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极线束约束方法进行图像匹配后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标题: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线束是电子设备中连接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重要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原材料选择1.1 线束所使用的导线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热性。

1.2 绝缘材料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1.3 金属接头必须采用防腐蚀处理,确保连接稳固可靠。

二、加工工艺要求2.1 线束加工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保证连接正确、长度合适。

2.2 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避免导线受损或绝缘材料熔化。

2.3 加工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线束连接牢固、绝缘完好。

三、外观质量检验3.1 线束外观必顨整洁,无明显的损坏或污染。

3.2 线束颜色和标识必顨清晰,方便安装和维护。

3.3 线束表面必顨光滑,无毛刺或尖锐部分,避免损伤其他部件。

四、电气性能测试4.1 线束必顨进行导通测试,确保导线连接正确无短路或断路。

4.2 绝缘电阻测试必顨合格,确保绝缘材料完好。

4.3 线束必顨进行耐压测试,确保在一定电压下不会发生击穿或漏电现象。

五、耐久性测试5.1 线束必顨进行抗振动测试,确保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会松动或断裂。

5.2 线束必顨进行耐高温测试,确保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变形或融化。

5.3 线束必顨进行耐低温测试,确保在低温环境下不会变脆或开裂。

结论: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提高线束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制造厂商和使用者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线束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极线校正原理

极线校正原理

极线校正原理
极线校正原理是一种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用于纠正图像中的畸变和扭曲。

该原理基于极线的概念,即连接相机中心和图像中的点所形成的线。

在图像中,由于相机的透镜形状和位置的影响,图像中的物体会发生畸变和扭曲。

为了纠正这些畸变,需要找到相机中心和图像中每个点之间的极线,并将其纠正到正常的位置。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相机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进行计算和测量。

极线校正可以在多个应用中使用,比如在机器人视觉中,可以用于自动化导航和定位。

在医学图像中,可以用于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极线校正还可以用于增强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使其更容易分析和处理。

总之,极线校正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纠正图像中的畸变和扭曲,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更精确和可靠的数据。

- 1 -。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线束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

正文内容:1. 线束材料选择1.1 材料的导电性能: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以确保电流的传输效果。

1.2 材料的耐热性:选择耐高温的材料,以确保线束在高温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1.3 材料的耐腐蚀性: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材料,以防止线束在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受损。

2. 线束制造工艺控制2.1 线束连接方式: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压接等,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2.2 线束绝缘措施:对线束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短路和漏电等问题的发生。

2.3 线束固定方式: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以确保线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会松动或脱落。

3. 线束外观要求3.1 线束长度:根据设备的需要,控制线束的长度,避免过长或过短导致使用不便或连接困难。

3.2 线束外壳:线束外壳应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压和防护性能,以保护线束内部的导线和连接件。

3.3 线束颜色:不同功能的线束应采用不同颜色的外皮,以便于识别和维护。

4. 线束电性能要求4.1 电阻:线束内导线的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电流的正常传输。

4.2 绝缘电阻:线束的绝缘电阻应符合标准,以防止漏电和电流短路等问题的发生。

4.3 屏蔽性能:对于需要抗干扰的线束,应具备良好的屏蔽性能,以防止外界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5. 线束测试与检验5.1 电性能测试:对线束进行电阻、绝缘电阻等测试,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5.2 外观检验:对线束的长度、外壳、颜色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要求。

5.3 功能测试:对线束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能够正常传输电流和信号。

总结: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确保线束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线束制造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控制制造工艺、满足外观和电性能要求,并进行测试与检验。

通过严格执行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可以提高线束的可靠性和性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线束质量控制计划

线束质量控制计划

线束质量控制计划一、引言线束是指将一组电线和线缆聚集在一起,通常用于电力、通讯和控制信号传输。

线束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因此线束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线束质量控制计划进行详细论述,以确保线束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达到最佳状态。

二、质量目标1. 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2. 线束在使用寿命内保持正常功能;3. 线束的电气性能稳定可靠;4.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和质量纠正成本。

