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武术的本质研究_宁知娇
关于武术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
文 化中被视作一种 人生和道德 的至 高境界和追求 目标 。提
倡 “ 贵和 ”、 “ 持中”的和谐意识 ,有 利于处理现代社会
2 2武 术文化维 护社会和谐 安定的价值 .
221 ..武术产业促进社会经 济发展 周恩来 总理 曾指出 ,体育既 是一 种精神力量 ,又是一种 物 质力量 。体育在 经济发展 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 的作 用 。随
州 市共签 订经贸合 作项 目1 个 ,其 中外 资项 目总投 资2 美 9 亿 元 , 内资项 目总 投 资4 . 7 元 。投 资 领 域涉 及 机 械 、电 98亿 子 、食 品、商贸 、旅游和 房地产等行业 。武术作为媒介 在郑 州地方 的经济活动 中,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
222..武德 教 育 营 造 和 谐 的人 际 关 系
和谐是我 国传统 文化中的核心理论 ,贵和 持中的和谐 意 识,表现于两个方 面:一是 “ 天人合 一 ”,指人与 自然 关 系的和谐 。人 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服 从 自然规律 ,人 性 即天 道 ,道德 原则与 自然规律一致 ,人 生理想就是天人 谐调 。二是 “ 中庸 ”,指人际关系 的和谐 。强调对待事物
当代历史背景下武术的定义与思考
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SCIENCE &TECHNO LO GY INFORMATION ●在中国武术研究院下发的部级课题中,就有武术定义这一问题而专门列为一项研究题目。
那么,当前学术界对武术定义产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武术定义应如何界定才具有时代意义?于此,笔者从武术定义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当代历史背景的角度对武术定义展开了思考,希望能为启发大家的研究兴趣和思路提供一些帮助。
1.武术定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发展的视角看,社会和自身需要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武术运动多样化特征形成的催化剂,而且是武术概念和其定义产生多样化解释的基础。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从第一个武术类定义产生至今,历史上共有58种武术类的定义,最早的武术类定义起于商周时期,当时称为“拳勇”,在《诗经小雅巧言》典籍中记载为“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拳指的是攻防技术,勇是取胜的胆略和勇气,拳勇是治国平天下的大旨,无拳勇则盗匪兴起、国家动乱。
其中在汉代称为手搏、宋代称为武艺、明清称为打套子、近代包括台湾称为国术、现在东南亚一带称为功夫等等不同名称。
武术一词最早出现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宋延年写的《皇太子释奠会》一文中记载为,“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其意是停止战争,提倡文教。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取材于历史曾有过记载的一词而正式命名。
新定义的理论根据是时代的需要和认识的集中表现,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样也反映出它的局限性。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从没有停止过。
如文革时期出现的技术和定义混乱,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例如,10年文革时期,武术受到了政治思潮的重大影响,在技术导向上出现了许多符合政治需要的内容,象大刀进行曲、板凳破步枪、脱铐拳等配有政治解释词和歌曲套路成为当时竞技武术赛场和大众文化活动中的潮流。
武术不讲技击,讲究的是舞蹈和政治。
武术概念混乱不堪,据当时全国大赛中的媒体解释,武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之一,是无产阶级推翻剥削阶级的武器。
武术本质教学模式的理论提出及实证研究
第 3 期 1
S IN E E H O O Y N O MA I N CE C &T C N L G F R TO I
O本刊重 稿。
科技信息
武术本质教学模式的理论提出及实证研究
王永祥 闻忠波 李会 明 ( 南农 业大学体 育 学院 云南 昆明 பைடு நூலகம்6 0 0 ) 云 5 2 1
【 要】 摘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 , 武术套路动作是技击的基本技法和根 源, 技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必要手段和基本的技 能. 它存在 于人 类生
活的整个过程。武术的教 学必须 以基本技法为基础 , 以技击为 目的进 行。
【 关键词】 武术; 教学模式; 技击
1 武术本质教学模 式的理论提 出
11 武 术 的 本 质 是 技 击 .
武术是 以技击为 目的 , 以动作 和意念为形式 的运动项 目。技击主 要是 以格斗 的形式表现出来 的 , 在这里面包含踢 , . , , 以及各 打 摔 拿 推 种流派的各种用法在技击的过程中 . 我们不应该单纯用一种或两种技 击术, 而是应该根据当时 的情况灵 活运用各种方法 。 踢 , 远 近打 . 贴身 抱等。 做到技击的准 、 猛 , 狠、 最有效 的击倒对手。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 . 无论是是训练还是学校武术 . 还是武术套路其 根源都是技击 . 意念是 经络运行 的基本动力 。古代武术训 练练招不练套 . 由其训练 目的决 是 定的。在冷兵器时代 , 不论是军队武术 . 民间武术 , 的 目的就 还是 练武 是为了实战需要 。 差别就是军队打仗阵势庞大 . “ 属于 打群架” 民间武 : 变迁 , 对于大 多数 民间习武者 . 练武早 已失去 了实用性 . 只在小说 门派 术多是“ 私斗” 比武较艺 。 或“ 捕盗抓贼” 的单挑。重复单一动作和简单 中存在 . 武术是要 言传身教 的 . 着老师傅们 的去世 . “ 随 拳种 也就 消 组合招式 , 易于掌握 , 实用性也易于体现。弹腿中的十路弹腿 、 心意拳 失。 其实武术的套路 里面 , 能够运用的好的 , 随便几个动作就够学生用 中的十大形 , 形意拳中的五拳和十二形 。 八卦掌的定势八掌等等 . 都是 了. 根本没有必要记忆那么多无用的花动作 有 目的的选几个 动作加 拳 、 掌、 ~ 一腿 。 或者几个动作 串联成 一路进攻招法 。 为固定的练 作 以运用 。 无论是基本功还是 内力的训练都 足够 了 , 动作是死 的 , 人是活 习形式 。 武术本质教学模式是以运用为 目的, 招式为形式 . 为 目 技击 标 的. 每一个动作 的运 用都 是无穷无尽 的 . 生的兴趣也会 随着运 用的 学 的教学过程 。 注重 的是招式的运用 而不是练习 , 一切都为了技击服务。 更新而无穷尽 . 这样 学生既不需要花时 间去记 忆 , 而重点是运 用的训 这是教 学模式 的核心 内容 练, 自己还 可以在 教师的教学上更深入 的进 步 . 追求 的是一种 随心所 1 当代武术教学脱离技击的本 质 . 2 欲的效果 。 当然是与时间的投入成 比列 的, 这是武术的特点。 尚书 . 从《 武术学校体育化后的教学 . 主要集 中于倡导武术健 身和弘扬 民族 牧誓》 记载的西周 军队训练方法可 以看 出 , 当时的训练 “ 愆于四伐 、 不 精神 的价值 , 偏偏忽略 了武术 的本 质——技击 . 却 这势必会导致学校 五伐、 六伐 、 伐 , 七 乃止于齐焉 。” 中的“ 则是指一 击一刺的动 而其 伐” 内武术教学 的发展轨迹越来越偏 。 武术只能在体现和保留其本质特 点 作 如果成千上万的士兵都练一套复杂的招法 . 怎能“ 止于齐” 所 以 ? 的基础上才能寻求更大发展 . 若不对 目前的武术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 古代的军事训练必须是最有用的一招一式搏击格斗方法 . 自始 至终贯 定位 , 长此 以往 , 怕武术历来所追求 的主体 目标和本质特 点将会 在 恐 穿于军队的训练当中。 在后世的武术训练中, 只是兵器的运用不同 , 招 学校体育 中逐渐淡化 从武术 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先有技击后 法有所改进增加 。而徒手的拳术 。 其传统还是有招无套 , 只练习招 法。 有套路, 技击是武术特殊 本质和精髓所在, 攻防是武术的基本 内容。但 没有套路。 进行武术的教学应该还原于其本质特点 , 以单招人手 , 注重 武术的教学过 于注重套 路教学. 应用方面则偏 于健身性 、 而在 竞技性 运用 。 和艺术性, 从忽视 了武术技击性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脱离 了武术的本质 2 武术本质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激 发 . 2 特征 。 即使一个武术家练就多种套路的武功 。 比武较量时 . 在 能够使用 学习兴趣 的就是看似最简单 的几招 只是根据个人 的不 同身体条件与对手情 武术的教学模式都是一对多的教学 。 在学校里面有的老师可以一 况, 不规则“ 出牌” 罢了。 但恰恰是这么几招 简单 的招数 . 即是武术根本 个对几 十甚 至上百的学生 . 散打也不例外 . 至少也是几个 , 十几个 的, 的格斗内涵 , 为外人眼 中的旷世绝学。武术本质教学模式理论上使 成 学生都是在一个集体下训练出来 的. 而武术的的特点决定 了武术教学 武术的教学 内容简单化 .教学效 果体现在学生 的投入 和学 习效果上 . 必须 根据学生 的特点来进行 . 老师是很难在短时 间里适应更 多的学生 极大长度的体现了主观积极性 . 发挥了特长。又能够 是大部 分人都 直 的 通过实践证 明了武术 的教学应该集 中起来 进行 武术动作 的的教 接达到锻炼身体的 目的 学. 在一个统一的气氛 中学习动作 . 而针对 学生的特点进行 运用教学。 1 技击是武术的 目的 . 3 比如相对灵活的学生就注重动作的运用教 学 , 而相对 不够灵 活的学生 技击是搏杀或者攻击 对手的过程 。 历代习武者经过长期 的探索和 就侧重于进行功法 的的教学和训练 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 以学习动作 研究 . 创立了许多流派 和拳种 . 如果我们脱离技击去 研究 武术就失去 而在运用上又可以发挥 自己的特长不受局限。 从而发挥 了学生 的积极 了武术本身价值 .所以不管武术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围绕技击去探索 。 性 . 了满意度 。 提升 在学校教学 中, 对于招式的学习特别重要 , 尤其是 套路练习是基础练 习. 他是 技击的外在表现 . 是充 分展示技击动作 的 在运用上 . 以使用分散和集 中教学法 , 可 让学生在玩乐 中学 习, 在嬉戏 形式之一 通过套路演练把不 同的流派不 同的风格的技击动作演练 出 中运用 . 即使成不了武术高手 . 对于武术的普及和掌握是 很有作用 的。 来给人一种 直观美 的享受 通过套路表现技击。武术本质教学模 式理 2 武术本质教学模式对教师提 出更高 的要求 . 3 论上极大程度地把武术技击的特点体现出来 。 武术教师的专业素质 和业 务水平有待提 高。武术教师本身 的教
