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 两只羊
幼儿园中班教案《两只羊》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两只羊》带反思中班教学计划《两只羊》包括对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使孩子们可以理解彼此的谦卑,不吵架,不麻烦,理解孩子们歌曲的主要内容,尝试模仿孩子们的歌曲。
的歌曲,并乐于谈论孩子们的歌曲。
让我们看一下幼儿园中班《两只羊》,对课程计划进行反思。
活动目标1.理解儿童歌曲的主要内容。
2,知道同伴要谦虚,不要吵架,不要打架。
3,尽量模仿儿童歌曲,乐于谈论儿童歌曲的含义。
4.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德和哲学。
教学重点,难度焦点;学习孩子可以从他们那里接受教育,了解彼此的谦卑也是一种美德。
困难;在了解儿童歌曲的主要内容时,同伴应谦虚,不吵架,不打架。
活动准备视频动画,场景创建(一条河,一条河上的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童歌曲磁带。
活动程序(1)游戏“走木桥”进入教室。
孩子带着木桥走进房间。
问:什么样的木桥?走过独木桥时,您有什么感觉?2,孩子自由说话,老师总结并占了孩子歌曲的名字。
(2)听录音,掌握儿童歌曲的主要内容。
问题:1.这首歌叫什么名字?谁? 2.发生了什么事?(3)欣赏动画,理解儿童歌曲的内容。
1.引导孩子们观看动画并提问:两只羊走到木桥中间,小白杨和小黑怎么说?2.两只绵羊越凶猛,它们彼此不相爱的越多。
那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3.您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4,总结: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屈辱,结果从河里掉了下来。
孩子们通常如何做他们想要的?(5)活动扩展指导孩子戴头饰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参加活动。
孩子们愿意大胆地,连贯地讲,并讲述整个故事的主要故事内容和人物的对话。
该组织的活动更加紧凑,动态和合理,融合了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孩子们得到了全面的学习。
小型百科全书:绵羊是绵羊亚科的统称,例如,哺乳动物,木偶虫,牛科和绵羊亚科。
它是人类的家畜之一。
毛茸茸的四足反刍动物是羊毛的主要来源。
外套颜色主要是白色。
中国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
幼儿园中班幼儿语言教案《两只羊》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幼儿语言教案《两只羊》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故事,让幼儿学习新的动物名称和认识它们的形态特征,如毛色、角、尾巴等。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 comprehensioncomprehension comprehension comprehension comprehensioncomprehension comprehension comprehension comprehensioncomprehension comprehension comprehension comprehension 看理解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幼儿后续的语言发展。
二、教学内容1.故事朗读朗读《两只羊》这个故事,让幼儿跟随感性进行理解,感受故事情节中的乐趣和动物之间的情感。
2. 观察羊的特征通过故事和图片的呈现,引导幼儿认识羊的一些形态特征,如毛色、角、尾巴等,培养观察力和辨认能力。
3. 复述故事流程通过故事后的细节复述,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好《两只羊》这本故事书,熟悉故事内容和要领,准备好相关图片,展示给幼儿。
2. 教学步骤步骤 1:引入“羊”的主题教师向幼儿引入羊的主题,并通过图片展示给幼儿看,让幼儿自由讨论,增强对羊的认识和语言表达练习。
步骤 2:故事朗读教师朗读《两只羊》这个故事,让幼儿跟随感性进行理解。
步骤 3:观察羊的特征通过故事和图片的呈现,引导幼儿认识羊的一些形态特征,如毛色、角、尾巴等,培养观察力和辨认能力。
步骤 4:复述故事流程通过故事后的细节复述,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3.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1.教材内容设置较为单一,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活动,例如制作羊的手工等,增强教学趣味性。
2.语言教学活动应该更具体,包括掌握新词汇,句型模式和常用口语的运用等,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观察、听说能力测试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汇总评价结果修订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班语言教案《两只羊》
中班语言教案《两只羊》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特征和情节发展。
2. 学会正确运用“两只”的表达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特征和情节发展。
学会正确运用“两只”的表达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羊的公仔两只、小草道具。
2. 经验准备:幼儿有看过羊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两只羊,引导幼儿说出羊的特征。
教师讲述故事《两只羊》,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展开: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情感变化。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情感。
3. 巩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两只”的游戏,引导幼儿正确运用“两只”的表达方式。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故事情节。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角色特征和情节发展。
