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统计调查》课堂教学实录
调研实录怎么写
调研实录怎么写
写调研实录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首先,明确调研目的和范围。
说明调研的背景,明确所要调查的问题和目标。
2. 然后,描述调研的方法和过程。
详细记录调研人员采取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观察等。
描述调研的具体步骤,包括调研人员的选择、调研时间、地点以及与被调研对象的沟通方式。
3. 接着,逐一记录和整理调研数据。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清晰地呈现调研结果。
4. 在实录中,可适当引用调研过程中的关键言论或具体案例,以支持所得结论和建议。
5. 综合分析和总结调研结果。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主要发现和趋势,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行动计划。
6. 最后,对调研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分析调研所使用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录中要尽量客观地描述调研过程和结果,不应加入过多个人主观意见。
同时,在撰写实录时,应注意语
言简明扼要、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调研的全貌和结果。
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0.1 统计调查
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0.1 统计调查一、说课背景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教材版本为2019年春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统计调查,主要包括了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收集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呈现统计结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了解如何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3.学会使用频数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统计结果;4.能够分析和解读简单的统计数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使用频数表和条形统计图展示统计结果。
2.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来展示统计结果;•如何分析和解读统计数据。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统计调查的示例数据和问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上的标题和目标)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统计调查的知识。
请回忆一下,什么是统计调查?学生甲:统计调查就是通过收集数据来了解某个问题或情况。
教师:很好,统计调查就是我们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来了解某个问题或情况。
通过统计调查,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那么,你们都参与过哪些统计调查呢?学生乙:我们学校曾经对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过统计调查。
学生丙:我家小区还曾经对住户的收入水平进行过统计调查。
教师:非常好,统计调查可以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
那么,请跟我一起来学习如何进行统计调查。
2. 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教师:在进行统计调查之前,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确定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目的是指我们进行统计调查的目标是什么,对象则是指我们要对哪些人、事或物进行统计。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调查问卷。
3. 设计调查问卷教师:设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我们所需要的数据。
设计调查问卷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丙:问卷的问题要清晰明了,不要有歧义。
学生乙:还要保证问卷的可信度,不能让被调查者回答不真实的问题。
在统计视角下建构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学习内容】百分数的认识(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了解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学生在经历整理、分析数据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数据的随机性,感悟百分数的统计意义,逐步形成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
【课堂实录】一、激活经验,理解倍数关系的表达师:(出示表1)两个选手进行投篮比赛,如果我们选一个投篮水平高的选手代表班级去参加比赛,你选几号?表1编号1号2号投中次数95生:(异口同声)1号。
师:不急,都同意吗?(在静静的思考中,学生陆陆续续举起手来)生:不能确定,没有投篮的总次数就不好进行比较。
假如1号投100次,只中了9次;而2号投了5次,中了5次,百发百中呢。
所以只比较两个选手的投中次数不公平。
师:有道理。
我把投篮的总次数带来了(在表1中补充一列——投篮次数),1号选手投了20次,2号选手投了10次,你们选几号?生:我把920和510通分,920小于1020,所以2号选手成绩比较好。
生:我是这样做的,920=9÷20=0.45,510=5÷10=0.5,0.5大于0.45,说明2号选手成绩比较好。
师:通过比较我们都选择了2号。
1020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生:2号选手共投篮20次,命中了10次。
师:510表达什么意思?生:2号选手共投了10次,投中了5次。
生:我认为它还表达一半的意思。
师:谁是谁的一半?生:投中的次数是投篮总数的一半,反过来投篮总数是投中次数的2倍。
师:感觉越来越好了,510表达了哪两个数在统计视角下建构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134之间的什么关系?生:2号选手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数的倍数关系。
师:那1020呢?生:也表达了2号选手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数的倍数关系。
师:我特别欣赏他说的这个“也”,这个倍数关系的表达可以叫作投篮的“命中率”。
你们能说说两位选手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吗?生:2号选手的“命中率”是510,也可以说是1020。
幼儿园调查统计教案
幼儿园调查统计教案简介幼儿园调查统计教案是幼教老师在幼儿园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调查统计的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某个主题的了解,同时培养幼儿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2.培养幼儿的观察、感知、记忆、思考、交流以及认知独立性;3.提高幼儿的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园区、父母或幼儿外出时,准备一些调查表格;2.准备一些统计图表的教具,在教学中使用;3.预先了解幼儿已学过的知识,并准备相应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步:介绍调查统计的目的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幼儿知道这次调查统计的主题和目的,并告诉幼儿,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更多的信息。
第二步:设计调查表格老师可以根据主题,设计一份调查表格。
在调查表格中,包含几个问题,并设计出合适的答案选项。
第三步:开展调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开展调查。
1.家长帮助:让幼儿将问题告诉父母,并由父母帮助填写调查表格;2.幼儿外出:在幼儿外出时,告诉他们问题并让他们将答案记录在调查表格上;3.园区实地调查:在园区中,老师带领幼儿完成调查。
第四步:整理数据收集足够的数据后,老师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在此之前,老师可以让幼儿帮助整理和记录数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据。
第五步:分析统计结果在获得足够的数据后,老师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形式,并与幼儿分析结果。
老师可以问一些问题,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表。
