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理性分析
关于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标题: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深度思考与建议近年来,我国在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一、问题回顾与分析1.1 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的背景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是我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预算执行质量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强调了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 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现行的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难以适应多样化的支出需求。
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机制不够灵活,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
对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容易出现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力等情况。
1.3 问题的深层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源自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部门间的利益不均衡、财政管理体制的僵化等,都制约了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二、探索与建议2.1 从法律制度上完善标准体系要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应在法律制度上做出完善。
可以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标准的制定程序和标准的内容要求,以及对标准执行的监督和追责机制,为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2 加强部门间协调与沟通应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形成合力。
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应充分吸纳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
2.3 提高标准执行的透明度和效果应加强标准执行的透明度和效果。
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公开、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等手段,督促各部门按标准执行,同时建立健全的督查机制,保证标准的有效执行和效果评估。
三、个人观点与总结3.1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只有充分认识到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推动其健壮发展。
也需要重视制度创新和改革,打破体制障碍,为标准体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全面绩效管理视域下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探索
全面绩效管理视域下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高校部门的预算支出一直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面绩效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全面绩效管理的框架下,高校部门的预算支出需要更加注重效益和绩效,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科学评价高校部门的支出绩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高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开展关于全面绩效管理视域下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全面绩效管理视域下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探索,深入分析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方法以及实证研究,为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财务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包括探索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和问题、探讨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的提升,进一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
1.3 研究意义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是高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预算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向,为高校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对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的评价能够促使高校部门将资源合理分配,提高部门绩效,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高校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为高校管理的提升和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全面绩效管理在高校的应用全面绩效管理在高校的应用是指将全面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到高校管理中,以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效益。
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理性分析
期 以来 ,我 国 的财政 管理 中存在 着 “ 收入 、轻支 重 出”“ 投入 、 管理 ” ,重 轻 的倾 向 , 对财政 支 出绩效 评 价 缺 乏全 面 、 系统 的理论 研究 , 政支 出绩 效评 价 的实 财 践 经验也 不 足 。 19 年 ,建立 公共 财政框 架这 一 财 98
益有 着积极 作 用 。近年 来 ,我 国各地 区财政 支 出绩 效评 价体 系的 建设 已经 取得 了初 步成
效 ,但 还 存在 一些 尚待 改进 的 问题 。本 文 以阐释构 建财 政 支 出绩 效评 价体 系的必要 性入
手 , 我 国财政 支 出绩效 评价 工作 现状 进行 了分析 , 此基 础上 , 出完善 我 国财政 绩效 对 在 提
一
开 始加 快 ,其侧 重点 也逐 步转 向财政 支 出管理 。此 后 , 国相继 实施 了部 门预算 、 我 收支两 条线 、 国库 集 中收 付制度 、政府采 购 制度 以及规 范 预算 编制 程序
等 多项改革 , 目前 上述 改革 正 由 中央 向各 级地方 逐
些 问题 ,需要 在 今后 的财政 管理改 革 实践 中逐步
观上要 求 在确 定政 府支 出项 目之 前 ,对 拟安排 的各 个支 出项 目进 行评 价 ,判 断其 投 向的领 域是 否属 于 提供 公共 产 品 的范 围。而 通过 编制 各政 府部 门的绩
步推 进 , 并取 得 了较为 显著 的成 效 。
但应 看 到 ,我 国的财政 管理 改革 尚处 于初 始 阶
加 以完善 。
一
、
构建财政支 出绩效评价体 系的必要性
段, 目前 的改 革仍 只是 以对 财政 投入 的控 制 为导 向 ,
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充分认识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标准基础上,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财政制度同样离不开标准的支撑。
项目支出标准是项目预算申报、审核、安排和执行所依据的一种确定的标准额度,能有效解决基于基数法编制预算导致的项目支出刚性增长以及资金浪费等问题,保证预算安排的客观、高效、公正,推动部门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各级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要强化标准意识,按照《预算法》及《实施条例》要求,加快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等环节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二)加强标准制定的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一是明确部门职责。
建立财政部门统一组织、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工负责的标准制定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本级项目支出标准建设的统一组织和协调,制定本级项目支出标准管理制度办法,加快推进财政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工作,指导部门单位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等。
部门单位要在财政部门指导下,加快推进本部门单位标准制定。
二是建立标准体系建设整体规划。
结合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根据部门核心职能活动、预算管理需要等,在对本级项目支出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统筹项目支出标准与基本支出标准和资产配置标准的衔接配合,研究构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整体框架,优化项目支出标准体系整体结构,明确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提出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三是制定标准建设计划。
按照急用先行、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财政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分年度制定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计划,以市场没有标准、可量化、经常性的项目为重点,优先从适合标准管理、工作急需、易于实施的项目入手,深入分析各类项目特点,分门别类提出标准范围、制定的思路和方式,加快推进标准建设进度。
(三)提高标准制定效率和科学化水平按照“统一组织、分工负责”的原则,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和政策衔接,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专家等专业技术力量,开展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和相关课题研究,实现预算管理与专业技术力量的整合,促进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
预算绩效管理视角下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预算绩效管理视角下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在经贸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绩效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工具,在项目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从预算绩效管理视角下,探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首先,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主要由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三部分组成。
投入指标包括项目融资总额、项目规模、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产出指标主要包括项目产出物数量、项目交付时间等;效益指标则可从项目收益、成本效益比、资产回报率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其次,建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准则在建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准则:1.目标明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意义,有助于约束项目投入行为。
2.考虑风险:项目投入存在风险,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并量化风险,便于监控和管理。
3.适应环境:评价体系要根据项目所处的企业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4.公平公正:要保证评价体系的公平公正性,防止评价过程中出现不当的干预行为。
5.可比性:不同项目的支出绩效评价难以直接比较,但评价体系需要保证在单个项目内可比,并且方便与其他项目比较。
