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
15℃ 氯仿 (37%)
(63%)
极性溶剂利于1,4 –加成反应
B、温度影响
CH2=CH
CH=CH2
HBr 温度..
CH2=CH
CH-CH2 + CH2
CH=CH
CH2
Br H Br
H
80℃
( 80 %)
( 20%)
40 ℃
( 20 %,利于1,4–加成
例如: 对1,3-丁二烯可发生1,2-和1,4-加成的解释:
δ+
δ
CH2 CH CH CH2
HBr( Br)
温度较低 时贡献大
CH2
CH
+
CH
CH2
Br H
+
CH2
CH
CH
CH2
温度较高 时贡献大
Br H
CH2 CHCH CH2 Br H
1,2-加成
CH2CH CHCH2
Br
H
1,4-加成
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个共价键
3、共价键数目相同的极限结构对杂化体的贡献相 同。
4、有电荷分离的极限结构其稳定性比无电荷分离 的差。
.. CH2 CH CH O..
CH2
CH
+
CH
.-. O..
..
5、负电荷处在电负性大的原子上的极限式较负电 荷处在电负性大的原子上的极限式稳定。
CH2
CH
+
CH
O......-
稳定
CH2
4.2 二烯烃的结构
4.2.1 丙二烯的结构
118.4°
sp2
H C C CH2
H
sp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共13页文档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共振论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称为二烯烃。
通式:C n H2n-2可见,二烯烃与炔烃互为官能团异构。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4.1.1 二烯烃的分类根据分子中两个C=C的相对位置,二烯烃可分为三类。
(1) 孤立二烯烃两双键之间相隔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键的二烯烃。
例:CH2=CH-CH2-CH=CH2CH2=CH-CH2- CH2-CH=CH21,4-戊二烯1,5-己二烯单双键交替的体系,为共轭体系!由于两个双键共轭,相互影响,其性质特殊,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4.1.2 二烯烃的命名与烯烃相似。
用阿拉伯数字标明两个双键的位次,用“Z/E”或“顺/反”表明双键的构型。
例:4.2 二烯烃的结构4.2.1 丙二烯的结构丙二烯是典型的累积二烯。
仪器测得,丙二烯是线型非平面分子:由于中心碳为sp杂化,两个双键相互⊥(动画),所以丙二烯及累积二烯烃不稳定。
4.2.2 1,3-丁二烯的结构仪器测得,1,3-丁二烯分子中的10个原子共平面:1,3-丁二烯分子中存在着明显的键长平均化趋向!⑴价键理论的解释1,3-丁二烯中的碳原子是sp2杂化态(因为只有sp2杂化才能是平面构型,轨道夹角约120°):四个sp2杂化碳搭起平面构型的1,3-丁二烯的σ骨架:四个P轨道肩并肩地重叠形成大π键:(动画,π-π共轭)除了C1-C2和C3-C4间的P轨道可肩并肩地重叠外,C2-C3间也能肩并肩重叠。
但由键长数据表明,C2-C3间的重叠比C1-C2或C3-C4间的重叠要小。
⑵分子轨道理论的解释(主要用来处理p电子或π电子)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上的未参加sp2杂化的p轨道,通过线性组合形成四个分子轨道: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电子离域——共轭体系中,成键原子的电子云运动范围扩大的现象。
电子离域亦称为键的离域。
电子离域使共轭体系能量降低。
共轭体系——三个或三个以上互相平行的p轨道形成的大π键。
第四章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
光照 顺旋
CH3 H CH3 H
(Z,Z,E)-2,4,6-辛三烯
对旋
光照 顺旋
H H CH3 CH3
顺-5,6-二甲基环己二烯
CH3 H H CH3
加热 对旋 (E,Z,E)-2,4,6-辛三烯
4.5.4 双烯合成:Diels-Alder 反应
•含环己烯环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H2
+
BrCH2CH
CHCH2Br
Br
(37%) (63%)
结论
1,4加成产物更稳定; 1,2加成产物和1,4加成产物是可逆的; 1,2加成产物的活化能低,反应速度快。
练习题: 由丁二烯合成重要的药物前体及 材料合成中间体3-羟甲基戊二酸
HO2C
OH CO2H
HO2C
OH CO2H
第四章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
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称为二烯 烃, 包括链状二烯烃和环状二烯烃.
链状二烯烃
环状二烯烃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隔离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C
•累积二烯烃
4.2 二烯烃的结构
(1) 丙二烯的结构 (2) 1,3–丁二烯的结构
4.2 二烯烃的结构
4.2.1 丙二烯的结构
C +
+
+ C -
C + C +
p *3
C -
C
p2
成 键 轨 道
+ C + C -
+ C + C -
C + + C -
C + + C -
+ C + C C C C C
第4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 加热时:1, 4-加成为主要产物(达到平衡时比例高),说明较为稳
定。是由稳定性决定的产物(热力学控制)
• 低温产物比例加热后变化: 1, 4-加成产物较稳定,反应可逆。
P 134 习题4.8试判断下列反应的结果,并说明原因.