第六步:制作展示板将幼儿的调查表格和统计图表制作成展示板,可以供幼儿欣赏和拓展。
同时,老师可以让幼儿展示板,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据。
总结通过调查统计教案,可以提高幼儿的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幼儿还能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调查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调查统计活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调查统计活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基本信息•学科名称:数学•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冀教版•教材名称:数学(下册)二、活动目标1.了解统计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统计能力;2.增强学生对于统计图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首先,老师需要准备相应的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在试卷中涉及到的数据要与学生身边的生活有关,比如学生们日常习惯、家庭情况等等。
同时,老师准备好各种调查统计工具,如表格、图表等等。
2. 活动实施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教师在课前安排同学们分组,经过简单的引导和说明,让学生们自由选择研究主题。
然后,学生们需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比如,调查同学们在一周内看电视的时间,老师在黑板上秀出:1小时内、1-2小时、2小时以上三个选项,学生们可以在黑板上贴贴纸、打标记来投票。
(2)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随着调查的结束,学生们把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采用图形化表现方式予以呈现。
比如,可以用画图形、做表格等方式展现数据,供全班同学查阅。
(3)利用调查结果设计试卷在设计试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考虑到学生在第二步中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进行,应尽可能让题目紧密联系起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然后通过调查结果,适当调整测试指向,进行针对性的出题,以便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活动总结为了巩固学生对于调查统计活动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带着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咨询、解答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们全面理解本次活动。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调查统计活动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上得到了提高,还在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和试卷设计等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涵盖了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混合运算等内容。
本册教材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分数的运算和几何图形的性质还不是很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的特殊性质,数据的处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假设你去买水果,有一份水果是3个苹果和2个香蕉,你想要更多的苹果,你会怎么计算?”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如圆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操练(15分钟)老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判断,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案例简单的数据分析
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案例简单的数据分析一、课题的确定《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个课题来自于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
本课主要是学习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在此基础上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过一个格代表一至五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积累了大量的统计知识,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所以研究条形统计图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况且本课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工作是比较繁琐的,如果按常规课的上法,学生一节课光完成条形统计图就得大半节课,而且还没有时间让学生细细去探索新的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和使用范围。
为此,让学生课下去研究条形统计图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对统计图不断进行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横向条形统计图与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可以作为全班同学的研究任务。
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是教学难点,也是常规课中需要花较多时间去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因此我挑选了一部分学生组成两个研究小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二、课题的布置与指导布置给全班同学共同研究的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是:完成课本38页统计图,想一想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什么,这个统计图与前面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样子。
由两个研究小组研究以下任务(每个小组五个成员,指定研究小组长):测量小组成员的身高并称出各自的体重,分别制成统计表,再绘制出小组成员的身高统计图和体重统计图。
两个研究小组的大多数同学制作的条形统计图都是让一个格代表十个单位,虽然能够表示出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但由于几个数据之间相差得都很少,从图中很难直观区分出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或者体重相差几千克。
课堂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案例一、什么是教学案例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
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一些决策或难题的教学情境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教学思维的典型水平及其维持、衰落或成就。
这类案例的收集必须事先在现场进行,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中有意识地选取相关信息,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学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和难题。
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处理这些问题的行为、态度、思想和感受,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实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事故、有意义和典型的教学案例,具体的教学行为和艺术的叙述,以及对案例记录的分析、反思和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
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二、教学案例的特点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
“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 他发 现 2 0 1 0年到 2 0 1 1 年 间折线 你 预测 一下今年会有 多少人参 观?
