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PPT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
4.尾联让你想到了孔子的哪一句话?说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登泰山而小天下”
这句不仅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之顶的决 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的伟大 抱负。
合作探究 通假字
荡胸生曾(céng)云 “曾”同“层”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阴阳割昏晓
阴——古义:山北水南为阴;今义:不见阳光的地方。 阳——古义:山南水北为阳;今义:温暖、明亮。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 胸 / 生 曾 云 , 决 眦zì/ 入 归 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未了。
指泰山。
指山色。 不尽。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 绵不断。
指天地、大自然。
造化 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合作探究
方法指导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1. 根据日常文言词汇的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诗词的主要内 容。首先要通读诗词,从整体上去理解诗词内容。对于相对较难 理解的诗词,要耐心多读,反复推敲,以便将诗词的前后内容联 系起来理解。 2.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如辛弃疾曾在抗金斗争的最 前线出生入死,南归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他的词 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 ;陶渊明的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抒发隐逸情怀;陆游的诗多与 爱国有关,渴望朝廷收复失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 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 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 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 诗。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 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山” “武林 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 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 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 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怎样的政治抱负?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 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写作特色
①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诗歌的前两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
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在 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 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 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 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 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 上“不畏”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 上高瞻远瞩,不畏奸 邪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一句话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人不能只为眼 前的利益,应该 放眼大局和长远。
古代诗歌五首PPT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不同点:《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
的政治抱负。《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
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
豪迈气概。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
登幽州台歌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新课导入
千金市马骨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 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 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 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千金市马骨出自《战国策·燕策一》中郭隗与燕昭王 的一段对话,郭隗借用一则耗费千金只买来一副马骨的典 故向燕昭王说明,若想天下贤才云集而来,首先应当显示 出求贤若渴的态度。
这一联写凝望之景。“归鸟”是投林还巢的
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
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
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不同点:《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
的政治抱负。《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
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
豪迈气概。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
登幽州台歌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新课导入
千金市马骨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 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 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 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千金市马骨出自《战国策·燕策一》中郭隗与燕昭王 的一段对话,郭隗借用一则耗费千金只买来一副马骨的典 故向燕昭王说明,若想天下贤才云集而来,首先应当显示 出求贤若渴的态度。
这一联写凝望之景。“归鸟”是投林还巢的
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
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知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大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意 岱(dài)
了(liǎo)
曾(通“层”) 眦(zì)
凌(líng)
/
/
/
15
诵 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8
根据理解填空:
背
读 • 诗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 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会_当凌_绝_顶_,_一_览_众山_小。
会 运
• 诗人直接赞美泰山风光秀美,巍峨高峻的诗句 是_造_化钟_神_秀_,_阴_阳_割_昏晓。。
• 诗中集眼前之景,心中之情的诗句是____ _荡_胸生_层_云_,决眦入归鸟。
•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那时在 上面俯视众山,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18
精 读 1 、诗题为《望岳》,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
悟 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 诗 有别,试做分析。 情 2 、 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
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19
精
读
诗题为《望岳》,
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24张ppt)
4.《登飞来峰》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4.《游山西村》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
盛情。一个“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
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足 疑
5.《己亥杂诗》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 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小结:
我们从“不见”中读出了陈子昂怀才不遇的悲叹, 从“不畏”中读出了王安石不惧困难的远大抱负,从 “不是”中读出了龚自珍不甘沉沦、为国效力的执着奉 献。一样的“不”字,不一样的情怀。
3.读《望岳》和《游山西村》原文及注释,发现“不”字, 体会情感。
“未了”“无时” 《望岳》中“末了”即不尽,不尽的还有什么? 《游山西村》中“无时”即随时,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痴 迷,以至于要不定时而且晚上也要来拜访呢?
“未了”中能看出青年杜甫的凌云壮志;“无时”里是 陆游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古朴民风的陶醉留恋。
三、学法小结,当堂背诵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咀嚼这些“不”字,我们会探寻到诗歌蕴含的情感。 赏读题材相似的诗歌时,抓住同类信息,用比较阅读的方 法,我们会更容易把握诗歌的意蕴,也更容易识记背诵。 这是学习诗歌的一个方法,希望大家以后能用这样的方法 品读更多的诗歌。
《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词,就是有曲 谱的歌词,是一 种密切配合音乐 用以歌唱的抒情 诗体。源于唐初, 宋朝大盛。主要 分为豪放、婉约 两大流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合作探究
4.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 容? 5.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合作探究
1.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 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2.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 是哪些?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水何澹澹……
山岛耸峙……
树 木 丛 生 , 百 草 丰 茂 。
秋 风 萧 瑟 , 洪 波 涌 起 。
星汉灿烂
日月之行
合作探究
1.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实写? 哪些是虚写? 水、山、岛、树木、洪波、日、月、星汉 水、山岛树木洪波实写,日月星汉是虚写。 2.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哪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马致远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 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 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 作品豪放清逸,杂剧以《汉宫 秋》为代表。
散曲,是为配乐所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0张PPT)
“造化钟神秀”:“造化”指“大自然”。“钟” 的意思是聚集,“神”是“神奇”,“秀”是“秀 丽”,“造化钟神秀”就是“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 把所有的神奇和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这是杜甫 对泰山之秀美的盛赞!