教师强调“两只”的表达方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五、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家庭生活中的“两只”事物,如两只鞋子、两只袜子等。
2. 家长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两只羊》,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参与故事讲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情境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节。
3. 游戏化学习: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和表达。
4. 家庭参与:家长协助幼儿记录生活中的“两只”事物,促进家园共育。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如发言、游戏等活动。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在课堂中正确运用“两只”的表达方式。
中班幼儿语言教案《两只羊》
中班幼儿语言教案《两只羊》1500字教案:《两只羊》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羊这种动物。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图片展示羊的形象,以便引起幼儿的兴趣。
2. 玩具或手偶:如羊的玩具或手偶,用于让幼儿感知和接触羊。
3. 故事书:准备好《两只羊》的绘本故事书。
三、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课件或图片,向幼儿介绍羊的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让幼儿触摸和感知羊的玩具或手偶,引导幼儿感受羊的毛绒和形态。
2. 故事讲述(10分钟)拿出故事书《两只羊》,向幼儿讲述故事。
在讲述过程中,可以边读边指指故事书中的图画,让幼儿观察和感知羊的形象和动作。
3. 讨论交流(10分钟)讲完故事后,老师可以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 两只羊是什么样的动物?- 羊喜欢吃什么?- 羊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4. 制作羊的手工(15分钟)为了加深幼儿对羊的认识,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羊的手工。
可以准备一些羊的创意手工材料,如剪纸、折纸、毛绒等,让幼儿按照示范进行裁剪和粘贴,制作出自己的羊。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动手实践(10分钟)为了加深幼儿对羊的认识,可以邀请幼儿到室外或室内的活动场地,观察真实的羊。
带着幼儿近距离观察羊的形态、动作和行为习惯,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羊的了解。
6. 整理回顾(5分钟)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可以提问幼儿一些问题,如:- 你觉得羊是什么样的动物?- 你制作的羊是什么样子的?- 你对羊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和认识羊这种动物,并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和观察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
通过制作手工和观察实践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幼儿园语言教案两只羊
幼儿园语言教案《两只羊》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听懂并能够讲述故事《两只羊》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描述故事情节。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两只羊》的主要内容,包括角色、情节和道理。
2. 故事相关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如“一只羊”、“两只羊”、“山坡上”、“桥洞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听懂并能够讲述故事《两只羊》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描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练习和运用故事相关词汇和句型。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故事《两只羊》的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
2. 故事卡片:包括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
3. 录音机、录音带:用于播放故事音频。
4. 作业本:用于让幼儿书写故事相关词汇和句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故事音频,让幼儿听故事《两只羊》,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展示:展示故事《两只羊》的PPT,让幼儿根据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3. 讨论: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中有几只羊?它们在哪里?为什么一只羊进不去桥洞?”等,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4. 情景练习: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如“一只羊”和“另一只羊”在山坡上的对话。
5. 书写练习:给幼儿发放作业本,让幼儿书写故事相关词汇和句型。
七、课堂作业:1. 作业内容:让幼儿书写故事中的角色名称,如“一只羊”、“另一只羊”。
2. 作业要求:字体规范,书写清晰。
两只羊
两只羊
旁白:一天,喜洋洋和沸羊羊在独木桥上相遇了。
羊甲:让我过去!
羊乙:凭啥我让你过去?你应该让我过去!
羊甲:哼哼,我让你过去,想得美!
两只羊在独木桥上打了起来。
旁白:扑通扑通两声响,全都掉进水中央……两只小羊哭着跑到了村长家
甲羊:村长,村长,喜羊羊把我从独木桥上推到河里去了。
乙羊:村长,是沸羊羊先推我的,呜呜......