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其功能价值体系的阐释
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其功能价值体系的阐释一、本文概述《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其功能价值体系的阐释》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武术的本质内涵及其功能价值体系。
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身体运动形式,更是一种融合了哲学、伦理、美学等多元素的综合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武术进行阐释,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功能价值。
文章将对武术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发展,从而揭示武术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武术的功能价值体系,包括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修身养性、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展示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将对武术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审美追求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武术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通过对武术的全方位阐释,本文旨在促进对武术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推动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二、武术释义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攻防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强调意念、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武术的本质在于其技击性,即攻防格斗的技巧与方法。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武术的功能价值体系逐渐丰富和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技击实战,而是融入了健身、养生、教育、表演、娱乐等多种功能。
在武术的释义中,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理解。
从技术的角度看,武术是一种技击术,它包含了踢、打、摔、拿、击、刺等丰富的技法,这些技法既可用于实战对抗,也可通过套路演练进行训练和提升。
从文化的角度看,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武术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和健身方式,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和社交能力。
武术的释义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技击术的本质特征,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
传统武术研究现状
传统武术研究现状1.传统武术本质为技击的研究现状传统武术的本质是武术原本就有的、本来的性质,具有一惯性、稳定性,是传统武术较为深刻的根本属性。
理论界很多专家学者对传统武术的本质做过研究,朱君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指出,确定武术的本质首先要明确武术的起源以及在现实中的存在状态。
认为武术与世界上其他武技一样,起源于生存与斗争,祖先创造武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技击。
张峰认为,想要明确武术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首先要明确武术到底是什么。
认为武术实质上是带有明显中华门族特色的攻防技击意识和人体动作。
周建新在《中国武术技术传承要树立“拳种意识”》一文中提出,所有拳种的技术呈现都表现着技击这一共同目的,技击性就是武术的本质属性。
杨建营认为,武术中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等特点是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受文化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最初的武术就是技击,武术的属性中只有技击才是稳定的、深刻的、一惯的,所以技击才是武术的本质属性。
武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武技相比,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技击本质,但是又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
实际上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
胡万祥在《论以套路为主要技术传承方式的传统武术对技击的超越》一文中提到,中国传统武术区别与其他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技击。
如果对传统武术进行彻底的“技击化”改造,完全技击的武术就是散打。
武术套路使得传统武术格斗技法程式化,使得传统武术脱离了技击的束缚,使得不同拳种流派形成了不同的技术标准。
同时指出学界质疑武术散打没有传统武术的技法特征其实是忽视了以往对传统武术进行跨流派设定统一标准的过程。
《中国武术教程》一书中也提到,最早的武术并不属于体育,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剑士便是以技击为生,到了近代镖师、江湖艺人、以教拳为生的拳师也都是把武术以一种技击术来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并提到武术就是由技击术发展而来,技击是武术的主要特点,在长期的发展中也一直保持了这个特点,并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综上所述,起源于人类生存的武术,技击属于它的本质属性,也是传统武术区别于其它类型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
和谐社会视域下,武术文化的合谐内涵与传承途径研究
和谐社会视域下,武术文化的合谐内涵与传承途径研究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阐述了传统武术文化所蕴涵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体自我身心的和谐等和谐文化内涵,提出依托学校教育、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以农村为主体、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等传承武术文化的模式,使传统武术文化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标签:和谐;武术文化;传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建设和谐社会的范围之内。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要弘扬中华文化。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何挖掘出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对构建和谐社会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和谐社会视域下武术文化的和谐内涵1.1武术文化概念的界定自上个世纪后期,国内学者开始提出一些有关武术文化的观点与认识,但至今也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解释。
1990年旷文楠等人在《中国武术文化概论》中认为:“武术文化是一个与外在的文化大环境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并以这种联系和交流为生存前提的系统结构。
”2005年刘景堂在《论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中认为:“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沉淀的反映”。
2006年王岗在《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中认为:“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武术方面的综合反映。
郭玉成在《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中认为武术文化是指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武德要求、传承制度等。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武术教育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8月第6卷 第8期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武术教育研究宁知娇 戚虎 吴学锋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合武术的作用和特征,梳理武术的教育性,捍卫学校武术地位和意义。
