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
脂质体的分类(按结构分类)
2.多室(层)脂质体(MLVs), 双分子脂质膜与水交替形成的多层结构的囊泡。 一般由五层、或更多层的同心板组成。 较少层数(两到四层)的又称为寡层脂质体。 粒径一般为100nm~5µ m。 包封容积相对较低。
脂质体的分类(按结构分类)
3.多囊脂质体 (multivescular liposomes,MVLs)
脂质体的分类
正电荷脂质体 按荷电性分类 负电荷脂质体 中性脂质体
脂质体的分类
静脉给药脂质体
口服给药脂质体 肺部吸入给药脂质体
眼部用药脂质体
按给药途径分类 黏膜给药脂质体 外用脂质体和经皮给药脂质体 局部注射用脂质体(肌注、关节腔、脊髓腔、肿瘤内等) 免疫诊断用脂质体 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用脂质体
第三节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4、电感应法(库尔特计数器)
5、光感应法(如粒度测定仪)
脂质体的质量研究(粒径和分布)
1、光学显微镜法 将脂质体混悬液稀释(约5倍),取1滴放入载玻片上或滴入细胞 计数板内,放上盖玻片,观察脂质体粒径大小和数目,然后按其大小 分档计数,以视野见到的粒子总数,求出各档次百分数。 仅适用于大的脂质体。 2、电子显微镜法 用负染法和冰冻蚀刻法,用于分析小脂质体。 负染法:用溶液悬浮脂质体,样品滴在有支持膜的铜网上,滤纸吸去 多余的液体,再滴重金属染料,滤纸吸去多余液体,自然干燥30min, 用电镜观察脂质体的结构和粒径分布。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
第二节 脂质体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与分类
一、脂质体的组成
磷酸骨架
亲水的头部
磷脂 脂质体
疏水的尾部
水溶性分子(胆碱、丝氨酸等)
两条脂肪酸链, (10-24个C原子,0-6个双键)
胆固醇
脂质体的组成
HO
磷脂示意图
胆固醇的结构图
脂质体的组成
磷脂酰胆碱(PC) 中性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PE) 鞘磷脂(SM)
脂质体材料
负电荷磷脂 (酸性磷脂)
磷脂酸(PA) 磷脂酰甘油(PG) 磷脂酰肌醇 (PI) 磷脂酰丝氨酸(PS)
硬脂酰胺(SA)
正电荷脂质
胆固醇衍生物
大豆甾醇葡萄糖苷(SG) 大豆甾醇SS
大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 胆固醇(Ch)
脂质体的组成(中性磷脂)
1、中性磷脂 ⑴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PC,) ①天然的PC a. 脂质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b. 从蛋黄、大豆、牛心脏和脊髓提取 c.是一种混合物,每一种PC具有不同长度、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链。 植物性PC的脂肪链具有高度不饱和性 动物性PC的脂肪链大部分是饱和的 ②合成的PC 二棕榈酰胆碱(DPPC)、二硬脂酰胆碱(DSPC) 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
脂质体的组成
3、胆固醇(cholesterol, Ch)膜的另一类重要组成成分。
脂质体机理及特点
脂质体是用磷脂来包裹某种物质的,磷脂具有亲肤性,被皮肤吸收后磷脂囊中的物质释放出来发挥效应。
乳剂是用一端亲水一端亲脂的乳化剂将亲水性物质和亲脂性物质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体,而不是水油分离。
微囊和脂质体有相同之处,不过微囊的囊衣不一定是磷脂,也可能是别的物质。微囊破裂或者被分解后释放出有效成分。
一)脂质体的定义及其结构原理
脂质体(liposomes,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脂质体是以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为膜材,具有类细胞膜结构,故作为药物的载体,能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增加药物对淋巴组织的指向性和靶组织的滞留性.
