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检查 回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回声》 教学教案设计

《回声》 教学教案设计

《回声》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回声的概念,了解回声的产生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回声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学生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尊重,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回声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2. 回声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难点:1. 回声的产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具:1. 投影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回声的示意图和原理。

2. 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接收器、测量仪器等。

3. 投影片或图片,用于展示回声的实际应用场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回声现象的动画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回声的概念。

2. 回声的概念与产生原理:讲解回声的定义,解释回声产生的原理,通过示意图或动画进行展示。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测量回声的现象。

4. 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回声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5. 回声的应用:通过投影片或图片,展示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回声定位、回声测距等。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1.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回声的概念、产生原理和应用。

2. 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回声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回声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正确地测量和分析回声的现象。

3. 学生能够理解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七、教学拓展1. 学生了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其他现象,如折射、衍射等。

2. 学生了解回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音乐、建筑等。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回声》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回声》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回声》教案(精选13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回声》篇1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乐、奇怪、亲切的语气。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回声吗?你在哪儿听过?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

5、写字指导。

(1) 学生观察。

(2) 教师示范:“纹、影、倒、游”四个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

1、默读思考: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画出有关的句子。

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把你画出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

3、课件演示回声的成因。

在读读妈妈说的话。

4、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理解回声的成因。

三、实践活动。

回家后做实验或到郊外听回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回声》教案篇2《回声》一文是科学童话故事,因此让学生弄懂这一科学道理是课文的重点、难点。

现将课文4——5自然段的展示如下:师: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同时想一想,妈妈是怎么做,又是怎么说的?默读,思考好了,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生:妈妈这样做的:她把小青蛙带到岸上,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

师:(追问)小青蛙看到了什么?生: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去。

碰师板书:水的波纹河岸荡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我这里有一个小“池塘”(圆形大玻璃皿)“池塘”里装满了水。

《回声》教学设计方案

《回声》教学设计方案

《回声》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回声教学目标:1. 了解回声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回声的产生原理。

3. 掌握回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4. 发现回声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回声的定义和特点- 回声是指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由障碍物反射回来的音波。

- 回声有明显的延迟和衰减效应,声音强度和频率也会发生改变。

2. 回声的产生原理- 回声的产生是由于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射,反射的时间间隔超过0.1秒,人耳才能听到清晰的回声。

- 回声的大小和障碍物的形状、距离以及声波的频率有关。

3. 回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测量回声的时间间隔:可以使用声纳或雷达等设备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手拍或声音发射器等实验装置进行测量。

- 回声的距离计算公式:距离= 速度x 时间/2,其中速度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 回声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回声广泛应用于音乐演唱、戏剧表演等领域,可以增强音效效果。

- 工程应用中,回声常用于测量距离、探测物体、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回声音效,引发学生对回声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和特点。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回声产生的原理、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回声的理解。

3.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任务,例如利用声音发射器和硬墙进行回声测量,让学生亲自感受回声的产生和测量过程。

4.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回声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并总结回声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和科技应用的角度,探究回声的更多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6. 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回声音效和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

2. 实验装置和材料:声音发射器、硬墙等用于回声测量的实验装置。

3. 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知识和学习材料。

评价方式: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回声》教案15篇

《回声》教案15篇

《回声》教案《回声》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回声》教案1活动目标: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是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能分角色合作表现。

活动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播放这首歌,使幼儿熟悉旋律2、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爬山。

1、假日里,天气晴朗,我们一起去爬山吧!2、教师播放音乐,引起幼儿边听音乐,边作各种动作,表现爬山情景。

如:背上背包、擦汗、观望、休息、喝水等动作。

3、到了山谷大家会作些什么事,并用动作表示,如:双手拢成喇叭状,大声呼喊。

二、回声真好听。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了些什么,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听一听歌曲中哪些是小朋友的声音,哪些是大山公公唱的'?1、怎样唱才能让人一听就能分出是谁唱的?2、重点学唱回声句。

引导幼儿学习控制音量,表现回声由强变弱的过程。

3、山谷回声很好听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的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大山公公是怎样笑的。

三、与大山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让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扮小朋友,一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

3、怎样才能让几个人的声音听上去像一个人似的?引导扮演小朋友的幼儿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演与大山对话时的情景。

要求两组幼儿配合默契,体验合作的快乐。

《回声》教案2一、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6/82、学唱《亲爱的回声》教学目标:1、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拍的旋律。