最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对项目管理的意义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在项目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投入行为中的偏差和错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最终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在实际运用评价体系中,项目管理者应该遵循“阶段性分析、全局性评价”的原则,灵活应用评价准则,不断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为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
在项目支出管理中,必须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评估项目绩效,才能最终实现项目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
基建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基建项目绩效评估报告基建项目绩效评估报告一、引言基建项目是指通过建设各种基础设施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项目,包括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电力、水利等领域。
基建项目的绩效评估是为了了解项目在规划、实施和运营阶段的绩效表现,评估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提供改进建议。
本报告针对某基建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项目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二、项目背景本次绩效评估的基建项目是某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立项,总投资额达10亿元人民币,覆盖市区内2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项目的建设目标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三、评估指标与方法1. 评估指标本次绩效评估将从项目规划、实施和运营三个阶段进行评估。
具体评估指标包括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实施的进度与质量、项目运营的效益与管理等方面。
2. 评估方法本次绩效评估将采用文件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项目相关文件和资料,实地考察项目建设情况,并与项目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获取项目各个阶段的具体数据和信息,为绩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四、评估结果1. 项目规划阶段在项目规划阶段,通过文件分析和专家访谈发现,项目规划相对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规划和市民出行需求,规划方案较为完善。
但在项目规划的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土地征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后期项目实施出现了一些问题。
2. 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进度相对较慢,主要原因是受地质条件和市政建设等因素影响,施工周期较原计划延长。
同时,施工质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工程结构不稳定,需要重复维修,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度。
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充分协调,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不受太大影响,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3. 项目运营阶段项目运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带来明显改善,市民出行效率得到提高,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改善市民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
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由反映基本建设改革与发展、基建资金运营过程的监督和执行结果、基本建设基础上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效率等内容的基本指标、专用指标和评论指标三个层次共73项指标构成。
一、基本指标基本指标是评价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的核心,由政策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建设效果指标、资产管理指标等内容的28项计量指标构成,用以形成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初步结论。
(一)政策性指标本年度基建拨款1、基本建设支出增长速度= -1 ×100%上年度基建拨款财政资金实际拨付额2、资金到位率(%)= ×100%财政资金计划总额实际使用财政资金数额3、资金使用率(%)= ×100%财政资金实际拨付数额地方财政实际配套资金数4、地方财政资金配套率(%)= ×100%专项工程地方应配套资金总数自筹资金实际配套数额5、自筹资金配套率(%)= ×100%自筹资金计划配套数额项目投资总额6、财政基建资金带动系数=×100%财政基建资金总额(二)结构性指标新增GDP1、基建投资效果系数=×100%基建投资总额基建投资总额2、基建投资率=×100%同期财政支出基建支出总额3、基建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00%同期财政支出各产业基建支出4、各产业占基建支出的比重=×100%基建支出总额说明:各产业分别按重工业、轻工业、能源工业、基础设施分别计算。
建安投资数额5、建安投资额占用率=×100%项目投资总额设备投资额6、设备投资额占用率=×100%项目投资总额待摊投资数额7、待摊投资额占用率=×100%项目投资总额其他投资数额8、其他投资额占用率=×100%项目投资总额(三)项目建设效果指标某个时期内的新增固定资产总额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0%某个时期内完成投资额报告期正式施工项目个数2、建设周期(按建设项目计算)=报告期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报告期正式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之和3、建设周期(按投资额计算)=报告期正式施工项目完成投资之和报告期新增生产能力4、生产能力建成率=×100%报告期施工规模报告期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5、建设项目投产率=×100%报告期全部正式施工项目个数竣工房屋建筑面积6、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100%施工房屋建筑面积本期评为优良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7、工程项目质量优良品率=×100%本期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年末未完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8、未完工程占用率=×100%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四)资产管理指标在用固定资产价值1、固定资产利用率(%)= ×100%固定资产总值在用设备台件数2、设备利用率(%)= ×100%设备台件数总数功能完好台(件)数3、设备完好率(%)= ×100%设备总台(件)数期未固定资产原值4、固定资产保值率(%)= ×100%期初固定资产原值服务净收益5、固定资产收益率(%)= ×100%固定资产总值已报告事故数6、固定资产事故报告率(%)= ×100%全部事故数二、专用指标专用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形成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具体由39荐计量指标构成,进一步对基本建设效率状况进行评价,以产生较为全面、准确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基本结果。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支出绩效的一套指标体系。
在项目管理中,支出绩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项目团队了解项目的财务状况,及时掌握项目的支出情况,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下面将从项目目标实现情况、成本控制、资源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完整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项目的目标实现是评价一个项目支出绩效的重要方面。
所以,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项目的目标实现指标。
比如,项目的收入目标实现情况、项目的产出目标实现情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价人员了解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是否能够创造所预期的价值。
其次,成本控制是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所以,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成本控制方面的指标。
比如,项目的成本控制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不合理支出情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价人员了解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控制好成本,是否存在成本超支的情况。
此外,资源利用效率也是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所以,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
比如,项目执行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价人员了解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高效利用资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最后,还应该包括其他相关指标,如风险管理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情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价人员了解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以降低支出。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项目目标实现情况、成本控制情况、资源利用效率、风险管理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只有综合评估这些方面的指标,才能全面地评价项目的支出绩效,并为项目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报告
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报告一、引言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是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旨在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利用。
本报告将对某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项目概况该工程建设项目是一座新建的高速公路,总投资额为X亿元,项目从2018年开始,计划于2021年竣工。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三、资金使用情况评价1. 资金使用合规性评价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进行评价,包括资金使用的依据、决策程序和合同履约情况等方面。
通过对项目资金使用文件的审查和相关部门的现场调查,发现资金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不存在违规行为。
2. 资金使用效益评价评价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益,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经过综合评估,该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该项目的建设对地区经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地区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
(2)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设改善了道路通行条件,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率,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改善了生活质量。