脂质体的制法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或其他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氯仿溶液在茄形瓶中旋转蒸发,在瓶内壁上形成一层薄膜;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烧瓶中不断搅拌,即得脂质体。
2、注入法
将磷脂与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一般多采用乙醚),然后将此药液经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50℃(并用磁力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或含有水溶性药物)中,加完后,不断搅拌至乙醚除尽为止,即制得大多孔脂质体,其粒径较大,不适宜静脉注射。再将脂质体混悬液通过高压乳匀机二次,则所得成品大多为单室脂质体,少数为多室脂质体,粒径绝大多数在1μm以下。
3、超声波分散法
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中,加入磷脂,胆固醇与脂溶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剂的溶液,搅拌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液以超声波处理,然后分离出脂质体再混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脂质体的混悬型注射剂。经超声波处理大多为单室脂质体,所以多室脂质体经超声波进一步处理亦能够得到相当均匀的单室脂质体。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ppt课件
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肝炎、脑瘤等,能够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缓释控释给药
脂质体的缓释控释性能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实现药 物的缓释和控释,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脂质体在缓释控释给药中 的应用
用于治疗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能够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的
制备过程演示
01
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胶态脂质体。
02
通过凝胶色谱法或超速离心法进行纯化。
3. pH梯度法
03
制备过程演示
利用药物在不同pH值下溶解度的差异, 将药物包载入脂质体内。
通常先将药物溶于酸性水溶液中,再 与碱性脂质体混合,通过pH梯度促使 药物包载。
结果观察与数据分析
粒径分布
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 径及分布,以评估制备过程中粒径的 变化。
超临界流体技术
利用超临界流体(如CO2)的高扩散性和低粘度特性,将 药物、磷脂、胆固醇等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然后通过减 压或升温的方式使脂质体析出。
04
脂质体稳定性评价与影响 因素
稳定性评价方法
粒径分布测定
通过动态光散射等方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及 其分布,以评估其稳定性。
电位测定
利用电位测定仪测定脂质体的电位,以判断 其稳定性及可能发生聚集的倾向。
脂质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脂质体药物特点及其机制
药wenku.baidu.com组织分布可控性
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改变表面的性质。如 粒大小、表面电荷等,提高脂质体药物对靶 区的选择性和定向性,控制药物 的组织分布, 从而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
与细胞的亲和性
由于其特殊的类细胞膜结构,脂质 体细胞有较大的亲和力,且能增加 药物对细胞的通透性,从而提高了 药物在患病部位的浓度和作用,起 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脂质体药物作用机理
脂质体药物作用机理
脂质体对细胞的作用机 理由于脂质体与细胞膜 (生物膜)结构相似, 脂质体的主要成份磷脂 等类脂物也是细胞膜的 主要成份,所以脂质体 与细胞膜之间有很强的 亲合力。 脂质体的膜与生物膜熔 合,脂质体所包含的活 性成份(例如EGF , BFGF, SOD, Vc等等) 被释放而进入细胞内, 或者整个脂质体被细胞 吞噬,活性成份在细胞 内被吸收
薄膜分散法:
该法是实验室常用方法,可做成各种单室或多室脂质体。缺点是对操作过程要求缜密,工作时间要达 20小时以上。 超声波分散法: 在薄膜法的基础上用超声波照射。该法可使工作时间缩短一些,但超声波可使脂质分解,使药物受到破坏或失活。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该法可以制成粒度较小的脂质体,但增加了除去表面活性剂的透析、超声离心或胶体过滤步骤,而且有许多药物不宜 使用表面活性剂。 注入法: 过程中使用了乙醚或乙醇、二乙醚。该法步骤简单,但包封率低,粒径大。除去溶媒时需要高温,会使大分子物质变 性和热酸性物质灭活。 反相蒸发法: 该法生成的脂质体粒度均一,包封率高,但是稳定性差,对过程控制要求较严。 冷冻干躁法: 该法对热不稳定药物尤为适宜,但需经过几次冻融过程,且包封率不高。 PH及醋酸梯度法: 该法包封率很高,但步骤多,条件复杂,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脂质体是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有关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检索、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了脂质体的分类、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关键字:主动载药;被动载药;药物载体;前体脂质体;靶向给药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微囊就是脂质体。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质体(包括上述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等)特殊性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按电荷性,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恶性肿瘤的靶向给药治疗方面极具潜力。为克服脂质体作为载体的靶向分布不理想、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型脂质体,如温度敏感型、PL敏感型、免疫、聚合膜脂质体。前体脂质体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克服脂质体不稳定的较好思路。
