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朱文条)
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主要内容
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主要内容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
当时,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境。
经济增长放缓、物资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改革来破解困局。
二、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1.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对经济体制的改革。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逐步放开了市场,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中,农村改革是改革开放的起点。
农村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后,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中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同时,中国还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推行了股份制改革和员工持股等措施,使企业更加市场化、竞争力增强。
2.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3.文化教育改革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
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
同时,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 对外开放(1)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1、国际方面: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这一切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
2、国内方面:①“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精品初中历史 第9课《改革开放》
第9课《改革开放》【课程标准】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重点归纳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诗圣”....“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第8课辉煌灿的隋唐文化(二)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颜真卿“颜筋柳骨”颜真卿——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政权/民族建国时间首领都城北宋(汉)960年赵匡胤东京南宋(汉)1127年赵构临安辽(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金(女真族)12世纪初阿骨打会宁/中都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开发在——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代衣食住行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第12课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忽必烈建立元朝..时间: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元朝的民族融合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初中历史_第九课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收集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变化的数据、图片等,并掌握有关的史实,进行分析整理,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提高读图的能力,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注意把学生融入到地方或社区生活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变化,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二、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五、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介绍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把教材内容整合为改革和开放两大部分。
改革包含对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开放介绍了开放的过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六、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状况并不熟悉,缺乏感性了解,可以通过视频和课后调查丰富这一知识;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及合作探究的能力,结合本课辅助资料的出示及课堂多种情景的创设和活动开展,应该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七、教学过程第9课《改革开放》学情分析学生分析通过一年多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历史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导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宋代经济的发展-PPT
三、商业贸易旳繁华
• 1.城市贸易繁华 • 2.海外贸易繁华 • 3.纸币旳出现
三、商业贸易旳繁华
《货郎图》(局部)
三.商业贸易旳繁华
1.出现了大城市
城市旳商贸活动也辐 射到乡镇,形成了新旳商 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 与乡村之间旳市镇也发展 成为主要旳商业贸易区。 当初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 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 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种国家旳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 易。当初政府管理海外贸易旳机构是( A )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节度使 D.通判
课后习题
• 7.(2023•湖南湘西)北宋时期,四川地域出现 了世界上最早旳纸币( C )
• A.银票 B.法币 C.交子 D.会子
• 8.(2023•湖南郴州)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旳 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旳一种重大事件,也是经济 地理格局中旳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南移完毕于( C )
是怎扬场样发展起来旳?经济重心为何会出 《耕
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 到什么时候收完获毕?这都是我插们秧这一节课 要学习旳内容。
获 图》
学习目的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 商业发展旳详细情况;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旳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旳南移最终完毕。
一、农业旳发展
课堂小结
类别 农业 原因
情况
手工 纺织业
业
制瓷业
商业
造船业
商业城市
对外贸易
货币
发展成就
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 政府注重、扶持。 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旳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 对外开放(9)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材料研习、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学生能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说出经济特区设立的作用,复述对外开放格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措施、作用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从而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
【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农村和企业的改革也迈出了新的步伐,中国发生了怎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呢?二、新课学习(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想一想:改革开放是在什么背景下展开的?学生: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文革”十年内乱,使党和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学生: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面对竞争压力必须改革开放。
教师:我们来看大屏幕看看以下几则材料了解我国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张三劳动实在赖,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
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
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材料二: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农民形象?学生:懒惰、不认真工作、没有生产积极性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农民生活贫困讨论:出现材料一、材料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来阅读下面的顺口溜看此材料能说明什么?多媒体展示材料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改革开放》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灵山卫中学韩萍【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结合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认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并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5.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设计】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让疑问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感悟历史;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新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让学生主动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政方针。
感受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益处,从而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1.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利用充分的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局势,从而认识到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两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需借助于改革改革前后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去证明。
3.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2)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3)读图学史。
最新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讲义ppt课件
一、农业的发展
3.占城稻的引入与推广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 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 入的占城稻,成熟早, 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 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 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 水稻的产量。由于朝廷的大 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 也得到较大推广。
北方人民不愿受金人的奴役,纷纷逃往南方。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技术
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 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③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农业发展概况: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 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 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2宋朝出现纸币(交子)的原因及它 的作用是什么?