+
CH3CH=CHCH2CH2
思考题 思考题
上述三种情况,在加成反应的方向 与速率方面与乙烯有何不同?请给 予理论上的解释。
四、共振论
(1)共振论的基本概念
共振论:即离域体系可以用几个经典结构的叠加来描述。
CH2 CH CH CH2
+
CH2 CH CH2 CH2
-
-
CH2 CH CH2 CH2+
1,3-丁二烯的共振杂化体
共振论的基本思想
1,2-加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H2 CH CH CH2 + Br2
1,4-加成
CH2 CH CH CH2 Br Br
CH2 CH CH CH2 Br Br
影响1,2-加成和1,4-加成的的因素主要有反应
物的结构、试剂和溶剂的性质、产物的稳定性及温 度等。
极性溶剂有利于1,4-加成
正己烷 (62%) (38%)
CH2 CH CH CH2 + Br2
实验结果
HBr H2C CH CH CH2
(无过氧化物)
注意:双键位置有变化
H2C CH CH Br CH2 + H2C CH H H CH CH2 Br
1, 2-加成 -80oC 40oC 80% 20%
1, 4-加成 20% 80%
二烯烃,共轭体系
一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不止一个双键的开链烃,按照双键数目的多少,分别叫做二烯烃,三烯烃.....至多烯烃等。
其中以二烯烃最为重要。
而根据二烯烃中双键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a 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 共轭二烯烃: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单键相隔。
C 隔离二烯烃:两个双键之间,有两个或以上的单键相隔。
在这里主要介绍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1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以及共轭效应:1,3—丁二烯是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下面就以它为例来说明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在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其每一个碳原子都是sp2杂化,它们以sp2杂化轨道与相邻的碳原子相互交盖形成碳碳单键,与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碳氢单键。
分子中一共形成了三个碳碳单键和六个碳氢单键,sp2杂化碳原子的三个σ键指向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σ键相互之间的夹角都接近120°。
由于每一个碳原子的σ键都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就形成了分子中所有σ键都在一个平面的结构,此外,每一个碳原子都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它们都和丁二烯分子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这四个p轨道互相平行,在四个碳原子之间都有电子云交盖,从而电子也并不固定在两个原子之间,从而发生离域。
也就是说四个电子在四个原子轨道形成的共轭体系中流动,并不固定在某一位置。
2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A 1,2—加成和1,4—加成共轭二烯烃和卤素,氢卤酸等都容易发生亲电加成,但可产生两种加成产物,如下所示:(1,2—加成产物和1,4—加成产物的键线式)1,2—加成产物是一分子试剂在同一个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的加成,而1,4—加成产物则是一分子试剂加载共轭双键的两端碳原子上,同时原来的双键变为单键,而双键之间的单间变为双键。
1,3—丁二烯之所以有这两种加成方式,与其共轭结构有密切关系。
下面以溴化氢与丁二烯的加成来说明这一原理。
丁二烯与溴化氢的加成第一步也是H+的进攻,加成反应可能发生在C(1)或者C(2)上,然后生成相应的碳正离子(I)和(II)对于这两种碳正离子来说,双键上的碳原子,以及带有正电荷(在键线式中所表达出来的)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而在(I)碳正离子中,三个碳原子剩余的p轨道均平行于三个碳原子锁组成的平面,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共轭效应,从而正电荷并不只是单纯的聚集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电荷因共轭效应而被分配到三个碳原子上,并且在C(2)和C(4)上的正电荷相对较多,从而分子比较稳定,生成(I)碳正离子所需要的活化能相对更低,而(II)碳正离子则没有共轭效应,因此反应总是向着(I)碳正离子的方向进行。
第4章--二烯烃 共轭体系
CH2Cl 高温高压
+
高温
CH2Cl HC Na
HgSO4/H2SO4
O
4.5.4 周环反应理论解释
福井谦一
伍德沃德
Robert Burns Woodward
霍夫曼 Roald Hoffmann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4.5.5 聚合反应
丁钠橡胶
Na n CH2 CH CH CH2 60 oC
*
CH2
4.5.2 1,4-加成的理论解释 第一步:亲电试剂H+的进攻
1
2
3
4
CH2 CH CH CH2 + H
空p轨道
H
CH3
CC
HC
H
H
CH2 CH CH CH3
稳定
CH2 CH CH2 CH2
4.5.2 1,4-加成的理论解释 第二步:溴离子( Br- )加成
共轭二烯烃的亲电加成产物1,2-加成和1,4-加成产物之比 与分子结构、所用试剂和反应条件(溶剂、温度、反应时 间)有关。
4.1.2 二烯烃的命名 主链必须包括两个双键在内,同时应标明两个双键的位置
顺反异构现象
H
H
H3C
CC
CC
CH3 S-反-(2Z, 4Z)-2,4-己二烯
H
H
s = single bond
4.2 二烯烃的结构
4.2.1 丙二烯的结构 sp sp2
H C C CH2
H 0.108nm 0.131nm
共振理论--是鲍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应用量子
力学的变分法近似地计算和处理象苯那样难于用价键 结构式代表结构的分子能量,从而认为:苯的真实结 构可以由多种假设的结构,共振(或叠加)而形成的共 振杂化体来代表。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顺-
4
- 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
CHO 82%
丙炔醛
1,4 - 环己二烯甲醛
20
双烯合成一般规律:
1.双烯体连有供电基、亲双烯体连有吸电基时利于反应,反之。 供电基如:-CH3、-C2H5及其它烷基 吸电基如:-CHO、-COOH、-CN、-CH2Cl等 2.双烯体必须以s-顺式参加反应,否则不能反应。
5
(二) 电子离域与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产生电子离域,使体系能量降低的效应。
共轭效应类型 -共轭:如 CH2=CH-CH=CH2 p- 共轭:如 CH2=CHCH2
+
CH2=CH-CH=O
.