2、通过歌曲的学唱,培养学生爽朗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用鲜明的力度对比表现回声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6/8拍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是想坐在这教室里上课,还是想走出去,与大自然拥抱呢?我也想,可是……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感受自然。

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介绍回声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反复回应和重复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反复讨论和重述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介绍回声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以及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基本原则回声教学设计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学生参与回声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2. 反馈和重述在回声教学设计中,学生需要通过反馈和重述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简要回答问题、互相交流或者总结课堂内容,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回声教学设计强调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使用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设计步骤回声教学设计的设计步骤如下:1. 设定学习目标在开始设计回声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这可以帮助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期望的学习效果。

2. 创造学习机会教师需要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可以通过提供实际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利用技术工具等方式实现。

3.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问题解决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 提供反馈和评估在回声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并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

5. 总结和复习在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复习。

这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组织小组复习等方式实现,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注意事项在实施回声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策略。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回声教案和反思

回声教案和反思

《回声》教案和反思一、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四个生字:跟、捡、颗、欢。

2、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回声产生的原因,明白这是一种科学现象,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2、知道回声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声》这一课。

(板书课题)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还记得吗?老师想考考你们,(课件:想挑战吗?)1、出示回声课的词:回荡、躲藏、石壁、返老还童、石桥、捡起、哩。

(1、指名认读。

2、填拼音,学生齐读。

)2、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小红军身负重伤,倒(dǎo dào)在血泊中。

河边的垂柳倒(dǎo dào)映在水中,像个长发小姑娘,美丽极了。

指名选择,集体订正。

总结: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对字的掌握较好,这节课我们来分析课文,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来看自学提示:二)新授:1、出示自学提示:1)、认真读文,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仔细品读,边读边悟:文中的疑问句、表示高兴的句子、青蛙妈妈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老师读提示,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自主品读5分钟。

三)、合作交流,观点整合1、小结:课文主要讲了一只小青蛙发现了回声现象,在妈妈的帮助下知道了回声产生的原因。

下面请同学来读第一段。

(指名读文)第二句是一个什么句式?(课件:文中把什么比喻成月亮?指名回答。

)画出本体。

2、(课件)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到有另外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带着这个问题,听李雪读2、3段。

(指名读文)3、指导高兴的语气怎么去读?奇怪的语气怎么去读?指名试读。

4、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5、指名表演。

6、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7、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做了一个实验,让小青蛙明白了什。

8、学生自由读文,圈动词。

(指名汇报)9、随文练习:青蛙妈妈的实验做得真不错,我们也来做一做。

(课件出示课后填一填。

指名填)10、青蛙妈妈是怎么解释这一现象的?认真读第五段,你明白什么是回声了吗?(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什么是回声了吗?指名总结。

《回声》教案(通用16篇)

《回声》教案(通用16篇)

《回声》教案(通用16篇)《回声》篇1教学目标:一、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p\f,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二、用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运用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感受回声,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p\f,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教学难点:运用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今天,王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到山谷中去郊游。

我们出发吧。

(出示节奏x x x x‖,教师用小军鼓敲击这条节奏)三、师:你能拍一拍吗?生:学生慢慢的跟入,跟拍。

师:听一听,我的脚步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敲击有强弱的节奏。

x x x︱x ︱x—‖学生聆听并回答)[出示p f]师:我们来试试看。

(学生跟着小军鼓拍出有强弱的节奏)师:再听一听,我们的脚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敲击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力度效果)[出示p mp mf f mp p ]弱中弱中强强中弱弱[出示师:我们再来试试看。

(学生表现渐强、渐弱的力度效果)四、新课教学1、师:走进大山,大山里有什么样的景色呢?(多媒体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画面是山谷的画面)2、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师:哇,这个山谷真是好美啊!老师忍不住想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喂!你好吗?〈回声〉喂,你好吗?诶,同学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请同学们来回答〉3,师:同学们很聪明,山谷里传来了老师说话的回声,那么同学们了解回声吗?能不能说一说回声有什么特点呢?〈要求说出轻,弱〉4,师:那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这个回声游戏吧,请同学们来做老师的回声,咱们来试一试。

