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合集下载

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

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

15℃ 氯仿 (37%)
(63%)
极性溶剂利于1,4 –加成反应
B、温度影响
CH2=CH
CH=CH2
HBr 温度..
CH2=CH
CH-CH2 + CH2
CH=CH
CH2
Br H Br
H
80℃
( 80 %)
( 20%)
40 ℃
( 20 %,利于1,4–加成
例如: 对1,3-丁二烯可发生1,2-和1,4-加成的解释:
δ+
δ
CH2 CH CH CH2
HBr( Br)
温度较低 时贡献大
CH2
CH
+
CH
CH2
Br H
+
CH2
CH
CH
CH2
温度较高 时贡献大
Br H
CH2 CHCH CH2 Br H
1,2-加成
CH2CH CHCH2
Br
H
1,4-加成
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个共价键
3、共价键数目相同的极限结构对杂化体的贡献相 同。
4、有电荷分离的极限结构其稳定性比无电荷分离 的差。
.. CH2 CH CH O..
CH2
CH
+
CH
.-. O..
..
5、负电荷处在电负性大的原子上的极限式较负电 荷处在电负性大的原子上的极限式稳定。
CH2
CH
+
CH
O......-
稳定
CH2
4.2 二烯烃的结构
4.2.1 丙二烯的结构
118.4°
sp2
H C C CH2
H
sp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共13页文档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共13页文档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共振论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称为二烯烃。

通式:C n H2n-2可见,二烯烃与炔烃互为官能团异构。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4.1.1 二烯烃的分类根据分子中两个C=C的相对位置,二烯烃可分为三类。

(1) 孤立二烯烃两双键之间相隔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键的二烯烃。

例:CH2=CH-CH2-CH=CH2CH2=CH-CH2- CH2-CH=CH21,4-戊二烯1,5-己二烯单双键交替的体系,为共轭体系!由于两个双键共轭,相互影响,其性质特殊,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4.1.2 二烯烃的命名与烯烃相似。

用阿拉伯数字标明两个双键的位次,用“Z/E”或“顺/反”表明双键的构型。

例:4.2 二烯烃的结构4.2.1 丙二烯的结构丙二烯是典型的累积二烯。

仪器测得,丙二烯是线型非平面分子:由于中心碳为sp杂化,两个双键相互⊥(动画),所以丙二烯及累积二烯烃不稳定。

4.2.2 1,3-丁二烯的结构仪器测得,1,3-丁二烯分子中的10个原子共平面:1,3-丁二烯分子中存在着明显的键长平均化趋向!⑴价键理论的解释1,3-丁二烯中的碳原子是sp2杂化态(因为只有sp2杂化才能是平面构型,轨道夹角约120°):四个sp2杂化碳搭起平面构型的1,3-丁二烯的σ骨架:四个P轨道肩并肩地重叠形成大π键:(动画,π-π共轭)除了C1-C2和C3-C4间的P轨道可肩并肩地重叠外,C2-C3间也能肩并肩重叠。

但由键长数据表明,C2-C3间的重叠比C1-C2或C3-C4间的重叠要小。

⑵分子轨道理论的解释(主要用来处理p电子或π电子)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上的未参加sp2杂化的p轨道,通过线性组合形成四个分子轨道: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电子离域——共轭体系中,成键原子的电子云运动范围扩大的现象。

电子离域亦称为键的离域。

电子离域使共轭体系能量降低。

共轭体系——三个或三个以上互相平行的p轨道形成的大π键。

第四章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

第四章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
反-5,6-二甲基环己二烯
光照 顺旋
CH3 H CH3 H
(Z,Z,E)-2,4,6-辛三烯
对旋
光照 顺旋
H H CH3 CH3
顺-5,6-二甲基环己二烯
CH3 H H CH3
加热 对旋 (E,Z,E)-2,4,6-辛三烯
4.5.4 双烯合成:Diels-Alder 反应
•含环己烯环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H2
+
BrCH2CH
CHCH2Br
Br
(37%) (63%)
结论

1,4加成产物更稳定; 1,2加成产物和1,4加成产物是可逆的; 1,2加成产物的活化能低,反应速度快。
练习题: 由丁二烯合成重要的药物前体及 材料合成中间体3-羟甲基戊二酸
HO2C
OH CO2H
HO2C
OH CO2H
第四章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
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称为二烯 烃, 包括链状二烯烃和环状二烯烃.
链状二烯烃
环状二烯烃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隔离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C
•累积二烯烃
4.2 二烯烃的结构
(1) 丙二烯的结构 (2) 1,3–丁二烯的结构
4.2 二烯烃的结构
4.2.1 丙二烯的结构
C +
+
+ C -
C + C +
p *3
C -
C
p2
成 键 轨 道
+ C + C -
+ C + C -
C + + C -
C + + C -
+ C + C C C C C