CH2=CHCH2
CH2=CHCl
-共轭:如 CH3-CH=CH2
-p共轭:如(CH3)3C+
一、完成反应式
1,2-加成
1. C 2 H5 2.
(1mol)
1,4-加成
3. CH3CH=CHOCH3 + HBr → ( 4.
)
29
二、写出
可能的极限式及共振杂化体。
三、结构推导
某化合物A(C5H6 )能使Br2/CCl4 溶液褪色,它与1molHCl加成 后的产物经臭氧化和还原水解得到2-氯戊二醛,试写出A可能的构造式 及各反应式。
8
2、p,π-共轭效应
双键与含有p轨道的原子相连时,由p 电子及π电子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
烯丙型碳正离子(自由基): CH2=CHCH2+ 其它: CH2=CHCl
例如:
+ CH3 CH2 CH C H
( 1 +) 2 表示为
( 1 +) 2
正电荷、单电子或孤对电子被分散,体系更稳定。
有机化学 第四章
中的单键与一般的碳碳单键不同,而是具有了部分双键 的性质。
6
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
LUMO HOMO
7
p 轨道
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
8
3、电子离域和共轭体系
3.1 π-π共轭体系
如前1,3-丁二烯,四个π 电子不是两两分别固定在两个碳原子 之间,而是扩散到四个碳原子之间的现象称为电子的离域。这 种分子称为共轭分子。这种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体系属于共轭体 系,称为π-π共轭体系。在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 的影响,由于π 电子在整个体系中的离域,均会影响到分子中 的其余部分,这种通过共轭体系传递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由π 电子的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叫π ,π 共轭效应。
2
1. 二烯烃的分类和结构
1.1 根据C=C的相对位置分类:
孤立(隔离)(双键)二烯烃: CH2=CH-(CH2)n-CH=CH2
累积(双键)二烯烃: CH2=C=CH2
共轭(双键)二烯烃: CH2=CH-CH=CH2
1,4–环己二烯 1,3–环辛二烯
3
1.2 二烯烃的命名
主链必须含有两个双键,并注明两个双键的位次,称为二烯。 必要时,必须依次指明顺反或Z/E构型.
4
2 二烯烃的结构、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2.1 丙二烯的结构:
三个原子,四个p轨道, 两个π键互相垂直,各自独立
2.2 1,3-丁二烯的结构
H
CC H
H C
H
SP2——SP——SP2
从实验事实出发, 1,3-丁二烯键角都接近120°,是 一个平面型分子。 键长有平均化的趋势。
0.154 nm CH3 CH3
第4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具体到某一个反应,究竟是以1,2-加成为主,还是以1,4-加成为 主,则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反应物的结构、试剂和溶剂的性质、产 物的稳定性及反应温度等。例如,1,3-丁二烯与溴在-15℃进行反应, 1,4-加成产物的百分数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多。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1.1二烯烃的分类
根据二烯烃分子中两个双键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将二 烯烃分为三种类型。
1.隔离双键二烯烃
由于两个双键位次相距较远,相互影响较小,其性质 与单烯烃相似。
2.累积双键二烯烃
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称为 累积双键二烯烃。例如:
由于累积双键很不稳定,累积双键二烯烃的存在和 应用均不甚普遍。
电环化反应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即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热或光),一定构型的反应物只 生成一种特定构型的产物*。例如:
加热顺旋被允许,光照对旋被允许。
4.2.3 双烯合成 (Diels-A1der反应 )
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物与含有碳碳双键、三键等的化合物进行 1,4-加成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亦称Diels-A1der反 应(周环反应的一种)。这是共轭二烯烃的另一特征反应。例如:
在共轭体系中,π电子的离域可用弯箭头表示,弯箭 头是从双键到与该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上和/或单键上, π电子离域的方向为箭头所示方向。例如:
在多原子分子中:
值得注意的是,共轭效应的发生是有先决条件的,即构成共轭
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其p轨道的对称轴垂直于该平面, 这样p轨道像才1能-氯彼丁此烷相这互样平,行由侧于面分交子盖内而成发键生原电子子的离电域负,性不否同则,电子 的离域而将引减起弱分或子不中能电发子生云。密另度外分,布共不轭平效均应,只且存这在种于影共响轭沿体分系中; 共轭效子应链在静共电轭诱链导上地产传生递电下荷去正,负这交种替分现子象内;原共子轭间效相应互的影传响递不因 共轭链的的电增子长效而应明,显称减为弱诱。导这效些应均(与ind诱uc导ti效ve 应eff不ec同t),。常用I表示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佟拉嘎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4学时)
Ⅱ Ⅰ为仲碳正离子,Ⅱ为伯碳正离子。 Ⅰ中存在 如下p-π共轭效应, Ⅱ中不存在。故Ⅰ比Ⅱ稳 定。
1,2-加 成 + H 2C C H + C CH3 H Br1,4-加 成 H 2C C H Br H 2C C H
H C
CH3
Br C CH3 H
1,2-加成为动力学控制产物; 1,4-加成为热力学控制产物;
★p,π-共轭
• π轨道与相邻原子的 p轨道组成的共轭体系;
H2C C CH2 H
H2C
C H
CH2
存在p,π-共轭的分子举例:
H2C C CH2 H H2C C CH2+ H H2C C CH2H
H 2C