武术具有技术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特性,是大学教育民族特色的体现,传统精神的延续,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德艺双馨、文武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推进新时代社会的建设。
将大学武术教育分为三层次:一层次:习武前提出未曾习武先习德 ;二层次:习武中自强不息、尚武精神;习武后:为国为民敢担当。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 武术教育 三层次阶梯型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8—0089—031 武术教育性探讨武术自产生那一刻,便有了武术传承教育,只是未把武术教育进行系统直观描述和分类。
武术主体是人类,依附人的身体进行活动,武术动作便是技术的教育。
武术以技能呈现外在表现形式,以品德熏陶内在人格。
武术产生存活于古代文明大国——中国,武术与中国哲学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相互贯通,便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教育。
1�1 武术技术教育武术产生于古代生产劳动、军事战争等一系列的形式中,以各种身体姿势为外在的表现形式,传承与演变至今。
武术最初的形态就是“胜利”,赢得战争的胜利,争取土地的管理权;赢得对手的胜利,获取权利的拥有权;赢得猛兽的胜利,享受食物的饮用权。
武术最初本质“技击性”的充分展示和发挥,这时武术教育就是武术技击性的传授。
从古至今,国家的争夺是武力的争夺,一旦国家大权在握时,防止夺权可能性,出现禁武现象。
国家安定,需要国民的辛勤劳作,国民的身体健康决定生产力。
武术是人们身体锻炼的形式,通过武术达到身体健康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武术的健身性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热点,这是武术教育运用身体姿势来达到身心健康目的。
国家安定、生活安康、社会繁荣,统治者对于武术技击性进行弱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
试论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及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试论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及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前言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瑰丽和独具特色辉耀于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武术,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武术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载量和一以贯之的文化命脉,芸芸民众历来高度的价值认同和自觉实践,从而使武术在沦桑岁月中蕴藏了许多厚实的灵魂,并由此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棵奇葩,它深深的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蕴含民族文化的精髓,强调“内外合一、内外兼修”。
自从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以来,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入。
民族素质、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统武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巨子,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客观世界的。
这一整体性思维的特征对中国武术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整体性来看待和思考问题必然得出世界要和谐的观点,在全球化的今天,和谐意识显得更加珍贵,本文就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作一粗浅的论述。
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关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书籍、资料等,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进行分析、整理。
2.2专家访谈法先后走访了20多位武术专家、武术管理者、优秀武术运动员、知名武术教练员,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2.3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本文进行归纳和推理。
3 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和谐意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涵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和人际关系即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两个方面〔1〕。
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古代先哲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这就是“天人合一”;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先哲又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这就是“中庸”或“中和”。
浅析武术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浅析武术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论文关键词:武术社会功能关系价值论文摘要:对武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行分析,以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武术、了解武术,进而喜爱武术,并且愿意为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扬出去。
在当今东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和交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国粹的武术其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2008年的奥运会,多少国人希望武术能借此东风走进奥运赛场。
1武术的内涵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它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是一个永远处在变化中的动态的概念,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它具有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养生修性、竞技比赛、娱乐观赏等功能,是一项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从而激发练习者的兴趣。
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
武术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临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
2武术的社会功能2.1武术文化价值功能2.1.1武术的哲理性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和谐”观念无疑是对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儒家关于“和谐”的观念是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作为起点,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继而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才能不破坏“自然的和谐”这种由内而外、由人到自然的和谐,恰恰体现在武术的技术范畴里,而且贯穿始终,诸如上下相合,内外合一,“眼随手动”、“目随势注”,讲究“六合”;而躯干与四肢相合的“身法”,表达了周身和谐的高度境界。
武术的本质特征探析
武术的本质特征探析作者:杨建营唐文兵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摘要:针对近年来有些学者对“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提出的质疑,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
首先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武术本质问题研究的文献,发现大多数学者坚持“技击是武术的本质”这一观点,只有少数学者提出异议。
为彻底辨明是非,同时追本溯源,到《辞源》、《辞海》中寻找依据,根据对“本质”一词的原始界定可知:“本质”是“事物本来的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据此可得出结论:一些提出质疑的学者混淆了本质、文化特色、价值功能几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他们所论特征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非武术“本来的性质”,也不是武术“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武术原本是一种技击术,因此,武术的本质仍然是技击。
