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复习

曹刿论战复习

《曹刿论战》一、本文选自( ),据说此书是( )时期( )所作,是根据( ) 国史料编写的 ( )体史书。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齐师伐.我.( ) ⑵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⑶肉食者鄙.( ) ⑷何以战...( ) ⑸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⑹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⑼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⑽忠.之属.也,战则请从.。

( ) ⑾公将鼓.之( )⑿败绩..,( )⒀公将驰.之( )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⒂遂逐..齐师( )⒃既克..( )⒄公问其故.( ) 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⒆难测.也,惧有伏.焉( )⒇望其旗靡. ()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及释义小惠未徧 ( )通( );释义:(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⑴牺牲玉帛。

()⑵小大之狱。

()⑶必以情。

()五、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分别以“曹刿”和“庄公”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本文成语曹刿();庄公()。

成语:六、请用原文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2、表现庄公政治上鄙的语言:3、表明庄公始有所悟的句子:4、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5、鲁国反攻的时机?追击的时机?6、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七、问答题:1、十年春,齐师伐我。

交代了哪写内容?我指的是什么?2、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具有远谋的句子是: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5、为什么曹刿在“公将鼓之”的时候说“未可”,而在“齐人三鼓”后说“可矣”?(用原文语句回答)6、“三而竭”和“辙乱,望其旗靡分别照应上文哪句话?7、文中哪句话能体现齐鲁之战是以弱胜强的战役?鲁国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文中哪两处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这两处对比都具有什么好处?9、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言文复习2曹刿论战

文言文复习2曹刿论战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 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 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 中的哪一句? 中的哪一句?
彼竭我盈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 是哪一句? 是哪一句?
吾视其辙乱,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考题呈现 二.下列各组中红色的词意思相同 下列各组中红色的词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的一项是(
A

A.齐师伐我 B.肉食者鄙 C.牺牲玉帛 D.忠之属也
威武之师 卑鄙无耻 英勇牺牲 赤胆忠心
复习重点二 文言虚词 ----- 之 乎 者 -----“之
也 于 其 为 而 以 焉”等
复习检测 考题呈现
复习检测(二)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词 1.小惠未徧( 通“遍”,遍) 小惠未徧 小惠未 2.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 肉食者鄙 肉食者 3.小大之狱( 案 件 ) 小大之狱 小大之

4、再而衰( 第二次 ) 、 而衰( 5、公将鼓之( 击 鼓 ) 、公将鼓 6、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 、神弗福
B )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文中表明曹刿“请见” 1.文中表明曹刿“请见”的原 文中表明曹刿 因 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 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 ?(用曹刿的话回答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 2.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的条 件是什么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分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齐师伐我 齐师伐我 伐: 讨伐,进攻 讨伐, 古代祭祀用的猪、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牺牲玉帛 牺牲: 牺牲玉帛 牺牲: (3)小大之狱 小大之狱 狱:案件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分 (1)肉食者鄙 翻译: 肉食者鄙 翻译:

《曹刿论战》知识重点

《曹刿论战》知识重点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肉食者谋之: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2、又何间焉:参与。

3、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惧有伏焉:埋伏。

5、难测也:推测,估计6、望其旗靡:倒下。

7、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8、何以战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个人专有。

10、必以分人:把。

11、对曰:回答。

12、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

丝织品。

14、弗敢加也:虚报。

15、必以信:实情。

16、小信未孚:信用,为人所信服。

17、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18、小大之狱:案件。

19、虽不能察:明察。

20、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21、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2、战则请从:跟从。

23、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24、齐师败绩:大败。

25、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26、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27、既克:已经。

28、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29、一鼓作气:振作。

30、再而衰:第二次。

三、重点语句翻译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四、本文主旨:本文记叙了曹刿对于齐鲁长勺之战的指挥和论述。