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过程 及原因是什么?
一、农业的发展
1.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北南南宋宋宋时时时, ,期北 宋方 金,抗 达南成击方协辽议、经,西济夏南发方等展社,会长的相期原对处因安于定战有,乱哪状少些态战?乱。
①北方战乱不止,南方战乱较少。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大发展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 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 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 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是 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 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 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
宋人织《品纺种车类图较多》。
宋罗衣
宋锦袍Leabharlann 南宋棉毯宋朝织机棉布逐渐成为人
宋代的经济作 物,在南方有很大的 发。 南方各地普遍 种植茶树,产茶的州 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棉花的推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第9课 改革开放(课堂PPT)
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 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 小岗村的尝试: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 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 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 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 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 的孩子养活到18岁。”
9.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什么? 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在东南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 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 10. 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几个?概括经济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 特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 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我国首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邓小平的谈话
5.农村的改革是怎样继续深化的?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 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起来。 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 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那几次 变革和调整?
1、土地改革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分田包产到户的效果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面对小岗村自发改革的成功,中央的态度如何? 凤阳县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的做法被公 邓小平同志1980年5月在《关于农村政策 开并受到中央的肯定后,很快在全国农村推 问题的讲话》中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 广。小岗村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 1998 年9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值得研究”。 来小岗村视察,他说:“小平同志开创和领 导的改革开放事业,首先是在农村开花结果 的,而农村的改革又始于小岗村。”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9课 对外开放
能力提升 ( A )1.(2019山东)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 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 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首页
末页
能力提升 ( C )2.(2019山东)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 章华妹颁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 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首页
末页
能力提升 ( A )9.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英语教学节目《跟我 学》,这是我国第一个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 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引起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的主要原 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电视机的普及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日渐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首页
末页
谢谢观看
首页
末页
能力提升
( D )10.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 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
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
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③在此发表中美《联合公报》,见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化
④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 对外开放(3)
第9课对外开放一、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课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感知——探究——运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联系历史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本课现实性特别强,所以我注意很好地利用现实资料作为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
二、教案:课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经济特区的建立、沿海城市的开放、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建立以及浦东的开发和内地的开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特点。
2、能力目标:在学习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上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结合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拓展想像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用感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到面,最后向内地辐射的过程,培养学会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历史内容的能力和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强化竞争意识与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目的2、建立经济特区的重要性3、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特点和成就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教学方法教: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学:搜集材料,分析,归纳,小组讨论教具、实验情多媒体、课外搜集的资料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活动提前发放调查方案,提供给学生选择的主题有:1、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迎来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2、逆势崛起——金融危机之下多家企业入驻郎溪经济开发区;3、搜集我们身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4、搜集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言论。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
播放视频音乐《春天的故事》
歌中歌颂的是哪一位老人? “画了一个圈”是指么? 他提出了一项什么政策?
学习目标:
1、掌握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我国对外 开放的格局和特点。 3、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感受市场经济带来 的好处。 4、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巨变,认识到这是民族 复兴的必由之路。
海尔大锤的故事:
海尔企业工人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 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的积极 性不高。
自主探究一:
自读课文第44、45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改革的内容,改革是如 何进行深化的?
浦东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 海南
厦门
深圳
汕 头
第一步
第二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浦东
第三步
第四步
海南
改革后的新农村
江苏江阴市华西第一村
日新月异的深圳(地王商业大厦)
东方 明珠
强化记忆
2、先从 农村开始,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珠海 、 汕头 厦门 3、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有 深圳、 、 。 后来又增设了 海南经济特区 。
在当时,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来说, 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安徽凤阳小岗村: 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25公里处。 享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 点”等称号。
小组合作探究: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 哪些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 改革开放 五四级历史
答案:(1)前提不同:前者是被迫开放,后者是主动开放。
(2)性质不同:前者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侵略政策,后者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为搞活经济所采取 (cǎiqǔ)的政策。
(3)目的和影响不同:前者是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投资设厂,扩大在华权益而强迫中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按劳分配(àn 1992年,党l的áo十fē四n 大pè提i) 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 ①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
迈进
现代企业
制度
②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第三页,共九页。
二、对外开放
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不打破“铁饭碗”,企业就没有出路,中国就没有出路。很快,人们发明了“承包制”。 接着,又进行“股份制改造”。这样一来,劳动效率上去了,经济效益上去了,个人收入
也上去了。所以大家都说这个“铁饭碗”打得对,砸得好。
第六页,共九页。
中国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shíqī)的对外开放有哪些本 质的不同?