第4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第4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的产物(动力学控制)。 1, 4-加成不易进行(活化能较高)。
• 加热时:1, 4-加成为主要产物(达到平衡时比例高),说明较为稳
定。是由稳定性决定的产物(热力学控制)
• 低温产物比例加热后变化: 1, 4-加成产物较稳定,反应可逆。
P 134 习题4.8试判断下列反应的结果,并说明原因.
+
CH3CH=CHCH2CH2
思考题 思考题
上述三种情况,在加成反应的方向 与速率方面与乙烯有何不同?请给 予理论上的解释。
四、共振论
(1)共振论的基本概念
共振论:即离域体系可以用几个经典结构的叠加来描述。
CH2 CH CH CH2
+
CH2 CH CH2 CH2
-
-
CH2 CH CH2 CH2+
1,3-丁二烯的共振杂化体
共振论的基本思想
1,2-加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H2 CH CH CH2 + Br2
1,4-加成
CH2 CH CH CH2 Br Br
CH2 CH CH CH2 Br Br
影响1,2-加成和1,4-加成的的因素主要有反应
物的结构、试剂和溶剂的性质、产物的稳定性及温 度等。
极性溶剂有利于1,4-加成
正己烷 (62%) (38%)
CH2 CH CH CH2 + Br2
实验结果
HBr H2C CH CH CH2
(无过氧化物)
注意:双键位置有变化
H2C CH CH Br CH2 + H2C CH H H CH CH2 Br
1, 2-加成 -80oC 40oC 80% 20%
1, 4-加成 20% 80%

二烯烃,共轭体系

二烯烃,共轭体系

一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不止一个双键的开链烃,按照双键数目的多少,分别叫做二烯烃,三烯烃.....至多烯烃等。

其中以二烯烃最为重要。

而根据二烯烃中双键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a 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 共轭二烯烃: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单键相隔。

C 隔离二烯烃:两个双键之间,有两个或以上的单键相隔。

在这里主要介绍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1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以及共轭效应:1,3—丁二烯是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下面就以它为例来说明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在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其每一个碳原子都是sp2杂化,它们以sp2杂化轨道与相邻的碳原子相互交盖形成碳碳单键,与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碳氢单键。

分子中一共形成了三个碳碳单键和六个碳氢单键,sp2杂化碳原子的三个σ键指向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σ键相互之间的夹角都接近120°。

由于每一个碳原子的σ键都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就形成了分子中所有σ键都在一个平面的结构,此外,每一个碳原子都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它们都和丁二烯分子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这四个p轨道互相平行,在四个碳原子之间都有电子云交盖,从而电子也并不固定在两个原子之间,从而发生离域。

也就是说四个电子在四个原子轨道形成的共轭体系中流动,并不固定在某一位置。

2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A 1,2—加成和1,4—加成共轭二烯烃和卤素,氢卤酸等都容易发生亲电加成,但可产生两种加成产物,如下所示:(1,2—加成产物和1,4—加成产物的键线式)1,2—加成产物是一分子试剂在同一个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的加成,而1,4—加成产物则是一分子试剂加载共轭双键的两端碳原子上,同时原来的双键变为单键,而双键之间的单间变为双键。

1,3—丁二烯之所以有这两种加成方式,与其共轭结构有密切关系。

下面以溴化氢与丁二烯的加成来说明这一原理。

丁二烯与溴化氢的加成第一步也是H+的进攻,加成反应可能发生在C(1)或者C(2)上,然后生成相应的碳正离子(I)和(II)对于这两种碳正离子来说,双键上的碳原子,以及带有正电荷(在键线式中所表达出来的)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而在(I)碳正离子中,三个碳原子剩余的p轨道均平行于三个碳原子锁组成的平面,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共轭效应,从而正电荷并不只是单纯的聚集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电荷因共轭效应而被分配到三个碳原子上,并且在C(2)和C(4)上的正电荷相对较多,从而分子比较稳定,生成(I)碳正离子所需要的活化能相对更低,而(II)碳正离子则没有共轭效应,因此反应总是向着(I)碳正离子的方向进行。