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反相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和复乳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一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
1被动载药法
脂质体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等。陈建明等[1]在制备含药脂质体时,首先将药物溶于水相或有机相中,然后按适宜的方法制备含药脂质体,该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所得脂质体具有较高包封率。
1 )薄膜分散法
此法是最原始但又是迄今为止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一大的圆底烧瓶中,再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得到脂质体。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
1965年,英国Banghan作为研究生物膜的模型 提出的。 20世纪70年代初期,Gregoriadis首先提出用 脂质体作为β-半乳糖苷酶载体治疗糖原积累 疾病。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第一个药用脂质体制剂(1988年,瑞士) 益康唑脂质体凝胶 第一个脂质体注射剂(1990年美国)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第一个抗癌药物脂质体(1995年,美国) 阿柔比星脂质体
脂质体的组成(中性磷脂)
CH3
+
CH3
N
CH3
O O P O O O
(a)全饱和磷脂 (紧密排列)
(b)非饱和磷脂 (不能紧密列)
O
O O
磷脂脂肪链的饱和度对磷脂膜排列的影响
R
R
磷脂酰胆碱(PC)
脂质体的组成(中性磷脂)
⑵ 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 ethanolamine, PE) 特性; 头部基团小; 非饱和的PE容易形成非双层结构型 — 形成六角相(制备特殊脂质体)
O
+
NH3 O
O
P O O
O
O O
R
R
六角相
磷脂酰乙醇胺(PE)
脂质体的组成(中性磷脂)
⑶鞘磷脂(sphingomyelin,SM)
CH3
+
CH3
N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
其他类型药物应用实例
01
胰岛素脂质体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口服易被胃肠道酶破坏。脂质
体型剂可提高胰岛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降血糖效果。
02
疫苗脂质体
将疫苗包裹在脂质体内,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提高疫苗接
种效果。
03
生长因子脂质体
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百度文库和分化作用,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具有
思考题引导深入探究
如何进一步优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提高其包封率和稳定性?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潜在风险和挑 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 脂质体在药剂学中的更广泛应用?
脂质体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 布特征是怎样的?如何通过这些特征 来指导脂质体的设计和应用?
除了传统的磷脂和胆固醇成分外,还 有哪些新型材料可以用于制备脂质体? 这些新材料会带来哪些新的特性和应 用前景?
03
典型药物脂质体制剂案例分析
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制剂
阿霉素脂质体
将阿霉素包裹在脂质体内,可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广泛用于 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顺铂脂质体
顺铂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但其肾毒性较大。通过脂质体包裹, 可降低肾毒性,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
米托蒽醌脂质体
米托蒽醌是一种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脂质体剂 型可提高其水溶性,降低心脏毒性。
药剂学实验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脂质体的结构类似于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根据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不 同,可分为多层脂质体和单层脂质体。多层脂质体由多个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呈 多层囊泡状;单层脂质体则只有一个磷脂双分子层,呈单层囊泡状。
脂质体分类
根据脂质体的结构和大小分类
可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大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小单室 脂质体的粒径在20-100nm之间,大单室脂质体的粒径在 100-1000nm之间,多室脂质体则是由多个小室组成的复杂 结构。
THANKS
感谢观看
06
实验注意事项与改进建议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