C Cl H
H 2C
C O R H
★超共轭
• 超共轭效应:涉及到C-Hσ键与相邻π键参 与的电子离域效应。也称σ,π-共轭效应。 存在这种效应的体系称为超共轭体系。 *超共轭效应比π,π-共轭效应和p,π-共轭效 应弱得多。
氯菌酸酐
+ COOCH3
H COOCH3
二环[2,2,1]-5-庚烯-2-羧酸甲酯
+
二环[2,2,1]-2,5-庚二烯
(2)加氢
+ H2
Pd-Ti 50 ℃
(3)α-氢原子反应
第四章_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在1,3-丁二烯分子中,两个双键还可以在碳碳(C2和 C3 之 间 ) 单 键 的 同 侧 和 异 侧 存 在 两 种 不 同 的 空 间 排 布 , 但 由 于 C2 和 C3 之 间 的 单 键 在 室 温 仍 可 以 自 由 旋 转 。 因此,这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布,只是两种不同的构象,而
不 是 构 型 的 不 同 , 分 别 称 为 s- 顺 式 和 s- 反 式 [ s 指 单 键 (singlebond)],或以s-(Z)和s-(E)表示。
极性溶剂有利于1,4-加成
反应温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一般低温有
利于1,2-加成,温度升高有利于1,4-加成。 例如:
4.4.2 共轭二烯烃1,4-加成的理论解释
共轭二烯烃能够进行1,4-加成可利用共轭效应进行 解释。例如,1,3-丁二烯与极性试剂溴化氢的亲电加成 反应,当溴化氢进攻1,3-丁二烯的一端时,1,3-丁二 烯不仅一个双键发生极化,而且整个共轭体系的电子云 发生变形,形成交替偶极。
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主要内容
4.1 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 4.2 二烯烃的结构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4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本章重点
共轭二烯烃 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电子离域 1,4加成 电环化反应 周环反应 Diels-Alder反应 (双烯加成)
本章难点
1,3丁二烯分子轨道 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H2C=CH CH=CH2
在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的影 响,由于π电子在整个体系中的离域,均会影响 到分子的其余部分,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传递 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由π电子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称为π,π-共轭效应。
4个π电子扩展到四个碳原子之间:电子的离域
有机化学第四章二烯烃-共轭效应PPT课件
唯一一个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
23
4.4.2 书写极限结构式的基本原则 (1)
(1) 极限结构式要符合价键理论和Lewis结构理论。
H 2 CC HC H 2
1 4
H 2 CC HC H 2
1 4
提示:
➢极限结构之间只是 电子排列不同
➢共振杂化体不是极 限结构混合物
➢共振杂化体也不是 互变平衡体系
-
22
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
Linus Pauling,1901.2.28-1994.8.19. 1925 年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荣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贡献是阐释化学键 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复杂物质的结构。 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
RCC CH2 CH CH2
CH3 CH CH
CH3
稳
定
性
CH3 CH2
降
低
CH3 CH CH3
CH3
CH3 C
CH3
-
19
中间体稳定性小结
碳正离子:缺电子,含空p轨道。供电取代基的+C 效 应即p-p和p-π共轭效应以及σ-p超共轭效 应作用较明显。
自由基: 电中性。p-π 共轭效应作用较明显,受取 代基电负性影响很小。
➢极限结构之间只是 电子排列不同
一个分子所具有的极限结构式越多,分子越稳定。➢共振杂化体不是极
不同极限结构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不同
限结构的混合物
➢共振杂化体也不是
-
互变平衡体系 21
共振论的基本思想
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结构可用一个以上不同电子排列的经典 结构式(共振式)表达时,就存在着共振。这些共振式均不是这一分子、 离子或自由基的真实结构,其真实结构为所有共振式的杂化体。
第4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CH2
极性分子
以 1,3- 丁二烯与极性试剂溴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为例。
δ CH2
+
δ CH
δ CH
+
+ δ δ CH2 + H
δ Br
第一步:
CH2 CH CH CH2 H
+
CH2
CH2
CH
CH
CH
+
CH3
+
(Ⅰ)
(Ⅱ)
CH2 CH2
仲碳正离子(Ⅰ)比伯碳正离子 (Ⅱ)稳定, 因此 反应通常按生成碳正离子(Ⅰ)的途径进行。
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结构可用一个以上不同电子排
列的经典结构式(共振式)表达时,就存在着共振。这些共振式
均不是这一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真实结构,其真实结构为所有 共振式的杂化体。
提示: 共振式之间只是电 子排列不同
共振杂化体不是共 振式混合物
共振杂化体也不是 互变平衡体系
关于共振论的几点说明:
如: 1,3-丁二烯,丙烯醛, 丙烯腈 超共轭( , π):甲基被视为部分失去一个质子, 可以和一个相邻的π键共轭 p, π 共轭: 一个π键和一个碳的P轨道紧邻, 中间无
饱和碳隔开.
