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___物质的比热容

合集下载

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认真设计了这一节关于物质的比热容的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2. 能够运用物质的比热容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难点:运用物质的比热容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实验记录表。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烧杯中的热水和冷水,并记录它们的温度。

2. 实验操作:(1)将适量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并记录它们的温度。

(2)将一个烧杯放入热水中,另一个烧杯放入冷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温度变化。

3. 实验观察与记录:让孩子们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实验分析与讨论:(1)让孩子们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2)引导孩子们理解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5. 课后练习:(1)请孩子们运用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解释为什么热水冷却得比冷水慢。

(2)请孩子们运用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在夏天,海边感觉比内陆凉快?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难点:运用物质的比热容来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孩子还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比热容教案1复习提问:1、什么叫热量?2、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多少热量?讲授:提出问题: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猜想: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升高的温度t1-t2/℃通电时间t/min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

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比热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教案2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__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篇1)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

第一,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

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

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苏科版九上物理第12章三、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苏科版九上物理第12章三、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苏科版九上物理第12章三、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量。

3. 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4.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数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物质样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发学生对温度、热量和物质的关系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配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4. 练习: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计算物质的比热容,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水袋的温度变化、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等。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

3. 比热容的单位:J/(kg·℃)。

4.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数值。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的比热容。

答案:假设热水质量为0.2kg,温度从100℃降低到60℃,放出的热量为Q = mcΔt = 0.2kg × 4.2J/(kg·℃) × (100℃ 60℃) = 33.6J。

因此,热水的比热容为c = Q/(mΔt) = 33.6J/(0.2kg × 40℃) = 4.2J/(kg·℃)。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第3节《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该节内容主要介绍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提供了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比热容的测量。

2.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并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难点: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室用具(烧杯、温度计、电子秤、加热器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夏天在户外活动时,为什么会有中暑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与物质比热容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强调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物质(如水、沙子、铜等),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测量,记录温度变化和加热时间。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和加热时间,讨论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5. 知识应用: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道路的铺设、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等。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实验报告题目,要求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实验结论。

同时,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解释。

六、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题目:(1)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的原因;(3)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2. 生活现象解释:(1)为什么在夏天,海边比内陆凉快?(2)为什么汽车发动机需要冷却系统?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探讨比热容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_20121011051958296

§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_20121011051958296
2.质量为5kg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计算并作答。
三、应用:
1.了解海陆风的形成。
2.知识应用-------在森林里,中午的风是如何的,晚间风又是如何刮的?
3.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冷却液都是水?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检查学生,
学生口答:夏天中午游泳池边的瓷砖被太阳晒得很热而水却温度适宜……
1.组织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1)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说明沙比水吸收的热多。(2)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5“分析与结论”和P16“一些物质的比热”。
4.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难点
1.通过探究活动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2.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3.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具
学具
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水,煤油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提问:(1)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
(2)什么叫做热量?
(3)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教学
内容
§12.3物质的比热容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高原
执教人
朱振东
备课时间
2012-9-26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设计的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的教案。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比热容概念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比热容的性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热水、冷水、加热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发学生对温度和热量的关注,进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进行比较。

5.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水袋的使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观察环节在实验观察环节,我选择了烧杯、温度计、热水、冷水、加热器等实验器材。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

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在设计时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问:同学们有烧开水的经历吗?问:是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问:将一壶水烧开还是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问: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关。

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问:在烈日当空的夏天,我们都有过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

当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浅水中行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问: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2、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结论一: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结论二: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当老师提到美丽的青岛海滨,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都会抢着回答。

都有“脚在水中感到凉,在沙滩上感到暖”的生活经验。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比热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比热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物质的比热容。

2.了解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3.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比热容的概念。

2.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3.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1.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2.比热容的计算实例。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兴趣,例如:当我们接
触冬天冷的物体时会觉得它们比夏天热的物体冷得要快,为什么会这样呢?
Step 2 知识讲解
1.比热容的概念: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称为比热容。

2.比热容的计算方法:Q=m×c×ΔT,其中Q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
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3.常用物质的比热容表。

4.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例如热水袋、降温用的冰袋等。

Step 3 计算实例
通过几个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Step 4 实验探究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的差异。

通过观察和
数据记录,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Step 5 课堂讨论
让学生就实验结果和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的原因
和影响因素。