关键词:武术;本质;特征;功能;技击中图分类号:G852.01文章编号:1009—783X(2009)04—0420—03—文献标志码:A武术基础理论是整个武术理论体系得以构建的基石,是进行武术科研的起点。
长期以来,武术界许多问题争论不休,皆因武术的基础理论领域内各种关系没有理顺,加强该领域研究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
为此,本课题围绕武术最基本的本质、概念、分类、特点、文化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本文是关于武术本质问题的研究。
1对武术本质问题研究的综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体育文丛》编辑部曾邀请20多位武术专家就武术的性质问题举办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从会后整理的材料看,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是相接近的,即在性质上,技击是武术固有的运动特征。
但是,后来在当时的极左思想影响下,武术的技击成为研究禁区,“技击”成为武术领域的一个避讳词语。
例如,自1957年以后出版的甲乙组、初级套路及在此基础上编写的体育院系通用教材和大、中、小学武术教材,多为图解之作,在文字叙述中竟无一处能反映出武术的技击方法;又如1961年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对武术的概念界定根本没有涉及武术的本质特点技击。
论武术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武术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者:王菊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3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2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于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武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武术这个作为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现在不仅仅是古代那个具有着锤炼体魄、净化心灵功用的普通体育项目,它还有着对于个人的身体健康、思想道德的培养,对于培养人们的意志、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还有对于社会安定有序的局面的调控,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甚至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面都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武术积极作用和谐思想蕴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而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正是体现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在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中,无论是从习练方式还是从授课方式上,和谐思想的价值取向都贯穿其中。
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工作、家庭、社会以及不同方面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使人们出现了智力与体力,付出与回报,物质与精神的分割,并已逐渐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此,有识之士开始探求武术对于我们人体的好处以及在社会中所产生的和谐作用。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武术、和谐社会等重要意项内涵的研究,讲述武术之所以能够对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内在原因,得出武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利用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内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学院报刊等资料进行相关的收集,并进行了综合整理。
2.逻辑分析法。
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找出可以运用于自己文章中的部分进行整理,再将其与自己的现有知识相结合,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撰写论文。
武术哲学思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体育世界( 学术) Sport World ( Scholarly)
NO. 11 ( Sum NO. 761 ) Nov 2016
武术哲学思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陈宏林
摘 进而研究了武术哲学思想在和谐社会建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 、 逻辑分析与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 分析了我国武术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 探究了武术文化的重要作用 , 10. 16730 / j. cnki. 61 - 1019 / g8. 2016. 11. 036 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逐渐朝着异化的方向发展和全面建设事业不断深入推 进的今天, 深入研究、 探索武术中尊师重道精神的内涵所在和价值所在有着极为 巨大的影响 。 2. 2. 2 有恒的态度 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 , 人们不断地追逐 , 极易出现狂躁 、 自负的心理状态 , 在 “苦练功夫, 这样的境遇下 , 有恒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少林寺戒律第二条提出 , 体得先贤 ” 这句话充分显现出有恒态度的重要性 。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特 别是在较为激烈的竞技体育活动中 , 所要承受的压力和训练强度是巨大的 , 然而, 在运动中想要取得冠军不是空口白话 , 必须要具备有恒的态度 , 且对这种态度始 终保持 , 才有机会最终获得胜利的果实 , 因此, 作为一名运动员来讲 , 有恒的态度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并能够长久保持的 , 必须要长期坚持、 不断的提升自 我才能够实现 。 2. 2. 3 轻利的态度 “以人为本 ” 伴随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向着异化方向的发展 , 其已经与 的指 导思想相背离, 人们通常遵循自己的本能而过分要求得到 , 然而对于兴趣与执行 的可能性却不甚了解 , 这同样也是现代体育活动进行过程中一个不 容忽视的问 题, 是应该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 我国武术中伦理哲学思想所积极倡导的是主张轻利的态度 , 这在新时期体育 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敦促作用 。 为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友好发 展, 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武术的重要作用 , 这有利于武术文化的民族化 、 国际化发展 方向的重要确立 。 2. 3 武术哲学思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2. 3. 1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政治建设的加强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 是一种具备着多元化发展功能 的文化形态 , 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武术所含有的攻防格斗的技击功能 。 由于这 — —武术逐渐发展成 种比较特殊的功能导致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 为阶级斗争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 , 开始为某种政治进行服务 , 有着显著的政治 功能, 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 因为某些的政治需要而对武术的发展进行了限制 , 然而, 武术也能够为正式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 即它能够保障正式的有序进行 和社会的安定 。 我国历史上处于国家急难时刻 , 勇士、 武将凭借自身的武艺救国于危难例子 有很多, 例如, 杨家将 、 戚继光 、 霍元甲和岳飞 , 等等, 这些英雄的英勇事迹更是广 为人知。开展崇德尚武的教育 , 对于人们思想情操的陶冶有着重要的作用 , 能够 促进国民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的激发 , 使得民族情感得到适当的纾解 , 爱国 的热情得以发扬光大 , 民族凝聚力得到增强 , 这些, 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我国内部政 治的稳定发展作出了保障 。 2. 3. 2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精神建设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快速的 、 持续的发展 , 以及武术事业的全力建设 、 发展, 促 进了各经济主体对其利益进行了强化 , 体育产业范围的逐渐拓展商业活动的频繁 举办, 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 如精彩武术表演的组织、 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 第三产业发展的激活和电视转播的设立等都能够在一 定的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 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 2. 