“阴阳割昏晓”:山前向日的南面为“阳”,山 后背日的北面为“阴”,这句诗是说在同一时间, 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阴为“昏”,如同天刚黑; 山南为“晓”,如同天刚亮。“昏”和“晓”两个 天地竟是泰山“割”开的!这是怎样一把硕大无比 的宝刀啊!“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却 异常“奇险”!它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姿,使 静止的山峦充满了雄伟磅礴的动态的力量!老杜炼 字,果真如他自己所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 人死不休”!
登高的过程,就是_____________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亲近自然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重拾信心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生发豪情壮志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走向乐观旷达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重塑自我的过程。 ……
游山西村 (宋)陆游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思考:诗人陆游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 村风光图。
1.内心孤独。第一句“前不见古人”,诗人在张望,既是“古人”,又如何能“见”?那他要 见什么人呢?“后不见来者”第二句仍在寻找。为何在“前”“后”去“见”“古人”和“来 者”,那么当下呢?看来当下无人可寻,当下没有知音!可见他的内心是何等孤独! 2.自我渺小。前两句从时间角度落笔,第三句则从空间角度着墨。作者不再追寻,转而俯仰天 地:“念天地之悠悠”,“悠悠”指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天地多么辽阔,而自己形单影 只,如此渺小,只能“独怆然而涕下”,“怆然”是悲伤的样子,“涕”指眼泪。 这种渺小, 是时空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渺小,近于东坡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种孤独,重 重地撞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
幼儿园大班古诗ppt课件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1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8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9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0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1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6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百度文库, 忙趁东风放纸鸢。
17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8
12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13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1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8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9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0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1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6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百度文库, 忙趁东风放纸鸢。
17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8
12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13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这首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一座千寻高的宝塔矗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的时候,站 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 登飞来峰诗句赏析
3、“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浮云”指的是什么?
“不畏”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看到的云,又比喻困难挫折或当时朝廷中的保守势力 。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 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出了 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 望 岳诗句赏析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会当”有何妙处?
“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写出了诗人要登上泰山俯视群山的决心,表 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哪句名言?蕴含怎样的人生哲 理?
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决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这首诗紧紧抓住题目中的“望”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 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
宋 · 王安石
➢ 登飞来峰预习检测
了解诗人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思想家。 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他的散文 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遒劲清新。他的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 今有文集《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一座千寻高的宝塔矗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的时候,站 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 登飞来峰诗句赏析
3、“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浮云”指的是什么?
“不畏”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看到的云,又比喻困难挫折或当时朝廷中的保守势力 。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 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出了 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 望 岳诗句赏析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会当”有何妙处?
“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写出了诗人要登上泰山俯视群山的决心,表 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哪句名言?蕴含怎样的人生哲 理?
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决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这首诗紧紧抓住题目中的“望”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 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
宋 · 王安石
➢ 登飞来峰预习检测
了解诗人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思想家。 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他的散文 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遒劲清新。他的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 今有文集《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译文:满怀离愁正对着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 浪迹天涯。
译文: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 出新的鲜花。
合作探究
1.再读诗歌,说说诗中写了哪几种心境。 • 离别的忧伤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
写作特色
这首诗立意新巧,于白描中见意蕴。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只用白描手 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 ,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 家受到热情款待,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古朴民风,末写游村之感。所写虽各有 侧重,但以“游村”贯穿,把秀丽山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 的画面中,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PPT课件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陆
游
已亥杂诗 龚自珍
陆游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PPT课件
游山西村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他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在这些诗中抒发政 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 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 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 书》《老学庵笔记》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7张ppt)
深刻含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 概,也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凌云。
杜甫很会“打望”: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远望 —— 雄伟高大 绵延 烘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
—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静
凝望 — 心情激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陶醉其间
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顶俯瞰 愿望 —
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吹着箫,打着鼓。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 联
此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 画卷: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 满着丰收的期待,民风淳朴可爱的欢乐画面。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号“文”;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 劲清新;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 集拾遗》。
此诗作于1050年,当时王安石29岁, 初涉宦海,年轻气盛,抱负不凡,在宁 波任知县满三年回临川老家探亲,路过 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 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上。
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对农村的喜爱之情和对农家的赞美之意。
杜甫很会“打望”: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远望 —— 雄伟高大 绵延 烘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
—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静
凝望 — 心情激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陶醉其间
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顶俯瞰 愿望 —
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吹着箫,打着鼓。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 联
此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 画卷: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 满着丰收的期待,民风淳朴可爱的欢乐画面。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号“文”;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 劲清新;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 集拾遗》。
此诗作于1050年,当时王安石29岁, 初涉宦海,年轻气盛,抱负不凡,在宁 波任知县满三年回临川老家探亲,路过 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 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上。
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对农村的喜爱之情和对农家的赞美之意。
统编版人教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49张ppt)
讲授新课
作者介绍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 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 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 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 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 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 他心情非常苦闷。
讲授新课
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 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 挤他,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 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他 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 都热情地接待他,酒设宴相迎。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 分感动,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
体味、积累: 2.《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 解这两句诗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写 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 望。
讲授新课
游山西村 陆游
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讲授新课
荡胸生曾云, 细望
决眦入归鸟。
内心激荡 眼界开阔
会当临绝顶, 愿望
一览众山小。
