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学(一)》串讲笔记一
元旦串讲《教育学》各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狭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学习化社会。
•非制度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清末。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私学。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是古代埃及(不是古印度、故中国、古希腊)。
•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董仲舒。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学记》。
•墨家认为,在获得知识的理解上,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苏格拉底问答法的问答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自考教育学(一)串讲笔记
绪论一、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每年必考,但所占分值较低,建议学员加强理解,一般掌握。
从题型来讲单项选择题所占比重较大,不过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识记」(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识记」(一)教育学创立的标志: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领会」(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十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
(二)教育学创立过程中哪些人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即创立的简要过程(每年必考):1、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串讲
教育学复习重点知识串讲绪论教育与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答: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答: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苏格拉底“产婆术”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
他创立了一种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在让学生获得某一个概念时,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先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并不给予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步得出结论,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为“产婆术”。
二、填空选择1.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2.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3.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4.我国古代教育家主要有孔子(《论语》)、墨子、孟子、荀子、朱熹等。
5.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对于教育对象,他提出有教无类。
6.孔子教学内容的“文”即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教育内容不足之处是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的内容。
7、《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善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的总结。
8.《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9.捷克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
10.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20XX年自学考试《教育学(一)》串讲笔记:教师-自学考试.doc
点击查看:2017年自学考试《教育学(一)》串讲笔记汇总第四章教师一、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较多,所占分值较高,建议学员加强理解,重点掌握。
从题型来讲以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的题型为主。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教师职业「识记」(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指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质而言的。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二)教师地位的含义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其中经济地位主要是指教师这也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则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掌握、传承和展现文化中的地位。
「领会」(一)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制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定进行管理。
(二)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
(三)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1、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教育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1
《教育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 绪论教育与教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汉语中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教育一词来源于 deucare,本意是引出、导出,对人实和引导。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美生活作准备。
美国教育村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
无论东西方,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活动。
二、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广义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明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1/ 3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狭义教育的特点: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第三,它是在受过专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此时教育就是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三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最基本、一般的问题,诸如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途径等。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这一时期,教育学都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一、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3个过程:1.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早期教育,终于实体化教育)2. 制度化教育(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完全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以及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3. 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代表: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形式、内容)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 古代教育中国:夏代即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后建立官学体系,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汉武帝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与选士制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成《四书》《五经》;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清光绪31年(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
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把人分为四等(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教义《吠陀》佛教比较关心大众,广设庙宇,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埃及: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中王国以后开设了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希腊:雅典教育(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军人)中世纪:最受重视的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其次是骑士教育;也有世俗教育,学习实用知识,但神学也是主修课程共有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2.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14世纪后):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3. 近代教育(16世纪以后)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 20世纪以后的教育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终身化,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全民化,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民主化,一是追求所有人受到同样教育、二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多元化,如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多元化等;现代化,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教育。
福州自考教育学整理的教育学(一)要点笔记
福州自考教育学整理的《教育学(一)》要点笔记我花了很多时间,按照大纲的要求,整理了一些学习资料,贴出来与大粗交流。
标明红色的,是大纲要求识记的,绿色的是要求领会的,辛辛苦苦一个个字打出来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此外,我所处的地方,买没有《教育学》的辅助材料,我想找一些教例分析,或有答案的模拟试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特别是版主的帮助,谢谢!教育学:有三种含义。
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与“经济学”等同属于一级学科,下面还有如“教育社会学”等众多的二级学科;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是各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一从对象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学家们的特殊关注;二从概念和范畴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三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和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与研究模式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变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使当代教育学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提高了教育学者的理论自觉性。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包括教师,计划教材的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它人员)、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三要素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的,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育发展的阶段及每一阶段的特征:原始社会:教育水平低,没有阶级性,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紧密联系;奴隶社会教育:出现了古代学校,出现了教育阶级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古代封建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牧师或骑士,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内容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教学方法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与修行,形成了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资本主义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师生关系民主化,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的劳动者,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2019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串讲笔记:教育目的
2019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串讲笔记:教育目的第五章教育目的一、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较多,所占分值较高,建议学员增强理解,一般掌握。
从题型来讲,应以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为主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识记」(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1、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方向。
2、调控功能。
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3、评价功能。
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准则。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
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点、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点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2、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再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过程。
「领会」(一)不同的教育目的论(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目标。
因为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张往往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串讲重点汇总
考试分析题型题型115230分)25315分)32510分)44520分)511212分)611313分)课程重难点:应试技巧及注意事项:123谢谢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考点归纳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二)创立形成阶段(三)多元化发展阶段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1.(1(2•《学记》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论。
(3••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1.(4•“心学”•“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王守仁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2.(1•产婆术,也称为精神助产术。
••这种方法也被后人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2.(2•昆体良,古罗马著名教育家,著有《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这是西方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初这段时期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创立与形成阶段。