(3)环境效益: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 资金使用监管不够到位,需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2. 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部分资金闲置和浪费的情况,应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进度延误和成本超支方面,应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的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能力。
五、结论通过对该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项目的资金使用合规性良好,不存在违规行为。
2. 该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良好,对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目标1.引言在当今时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项目绩效目标的明确和有效管理成为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目标的管理方法,以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目标概述项目绩效目标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言,绩效目标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明确各绩效目标的具体指标,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可达性和可衡量性。
3.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分解3.1设定绩效目标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管理人员需结合项目背景、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等资料,全面梳理项目的绩效目标。
在此基础上,明确项目在各方面的具体绩效指标,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3.2分解绩效目标将整体绩效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衡量的子目标,是确保项目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
项目管理人员需将绩效目标逐级分解,形成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目标体系。
此外,还需关注项目各阶段的目标衔接和协同,以确保项目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效果。
4.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目标的监测与评估4.1监测方法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需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对绩效目标进行实时跟踪。
这些方法包括:数据收集、现场巡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第三方评估等。
通过多种监测手段,确保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得以全面、准确地掌握。
4.2评估方法针对项目绩效目标的评估,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通过专家评审、座谈会等方式,对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定量评估则依据项目绩效指标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综合评估,为项目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目标的调整与优化5.1调整绩效目标根据项目监测和评估结果,项目管理人员需对绩效目标进行适时调整。
调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实际情况,确保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项目绩效评价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评价项目绩效,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为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包括成本绩效评价和进度绩效评价。
一、成本绩效评价成本绩效评价是建筑工程项目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判断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情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项目的绩效。
1. 成本估算与控制在项目的前期,需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预算。
此后,通过对项目的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项目的资源配置,保持项目的成本在合理的范围内,并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2.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与项目的效益进行对比,来评估项目的绩效。
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包括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地决策,以实现项目的最大化效益。
二、进度绩效评价除了成本绩效评价外,进度绩效评价也是建筑工程项目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对项目进度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判断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帮助项目管理者及时调整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1. 进度计划编制与跟踪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项目启动之初,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并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
通过对项目进度的跟踪,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延误和拖延等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2. 里程碑评估里程碑评估是衡量项目进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定关键里程碑,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及时了解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整项目进度。
三、综合评价方法除了成本绩效评价和进度绩效评价外,建筑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还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方法将成本、进度和质量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全面了解项目的绩效情况。
1. KPI评估关键绩效指标(KPI)评估是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之一。
构建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理性思考
支出评价标准、运作程序和评价体系 ,是提高公共
支出绩效的有效方法。
20 年 ,财政部在湖北全省 进行 了公共支 出 02 绩效评价的试点 ,湖南、河北 、福建等省也进行了
小规模 的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随着我国财政
公共支出评价不同于内部 的审计 ,内部的审计
张 晓 红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 院 , 辽宁 大连 1 . 1 5  ̄ )
文摘编 号 :10 —93 (O6 4 07 A 05 1X 2O )0 —05 一C 摘 要 :财政资金的使用 、效益及其影响 ,是政 府、人 大和社会 民众普遍 关心 的焦点 问题 。随着我 国公共 财政 管理体制框 架的建立和 完善 ,如何强化公共财政 支出的绩效水平 , 是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 下财政 管理 工作 的新课 题 。对公共 支出效益的评价是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中的一项重要 工作,也是一个公认 的世界 性难题 ,却 具有十分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它在我 国刚刚起步 ,为 了深入开展 这一工作 ,对财政 支出效益的含义 、财政 支 出效益评价 工作 的难点 和 重点 、财政 支出效益评价的方式方法等 问题进行探 讨是非常必要 的。 关键词:公共支出效益评价;财政管理;绩效预算;财政监督 中围分类号 :F1. 824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5 93 ( 0)0 — 07 0 0 — 1X 2 6 4 05 — 3 0 o
分析检查 ,总结经验 ,提出对策。实行固定和非 固
的调控 ( 一)公共 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
价分析判断方法 。
公共支 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 ,要遵循统一的 定的联系 网络 ,当一项新 的公共支 出政策 出台以 后 ,这些网络要及 时提供政策施行过程中出现的各
我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理性思考
我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理性思考河南财政金融学院㊀王雪云㊀韩宗保摘㊀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ꎬ作为全面提升国家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ꎬ必须紧紧围绕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ꎬ将绩效理念和管理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㊁执行和监督全过程ꎮ不仅要尽快推进政府会计制度㊁政府财务和绩效报告制度㊁预算绩效激励机制㊁预算绩效问责机制等配套制度改革ꎬ而且要努力在全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㊁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绩效目标控制管理㊁全面强化预算绩效执行监控管理㊁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激励约束作用㊁协同加强绩效管理的监督检查㊁全面夯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ꎬ以实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预期目标ꎮ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㊀预算编制管理㊀预算执行管理㊀绩效管理法律法规中图分类号:F812 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3151(2018)27-0029-07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做出重要部署ꎬ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㊁标准科学㊁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ꎬ全面实施绩效管理ꎬ这是全面提升国家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ꎮ全面落实这一要求ꎬ必须紧紧围绕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ꎬ将绩效理念和管理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㊁执行和监督全过程ꎬ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ꎬ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ꎬ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ꎬ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ꎮ自我国启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以来ꎬ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积极探索ꎬ制定出台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划和规章制度ꎬ不断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覆盖面和绩效目标执行监控范围ꎬ建立绩效评价常态机制ꎬ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绩效评价ꎬ对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项目开展绩效评价ꎬ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