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

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干。

五、写作特点1、对比手法。

2、详略得当。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六、人物形象:1、曹刿:他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家,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鲁庄公:他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不是昏君。

他把取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了他政治上的无能。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劌論戰》一、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舊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

它是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

二、字詞解釋: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從也)三、內容理解:1、曹劌認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政治上取信於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魯莊公“鄙”的表現。

戰爭前:“公將戰”表現其輕率;前兩次答語中,將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神靈保佑上,表現其目光短淺。

戰爭中:“將鼓”“將馳”表現其不察敵情,急躁冒進。

戰爭後:“問其故”表現其勝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劌“遠謀”的表現。

戰前,他啟發魯莊公認識取信於民的重要性;戰中,他掌握戰機,詳察敵情,後發制人;戰後,他善於總結經驗。

4、評價魯莊公其人。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說明他目光短淺,政治上平庸;在戰爭過程中,他急於迎戰,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啟發下終有所悟,認識到“取信於民”的重要性,在作戰中能聽從曹劌的正確指揮,說明他知人善任,與一般昏君有別。

5、齊魯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取勝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於捕捉進軍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三是追擊時機的判斷正確:轍亂旗靡。

6、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淺陋;曹有遠謀戰時:魯不察敵情,急躁冒進;曹詳察敵情,抓準時機戰後: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好處是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卓越軍事才能。

7、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裡?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政治方面,認為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軍事方面,善於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

(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8、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為下文寫莊公的“鄙”作鋪墊;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所以课文中的“我”指鲁国一方。

二、语音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三、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四、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案件——监狱2.必以情实情——感情3.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4.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5.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6.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7.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能愿动词五、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六、一词多义1、师: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属: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4、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5、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6、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信(用)必以情(根据)可以一战(凭借)7、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公将鼓之(助词,凑足音节)公将驰之(代词,齐师)七、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望其旗靡靡:倒下3、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初三语文第1 页共2 页4、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5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八、特殊句式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

4曹刿论战复习

4曹刿论战复习

条件:
1.凭小恩小惠。 2.凭神灵保佑。 3.凭取信于民。
取胜之本:取பைடு நூலகம்于民是
曹刿对庄公作战条件的“两个否定”和“一个肯 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曹刿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上具有远见卓识, 他认识到了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是作战取胜的先决 条件。 “战则请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用: 1.表现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 2.自然过渡到下文战争过程中实战经验的描述。
曹刿的担心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起什么 作用?体现了曹刿什么性格? 作用:全文的中心句,贯穿全文,反衬曹刿的远谋. 性格:显示曹刿的自信,表现对统治者的蔑视. 庄公的仓促迎战、乡人的阻止,说明了什么? 目光短浅
概括第二层意
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 认识。 概括庄公作战的三个条件?哪一条是取胜之本?
文言词语5——其他1
肉食者谋之 (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又何间焉 (间:参与) 肉食者鄙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必以信。 (信:实情。)
文言词语5——其他2
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齐师败绩 (大败)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概括第二段意思
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哪几句表现庄公不懂战术急躁冒进的情绪的?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和“下 视”“登轼而望”等动作,表现了曹刿什么样 的性格? 性格:从容镇定、谨慎、善于观察敌情,善于 把握战机。
为什么“齐人三鼓”之后才进军?为什么 “视”“望”之后才进军?作者并未解释,为什 么? 1.为下文伏笔,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 2.由当时紧张的战争态势决定的。 3.更主要是为了突出文章中心,让曹刿于战后 “论战”,从而表现他的“远谋”。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课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课