, p共轭:CH3CH2+ , CH3CH2·
1
2
3 4
1. π, π 共轭;
2,3. p, π 共轭;
4. 超共轭
(20%)
(80%)
25 C CH2 CH CH CH2 + Cl2 200oC
o
(60%)
(40%)
CH2 CH CH CH2 + CH2 CH CH CH2 Cl Cl Cl Cl
4-二烯烃
乙烯基乙炔
л,л- 共轭体系中 电子的离域 共轭体系中л电子的离域
CH H
+
CH2 + H
+
CH2
δ
+
δ
CH
δ
+
δ
O
C H
+ H+
2. p,л- 共轭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的 轨道与双键л轨道在侧面相互交盖,构成共轭体系, 轨道与双键 轨道在侧面相互交盖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的 p轨道与双键 轨道在侧面相互交盖,构成共轭体系, 这种共轭体系称为p,л- 共轭 这种共轭体系称为
1,3—丁二烯的 键和 键 , 丁二烯的л键和 丁二烯的 键和σ键
0.133nm
0.134nm 0.148nm
0.154nm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 , 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上的四个p轨道 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上的四个 轨道可以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1,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上的四个 轨道可以 四个分子轨道。 通过线性组合而形成四个分子轨道 通过线性组合而形成四个分子轨道。
CH2 CH2
3. 共振论的应用
(1) 1,3 –丁二烯键长的平均化 丁二烯键长的平均化
CH2=CH CH=CH2 + CH2 CH=CH CH2 CH2 + CH=CH CH2
(2)
CH3(CH2)4CH2CH=CH2 NBS
?
CH3(CH2)4CHCH=CH2 + CH3(CH2)2CH=CHCH2 Br Br
CH2 CH + CH2 CH2 CH Cl CH2 CH O R
CH2 CH
+ CH2
3. 超共轭
(1) σ,П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双键的П 电子云和相邻的σ键电子云相互重叠而引起的离域效应, 双键的 电子云和相邻的 键电子云相互重叠而引起的离域效应,叫 超共轭效应。也叫σ,П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也叫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这种作用比л轨道之间或 轨道之间的作用要 这种作用比 轨道之间或 p,л轨道之间的作用要弱得多。 轨道之间 轨道之间的作用要弱得多。
二烯烃,共轭体系
一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不止一个双键的开链烃,按照双键数目的多少,分别叫做二烯烃,三烯烃.....至多烯烃等。
其中以二烯烃最为重要。
而根据二烯烃中双键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a 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 共轭二烯烃: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单键相隔。
C 隔离二烯烃:两个双键之间,有两个或以上的单键相隔。
在这里主要介绍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1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以及共轭效应:1,3—丁二烯是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下面就以它为例来说明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在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其每一个碳原子都是sp2杂化,它们以sp2杂化轨道与相邻的碳原子相互交盖形成碳碳单键,与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碳氢单键。
分子中一共形成了三个碳碳单键和六个碳氢单键,sp2杂化碳原子的三个σ键指向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σ键相互之间的夹角都接近120°。
由于每一个碳原子的σ键都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就形成了分子中所有σ键都在一个平面的结构,此外,每一个碳原子都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它们都和丁二烯分子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这四个p轨道互相平行,在四个碳原子之间都有电子云交盖,从而电子也并不固定在两个原子之间,从而发生离域。
也就是说四个电子在四个原子轨道形成的共轭体系中流动,并不固定在某一位置。
2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A 1,2—加成和1,4—加成共轭二烯烃和卤素,氢卤酸等都容易发生亲电加成,但可产生两种加成产物,如下所示:(1,2—加成产物和1,4—加成产物的键线式)1,2—加成产物是一分子试剂在同一个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的加成,而1,4—加成产物则是一分子试剂加载共轭双键的两端碳原子上,同时原来的双键变为单键,而双键之间的单间变为双键。
1,3—丁二烯之所以有这两种加成方式,与其共轭结构有密切关系。
下面以溴化氢与丁二烯的加成来说明这一原理。