Step 6 拓展延伸。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

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

九年级物理教案 比热容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 比热容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比热容9篇比热容 1教学目标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法建议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教学设计示例课题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教具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实验(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2)煤油、水对比实验二、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三、比热表四、水的应用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五、小节六、作业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演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观察实验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探究活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比热容 2学习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12.3 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物质的比热容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3.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2. 能够分析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的分析;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应用,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冰块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热性质;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公式及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3. 实验:进行比热容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应用;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3. 比热容的应用案例。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热容的概念,并给出计算公式;2. 列举两种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并说明其应用;3.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比热容在实际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探讨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工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教案。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一、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

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物质的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案,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比热容,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 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及其特性;难点:如何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砂石、铁块;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四、活动过程:1. 实验导入:我会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的温度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热水逐渐冷却,而冷水温度变化不大。

2. 概念讲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会引入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比热容越大,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越强。

4. 数据分析: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他们会发现,砂石的温度变化较大,而铁块的温度变化较小。

这说明砂石的比热容较小,而铁块的比热容较大。

5. 生活应用:我会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在夏天,海边比较凉爽?因为海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及其特性;2. 难点:如何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学生对物质的比热容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他们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研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的原因,以及比热容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3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阐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和温度变化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作为冷却剂、保暖材料的选择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比热容的特性,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比热容的特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夏天,我们在炎热的太阳下行走,感到很热,为什么?(因为人体吸收了太阳的热量)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4. 讲解比热容的特性:阐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和温度变化无关。

5. 讲解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作为冷却剂、保暖材料的选择等。

6. 例题讲解: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讲解实际问题,如一杯热水冷却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块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8. 板书设计: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特性和应用。

9. 作业设计:题目1:一块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答案:根据冰的质量和冰的比热容,计算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3物质的比热容参考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3物质的比热容参考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3 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了解比热容的特性,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比热容的特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热水袋的使用,让学生思考热水袋为什么能够保暖。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学习比热容的定义,解释比热容的概念。

3.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 讲解比热容的特性:通过教材,讲解比热容的特性,让学生理解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无关。

5. 讲解比热容的应用:通过教材,讲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7.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 比热容的特性4.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块0.1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40℃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 = c × m × Δt = 4.2 × 10^3 J/(kg·℃) × 0.1 kg × (40℃ 20℃) = 8.4 × 10^2 J2. 题目:解释为什么汽车发动机需要使用冷却液。

2024年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彩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彩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物质的比热容》。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了解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比热容,以及物质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 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比热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实验操作。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和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不同物质样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为什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小,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解释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b. 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并进行例题讲解。

3. 实验演示:a. 展示如何测量物质的比热容,并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b.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比热容的计算题,让学生现场完成,并及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和公式。

2.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例题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计算给定物质的比热容。

b. 实践题: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某种物质的比热容。

2. 答案:a. 计算题答案:根据公式Q=cmΔt,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b. 实践题答案:根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完成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计算题解答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a. 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的选择、保温材料的设计等。

b. 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与其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苏连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
二、出示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三、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9---41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并演示实验:P28图12-16实验。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

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
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

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4.查比热表:
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水的比热是4.2×103J/(kg·℃)。

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焦。

(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

得出水的比热最大。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作业〗课本P44-1、2、3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相同物质质量不相等,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二、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三、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二.出示目标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
三.先学后教。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
收4.2×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度。

〖新课教学〗一、公式理解。

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
吸=cm(t-t0)用Δt

=(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

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1 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解:水的比热容c=4.2 ×103 J/ (kg ℃), 水的初温L
1=20℃,末温L
2

100℃。

2kg水吸收的热量是
4.2×103 J/ (kg. ℃) × 2kg ×(100℃-20℃)=6.72 × 105 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 105 J的热量。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
放=cm(t0-t)用Δt

=(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

=cmΔt

(2)公式的应用。

例题2 质量是100kg的铁锭,温度从1.3×103 ℃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
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
度差必须改为(t
1- t
2
)。

钢的比热容c=0.46×103J/(kg ℃),钢锭的初温t
1=1300℃,末温t
2
=30℃。

100kg钢锭放出的热量是
0.46×103J/ (kg℃)×100kg×(1300℃-30℃)=5.84×107J 〖小结〗
回扣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
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

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作业〗
课本P31-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公式理解。

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
吸=cm(t-t0)用Δt

=(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

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
放=cm(t0-t)用Δt

=(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

=cmΔt
【教后反思】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