3. 3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和谐文化 , 它是能够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精神支柱, 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价值取向所在 。 和谐的文化能够为和谐社 会的构建维持秩序与营造气氛 。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 , 它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人们对于攻防 技击技术的宝贵经验积累 , 以及在自卫 、 健身、 强体和自立等方面的自我发展 , 同 时也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 审美情趣等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 。 与其他 的技击技术一样, 我国武术通常带有浓郁的人文哲学色彩 , 这对于当前我国大众 文化的发展与和谐文化的实现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 3. 结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建设 。 对 于武术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探析 , 分析武术文化的重要作用 , 进而( 下转第 44 页) 设中的价值所在 。 关键词 : 武术; 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一项体育健身项目 , 同时还是一种 显著的文化象征 。武术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 , 这些哲学思想对于新时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因此, 对于武术哲学思想在和谐 社会建设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 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通过( NSTL) 网站 http: / / www. nstl. gov. cn / index. html 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 版总库 ( 中国知网) 等数据库, 对大量国内外相关的专著与期刊等文献资料进行 1. 1 查阅、 整理、 归纳。 1. 2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和观点把握论文 , 对武术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详实地 分析, 进而推理出武术哲学在 和谐社会建设 中 所 发 挥 的 重 要 作 用 , 挖掘其价值 所在。 1. 3 访谈法 本文中的所涉及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 包含了武术哲学的丰富知识 , 必须要对体育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等多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拜访 、 咨询, 在 与他们的交流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 收集更多相关 资 料 , 进一步拓宽本文的研究 思路。 2. 结果与分析 2. 1 武术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分析 2. 1. 1 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 我国传统武术中所主张的是天人合一或天人一致 , 倡导的是人与天之间的和 谐, 也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 肯定了人和自然相互的统一性 , 对顺其自然 的思想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行强调 。 我国武术中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充分地显示出了人与世间万物并 不是对立的关系 , 是有着共同的法则与变化规律的和谐整体 , 是共同相处的关系 , 因此, 在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进行强身健体时 , 应当和谐相处, 不能够忽略与自然 的和谐共处 。 2. 1. 2 习武团队之间和平团结的哲学思想 对武术发展的历史进行分析可以得出 , 一个团队为了使自身得到发展 , 难免 会与其他的群体之间产生联系 , 进行学习交流 。 我国武术在产生的初期 , 就凭借着自身的个性魅力成为各群体之间进行交流 往来的重要媒介 , 在习武团队的交流联系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和桥梁作用 。 我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共同意识和文化的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群体意识 , 使社会群体和各群体之间的凝聚力得到增强 。 例 如, 门派流派武术 、 宗族武术 、 家传武术 , 等等。 这些都能够对各自习武团体的文 化进行不断传承 , 使团体的凝聚力有所增进 , 同理, 我国的武术彰显着我国的民族 传统精神与民族传统文化 , 对于民族凝聚力的增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2. 1. 3 展现真善美的统一哲学思想 “以人为本 ” 我国的武术有着较强的人文精神 , 强调 的思想观念 , 提倡的是武 术与教育和文体之间的密切联系 , 经过武术练习之后 , 能够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 使人对于权利给予重视 。 伴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 , 我国武术逐渐形成独有的平和 、 宽厚和崇尚礼让等 价值丰富的文化形态 , 给予人们精神的动力和观赏的魅力 , 有着真、 善、 美融合的 “以人为本” 多重价值 , 这也是将 作为发展核心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 在思想精神 上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重要支持 。 2. 2 我国武术文化的重要作用探究 2. 2. 1 尊师重道的理念 我国武术文化所提倡的最为基本的思想理念之一便是尊师重道 。 在运动场 中, 很多人将尊师重道关系所涉及的对象由老师向竞争对手的方向转化 , 这主要 是由于在运动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相互竞争的方法 , 若是没有对手的存在就不会有 参与竞争的对象, 自然也就不能收获理想的竞争效果 , 因而对于参与竞争的对手 应该给予高度的尊重 , 换言之, 就是要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 , 这也可以 作为是尊师重道的表现形式 。 作者简介: 陈宏林, 内蒙古自治区警官学��
武术内涵与本质特征
武术内涵与本质特征武术内涵与本质特征从武术的词义来看,武术可称为徒手或手持武器用于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
它所体现的本质特征显然是攻防技击。
纵览武术发展进程,无论朝代更替、称谓变幻,也无论其它文化形态依附、渗透、派生、衍化,武术这一本质属性都确立无疑、无法改变。
那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分享武术内涵与本质特征,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武术的沿革与辨析武术源于古代狩猎和战争,是搏斗技术与经验的总结。
人类早期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了一些防卫和攻击技能,为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兵迹》中说:民物相攫而有武矣。
“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礼记》)。
当时把射御、角力、手搏、击刺等,泛称为“武”。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所涵盖的内容不尽相同。
类似今天武术的内容有角觚、相扑、角力、手搏、击剑、刺、枪、打拳、使棒等。
翻开中国文化史,环绕各种形式的武术,用词名目不下几十个,如夏商周时期有拳勇、手搏、角力、相高等名称;春秋战国时期曾出现技击、相搏、手战、武艺、角抵等名称。
使用“武术”这一概念是近代的事,古代记载中如商代有“釜里”、春秋有“技击”、汉代有“武艺”等提法。
汉以后,较广泛采用“武艺”一词。
“武艺”在《辞源》解释说指“骑、射、击、刺等军事技术”。
“武术”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文选》中,但不具有今有武术概念所具有的含义,文中有诗句为“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南朝宋朱颜年《皇太子释奠会》),其意指停止武战,发扬文治,并非反映今之武术的概念。
后人将“武术”一词作为自卫强身之术的专门用语,清末民初时得以广泛应用。
《辞海》解释武字有多个义项,其中前两个义项是:①“泛称干戈军旅之事”;②“勇猛”。
《说文解字》中称术,字为“邑中道也”,后引申为“技艺”,即方法、技术,如同道路是通达目的的手段。
辛亥革命后,马良编的武技锻炼法取名为“中华新武术”;1915年陆大谔在《申报》中发表《冯婉贞》一文,记述咸丰时期的冯婉贞“自幼好武术”,1926年正式定名为“中国武术”。
武术的本质有哪些_武术基本功有哪些
武术的本质有哪些_武术基本功有哪些中国武术是一种非常讲究德的功夫,习武先习德,中国武术的本质是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技术,那么我们要知道武术的本质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术的本质有哪些_武术基本功有哪些等相关内容,感谢大家阅读!武术的本质有哪些武的本质中国武术,以中国文化(汉族)为基础的、停止(止)战斗(戈)的技术。
武术,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的技术。