全诗主旨:相信自 己终能攀上人生顶峰的 豪情壮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共51张PPT)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什么特点?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 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 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 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 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首联赏析
——远望
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 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 明朗,也更强烈。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 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
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地 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 烘托出泰山的高。
颔联赏析
——近望
能否通过对这两句的品读,各用一 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 “神”或“秀”,“高”。突出 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 形象。
小
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 30岁时。这是他初显才能,胸怀抱 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 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 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今浙 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 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 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 文能武,主张抗金,收 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 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 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6张PPT)精品文档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整体感知
望岳
杜甫(五言律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问,写远望所见, 总括泰山全貌。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突出了 其雄伟宏阔的气势,“青未了”表现了泰山山脉的 绵延深远,青翠苍郁。)
新课讲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 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这里,诗人想说的 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 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 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形象 。
新课讲解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 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 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 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 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 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 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 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 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 蔽日的形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
56张PPT)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古代诗歌五首ppt完美版课件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拄:拄着。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3.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诗人发表的感概。因为主人殷勤,所以客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游山西村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取笑农人自酿的腊酒不好,丰收年他们待客也会宰鸡杀猪。
3.最后一句话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登飞来峰
写景
议论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拄:拄着。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3.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诗人发表的感概。因为主人殷勤,所以客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游山西村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取笑农人自酿的腊酒不好,丰收年他们待客也会宰鸡杀猪。
3.最后一句话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登飞来峰
写景
议论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 然而涕 下。
登幽州台歌——译文
前不见古人, 向前看不见古代贤明君王的 踪影,
后不见来者。 回头望不见效仿古代贤君的 当今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 一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 悠而广袤,天地无穷无尽,
独怆然而涕下。 我倍感凄凉独自忧伤落泪!
归纳主旨
本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描写了诗人 登幽州台凭今吊古,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 怀才不遇的境遇,抒发了诗人寂寞苦闷的 情怀。
望岳
— 杜 甫(736年)
简介诗人
杜甫(公元712-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后人称杜少陵。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 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 深远。故他的诗歌被公认 为“诗史”,他本人也被 称为“诗圣”。
登 幽 州 台 歌陈
子 昂
简介诗人
陈子昂(661-702) ,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 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 之一。其诗词意激昂,被 誉为“诗骨”。 因曾任 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有诗集《感遇诗》《陈伯 玉集》等传世。。
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 年(696),当时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命 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任右拾遗参 谋军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缺乏 战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向武进言,不 仅不被采纳,反被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在极度苦闷忧 愤的情况下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 这首诗。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写作背景
•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 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 州,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有感而发,写 下这首七绝。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 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 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 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 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 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历来被誉为“诗史”。代表作“三吏”: 《石豪吏》《潼关吏》《新安吏》;“三 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 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 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 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Fra Baidu bibliotek会
• 1. 意境: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幽远,空 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 2. 本诗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 3. 深刻典型社会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
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 受打击的现实,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独悲 愤的心情。
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 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向后望不到(像燕昭王那样)明 主。 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
• 独自凭吊,(我)悲伤难过,潸 然泪下!
诗意理解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 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读 诗 歌(把握节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呢?请看,它那苍 齐鲁青未了。 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三、深受《楚辞》的影响 。
1、《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 及兮,来者吾不闻。 2、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望岳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 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 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诗三首
3、背读—积累经典名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愿望
1. 有一个字提挈全诗请找出来。
望
2.弄清意思,看看作者是在怎样望泰山的?
小结
全诗围绕题目中的“望”字为 线索,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自朝 而暮进而想象,由大到小,由望岳到 想像将来登岳的情景,既写了泰山 的雄伟气势,又体现了诗人不怕困 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登飞来峰》
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 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 到一种人生哲理。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 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蔑视当时 的保守势力、实现自身的抱负的心怀。
20 古代诗歌五首
精彩开篇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 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 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 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 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 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 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 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
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 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 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 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选自《陈子昂集》。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
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 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 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 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 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 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 泰山如刀一样把照临的阳光切断,山的南 北两面形成明暗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情激荡;看 山鸟回旋归山,使人眼眶欲裂。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把周围矮小的群 山们,一览无遗!
【交流点拨】 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
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 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 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 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 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 襟!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 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 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 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 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 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 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 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