ꎬ初步构建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和预算绩效管理新模式ꎬ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ꎬ预算管理规范化㊁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ꎬ强化了预算绩效意识ꎬ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ꎬ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㊁民主化水平ꎮ尽管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ꎬ但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发展要求相比ꎬ还存在一定差距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指出ꎬ目前我国在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如下问题:预算编制还不够科学准确ꎬ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不够强ꎬ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没有根本改变ꎬ部分项目执行结果与预算相差较大ꎻ一些政策尚未执行到位ꎬ一些资金使用绩效不高ꎬ存在资金闲置㊁项目推进缓慢ꎻ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通过项目支出列支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㊁年末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等现象ꎻ转移支付管理不够规范ꎬ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预算执行率偏低等ꎮ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ꎬ充分说明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任务艰巨㊁面临诸多挑战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ꎮ对于存在的问题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ꎬ以更好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ꎬ真正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要求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依托相关的配套改革ꎬ但是ꎬ目前一些配套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ꎬ进一步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效果显现ꎮ一是缺乏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ꎮ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预算绩效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ꎬ西方国家大都重视绩效预算制度的立法工作ꎮ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刚刚起步ꎬ目前规章制度的法律层次较低ꎬ仅限于财政部部门规章层面ꎬ协调部门之间关系时难度较大ꎬ还未上升到国务院行政法规层面和国家法律层面ꎬ缺乏上位法ꎬ离法律性的要求还相差很远ꎮ从法律依据层面看ꎬ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ꎮ在预算法实施条例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ꎬ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绩效管理并未做出过多详细的明确规定ꎬ只是在第十二条预算管理原则中规定了各级预算应当讲求绩效的要求ꎬ在第三十二条政府预算编制中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和部门单位预算编制中按照绩效目标管理要求编制预算ꎮ其他法律法规也未设定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条款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整体的相应法律法规支撑ꎬ使工作推动及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ꎬ阻碍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进一步深度广度开展ꎮ二是权责发生制改革还没有全面推广实施ꎮ我国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长期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ꎬ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改革实施才刚刚开始ꎮ从适应预算绩效管理的角度看ꎬ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比存在明显不足ꎬ不能完全归集和计量政府使用的财政资源ꎬ无法准确核算和全面反映政府在一个时期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花费的成本ꎬ从而不能有效分析政府资金的运用情况及其效果ꎬ使预算绩效管理缺少关于成本评价的基础和准确的会计信息ꎮ三是政府财务报告和绩效报告制度没有全面启动ꎮ目前ꎬ我国尚没有推行全面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ꎬ无法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全貌ꎬ对政府的资源缺少系统的报告ꎬ难以全面㊁准确衡量预算绩效情况ꎮ同时ꎬ与部门预算管理相应的绩效报告制度也没有全面实施ꎬ目前只是中央预算部分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告ꎬ地方各级政府还没有全面启动预算绩效评价报告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告的制度ꎬ预算绩效管理的外在监督难以全面到位ꎮ四是政府战略规划与中期预算框架没有有机衔接ꎮ中期预算强调规划与预算的联系ꎬ其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更好的使政策制定与预算编制执行相联系的有效机制ꎬ有利于将财政资源放在更长时间跨度内来衡量ꎬ实现支出与产出的匹配ꎬ科学地测量和评价绩效ꎻ同时ꎬ也为长期绩效目标的制定提供一个稳定的预算框架ꎬ为政府战略规划与预算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奠定较好的管理基础ꎮ目前ꎬ我国政府发展规划制定与预算编制相脱节ꎬ加上政府机构改革处于变动调整中ꎬ主要是规划发布和预算管理的时间周期㊁架构运作不同ꎬ实施单位和内容不同ꎬ规划通常由项目或行业分类构成ꎬ预算则以组织单位和支出项目构成ꎻ同时ꎬ规划关注发展的机会ꎬ预算关注政策实施的成本ꎬ在确定政府规划目标时常忽略了政府可用财力及其资金匹配能力ꎬ人为加剧了预算资源有限性与公共产品需求无限性的矛盾ꎮ这些差异与偏离都需要通过中期预算这一工具来实现二者的整合ꎬ奠定预算绩效管理的战略基础ꎮ五是预算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改革更是任重道远ꎮ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责任控制方式ꎬ国外的绩效预算在放弃投入的严格控制后逐渐转向产出和结果控制中ꎬ均要求以契约的方式明确机构的目标和产出以及结果ꎬ明晰责任关系ꎮ因此ꎬ为促进管理责任的实现ꎬ提高资金效率ꎬ必须提高各层面参与的广度和深度ꎬ建立有效的激励性约束机制ꎬ充分调动政府和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ꎬ在预算安排中给予各级财政和预算主管部门一定的㊁与预算绩效挂钩的自主权ꎬ才能有效推进工作ꎮ六是绩效管理问责机制没有全面建立ꎮ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绩效问责ꎬ将 花钱办事 的绩效评价结果与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责任㊁年度预算完成情况紧密结合起来ꎬ与管理者的政绩考核联系起来ꎮ但由于我国政绩考核长期以来片面简单ꎬ注重数量和外延的多ꎬ注重质量和效益不够ꎬ许多地方不顾财力ꎬ贪大求全ꎬ造成浪费严重㊁支出效率低下ꎬ预算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没有严格的考评和问责机制的改革ꎬ预算绩效管理就很难取得实效ꎮ七是财政预算透明度步伐还需推进加快ꎮ提高财政透明度的深度和广度是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客观需要ꎬ也是加强评价结果应用㊁推进评价结果公开的重要载体ꎮ根据有关资料显示ꎬ按照预算公开的高标准要求ꎬ政府预算体系中的一般公共预算㊁政府性基金预算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各类报表应该公开75张表格ꎬ2017年度中央预算才公开21张表格ꎬ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公开程度更是参差不齐ꎬ可见差距巨大ꎮ按照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的2017年报告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公开透明度情况ꎬ超过70分的只有1个地区ꎻ介于60~70分的也只有5个地区ꎻ其他25个地区均在60分以下ꎬ最低的地区只有25 5分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㊁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2017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显示ꎬ各城市得分在50~60分的最多ꎬ有69个ꎻ其次为得分在40~50分的城市ꎬ有57个ꎻ得分位于60~70分的城市有42个ꎻ得分位于30~40分的城市有40个ꎻ得分超过80分的城市共有5个ꎮ上述数据说明ꎬ虽然近年来ꎬ我国在财政预算公开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ꎬ但总体上财政透明度还比较低ꎬ使预算绩效管理仅限于完善管理㊁内部通报的形式ꎬ没有对评价结果产生深远影响ꎮ特别是我国一些部门和单位往往只注重财政资金的取得ꎬ而忽视其使用效果ꎬ在财政资金分配上又常常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ꎬ造成支出结构和规模不科学㊁不合理ꎬ导致重复建设㊁浪费低效等现象ꎬ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预算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有一定的关系ꎮ根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ꎬ遵循 统一组织㊁分级负责ꎬ统筹规划㊁远近结合ꎬ全面推进㊁突出重点ꎬ改革创新㊁协力推动 的原则ꎬ将绩效观念和绩效方法贯穿于财政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ꎬ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㊁预算执行有监控㊁预算完成有评价㊁评价结果有反馈㊁反馈结果有应用㊁评价结果有公开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ꎬ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ꎬ切实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㊁规范性和有效性ꎬ更好地发挥现代财政制度的职能作用ꎮ具体来讲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ꎮ一、健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ꎬ使之有法可依ꎬ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权威性ꎮ一是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ꎮ短期目标上是要在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增加相关具体规定ꎮ我国制定预算法实施条例中ꎬ应当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出进一步的详细规定ꎬ加强顶层制度设计ꎬ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法规建设ꎬ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改革方向㊁政策目标㊁遵循原则㊁实施范围㊁主要内容㊁指标体系㊁实施方法㊁操作程序㊁透明度要求和承担责任等ꎬ财政部据此制定下一步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划和相关制度ꎮ长期目标是制定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法律ꎬ切实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效力ꎮ二是加快预算绩效编制全覆盖步伐ꎮ各级政府的政府性基金预算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要依据预算法ꎬ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ꎬ依照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ꎬ明确绩效管理改革目标ꎬ加强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ꎬ尽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ꎮ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中ꎬ细化完善相关内容和条款ꎬ对不能有效完成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ꎮ四是地方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