函数思想:等比数列的通项a n =a 1q n -1=a 1q·q n (q >0且q ≠1)常和指数函数相联系;等比数列前n 项和S n =a 1q -1(q n -1)(q ≠1).设A =a 1q -1,则S n =A (q n -1)与指数函数相联系. (3)整体思想:应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常把q n ,a 11-q当成整体求解. 【学以致用】1.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前n 项和为S n ,若a 2=2,S 6-S 4=6a 4,则a 5=( )A .4B .10C .16D .322.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0∶S 5=1∶2,则S 15∶S 5=( )A .3∶4B .2∶3C .1∶2D .1∶33.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n =2a n +1,则S 6=________.4.一个项数是偶数的等比数列,它的偶数项的和是奇数项的和的两倍,它的首项为1,且中间两项的和为24,则此等比数列的项数为________.5.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4=2,S 8=6,求a 17+a 18+a 19+a 20的值.【参考答案】【新知初探】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1)等比(2)①q思考:[提示] 由题知{a n }是等比数列,∴3n 的系数与常数项互为相反数,而3n 的系数为13,∴k =-13. 【初试身手】1.[提示] (1)S 偶S 奇=q =120240=12;(2)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特点知13a =1得a =3;(4)由S 3,S 6-S 3,S 9-S 6成等比数列知(4)错误.[答案] (1)× (2)× (3)× (4)×2.D [根据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知S n =a 1(q n -1)q -1=a 1q -1q n -a 1q -1(q ≠1), 又S n =3n +1-A =3·3n -A ,得a 1q -1=3=A ,故选D.] 3.A [法一: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知S 3,S 6-S 3,S 9-S 6成等比数列,又a 7+a 8+a 9=S 9-S 6,则S 3,S 6-S 3,a 7+a 8+a 9成等比数列,从而a 7+a 8+a 9=(S 6-S 3)2S 3=18.故选A. 法二:因为S 6=S 3+S 3q 3,所以q 3=S 6-S 3S 3=-18, 所以a 7+a 8+a 9=S 9-S 6=S 3q 6=8×⎝⎛⎭⎫-182=18.故选A.] 4.2 [q 3=S 6-S 3S 3=27-33=8,所以q =2.] 5.5 [设此数列的公比为q ,则⎩⎪⎨⎪⎧ 78=14q n +1,778=14-78q 1-q ⇒⎩⎪⎨⎪⎧q =-12,n =3,故此数列共有5项.]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提示] 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组成等比数列.∵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n =a m q n ,∴S m =a 1+a 2+…+a m ,S 2m -S m =a m +1+a m +2+…+a 2m =a 1q m +a 2q m +…+a m q m =(a 1+a 2+…+a m )q m =S m ·q m . 同理S 3m -S 2m =S m ·q 2m ,…,在S m ≠0时,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组成等比数列.2.[提示]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S 偶S 奇=S 奇·q S 奇=q . 【例1】(1)A (2)24 [(1)∵{a n }为等比数列,∴S 2,S 4-S 2,S 6-S 4也为等比数列,即7,S 4-7,91-S 4成等比数列,∴(S 4-7)2=7(91-S 4),解得S 4=28或S 4=-21.∵S 4=a 1+a 2+a 3+a 4=a 1+a 2+a 1q 2+a 2q 2=(a 1+a 2)(1+q 2)=S 2(1+q 2)>S 2,∴S 4=28.(2)设S 1=a 2+a 4+a 6+…+a 80,S 2=a 1+a 3+a 5+…+a 79.则S 1S 2=q =3,即S 1=3S 2. 又S 1+S 2=S 80=32,∴43S 1=32,解得S 1=24. 即a 2+a 4+a 6+…+a 80=24.][母题探究]1.[解] 设S 2n =x ,S 4n =y ,则2,x -2,14-x ,y -14成等比数列,所以⎩⎪⎨⎪⎧ (x -2)2=2(14-x ),(14-x )2=(x -2)(y -14),所以⎩⎪⎨⎪⎧ x =6,y =30或⎩⎪⎨⎪⎧x =-4,y =-40(舍去),所以S 4n =30. 2.[解] 法一:∵S 99=a 1(1-q 99)1-q=56,q =2, ∴a 3+a 6+a 9+…+a 99=a 3(1+q 3+q 6+…+q 96)=a 1q 2·1-(q 3)331-q 3=32. 法二:设b 1=a 1+a 4+a 7+…+a 97,b 2=a 2+a 5+a 8+…+a 98,b 3=a 3+a 6+a 9+…+a 99,则b 1q =b 2,b 2q =b 3,且b 1+b 2+b 3=56,∴b 1(1+q +q 2)=56,∴b 1=561+2+4=8, ∴b 3=b 1q 2=8×22=32,即a 3+a 6+a 9+…+a 99=32.【例2】[解] (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8a 2+2a 4=a 6,∴8a 1q +2a 1q 3=a 1q 5,又a 1=2,∴8+2q 2=q 4.解得:q 2=4,∴q =2.∴a n =a 1q n -1=2n ,n ∈N *.(2)由(1)知:b n =2n +2n ,∴T n =()21+2+()22+4+()23+6+…+()2n +2n=()21+22+23+...