(师生共玩回声游戏)5、师:山谷里除了美妙的回声,还有悦耳的叮咚声呢。

你听?(出示旋律0 31 15(01︱50)53 31(03︱10)6 5—︱5 05 1 0‖,教师范唱旋律)(1)出示顿音,唱一唱。

(2)加入力度记号,唱一唱。

(3)加入回声,唱一唱。

7、师:竖起耳朵听一听是什么声音?8、聆听音乐。

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在逐渐演变。

回声教学是一种基于反馈和重复的教学设计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回声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一、回声教学设计的原理回声教学设计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反馈和重复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进行一次性的讲解,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回声教学设计则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回答问题、解释概念和总结知识点,从而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回声教学设计的步骤1. 设定学习目标:在回声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这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技能或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追求。

2.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问题可以是扩展前置知识、激起思考或巩固学习成果的方式。

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和难度,以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

3. 引导讨论: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总结归纳: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和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反馈和巩固:回声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是反馈和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回答、纠正错误和提供额外的练习来反馈学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回顾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三、回声教学设计的优势回声教学设计具有许多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首先,通过不断的回答问题和总结知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增强。

其次,回声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此外,回声教学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结:回声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反馈和重复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讨论和总结归纳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回声》教案【精选】

《回声》教案【精选】

《回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声音的反射——回声”。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回声的概念、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应用及回声定位的简要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回声的概念,掌握回声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通过回声定位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回声的概念、形成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回声定位的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粉笔、尺子、教学课件。

2. 学具:每人一个空矿泉水瓶、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到教室外,利用空矿泉水瓶、白纸做简易“回声定位”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讲解回声的概念、形成原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回声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教室内的回声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回声的概念2. 回声的形成原理3. 生活中的回声应用4. 回声定位简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简要阐述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回声定位技术在军事、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操作。

2. 例题讲解中对回声概念和形成原理的阐述。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深度与学生思考引导。

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建议。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环节。

回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回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回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产生回声的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发现回声的特点。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产生回声的原理。

难点:回声的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音响、录音机、计时器、尺子、硬纸板3.教学视频:回声现象实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音响播放一段自然界的回声录音,让学生感受回声。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二)新课讲解1.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原理。

2.讲解回声的产生原理,以及回声与原声的区别。

3.通过教学视频,展示回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1.实验一:让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然后播放,观察回声现象。

2.实验二:让学生用硬纸板做成一个回声槽,测量回声的时间,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四)案例分析1.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回声的测量方法。

2.讲解回声在建筑声学中的应用,如:音乐厅的设计。

(五)巩固练习(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2)回声与原声有什么区别?(3)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答案。

(六)拓展延伸1.讲解回声定位的原理,如:蝙蝠、海豚的回声定位。

2.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回声定位原理设计一款导航仪器?(七)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回声的产生原理和测量方法。

2.强调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2.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利用回声原理改善室内音响效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产生回声的原理,以及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回声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024年回声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回声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回声教案教学设计一、引言1.1 背景1.1.1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1.1.2 生活中的回声现象广泛存在,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

1.1.3 通过学习回声,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提高对物理现象的认识。

2.1 意义2.1.1 通过学习回声,学生可以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1.2 回声在科技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回声定位、回声测距等,有助于学生了解回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1.3 学习回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1 目标群体3.1.1 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

3.1.2 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索问题。

3.1.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了解并分析回声现象。

二、知识点讲解1.1 回声的定义1.1.1 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1.1.2 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延续,可以通过声音的接收和分析来研究。

1.1.3 回声是声音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现象,与声音的传播速度、障碍物的特性等因素有关。

2.1 回声的产生条件2.1.1 声音传播的介质:回声的产生需要有介质来传播声音,如空气、水等。

2.1.2 障碍物:回声的产生需要有障碍物来反射声音,如墙壁、山体等。

2.1.3 声音的入射角度:回声的产生与声音的入射角度有关,入射角度越大,回声效果越明显。

3.1 回声的应用3.1.1 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蝙蝠的导航。

3.1.2 回声测距:通过测量声音发出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如声纳技术。

3.1.3 回声增强: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增强回声,如音响设备中的回声效果。

三、教学内容1.1 回声的概念1.1.1 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回声是一种声音的反射现象。

1.1.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回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如在 cave 中说话听到的回声。

中班教案回声(精选

中班教案回声(精选

中班教案回声(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一节,详细内容为“回声”的探索。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认识回声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知道回声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回声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录音机、小玩具、水桶、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个空盆、一个小球、一块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在户外进行“声音接力”游戏,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传播。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传播原理。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音响播放“回声”录音,让幼儿直观感受回声现象。