1.•培根:首先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康德:在德国的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2.(1)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泛智”教育思想•班级授课制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2)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3•心理学和哲学应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和“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教学是赫尔巴特全部教育理论的中心问题,他主张“教育性教学”。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1.••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2.•狄尔泰、斯普朗格•3.•杜威、克伯屈•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1(2(3(4(5(6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4.• F. A.M.• F. A.考点1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阶段5.••代表人物:加里宁、马卡连柯、凯洛夫。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广泛涵盖了教育的目的、方法、过程、制度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教育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概念包含了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旨在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强调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再者,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意味着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二、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社会化使个体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的一员;个性化则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特品质和潜能,使其成为独特的个体。
社会发展功能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在政治方面,教育可以培养政治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在经济方面,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增长;在文化方面,教育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文化的作用。
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的理论流派对于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观点。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要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注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社会本位论则认为教育应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要求,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需求。
四、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阶段。
现代学制主要有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
我国现行的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五、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效果等方面,旨在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它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既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又要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孔子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等多个阶段。
1.5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现象、掌握教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目的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2.2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
个体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社会目的包括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2.3 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考虑社会需求、个体发展需求、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因素。
同时,教育目的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特点。
2.4 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手段来实现。
同时,教育目的的实现还需要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三章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3.1 教育过程的本质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要素。
2019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串讲笔记: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019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串讲笔记: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较多,所占分值较高,建议学员增强理解,重点掌握。
考试题型多是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教育”的概念「识记」(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2、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3、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领会」(一)教育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特征:(1)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3)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3、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育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教育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1.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学既关注教育理论的研究,又注重教育实践的应用。
- 学科交叉性:教育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 实践性和技术性:教育学强调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旨在提高教育实施者的教育教学能力。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教育学阶段:古代教育学主要关注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提出了教育的规范和原则。
代表人物有孔子、苏格拉底等。
- 现代教育学阶段:现代教育学从18世纪开始兴起,对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代表人物有洛克、孟德斯鸠等。
- 当代教育学阶段:当代教育学关注教育的多元化与个性化,研究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代表人物有杜威、维果茨基等。
3.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设定和实现方法,关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
- 教育过程论: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研究。
-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发展,关注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心理需求。
-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4.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目标和价值教育:研究教育的目标设定和价值传递,关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的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关注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效果。
- 学生发展和研究心理: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研究心理过程,关注学生的研究动机和研究策略。
- 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研究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教育改革的策略,关注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的成效。
5.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教育学的实践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教学实施:教育学为教育实施者提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导论《第一章:教育概述》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一章:教育概述
1.狭义的教育概念:即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专门培养人的活动,是目的性强的活动,不同与动物的本能。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2)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4.教育的形态:
(1)制度化教育:由专职机构、专职人员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学校教育)。
(2)非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与生产生活高度一体化。
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一)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动物的本能活动,遗传特性
(二)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三)劳动起源说:(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
(四书五经出
自封建社会,六艺出自奴隶社会。
)。
2017年自学考试《教育学(一)》串讲笔记:学生
第三章学⽣ ⼀、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较多,所占分值较⾼,建议学员加强理解,重点掌握。
从题型来讲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及论述题的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节历不同的⼉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 「识记」 (⼀)三种主要的⼉童发展观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和论。
「领会」 (⼀)不同的⼉童发展观对教育的影响 1、遗传决定论 在这⼀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童观。
(1)基督教的“原罪说” 这是西⽅中世纪教育⼀种典型的⼉童观,它视⼉童为⽣⽽“有罪”的⼈,赎罪就是⼈⽣的⽬的,教育就是帮助⼉童尽快赎罪的⼿段。
“原罪说”扼杀了⼉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
在中世纪基督教学校中,⼉童与成⼈的差别被忽视了,学⽣被要求严格地按学校内刻板的作息⽅法进⾏学习,完全没有游戏和⾃由活动的时间。
学⽣们被迫重复着枯燥的读书、劳动、唱赞美诗等活动,若有违规⾏为,还要受到体罚。
(2)柏拉图的⼈分三等论 这种⼉童观认为,⼉童发展的⽬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性的⾃然素质所决定了。
他认为上帝造⼈是采⽤了⾦、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
⾦质者最为⾼贵,他们的发展⽬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因⽽他们需要接受等级的教育;⽽银质者,其发展⽬标是武⼠,只需接受初等教育就⾜够了;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需接受什么教育。
铁质者需要的不是才能的开发,因为他们没有才能的天赋条件,他们只需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的品性就⾜够了。
(3)中国古代的⼉童观 我国古代⼉童观是围绕对⼈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以孟⼦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孟⼦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童的影响;以荀⼦为代表的性恶论。
由于上述观点对善恶的肯定与否定过于绝对化,难以解释现实中⼈的发展差异复杂多样的事实,韩愈等⼜提出了性三等论。
韩愈认为,“学⽽愈明”为上等,“可导⽽上下”的为中等,⽽下等品性的⼈,只有⽤刑罚来控制他们的⾏为。
自考教育学——第一章
自考教育学(0429)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一)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人们有关“教”特别是“学”的论述上。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不同于今天的与“教授”相对的“学习”,它的含义要宽泛得多。
概括说来,有以下几点:1.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明了生活的意义,提高生活的境界;2.学的方法是内发的而不是外烁的,强调个体主观的态度和修养;3.学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历史与道德知识,很少涉及科学技术方面;4.学的主体不仅包括儿童而且包括成人,学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无止境的。
这些大体上反映了古代教育的意蕴。
(三)、1906年,晚清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
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二、“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定义即“教育”的内涵或意义。
给“教育”下定义是对教育现象理性认识的开始,也是教育认识活动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西方“教育”概念真正的诞生是现代的事,是现代公共教育事业发展及语言上的要求。
2.在教育学界,一般人们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给“教育”下定义。
前苏联及我国的教育学者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而英美国家的教育学者一般都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
(二)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地对受教于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6)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吉鲁《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法国: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1、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 19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主张通过 “陶冶”与“唤醒”培养完整人格。
(3)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3、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4、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5、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6. 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7、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4、不同的教育学派在相同的教育问题上越来越难以取得共识,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科学声誉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列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需要识记(几乎每年必考):
(1)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贡献: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例题·单选题」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狄尔泰
「答案」C
(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3、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十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
(二)教育学创立过程中哪些人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即创立的简要过程(每年必考):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
(一)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领会」
(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
1、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深入的时期,也就是教育学研究最活跃的时期。
2、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
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绪论
一、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每年必考,但所占分值较低,建议学员加强理解,一般掌握。从题型来讲单项选择题所占比重较大,不过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识记」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