丁二烯与溴化氢的加成第一步也是H+的进攻,加成反应可能发生在C(1)或者C(2)上,然后生成相应的碳正离子(I)和(II)对于这两种碳正离子来说,双键上的碳原子,以及带有正电荷(在键线式中所表达出来的)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而在(I)碳正离子中,三个碳原子剩余的p轨道均平行于三个碳原子锁组成的平面,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共轭效应,从而正电荷并不只是单纯的聚集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电荷因共轭效应而被分配到三个碳原子上,并且在C(2)和C(4)上的正电荷相对较多,从而分子比较稳定,生成(I)碳正离子所需要的活化能相对更低,而(II)碳正离子则没有共轭效应,因此反应总是向着(I)碳正离子的方向进行。
4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CH3 CH2 C CH CH2 + HCHO + H2O
(二) 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 (2) 2-甲基-1,3-丁二烯的工业制法
(丁) 由丙烯制备
Ziegler-Natta
CH3
2 CH3 CH CH2 催化剂 CH2 C CH2 CH2 CH3
H+ 异构化 CH3
CH3 C CH CH2
650 ~ 800 oC
CH3
CH2
CH3 C CH
CH2 + CH4
(二) 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 (2) 2-甲基-1,3-丁二烯的工业制法
(戊)由丙酮和乙炔反应制备
CH3 C CH3 + CH CH O
KOH
CH3
CH3 CC
OH
CH H2 Pd-BaSO4
CH3 CH3 C CH CH2
OH
Al2O3
CH3 CH2 C CH CH2 +
(五)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2)超共轭
H
H
H
C
C
C
H C CH CH2
H
H
H
H
H
丙烯分子中的超共轭
这种涉及到σ轨道与π轨道参与的电子离域作用称 为超共轭效应, 亦称σ,π -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比 π,π-共轭效应弱得多。
(五)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3)碳正离子的超共轭
与烯烃相似, 许多碳正离子和自由基也存在超共轭效应。
如:2,3-二叔丁基-1,3-丁二烯
由于空间位阻,不能形成 s-顺式 构象, 故不发生双烯合成反应.
CH3
CH3 C CH3 CH2 CC
CH2 CH3 C CH3 CH3
(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4) 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 (甲)定向聚合
4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2、加氯或加溴: 、加氯或加溴:
1,2
H2C
CH
CH
CH2
+
Cl2
常常
1,4
CH2Cl CH2Cl
CHCl CH (60%) CH HC (40%)
CH2 CH2Cl
H2C CH CH CH2 H2C C CH3
C(CH3)2 CH CH2
CH
CH2
3.隔离二烯烃:两个双键被多个单键隔开。 隔离二烯烃:两个双键被多个单键隔开。 隔离二烯烃
H2C CH CH2 CH CH2 H3C CH CH
第五章 二烯烃
二、命名 1. 选含两个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选含两个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 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双键位置和最小; 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双键位置和最小; 3. 写出名称,每个双键的位置都需要标明; 写出名称,每个双键的位置都需要标明; 4. 有顺反异构者,需标明。 有顺反异构者,需标明。
.. .
C H Cl
H H
.
C
电子数大于原子数,双键或三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带有孤对电子。 电子数大于原子数,双键或三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带有孤对电子。 轨道和π轨道参与的共轭 由p轨道和 轨道参与的共轭,叫p-π共轭 轨道和 轨道参与的共轭, 共轭
4.5.3.缺电子共轭 键(p-π共轭 : 缺电子共轭π键 共轭) 缺电子共轭 共轭 电子数小于原子数,双键或三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带有空的 轨 电子数小于原子数,双键或三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带有空的p轨 如烯丙基正离子。 轨道和π轨道参与共轭 共轭。 道,如烯丙基正离子。也由 轨道和 轨道参与共轭,叫p-π共轭。 如烯丙基正离子 也由p轨道和 轨道参与共轭, 共轭
有机化学 第4章 二烯烃
CH2 CH CH=CH2 (5)
CH2 CH CH=CH2 (6)
CH2=CH CH CH2 (7)
共振式书写的基本原则 ➢ 参与共振的原子应有平行的 p 轨道 ➢ 所有共振式的原子排列相同 ➢ 所有共振式均符合Lewis结构式 ➢ 所有共振式具有相等的未成对电子数
CH2=CHCHCH3
CH2CH=CHCH3
诱导效应 由原子或基团电负性不同引起的;通过静电引 力沿σ键传递。其作用是近程的。
共轭效应 由p电子在整个分子轨道中的离域作用引起的, 沿π键传递。其作用是远程的 。
二者都属电子效应。当二者共存时,哪种效应的作用 占主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共轭的作用大于诱导 的作用。
3. 超共轭效应
CH 键可以和相邻的 键上的 p 轨道有部分重叠, 电子离域,使体系能量降低,这种作用称为超共轭效 应。
-28.0kJ/mol 离域能
-254.4kJ/mol -226.4kJ/mol
共轭二烯烃比 孤立二烯烃稳定
✓ 共轭二烯的两种平面构象 共轭二烯主要以平面构象存在(为什么?)