01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
和护目镜。
化学品安全
02
熟悉并遵守所有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SDS)指南,特别注意
有毒、易燃或腐蚀性物质的正确处理和存储。
设备安全
03
正确使用实验设备,遵循制造商的操作指南,确保设备维护和
其他方法
如荧光法、核磁共振法等,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但一般较为昂贵且操作复杂。
04
实验步骤与操作规范
试剂与仪器准备
试剂
磷脂、胆固醇、有机溶剂(如氯仿或乙醇)、待包封药物、PBS缓冲液等。
仪器
旋转蒸发仪、超声波清洗器、离心机、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脂质体制备过程
脂质体的名词解释
脂质体的名词解释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是由磷脂和鞘脂等两性分子分散于水相时形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脂质体的双分子层结构与皮肤细胞膜结构相同,因此具有优良的保湿作用。同时,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在药剂学中,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脂质体的直径通常在nm之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脂质体名词解释药剂学
脂质体名词解释药剂学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脂质组成的微小球形结构,其直径通常在10-1000 nm之间。它们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系统,可以通过改变其组成和结构来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和靶向输送。
脂质体可以被制备成不同类型,包括多层脂质体(MLVs)、小泡脂质体(SUVs)和大泡脂质体(LUVs)。这些不同类型的脂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应用。
脂质体可以用于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它们可以通过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此外,脂质体还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输送来降低药物的毒性。
脂质体还可以用于输送基因和疫苗等生物大分子。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实现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和靶向输送。
总之,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脂质体研究进展
・医学前沿・JMedRes,Dec2009。V01.38No.12
脂质体研究进展
孙欣欣金楠
脂质体(1iposome)亦称类脂小球,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由不溶性的具有极性的磷脂质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脂质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囊泡,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充分被靶细胞、靶组织吸收。将药物做成脂质体后,具有靶向性、缓释性、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特点。脂质体作为新型的药物剂型可以达到提高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患者顺应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目的,所以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相关人员对脂质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现以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分类将有关最新研究作如下综述。
一、脂质体的类型
根据脂质体结构中所包含的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单室脂质体粒径通常0.02~1¨m,多室脂质体粒径l一5肛m。根据脂质体本身的特殊性,分为普通脂质体和特殊性能脂质体。普通脂质体是由一般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包括小单层脂质体、大单层脂质体和多层脂质体;特殊性能脂质体是指利用某些特殊的脂质材料赋予脂质体某些特殊性能,包括长循环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前体脂质体。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逆相蒸发法、注入法和超声波分散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
1.薄膜分散法:将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或其他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氯仿溶液在烧瓶中旋转蒸发,使在烧瓶内壁上形成薄膜;加入含有水溶性药物的磷酸盐缓冲液,不断振摇或搅拌,即可生成脂质体,其粒径为l~5“m。穆筱梅…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以大豆磷脂(Epikumn200)为原料,
脂质体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谢红兵
药剂学课件-脂质体
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2
创新与突破
未来药剂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突破和创新,脂质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
领域的拓展将为药剂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3
跨学科合作