5、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小之狱 大小之 不能察 必以情 案件, 不能一一明查 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一一明查,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 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实情来处理 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6、战则请从。 战 我跟随着去。 如果)做战, 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如果)做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7、齐人三鼓。 齐人三鼓 齐人三 齐国第三次击鼓进军 击鼓进军。 齐国第三次击鼓进军。 8、彼竭我盈,故克之。 彼竭我盈 彼竭我 士气正旺盛, 战胜了 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 所以战胜 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 他们。 他们。
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 进攻?他的解释是: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齐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让 鲁军马上追击?
• 因为他认为齐国是“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 “视”到什么?“望”到什么?
•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思 考 回 答
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 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 在与庄公会面时, 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 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 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 人得惠“而民弗及” 是为“小惠” 故民不从。 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 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 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 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 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 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 皆着眼于“ 曹刿所言, 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 这就是他的“远谋” 这就是他的“远谋”。

曹刿论战复习

曹刿论战复习

辨析词义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指鲁国 衣食所安 养 参与 目光短浅
即“以何”, 凭什么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小信未孚 为人所 指猪、牛、 虚夸,即 以少报多 信服 羊等祭品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动词,赐 福,保佑 案件 再而衰
虽不能察 公将鼓之
即使
彼竭我盈
动词,击鼓
望其旗靡 倒下 公问其故
19、齐师败绩: 溃败。 驱车追赶齐军。 20、公将驰之: 21、下视其辙: 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22、遂逐齐师: 于是,就。 追击。 已经。战胜。 23、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24、一鼓作气: 振作。 25、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6、难测也,惧有伏焉: 推测,估计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 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 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本文叙述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取信于民 长勺 ;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鲁 彼竭我盈 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 辙乱旗靡 ,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之时。这可以说是 。 请见、 9、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请从。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论课 堂 讨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 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 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 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 择反攻时机的? 进攻时机: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战 后 总 结
课堂讨论

15曹刿论战复习

15曹刿论战复习

文言词语3——词类活用
• 神弗福也 • (福:赐福,保佑。名词用作动词) • 公将鼓之 • (击鼓进军。名词用作动词)
文言词语4——一词多义
• 十年春,齐师伐我 • (攻打)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砍伐)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虚报)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成年。)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养)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怎么、哪)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段三 处)。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既克,公问其故 _已_经_ (2)彼竭我盈 充_满_,_ 文中指士气正旺盛 (3)故善用兵者 _擅__长,善于 (4)将军可夺心 意__志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考点跟踪突破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1~4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 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①气惰暮②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③, 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 者也。勿邀正正④之旗,勿击堂堂⑤之肾,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注释】①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②暮:到了战斗 快结束时。③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④正正,严整。⑤堂堂,壮大的样子。

中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文言文阅读16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文言文阅读16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 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 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⑪,不鼓不成列。”
1.词语解释: ①师:__军__队____ ②伐:__讨__伐__,__攻__打____ ③肉食者:__吃__肉__的__人__。__这__里__指__当__权__者____ ④间:__参__与____ ⑤鄙:__浅__陋__。__这__里__指__目__光__短__浅__ ⑥以:__凭__,__靠____ ⑦遍:__遍__及__、__普__遍____
【注】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既:尽,全部。③ 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 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 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 斑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牺.牲.玉帛:__古__代__祭__祀__用__的__猪__、__牛__、__羊__等____ (2)肉食者鄙.:__鄙__陋__,__这__里__指__目__光__短__浅____ (3)门官歼.焉:__被__杀__死____ (4)公伤股.:__大__腿____ 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1、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2、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4、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5、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6、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9、10、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 ,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 (或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十“年春,齐师伐我”,写战争。

13、1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作用:15、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6、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7、本文的两条线索18、第三自然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19、有人认为,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

请结合原文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鲁庄公的可贵之处)20、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22、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23、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作答)24、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25、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不是多余的。

这一对话,点26、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27、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或先决条件)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

这分别是28、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29、曹刿军事才能表现在曹刿:30、文章是如何表现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31、战“则请从”这句话的作用?32、“既克,公问其故”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3、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字词解释: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三、内容理解:1、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

战争前:“公将战”表现其轻率;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

战争中:“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战争后:“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

4、评价鲁庄公其人。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

5、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6、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详察敌情,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