第4章--二烯烃 共轭体系

第4章--二烯烃 共轭体系

CH2Cl 高温高压
+
高温
CH2Cl HC Na
HgSO4/H2SO4
O
4.5.4 周环反应理论解释
福井谦一
伍德沃德
Robert Burns Woodward
霍夫曼 Roald Hoffmann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4.5.5 聚合反应
丁钠橡胶
Na n CH2 CH CH CH2 60 oC
*
CH2
4.5.2 1,4-加成的理论解释 第一步:亲电试剂H+的进攻
1
2
3
4
CH2 CH CH CH2 + H
空p轨道
H
CH3
CC
HC
H
H
CH2 CH CH CH3
稳定
CH2 CH CH2 CH2
4.5.2 1,4-加成的理论解释 第二步:溴离子( Br- )加成
共轭二烯烃的亲电加成产物1,2-加成和1,4-加成产物之比 与分子结构、所用试剂和反应条件(溶剂、温度、反应时 间)有关。
4.1.2 二烯烃的命名 主链必须包括两个双键在内,同时应标明两个双键的位置
顺反异构现象
H
H
H3C
CC
CC
CH3 S-反-(2Z, 4Z)-2,4-己二烯
H
H
s = single bond
4.2 二烯烃的结构
4.2.1 丙二烯的结构 sp sp2
H C C CH2
H 0.108nm 0.131nm
共振理论--是鲍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应用量子
力学的变分法近似地计算和处理象苯那样难于用价键 结构式代表结构的分子能量,从而认为:苯的真实结 构可以由多种假设的结构,共振(或叠加)而形成的共 振杂化体来代表。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顺-
4
- 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
CHO 82%
丙炔醛
1,4 - 环己二烯甲醛
20
双烯合成一般规律:
1.双烯体连有供电基、亲双烯体连有吸电基时利于反应,反之。 供电基如:-CH3、-C2H5及其它烷基 吸电基如:-CHO、-COOH、-CN、-CH2Cl等 2.双烯体必须以s-顺式参加反应,否则不能反应。
5
(二) 电子离域与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产生电子离域,使体系能量降低的效应。
共轭效应类型 -共轭:如 CH2=CH-CH=CH2 p- 共轭:如 CH2=CHCH2
+
CH2=CH-CH=O
.
CH2=CHCH2
CH2=CHCl
-共轭:如 CH3-CH=CH2
-p共轭:如(CH3)3C+
一、完成反应式
1,2-加成
1. C 2 H5 2.
(1mol)
1,4-加成
3. CH3CH=CHOCH3 + HBr → ( 4.
)
29
二、写出
可能的极限式及共振杂化体。
三、结构推导
某化合物A(C5H6 )能使Br2/CCl4 溶液褪色,它与1molHCl加成 后的产物经臭氧化和还原水解得到2-氯戊二醛,试写出A可能的构造式 及各反应式。
8
2、p,π-共轭效应
双键与含有p轨道的原子相连时,由p 电子及π电子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
烯丙型碳正离子(自由基): CH2=CHCH2+ 其它: CH2=CHCl
例如:
+ CH3 CH2 CH C H
( 1 +) 2 表示为
( 1 +) 2
正电荷、单电子或孤对电子被分散,体系更稳定。

有机化学 第四章

有机化学 第四章

中的单键与一般的碳碳单键不同,而是具有了部分双键 的性质。
6
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
LUMO HOMO
7
p 轨道
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
8
3、电子离域和共轭体系
3.1 π-π共轭体系
如前1,3-丁二烯,四个π 电子不是两两分别固定在两个碳原子 之间,而是扩散到四个碳原子之间的现象称为电子的离域。这 种分子称为共轭分子。这种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体系属于共轭体 系,称为π-π共轭体系。在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 的影响,由于π 电子在整个体系中的离域,均会影响到分子中 的其余部分,这种通过共轭体系传递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由π 电子的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叫π ,π 共轭效应。
2
1. 二烯烃的分类和结构
1.1 根据C=C的相对位置分类:
孤立(隔离)(双键)二烯烃: CH2=CH-(CH2)n-CH=CH2
累积(双键)二烯烃: CH2=C=CH2
共轭(双键)二烯烃: CH2=CH-CH=CH2
1,4–环己二烯 1,3–环辛二烯
3
1.2 二烯烃的命名
主链必须含有两个双键,并注明两个双键的位次,称为二烯。 必要时,必须依次指明顺反或Z/E构型.
4
2 二烯烃的结构、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2.1 丙二烯的结构:
三个原子,四个p轨道, 两个π键互相垂直,各自独立
2.2 1,3-丁二烯的结构
H
CC H
H C
H
SP2——SP——SP2
从实验事实出发, 1,3-丁二烯键角都接近120°,是 一个平面型分子。 键长有平均化的趋势。
0.154 nm CH3 CH3
第4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共轭二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特点,就是不但可以进行1,2-加成, 而且可以进行1,4-加成。
具体到某一个反应,究竟是以1,2-加成为主,还是以1,4-加成为 主,则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反应物的结构、试剂和溶剂的性质、产 物的稳定性及反应温度等。例如,1,3-丁二烯与溴在-15℃进行反应, 1,4-加成产物的百分数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多。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1.1二烯烃的分类
根据二烯烃分子中两个双键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将二 烯烃分为三种类型。
1.隔离双键二烯烃
由于两个双键位次相距较远,相互影响较小,其性质 与单烯烃相似。
2.累积双键二烯烃
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称为 累积双键二烯烃。例如:
由于累积双键很不稳定,累积双键二烯烃的存在和 应用均不甚普遍。
电环化反应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即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热或光),一定构型的反应物只 生成一种特定构型的产物*。例如:
加热顺旋被允许,光照对旋被允许。
4.2.3 双烯合成 (Diels-A1der反应 )
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物与含有碳碳双键、三键等的化合物进行 1,4-加成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亦称Diels-A1der反 应(周环反应的一种)。这是共轭二烯烃的另一特征反应。例如:
在共轭体系中,π电子的离域可用弯箭头表示,弯箭 头是从双键到与该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上和/或单键上, π电子离域的方向为箭头所示方向。例如:
在多原子分子中:
值得注意的是,共轭效应的发生是有先决条件的,即构成共轭
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其p轨道的对称轴垂直于该平面, 这样p轨道像才1能-氯彼丁此烷相这互样平,行由侧于面分交子盖内而成发键生原电子子的离电域负,性不否同则,电子 的离域而将引减起弱分或子不中能电发子生云。密另度外分,布共不轭平效均应,只且存这在种于影共响轭沿体分系中; 共轭效子应链在静共电轭诱链导上地产传生递电下荷去正,负这交种替分现子象内;原共子轭间效相应互的影传响递不因 共轭链的的电增子长效而应明,显称减为弱诱。导这效些应均(与ind诱uc导ti效ve 应eff不ec同t),。常用I表示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1133丁二烯中碳碳单键长度为丁二烯中碳碳单键长度为0147nm0147nm碳碳双键长碳碳双键长度为0134nm0134nm乙烷碳碳单键长度为乙烷碳碳单键长度为0154nm0154nm乙烯碳乙烯碳碳双键长度为碳双键长度为0133nm0133nm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佟拉嘎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4学时)
Ⅱ Ⅰ为仲碳正离子,Ⅱ为伯碳正离子。 Ⅰ中存在 如下p-π共轭效应, Ⅱ中不存在。故Ⅰ比Ⅱ稳 定。
1,2-加 成 + H 2C C H + C CH3 H Br1,4-加 成 H 2C C H Br H 2C C H
H C
CH3
Br C CH3 H
1,2-加成为动力学控制产物; 1,4-加成为热力学控制产物;
★p,π-共轭
• π轨道与相邻原子的 p轨道组成的共轭体系;
H2C C CH2 H
H2C
C H
CH2
存在p,π-共轭的分子举例:
H2C C CH2 H H2C C CH2+ H H2C C CH2H
H 2C
C Cl H
H 2C
C O R H
★超共轭
• 超共轭效应:涉及到C-Hσ键与相邻π键参 与的电子离域效应。也称σ,π-共轭效应。 存在这种效应的体系称为超共轭体系。 *超共轭效应比π,π-共轭效应和p,π-共轭效 应弱得多。
氯菌酸酐
+ COOCH3
H COOCH3
二环[2,2,1]-5-庚烯-2-羧酸甲酯
+
二环[2,2,1]-2,5-庚二烯
(2)加氢
+ H2
Pd-Ti 50 ℃
(3)α-氢原子反应