(2)讲解回声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声音传播的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将小球投入空盆,让幼儿观察小球弹跳的高度,感受回声的产生。

(2)讨论:为什么小球弹跳的高度不同?与声音传播有什么关系?(2)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声音传播有关?六、板书设计1. 大回声2. 副声音的传播原理3. 内容:(1)声音传播原理(2)回声现象及产生原因(3)实践案例:小球弹跳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回声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对声音传播现象的观察,引导幼儿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回声》教案设计2

《回声》教案设计2

《回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回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回声现象。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回声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方法。

(3)回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1)回声的传播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2)回声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回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声音发生器、接收器等。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回声相关知识。

(2)分组准备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回声现象。

(2)提问:什么是回声?回声是如何产生的?2. 探究回声的产生原因:(1)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回声的产生过程。

(2)讨论:回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1)介绍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方法。

(2)分组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已知距离。

4. 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1)介绍回声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定位、探测等。

(2)引导学生思考回声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回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回声教学流程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回声教学流程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回声教学流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回声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回声的形成条件和应用。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课件,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掌握回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二、教学重点1.知识点:掌握回声的概念和特点;2.能力点:通过教学课件,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掌握回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知识难点:了解回声的形成条件和应用;2.能力难点:培养学生较高的重复训练能力,提高听力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使用有关声音的图片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各种形态与特点,如音量、语调、速度等。

2. 游戏环节针对幼儿增进兴趣,可以设计一些交互性较强的课堂小游戏。

比如利用同桌互动的方式调节声音,挑选同桌评选最具乐感的声音,增强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

3. 主体环节3.1 回声的概念和特点1.讲解回声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较好地了解回声;2.利用实验室环节,模拟声音反射,并让学生感受回声。

3.2 回音壁的制作1.教师讲解回音壁制作的方法;2.配合课件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回音壁的作用和制作过程(如完成课件上的拼图);3.3 回声单词涂色1.利用回声单词涂色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2.借助涂色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回声的理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涂色的兴趣。

4. 总结环节回答问题,第一问:什么是回声?第二问:回声是怎么形成的?第三问:伸手试一试,哪里会有回声?五、课堂作业1.尝试制作一个回音壁并使用;2.自主查找回声相关的应用案例,给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资源1.课件:主要是PPT课件,较好的呈现教学内容。

2.实验仪器:用来模拟声音反射和回声,让学生体验回声的产生和特点。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过课件和实验让学生达到参与性和主体性。

同时,利用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回声教学教案范文

回声教学教案范文

一、教案名称:回声教学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培养学生利用回声进行定位和测距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回声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及应用。

2. 难点:利用回声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应用实例等内容。

2. 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直观展示回声现象。

3.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回声的应用。

一、回声的定义与产生原理1. 回声的定义2. 回声的产生原理二、回声的传播与反射1. 回声的传播特点2. 回声的反射现象三、利用回声进行定位与测距1. 单次回声定位与测距2. 多次回声定位与测距四、回声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1. 回声定位猎物2. 回声探测鱼群五、回声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1. 回声探测地下结构2. 回声探测月球表面六、回声在建筑中的应用1. 回声改善室内音效2. 回声消除噪声七、回声在通信领域的应用1. 回声定位信标2. 回声通信技术八、回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1. 回声探测敌军位置2. 回声干扰敌方雷达九、回声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回声探测地下水资源2. 回声探测地壳厚度十、回声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 回声成像技术2. 回声探测胎儿发育十一、回声在娱乐领域的应用1. 回声增强音乐效果2. 回声游戏十二、回声与生活息息相关1. 回声助听器2. 回声导航系统十三、回声的环保作用1. 回声监测空气质量2. 回声检测污染源十四、回声的未来发展趋势1. 回声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2. 回声通信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十五、回声教学实践活动1. 回声实验演示2. 学生自主进行回声实验3. 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六、回声在建筑中的应用1. 回声改善室内音效解释如何通过调整建筑结构来减少回声,提高室内音质。

讨论回声在大型场馆如音乐厅、剧院中的应用。

《回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回声》一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探 究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 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回声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 神。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重点
重点一
回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重点二
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三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回声的基本 概念,激活他们的前知,为后
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回声的原理和应用。
《回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媒体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回声》一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中的物理概念。
02
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明白回声 在生活中的应用。
度。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情感变化,是否对《 回声》主题产生兴趣和
共鸣。
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 能与他人有效合作,是 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
教师反思
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 求,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 回声》主题。