也要根据法规规定和上级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预算绩效管理规划和实施方案ꎬ要建立完善涵盖绩效目标㊁绩效监控㊁绩效评价㊁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ꎮ依据相关法律㊁法规及管理办法ꎬ制定相对规范统一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ꎬ明确各相关机构和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ꎬ规范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ꎬ充分发挥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作用ꎮ二㊁全面推进提高预算编制绩效目标控制管理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科学化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ꎮ要按照预算法规定的讲求绩效的原则ꎬ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绩效ꎮ一是科学编制中期财政预算规划ꎮ要结合中期财政预算规划的编制ꎬ进一步提高中期财政规划与绩效预算编制的契合度ꎬ以中期财政预算规划作为预算项目绩效编制的先导制约环节ꎮ二是提高预算资金年初到位率ꎬ强化年度预算的法律效力ꎮ要在预算法实施条例中规定ꎬ进一步延长预算编制时间ꎬ确保切实提高和全面实现年初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资金的准确到位率ꎬ在人大审批年度预算草案时ꎬ使人大代表不仅能看到政府财政预算的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项目ꎬ还能看到当年全部财政投资具体项目的相关信息ꎬ只有这样ꎬ才能真正发挥人大审批预算的效力ꎬ同时ꎬ也为预算绩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ꎮ三是缩短预算资金拨付时间ꎮ目前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对下级拨付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时间是90天ꎬ不利于下级预算的编制和财政投资项目的资金到位率ꎬ重要的是严重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ꎬ可将这一规定再做进一步的细化和缩短ꎮ四是科学设置预算绩效方案ꎮ科学的预算绩效方案应当包括预算绩效目标㊁实现目标的手段及需要的资金量ꎬ面对民生改善投资日益增长的巨大资金需求和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增大的矛盾ꎬ为了便于财政审核和合理统筹安排预算资金ꎬ借鉴西方预算管理的科学做法ꎬ预算绩效目标要由原来的单一目标调整区分为高㊁中㊁低三个层次的目标㊁手段和资金量ꎬ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需求分别申请安排不同的资金量ꎬ便于财政部门在审核预算时ꎬ特别重要的项目满足高目标ꎬ较重要的项目满足中目标ꎬ一般重要的项目满足低目标ꎮ预算单位申报预算时ꎬ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绩效目标和测算资金需求ꎬ申报的绩效目标要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㊁方向㊁效果紧密相关ꎬ并从数量㊁质量㊁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ꎬ确保绩效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可实现ꎮ五是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ꎮ财政部门要从绩效方案与法律法规规定的政策性㊁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㊁财政承受能力的约束性㊁部门职能任务的相关性㊁实现绩效目标手段的可行性和所需资金的合理性等方面严格审核绩效方案ꎬ符合相关要求方可进入下一预算编审流程ꎮ六是根据绩效目标安排预算ꎮ在项目的遴选排序上要重点考虑绩效目标的设置情况ꎬ财政预算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ꎬ财政部门应在批复单位预算时一并批复绩效目标ꎮ三㊁全面强化预算绩效执行监控管理预算执行是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关键ꎮ要加强实时检查㊁及时纠偏ꎬ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ꎮ一是建设一支高效的专职预算绩效监控队伍ꎮ借此次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大好时机ꎬ充实完善预算绩效执行监控队伍ꎬ做到能够完全监控预算项目执行绩效ꎬ实现预算绩效项目执行当年监控全覆盖ꎬ实现预算绩效项目执行监控全过程覆盖ꎮ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绩效的责任主体ꎮ各级财政要按照预算法的要求ꎬ建立健全责任制度ꎬ要把督促部门强化预算执行绩效管理作为日常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ꎮ各级财政的国库管理机构要按照预算确定的具体项目执行ꎬ并及时向部门预算管理机构反馈执行绩效的相关信息ꎮ加强部门决算管理ꎬ并充分利用决算数据为开展绩效评价㊁提高预算绩效提供参考依据ꎮ地方财政要及时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ꎬ并按既定的预算绩效目标和实施计划执行ꎮ三是要切实加强重点项目执行监控ꎮ把重点项目预算支出绩效监控纳入预算执行监控体系ꎬ重点监控是否符合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ꎬ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ꎬ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资金执行进度实行 双监控 ꎬ发现严重问题的项目要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ꎬ及时纠正预算支出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偏离的情况ꎮ还要对重大项目全周期进行绩效评价ꎬ注重成本效益分析ꎬ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ꎬ推动改进预算编制和调整财政政策ꎮ四是建立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报告制度ꎮ逐步推进部门整体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ꎬ以部门绩效管理工作评价为突破口ꎬ逐步拓展和推进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㊁预算部门对下属单位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ꎬ促进其更好地履职ꎮ五是加强重大民生支出项目绩效评价ꎮ选择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支出开展重点评价ꎬ将上级对下级转移支付项目纳入重点评价范围ꎬ逐年提高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民生支出的比例ꎮ六是推进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ꎮ完善资金管控制度ꎬ以产业转型升级㊁节能减排㊁科技创新等相关财税政策为评价重点ꎬ开展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ꎮ四㊁着力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激励约束作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ꎮ一是要逐步建立绩效报告机制㊁反馈整改机制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机制ꎮ各级财政要将本级部门和预算单位报送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及重点绩效评价结果报送同级政府和人大常委会ꎬ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ꎻ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单位ꎬ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ꎻ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ꎬ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的好坏进行预算安排ꎮ二是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ꎬ建立考核和评价结果通报制度ꎬ并逐步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畴ꎬ逐步建立绩效问责机制ꎮ五㊁协同增强全面绩效管理的监督检查健全制衡机制ꎬ逐步强化对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ꎬ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监督质量ꎮ一是充分发挥专员办财政监督机构的职能作用ꎮ加强专员办就地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和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绩效监督ꎬ强化财政监督检查成果利用ꎬ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监督ꎬ促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ꎮ要严格绩效评价监督ꎬ重点检查绩效评价工作质量ꎬ促进评价结果客观㊁公正和有效ꎮ开展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监督ꎬ重点检查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情况ꎬ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ꎮ二是推广地方先进经验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ꎬ广泛建立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ꎮ多年来ꎬ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探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ꎬ加强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ꎬ建立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ꎬ实现由周期性的报表审阅转变为实时性的电子信息审阅ꎻ由对支出结果的概括性审核监督转变为多层次㊁多环节全方位监督ꎻ由静态的时点监督转变为动态的过程监督与静态的时点监督相结合ꎻ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㊁事中㊁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ꎻ由发现问题监督转变为预防问题监督ꎮ充分利用系统设置的预警功能ꎬ督促财政部门对不合理的资金安排做出调整ꎬ扭转部分单位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ꎬ密切监控财政收入质量的变化ꎬ既是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ꎬ建立健全全面规范㊁公开透明预算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ꎬ也能有效增强人大监督的主动性和实效性ꎮ三是研究出台规范第三方绩效评价办法ꎮ进一步规范政府各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ꎬ增强第三方绩效评价的客观性㊁公正性㊁专业性ꎮ六㊁逐步完善预算绩效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未来各级政府预算绩效信息的透明化需要从内容㊁质量㊁传播渠道三个向度上不断完善ꎬ逐步建立正式的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报告制度ꎮ一是让绩效报告和信息更易理解ꎮ要增加年度政府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宏观背景介绍ꎬ由财政部门统一发布年度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背景和标准的解释说明ꎬ包括核心概念解析㊁ 自评价 标准和流程㊁ 重点项目绩效评价 