武,是停止战斗的技术,而并非发起战斗的技术。
所以,但凡主动发起、挑衅起战斗的,都违背了武,是灭武的行为。
武术基本功有哪些一、硬气功擒拿的特点1.意气结合,功力为本意念有利于身体气血调和,激发调动人体的内在潜力,诱发集聚人体之内气;呼吸能调动人体之内气,使之可聚可发,聚则储存于腹部,发则以意导气,用意念统领内气循经络运行于全身,疏通经络之气血。
而“气在先行,力在后随,丹田气盛,而力足”(见《少林气功》)。
擒拿动作与硬气功中的意念、呼吸密切结合,则可提高擒拿之功力。
功力是擒拿术的基础,擒拿术可以用作实战,在实战中要注意双方安全,因为在气爆发之际,会伤到到对方。
俗语说:“千狠万狠,功力是根本。
”有了功力才能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意气结合,意念势和则是气功擒拿术的突出特点。
2.以巧取胜,以技制人擒拿术只具有功力是不够的,还要善于用巧劲,施妙招,待机而动,完成动作时要避实就虚,随机应势,顺势应招,轻取关节,巧施裹缠,使之欲化化不了,欲走走不脱,有力使不上。
这就是擒拿以巧取胜,以技制人的根本方法。
3.拿其一点,控制全身擒拿是通过反关节、抓筋、点穴、拿骨等技法,牵制对方,而后使其失去抵抗能力。
它的大特点是只要控制对方部位的某一点,便可使对方不能动弹。
练习中要做到以上这点,想要做到以上这点,必须要有过硬的气功和纯属的技术。
比如点穴,必须指功过硬,而且要保证准确、合理点击,这样才有效果。
4.抓筋拿骨,扭挫关节关节是人体骨骼结构及运动的枢纽,关节周围的筋脉、穴位又是难以承受打击的薄弱部位。
社会化中的传统武术研究
社会化中的传统武术研究摘要:文章分析了武术社会化的内涵,论述了武术社会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增强民族精神等社会价值,最后就如何实现武术社会化、的社会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社会化;传统武术;社会价值1、引言我国武术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是个庞人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体育运动发展的国际化,中国传统体育将而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過去的20世纪,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得到了空前发展和繁荣。
然而,现代体育商业化倾向不仅严重损害了体育道德规范,同时也对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这宗丰富的宝藏博大精深,以其独特的人体运动形式和醇厚的文化内涵滋润着创造她的人们。
传统武术无论是作为一项体育项目,还是作为一种文化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
随着,中国的发展,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很人的改变,作为古老运动项目的传统武术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加上外来的舶来品不断涌入中国,它而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需要做出新的思考与发展。
2、社会化发展的传统武术2.1传统武术社会化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就是其发展要以社会为基点,融入社会,从而使其被社会所接受,成为人们的种生活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口益增长的健身、娱乐等方而的需要。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传统武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也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享受的种需要,具有自己的传统风格和民族文化特色,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和文化风俗。
传统武术以其特有的运动方式和文化内涵,在历史上流传数千年并延续至今,说明了传统武术经过历史的选择,能适应不同社会的不同需求,并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
2.2传统武术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性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博人的精神外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她发扬光人。
传统武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滋养和规范下成长,蕴含着浓郁的文化色彩,其独特的活动方式和浓郁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代的人们,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效用。
“百家争鸣”时代下的武术探讨
武术研究2017年2月第2卷 第2期“百家争鸣”时代下的武术探讨宁知娇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中国武术的现状。
主要结论:在新时代体育界“百家争鸣”中,西方体育占据了我国体育的大半江山,而武术在我们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武术应该是发展的、科学的;武术需要融合经济、文化、精神等为一体,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潮流。
新时代“百家争鸣”中,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全球化一体化,但体育绝不能全球化一体化,需要留给武术一寸境土,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武术 新时代 传承和发扬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014—04作者简介:宁知娇(1993~),男,硕士。
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理论与实践。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夺得一席生存之地,通过各种方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各国之间既竞争又合作,阴谋和策略都为之所用,各个学派之间也呈现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可谓是百家齐放,为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启到了重要的意义,以及对今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甚重。
但至秦汉以来,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禁锢人们的思想,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齐放辉煌的一幕就一去不复返。
如今中国,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辉煌局面。
西方国家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都纷纷涌入我国这片肥沃而古老的土地,这何不是中国现代新时期“百家争鸣”。
武术,中国的国术,何为国术,所向睥睨,哪怕在中国再也找不出能与之对抗的民族体育。
但是,在新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武术却没有开阔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反而被淹没在新时代队伍的后排中。
西方大量的竞技体育运动涌入我国,占据了我国体育界的大半江山,而武术的领土正在摇摇欲坠,受到极大的威胁和恐吓。
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功能的开题报告
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功能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文化,深受人民喜爱,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中华武术文化以其强大的身体能力、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的道德规范,为人民健康和身心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而武术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即“阴阳和合,无招无形”的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二、研究内容(一)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代表性元素1.中华武术的概述;2.中华武术文化的代表性元素。
(二)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的内涵及价值1.中华武术文化中“和合思想”的内涵;2.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三)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用1.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的应用前景;2.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实践应用。
三、研究意义本文以中华武术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探讨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功能。
通过分析中华武术文化的代表性元素、阐释“和合思想”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加深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全面深入地探究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功能。