村长:孩子们,都别哭了。
独木桥那么窄,如果你们都抢着过去,互不相让,自然都过不去。
羊和羊之间要团结友善,和谐相处。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先找找自己身上的错误,不要总是指责别人。
相互指责,甚至大打出手只会两败俱伤。
你们明白了吗?
甲、乙:嗯,我们知道错了。
旁白:后来,两只羊又在独木桥上相遇了……
甲羊:喜羊羊,你好!上哪里去呀?
乙羊:你好,沸羊羊。
我外婆生病了,我正要去看她呢!你到哪里去呀?
甲羊:我要去体育馆参加射击比赛,时间快来不及了,你能让我先过去吗?
乙羊:好的(退到了岸边,甲羊顺利地过了桥。
)
甲羊:谢谢你,喜羊羊!
乙羊:不客气,你有急事,我让你是应该的!
甲羊:祝你外婆早日康复!再见!
乙羊:祝你比赛取得好成绩,再见。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羊》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羊》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汇:羊,游戏,快乐,打闹。
2.能够理解并模仿朗读课文《两只羊》。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
教学准备:1.数学课桌椅2.画布、画笔、颜料3.背景音乐教学流程:第一阶段: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外两只不同肤色的小羊,简要介绍“羊”的基本生存环境和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快乐”、“游戏”、“打闹”等话题,并鼓励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阶段:阅读教学•通过老师朗读故事《两只羊》让学生理解基本故事情节,并“听、看、感悟”课文。
•学生同步模仿老师的朗读情境和语调,将所学语言和情感知识与实际活动环境相结合。
第三阶段:创意表达•通过铺设画布和划分画图区域,组织学生用油画或水彩画进行创意表达,体现羊的特点和情感。
•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可以唱歌、跳舞或自由发挥,展示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知识点和成果,并分工反思:教师中心渗透教育,如何让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感受中,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
•学生参与总结并进行互动评价,展示自我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和表现。
教学反思:本次学习中,通过教师的导入和引导,让学生获得了一个愉悦、自由和体验性的语言学习场所。
在教学流程中,老师采用了情境导入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注重体验教学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所学语言,积极发挥思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下一步探索中,有必要更加注重环境营造和心理建设,注重发挥学生内在的艺术表现和个性特点,更注重主动思考和独立创作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丰富、更立体、更有趣的语言学习体验。
中班幼儿语言教案《两只羊》
中班幼儿语言教案《两只羊》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
2.通过故事的讲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讨论、分享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与情感引导,启发幼儿对友谊的理解。
教学重点:1.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创设情境与情感引导,启发幼儿对友谊的理解。
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抽象概念,如友谊。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故事《两只羊》的图片或者幼儿绘本。
2.幼儿感兴趣的羊玩具。
教学过程:导入:1.师生互动,简要介绍今天的主题为“友谊”,引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友谊吗?”2.帮助幼儿理解友谊的概念,可能会出现幼儿对友谊的理解有限的情况。
3.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友谊的特点和重要性。
故事讲授:1.呈现故事《两只羊》的图片或者幼儿绘本。
2.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一个关于两只羊的故事,它们是好朋友,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3.使用简单的语言给幼儿讲述故事,重点强调羊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问题讨论:1.故事讲完后,师生互动,引导幼儿参与讨论:“你觉得这两只羊是怎么变成好朋友的?”2.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帮助幼儿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通过引导问题讨论,让幼儿了解友谊可以带来快乐、支持和帮助。
角色扮演:1.将故事中的两只羊分别与两名幼儿配对,让他们分别扮演两只羊。
2.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深入体验羊之间的友谊和互助,培养幼儿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情感引导:1.通过观察和讨论两只羊友谊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友谊带来的快乐和支持。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表达对友谊的感激和珍惜。
结束:1.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友好相处。
2.借助羊玩具,鼓励幼儿在课堂结束时与朋友们互动,分享友好的眼神、笑容或者拥抱。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两只羊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两只羊教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两只羊》这首儿歌。
2.能够通过绘本了解羊的生活、特点等知识。
3.培养孩子对不同语言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4.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自信。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儿歌《两只羊》。
2.观察、理解、记忆绘本内的内容。
教学难点1.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
2.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
教学环节1.师生互动。
2.讲故事引发兴趣3.朗读儿歌4.观察、理解和记忆绘本内的内容5.分组讨论6.模仿对话7.课后作业教学过程师生互动1.老师向孩子们打招呼,问候孩子们的身体状况,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让孩子们安心参与课堂。
讲故事引发兴趣1.老师: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2.让孩子们猜测这个故事的内容。
朗读儿歌1.老师拿出儿歌《两只羊》并进行朗读。
2.老师为孩子们分别讲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观察、理解和记忆绘本内的内容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绘本《两只羊》并详细讲解里面的场景和情节。
2.让孩子们逐步地理解并记忆这个故事。
分组讨论1.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思维方式进行分组,让孩子们一起讨论《两只羊》中的某个问题,如“羊为什么爱吃草?”。
2.老师引导孩子们碰撞思想,开发他们的智慧。
模仿对话1.老师画出一只羊和一只狼,让孩子们模拟对话,来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特点。
课后作业1.让孩子们带上日记本,去观察自己身边的动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并尝试朗读《两只羊》这首儿歌。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需要做下面几点:1.孩子们的记忆力比较弱,需要用图画来帮助他们去记忆。