药剂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涉及到化
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人才培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靶向脂质体的靶向机制主要依赖于配体与靶细胞 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如抗体、糖蛋白、糖脂 等都可以作为靶向配体。
靶向脂质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已经在 癌症、感染、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
免疫脂质体
01
免疫脂质体是指通过将免疫活性物质(如抗原或抗体)包被在脂质体 表面,使其具有免疫活性的脂质体。
疫苗与脂质体结合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增强免疫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将疫苗与脂质体结合,可以增加疫苗的稳定性和免疫 原性,提高免疫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06
总结与展望
脂质体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重要性质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和降低药物毒 性等重要性质,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离得到脂质体。
脂质体的物理性质
形态
脂质体通常呈现为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可以从几十纳米到数微米不 等。
脂质体透皮给药研究
脂质体透皮给药研究
摘要:经皮给药制剂是通过皮肤使药物吸收入体内发挥全身作用的新剂型,是药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领域,众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以达到治疗水平上的经皮和黏膜透过量。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笔者综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脂质体经皮给药的渗透促进作用机制、透皮影响因素、最近脂质
体用于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脂质体;透皮给药系统;透皮吸收
引言:经皮给药系统指在皮肤或粘膜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或粘膜,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制剂1.经皮给药系统有以下优势:保持血药浓度稳定在治疗窗范围;避免药物口服经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经皮传递比口服给药更稳定地直接进入血液;改善患者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提高安全性,如发现不良反应,可立即移去,减少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危险性。脂质体是由磷脂和其他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球状体。脂质体以其低毒性、相对易制备,可避免药物的降解和可实现靶向性给药等优点,而被广泛作为药物载体使用。脂质体作为经皮给药的载体,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的促渗透效果。脂质体药物经皮传递中具有更好的性能2,如:①可使用的赋形剂广泛,无需使用高浓度表面活性剂;②较高载药量;③提高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降解或泄漏,并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④可使药物突释或缓释,药物突释可提高药物对皮肤的通透性;由于药物存在于固体基质中,也可缓释,使皮肤表面及皮肤组织中长时间保持较高药物浓度;⑤纳米粒尺寸较小,能够与角质层紧密接触,而且其较高的表面积,大大地增加药物与角质层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有利于药物经皮吸收;⑥能够在皮肤表面成膜,起到包封作用,减少表皮水分流失,有利于药物对皮肤经皮通透。固体脂质纳米粒应用于经皮给药具有较大潜力,其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在皮肤表面形成闭塞效应膜,增加角质层水合作用,增加皮肤角质层流动性,提高经皮给药效率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பைடு நூலகம்050420
王景
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类 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神 经鞘磷脂等)双层分子组成的 空心球 直径范围一般为25nm~5μm, 肉眼看不见的小球状物。磷脂 是双极性的,一头亲水,一头 亲脂,亲水极朝外头,亲脂极 朝内尾,2个磷脂分子“尾” 部相对构成了一个双层分子结 构。
脂质体药物特点及其机制
长效性
在脂质体双分子层的保护下, 药物可以避免氧化、降解或被 人体内的酸或酶破坏,从而可 以保证或延长药物的稳定性。
低毒性
脂质体药物的膜材与哺乳动物细胞相似, 由磷脂等组成,对机体不是异物,不会 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不诱发超敏反应 , 而能多次长期使用,对人体无毒害。
给药途径多样性
薄膜分散法:
该法是实验室常用方法,可做成各种单室或多室脂质体。缺点是对操作过程要求缜密,工作时间要达 20小时以上。 超声波分散法: 在薄膜法的基础上用超声波照射。该法可使工作时间缩短一些,但超声波可使脂质分解,使药物受到破坏或失活。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该法可以制成粒度较小的脂质体,但增加了除去表面活性剂的透析、超声离心或胶体过滤步骤,而且有许多药物不宜 使用表面活性剂。 注入法: 过程中使用了乙醚或乙醇、二乙醚。该法步骤简单,但包封率低,粒径大。除去溶媒时需要高温,会使大分子物质变 性和热酸性物质灭活。 反相蒸发法: 该法生成的脂质体粒度均一,包封率高,但是稳定性差,对过程控制要求较严。 冷冻干躁法: 该法对热不稳定药物尤为适宜,但需经过几次冻融过程,且包封率不高。 PH及醋酸梯度法: 该法包封率很高,但步骤多,条件复杂,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脂质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广州普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化妆品
