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探索规律

合集下载

探索规律-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探索规律-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探索规律-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列的概念。

2.能够识别和描述数列中的规律,分析规律的特点和规律的运用。

3.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规律,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清楚数列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规律的特点和规律的运用。

2.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如何发现规律。

四、教学方法1.看板式教学法2.问题导入法3.规律归纳法五、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自主探究(10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2.老师以 A、B、C、D 数列为例,让学生分析数列中的规律。

3.学生在小组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

2. 基础讲授(20分钟)1.讲解一些关于数列规律的基础知识。

2.以学生熟悉的数列为例,讲解如何找规律的方法。

3. 规律归纳(20分钟)1.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找出规律。

2.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规律归纳的练习。

4. 综合运用(20分钟)1.老师提供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总结规律、想法解题。

2.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综合运用的练习。

5. 总结反思(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能力。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下一步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透过小组讨论、归纳、练习等形式,考核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分析规律、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2.透过单独答题形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2.PPT、黑板、白板笔等教学设备八、教学反思本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学习数列的内容,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规律归纳等形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列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探索规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规律进行推断和应用教学重点:能够发现规律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数学教材、小黑板、彩色粉笔、玩具等实物教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个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所在,如:1、4、7、10、13、______2. 引导学生讨论规律,提出不同的解释和猜测二、探索规律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规律,如:2、4、8、16、32、______2. 小组合作,共同发现规律,并将规律表达出来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规律,并讨论不同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三、运用规律1. 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一些规律问题,如:找出序列中的第n项是多少2. 引导学生通过规律解决问题,讨论并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3.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规律题目,并解答2. 鼓励学生通过规律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高灵活运用规律的能力3. 收集学生的解答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五、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延伸:可让学生设计更复杂的规律问题,并进行挑战板书设计:探索规律1、4、7、10、13、______2、4、8、16、32、______反馈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记录学生的学习反馳和进步。

教学反思: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对规律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探索规律9篇探索规律 1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11~11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列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因数相等,每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数字1。

教师:从上往下看,比较这些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第1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一位数,第2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3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四位数。

教师:我们发现的都是这些算式的规律,既然这些算式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么它们的结果会不会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呢?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

[点评:用有规律的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用猜测算式的积是否有规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本节课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探索规律1教学例1。

教师:刚才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下来。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教师:刚才我们的猜测正确吗?学生:确实有规律。

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后再组织汇报。

学生1:我发现当算式中两个因数相等,而且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时,两个一位数相乘,积是一位数;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是三位数,两个三位数相乘,积是五位数;两个四位数相乘,积是七位数。

也就是积的位数总比两个因数位数的和少一位。

人教版探索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探索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探索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探索规律”这一单元。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数学中的规律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规律探索方法,能够识别并表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内容安排:本单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图形规律”、“数列规律”和“实际问题中的规律”。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和掌握规律。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部分:图形规律在这一部分,我将通过一系列的图形变换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首先,我会展示一系列经过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变化。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

最后,我们将一起总结图形变换的一般规律,并尝试应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二部分:数列规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来探索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我会先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数列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接着,我们将进行一些数列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列规律的理解。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规律的魅力。

第三部分: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在这一部分,我将把数学规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规律的应用价值。

我会设计一些涉及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如购物、旅行等,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探索规律》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探索规律》-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简单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图形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数字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中的规律,如数的顺序、数的排列等。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简单规律。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2.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3. 猜测法:让学生通过猜测,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4. 推理法:让学生通过推理,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2. 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规律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与规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合作能力等。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对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规律》教案标题:找规律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一组物体,找出它们的规律。

2. 利用找出的规律来预测和推理。

3. 利用找出的规律创建自己的规律。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彩色图案卡片。

3. 彩色果冻豆等小物件。

4. 手工材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并询问他们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2. 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找规律”,告诉幼儿们我们要在物体之间找出隐藏的规律。

二、探索(15分钟)1. 准备一组数字卡片(例如从1到10),让幼儿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这组数字,并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准备一组彩色图案卡片,例如由红色、黄色和蓝色组成的卡片,让幼儿按照某个规律排列这些卡片,并观察发现规律。