三、质量控制方法1. 设计控制:在线束设计阶段,需对线束的元器件进行合理搭配和布局,确保线束在使用过程中正常运行;2. 原材料控制:采购高质量、可靠性的线束原材料,建立严格的入库检验标准,确保选用的原材料符合要求;3. 制造过程控制:建立线束生产过程控制标准,包括生产设备的校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作业员的培训等,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符合规范;4. 工艺控制: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参数,比如焊接温度、压力、速度等,确保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5. 检测控制:建立完善的线束质量检测标准,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符合要求;6. 过程监控:实施全程跟踪监控,及时发现线束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7. 不良品处理:建立不良品处理机制,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确保不良品不会流入市场。

四、质量控制流程1. 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线束质量的监督和管理;2. 制定线束生产质量检测计划,明确检测标准和频次;3. 针对各个环节建立检测报告和记录,定期进行归档备份;4.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线束,必须经过专门部门重新检验,并在符合标准后方可出厂。

五、质量改进措施1. 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反馈和投诉,不断改进线束设计和生产工艺;2. 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优质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 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4. 定期组织质量评审会议,评估线束质量状况,确定改进方向和措施。

基于极线约束的红外图像校正研究

基于极线约束的红外图像校正研究

文章编号:1007-1423(2020)19-0076-03DOI:10.3969/j.issn.1007-1423.2020.19.016基于极线约束的红外图像校正研究于广,段紫媛,苏培涵(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山528400)摘要:红外立体视觉检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设备热检测工作中。

对红外图像准确地标定及校正可有效提高检测精度。

通过角点的亚像素级提取提高标定精度,在两红外图像之间增加极线约束关系实现校正处理。

该方法有助于提高立体匹配的精度。

关键词:红外;标定;极线约束;图像校正基金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JY201903)0引言红外摄像机标定指的是通过特征点图像二维坐标和特征点空间三维坐标之间的关系求解摄像机的模型参数,现在已经逐渐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内容[1]。

在工业、医学、航空军事等领域,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例如为了提高打击海上大型战舰的精确度,我国研制出东风系列导弹,并进行反弹道导弹系统的试验。

而对于探月工程以及神州系列的研究,我国在太空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并为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因为这些大型项目的存在,使得摄像机标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2]。

摄像机标定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步骤是角点检测,在对物理学,图像处理学进行全面研究后,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在世纪年代初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视觉系统框架。

如图1所示,通过此框图,可知道如何提取图像特征点的原理[3]。

图1Marr框架的视觉三阶段不同于其他的图像特征点,角点有两个优点,第一个是旋转不变性,另外一个是不会随着光照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标定角点不但不会把图像里的灰度信息丢失,还可以明显的减少运算量。

因而标定角点既能提升速率,还可以提高标定精度[4]。

由此可知,图像匹配的准确性和标定参数的精确性与角点检测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红外摄像机进行标定,并在两红外图像之间增加极线约束关系实现校正处理,为后续的红外立体视觉检测奠定良好基础。

基于极线约束的双目图像匀光校正方法

基于极线约束的双目图像匀光校正方法

基于极线约束的双目图像匀光校正方法作者:任宏刘培勋来源:《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18年第07期摘要:因受光不均、成像系统电子学、光学特性不一致等因素影响,双目图像间会存在亮度差异,导致立体匹配错误。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局——局部相结合的双目图像匀光校正算法,该方法参考全局信息校正亮度的增减,参考局部信息确定亮度的离散。

通过减少无关匹配点对亮度校正的干扰,使相关性更强的参考量参与计算。

首先用标定获得双目相机内外参数,并对图像进行极线校正使对应行对齐,再根据对应行间的亮度特征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图像全局的亮度差异,最后对全局校正后的图像进行行亮度校正。

与几种传统的全局匀光校正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整幅图像亮度校正的同时,能够保持被校图像的细节信息,同时可有效提高立体匹配准确度。

处理后实验图像平均匹配误差比未处理图像降低约70%。

关键词:亮度校正;Wallis变换;极线几何;双目立体【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7B-0034-03双目立体视觉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精度的双目视觉在自主导航、目标跟踪、三维重建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对于大部分立体视觉系统,立体匹配是决定精度的最关键步骤。

像素灰度作为图像的最基本特征,广泛应用于多种立体匹配算法,它是一种对亮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特征。

