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学者在研究洋政治时期的政治史时.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政治史综述总结

中国近代政治史综述总结

近三年来(2009—2011)中国近代政治史综述(1840—1919)
小结
我们把我们的研究根据重大政治事件分为鸦片战争时期(包含太平天国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清末立宪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初年政治变革时期六个时期。

近三年来的研究:
鸦片战争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晚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一些具体制度和官民关系上,并且研究方向上有向平民化和小人物发展的趋势。

其中我们认为是作为执政理念不同的太平天国与晚清政府的比较有待于研究。

洋务运动时期的研究主要有:晚清政治精英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近代化的关系;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此外具体地方开展洋务的影响与洋务运动对民众的影响可以进一步研究。

戊戌变法时期的资料有:主要政治人物与戊戌变法的关系及其对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我们认为对其具体的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以供当代借鉴。

清末立宪时期的研究资料有:清末立宪失败的原因、影响研究。

而这一时期在清末立宪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方面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研究,在具体选材与角度上主要有:关键人物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以及其再其中所起的作用;再有就是辛亥革命后对中国政治现代化所带来的影响的研究;还有一些关于辛亥革命与社会底层的关系。

在政党上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民国初年政治变革时期主要是关于这一时期人物及其与重大事件的关系和当时的一些政策制度的研究。

关于这一时期,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对基层政权和政党做一些研究。

总之,整个近代史阶段中国的政治是向着近代化方向前进的,但其中过程曲折复杂。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大全五篇)第一篇: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参考题(一)绪论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对象:政治思想史是以理论的形态,展现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上各个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关于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

國家問題,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包括认识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关于国家起源、基础、本质、性质等问题的学说)和组织国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

研究对象中讲的国家问题包括那几个方面答: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等方面的观念和理论;以及各种政治思想派别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各种政治思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及其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等,从而探索和研究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2、把握政治思想史应注意那几个方面.1、政治思想是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反映,并为政治实践服务;2.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政治实践都是和国家政权相联系的;3.人的政治实践、政治思想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4.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5.政治思想对社会政治实践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6.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道路。

注:政治实践1、社会变革时期:对旧的社会制度的批判,对新的理想制度的设想和论证2、社会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认证现实制度的合理性,探讨如何改善先是制度3、为什么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第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是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又是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科学方法。

第二:必须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起来,从当时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出发,研究个个政治思想家及其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对以后各派别政治思想的影响。

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史研究的新增长极

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史研究的新增长极

如社会史等研究的兴起挤 占了传统政治史的研究空间, 而是诸多学者对过去政治史的研究方法 、理 论, 甚至是研究内容感觉失去 了兴趣 。其实, 传统 中国政治史的研究既没有在 自身学术发展的理路
4 2
上达到 已然完善的程度 , 更没有因近百年来 中国现实政治 已然完善 而没有 了现实关怀的刺激 。因 此, 学术界对传统政治史 的研究不是过 了, 而是不及。在转变研究范式、 方法的前提下 , 传统政治史
究中的相关程度 , 进而导 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来, 也是政治文化研究展开的可行方式 。例 如, “ 政治参与” 是阿尔蒙德等人分析现代 民主国家政治文化的重要概念。明代 中国不是民主政治,
因而阿尔蒙德式 的直接政治参与调查会有些错位 。但是, 凡政治 皆是一个运行 的系统 , 都涉及到政
产生改变现状 的方式方法。这是近十多年来传统政治史研究不能向前推进的根本原因。 其实, 只要将一个 问题 向前推演一下, 就可能找到突破 口。 政治史的研究是对过去发生的政治 的 研究 , 那 么, 方兴未艾的政治学研究 中的一些理论、 范式 、 抑或核心概念 , 就可以用来进行对 中国政
治史的研究。 只不过, 要注意政治学与历史学在研究相同议题时有其适应性的问题。 这既是不 同学科 交叉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 也是学科交叉研究中进行学术借鉴时初始条件必须相近的必然要求。 政治是社会共 同体内各社会 团体维护 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 以及 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其基本 内 容包涵公共权力的结构设置及其运作关系。政治学和政治史对政治的关注与研究尽管存在着部分的 内容重叠 , 但两者 的研究取向, 应该说是存有较大差异的。政治史在解读政治人物 、 政治事件 , 政治
治系统内的人参与政治与否及程度、 方式问题 。明代哪些人群有参与政治的 自觉、 愿望 ?哪些人群 没有政治参与意识而只有 臣民意识或者其他意识?任何人或人群如果参与政治 , 其基础是什 么?是