标准和流程等ꎮ二是完善自我评价公开内容ꎮ尝试扩大自我评价项目绩效信息公开范围ꎬ可以通过列表形式公开所有自我评价项目基本信息ꎬ包括立项目标㊁预算规模㊁预算执行绩效等ꎬ重点增加阐述项目绩效结果与部门履行职能之间关系的说明ꎮ三是不断扩大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力度ꎮ各地方政府部门可参照财政部主导评价的第一类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公开内容和结构ꎬ主动公开由其部门自己主导评价的重点项目绩效信息ꎮ四是增加多年期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历史比较信息ꎮ对于多年期的项目或者已设立多年的重点项目ꎬ可以起始年度绩效信息为基年信息ꎬ进行持续评价和绩效结果比较ꎮ五是重视重点项目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ꎮ通过政府会计等相关制度改革ꎬ逐渐在项目成本与结果之间建立起合理㊁可行的联系ꎬ进而为预算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和信息ꎮ六是重视绩效评价结果对未来年度预算决策和分配结果㊁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正向影响ꎮ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奖优罚劣和削减预算ꎬ重点应该落在不断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ꎬ完善管理过程㊁提高绩效管理能力㊁培育讲求绩效的文化ꎮ七是信息公开渠道ꎮ从传播渠道和方式来讲ꎬ为了便于公众获取信息ꎬ建议财政部门整合部门绩效评价与管理信息ꎬ通过统一的渠道进行发布ꎮ七㊁全面夯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全面夯实基础工作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石ꎮ一是健全评价指标体系ꎮ财政部要加快对绩效指标的研究设计和修订补充ꎬ尽快形成涵盖各类支出ꎬ细化量化的绩效指标ꎻ加强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ꎬ逐步形成体现计划㊁行业等方面特点的各类评价标准ꎻ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ꎮ二是加强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ꎮ加快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ꎬ强化对现有绩效管理数据的整合ꎻ加强绩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ꎬ建立健全绩效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ꎬ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数据平台ꎬ实现绩效信息共享ꎮ三是积极建立专家库㊁中介机构库和监督指导库ꎮ建立完善中央㊁省两级涵盖不同领域㊁不同行业㊁不同专业的绩效管理专家库ꎻ建立中央㊁省㊁市三级符合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的社会中介机构库ꎬ加强考核和监督ꎻ充分发挥财政专员办㊁投资评审等机构的作用ꎬ研究建立人大㊁纪检监察㊁审计等部门以及专家㊁群众代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制衡机制ꎮ四是加强人员培训ꎬ不断提高财政财务干部加强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ꎮ五是加大宣传力度ꎮ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ꎬ切实加强舆论引导ꎬ让社会各界了解预算绩效管理㊁支持预算绩效管理㊁监督绩效评价结果应用ꎬ共同营造 讲绩效㊁重绩效㊁用绩效 的良好社会氛围ꎮ。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审计建议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审计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项目的开展和支出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项目支出绩效的评价,更加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然而,当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不明确。
本文将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以期能够提高项目支出绩效的效率和透明度。
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1.审计不规范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过程中,审计工作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一方面,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导致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无法保障。
另一方面,审计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懈怠和失职的情况。
这导致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无法得到保障,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造成了负面影响。
2.数据收集不全面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过程中,数据收集存在不全面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项目支出的数据并未被及时有效地采集和整理,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
另一方面,部分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并不具备权威性和可靠性,导致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这使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受到了影响。
3.评价标准不明确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标准存在不明确的问题。
一方面,对于项目支出绩效的评价标准并未得到明确的制定和规范,导致了各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标准的混乱和不统一。
另一方面,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缺乏参与者的广泛参与,导致了评价标准的不科学和不合理。
这使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受到了影响。
二、审计建议1.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一方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确保审计人员具备充分的审计素质。
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审计人员管理机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督促和考核,确保审计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
2.完善数据收集和整理机制为了提高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应当完善数据收集和整理机制。
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标题: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项目管理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项目支出是项目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着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立和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对于企业的项目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第一部分: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基本意义- 解释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及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 分析建立和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优势。
- 探讨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对企业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 介绍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
- 分析项目支出标准的要素和指标。
- 阐述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来制定项目支出标准。
第三部分: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探讨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完善与优化的必要性。
- 分析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 强调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与项目管理流程的紧密衔接。
第四部分: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应用与挑战- 分析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应用和实际效果。
- 探讨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带来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强调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对项目决策和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
结论:通过对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对于企业的项目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合理制定和完善支出标准体系,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并提升企业效益。
因此,在项目管理中,不仅要注重技术和方法论的应用,还要重视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观点和理解:在笔者看来,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合理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
此外,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也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提升的过程,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综合评价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综合评价引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综合评价是指根据部门的支出和绩效数据,对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该评价是对部门运营情况的反映,可以帮助部门管理者识别问题并改进工作,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综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希望能为管理者提供参考。
标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衡量部门整体支出的关键指标,对于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至关重要。
部门需要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政策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对部门工作成果的衡量,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效益。
部门需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衡量部门工作业绩,定期制定绩效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实现。
资产利用率资产利用率是指部门对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
部门需要通过合理的资产管理措施,降低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加效益。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部门的安全生产和工作保障的重要保证。
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预测、评估和掌控,及时防范、化解风险。
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是衡量部门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部门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方法对于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综合评价,一般采用以下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指对各项指标按一定比例加权后,进行综合评定的方法。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比例分配,使评价的结果能够真实反映部门的整体情况。
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模型,对部门进行线性规划,以达到最优的利益最大化。
通过对部门的各项数据进行模拟与计算,制定最优的策略,从而提高整体绩效。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指将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多个层次,按照权重进行排序,形成层次结构,以此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通过对各层次指标的权重确定,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总结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综合评价是帮助部门管理者了解部门整体运营情况、明确改进方向的重要手段。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与效益评估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与效益评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一环。