例:1,3-丁二烯的两个平面构象
s - trans
s —— single bond 由单键产生的顺反异构
s - cis
s - trans为优势构象,二者仅相差9.6kJ·mol-1
✓ 共轭二烯稳定性
➢ 氢化热比较
氢化热(kJ/mol) 平均每个双键
H2C CH CH CH2 H2C CH CH CH CH3
238.9 226.4
119.5 较稳定
113.2
CH3 CH CH2 H3C CH2 CH CH2 H2C CH CH2 CH CH2
25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31
在这类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相互作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 成同时进行,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形成产物。反应是一步完成的, 而没有活性中间体(如碳正离子或自由基等)生成,其反应机理可用 1,3-丁二烯和乙烯的反应表示如下:
2020/1/31
在双烯合成反应中,通常将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 物称为双烯体,与之反应的不饱和化合物(碳碳双键、 三键等)称为亲双烯体。
2020/1/31
电环化反应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即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热或光),一定构型的反应物只 生成一种特定构型的产物*。例如:
加热顺旋被允许,光照对旋被允许。
2020/1/31
4.2.3 双烯合成 (Diels-A1der反应 )
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物与含有碳碳双键、三键等的化合物进行 1,4-加成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亦称Diels-A1der反 应(周环反应的一种)。这是共轭二烯烃的另一特征反应。例如:
2020/1/31
极性溶剂有利于1,4-加成
反应温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一般低温有利 于1,2-加成,温度升高有利于1,4-加成。例如:
2020/1/31
4.2.2 电环化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直链共轭多烯烃分子可以发生分子内反应,π 键断裂,同时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以σ键相连,形成一个环状分子, 这类反应及其逆反应称为电环化反应(周环反应的一种)。例如, 在光或热的作用下,1,3-丁二烯可以转化为环丁烯,反应不经过碳 正离子或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而是经过环状过渡态一步完成:
2020/1/31
4.2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共轭二烯烃除具有单烯烃碳碳双键的性质外,由于 两个双键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化 学性质。
2020/1/31
4.2.1 1,4-加成反应
共轭二烯烃与单烯烃相似,也可以与卤素、卤化氢等亲电试 剂进行亲电加成反应,而且一般比单烯烃要容易。但又与单烯烃 不同,共轭二烯烃与一分子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通常有两种可能。 例如:
2020/1/31
与单烯烃相似,当二烯烃的双键两端连接的原子或基 各不相同时,也存在顺反异构现象。而且由于有两个双 键的存在,异构现象比单烯烃更复杂。命名时要逐个标 明其构型。例如:
2020/1/31
在1,3-丁二烯分于中,两个双键还可以在碳碳(C2和C3之间) 单键的同侧和异侧存在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布,但由于C2和C3之间的 单键在室温仍可以自由旋转,因此这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布,只是两 种不同的构象,而不是构型的不同,分别称为s-顺式和s-反式[s指单 键(singlebond)],或以s-(Z)和s-(E)表示。
H 2 C = C HC H = C H 2
2020/1/31
在1,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 碳原子都是sp2杂化,相邻碳原子 之间均以sp2杂化轨道交盖,形成 C—Cσ键,每个碳原子其余的sp2 杂化轨道则分别与氢原子的1s 轨道相互交盖,形成C—Hσ键。由于每个碳原子的三个 sp2杂化轨道都处于同一平面上,所以三个C—Cσ键和六 个C—Hσ键都处在同一平面上,键角都接近120°,1,3丁二烯分子是一个平面分子。
H 2 C = C HC H = C H 2
2020/1/31
在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的影响,由 于π电子在整个体系中的离域,均会影响到分子的其余 部分,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传递的现象,称为共轭效 应。由π电子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称为π,π-共轭效 应。
2020/1/31
共轭体系的特点在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行为上均有 所反映: ①共平面性(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②键长趋于平均化
2020/1/31
4.3.2 1,3-丁二烯的结构
近代实验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在
1,3-丁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 一平面内,所有键角都接近120°, 碳碳双键键长为0.137nm,比一般碳 碳双键0.134nm长,碳碳单键键长为 0 . 1 4 7 nm, 比 乙 烷 碳 碳 单 键 键 长 0.154nm短。1,3-丁二烯分子中碳碳之 间的键长趋向于平均化。
2020/1/31
橡胶是一类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弹性的高分子 化合物,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天然橡胶可 以认为是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异戊二烯的高相对分子质 量聚合物的混合体,其干馏产物是2-甲基-1,3-丁二烯。