历史学科的边界探索历史学的学科范畴与研究方法

历史学科的边界探索历史学的学科范畴与研究方法

历史学科的边界探索历史学的学科范畴与研究方法历史学科的边界探索:历史学的学科范畴与研究方法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记录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人物、思想和文化,以此为基础来理解现在和未来。

历史学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丰富多样,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历史学的边界。

一、历史学的学科范畴历史学的学科范畴包括了广泛而多样的领域,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史政治史是研究历史时期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思想的学科。

它关注国家、政权和政治家的起伏、转变和影响。

2.经济史经济史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变化。

它关注贸易、商业、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3.社会史社会史研究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阶级和个人生活的变迁。

它关注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

4.文化史文化史是研究历史时期文化现象、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的学科。

它关注艺术、文学、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历史发展和意义。

5.军事史军事史研究历史时期战争和军事制度的学科。

它关注军事技术、战略战术和战争对社会演变的影响。

6.环境史环境史研究历史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和环境变迁。

它关注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变化和环境问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以上仅为历史学学科范畴的一部分,实际上,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非常广泛,如人类学、地理学、考古学等。

历史学的边界并非固定,其范围随着研究领域和方法的不断发展而扩展。

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在历史研究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工具,具有相当的多样性,常见的几种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历史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史料、档案、文件等文献资料,重现历史事件和文化。

2.口述历史口述历史是通过采访、录音等方式获取历史目击者或参与者的口述信息,从而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3.考古学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古代文化遗迹和物品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学科。

通过考古挖掘和文物分析,研究者可以还原出历史的面貌。

晚清时期政治史知识点总结

晚清时期政治史知识点总结

晚清时期政治史知识点总结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历史也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面临了外敌入侵、国内农民起义、政治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未来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官方运作、政治改革和政治思想等方面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史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政治制度晚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清朝的封建官僚制度为基础的。

在清朝统治下,地方政府的权力主要由官员、知县和巡抚等地方官员掌握,而中央政府则由内阁、各部、议政大臣等官员组成。

此外,清朝还设立了很多专门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如六部、九卿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管理制度。

二、官方运作晚清时期的官方运作主要以科举制度为核心。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

在清朝时期,科举制度一直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每年都有大量的士人参加科举考试,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了许多优秀的官员。

另外,清朝还对官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比如推行了官员巡察制度、实行了官员的俸禄制度等,使得官员队伍更加规范和稳定。

三、政治改革晚清时期的政治改革主要是指清政府为了应对国内外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变革。

这些改革的内容包括了试图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新政、实行洋务运动、进行立宪改革等。

其中,洋务运动是清朝为了便于吸收西方文明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其目的是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外来的威胁。

而立宪改革则是清政府为了应对新形势而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其目的是使国家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不幸的是,这些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部分还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危机。

四、政治思想晚清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了保守主义思想、改良主义思想和革命主义思想。

保守主义思想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思想,其核心内容是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

改良主义思想则是指一种希望通过改良现行制度和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等。

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

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

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唯物史观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发展及其影响。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论,自其诞生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唯物史观更是被广大历史学者所接受,并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分析唯物史观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探讨唯物史观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挑战与前景。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深化中国历史研究,推动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唯物史观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论,自其诞生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唯物史观更是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使得我们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经济结构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

在中国历史研究中,这一观点的运用,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原因。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过去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帝王将相、政治斗争等上层建筑的内容,而忽视了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而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普及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为后来的秦朝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唯物史观还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研究中,这一观点使我们重新审视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他们的生产活动、实践活动和革命活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因此,在研究中国历史时,我们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存在和他们的历史贡献。

当然,唯物史观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比如,它过于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忽视了文化、思想等其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实践与思想探索

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实践与思想探索

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实践与思想探索中华民国时期,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面临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

在政治实践和思想探索方面,中华民国的历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本文将就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实践和思想探索进行探讨。

一、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辛亥革命是中华民国政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它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尝试用暴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治。

辛亥革命的胜利象征着封建帝制的灭亡,亦标志着国家处境的巨大变革。

此后,中华民国确定了共和国的国体,大量的政治实践也随之展开。

在民国成立的前几年,主要是以北洋政府为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政治实践,比如废除科举制度、创办许多新的学校、制定宪法等,这些都推动了国家建设的进程,建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华民国时期也是一个政治新生孩子,在国家建设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