初中物理回声问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回声问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回声问题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回声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 回声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回声的计算方法。

2. 回声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声源、反射板、计时器、测量工具。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问题解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回声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二、探究回声的产生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距离下的回声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回声的产生条件。

三、学习回声的应用和计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利用PPT讲解回声的应用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学生进行练习题,教师指导和解答。

四、实验操作和观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回声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声的定义、产生条件、应用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复习题,教师指导和解答。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掌握回声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回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难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回声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是适合学生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回声知识。

《回声》教学设计(15篇)

《回声》教学设计(15篇)

《回声》教学设计(15篇)《回声》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声》教学设计1课前透视: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

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意图:本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大多数二年级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

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另外,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和实验演示,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预设目标: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探索科学的兴趣。

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引发兴趣1、师:“声”想请同学们帮它找朋友,谁愿意?“声”有一个词语朋友叫“回声”(板书)。

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回声(教案)》适用于五年级科学课程,本章内容源自《科学》教材中“声音与环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1.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2.回声现象:讲解回声的定义,阐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产生的反射现象。
3.回声定位:探讨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猎物的原理。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回声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回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回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突破方法:通过实验、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2)回声现象的理解:学生难以理解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原理。
突破方法:利用动画、模型等辅助教具,形象地解释回声现象的产生过程。
(3)回声定位的应用:学生难以理解蝙蝠等生物如何利用回声定位。
突破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如蝙蝠捕食实验视频,让学生感受回声定位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2.物理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声音传播、回声、反射等物理概念,形成对声现象的初步认识。
3.科学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回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学科授课人:赵新宇学校:百泉庄授课时间:2015.12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P148第31课《回声》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回声》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

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了解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一)智力因素方面: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基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积极思考问题,并踊跃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给同学作补充。

学生们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听的能力逐步增强,能从同学的发言中找到优点与不足,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发言,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二)非智力因素: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美丽的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对自然科学充满兴趣。

四、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1、认识6个字。

指导书写“围”字。

2、正确、流利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七、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录像课件。

八、教学流程:九、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导入新课:预习检查:孩子们,老师想考考你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生:有一只小青蛙,还有青蛙妈妈。

)今天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讲授新知,随文识字1、进入情境,体会美景师:让我们跟随青蛙妈妈走进一个漂亮的地方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我们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出示插图(1)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想说什么呀?(美)(2)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反馈)(3)什么像大月亮啊?哪里像啊?你能到前面给大家指指“大月亮”在哪呢吗?(4)处理“倒影”:什么叫倒影?你见过倒影吗?(出示图片,理解词语)(5)出示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多美的景色啊!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自己试读)谁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评价:你读的真是太美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感受语言的美感。

]2、抓住标点,体会心情师: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东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我们看这个词“周围”,你能大声读读吗?.处理:“周围”是什么意思?师讲解围字的演变过程,出示图片让孩子练习说话,写围字。

请你仔细观察,谁来说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②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师范写,生书空)③自己快快试一试吧,就写一个。

④评价:谁来评评她的字?⑤请你再写一个。

和同桌评价完,再写一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定保证3个字都要写完。

注意在课上就要讲练结合。

)]三、朗读训练,体会情感:1、进入情境,随文识字(1)孩子们,我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色都要赞叹,小青蛙也一样,她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心情怎么样?可高兴了,他说什么了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哪!”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生字“呱”,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认识呱字,形声字,左表意,右表声。

)他也是一个象声词。

我们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呱”字,其实“哩”字也是一个形声字,你赶快来记记吧。

B.小青蛙呱呱大叫,这时它是什么心情啊?(高兴)你能读出他高兴赞美的语气吗?(自己试读)(指名读)C.“呱呱呱,多好看哪!”——(出示课件)这时,不知在哪也有一只小青蛙,也在说。

分角色朗读两句话,找两组同学[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小青蛙由高兴到奇怪的心情,并读出不同的语气]D.这时,听到这只小青蛙的话,小青蛙是怎么说的啊?出示:“你是谁?你在哪儿?”E.他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奇怪什么啊?是啊,一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在学他说话!你能读出他奇怪的语气吗?(读)这次也不例外,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真淘气,又第二次学小青蛙说话了!(出示第二次)F.我们来表演表演他们好吗?a.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