3. 准备一组彩色果冻豆等小物件,将它们按照某个规律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并找出规律。

三、运用(15分钟)1. 给幼儿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利用找出的规律来回答(例如:“请问下一个数是多少?”)。

2. 分组让幼儿分别创造一组数字、图案或物件的规律,然后让其他小组来猜测规律。

四、创造(15分钟)1. 分发手工材料,让幼儿用自己创造的规律来制作一些手工作品(例如折纸、串珠等)。

2.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孩子,并让其他孩子猜测作品中隐藏的规律。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帮助幼儿总结课程中学到的一些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找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创造规律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有部分幼儿在找规律的过程中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今后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发现物体之间的规律。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如数的奇偶性、质数与合数、同余定理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数的奇偶性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奇数与偶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第二课时:质数与合数质数与合数的定义质数与合数的性质质数与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同余定理同余定理的定义同余定理的证明同余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循环小数循环小数的定义循环小数的性质5. 第五课时:素数分布规律素数分布的初步认识素数分布的探究方法素数分布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2. 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呈现教学内容、示例和练习。

2. 学习素材:提供相关的文章、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3.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六课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的定义及关系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七、第七课时:比例与比例尺比例的定义及性质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第八课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九、第九课时:概率初步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概率的性质和常用概率公式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六、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探索规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规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规律-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的概念;
2.能够通过分类、观察、发现规律;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数列的认识
•数列定义
•数列的种类
•数列的规律
2. 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观察
•发现
•总结
3. 数列的应用
•应用实例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
1.数列的种类和规律的掌握;
2.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方法。

四、教学难点:
1.数列的种类与规律的运用;
2.应用实例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口胡:通过“小石子游戏”等简单趣味的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列,并引出数列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环节
(1)掌握数列的定义和种类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 Fibonacci 数列等数列的种类。

(2)探究数列的规律
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观察,发现数列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3)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规律,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趣味游戏和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列,提高了学生发现数列规律的能力。

但是在规律的总结过程中,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以后加强提高个别同学的总结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数字找到数字规律。

2.能够运用数字规律完成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够发现分别满足某一规律的数字进行运算的结果,并且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够发现数字规律进行运算。

2.学生能够总结数字规律。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相关图片展示。

2.教师准备符合教学内容的课件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步:导入
教师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回顾,提出“探索规律”这个主题,并为学生展示有关数字规律的图片。

第二步:概念讲解
教师给学生讲解数字规律的概念,并且以图示为例说明。

然后让学生尝试发现规律。

第三步:案例分析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包含数字规律的数列,并且给学生展示几个例子,让学生发现内在规律。

第四步:巩固练习
1.学生自己尝试发现数字规律,并且总结特点。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考虑一些数字规律,然后将其进行总结。

第五步:拓展思考
探讨一些常见数字规律,模拟一些实际问题来进行数字规律计算。

第六步: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天学习所掌握的数字规律,总结特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字规律案例,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数字规律的发现方法。

同时,教师还帮助学生总结思维路径,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找到数字规律。

但是,在巩固练习和拓展思考方面还需要加强,针对个别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辅导。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一些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用一些具有规律的数学题目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看看他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2. 探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让他们自己试验、观察和猜测,发现规律。

3. 分享发现:让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猜测,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看看是否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观点或发现了更多的规律。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他们发现的规律,并进行概括和提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5.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或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的规律,巩固和运用所学内容。

6. 反思总结: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看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学生的观察和猜测结果,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规律。

教学工具:1. 讲台2. 教材3. 小组讨论4. 黑板或白板5. 图片或实物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2. 数学习题3. 数学应用题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的质量等。

3. 对学生完成的习题和应用题进行评价,看看他们是否能准确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论文-“通过计算探索规律”教学案例

论文-“通过计算探索规律”教学案例

“通过计算探索规律”教学案例[背景分析]2007年4月14日,省教研室在姜堰二附中召开江苏省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

本节课是会上所上的4节研究课中的一节课。

这节课让学生充分体验高度自主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喜欢数学。

[活动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发现数字规律。

2.经历“计算、观察、猜想”的过程,会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实录]一、引入课题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高斯吗?生:知道。