天然橡胶的结构是:
2020/1/31
顺-1,4-聚异戊二烯,平 均分子量为20万~50万。
例如:π,π-共轭效应使1,3-丁二烯的碳碳单键键长相 对缩短,使单双键产生了平均化的趋势。虽然1,3-丁二 烯的构造式用CH2=CH—CH=CH2表示,但应牢记分 子中的单双键已不是普通的单键和双键。
2020/1/31
③折射率高 由于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更易极化,因此它的折射
率也比相应的隔离双二烯烃高。例如:
2020/1/31
4.2.4 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
共轭二烯烃也容易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 合物。在聚合时,与加成反应类似,可以进行1,2-加成聚合,也可 以进行1,4-加成聚合。在1,4-加成聚合时,既可以顺式聚合,也可 以反式聚合。同时,既可以自身聚合,也可以与其它化合物发生 共聚合。例如1,3-丁二烯的聚合:
π,π-共轭体系的结构特征是双键、单键、双键交替结 构。但不限于双键,三键亦可。另外,组成共轭体系的原 子也不限于碳原子,其它如氧、氮原子等亦可。例如:
2020/1/31
3.共轭双键二烯烃
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共轭双键 二烯烃,简称共轭二烯烃。例如:
由于两个双键的相互影响,共轭二烯烃表现出一些 特殊的性质,在理论上和生产中都具有重要价值,是二 烯烃中最重要的一类。
2020/1/31
4.1.2 二烯烃的命名
烯烃的命名与烯烃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分子中含 有两个双键称为二烯,主链必须包括两个双键在内,同 时应标明两个双键的位次。例如:
*不论天然橡胶还是合成橡胶,都是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均需
在加热下用硫磺或其它物质进行处理,使之进行交联,这个过程通 称硫化。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都必须经硫化处理,才能使用。
2020/1/31
4.3 二烯烃的结构
4.3.1 丙二烯的结构
丙二烯的C2只与两个碳原子相连,是sp杂化;C1 和C3各与三个原子相连,是sp2杂化。
2020/1/31
周环反应与一般自由基型反应和离子型反应不同,其主要特 点是: (1)反应过程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同时进行、一步完成的, 是经环状过渡态进行的协同反应; (2)这类反应受反应条件加热或光照的制约,而且加热和光照所产 生的结果也不同,一般不受溶剂极性、酸碱催化剂和自由基引发 剂及抑制剂的影响; (3)这类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化学专属性,即一定立体构型的反应 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只生成特定构型的产物。
2020/1/31
从分子轨道理论也可 以导出同样的结果。分子 轨道法的近似处理是从分 子的整体出发,如在1, 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 原子的四个p轨道线性组 合成四个π分子轨道,分 别用ψ1、ψ2、ψ3和ψ4表示。
2020/1/31
ψ1轨道在垂直于碳碳σ键轴方向没 有节面,ψ2、ψ3和ψ4轨道分别有一 个、二个和三个节面。在节面上电 子云密度等于零,节面数目越多轨 道能量越高。ψ1能量最低,ψ2能量 稍高,它们的能量均比原来的原子 轨道的能量低,都是成键轨道。ψ3 和ψ4的能量依次增高,它们的能量 均比原来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都 是反键轨道。
2020供电基的双烯体和具有吸电基的亲双烯体反应时,有利于 反应的进行。反之,具有吸电基的双烯体与具有供电基的亲双烯体 之间亦可进行反应。
2020/1/31
*双烯体均以s-顺式参加反应,若不能形成s-顺式, 则反应不能进行。如2,3-二叔丁基-1,3-丁二烯,由于两 个叔丁基体积很大,空间位阻的结果,不能形成s-顺式 构象,故不发生双烯合成反应。
共轭二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特点,就是不但可以进行1,2-加成, 而且可以进行1,4-加成。
2020/1/31
具体到某一个反应,究竟是以1,2-加成为主,还是以1,4-加成为 主,则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反应物的结构、试剂和溶剂的性质、产 物的稳定性及反应温度等。例如,1,3-丁二烯与溴在-15℃进行反应, 1,4-加成产物的百分数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多。
2020/1/31
4.4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4.1 π,π-共轭
在1,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π电子不是两两分别固定在两个双 键碳原子之间,而是扩展到四个碳原子之间,这种现象称为电子 的离域,电子的离域体现了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 这样的分子称为共轭分子。这种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体系属于共轭 体系,称为π,π-共轭体系。
根据二烯烃分子中两个双键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将二 烯烃分为三种类型。
1.隔离双键二烯烃
由于两个双键位次相距较远,相互影响较小,其性质 与单烯烃相似。
2020/1/31
2.累积双键二烯烃
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称为 累积双键二烯烃。例如:
由于累积双键很不稳定,累积双键二烯烃的存在和 应用均不甚普遍。
2020/1/31
④共轭体系的能量低 同样由于电子离域的结果,使化合物能量显著降低,
稳定性明显增加。这可以从氢化热的数据分析中看出。
这个能量差值是由于π电子离域引起的,是共轭效 应的具体表现,通称离域能或共轭能。电子的离域越明 显,离域程度越大,则体系的能量越低,化合物也越稳 定。
2020/1/31
顺-1,4-聚丁二烯橡胶(简称顺丁橡胶或BR)
顺-1,4-聚异戊二烯橡胶(简称异戊橡胶)
这种聚合方式通称定向聚合。 异戊橡胶因其结构和性质均与天然橡胶相似,被称为 合成天然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