生, : 2 5 0 0 人到 3 0 0 0 人。
师: 怎样 看点表示 的年份和数量 ?谁 通过 线 的长短 来看 。谁 还有 自己更 为独 到 的见解? ( 课堂顿时安静下来 ) 生: 我觉得 这 条线 的角度 很大 , 都快
生: 2 0 0 6 年有 8 0 0 人参观 , 2 0 0 7 年 有 学还有不 同的思考方式吗? 6 0 0 人参观 , 2 0 0 8 年有 1 0 0 0人参 观 , 2 0 0 9 生: 我 发现这两年之 间线最长 。
最长 , 所 以人 数 增 加 最 快 。 没 想 到 还 可 以
-
师: 老师想推 荐你 们去另外 一个好 地
方, 在那 里不 仅 能玩 得高兴 , 而且 还能 学 知识 、 长本领 。你 们想 去看 看吗?
生: 想。
师: 很多 同学都有 了想法 , 先不着急 回
师: 知道这是 哪吗?
答, 同桌一起商量 , 看是否有更大 的 发现。
2 . 交流 。
准 实验教科书 ・ 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 1 0 8 一
1 0 9 页。 教 学 目标 : .
课件 出示 统计 图 :
六 一 期 间 参 观 科 技 展 人 数 统 计 图
师: 这种统计 图你认识 吗?你知道它
的名字吗? 生: 折线统计 图。
1 . 使学生在具体情 境 中认识简单 的折 线 统计 图 , 了解 折 线统计 图的结 构 , 体会 折线 统计 图的特点 , 能运用 简单 的折线统 计 图描述数据 。
师: 根据 这样 的变 化趋 势 , 同学们 请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10.1 统计调查 第2课时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含答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学会使用频数表和频率表进行统计分析。
3.能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二、教学重难点1.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频数表和频率表的绘制和分析。
3.平均数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教师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展开对话,引出学生已有的统计调查的经验,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统计调查相关知识。
2. 学习新知(1)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或板书,简要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调查对象”、“调查问题”、“调查方法”等内容。
(2)频数表和频率表的绘制和分析教师通过示范和学生参与的方式,讲解频数表和频率表的绘制方法,并解释其中的数学表达方式和意义,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表格分析数据。
示范步骤: 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班级的学生喜欢的水果种类是什么? 2. 学生利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答案。
3. 学生依据记录的数据绘制频数表和频率表。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了解学生对水果的喜好程度。
(3)平均数的计算教师通过示范和学生参与的方式,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示范步骤: 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班级的学生的身高平均数是多少? 2. 学生利用测量身高的调查进行调查,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身高。
3. 学生利用记录的身高数据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了解学生的平均身高水平。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调查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调查,绘制频数表和频率表,并计算相关的平均数。
4. 总结与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反思与拓展。
四、教学延伸请学生思考一个关于统计调查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调查。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频数表和频率表,并计算相应的平均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3.能够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普查和抽样的区别。
3.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并进行数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物品进行统计。
2.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以便记录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开学前: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
3.教学: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作用。
4.操练:让学生到周围物品统计数量,加深认识。
5.引申:通过不同类别物体的统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板书设计•统计•普查和抽样的区别•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七、课堂练习1.王老师要统计班里男女生人数,她应该进行普查还是抽样?2.请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喜欢体育课。
3.将下面的图案分类统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朿能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调查与统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调查与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制定问卷并进行调查。
3.能够使用统计图形来展示调查结果。
4.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制定问卷并进行调查。
3.使用统计图形展示调查结果。
教学难点:1.制定问卷的设计。
2.统计图形的绘制。
教学准备:1.给每位幼儿配备一份题为《你喜欢的运动是哪种?》的问卷。
2.一块大黑板和一张白纸。
3.彩色粉笔和彩色画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调查与统计。
并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调查与统计吗?请举例说明。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Step 2:制定问卷(15分钟)教师向幼儿解释什么是问卷,并告诉幼儿们,我们现在要制定一份关于大家喜欢的运动的问卷。
把白纸放在黑板上,教师开始制定问卷的问题,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问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你喜欢哪种运动?”、“你觉得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等等。
然后教师将问题写在白纸上,制成问卷的形式。
Step 3:进行调查(25分钟)教师将制作好的问卷发给每位幼儿,并告诉他们,让他们仔细阅读问题,并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勾。
然后,教师会逐个询问幼儿的答案,并记录在白纸上。
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提问,比如:“为什么你喜欢这种运动?”等等。
Step 4:统计数据(15分钟)教师会让幼儿观察白纸上的数据,并帮助幼儿理解数据的意义。
然后,教师会引导幼儿根据数据告诉他们,哪种运动是大家最喜欢的,哪种运动是最受欢迎的。
Step 5:绘制统计图形(20分钟)教师向幼儿解释什么是统计图形,并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用统计图形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