受光照不均、成像系统电子学、光学特性不一致等因素影响,使得同一物点在不同相机获得的图像上灰度有一定的差别,这样的图像作为立体匹配输入会引起误匹配。

一般立体视觉标定技术只能修正图像的几何误差,不能消除灰度差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双目系统的图像匀光校正方法,用于校正图像上对应像素间的灰度差异。

一、匀光算法研究现状多幅图像亮度一致化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基于直方图的匀光方法、基于模型的匀光方法,还有基于统计学的匀光方法。

基于直方图的方法通过一致化直方图分布来降低图像间的亮度差异,如Sridharan提出的一种直方图匹配算法,常淑华等提出的一种直方图均衡化方法,王密等提出当图像差异较大时,基于直方图的匹配方法会改变原有的图像内部特征,容易造成偏色现象。

基于极线约束的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

基于极线约束的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

随着激光扫描技术在工业测量和三维重建领域的广泛应用,激光条纹匹配算法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激光条纹匹配算法通过匹配不同视角下的激光扫描图像中的条纹,实现三维物体表面的重建和形状测量。

在激光条纹匹配算法中,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由于其匹配精度高、稳健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1. 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的背景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是指采用多条激光发射的方式进行匹配的算法。

其优势在于可以增加激光扫描图像中的特征线数量,从而提高匹配精度和稳健性。

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的实现依赖于极线约束,即通过极线几何关系来进行条纹匹配,从而克服传统算法中由于相机运动引起的图像配准误差。

2. 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的关键技术(1)极线约束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极线约束。

极线约束是指在视差计算过程中,利用极线的几何关系来确定匹配点的搜索范围,从而提高匹配的精度和鲁棒性。

通过极线约束,可以有效地减少误匹配的可能性,提高匹配的准确性。

(2)特征提取与描述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还需要对激光扫描图像中的特征进行提取和描述。

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包括SIFT、SURF等,这些算法能够提取图像中的关键点和其对应的描述子,从而为匹配过程提供依据。

(3)匹配策略在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中,匹配策略的选择对匹配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基于相似性度量的匹配策略,如最近邻匹配、最佳匹配等。

3. 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的应用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在工业测量和三维重建领域广泛应用,例如在汽车制造、航天航空、文物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可以实现对复杂曲面的精确重建和形状测量,为工业生产和文物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4. 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的发展趋势随着激光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线激光条纹匹配算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更加高效的极线约束算法、更加鲁棒的特征提取与描述算法、更加准确的匹配策略等。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现代汽车电气系统中不可或者缺的组成部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

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内容和要求。

二、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内容1. 线束外观检查标准- 线束外观应整齐、无明显变形、无损伤和划痕。

- 线束表面应干净、无油污和灰尘。

- 线束颜色应与设计要求一致。

- 线束标识应清晰可辨,无含糊或者脱落现象。

2. 线束尺寸检查标准- 线束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或者不足。

- 线束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过大或者过小。

- 线束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过小导致线束变形或者断裂。

3. 线束电气性能检查标准- 线束导线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范围。

- 线束绝缘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范围。

- 线束绝缘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范围。

- 线束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超出范围。

4. 线束连接可靠性检查标准- 线束连接应坚固可靠,无松动或者脱落现象。

- 线束连接器应完好无损,无变形或者损坏。

- 线束连接器引线应正确插入,无错位或者错接现象。

- 线束连接器引线应坚固固定,无松动或者脱落现象。

三、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要求1. 标准制定应参考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要求。

2. 标准制定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充分考虑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

3. 标准制定应明确检查方法和检查工具,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4. 标准制定应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5. 标准制定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四、结论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线束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和要求,可以有效提高线束的质量,减少不良品率,提升汽车电气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标准的制定也需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标题: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线束是电子设备中传输电力和信号的重要组成部份,其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线束质量控制的背景和重要性出发,介绍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以及标准的应用和影响。

一、线束质量控制的背景和重要性1.1 线束在电子设备中的作用线束在电子设备中起着传输电力和信号的重要作用。

它们将电力从电源传输到各个部件,同时也传输设备之间的信号,如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

线束的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1.2 线束质量控制的意义线束质量控制是确保线束在创造和使用过程中符合一定标准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可以规范线束的设计、创造和测试过程,提高线束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1.3 线束质量控制的挑战线束质量控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线束的设计和创造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供应商,需要协调各方的工作,确保整个过程的一致性。