4.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第一页,共九页。
一、对内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农村(nón开gc始ūn。)
(2)目的:为调动(diàodòng)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9课 改革开放
要求: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时间、地点、措施和作用。
2.通过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等对 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认识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 3.掌握国有企业(ɡuó yǒu qǐ yè)改革的两个阶段以及相关的改革内容。
第9课《改革开放》说课稿
第9课《改革开放》说课稿第9课改革开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改革开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部分来说明。
一、说教材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讲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本单元的第2课,在这一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改革开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对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知识储备不太多。
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形象生动的资料、图片等,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培养分析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本44页《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明确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2)通过材料的运用,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依据:因为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初中历史_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改革开放》教学设计第九课改革开放新课导入:播放课件《改革开放前后变化》,听歌曲《走进新时代》,感受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设问改革开放是一种什么样的政策?为什么会给国家人民带来如此多的变化?引出本课内容新课内容:什么是改革开放?我们先从整体上认识一下这个伟大的政策,改革开放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农村、城市,开放经济特区继而形成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们今天跟随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吴跃进的故事,一起去看看改革开放的故事。
吴跃进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
长大后,他在人民公社和大家一起干活,每天拖拖拉拉,不思进取,却也能在公社混口饭吃。
1978年,安徽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生活更加贫困。
他常常唱: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后来,小岗村村委决定实行“大包干”,他也参加了。
辛苦劳作了一年,获得了大丰收。
吴跃进又高兴地唱道: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提问:同是凤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学生回答“大包干”,提问:大包干是一种什么政策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一、农村改革(一)自主学习:根据问题,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后个人展示、阅读课本42页第一段正文,回答:1、党和政府的改革政策先从哪里开始?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农村改革的形式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3、哪个村最早实行了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随着农村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新兴事物?自学完成后,展示大包干图片以及凤阳三年三大步的数据材料,学生思考:为什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学生回答。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展示小组成果。
归纳总结:建国后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有哪些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要求:1、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2、观看视频后小组讨论3、每小组派出一名发言人总结讨论内容(三)教师点拨:我国建国以来在农村政策上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而解释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我国隆重纪念了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 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据此回答: (1)右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 群雕,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下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示 意图”。结合此图,
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 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 田”指的是(D)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 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假 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 列哪个城市(D)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 门市
请回答: ②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上海浦东开发区 。 ③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经济特区 ( ) → 沿海开放城市 → ( ) → 内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3)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 来的积极影响。
贯通古今
1.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 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2.收集一些改革开放前的票据感受改革 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7 个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内地开放
上海 浦东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 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 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 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 会和自治区首府。
经济 特区
沿海 开放 城市
沿海经 济开放 区
内地
沿江 省会 沿边
点
线
面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思考:我国加入WTO给中国带 来的影响?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 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 空间。
小结
对 尝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外 开 放 扩大: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课堂练习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 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B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2 .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的是 (B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3.以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于 ( B)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92年 D. 2000年
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 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 现代化建设。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4 个 沿 海 城 市 逐 步 开 放
经济开放区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 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 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 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
材料: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 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 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必要性: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 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 发展。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课堂总结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 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 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加快我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深圳
厦门 汕头 珠海
1980-2005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增长趋势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7 1980 1997 2002 2004 2005 1130 2256 3422 深圳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4927
说一说: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 有什么作用?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 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 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 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 、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国家为什么会 毗邻港澳、 选择这几个城 重要侨乡 市作为经济特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