第四章_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第四章_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在1,3-丁二烯分子中,两个双键还可以在碳碳(C2和 C3 之 间 ) 单 键 的 同 侧 和 异 侧 存 在 两 种 不 同 的 空 间 排 布 , 但 由 于 C2 和 C3 之 间 的 单 键 在 室 温 仍 可 以 自 由 旋 转 。 因此,这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布,只是两种不同的构象,而
不 是 构 型 的 不 同 , 分 别 称 为 s- 顺 式 和 s- 反 式 [ s 指 单 键 (singlebond)],或以s-(Z)和s-(E)表示。
极性溶剂有利于1,4-加成
反应温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一般低温有
利于1,2-加成,温度升高有利于1,4-加成。 例如:
4.4.2 共轭二烯烃1,4-加成的理论解释
共轭二烯烃能够进行1,4-加成可利用共轭效应进行 解释。例如,1,3-丁二烯与极性试剂溴化氢的亲电加成 反应,当溴化氢进攻1,3-丁二烯的一端时,1,3-丁二 烯不仅一个双键发生极化,而且整个共轭体系的电子云 发生变形,形成交替偶极。
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主要内容
4.1 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 4.2 二烯烃的结构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4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本章重点
共轭二烯烃 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电子离域 1,4加成 电环化反应 周环反应 Diels-Alder反应 (双烯加成)
本章难点
1,3丁二烯分子轨道 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H2C=CH CH=CH2
在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的影 响,由于π电子在整个体系中的离域,均会影响 到分子的其余部分,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传递 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由π电子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称为π,π-共轭效应。
4个π电子扩展到四个碳原子之间:电子的离域

有机化学第四章二烯烃-共轭效应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四章二烯烃-共轭效应PPT课件

唯一一个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
23
4.4.2 书写极限结构式的基本原则 (1)
(1) 极限结构式要符合价键理论和Lewis结构理论。
H 2 CC HC H 2
1 4
H 2 CC HC H 2
1 4
提示:
➢极限结构之间只是 电子排列不同
➢共振杂化体不是极 限结构混合物
➢共振杂化体也不是 互变平衡体系
-
22
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
Linus Pauling,1901.2.28-1994.8.19. 1925 年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荣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贡献是阐释化学键 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复杂物质的结构。 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
RCC CH2 CH CH2
CH3 CH CH
CH3



CH3 CH2


CH3 CH CH3
CH3
CH3 C
CH3
-
19
中间体稳定性小结
碳正离子:缺电子,含空p轨道。供电取代基的+C 效 应即p-p和p-π共轭效应以及σ-p超共轭效 应作用较明显。
自由基: 电中性。p-π 共轭效应作用较明显,受取 代基电负性影响很小。
➢极限结构之间只是 电子排列不同
一个分子所具有的极限结构式越多,分子越稳定。➢共振杂化体不是极
不同极限结构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不同
限结构的混合物
➢共振杂化体也不是
-
互变平衡体系 21
共振论的基本思想
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结构可用一个以上不同电子排列的经典 结构式(共振式)表达时,就存在着共振。这些共振式均不是这一分子、 离子或自由基的真实结构,其真实结构为所有共振式的杂化体。