其次,线束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选择、工艺参数、测试方法等,需要综合考虑和控制。

二、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2.1 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目的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线束的设计、创造和测试过程,确保线束的质量符合要求。

标准应该包括线束的设计要求、创造要求、测试要求等内容,以及相应的评估和认证方法。

2.2 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步骤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制定标准、评审和修订等。

首先,需要对线束质量控制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标准的目标和范围。

然后,制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线束的设计要求、创造要求、测试要求等。

接下来,对标准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标准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2.3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应该包括线束的设计要求、创造要求、测试要求等。

设计要求包括线束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连接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份,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

二、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制定过程1.确定标准制定的目的和依据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不良品率,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依据可以包括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和客户要求等。

2.制定标准的范围和适合性确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适合的范围,例如适合于某一特定产品线或者特定客户定单。

同时,要确定标准的适合性,即标准适合于哪些环节和流程。

3.明确线束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指标根据目的和依据,明确线束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指标。

例如,线束的电气性能、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材料要求等。

要求和指标应具体明确,可量化,便于检测和评估。

4.制定线束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方法根据要求和指标,制定线束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方法。

包括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成品的出厂检验,每一个环节的控制点、检测方法和频率等。

同时,要考虑到线束生产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制定线束质量控制的记录和报告要求性。

记录可以包括原材料的检验记录、生产过程的检验记录、成品的检验记录等。

报告要求可以包括每批产品的质量评估报告、异常情况的处理报告等。

三、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内容1.线束的外观质量要求线束的外观质量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对产品的美观度和整体质量印象有重要影响。

外观质量要求可以包括线束的表面光洁度、颜色一致性、标识清晰度等。

2.线束的电气性能要求线束作为电气设备的连接部件,其电气性能是关键指标之一。

电气性能要求可以包括线束的电阻、绝缘电阻、耐压、导通性等。

3.线束的尺寸精度要求线束的尺寸精度直接关系到其与其他部件的匹配和安装。

尺寸精度要求可以包括线束的长度、宽度、厚度等。

4.线束的材料要求线束的材料要求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材料要求可以包括线束的绝缘材料、导体材料、护套材料等。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目的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目的是确保线束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通过制定标准,可以规范线束的设计、生产和检验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风险。

三、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1. 设计要求线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使用合适的设计工具和软件。

设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线束的电气特性:包括电压、电流、阻抗等;- 线束的机械特性:包括弯曲半径、拉力等;- 线束的环境适应性:包括耐高温、耐低温、防水等。

2. 生产要求线束的生产要求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生产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选择: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包括导线、绝缘材料、套管等;- 加工工艺:应使用适当的加工工艺,包括剥线、压接、绝缘、编织等;- 工艺参数:应控制好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时间等;- 检验要求:应进行必要的检验,包括线束外观、电性能、机械性能等。

3. 检验要求线束的检验要求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检验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外观检验:包括线束的颜色、表面光洁度、标识等;- 电性能检验:包括电阻、绝缘电阻、电容等;- 机械性能检验:包括弯曲试验、拉力试验等;- 环境适应性检验: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湿热试验等。

四、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1. 质量控制流程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设计、生产和检验等各个环节。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现代汽车电气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质量控制对于确保线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适用范围、定义、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记录要求等。

二、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提高线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故障,保证线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汽车线束的质量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线束、车身线束、仪表线束等。

四、定义4.1 线束:由导线、绝缘材料、连接器和保护套等组成的电气连接装置。

4.2 质量控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客户需求的过程。

五、质量要求5.1 导线:导线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热性能,不得出现断裂、短路和接触不良等缺陷。

5.2 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不得出现老化、脆化和破损等现象。

5.3 连接器: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接触性能和可靠性,不得出现接触不良、松动和脱落等问题。

5.4 保护套:保护套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不得出现破损、老化和渗漏等情况。

六、检测方法6.1 外观检查:对线束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导线的绝缘层是否完整、连接器是否牢固、保护套是否完好等。

6.2 电性能测试:通过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和导通测试等方法,检测线束的电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3 力学性能测试:对线束进行拉伸、弯曲和振动等测试,检测线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6.4 环境适应性测试:将线束暴露在高温、低温、湿度和盐雾等环境条件下,检测线束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