师:你来说说知道他什么?生1:伟大的数学家。

师:你来说生2:高斯在孩提时老师在课堂上提出1+2+3+…+100等于多少?高斯很快答出5050。

师:你知道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吗?生:首项加尾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2。

师:为什么用首项加尾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2呢?生:1+100=101;2+99=101;3+98=101;……,共有50个101,和为5050。

师:高斯经过观察发现1+100=101;2+99=101;3+98=101;……,共有50个101,所以得出1+2+3+…+100=5050。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经历计算、观察、猜想的过程,解决下面的问题。

二、活动活动一:师:请大家计算下列各式,并把结果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屏幕显示题目生:3×5=15 33×35=1155 333×335=1115553333×3335=11115555(前面4个1后面4个5组成的数)师: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有什么特征?计算结果又有什么规律?请同学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活动记录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师:你说说计算结果和原来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吗?生1:我发现结果只含有1和5两个数并且1和5的个数和左边第一个因数的个数相同.生2:n 个3组成的数与n-1个3尾数是5组成的数的乘积是前面是n 个1后面是n 个5组成的数.师: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课件展示题目)生:33333×33335= 11111555553333333×3333335= 11111115555555( 33333333 )×(33333335)=1111111155555555师:现在请各小组合作,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生:由3×6=18 33×36=1188 333×336=1118883333×3336=11118888发现n 个3组成的数与n-1个3尾数是6组成的数的乘积是前面是n 个1后面是n 个8组成的数.师:很好.你来说生:由3×4=12 33×34=1122 333×334=1112223333×3334=11112222发现n 个3组成的数与n-1个3尾数是4组成的数的乘积是前面是n 个1后面是n 个2组成的数.师:非常好.经过活动一我们通过计算探索了规律,并用规律解决了问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规律》课题名称:找规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总结并描述规律;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特征;2. 描述规律。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总结并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物体模型(如不同颜色的积木、水果图示等);2. PowerPoint或黑板;3. 学生用笔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1. 利用教具或图片展示一些物体,例如不同颜色的积木、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颜色、形状等)。

2.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特征有哪些,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Step 2:找规律(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物体的特征,例如颜色或形状有规律的排列。

将这组物体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规律,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思考后,展示幻灯片或在黑板上展示一组物体的排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3. 提出问题:下面这组物体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展示幻灯片或黑板上的一组物体图片)4. 让学生找出规律并说出答案。

Step 3:巩固(20分钟)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物体排列的规律,并描述出来。

2.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规律展示给同学,并由同学来找出规律。

3. 让一些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找出规律。

Step 4:拓展(15分钟)1. 继续展示幻灯片或在黑板上展示一组物体的排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要求学生逐个按规律排列物体,然后问学生让他们找出下一个物体是什么,并依次展示答案。

Step 5:小结(5分钟)1. 回顾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总结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找规律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运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找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

探索规律-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探索规律-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探索规律-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通过图片和数字的组合模式,理解数字规律。

2.能够简单描述和记录数字规律。

3.能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索,找出几个数字规律。

2. 教学重点通过图片和数字组合模式,学生能够理解数字规律,并能够找出几个数字规律。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索,找出一些数字规律。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看图描述老师出示三组图片,分别是用8张卡片组成的图片,用10张卡片组成的图片和用12张卡片组成的图片。

然后让学生描述这些图片的不同之处。

2.讲授数字组合模式讲授取两个数,一个数字代表卡片的数量,另一个数字代表卡片上图案的数量。

例如:2,1代表两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图案,表示卡片上有两个相同的图案。

则用这种模式可以描述上面三组图片。

第二步:自主探索1.让学生自己组合卡片,找出一个数字组合模式,并用这个模式组成一张图片。

2.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发现,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字规律。

第三步:总结与归纳1.引导学生依次回忆、总结每个小组发现的数字规律。

2.针对数字规律的共性,老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将数字规律分类汇总。

5. 教学评估1.在班级微信群中上传一组图片,要求学生通过数字组合模式给出对应的图片。

2.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写一个小故事,故事中要求出现一个数字规律。

6. 教学反思数字规律是一种智力游戏,它既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索,找出数字规律,锻炼其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说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说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X,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的是《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探索规律》这一节课。