第4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第4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极性分子



CH2

极性分子
以 1,3- 丁二烯与极性试剂溴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为例。
δ CH2
+
δ CH
δ CH
+
+ δ δ CH2 + H
δ Br
第一步:
CH2 CH CH CH2 H
+
CH2
CH2
CH
CH
CH
+
CH3
+
(Ⅰ)
(Ⅱ)
CH2 CH2
仲碳正离子(Ⅰ)比伯碳正离子 (Ⅱ)稳定, 因此 反应通常按生成碳正离子(Ⅰ)的途径进行。
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结构可用一个以上不同电子排
列的经典结构式(共振式)表达时,就存在着共振。这些共振式
均不是这一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真实结构,其真实结构为所有 共振式的杂化体。
提示: 共振式之间只是电 子排列不同
共振杂化体不是共 振式混合物
共振杂化体也不是 互变平衡体系
关于共振论的几点说明:
如: 1,3-丁二烯,丙烯醛, 丙烯腈 超共轭( , π):甲基被视为部分失去一个质子, 可以和一个相邻的π键共轭 p, π 共轭: 一个π键和一个碳的P轨道紧邻, 中间无
饱和碳隔开.
, p共轭:CH3CH2+ , CH3CH2·
1
2
3 4
1. π, π 共轭;
2,3. p, π 共轭;
4. 超共轭
(20%)
(80%)
25 C CH2 CH CH CH2 + Cl2 200oC
o
(60%)
(40%)
CH2 CH CH CH2 + CH2 CH CH CH2 Cl Cl Cl Cl

4-二烯烃

4-二烯烃

乙烯基乙炔
л,л- 共轭体系中 电子的离域 共轭体系中л电子的离域
CH H
+
CH2 + H
+
CH2
δ
+
δ
CH
δ
+
δ
O
C H
+ H+
2. p,л- 共轭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的 轨道与双键л轨道在侧面相互交盖,构成共轭体系, 轨道与双键 轨道在侧面相互交盖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的 p轨道与双键 轨道在侧面相互交盖,构成共轭体系, 这种共轭体系称为p,л- 共轭 这种共轭体系称为
1,3—丁二烯的 键和 键 , 丁二烯的л键和 丁二烯的 键和σ键
0.133nm
0.134nm 0.148nm
0.154nm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 , 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上的四个p轨道 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上的四个 轨道可以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1,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上的四个 轨道可以 四个分子轨道。 通过线性组合而形成四个分子轨道 通过线性组合而形成四个分子轨道。
CH2 CH2
3. 共振论的应用
(1) 1,3 –丁二烯键长的平均化 丁二烯键长的平均化
CH2=CH CH=CH2 + CH2 CH=CH CH2 CH2 + CH=CH CH2
(2)
CH3(CH2)4CH2CH=CH2 NBS
?
CH3(CH2)4CHCH=CH2 + CH3(CH2)2CH=CHCH2 Br Br
CH2 CH + CH2 CH2 CH Cl CH2 CH O R
CH2 CH
+ CH2
3. 超共轭
(1) σ,П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双键的П 电子云和相邻的σ键电子云相互重叠而引起的离域效应, 双键的 电子云和相邻的 键电子云相互重叠而引起的离域效应,叫 超共轭效应。也叫σ,П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也叫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这种作用比л轨道之间或 轨道之间的作用要 这种作用比 轨道之间或 p,л轨道之间的作用要弱得多。 轨道之间 轨道之间的作用要弱得多。

二烯烃,共轭体系

二烯烃,共轭体系

一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不止一个双键的开链烃,按照双键数目的多少,分别叫做二烯烃,三烯烃.....至多烯烃等。

其中以二烯烃最为重要。

而根据二烯烃中双键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a 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 共轭二烯烃: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单键相隔。

C 隔离二烯烃:两个双键之间,有两个或以上的单键相隔。

在这里主要介绍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1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以及共轭效应:1,3—丁二烯是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下面就以它为例来说明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在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其每一个碳原子都是sp2杂化,它们以sp2杂化轨道与相邻的碳原子相互交盖形成碳碳单键,与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碳氢单键。

分子中一共形成了三个碳碳单键和六个碳氢单键,sp2杂化碳原子的三个σ键指向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σ键相互之间的夹角都接近120°。

由于每一个碳原子的σ键都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就形成了分子中所有σ键都在一个平面的结构,此外,每一个碳原子都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它们都和丁二烯分子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这四个p轨道互相平行,在四个碳原子之间都有电子云交盖,从而电子也并不固定在两个原子之间,从而发生离域。

也就是说四个电子在四个原子轨道形成的共轭体系中流动,并不固定在某一位置。

2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A 1,2—加成和1,4—加成共轭二烯烃和卤素,氢卤酸等都容易发生亲电加成,但可产生两种加成产物,如下所示:(1,2—加成产物和1,4—加成产物的键线式)1,2—加成产物是一分子试剂在同一个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的加成,而1,4—加成产物则是一分子试剂加载共轭双键的两端碳原子上,同时原来的双键变为单键,而双键之间的单间变为双键。