七、记录要求7.1 检测记录:对每个线束进行检测时,应记录检测日期、检测人员、检测结果等信息,确保检测过程的可追溯性。

7.2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对于检测不合格的线束,应记录不合格原因、处理措施和结果等信息,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和改进。

用极线束约束方法进行图像匹配后的质量控制

用极线束约束方法进行图像匹配后的质量控制

用极线束约束方法进行图像匹配后的质量控制
曾峦;张可黛;李生良
【期刊名称】《光学精密工程》
【年(卷),期】2000(008)003
【摘要】在立体视觉匹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的误匹配点。

图像匹配后的质量控制是检测误匹配点的基本方法。

本文将对进一步提高匹配准确率进行探讨。

基于连续性假设,在射影几何意义下,本文利用一种外极线束和匹配点的整体信息,对相似性匹配结果进行检测,剔除其中的误匹配点。

实验结果证明,极线束约束具有较强的误匹配检测能力,大大提高了匹配准确度。

【总页数】4页(P221-224)
【作者】曾峦;张可黛;李生良
【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测量控制系,北京怀柔 101416;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测量控制系,北京怀柔 101416;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测量控制系,北京怀柔1014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8
【相关文献】
1.利用外极线约束的图像匹配新算法 [J], 邓志燕;陈炽坤
2.基于三目极线约束的高精度基础矩阵求解方法 [J], 李士杰;刘巍;杨景豪;刘阳;贾振元
3.基于极线约束的双目图像匀光校正方法 [J], 任宏;刘培勋;;
4.融合深度学习与外极线约束的三维人体位姿测量方法 [J], 宋丽梅;吕昆昆;杨燕罡
5.基于极线约束的优化非线性图像校正方法 [J], 裴云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指由多根电线或光纤组成的电气连接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

为确保线束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线束外观质量控制1. 线束外观应整洁、无明显划痕、变形、破损等缺陷。

2. 线束表面应平整、无明显起毛、脱皮等现象。

3. 线束颜色应一致、无明显色差。

4. 线束标识应清晰可见,不易磨损、褪色。

三、线束尺寸质量控制1. 线束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5mm。

2. 线束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0.2mm。

3. 线束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0.1mm。

4. 线束分支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2mm。

四、线束电性能质量控制1. 线束导通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10%。

2. 线束绝缘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20%。

3. 线束耐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5%。

4. 线束电流负载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为±10%。

五、线束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1.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能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2.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耐低温性能,能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3.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耐湿性能,能在潮湿环境下正常工作。

4.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耐振动性能,能在振动环境下正常工作。

六、线束可靠性质量控制1.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抗老化性能,能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性能。

2.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能在腐蚀性环境下正常工作。

3.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能承受一定的拉力。

4. 线束应具有一定的抗扭强度,能承受一定的扭矩。

七、线束检测方法1. 外观检测:通过目视检查线束外观,发现外观缺陷。

2. 尺寸检测:通过测量线束长度、直径、绝缘层厚度等,判断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极线约束 作用

极线约束 作用

极线约束作用极线约束是计算机视觉中一种常用的技术,它在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任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极线约束利用了两个相机观察同一场景时的约束条件,通过这些约束条件来提高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极线约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相机之间的几何关系来限制图像中物体的位置。

在一个场景中,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相机的位置和姿态,以及另一个相机相对于第一个相机的位置和姿态,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相机之间的极线。

极线是一个直线,它表示了在一个相机图像中对应于另一个相机图像中某个点的可能位置。

利用极线约束,我们可以在一个相机图像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并在另一个相机图像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位置。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的搜索范围,提高处理和识别的效率。

例如,在目标跟踪任务中,我们可以通过极线约束将目标的搜索范围限制在一个相机图像中的一条直线上,从而减少搜索的复杂度。

极线约束还可以用于三维重建和立体视觉任务中。

在三维重建任务中,我们可以通过极线约束来恢复物体的三维形状和位置。

在立体视觉任务中,我们可以通过极线约束来匹配两个相机图像中的特征点,从而获取物体的深度信息。

为了使用极线约束,我们需要知道两个相机之间的基础矩阵。

基础矩阵是一个由两个相机的内参数和外参数决定的矩阵,它描述了两个相机之间的几何关系。

通过计算基础矩阵,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相机图像中对应点之间的极线。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计算基础矩阵。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极几何来计算基础矩阵。