五、研究结论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和合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中华武术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应用于现代社会,在人们身体素质、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今后将继续加强对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的研究,引导和鼓励人们融入和谐社会建设。
武术文化之美:当代和谐社会的诉求
武术研究2017年10月第2卷 第10期武术文化之美:当代和谐社会的诉求王艳屏 周小青 尤才成 张冬琴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摘 要:武术是人类为了顺应和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民族文化瑰宝。
武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以下作用:身心同健的实践形式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多元精湛的技艺形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尚武崇德的人文内涵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武术 文化 和谐社会 诉求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0020—03华夏人民的先祖为了生存和延续,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创造了武术。
武术经过世代人民智慧的培育,已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作为中华人民的民族文化瑰宝,武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构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武术在新的世纪里将扮演什么角色?武术将对人类文明产生什么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武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考察。
和谐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中化居于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从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十八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的民主、和谐、诚信、公正、法治等科学内涵与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表现出在形式上的契合和内容上的融合。
说明时代的不断发展,赋予了和谐社会丰富的内涵。
作为博大深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武术在21世纪不断凸显其特殊的价值,建设和谐社会可以不断从武术文化中汲取养分。
和谐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武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影响、教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洗涤了人们的心灵。
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我们对武术文化助推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新的期许。
1 身心同健的实践形式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武术文化表现出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内外同修、身心统一,其深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
武术文化中常把人的精神和身体看作一个整体,而非对立的身心二元论。
和谐社会背景下武术的本质研究
和谐社会背景下武术的本质研究宁知娇【摘要】中国正在处于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国内人民的生活一片安详,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背景下,对于武术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武术从远古走来,发展到至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如今武术是否还是当时的武术看事情要看本质,那么武术的本质又是什么,是否符合于当今和谐社会,现在武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是否脱离了本质.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期刊名称】《搏击·武术科学》【年(卷),期】2017(002)006【总页数】2页(P37-38)【关键词】和谐社会;武术;本质【作者】宁知娇【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1.1 人与兽之战远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界和其它动物面前是非常弱小,无法与它们直接对抗。
大象的力量、老虎的凶猛、猎豹的速度等都远远超过了人类,自然界讲究适者生存,人类要想存活,就必须武装自己。
我们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拥有无穷的智慧,我们祖先深知在身体上无法与动物无法比拟,就开发并使用自己的智慧。
人们便使用飞石、树枝等来抵抗动物的攻击或直接进攻,以至于战胜它们,使用它们的鲜肉来当作食物,使用它们外皮当作衣服。
人类为了在自然界获得一寸生存之地,就要不断锻炼自己,提高作战本领。
在人与兽大战之中,为了战胜和征服动物,人类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便产生了最初的武术。
当时的武术,本质就是技击,就是为了胜利、为了生存。
目前,随着和谐社会的建立,人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人可以靠着自己的智慧,把动物关在铁笼之中,供人们观赏。
人类现在不但不掠杀动物,而且对于它们的的保护愈加重视。
现在动物对于人的生存已经产生不了威胁,人可以秒杀它们,然而,靠的不是武术,而是科技。
1.2 人与人之战中国的历史一直在战乱与和平之间交替,一个家族毁灭、另一个家族崛起。
家族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争夺权力、享受富贵,就必须进行战争。
想要获得胜利,就要拥有强大的军队和素质过硬的军人。
把握本质 弘扬武术-武术的本质
把握本质弘扬武术:武术的本质武术源于远古时,人类为求生存,历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逐步从亲身对猛兽与同类的搏杀中承袭下克敌制胜的格斗技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火器出现代替了冷兵器,后人为继承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就把原始的格斗技法汇编成套路,一是为记忆演练,二为发扬,三为欣赏,但它的内容核心还是攻防技击。
最原始的套路就是每个实用招法的总和,是没有一点杂质的。
随后,各据不同特色分成不同流派,并开始收徒传艺。
要发展武术,在继承的基础上,应推陈出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提高。
为此,我们必须抛弃门户之见,破除迷信思想,互相学习交流,彼此取长补短,才能使我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在这一点上,世界功夫之王、中国著名技击家李小龙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为中外拳术的交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他抛开一些中国传统武术墨守成规、门派局限、保守观念等,把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拳种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把中西方哲学融进中国传统武术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反复实践论证,开创了远战近搏直接实效的截拳道。
人们之所以尊称他为“功夫之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创立的截拳道,给世界所有武术家迈向真功夫领域以及在寻找自我解放方面指明了方向。
直到今天他的光辉仍然照亮着人们,温暖着每一颗求胜不言败的心灵。
现代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的表现形式多以追求形象优美、难度大、质量高,只突出观赏性,并没有突出武术技击的传统本质,从而导致了武术体操化、舞蹈化、戏剧化的产生。
难度大的动作在实战中是用不上的,实战中越是简单直接的招法越容易产生效果;套路体操化,看谁的空翻翻得高,那我们就不如看体操。
现代武术比赛中,在水平上不相上下的运动员,其实是几个难度动作的比赛,看谁的动作难度大,动作美,谁得分就高,这完全脱离了武术的本质,失去武术应有的特点。
这样,无疑阻碍了武术正常健康的发展,长期下去,我国的武术就会变种和失传。
导致武术体操、舞蹈化的发展,抹杀武术本来面目的罪魁祸首,就是武术比赛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研究2017年6月第2卷 第6期和谐社会背景下武术的本质研究宁知娇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中国正在处于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国内人民的生活一片安详,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背景下,对于武术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武术从远古走来,发展到至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如今武术是否还是当时的武术看事情要看本质,那么武术的本质又是什么,是否符合于当今和谐社会,现在武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是否脱离了本质。