在这个说课过程中,我将详细地介绍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让我们来谈谈课程的设计理念,本节课以“探索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数学走向科学数学,再走向生活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和推理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然后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观察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物体的运动、自然界的规律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规律: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等方式,发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3. 推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 创造规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自己创造一些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直观的教学辅助材料。

《探索规律》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先进、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一定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
4. 通过探索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优美和简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数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规律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的不同规律进行分类、归纳,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3. 指出学生在探索规律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给出解决策略。
4.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与探索规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 作业难度层次分明,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又要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挑战。
2.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程,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4. 针对学生的疑问,组织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Nhomakorabea一、案例背景
在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规律》这一章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案例以“探索规律”为主题,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年级数学教案3.5探索规律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年级数学教案3.5探索规律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年级数学教案3.5 探索规律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第5节数学课,探索规律1是一项需要探究和发现的探索性学习,涉及到许多数学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师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
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材料。

教材上的习题只能算是基础的,学生需要更多的题目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伴随性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探索,自我发现数学规律。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

在探索规律1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解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和发现是多么有趣。

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从搜索逻辑、归纳法和类比推理三个方面入手,掌握一些常见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如Brouncker方法,Newton-Raphson方法等等,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分析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经验,并在讨论中进一步深化自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解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有什么模式?”“这样
做有什么意义?”等等,鼓励学生互相探讨和比较,从而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

探索规律1是一项探究性的学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非常重要。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学生的能动性,让探究和发现成为学生的日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愉快成长。

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探索数列的规律,并能通过数字组成数列。

2.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数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PPT和视频资源。

2.笔、纸、钢琴键盘等教具。

教学内容和步骤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数列?
2.什么是规律?
3.数列中的公差是什么?
第一步:引入知识点
通过播放视频或PPT,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列,以及数字可以组成数列等知识点。

第二步:讲授符号表示
引入符号表示,如:an表示第n个数。

第三步:探究规律
1.让学生自己组数列。

2.安排小组让学生组队研究数列中的规律,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列中的公差是什么,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4.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阅读一段文字,探究其中规律,并通过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运用规律
让学生针对不同情况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反思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数列中的规律,进行算术运算,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扩展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和Excel软件,探究更多数列中的规律,并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教学材料
教师课件、PPT、音视频资源等。

课后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自己编写一组数列并探究其中的规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探索规律》6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探索规律》6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探索规律》6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并运用简单的数学术语,如偶数、奇数、数字、数字规律等。

2.能够通过研究数字特征,描述和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字规律。

3.能够积极思考,动手进行探索,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数字特征,如偶数、奇数、数字规律等。

2.发现和研究数字规律,初步培养数学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1.引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及目的,并询问学生对数字的认知。

2.通过几个小游戏,引发学生对数字规律的探究兴趣。

2.讲解概念并进入主题(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通过板书展示奇数和偶数的特征,解释其概念。

3.展示一些数字,引导学生判断数字的奇偶性。

4.向学生介绍数字规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数字规律的探究兴趣。

3.探索数字规律(35分钟)1.出示数字:2,4,6,8,10,12。

2.让学生分组,并讨论这些数字有什么特征,是否有什么规律。

3.设计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字规律,如:下一个数字是几?前一个数字是几?4.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解决类似问题,鼓励探究。

5.对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加深学生对数字规律的理解。

4.练习(15分钟)1.出示题目:16+8=?,20-4=?等。

2.通过练习巩固奇偶数的概念。

5.小结(5分钟)1.回顾今天所学内容。

2.向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氛围,鼓励学生探究数学世界。

四、教学方法1.课前设计小游戏,引发学生兴趣。

2.板书展示数字特征,并让学生参与讨论。

3.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规律来深入理解数字。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5.开展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游戏、板书展示、探究规律等,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小组讨论的方式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但是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探究的内容过于简单,题目不够充分、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找规律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找规律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找规律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课程中,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和规律,设计了一个找规律的游戏。