对极几何是利用两个相机观察同一场景时的几何关系来推导出两个相机图像中对应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通过求解这些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基础矩阵。

除了对极几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用来计算基础矩阵。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光流法来计算基础矩阵。

光流法是一种基于像素灰度值变化的方法,通过计算两个相机图像中像素之间的位移向量来估计基础矩阵。

在使用极线约束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现代汽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汽车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线束的设计、创造、安装和测试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线束设计质量控制1. 设计规范:线束设计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如ISO 6722、SAE J1128等,确保线束的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材料选择:线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震动等特性,并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3. 绝缘层厚度:线束绝缘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4. 弯曲半径:线束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线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或者断裂。

三、线束创造质量控制1. 材料采购:线束创造商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2. 线束组装:线束组装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确保线束的连接准确、坚固。

3. 引线长度:线束中各引线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束的连接正确性和可靠性。

4. 线束绝缘处理:线束绝缘处理应均匀、坚固,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5. 线束标识:线束应标识清晰,确保使用者能够准确识别和安装线束。

四、线束安装质量控制1. 安装位置:线束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安装,避免与其他部件磨擦或者受到外力损坏。

2. 固定方式:线束的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束在使用过程中不松动或者脱落。

3. 弯曲半径:线束在安装过程中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发生损坏或者断裂。

4. 线束保护:线束应进行适当的保护,如使用护套、护管等,防止线束受到机械损伤或者化学腐蚀。

五、线束测试质量控制1. 电气测试:线束应进行电气测试,确保线束的连接正确、电气性能良好。

2. 绝缘测试:线束应进行绝缘测试,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3. 弯曲测试:线束应进行弯曲测试,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损坏或者断裂。

极线约束原理

极线约束原理

极线约束原理
极线约束原理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算法,它可以用于图像匹配、三维重建、运动估计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极线约束原理的定义、应用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极线约束原理是指在两幅图像中,对于一个点在一幅图像中的像素点,其在另一幅图像中的像素点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这条直线称为极线,它是由两幅图像的相机参数和像素点的位置共同决定的。

因此,通过极线约束原理,我们可以在两幅图像中找到对应的像素点,从而实现图像匹配。

极线约束原理在三维重建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三维重建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拍摄同一个物体,然后通过图像匹配和三角测量等方法,得到物体的三维模型。

而极线约束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角度的图像中找到对应的像素点,从而提高三维重建的精度和效率。

极线约束原理还可以用于运动估计。

在运动估计中,我们需要根据相邻帧之间的像素点位置变化,来估计物体的运动轨迹。

而极线约束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相邻帧之间找到对应的像素点,从而实现运动估计。

然而,极线约束原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对相机参数的精度要求较高,如果相机参数估计不准确,就会导致匹配结果不准确。

其次,极线约束原理只适用于两幅图像之间的匹配,对于多幅图像
的匹配则不适用。

极线约束原理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算法,它可以用于图像匹配、三维重建、运动估计等多个方面。

虽然它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相机参数估计和算法设计等方法,来提高其精度和效率。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电气连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控制对于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线束质量控制的目的、适用范围、定义、术语、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记录等内容。

二、目的线束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线束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线束产品的质量控制,包括但不限于汽车线束、电子设备线束等。

四、定义1. 线束:由多根导线、电缆或光纤等组成,用于传输电力、信号或数据的装置。

2. 质量控制:通过制定标准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过程。

五、术语1. 线束外观:指线束的外部形态、颜色、标识等方面的要求。

2. 线束尺寸:指线束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要求。

3. 线束材料:指线束所使用的导线、电缆、绝缘材料等。

4. 线束连接:指线束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要求。

六、质量要求1. 线束外观要求:a. 线束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划痕、变形等缺陷。