2.拓展词汇,让孩子们掌握一些更具有表现力和意义的单词。
3.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让语言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给孩子们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享受语言学习的过程。
总体来说,这节语言活动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无论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还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能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
中班语言教案《两只羊》
中班语言教案《两只羊》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学习词语:两只、石头、桥下、办法、高兴。
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学习词语“两只”、“石头”、“桥下”、“办法”、“高兴”。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两只羊》。
2. 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 羊的图片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两只羊》,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语。
3. 故事讨论: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中有几只羊?它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它们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词语学习: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幼儿学习“两只”、“石头”、“桥下”、“办法”、“高兴”,并通过游戏巩固词语学习。
5. 手工制作: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羊的图片卡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两只羊》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用词语“两只”、“石头”、“桥下”、“办法”、“高兴”进行家庭小故事创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针对幼儿的反应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
关注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展,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在家庭作业环节,鼓励家长参与,共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对故事的理解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和家长的参与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类似的动物主题故事教学,如《两只小猪》、《两只老虎》等,让幼儿在对比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中班语言活动《两只羊》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两只羊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2.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表达自己的看法。
3. 学会分享,懂得珍惜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情感体验。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羊毛绒玩具、分享物品(如糖果、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
四、教学过程2.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3. 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两只羊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4. 教师讲述故事,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两只羊一开始争抢物品?它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5. 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趣事,讨论如何处理友情中的矛盾。
6. 情境模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羊毛绒玩具争夺情境,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体验友情的重要性。
7.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主题,强调分享和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与家长沟通,鼓励幼儿在家与家人分享故事,谈论友情的重要性。
2. 课外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友情运动会”,通过游戏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
3. 主题延伸:开展“珍惜友情”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故事讲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情境体验:通过情境模拟,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互动等。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在讲述、提问、回答等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体验:关注幼儿在故事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了解幼儿对友情的重要性的认识。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适时调整故事内容,使之更符合幼儿的需求。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羊》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羊》一、教学目标1.掌握主题词汇:羊、山、草、树等。
2.理解日常用语:羊,去,吃,不会,不行。
3.培养儿童简单的聆听、观察、描述、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
4.加强幼儿的想象力,提高表演技能。
二、教学准备1.《两只羊》听说读故事集。
2.棕色的玩具羊两只。
3.教师自己准备的道具:花、草、树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5分钟】教师可以唱一首儿歌《小兔跑了》引入本节课话题。
2. 导入阶段•【3分钟】教师展示两只羊的玩具,让学生品尝之后交换讨论两只羊的特点并激起学习兴趣。
3. 正文阶段•【10分钟】教师采用“带情境出发”模式,利用图片对不同的场景、主题、句子画面呈现进行解释。
•【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阅读、表演故事《两只羊》。
教师提示: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快速高效学习,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几点:1.以口语为主,让学生自主发言及交流,增加沟通交流的机会。
2.采用多种重复问答和模仿陈述的方式和形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审听,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语言当中。
3.尽量使用愉快的声音和肯定的语言,帮助学生放松心态,更愉快地学习。