铁路、公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的步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其成本与效益的评估却常常被忽略。
本文将从成本与效益这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成本评估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评估是保障投资回报的一项重要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工程设计、工程人员、材料采购、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
然而,常常会出现一些现象,如“工程款赖账”、“工程设施不完善”、“虚报冒领工程款”等。
这些“成本失控”的现象使得政府和投资方无法准确掌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成本,从而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率降低。
因此,为了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必须对其成本进行严格评估。
首先,应加强对工程合同的监管力度,对于违法行为必须严肃追究责任;其次,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工程建设的成本进行预估,以便投资方进行科学决策;最后,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标准,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透明化计算,从而真正控制好工程建设的成本。
二、效益评估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评估是衡量建设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重要标准。
效益评估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复杂,包括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
在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常常忽略了效益评估,导致有些基础设施被建成后几乎没有起到作用。
因此,为了使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对其效益进行严格评估。
首先,应对每项基础设施建设前进行足够的调研,选择适合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建设方案;其次,应进行全面的社会经济效益测算,包括就业、投资回报、交通便利度等;最后,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不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三、发展趋势在新时代,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了高水平的新阶段。
中国高速铁路、港口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国际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基建类绩效评价报告模板
基建类绩效评价报告模板1. 项目背景和目标本报告对某基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该基建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医疗设施,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
项目目标包括建设一座大型医院建筑,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2. 评价指标和方法为了评估该基建项目的绩效,我们选择了以下指标进行评估:2.1 完工时间评估项目的完工时间是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执行效率。
我们将以预定工期与实际工期的比较来评估该项目的完工时间指标。
2.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另一个关键指标,它显示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比较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我们可以评估该项目的成本控制情况。
2.3 质量评估质量评估是评估基建项目绩效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项目交付的质量水平。
我们将通过评估建筑质量和医疗设备的性能来评估该项目的质量。
2.4 居民满意度此外,我们还将考虑居民的满意度作为绩效评价的指标。
通过对居民的调查和反馈,我们可以评估该项目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和满意程度。
3. 评估结果和分析通过对项目实际情况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评估结果:3.1 完工时间该项目的预定工期为36个月,实际工期为38个月。
由于遇到了一些工程延误和设计调整的问题,导致项目的完工时间超出了原计划。
3.2 成本控制该项目的预算成本为1000万元,实际成本为1050万元。
对比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我们可以看出项目的成本控制略有超支。
3.3 质量评估从建筑质量和医疗设备的性能来看,该项目的质量评估表现良好。
建筑结构坚固,设备齐全,并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3.4 居民满意度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居民对该项目的建设持积极态度,并对新的医疗设施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该项目能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4. 绩效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评估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绩效改进建议:4.1 完工时间为了控制项目的完工时间,我们建议在项目启动之前进行更详细的规划和风险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对组织实施的各项活动和工作进行评估、监控和管理,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单位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绩效水平,同时也能够向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决策参考。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对项目支出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从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实施过程,到验收、竣工、决算等环节,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这要求单位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确保项目的按时、高质量完成,并能够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有效的评估。
其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项目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评价过程中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定性评价主要是对项目的目标、计划、实施过程等进行评估,通过对项目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项目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项目的优化提供方向。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一定的指标和数据,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量化分析,包括成本效益分析、资源利用率评估、绩效目标达成情况等,以此来评价项目的绩效水平。
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项目的绩效,为项目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依据。
再次,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应注重结果导向。
绩效管理和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工作的过程和流程的规范,更加关注项目的实际效果和结果。
因此,在制定绩效管理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时,要注重项目的目标导向,明确项目的预期成果和指标要求。
通过对项目目标的明确、任务的合理分解,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估。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项目的支出绩效进行管理和评价已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建立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项目各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统计和对比,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对项目绩效的评价和监控。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绩效水平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理性分析摘要:基本建设支出在我国政府支出中一直占较大比重,要保证基本建设项目的科学立项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基本建设支出的绩效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的制度和政策缺失。
因此,需要从法律依据、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应用等多方面着手,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基本建设;绩效评价;理性分析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086-02基本建设支出在我国各政府支出中占较大比重,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这一比重在一些地方达到50%甚至更高。
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必需。
湖北、广东、辽宁等地结合本地实际,陆续开展了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由于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
一、构建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一)有助于基本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科学立项,减少“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现象的发生。
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乱上项目,基本建设领域存在争相攀比、急功近利、贪大求奢、过度超前等倾向。
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可以克服以往决策过程中的“领导拍板”、“长官意志”的问题,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通过评价、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等,来确定基本建设项目是否立项,怎样实施。
同时,绩效评价使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加强沟通,对社会公众的需求、偏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及时掌握公众意见和社会反馈,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共支出的满意度和认知度。
(二)有助于调动各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即对政府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每笔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对资金使用的浪费和违法行为进行问责和惩罚,促使项目管理部门在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科学使用资金、节约行政资源,预防工程建设领域中的浪费和腐败现象,从而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三)有助于逐步实行绩效预算,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