脂质体洁面啫喱
脂质体真皮活肤祛皱面膜
适合油性皮肤,彻底清洁污垢及化妆品残留物。 重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活肤除皱。
脂质体阳光隔离素
防尘防紫外线,透气防水,抵御自由基。
脂质体bFGF再生霜
激发细胞再生活性,修复受损细胞,预防肌肤过敏
缓释性
药物被包在脂质体内,在组织中的 扩散速度降低,在血液中释放减慢, 从而延长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
靶向性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给药方式、给药部位 和粒径来调整其靶向,或者在脂质体上 连接某种识别分子,通过其与靶细胞的 特异性结合来实现专一靶向性。抵达靶 部位后脂质体 释放药物,提高了药物在 靶部位的治疗浓度,因而俗称“药物导 弹”。
脂质体不仅可静脉给药,也可用作 肌肉、皮下、粘膜、皮肤给药,还 可以将脂质体做成涂膜剂、膏剂、 口服液等,因此药物改为脂质体剂 型后可开发出更为广泛的给药途径。
药物组织分布可控性
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改变表面的 性质如粒径大小、表面电荷等,提 高脂质体药物对靶区的选择性和定 向性,控制药物的组织分布,从而降
现 经 实 广 中 泛 脂 应 质 用 体 于 是 化 否 妆 已 品
? 否
脂质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虽然具备了许多优点和特点, 但就目前来看,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表现在其制备技术给工业化生产带来了一定难度; 此外对于某些水溶性药物包封率较低,药物易从脂质体中 渗漏; 稳定性差亦是脂质体商品化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附
(1)Lipo-E:细胞生长肽 作用机理:修复、生长、快速渗透
能够促进细胞再生、修复受损、萎缩细胞,促进其脂肪细胞生成和长,提高肌肤的抵御机能。 超细小的活性分子,能够迅速渗透皮下组织,增加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及生长、修复的效应。
(2)KGF-2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具有调节、修复、再生帮助愈合伤口及加强表皮细胞的代谢和更新,避免色素沉积。 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增强细胞代谢活力,对换肤、纹眉、漂唇及烧伤、烫伤、疤痕 修复凹洞补平等,都具有显著疗效。 (3)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也是多种细胞致裂源,促进多种细胞的合成代谢, 快速修复皮肤的损伤(如纹眉、换肤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 增强微细血管韧度,可以使皮肤红润、健康,提高皮肤的抵御能力。 (4)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种细胞生理功能以及代谢活动发挥生物调节的生物活性因子, 可促进表皮细胞、神经细胞、血管和器官组织的上皮细胞生长,具有修复受损皮肤, 促进微循环、改善肤色、防止皱纹产生、淡化色素沉着。
低了毒性,减少了副作用。
脂质体与普通基质的对比
脂质体作为化妆品的添加剂的好处
● 脂质体的磷脂类分子可以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促进表皮细胞生长,修复和增强细 胞代谢,脂质体的磷脂轻度键合到角质层的角蛋白上,使皮肤柔软、润滑,有一种舒 畅的自然感。 ● 脂质体涂在皮肤上形成一个具有透气但减少水分蒸发的半透膜,故又有很好的保湿 作用(透气)。脂质体能使角质层水合力增加40%使皮肤长时间保持充足水分,这与 一般不透气的保湿剂不同。 ● 脂质体的成份(如神经鞘磷脂)很容易穿透皮肤角质层,使活性物质进入表皮和真 皮,发挥生物效应。据法国欧莱娅(L’oreal)公司监察证实,被脂质体包裹的内含物 进入角质层比游离在皮肤外的增加14~29倍 ● 有些活性成份如:生长因子、Vc等物质很不稳定,易受到氧化、紫外线破坏和酶的 分解。经脂质体包覆后,隔离了破坏因素,提高了活性和稳定性,而且脂质体还具有 缓释性效应,延长了有效成份的作用时间。 ● 脂质体作用于皮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为是脂类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不会 引起过敏和其他有害作用。
现实中脂质体是否已 经广泛应用于化妆品
实现脂质体制备的工业化的技术要点
包封率 80%以上,达到国家药典的规定; 提高贮存的稳定性; 提高向网状内皮系统以外组织的到达性; 提高脂质体粒度的均一性; 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到目前为止,国内有沈阳、南京、上海、大连、四川等众多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都在进行脂质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关 于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已有 20余种,但都属于实验室方法,现将主要几种的优缺点简要介绍如下:
脂质体药物特点及其机制
药物组织分布可控性
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改变表面的性质。如 粒大小、表面电荷等,提高脂质体药物对靶 区的选择性和定向性,控制药物 的组织分布, 从而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
与细胞的亲和性
由于其特殊的类细胞膜结构,脂质 体细胞有较大的亲和力,且能增加 药物对细胞的通透性,从而提高了 药物在患病部位的浓度和作用,起 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脂质体药物作用机理
脂质体药物作用机理
脂质体对细胞的作用机 理由于脂质体与细胞膜 (生物膜)结构相似, 脂质体的主要成份磷脂 等类脂物也是细胞膜的 主要成份,所以脂质体 与细胞膜之间有很强的 亲合力。 脂质体的膜与生物膜熔 合,脂质体所包含的活 性成份(例如EGF , BFGF, SOD, Vc等等) 被释放而进入细胞内, 或者整个脂质体被细胞 吞噬,活性成份在细胞 内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