4. 拓展阶段•【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使用干草、树叶和草来制作两只羊的家,让学生们创造自己的故事,增加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5. 总结阶段•【2分钟】教师强调某些关键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更多人来了解《两只羊》故事内容。
四、教学反思首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两只羊》这个卡通形式的故事感兴趣。
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两只羊》的相关单词与句子。
其次,在任何教学过程中很重要,这个教学过程中,我用了“带情境出发”模式来展示羊的不同场景,主题和句子画面让学生们感到非常直观而且容易的吸收。
最后,对于我的反思是,在会话的过程中应多一些导入,并在教学过程中带入一些平实的语音,常用的词汇和相关的句子,以此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这个教学的实际意义。
两只羊中班语言教案
两只羊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两只羊》2. 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羊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大羊,小羊不计前嫌,帮助大羊疗伤、寻找食物,两只羊成为了好朋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动画、角色头饰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教案未完,后续章节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两只羊》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讨论故事: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小羊为什么帮助大羊?”“两只羊变成了好朋友,你高兴吗?”等,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情境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两只羊》,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2. 画一画故事中的角色,并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分享故事的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的作业,了解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类似主题的故事分享,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2. 开展同伴互助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分享和关爱。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精品教案《两只山羊》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精品教案《两只山羊》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寓言故事》中《两只山羊》。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生词,培养幼儿听说能力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讲述《两只山羊》故事,掌握故事中生词,如“争论”、“谦让”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听说能力,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从故事中体会到谦让重要性,培养他们道德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道理,用词表达自己观点。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谦让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课件、生词卡片、头饰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挂图,展示两只山羊过独木桥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两只山羊遇到什问题?他们会怎办?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述《两只山羊》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生词和情节,讲解生词含义。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巩固所学生词和故事情节。
4. 课堂讨论(5分钟)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两只山羊为什过不桥?怎样做才能顺利过桥?5. 情感教育(5分钟)通过故事让幼儿认识到谦让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互相谦让。
6. 创意表现(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两只山羊过桥情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对幼儿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两只山羊》2. 生词:争论、谦让3. 课堂讨论:如何做到互相谦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将所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尝试用词表达自己观点。
2. 答案:幼儿讲述故事,并能用“争论”、“谦让”等词语表达自己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观察幼儿对故事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幼儿表现进行教学调整。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两只山羊》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两只山羊》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快乐阅读》第四章《趣味故事》中的《两只山羊》。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复述故事《两只山羊》。
2. 学会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故事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生词卡片、头饰、小黑板。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山羊,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山羊的特征。
2. 故事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故事《两只山羊》,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幼儿读出生词并造句。
2)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复述。
5. 小组活动(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彩纸制作头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两只山羊》2. 生词卡片:挂在树上、争论、结果、桥、宽、让3. 重点句子:两只山羊都想过桥,可是桥很窄,只能让一只山羊过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画笔和彩纸制作一幅关于《两只山羊》的故事画。
2. 答案:幼儿作品,以创意和想象力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幼儿,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两只山羊》,并进行家庭表演。
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两只山羊》含反思
4.课堂总结环节约5分钟,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提炼品质,并联系实际生活。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关键情节。