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核心是效益问题,即将纳税人的钱用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用得好,用出效益,这就必须对财政收支的效益进行考核与评价。
按照绩效安排预算,申请财政资金必须与其结果和效益相配比,同时在资金使用中和使用后要进行追踪问效。
若经过评价考核,绩效较差或者绩效与资金不配比,则这个基本建设项目将无法获得预算资金,这将促进政府各建设部门在申请资金时候以绩效为导向和衡量标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和优化资源有效配置,从而真正建立起公共财政管理体系。
二、我国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001年,财政部专门组团对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国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进行了考察,并成立课题组对公共支出绩效评价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从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广东省先后组织开展了131个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试点,每个项目的绩效评价都做了详细的策划和考虑,每个单位对项目进行自评,向财政部门提交自评报告,财政部门对自评报告进行复核审查和抽查。
对重大项目,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2004年12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央经济建设部门部门预算绩效考评办法(试行)》,财政部成立了专门机构,各省财政厅成立了绩效评价处。
通过近几年的试点工作,我国的很多地区已经初步建立了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程序,也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为进一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的制度和政策缺失。
(一)缺乏权威的法律依据从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实践看,绩效评价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的支持,而且要制度化,如美国先后制定了《首席财务官法案》、《政府管理改革法案》和《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等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还没有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
财政部和各省市虽出台了一些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但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不具备法律效力,执行力和约束力不够。
(二)没有合格的评价主体西方许多国家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而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绩效评价机构。
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主要由项目单位自我评价为主,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对绩效评价进行监督和抽样性的绩效评价。
主管部门作为项目单位的上级领导,从争取资金角度来说,又是项目单位的“自己人”。
财政主管部门从财政整体资金分配角度,也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因此,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评价目标不科学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决定了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
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绩效评价,均以提高公众满意度作为导向,把“花钱更少、办事更好、公众满意”作为目标,进行政府的行政改革,创建高效廉政的服务型政府。
从我国绩效评价的探索和试点看,很多地区和部门把加强政府支出管理、节约政府资金作为绩效评价的目标,在这种目标推动下,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设计也自然以控制支出、压缩经费为衡量标准。
钱自然是花的少,但事办的好不好,公众满不满意却不再其评价范围,由此造成绩效评价的偏差和走样。
(四)评价流程不完善开展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需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流程,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评价。
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没有规范科学的流程,从立项到竣工的阶段基本上由项目单位自己负责,后评价也是流于形式,大多采取“运动式”、“评比式”、“突击式”,忽视评价的持续性,评价结果和项目决策、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运营管理等环节严重脱钩,信息反馈和结果应用机制缺位。
(五)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绩效评价所赖以开展的关键。
西方发达国家的绩效评价不仅包括中央和地方绩效评价指标,而且包括各专业部门的评价指标,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立体交叉的评价指标体系。
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各部门和各地区评价指标设置呈现平面化和单一性,侧重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均为一般性指标,各专业领域的个性指标较少,侧重追求经济性指标,社会效益、环保性、公平性体现不足,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项目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评价,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无法保证。
(六)评价结果难以有效应用评价结果的充分应用是实行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也是有效推进绩效评价的重要保证。
我国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较少,多是作为有关部门的项目资料保存,而没有作为新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更没有作为安排资金支出的依据。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强有力的保证措施,如绩效奖励与约束、经费补偿、收益分享、共享结余、绩效工资、绩效合同等,对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没有绩效评价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无法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负责人形成直接约束和厉害关系,这不仅使项目绩效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评价工作的权威性,评价结果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制约了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依据、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应用等多方面着手,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加快绩效评价方面的立法工作在《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中增加绩效评价的要求,加强对公共支出管理的约束力,强化进行绩效评价的手段,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律基础;其次,研究制定《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及工作程序》和《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设置及标准选择》等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对全国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等进行明确,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力和义务进行界定等,为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二)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评价主体由于基本建设支出评价工作覆盖面广、牵涉利益多,应将人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审计部门、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纳入到绩效评价主体中,形成多元化的基本建设绩效评价主体。
人大定期对财政部门及建设主管部门提供的绩效建设支出绩效报告进行审查监督,审计部门作为监督部门,有权对基本建设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年度绩效评价,并可选择部分重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应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利用中介机构专业经验和独立地位,委托他们对部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同时,创造适当的途径,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到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当中,及时采纳公众的合理建议。
(三)确定科学的评价目标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需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衡量评估,因此,其目标应包括效率、效益、效果、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五方面。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有效工作量。
效益是项目投入资源与实现的产出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即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效果,是指达到预期效果、满足需要和要求的程度。
社会效应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降低贫困、促进公平、社会和谐。
生态效应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时,能否有效地集约使用、循环利用能源能源、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达到项目与周围自然环境具有相容性、协调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的五个目标都很重要,效率评价让我们知道怎样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建设,效益评价使我们知道完项目收益和投入关系如何,要付出多少代价成本,如何把成本降到最低;效果评价让我们知道支出产生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达到预期;社会效应评价让我们知道支出将对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社会公平、社会进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生态效应有利于我们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这五个目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四)设计完整的评价流程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既包括对过程的评价,即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理合规、项目自身及与环境、资源之间能否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包括对结果的评价,即投入与产出是否有效率、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预期产生的中长期影响。
因此,基本建设支出绩效评价是一个贯穿基本建设全过程的活动。
对应基本建设的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和项目竣工运营期三个阶段,绩效评价流程包括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
事前评价是在项目立项、安排投资预算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基本建设支出在社会、经济、财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效益、效果如何,存在那些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