1,3—丁二烯之所以有这两种加成方式,与其共轭结构有密切关系。

下面以溴化氢与丁二烯的加成来说明这一原理。

丁二烯与溴化氢的加成第一步也是H+的进攻,加成反应可能发生在C(1)或者C(2)上,然后生成相应的碳正离子(I)和(II)对于这两种碳正离子来说,双键上的碳原子,以及带有正电荷(在键线式中所表达出来的)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而在(I)碳正离子中,三个碳原子剩余的p轨道均平行于三个碳原子锁组成的平面,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共轭效应,从而正电荷并不只是单纯的聚集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电荷因共轭效应而被分配到三个碳原子上,并且在C(2)和C(4)上的正电荷相对较多,从而分子比较稳定,生成(I)碳正离子所需要的活化能相对更低,而(II)碳正离子则没有共轭效应,因此反应总是向着(I)碳正离子的方向进行。

4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4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CH3 CH2 C CH CH2 + HCHO + H2O
(二) 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 (2) 2-甲基-1,3-丁二烯的工业制法
(丁) 由丙烯制备
Ziegler-Natta
CH3
2 CH3 CH CH2 催化剂 CH2 C CH2 CH2 CH3
H+ 异构化 CH3
CH3 C CH CH2
650 ~ 800 oC
CH3
CH2
CH3 C CH
CH2 + CH4
(二) 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 (2) 2-甲基-1,3-丁二烯的工业制法
(戊)由丙酮和乙炔反应制备
CH3 C CH3 + CH CH O
KOH
CH3
CH3 CC
OH
CH H2 Pd-BaSO4
CH3 CH3 C CH CH2
OH
Al2O3
CH3 CH2 C CH CH2 +
(五)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2)超共轭
H
H
H
C
C
C
H C CH CH2
H
H
H
H
H
丙烯分子中的超共轭
这种涉及到σ轨道与π轨道参与的电子离域作用称 为超共轭效应, 亦称σ,π -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比 π,π-共轭效应弱得多。
(五)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3)碳正离子的超共轭
与烯烃相似, 许多碳正离子和自由基也存在超共轭效应。
如:2,3-二叔丁基-1,3-丁二烯
由于空间位阻,不能形成 s-顺式 构象, 故不发生双烯合成反应.
CH3
CH3 C CH3 CH2 CC
CH2 CH3 C CH3 CH3
(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4) 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 (甲)定向聚合

4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4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1,2 H2C CH CH CH2 Pt 1,4 H3C H3C CH2 CH CH HC CH2 CH3 Pt H3C CH2 H2C CH3
2、加氯或加溴: 、加氯或加溴:
1,2
H2C
CH
CH
CH2
+
Cl2
常常
1,4
CH2Cl CH2Cl
CHCl CH (60%) CH HC (40%)
CH2 CH2Cl
H2C CH CH CH2 H2C C CH3
C(CH3)2 CH CH2
CH
CH2
3.隔离二烯烃:两个双键被多个单键隔开。 隔离二烯烃:两个双键被多个单键隔开。 隔离二烯烃
H2C CH CH2 CH CH2 H3C CH CH
第五章 二烯烃
二、命名 1. 选含两个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选含两个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 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双键位置和最小; 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双键位置和最小; 3. 写出名称,每个双键的位置都需要标明; 写出名称,每个双键的位置都需要标明; 4. 有顺反异构者,需标明。 有顺反异构者,需标明。
.. .
C H Cl
H H
.
C
电子数大于原子数,双键或三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带有孤对电子。 电子数大于原子数,双键或三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带有孤对电子。 轨道和π轨道参与的共轭 由p轨道和 轨道参与的共轭,叫p-π共轭 轨道和 轨道参与的共轭, 共轭
4.5.3.缺电子共轭 键(p-π共轭 : 缺电子共轭π键 共轭) 缺电子共轭 共轭 电子数小于原子数,双键或三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带有空的 轨 电子数小于原子数,双键或三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带有空的p轨 如烯丙基正离子。 轨道和π轨道参与共轭 共轭。 道,如烯丙基正离子。也由 轨道和 轨道参与共轭,叫p-π共轭。 如烯丙基正离子 也由p轨道和 轨道参与共轭, 共轭