然后,教师会示范如何在黑板上绘制一张条形图,代表大家喜欢的运动。
同时,教师会鼓励幼儿一起参与绘制图形。
绘制完成后,教师会让幼儿观察图形,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Step 6: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会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调查的概念,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关系。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统计,培养学生的对现实生活更加关注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调查的概念。
2.统计图表的绘制。
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2.学生之间如何协作进行调查并整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调查”和“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如“班级里大家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3. 调查准备(15分钟)•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调查,列出调查问题并准备调查问卷。
4. 调查进行(20分钟)•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调查并记录数据。
5. 数据整理(10分钟)•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整理数据,准备绘制统计图表。
6. 统计图表绘制(20分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柱状图或饼图展示调查结果。
7. 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观察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讨论调查结果,找出有趣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当天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推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热爱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结果。
六、板书设计•调查与统计•调查问题•统计图表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对调查和统计这一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可能与一定》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可能与一定》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展秀婷;刘德武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
【年(卷),期】2004(000)07A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展秀婷;刘德武
【作者单位】北京市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特级教师;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5
【相关文献】
1.学生展示的,一定是最好的——人教版七(下)“10.1统计调查(第1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J], 温莹
2.“可能与一定”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J], 周仁东
3.“一剥、一量”识周长——“面与周长”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J], 吴正宪(执教);王秀杰(整理/评析);张丽(整理/评析)
4.情境体验启迪创造
——《啊哈!黑猫警长》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J], 黄海英;黄玲娜
5.以绘本为载体,写好家庭成员——统编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小小“动物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J], 王爱华;董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环节(教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
教学环节(教案)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第一章: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读写。
2. 数字1-10的比较大小。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具,如数字卡片、手指游戏等,帮助学生认知数字。
2. 运用游戏教学法,如“数鸭子”、“抓手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数数,从1数到10,边数边拍手。
2. 教授数字1-10的读写,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
3. 进行数字比较大小的小游戏,如“找出最大的数字”、“找出最小的数字”。
第二章:加减法基本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简单加减法问题解决。
1. 采用实物教学法,如小棒、水果等,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2. 运用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互相练习加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1. 利用实物演示加减法运算,如用小棒表示2+3。
2. 教授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计算。
3. 设计简单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
第三章: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常见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常见几何图形的识别。
2. 几何图形的性质描述。
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展示法,如几何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认知几何图形。
2. 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共同探讨几何图形的特征。
教学步骤:1. 展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教授几何图形的性质,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描述其他几何图形的特征。