b. 线束颜色应符合规定标准,不得有色差、褪色等现象。

c. 线束标识应清晰、易识别,不得有模糊、脱落等情况。

2. 线束尺寸要求:a. 线束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在正负5%之间。

b. 线束宽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范围在正负0.5mm之间。

3. 线束材料要求:a. 线束所使用的导线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久性。

b. 线束绝缘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4. 线束连接要求:a. 线束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松动、断裂等现象。

b. 线束连接的接触电阻应符合规定要求,不得超过规定范围。

七、检测方法1. 线束外观检测:通过目视检查,对线束的外观进行检测,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2. 线束尺寸检测:使用尺子、卡尺等工具,对线束的长度、宽度、厚度进行测量,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3. 线束材料检测:使用相关测试仪器,对线束所使用的导线、绝缘材料进行测试,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词 质 女控 制
图像 匹 配
射 形几何
,
外极 线
中图 分 类 号
文 献 标 识码
点 即
,
与 与
的交 点


,

如果

则定义 点


的交点 为


上 的无 穷 远 点 同 样 上 的点列

,
上 的点列
,


… 又可 以通 过 以 另一

立 体 视 觉 是 由空 间 序 列 的 多 幅 一 般 两 幅 图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一 一 一
光学
精 密工 程
,
,
文 章编 号
用 极 线束 约 束 方 法 进 行 图 像 匹 配 后 的 质 量 控 制
曾 峦 张可 黛 李生 良
, ,
装备指 挥技术 学院测 量控制系 北 京怀柔
,
摘 耍 在立 体 视 觉 匹 配过 程 中 不 可避 免 的会 出 现 大
, ,
的误 匹 配 点 图 像 匹 配后 的质 量 控 制是 检 测 误 匹
,
束 两 外 极 线 束 之 间 的变 换 为 射 影 变 换 的 特 殊 情
况 称 为仿 射 变换 仿 射 变 换 也 保 持 交 比不 变
,
,
左 图 中 某 一 列 上 距 离较近 的特 征 点 右 图 的 匹 配 点
也应位 于 一 窄 的列 范 围 内 在 大 部分 相 似性 匹 配 结 果 正 确 的前 提 下 将 左 图 的每 一 列 分 为若 干 小
,
,
〔 」 王 大 平 仁 延 川 蔡 旺 森 数 字 橄 影 测 蚤 学 〔 〕北 京 解 获 军 出 版 社
吴立 德 计 葬 机 视 觉
〕上 海 复旦 大 学 出 版 社
,
,

,


人肠
,

,

,
’ ,
,
作 者 简 介 曾峦
,

,
男 广东 梅 县 人 副教 授 学 士
, , , ,

年 毕 业 于 国 防 科大 飞 行 器 仪 表 专 业 从事 光 电测 量 专业 多
定理
, ,
射 影 变 换 保持 点 列 的交 比 不 变
射 影 变 换 保持 线 束 的 交 比 不 变
,




对 于 图 所示 有
,
,
,
‘ ,

,
,

,

,
,
射 影 变 换 及 其性 质
图 所示 直线
, ,
与一 交 于


点的直 线 束
, ,
,

分别 交于



,
…与
,


,


,
… 对于


, , ,
,
,
年 具 体 研 究 方 向为 图像 信 号 处 理 获 部委 级 科 技 进 步 奖 项 发 表 论 文
。 余篇
,
,

,
, ‘
上 的任何 一 点 如
,
点 总可以在
,
上找到对应

收稿 日期


修订


光学
精 密工 程
几‘
,

相应 的在
‘。


,
上 的 外 极 线 束分 别 为
、 、 、


由射 影 几 何 知
,

的交 比 等 于 小


的交 比 并等于
,



的交 比
,

, , ,






, ,
,
,


,
,
解 中的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约 束 如 图 所 示

,
,

分别

,
是左右两 幅 图 像 或

,
上 的 所有 外极 线 交 于 极 点

的所 有 外 极 线 交 于 极 点
,

是主焦点
,
周 围景物 的 两 幅 数字 图像 若 两 部 摄 像机 焦 距 相

,
。 〕

图像上 的投 影 点
、,
,
等 各 内部 参 数 也 相 同 两 摄 像 机 的 主 光 轴 水 平
,
键 的问题就 是 立 体 匹 配 即寻 找左 右两 幅 图像 上
,
维射影 变换