游戏的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一系列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案例描述:1. 教师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包含5个数字的序列:2, 4, 6, 8, _。

教师问孩子们,这个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是多少?2. 孩子们开始讨论。

有的说下一个数字是10,因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有的说下一个数字是12,因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3. 教师引导孩子们继续观察这个序列,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偶数,且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都是2。

因此,教师告诉孩子们,这个序列的规律是每个数字都是偶数,且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都是2。

4. 根据这个规律,孩子们预测出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是10。

教师表扬了孩子们的表现,并告诉他们,他们成功地找到了这个序列的规律。

5. 接下来,教师又展示了一个新的序列:3, 6, 9, 12, _。

教师问孩子们,这个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是多少?6. 孩子们根据之前的经验,很快找到了这个序列的规律:每个数字都是奇数,且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都是3。

因此,孩子们预测出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是15。

7. 教师再次表扬了孩子们的表现,并告诉他们,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成功地找到了这两个序列的规律。

案例分析:1. 通过这个案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非常有帮助。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孩子们自主发现和总结规律。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及时给予孩子们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数字规律的识别和归纳方法;2.学习使用递推公式表达数字规律;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字规律的概念;2.掌握数字规律的识别和归纳;3.学会使用递推公式表达数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1.分析数字规律问题时的问题转化能力;2.设计递推公式和推导一般项公式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通过手写写数字序列等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字规律问题的兴趣。

2. 了解数字规律(10分钟)学生认识数字规律是指数字序列中数字之间的一定关系,例如:1、3、5、7、9,其中相邻数字的差都为2,称这个数字序列规律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3. 数字规律的分类(10分钟)通过让学生分类,判断1、4、9、16、25、36是哪一类数字规律问题。

4. 数字规律的识别和归纳(40分钟)通过真实生活的例子,或者课本中给出的数字序列,引导学生分析、识别和归纳数字规律,例如:8、16、24、32……这个数字序列中,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加8,称这个数字序列为“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

5. 递推公式的学习(30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数字规律问题的实践操作,探索递推公式的设计和应用,例如:8、16、24、32……这个数字序列中,第n个数可以用公式a(n) = a(1)+(n-1)d求出。

6. 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结合教材上有关数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问题的计算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小结(5分钟)传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方法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大量案例的方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同时,本节课对数字规律的讲解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了这一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数字规律分析和归纳的步骤理解不深厚,而且理解轻松,掌握难度较高的递推公式也存在一定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然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局面,如活动1,一位学生猜对了,但他是事先与同桌商量好两人每堆的颗数一样,这样他最后根据自己中堆所剩的颗数猜出了同桌中堆的颗数,当时教师愣住了,没想到学生会这么快猜对,不过很快就找出了破绽,反问:如果事先并不知道同桌原来每堆有多少颗,你还能猜出来吗?这才化解了问题。还有活动3,不少学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后在教师引导下,才有了思路。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1
2
3
4
5
6