第四章:分数的基本概念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数应用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能够正确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品数量和属性,学会如何进行统计;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运用图表和图形辅助理解和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洞察力;2.培养学生对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重视;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数据结果,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难点1.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学工具:黑板、图形卡片、计数器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统计的基本方法;2.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以及为什么需要统计;2.演示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讲解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第三步:实践1.小组合作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并绘制柱状图展示;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统计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四步:总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反思统计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
六、作业布置1.练习册相关练习题;2.反思今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节约调查与行动——《水的调查与利用》选题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活动背景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五年(6)班的全体同学开展了一次“水的调查与利用”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认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2.通过考察探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三、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五、活动过程(一)引出研究主题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对人体来说,食物和水哪个更重要吗?人离开食物可以生存7天,而人如果没有水只能存活3天。
可见水对于人来说是更为重要。
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关于水的调查与利用的话题。
2.了解水资源出示地球图片,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是目前唯一已知拥有大量水资源的星球,因此又被称为水球。
许多人都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现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们一起通过资料了解一下。
通过资料你了解到什么?总结:尽管地球又被称为水球,但是真正能供我们人类使用的水其实是非常稀缺的。
板书:稀缺3.污染、浪费对水资源的危害(1)尽管水资源是如此的稀缺,可是一些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却仍然在不断的破坏着我们的水资源。
板书:污染大家看——出示图片,简单讲解,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看到这种污染的现象?师总结:污染也给水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危害!(2)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国家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今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里,我们学校的节水小卫士们亲自走访了我们蓬莱的污水处理厂,第一次全面了解了水的二次利用的全过程,想参观一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录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录——《走近动画片》课堂实录在“生活”里挖掘,在“互动”中生成——《走近动画片》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激发探讨动画片的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寻研究小主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
3.学会有条理地制定活动方案,全面地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4.学会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寻研究小主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
2.学会有条理地制定活动方案,全面地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难点】学会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贴动画板书:动画片)生(集体):喜欢。
师: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生1:我最喜欢看《名侦探柯南》。
生2:我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
生3:我喜欢的动画片是《电击小子》。
师:哪个动画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1:聪明的喜羊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2:喜欢帮助别人的小火车托马斯。
师:今天也有一些动画人物来到我们教室作客,瞧瞧它们都是谁呀?(课件逐个出示动画人物,相机提问)师:喜欢阿凡提吗?生(集体):喜欢。
师:为什么呀?生:他很聪明。
师:这位是谁呀?生(集体):多拉A梦。
(有的学生咧开嘴发出了笑声)师:怎么一看到它就笑啊?生:因为它太有趣了。
师:嗯,有点憨态可掬。
……师:动画片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收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画片》。
(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设计意图】“你喜欢动画片吗?”问答中,我直接了当地切入活动主题,这能让学生一下子抓住讨论的重点。
随即,在看似轻松地对动画片、动画人物的探讨中,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在板书和课件的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动画元素的渗透。
在边问学生问题边贴课题时,我设计了美羊羊举着“动画片”的形象。
在学生交流完喜欢的动画片和人物形象后,我还展示了一些中外闻名的动画人物,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愉快地在动画王国里自由翱翔。
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反思8篇
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反思8篇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反思11、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跟我一起玩有规律的游戏和讲有规律的故事,来揭示课题——找规律;接着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情境——老师的生日会场(即教材上的主题图),从而使知识的发现过程很快地融入有趣的生动活动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安排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以学生喜欢的“生日会场”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同时,注意发挥群体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协商,以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另外,还安排了学生涂一涂、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欣赏生活中的规律、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等,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感知体验,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