(指名读)(同桌试着读一读)(老师也想来参加:咱们在学别人说话时语气和速度都要学的像!)b.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采访:刚才你说第一句话时有人学你,现在说了第二句话,又有人学你,你心里怎么想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角色,教师范读来体会小青蛙的好奇心情,以及回声现象的紧凑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朗读能力。

]c.过渡语: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出示课件)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如果你是小青蛙,我就是青蛙妈妈,你能带着奇怪的心情问问我吗?你们一起来问问我。

2、抓住动词,揭示方法(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请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小青蛙看到了什么?(2)、指名说,你找的可真准确,你们找的体会都是这三个动作吗?那你们自己能做着动作读读这段吗?找同学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来理解“捡、扔”等动词)。

你们表演的像极了!(3)、我们看看这个词(出示:波纹),快来读读这个词,你怎么记住“纹”字?它也是一个形声字,左表意,右表声。

你知道什么是波纹吗?指名说。

师总结:当青蛙妈妈把小石子扔进河里,水面轻微起伏而形成的水纹,体现随文识字。

你还能给“纹”组组词吗?生活中你还看见过什么“纹”吗?皱纹,指纹。

孩子们,读读这个字,出示“圈”,它和我们刚学完的生字宝宝“围”长得有点像,都是全包围结构的字,还都是形声字呢!外表意思,里表音,我们快来读读这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吧!出示课件。

生:读词语你们想不想看看青蛙妈妈做的实验?看的时候,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当妈妈扔进石子,水的波纹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视频。

指名说波纹发生的变化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更为直观的展示水波来回荡漾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回声产生的原理,把自己看到的水的变化说出来,为进一步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作铺垫。

]3、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1)、小青蛙很奇怪,妈妈做的实验到底想告诉我什么呢?自读第五段找找答案吧。

(出示课件)(2)谁当青蛙妈妈读读这一段,你明白青蛙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吗?这水波纹和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其实啊,这青蛙的叫声就相当于水波纹(师边说边演示课件)这样小青蛙就听到了自己的回声了。

(3)、原来青蛙妈妈是想用水波纹来说明回声的道理(4)你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吗?(指名说)(板书:声音碰到石壁返回来)结合生字读准返回,于是小青蛙就听到了自己的声音了,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回声!(板书课题)(5)、青蛙妈妈真聪明,她耐心地给小青蛙讲解着,你能像青蛙妈妈一样也用耐心亲切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6)、你们明白了回声的道理,小青蛙也明白了,听!他说什么了?谁为大家读一读?他什么心情啊?(特别高兴)分角色朗读(7)你们明白了吗?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见回声?这回你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吧?(回应开始的质疑)[设计意图:进行语言训练,培养概括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而体会小青蛙明白答案后的高兴的心情。

](8)、他又是怎么做的?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

桥洞里立刻想起一片呱呱的回声。

小青蛙欢快地说:(出示:多好玩啊!)(9)现在你知道藏在桥洞里的是谁了吧?快来填一填小篇子的第二题吧。

在第二题中啊,有我们刚学过的生字宝宝,还有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宝宝呢,你认真观察,在田字格里赶快写一写吧,写完后自己读读吧!四、联系实际:回声是多么有意思啊!在生活中,你听到过回声吗?是在哪里听到的?[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回声的乐趣]五、总结全文:让我们走进课文再一次感受妈妈的聪明和慈祥,还有小青蛙的活泼可爱!(自读课文)[设计意图:回归整体]六、板书设计:回声碰叫声石壁波纹河岸返回来荡回来七、教学反思:讲完回声这一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首先,本节课我想讲随文识字,但六个认读字并没有全部包括进去,随文识字应该是全部认读字贯穿在课文之中,在课文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完词语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2.在围字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分析字形的时间,让孩子在8分钟的书写时间中更好地练字,在范写生字时,把关键笔强调到位,孩子充分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

3.在随文识字中讲解分析认读字时,一定要将字的音、形、意、扩词全部讲到位。

一定要落实。

4.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强调像圆圆的大月亮了,也处理哪像了,但就是没有给孩子讲明怎么像,没有把比喻句的形似延伸讲明。

5.应加强孩子课外阅读的介绍和扩展,让孩子不只局限于书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