有机化学 第4章 二烯烃

有机化学  第4章 二烯烃

CH2 CH CH=CH2 (5)
CH2 CH CH=CH2 (6)
CH2=CH CH CH2 (7)
共振式书写的基本原则 ➢ 参与共振的原子应有平行的 p 轨道 ➢ 所有共振式的原子排列相同 ➢ 所有共振式均符合Lewis结构式 ➢ 所有共振式具有相等的未成对电子数
CH2=CHCHCH3
CH2CH=CHCH3
诱导效应 由原子或基团电负性不同引起的;通过静电引 力沿σ键传递。其作用是近程的。
共轭效应 由p电子在整个分子轨道中的离域作用引起的, 沿π键传递。其作用是远程的 。
二者都属电子效应。当二者共存时,哪种效应的作用 占主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共轭的作用大于诱导 的作用。
3. 超共轭效应
CH 键可以和相邻的 键上的 p 轨道有部分重叠, 电子离域,使体系能量降低,这种作用称为超共轭效 应。
-28.0kJ/mol 离域能
-254.4kJ/mol -226.4kJ/mol
共轭二烯烃比 孤立二烯烃稳定
✓ 共轭二烯的两种平面构象 共轭二烯主要以平面构象存在(为什么?)
例:1,3-丁二烯的两个平面构象
s - trans
s —— single bond 由单键产生的顺反异构
s - cis
s - trans为优势构象,二者仅相差9.6kJ·mol-1
✓ 共轭二烯稳定性
➢ 氢化热比较
氢化热(kJ/mol) 平均每个双键
H2C CH CH CH2 H2C CH CH CH CH3
238.9 226.4
119.5 较稳定
113.2
CH3 CH CH2 H3C CH2 CH CH2 H2C CH CH2 CH CH2
25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固体产物用于鉴 定分离共轭二烯烃
2020/1/31
在这类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相互作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 成同时进行,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形成产物。反应是一步完成的, 而没有活性中间体(如碳正离子或自由基等)生成,其反应机理可用 1,3-丁二烯和乙烯的反应表示如下:
2020/1/31
在双烯合成反应中,通常将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 物称为双烯体,与之反应的不饱和化合物(碳碳双键、 三键等)称为亲双烯体。
2020/1/31
电环化反应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即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热或光),一定构型的反应物只 生成一种特定构型的产物*。例如:
加热顺旋被允许,光照对旋被允许。
2020/1/31
4.2.3 双烯合成 (Diels-A1der反应 )
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物与含有碳碳双键、三键等的化合物进行 1,4-加成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亦称Diels-A1der反 应(周环反应的一种)。这是共轭二烯烃的另一特征反应。例如:
2020/1/31
极性溶剂有利于1,4-加成
反应温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一般低温有利 于1,2-加成,温度升高有利于1,4-加成。例如:
2020/1/31
4.2.2 电环化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直链共轭多烯烃分子可以发生分子内反应,π 键断裂,同时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以σ键相连,形成一个环状分子, 这类反应及其逆反应称为电环化反应(周环反应的一种)。例如, 在光或热的作用下,1,3-丁二烯可以转化为环丁烯,反应不经过碳 正离子或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而是经过环状过渡态一步完成:
2020/1/31
4.2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共轭二烯烃除具有单烯烃碳碳双键的性质外,由于 两个双键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化 学性质。
2020/1/31
4.2.1 1,4-加成反应
共轭二烯烃与单烯烃相似,也可以与卤素、卤化氢等亲电试 剂进行亲电加成反应,而且一般比单烯烃要容易。但又与单烯烃 不同,共轭二烯烃与一分子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通常有两种可能。 例如:
2020/1/31
与单烯烃相似,当二烯烃的双键两端连接的原子或基 各不相同时,也存在顺反异构现象。而且由于有两个双 键的存在,异构现象比单烯烃更复杂。命名时要逐个标 明其构型。例如:
2020/1/31
在1,3-丁二烯分于中,两个双键还可以在碳碳(C2和C3之间) 单键的同侧和异侧存在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布,但由于C2和C3之间的 单键在室温仍可以自由旋转,因此这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布,只是两 种不同的构象,而不是构型的不同,分别称为s-顺式和s-反式[s指单 键(singlebond)],或以s-(Z)和s-(E)表示。
H 2 C = C HC H = C H 2
2020/1/31
在1,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 碳原子都是sp2杂化,相邻碳原子 之间均以sp2杂化轨道交盖,形成 C—Cσ键,每个碳原子其余的sp2 杂化轨道则分别与氢原子的1s 轨道相互交盖,形成C—Hσ键。由于每个碳原子的三个 sp2杂化轨道都处于同一平面上,所以三个C—Cσ键和六 个C—Hσ键都处在同一平面上,键角都接近120°,1,3丁二烯分子是一个平面分子。
H 2 C = C HC H = C H 2
2020/1/31
在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的影响,由 于π电子在整个体系中的离域,均会影响到分子的其余 部分,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传递的现象,称为共轭效 应。由π电子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称为π,π-共轭效 应。
2020/1/31
共轭体系的特点在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行为上均有 所反映: ①共平面性(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②键长趋于平均化
2020/1/31
4.3.2 1,3-丁二烯的结构
近代实验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在
1,3-丁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 一平面内,所有键角都接近120°, 碳碳双键键长为0.137nm,比一般碳 碳双键0.134nm长,碳碳单键键长为 0 . 1 4 7 nm, 比 乙 烷 碳 碳 单 键 键 长 0.154nm短。1,3-丁二烯分子中碳碳之 间的键长趋向于平均化。