对 应 于 同 一 景 物 点 的 像 点 目前 已 有 多 种 立 体 视
觉 匹 配方 法 每 种方 法 所 选 取 的 匹 配 特 征 基 元 相
,


定 义 点列 和 线 束的交 比
,


似性 匹配算法 各不 相 同 但无 论 哪 一 种 方法 得 到 的相似 性 匹 配 结 果 都 不 是 理 想 的 其 中 存 在 一 些
, , , ,
,
,
,

共线
且 相 互 平 行 并 与摄 影 基 线 方 向 垂 直 即成 正 直 摄 影 方 式 则 外 极 线 与 像 面 的 水 平扫 描 线 重 合 极 点
位 于 无 穷远 点 这 对 简 化 匹配 过 程 和 匹 配 后 的质
,
量 控制是 有 利 的
,

在 正 直 摄 影 模 型 中 外 极 线 束为 一 组 平 行 线

到 立 体 像 对 中对 应 点 之 间 的 射 影 变 换 不 变 关 系

,
的 距 离 在 射 影 坐 标 系 中是 两 点 的 射 影 坐 标 差
,
提 出一 种 新 的 约 束 一 外 极 线 束 约 束 运 用 外 极 线
表示直线
,
,

与直 线
,
,
间 的 夹 角 容 易证 明

束 约 束 进 行 配 后 质量 控 制 的 方 法 与传 统 的 方法 相
与 校验 区 域 内 匹 配 点 列 坐 标 的 平 均 值 之 差 应 小 于
光学
精 密工 程

参考 文 献
」 马硕 德 张 正 友 计 葬 机 视 觉
,
【 幻
巴 拉德
,
,
布朗
,
— 王 东泉 徐 心 平
,
计 算 理 论 与葬 法 基 拙
,
〕北 京 科 学 出 版 社
,
赵 经 伦 译 计 葬 机 视 觉 〔 〕北 京 科 学 出 版 私

为 中心 的线束变换 为直 线


像 获 取 物 体 三 维 几 何 信 息 的方 法 在 由景 物 的 二
维 图 像 信 息 进 行 三 维 恢 复 的过 程 中 最 困 难 最 关
,


” ,

…称 直 线


间的一 一 对 应 变换 为
一 维 射 影 变 换 类 似 地 可在 两 个 平 面 之 间定 义 二
,

段 对 每 一 小 段 沿 列 方 向 搜 索 已 匹 配 的特 征 点 集
,
片二亏二
稼瀑 一 馨 执 林蕊
伫 冬

,


石 、、
二式 另
,
,
其 在右 图对 应 的 匹配 点 集 为

悦次


,

运 用 外极 线束约 束
,





其中

分 别 为 匹 配 点在 像 面 中的 列 行 坐 标 式
,
表 示 左 图 某 一 列 上 的 已 匹配 特 征 点在 右 图 匹 配 点 的列 坐 标 均值
,
为 误 差 门限 上 式 的意 义 为 对
,
,
在 图 中 空 间共 线 的 点
,

,




在 图像
、 、

于某一组 对应 点 式
右 图 中 匹配 点 的列 坐 标
上 的像点分别为 小
,

,

,‘

, , ,

配 点 的荃 本 方 法 本 文将对 进 一 步提 高 匹 配 准 确 率进 行探 讨 基 于 连 续 性 假设 在 射 影 几 何 意 义 下 本 文
利 用 一 种外极线束 和 匹 配 点 的 整 体 信 息 对相 似性 匹 配 结 果 进 行 检 测 剔 除 其 中 的误 匹 配 点 实验 结 果 证 明 极 线 束 约 束 具 有较 强 的 误 匹 配 检 测 能 力 大大提高 了 匹 配 准 确 度
,


基于 连续性 假设 在 同一物体表面 且相 距很 近 的
,
点 它 们 在 两 个 像 面 上 的像 点 一 般 也 比 较接 近 因
,

如 果 待 匹 配 点 序 列 在 空 间成 一 条 直 线 成 像
,
此 左 图的像点集合
,
,
在右 图的对 应 点 集合
,

后在 左 右 像 面 上 各 像 点 就 应 该 满 足 交 比不 变 的 定理 利 用 这 一 特 性 可 以 建 立 待 匹 配 点 之 间的 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