7、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8、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详细)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详细)
(2)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 分析的基础上。
③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与鲁庄公有关吗? 有关;因为鲁庄公虚心听取了曹刿的意见和建议,让曹 刿的才能得以施展,使鲁精选国完整在ppt课长件勺之战中取得胜利。35
• “一鼓作气”在文中的意思:
第一次击鼓能使士气大振。
• 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 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 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 推测,怕的是在此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齐军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 以下令追击他们。”
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
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 就消耗完了。
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齐国那样的大国难以估计,恐怕他们有埋伏。
⑩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
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争 战略因素: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利 的
战术因素: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今义: 为正义而舍弃自己 的生命,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复习

曹刿论战复习
曹刿论战 《左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曹刿的战略思想和作战的战术是什么? 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中要注重实地观察,把 握作战时机。 2.从战争中可见鲁庄公怎样的性格? 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 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 3.为什么站前战后详写,战争过程略写? (1)突出战前准备的重要性。政治准备是决定战 争胜负的关键。 (2)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3)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所以战争的过程略写。
4.为什么用《曹刿论战》做文章的标题? 略写战争的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 述。标题切中要害。 5.出自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 朗读停顿,划分节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划分理由:“再”和“三”后面省略了“鼓” (翻译:击鼓)谓语动词之前要停顿。 6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庄公是个肉食者的代 表,他“鄙”可以概括为哪两个方面?
(5)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 子是: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5.曹刿的战略思想和作战的战术是什么? 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中要注重实地观察,把 握作战时机。
3.相传《左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著 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 体史书。 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弄清 楚,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 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 击鼓,士气就用完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政治上: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 求神灵保佑上;军事上:急于求战,急于追击。 4.文言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 作战,是靠勇气的。 (2)再而衰。(省略句,省略“鼓”) 译文: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衰弱了。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原文展示】曹刿论战《左转》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问题与答案】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案。

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的精神的词语是什么?答案:请见。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请分析“肉食者鄙”中“鄙”表现在哪里?答案:鲁庄公的三答案,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3.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案: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4.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什么时候?答案:“彼竭我盈”之时。

5.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什么时候?答案:“辙乱旗靡”之时。

6.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

”后来他又说:“可矣。

”他认为“可矣。

”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7.第二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答案: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答案:急躁冒进9.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案:政治上取信于民。

曹刿论战(复习课)

曹刿论战(复习课)

领导者要有远见卓识
01
曹刿认为领导者应该有远见卓识,能够预见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
领导者要注重实际
02
领导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还要注重实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
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领导者要有高尚品德
03
领导者的高尚品德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增强团队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
04
曹刿论战的影响与意义
03 简答题2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他指的是 什么?
04
答案
曹刿认为,“忠之属也”指的是 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得到百姓 的信任和支持。他认为这是取得 战争胜利的基础,只有做到了这 一点,才能够与敌军一战。
THANKS
感谢观看
曹刿论战还提出了领导者需要关 注民心,赢得民心才能获得更广
泛的支持和信任。
05
曹刿论战复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 指的是哪些人?
答案
肉食者指的是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选择题2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采取了什么战术?
答案
曹刿采取了“一鼓作气,再而复,三而竭”的战术,即 在敌人第一次击鼓时坚守阵地,第二次击鼓时才发起反击 ,第三次击鼓时则全力以赴。
曹刿论战(复习课)
• 曹刿论战简介 • 曹刿论战内容解析 • 曹刿论战中的重要概念 • 曹刿论战的影响与意义 • 曹刿论战复习题及答案
01
曹刿论战简介
背景介绍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 争霸,齐国和鲁国为邻国,经 常发生战争。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 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农民, 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请求面 见鲁庄公,为保卫国家贡献自 己的力量。