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反思2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因此,在这里我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引入,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
“该放哪部动画片呢?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通过调查方法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又结合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来组织调查,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作好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实录10.1统计调查(二)(新授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全面调查,全面调查的步骤有哪些?请大家回忆一下。
生: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生:全面调查的步骤: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师:要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怎么办?如何知道鱼塘里大约有多少条鱼?这些问题能不能用的全面调查来解答?生:(齐声)不能。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师:这道题与上节“问题1: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有什么区别?生:学生人数比问题1多。
师:能否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全校学生逐个调查?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能否找到一种更简便的调查方法?生:可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全校学生逐个调查,然后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统计出全校学生对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师:这样做,当然好,可以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
但是,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这样做又会有许多弊病,你能说说吗?生: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
师:你能找到一种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调查方法吗?生:可以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
师:这种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抽样调查——板书课题,给出概念。
所谓抽样调查指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的方法。
要考察的对象称为(),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
生:(齐声)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师;很好。
大家预习的都很到位。
师:上面探究中,总体、个体、样本分别指什么?生:全校学生对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每一名学生对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称为个体。
所有被抽取的学生对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组成一个样本。
师:同学们分析得不错,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校学生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如图所示。
【评析】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得面向全体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总体和样本的关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师:那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合适?被调查的学生又该如何抽取才能更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呢?说一说你的抽取方案。
样本容量(不带单位)(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人过少,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如果人过多,又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生:100名。
生:下课时,在操场上随意抽100名学生。
师:很好!师:你还能想出使每个学生都有相等机会被抽到的方法吗?生: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
生:放学或上学时在校门口随机访问100名学生。
生:从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用电脑抽取能被5整除的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学生。
生:……师:非常棒!【评析】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吸收别人发言的同时能自主探索。
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领着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新天地。
师:和全面调查一样,对收集的数据要进行整理。
请大家观察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节目类型划记人数百分比A新闻正 6 6%B体育正正正正22 22%C动画正正正正正29 29%D娱乐正正正正正正正38 38%E戏曲正 5 5%合计100 100%生:从上表可以看出喜爱每种节目的人数多少,样本中喜爱娱乐节目的学生最多,是38%,据此可以估计出,这个学校的学生中,喜欢娱乐节目的人最多,约为38%。
类似地,由上表可以估计这个学校喜爱其他节目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
师: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格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请大家观察两个图。
(出示问题,学生观察、分析、讨论).①各组讨论由统计图表所反馈的信息。
②自由发言,感受其他小组对数据描述的情况。
③你对别人的发言有何补充?有何更好的设想或建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折线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用整个圆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作用从图中能清楚的看出各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能清楚看出各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数量的多少.从图中能清楚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评析】学生既了解一般的数据整理的方法,又能区分他们的用途,同时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本组或个人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师: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抽样的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能说出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吗?生:(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小结)优点: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投入少、操作方便,而且有时只能用抽样的方式去调查,比如要调查一批奶粉质量是否合格,不可能把所有的奶粉都检查,可见合理的抽样调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缺点: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而这个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得是否具有代表性【巩固新知】师:(边说边打开准备好的题目)现在我们一起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