+2n +()2+4+6+ (2)=2()2n -1+n ()2n +22=2n +1+n 2+n -2.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2n +1+n 2+n -2,n ∈N *.[跟进训练]1.[解] S n =214+418+6116+…+⎝⎛⎭⎫2n +12n +1 =(2+4+6+…+2n )+⎝⎛⎭⎫14+18+…+12n +1 =n (2n +2)2+14⎣⎢⎡⎦⎥⎤1-⎝⎛⎭⎫12n 1-12=n (n +1)+12-12n +1 =n 2+n -12n +1+12.【例3】[解] (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则a 1≠0,q ≠0.由题意得⎩⎪⎨⎪⎧ S 2-S 4=S 3-S 2,a 2+a 3+a 4=-18,即⎩⎪⎨⎪⎧ -a 1q 2-a 1q 3=a 1q 2,a 1q (1+q +q 2)=-18,解得⎩⎪⎨⎪⎧a 1=3,q =-2.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2)n -1.(2)由(1)有S n =3[1-(-2)n ]1-(-2)=1-(-2)n .若存在n ,使得S n ≥2 013,则1-(-2)n ≥2 013,即(-2)n ≤-2 012. 当n 为偶数时,(-2)n >0,上式不成立;当n 为奇数时,(-2)n =-2n ≤-2 012,即2n ≥2 012,则n ≥11.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正整数n ,且n 的集合为{n |n =2k +1,k ∈N *,k ≥5}.[跟进训练]2.[解] (1)当n =1时,S 1+a 1=5×3-3=12,所以a 1=6;当n ≥2时,由S n +a n =5×3n -3①,得S n -1+a n -1=5×3n -1-3②,①-②得,2a n -a n -1=10×3n -1,所以a n -2×3n =12(a n -1-2×3n -1), 因为a 1=6,所以a 1-2×31=0,所以a n -2×3n =0,故数列{a n -2×3n }为常数列.(2)由(1)知,a n =2×3n ,所以b n =2×3n (4n 2-1)3n =24n 2-1=12n -1-12n +1, 所以T n =b 1+b 2+b 3+…+b n=⎝⎛⎭⎫1-13+⎝⎛⎭⎫13-15+⎝⎛⎭⎫15-17+…+⎝⎛⎭⎫12n -1-12n +1 =1-12n +1=2n 2n +1. 【学以致用】1.C [由S 6-S 4=a 6+a 5=6a 4得,(q 2+q -6)a 4=0,q 2+q -6=0,解得q =2或q =-3(舍去),从而a 5=a 2·23=2×8=16,故选C.]2.A [在等比数列{a n }中,S 5,S 10-S 5,S 15-S 10,…成等比数列,因为S 10∶S 5=1∶2,所以S 5=2S 10,S 15=34S 5,得S 15∶S 5=3∶4,故选A.] 3.-63 [法一:因为S n =2a n +1,所以当n =1时,a 1=2a 1+1,解得a 1=-1, 当n ≥2时,a n =S n -S n -1=2a n +1-(2a n -1+1),所以a n =2a n -1,所以数列{a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2n -1,所以S 6=-1×(1-26)1-2=-63. 法二:n ≥2时,由S n =2a n +1得S n =2(S n -S n -1)+1,∴S n =2S n -1-1,可得S n -1=2(S n -1-1).又S 1-1=-2.∴{S n -1}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S 6-1=-2×25=-64,即S 6=-63.]4.8 [设该等比数列的项数为2n ,依题意得S 奇=a 1+a 3+a 5+…+a 2n -1,S 偶=a 2+a 4+a 6+…+a 2n =a 1q +a 3q +…+a 2n -1q =q ·S 奇,∵S 偶=2S 奇,∴q =2. 又中间两项为a n 和a n +1,则a n +a n +1=a 1q n -1+a 1q n =2n -1+2n =3×2n -1=24, ∴2n -1=8=23,∴n -1=3,解得n =4,∴2n =8.]5.[解] 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可知S 4,S 8-S 4,S 12-S 8,…,S 4n -S 4n -4,…成等比数列.由题意可知上面数列的首项为S 4=2,公比为S 8-S 4S 4=2, 故S 4n -S 4n -4=2n (n ≥2),所以a 17+a 18+a 19+a 20=S 20-S 16=25=32.。
2第1节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学案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对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及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我国的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习难点】我国地势特征对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及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位置优越【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阅读课本内容与地图相结合的方法,注意怎样阅读各种地形图,学会根据地图总结地形特点,学会在地图上准确判断方向,总结在地图中记住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和位置的方法。
1、看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2、读课本图2.9,观察我国的地势呈什么状分布。
3、完成28页活动1读图2.10,证实我国地势的特点,找出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4、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完成28页活动2。