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和谐社会 武术 本质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6—0037—021 武术的渊源1.1 人与兽之战远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界和其它动物面前是非常弱小,无法与它们直接对抗。
大象的力量、老虎的凶猛、猎豹的速度等都远远超过了人类,自然界讲究适者生存,人类要想存活,就必须武装自己。
我们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拥有无穷的智慧,我们祖先深知在身体上无法与动物无法比拟,就开发并使用自己的智慧。
人们便使用飞石、树枝等来抵抗动物的攻击或直接进攻,以至于战胜它们,使用它们的鲜肉来当作食物,使用它们外皮当作衣服。
人类为了在自然界获得一寸生存之地,就要不断锻炼自己,提高作战本领。
在人与兽大战之中,为了战胜和征服动物,人类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便产生了最初的武术。
当时的武术,本质就是技击,就是为了胜利、为了生存。
目前,随着和谐社会的建立,人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人可以靠着自己的智慧,把动物关在铁笼之中,供人们观赏。
人类现在不但不掠杀动物,而且对于它们的的保护愈加重视。
现在动物对于人的生存已经产生不了威胁,人可以秒杀它们,然而,靠的不是武术,而是科技。
1.2 人与人之战中国的历史一直在战乱与和平之间交替,一个家族毁灭、另一个家族崛起。
家族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争夺权力、享受富贵,就必须进行战争。
想要获得胜利,就要拥有强大的军队和素质过硬的军人。
在两军对垒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有强大之人才可以笑到最后。
想要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超强的作战能力,在平时就要进行魔鬼训练。
如何在战争时快速杀敌,在混乱局面中取得胜利,这一系列原因造就了中国武术的源起。
那时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性,在战场上命悬一线,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对敌人的慈善,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军事战争的武术就是讲究一招制敌,绝不留情。
在中国近代,各国列强侵略中国,用枪炮打开了中国深闭已久的大门。
那时的中国人们团结起来,拿起锄头、抗起棒槌来抵抗外国侵略者。
武术就是在这种兵火连天的情况下诞生和演变而来,它的本质就是技击,它的目的就是杀敌,为了胜利而战。
2 武术的发展提起武术,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神秘。
武术是中国对外的一张名片,特别是现代西方体育风靡全球,中国人也努力把武术推向世界。
外国友人对于武术认识,还以为我们国人整日在空中自由翱翔,这是对于武术的一种严重误读。
中国武术向外推出的是太极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外国友人对于武术的技击性产生质疑,在近代也有诸多武术大师来证明武术的技击性,和外国人进行公开挑战,比如霍元甲、叶问等一代宗师。
但是由于没有留下珍贵的影像等,许多人都产生了怀疑。
随着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诸多西方竞技对抗性项目又向中国武术发起了挑战。
随着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人与人之间都在和谐相处,不在为生存而苦练功夫。
武术的本质技击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人们要想展示自己功夫的高深,必须要走向擂台,在公平规则下进行战斗。
在中国和谐社会,讲究的是作者简介:宁知娇(1993~),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理论与实践。
DOI:10.13293/ki.wskx.00649037法制社会,而不是用拳头打天下。
在民间如果你用武术伤害了别人,你不仅得不到别人的赞赏,还要走进看守所进行教育。
目前中国,练习中国传统武术之人数目正在逐渐减少。
中国民间练习传统拳术的人,并且保留武术本质技击性,这样人的数目更是甚少。
我们为了保护、传承、发扬我们的武术,把武术推向的竞技的舞台。
在和谐社会中,武术只有走向竞技舞台,才能体现它的本质技击性。
但是武术走向竞技后,开始了两极分化,形成了套路和散打。
目前中国武术的套路,虽然保留一部分技击性,但逐渐向表演性靠拢。
散打是中国武术近代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创新。
当中国武术遭到挑战时,比如拳击、空手道、还有泰拳等挑衅时,接受挑战的都是中国武术散打。
现在中国民间传统武术,都是注重套路演练,而轻视了对练。
许多国人习练西方的拳击、自由搏击等,对传统拳的技击性也发起了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可以在网上看到非常火热的头条,比如太极拳和自由搏击实战,10秒内被KO等,这使中国武术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在和谐社会中,武术向体育性、竞技性靠拢,给了武术技击性保留和发展的机会,竞技的舞台也给了武术展示本质技击性的一个机会。
3 武术的创新3.1 武术的文化性每当谈起武术,便联想到暴力和野蛮,这是对于武术偏见,更是与中国和谐社会的不融洽。
有些学者认为目前武术的本质就是文化,几千年以来武术的传承就是靠着武术的文化性。
武术中的武德对于调节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都有重要意义。
武术进入学校,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是学生的一种武术文化,而不是如何打倒别人。
武术的技击性只是武术的一部分,而非本质。
练习武术,享受过程,锻炼身体,增强意志力,释放压力等,而非是成为强者打倒别人。
武术的技击性应该体现在军队和警察中,练习武术,是为了打倒坏人,维护和谐社会,并非破坏和谐社会。
在和谐社会,武术在学校里,在社会群众中,它的本质应该是文化,而不是技击。
3.2 武术的健身性随着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也越来越和谐。
人也在追求自身的和谐,追求身心健康,永葆青春。
随着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
人体的健康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联系,在大街小巷和公园广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们在进行身体锻炼。
随着西方体育的涌入,人们都选择轻松、愉快的体育项目进行健身,而把枯燥无味的武术抛在脑后。
现在社会大众的武术,都是对传统武术进行简洁化,以至于更好的适应广大群众,便于推广。
社会大众习练的武术,都是武术套路,诸多都已失去了技击的性质,更多是活动身体,娱乐身体,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大众习练武术并不是因为武术的技击性,而是享受习练的过程,锻炼身心的效果。
在一些轻松愉快的项目中,比如广场舞、健身操的兴起,武术的健身性地位在社会地位中受到极大地威胁,武术是否要进行娱乐性、健身性,而不是一直强调技击性,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3.3 武术的观赏性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门类众多,各类套路器械数不胜数。
现在功夫走向了舞台表演、走进了电视和电影,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和精神的享受。
舞台和电影中的武术,绝大部分把武术进行包装和美化,为的就是体现武术的观赏性,而不是实用性。
武术中往往好看的不实用,实用的不好看。
现在竞技套路比赛都是向艺术化发展,满足于人的观赏,大部分都失去了技击性。
专业的套路运动员往往都没有实战经验,练得套路也不知如何去运用它的实战性。
参考文献:[1]王 涛.孙 刚.试论和谐社会与武术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460-462.[2]朱 君.试武术的本质与质变[J].体育科学,2013(1):84-88.[3]王 岗.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8-34.[4]徐向东.从武术的本质特点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4):121-123.The Essence of Wush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SocietyNing Zhijiao(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Abstract:China is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domestic people's live a quiet life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society, Wushu ha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has come from the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changed greatly in the world. Now whether the Wushu is from the ancient martial arts, and for the essence, what is the essence of Wushu, and whether it meets the demands of today's harmonious society, whether Wushu forms and content have been out of its nature. This series of questions are worth thinking and discussing.Keywords:harmonious society Wushu essence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