请看题。
(幻灯片例1)例1: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做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1)、要想知道一批导弹的杀伤半径(2)乘飞机时,机场对旅客的行李安全检查(3)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您最喜欢的节目”网上调查(4)调查一个村子所有家庭的收入情况(5)嫦娥卫星上的每一个零件(6)调查某条河流的水污染情况(7)调查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建立班级英语角的看法(8)为了了解市场上中秋月饼的质量情况全面调查(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师:相信大家一定做好了,我们来一起看看。
生:(开火车,脱口而出)1.抽样调查2.全面调查3.抽样调查4.全面调查5.全面调查6.抽样调查7.抽样调查8.全面调查师:(竖起大拇指)非常准确!师:通过刚刚的问题设计,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调查方法呢?生:(讨论,交流)……【评析】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进行思维的相互碰闯,可进一步激发思维的灵感.创造的火花,不断产生“好念头”。
因此,开展交流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策略。
师:(小结归纳)(1)当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我们一般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2)当调查的结果对调查对象具有破坏性时,或者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时,我们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3)当调查对象的个数较多,调查不易进行时,我们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4)当调查的结果有特别要求时,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如国家的人口普查,我们仍须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师:好!请看题(幻灯片例2):大家独立思考例2:某市有6500名九年级学生参加数学毕业考试,为了了解这些学生毕业考试的数学成绩,从6500份数学答卷只随机抽取了300 份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生:总体是指这6500名九年级考生毕业考试的数学成绩的全体。
个体是指这6500名九年级学生中每个学生毕业考试的成绩样本是指被抽取出来的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样本容量是300师:真不错!回答的非常完整。
我们在解这一类题的时候应注意总体与个体的从属关系,回答的完整性。
师:下面来看一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题目。
(幻灯片例3)例3:某养鱼户搞池塘养鱼已有三年,头一年放养鱼苗20000尾,其成活率70%,在秋季捕捞时,随意捞出10尾鱼,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0.8 0.91.2 1.3 0.8 0.9 1.1 1.0 1.2 0.8 求池塘中鱼的总产量是多少?师:请一名学生读题。
生:读题。
师:这里要求池塘中鱼的总产量,就要有什么?生:鱼的数量,每条鱼的质量师:很好。
那你能回答吗?生:鱼的数量是20000×70%=14000,每条鱼的质量我不会。
生:我们可以先求10尾鱼的质量,再求平均质量就可以了。
师:很好。
下面请大家自己尝试解决。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生:板书:(0.8+0.9+1.2+1.3+0.8+0.9+1.1+1.0+1.2+ 0.8)÷10=1(千克)1×20000×70%=14000(千克)答:池塘中鱼的总产量是14000千克。
师生共同评析。
师:(小结)这一题就是用的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题时注意先算样本的平均值,再根据总体数量求总体的值。
【评析】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认识能否都理解;②学生对样本等概念的理解;③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畅所欲言)生:我明白了个体.总体.样本.样本容量及抽样调查的概念。
生:我知道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
生:我知道抽取样本的要求:(1)抽取的样本容量要适当;(2)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相等——简单随机抽样。
生:我还知道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是什么?全面调查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因而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没有全面调查准确,受样本选取的影响比较大。
师:同学们说的好极了,收获真不小。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要主动去寻找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测试】师:下面这组练习,请大家独立完成(幻灯片)(一)夯实基础1.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1)调查市场上某食品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了解全校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意见,学校向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各指什么。
(1)为了考察我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实验.(3)为了检查一批保险丝的安全性,从成品中随机抽取10根进行实验。
(4)为了了解九年级六个班300名学生的视力,从各班抽取10名学生进行调查。
3.小红帮助母亲预算家庭4月份电费开支情况,下表是小红家4月初连续8天的读数.若每度电收取电费0.5元.估计小红家4月份(按30天计)的电费是_____元(注:电表计数器上先后两次显示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度数).(二)开放探究要估计一个鱼塘里有多少条鱼,小明同学想了一个方法:他第一次在这个鱼塘里捞出100条鱼做出标记,再放回鱼塘,过一定时间后,第一次的样品已完全混合于鱼群之中,第二次他又捞出100条鱼,发现带标记的有20条,他就说这个鱼塘里大约有500条鱼,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有科学性吗?师:评析问题【评析】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实施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和提升,同时又使得还存在模糊认识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澄清,这就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时间得到最清晰的认识,这正是高效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