2、完成29页活动3【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A、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南高北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两级阶梯状分布D、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山地和高原B、山地和丘陵C、丘陵和平原D、高原和盆地3、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单元是()A华北平原 B、柴达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4、我国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A、阶梯内部B、两级阶梯交界处C、南方低山丘陵区D、平原河道上5、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兼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是()A、山西B、湖北C、四川D、河北6、秦岭位于我国地势的()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三级阶梯D、以上都不对7、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我国水能蕴藏量大B、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使我国耕地资源丰富D、使我国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二、综合应用下图是我国36º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大致呈级阶梯分布,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地球和地球仪(二)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 念。 学 习 活 过 动 程 备 注
(四) 课堂小结、 纬线和纬度
纬线的定义和特点 纬度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经线和定义和特点 经度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
地球和地球仪(二) 经线和经度
经纬网 五、 当堂检测 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A 的地理坐标( 55°S , 50°W B 的地理坐标( 75°S , 170°W A在 西 半球(东、西) ,属于( 中 B在 西 半球(东、西 )属于( 高 2.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 ) )纬度 )纬度
A 的地理坐标( 75°N , 145°E ) B 的地理坐标( 55°N , 165°E ) A在 东 (东、西)半球,属于( 高 )纬度 B在 西 (东、西)半球,属于( 中 )纬度
(2)列表比较纬度和经度的划分
90º 表示字母 南纬(S) 北纬(N)
180º 东经 (E) 西经 (W)
合作探探究 3、经纬网中某点经纬度的确定 如何在经纬网中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度数向北增大的纬度是北纬 纬度的判断 度数向南增大的纬度是南纬 度数向东增大的纬度是东经 经度的判断 度数向西增大的纬度是西经
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骤
(一) 课 前 自 主 预 习 (二) 预习展示 巩固交流 (三) 合作探究
1、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纬线_____,纬 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 点。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 2、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0°~30°;中纬度范围: 30°~60°;高纬度范围:60°~90°。 3、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赤道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4、1884 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本初子午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 W 表示)。 5、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 多媒体出示课件——地球和地球仪(二) 用语言和地图交流 合作探究 1:纬线的特征和纬度的划分 (1)纬线从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几个方面有什么特点? 纬线形状是一个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 向 (2)纬度和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赤道是划分纬度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从赤道向北是北纬和北半 球,向南是南纬和南半球 见课件 合作探究 2:经线的特征和经度的划分 (1)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特点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划分半球 纬线 圆圈 不等 东西 南北 纬度 度数起点 度数划分 赤道(0°纬线) 向南向北各分作 经线 半圆 相等 南北 东西 经度 本初子午线 (0°经 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