曹刿论战复习导读

曹刿论战复习导读

《曹刿论战》复习导读一、解释词语【虚词】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

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分人:把既克,公问其.故:指示代词,这(样)。

吾视其.辙乱:他们。

【实词】1、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2、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参与4、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指猪、牛、羊等;虚报;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即使。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振作;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估计;埋伏。

二、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三、理解填空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内容探究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本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叙述曹刿在战前献策和战斗中协助庄公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过程,突出鲁国军队取胜的原因,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2、本文是按照怎样顺序进行记叙的?怎样安排详略?答:时间(事情发展)顺序;战前详,战时略,战后较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下文写庄公铺垫,衬托远见卓识
6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 面的才能?
善于把握战机,后发制人;注重观察敌情, 慎重追击
7文中所说的“忠之属也” 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 认为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答) 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8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来的曹 刿的两个思想观点是什么? 认为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在政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可以战
古义:可以凭借(两个词) 今义:表示同意(一个词)
牺牲玉帛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 { 做出牺牲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 (古义:诉讼案件,罪恶) { 2. 越狱逃跑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3 、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古义: 实情) { 以情动人 (今义: 感情)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赏析人物形象 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 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 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 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 “鄙”:把战争的希望 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 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 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 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 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 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 战后问刿,不因胜而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 耻下问。
3、请概括出第一段中表现出来的曹刿 的两个思想观点是什么? ——1 肉食者鄙;2取信于民 4、鲁庄公的鄙体现在什么方面? ——把战争的取胜寄托在于对臣子 的恩惠上,以博得臣子的支持;对神 灵的信实,以获得神灵的保佑;
课文重点——战前
鲁庄公: 1寄托贵族统治阶级 2寄托神灵的保佑 3察狱以情 曹刿 1”惠”未遍及百姓 2”信”未遍及百姓 3政治上取信于民
体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爱国
鲁庄公:不畏强敌 鄙愚能重视取信 于民
三 分析课文第二、三段:1曹刿和 鲁庄公各自的表现是什么?
鲁庄公:将鼓; 曹刿:齐人三鼓后,可; 将驰; 下轼其辙,登轼望之 莽撞、急于冒进 鄙愚 2 曹刿为什么这样做?用原文回答。 ——齐人三鼓后,可(对曰的第一句); 下轼其辙, 登轼望之(对曰的第二句) 可见曹刿在战场上沉着冷静,善于把握战机、采用后发 制人、慎重追击的正确战术。他是一位足智多谋,沉着 善战的军事家。

战中(略写)
鲁庄公 曹刿
将鼓,将驰—
后发制人、慎
—懵懂、鄙愚、 重追击、足智 急躁冒进,能 多谋、沉着善 战 听取别人的意 见,知人善用
3、概括战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善于把 握战机,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4、著名的战役描写简短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详略安排与题目的关系。 (与中心有关系,联系比较大的则详 写,反之则略写。其目的突出论战, 强调远谋。)
曹刿论战复习
小结: 1、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普遍。 2、古今异义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古义:参与 今义:间隙、空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言行恶劣
2、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古义:猪牛羊等祭品 今:为正义舍弃生命、利益 古义:案件 小大之狱 今义:监狱 古义:实情 必以情 今义:感情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治上要取信于民

《曹刿论战》复习
1、第一段中大敌当前,曹刿都做了哪 些事情? —— 曹刿主动请见;和乡人对话,指 出请见原因:肉食者鄙;和鲁庄公的 三问三答。 2、从曹刿的行为中,你看出曹刿是怎 样的人?






—— 曹刿主动请见(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和乡人对话,指出请见原因:肉食者鄙; (目光敏锐,有远见卓识) ——和鲁庄公的三问三答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衣食分人 祭神以信 以情断狱 3为什么否定前两个回答而肯定最后一个答案? 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思想? (有远谋,迎战的政治条件是取信于民;体现 了其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4.
{忠于人们
(今义: 忠诚)
3.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 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 “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 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 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5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