2020/1/31
橡胶是一类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弹性的高分子 化合物,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天然橡胶可 以认为是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异戊二烯的高相对分子质 量聚合物的混合体,其干馏产物是2-甲基-1,3-丁二烯。
天然橡胶的结构是:
2020/1/31
顺-1,4-聚异戊二烯,平 均分子量为20万~50万。
例如:π,π-共轭效应使1,3-丁二烯的碳碳单键键长相 对缩短,使单双键产生了平均化的趋势。虽然1,3-丁二 烯的构造式用CH2=CH—CH=CH2表示,但应牢记分 子中的单双键已不是普通的单键和双键。
2020/1/31
③折射率高 由于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更易极化,因此它的折射
率也比相应的隔离双二烯烃高。例如:
2020/1/31
4.2.4 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
共轭二烯烃也容易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 合物。在聚合时,与加成反应类似,可以进行1,2-加成聚合,也可 以进行1,4-加成聚合。在1,4-加成聚合时,既可以顺式聚合,也可 以反式聚合。同时,既可以自身聚合,也可以与其它化合物发生 共聚合。例如1,3-丁二烯的聚合:
π,π-共轭体系的结构特征是双键、单键、双键交替结 构。但不限于双键,三键亦可。另外,组成共轭体系的原 子也不限于碳原子,其它如氧、氮原子等亦可。例如:
2020/1/31
3.共轭双键二烯烃
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共轭双键 二烯烃,简称共轭二烯烃。例如:
由于两个双键的相互影响,共轭二烯烃表现出一些 特殊的性质,在理论上和生产中都具有重要价值,是二 烯烃中最重要的一类。
2020/1/31
4.1.2 二烯烃的命名
烯烃的命名与烯烃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分子中含 有两个双键称为二烯,主链必须包括两个双键在内,同 时应标明两个双键的位次。例如:
*不论天然橡胶还是合成橡胶,都是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均需
在加热下用硫磺或其它物质进行处理,使之进行交联,这个过程通 称硫化。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都必须经硫化处理,才能使用。
2020/1/31
4.3 二烯烃的结构
4.3.1 丙二烯的结构
丙二烯的C2只与两个碳原子相连,是sp杂化;C1 和C3各与三个原子相连,是sp2杂化。
2020/1/31
周环反应与一般自由基型反应和离子型反应不同,其主要特 点是: (1)反应过程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同时进行、一步完成的, 是经环状过渡态进行的协同反应; (2)这类反应受反应条件加热或光照的制约,而且加热和光照所产 生的结果也不同,一般不受溶剂极性、酸碱催化剂和自由基引发 剂及抑制剂的影响; (3)这类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化学专属性,即一定立体构型的反应 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只生成特定构型的产物。
2020/1/31
从分子轨道理论也可 以导出同样的结果。分子 轨道法的近似处理是从分 子的整体出发,如在1, 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 原子的四个p轨道线性组 合成四个π分子轨道,分 别用ψ1、ψ2、ψ3和ψ4表示。
2020/1/31
ψ1轨道在垂直于碳碳σ键轴方向没 有节面,ψ2、ψ3和ψ4轨道分别有一 个、二个和三个节面。在节面上电 子云密度等于零,节面数目越多轨 道能量越高。ψ1能量最低,ψ2能量 稍高,它们的能量均比原来的原子 轨道的能量低,都是成键轨道。ψ3 和ψ4的能量依次增高,它们的能量 均比原来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都 是反键轨道。
2020供电基的双烯体和具有吸电基的亲双烯体反应时,有利于 反应的进行。反之,具有吸电基的双烯体与具有供电基的亲双烯体 之间亦可进行反应。
2020/1/31
*双烯体均以s-顺式参加反应,若不能形成s-顺式, 则反应不能进行。如2,3-二叔丁基-1,3-丁二烯,由于两 个叔丁基体积很大,空间位阻的结果,不能形成s-顺式 构象,故不发生双烯合成反应。
共轭二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特点,就是不但可以进行1,2-加成, 而且可以进行1,4-加成。
2020/1/31
具体到某一个反应,究竟是以1,2-加成为主,还是以1,4-加成为 主,则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反应物的结构、试剂和溶剂的性质、产 物的稳定性及反应温度等。例如,1,3-丁二烯与溴在-15℃进行反应, 1,4-加成产物的百分数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多。
2020/1/31
4.4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4.1 π,π-共轭
在1,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π电子不是两两分别固定在两个双 键碳原子之间,而是扩展到四个碳原子之间,这种现象称为电子 的离域,电子的离域体现了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 这样的分子称为共轭分子。这种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体系属于共轭 体系,称为π,π-共轭体系。
根据二烯烃分子中两个双键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将二 烯烃分为三种类型。
1.隔离双键二烯烃
由于两个双键位次相距较远,相互影响较小,其性质 与单烯烃相似。
2020/1/31
2.累积双键二烯烃
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称为 累积双键二烯烃。例如:
由于累积双键很不稳定,累积双键二烯烃的存在和 应用均不甚普遍。
2020/1/31
④共轭体系的能量低 同样由于电子离域的结果,使化合物能量显著降低,
稳定性明显增加。这可以从氢化热的数据分析中看出。
这个能量差值是由于π电子离域引起的,是共轭效 应的具体表现,通称离域能或共轭能。电子的离域越明 显,离域程度越大,则体系的能量越低,化合物也越稳 定。
2020/1/31
顺-1,4-聚丁二烯橡胶(简称顺丁橡胶或BR)
顺-1,4-聚异戊二烯橡胶(简称异戊橡胶)
这种聚合方式通称定向聚合。 异戊橡胶因其结构和性质均与天然橡胶相似,被称为 合成天然橡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