2.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利用生动的道具,创设与故事相关的情景,让幼儿迅速融入课堂氛围。
(3)教师针对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随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巩固所学内容。
(2)幼儿分组,每组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4.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所传达的谦让、友善品质,并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随堂练习
4.课堂总结
教师需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提炼出谦让、友善的品质,并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明白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品质。
三、作业设计解析
画出故事《两只山羊》中最喜欢的场景,旨在让幼儿发挥想象,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教师需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关注其创作过程,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互相谦让”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谦让、友善的品质。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谦让、友善品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总结。
3.作业设计:画出故事《两只山羊》中最喜欢的场景。
2.通过提问、观察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情景,提高课堂互动性。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本次课程内容丰富,通过故事、实践情景、课堂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充分理解谦让、友善品质。但在讲解故事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以免幼儿难以理解。
中班语言活动《两只羊》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两只羊》教案反思1.1 设计意图本教案通过中班语言活动《两只羊》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和创造力。
1.2 适用年龄适用于中班幼儿,年龄范围为45岁。
1.3 教学时间教学活动时间约为25分钟。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通过讲述《两只羊》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角色。
2.2 观察和表达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细节,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故事朗读教师朗读《两只羊》的故事,让幼儿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
3.2 观察和表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细节,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并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和记住《两只羊》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4.2 语言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和创造力。
4.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让幼儿理解和表达故事中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进行角色扮演的技巧。
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和创造力。
以上是根据您的要求编写的教案前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包含了3条详细的小结,每个小结都包含了4条详细的细节及细节说明。
全文共计约1500字。
教案内容可以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故事书《两只羊》羊的图片或玩具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幼儿自己的画笔和画纸故事卡片或故事拼图角色扮演道具(如羊的服装)七、教学过程教师以问题引入:“你们听说过两只羊的故事吗?它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羊的了解和经验。
7.2 故事朗读与讨论教师朗读故事《两只羊》,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细节,如羊的外貌、行为等,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两只羊
执教老师:周传平
活动目标:
1.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礼貌相待,互相谦让。
2.学习、理解儿歌内容, 识汉字“东边、西边、小桥”
3.能大胆朗诵儿歌,乐意与同伴合作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喜羊羊美羊羊头饰,独木桥、字卡、背景画桥。
活动过程:
1、故事演绎《两只羊过桥》(情景导入)
(两位老师分别扮演喜羊羊和美羊羊,引出活动课题,吸引幼儿兴趣。
)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现在周老师和杨老师来把故事表演一遍,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完周老师要提问的哦,一起来看!
有两只小羊,一只在河的东边玩耍,一只在河的西边玩耍,天快黑了,小羊准备回家,它们一起走到了小桥上,都想自己先过桥,可是独木桥一次只能过一只羊,于是,两只羊你推我,我推你,结果,扑通扑通都掉进了河里。
2、学习儿歌
①说一说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好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两只羊,两只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说一说?(教师把幼儿的回答以儿歌的形式讲出来并在黑板上贴出图片)
东边来了一只羊
西边来了一只羊
一起走到小桥上
你也不肯让
我也不肯让
“扑通”“扑通”掉进河中央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把故事编成了一首这么好听的儿歌。
我们一起把儿歌来念一遍。
②赛一赛
儿歌这么好听,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比赛念儿歌,比一比谁念得好。
3、识字游戏
①识字
师:男生念儿歌念得真棒,男生来说说第一只羊从哪里来?女生说说第二只羊从哪里来?男女生一起来说说两只小羊一起走到什么地方?提问引出字卡(东边、西边、小桥)
②字卡宝宝找朋友
师:现在字卡宝宝想和小朋友们玩游戏了,请小朋友帮字卡宝宝找朋友。
(分别认读字卡并把字卡送到儿歌中对应的位置。
)
4、延伸活动
提问:两只羊应该怎样做才不会掉入河中,又能顺利的过桥呢?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幼幼互动,师引导幼儿讨论。
)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小结:这个小朋友说的太好了,让另一只羊先过桥后自己再过桥,要懂得互相谦让。
5、情境表演
①周老师想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故事里的小羊,谁来表演?(表演儿歌中的小羊。
)
②小羊们想到了顺利过桥的办法,谁来试试看?(表演谦让的小羊。
)
小结:谦让是一种美德,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相互谦让呢?比如:玩玩具时,上厕所,去银行取钱,在超市买东西收银台(按顺序排队,不要抢别人前面去)吃水果时,吃好吃的东西时等……小朋友们都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瞧,小羊们也学会了谦让,还唱着歌儿呢!(播放《两只小羊要过桥》视频音乐,师幼共唱儿歌结束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