n
折痕条数
1
3
7
15

(教师先示范折一次,得折痕1条,折两次,折痕3条,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多折一次,折痕增加2条,而不是1条?再多折一次,居然增加4条,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折。)
(五)布置作业
1.习题3.8第1题。
2.编制一道生活中具有数学规律的题目,并进行解答。
(让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并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时常有精彩的表现,出现欲罢不能的场面。如活动2,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表达时有的用语言表述,有的因说不太清楚,就上台来画图表达;活动3,学生发现的规律很多,超出了教师的想像,最后因时间关系不得不中止学生的继续探讨。还有在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时,同学们畅所欲言,一位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谈到:过去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没想到数学原来如此有趣。有的学生发出感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般方法:(1)寻找数量关系;(2)用代数式表示规律;(3)验证规律。
2.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师生交流)。
(四)巩固练习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填写下表:
对折次数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教材以学生所熟悉的日历表为背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将数学知识的学习隐含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不仅让学生学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拼摆的过程中感悟火柴棒根数的变化规律,并在同桌间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使学生认识到: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评价时要关注各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3)搭100个呢?搭200个、300个呢?……
〖教学设计〗
(一)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猜一猜: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堆钮扣(40颗),请同学们从中数出三堆数目相等的钮扣(每堆不少于8颗),按左、中、右的顺序摆放在桌面上。然后按老师的指令操作:(1)从左堆拿出3颗放入中堆;(2)从右堆取出5颗放入中堆;(3)从中堆取出与左堆剩余数目相等的钮扣放入左堆。请你猜一猜:你的同桌现在中堆还剩多少颗?能猜出其他同学的吗?
3.探索数表中的规律
(教师展示2002年10月日历表,学生每人一张同样的小日历表)议一议: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日历表的套色方框中各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
(先由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组的成果。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
(可让学生再试几次,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想。)
(3)如何验证你所得到的规律?
(师生共同分析后指出:引入字母,可使问题一般化和简洁化。随后列代数式、进行代数式运算,从而验证规律,解开游戏的奥秘。)
2.探索图形的规律
做一做:将火柴棒按下图方式摆放
(1)搭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2个、3个呢?
(2)搭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交流能力。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提问题的角度,如改变方框的大小、形状等。)
(三)反思、评价,提炼方法
1.从以上三个活动中总结出:
探索规律的过程:特殊→一般。
〖案例点评〗
课程改革的实施带动了课堂教学实验的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更充分地反映数学学习的价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市广大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桂林市外国语学校吴娟老师针对新教材实施做出了有效的探索。这一节课的教学就较好地反映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做到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并具备了以下特色:
(如果有学生能猜中,可让其说明思路;如果猜不出,老师来猜一猜,猜对了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这个游戏的奥秘是什么?由此引出课题――探索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1.探索游戏中的规律
请一个学生报出自己原来每堆的颗数(如原来每堆13颗),师生共同分析具体数目下各堆数目的变化情况:
左堆颗数
中堆颗数
(在求解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每给一个三角形个数,都要像(2)一样经历求火柴棒根数的过程,显得很繁琐,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自然引出下面的问题。)
(4)如果用a表示所搭三角形的个数,那么搭a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不同的方法会使结论的表达形式不同,要引导学生经过代数式运算,最终将形式统一起来。通过此题,学生将体会探索一般规律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符号带来的简洁、方便,由此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案例《探索规律(一)》
文章发表:baybjfcu发表日期:2005-03-11阅读次数:96
探索规律(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3.在活动中发展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能力,认识探索规律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再请一名学生报出自己原来每堆的颗数(如原来每堆10颗),同样列表分析得出:现在中堆还剩(10+3+5)-(10-3)=10+3+5-10+3=3+3+5=11(颗)。
提问:(1)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与交流,得出:中堆所剩颗数正好是从左堆拿出的颗数的2倍与从右堆拿出的颗数之和。)
(2)这个规律在其他情况下是否仍然成立?
右堆颗数
原来的颗数
13
13
13
从左堆拿出3颗放入中堆
13-3
13+3
13
从右堆取出5颗放入中堆
13-3
13+3+5
13-5
从中堆取出与左堆剩余数目相等的钮扣放入左堆
(13-3)+(13-3)
(13+3+5)-(13-3)
13-5
现在中堆还剩(13+3+5)-(13-3)=13+3+5-13+3=3+3+5=11(颗)。
(2)这些规律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
(让学生动手在日历表中随意确定几个方框进行验证。交流时,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名学生的验证情况。)
(3)这些规律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验证时,先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任何一个月中这样的方框表示出来?由此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经过代数式运算验证规律。)
3.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清晰,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得当。规律的探索过程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学会了学数学和用数学。一个简单的游戏将观察、猜想、类比、推理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融于其中,使课堂教学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4.巩固所学知识,加强了能力的自主建构。探索规律这一课运用了有理数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等数学知识,从运算的过程和推理的结果,都强化了所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加强
1.灵活处理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教材中只提供了一个探索规律的例子,不足以开展对问题的探索,为此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索规律的游戏活动,补充了一个探索图形规律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规律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
2.明确师生角色位置,组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教学实录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形成了学习能力的自主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