尤其在国民党掌权后,政治层面上的腐败日渐严重,社会治理问题凸显,国家的进程也受到了重重的阻碍。

中华民国时期虽然进行了许多有利的政治实践,但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这在后来的历史上仍然是一大难题。

二、民族主义与现代化在民国时期,为了寻求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鼓吹民族主义的思潮非常盛行。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思想家一直呼吁要打造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华民族国家,使中国能够繁荣发展。

鉴于当时欧洲列强与日本势力在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这是民族主义思潮得以兴起的重要背景之一。

另一个方面,中华民国时期也呈现出现代化的趋势。

在这时期,国家力图现代化,强化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从而有效推进国家的发展。

巨大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全体公民的福利和生活增加了更多改善,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一大成就。

三、民主思想的发扬光大中华民国时期,民主思想得到了大力的发扬,这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非常重要,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后,民权先驱在孙中山的主张下,提出以民主为中心的思想,认为一个国家的民主与自由是一个乃至人的基本权利与需求。

西方政治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西方政治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判断题1.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学园中最有才华的学生。

()2. 亚里士多德的代表著作是《理想国》。

()3. 从西塞罗开始,政治哲学开始成为所有人的政治哲学。

4. 波里比阿是希腊人,代表作是《历史》。

()5. 在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神学发展处于第一个阶段,即“教父学”时期。

()6. 奥古斯丁政治哲学最突出的一点,是他区分了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

()7. 《国家论六卷》的主要理论立场是提出了国家主权学说。

()8. 布丹是近代主权学说的创始人。

()9. 霍布斯不仅反对法治和分权,而且剥夺了人民的任何政治权利。

10. 与霍布斯一样,洛克也认为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

()11. 卢梭的政治思想在法国历史的进程中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12. 卢梭在近代西方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13. 《独立宣言》中所阐述的自然权力理论,是杰斐逊为美国人民反英斗争提出的理论依据。

()14.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潘恩不是最早将社会与国家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之一。

()15. 黑格尔的著作有《法哲学原理》、《神学大全》、《德国法制》。

()16. 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7. 论证个人的权力和自由是孔斯坦政治思想中的出发点和重要内容。

()18. 在托克维尔的论述中,对“民主”一词的使用并不严谨。

()19. 密尔认为,宁可做一个快乐的猪,也不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

()20. 柏克的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1. 城邦正义2. 柏拉图3. 混合政体4. 混合政体5. 《神学大全》6. 双城论7. 马基雅维利8. 国家主权学说9. 霍布斯10. 《利维坦》11. 《论法的精神》12. 伏尔泰13. 《常识》14. 《独立宣言》15. 汉密尔顿16. 《论永久的和平》17. 康德18. 黑格尔19. 《论美国的民主》20. 孔斯坦21. 托克维尔23. 《论自由》三、简答题1. 简述柏拉图的正义观2. 简述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质与目的。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领域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领域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领域历史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通过对过去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揭示出历史的真相和发展规律。

而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领域则是支撑和构建历史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

一、历史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历史研究中最为基础和常用的方法。

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史书、官方文件、个人笔记等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文献研究法能够帮助研究者获取大量的历史信息,是开展其他研究方法的前提。

2. 考古研究法考古研究法是通过对文物、遗址、遗迹等物质遗存的发掘和分析,还原历史事件的过程和背景。

考古学家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和实地勘察,揭示出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传承等重要信息。

考古研究法对于解读古代历史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历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口述研究法口述历史研究方法通过采访亲历者、记录其口述史料,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口述研究法主要应用于近代历史研究,由于亲历者即将离世,通过采访亲历者可以获取到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补充和完善历史的研究成果。

二、历史研究领域1. 政治史政治史是研究各个时期政治制度、政治运动以及政治领袖等方面的历史学科。

通过对政治制度与政治运动的研究,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家治理格局和权力变迁,揭示出特定政治环境下的社会变革和国家兴衰的原因。

2. 经济史经济史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制度以及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规律,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3. 文化史文化史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思想观念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文化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脉络和文化传承,揭示出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4. 军事史军事史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与军事制度等方面的学科。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

1 9 1 9 年2 月, 胡适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
( 上) 出版, 一时学界震动。后来胡适总结该著, 主要在于两点: 一是从老子、 孔子讲起; 二是将 孔子与诸子平列。今天看来 , 该著的历史意义
① 《 胡适 自 传・ 四十 自 述》 , 第4 7 -5 0页, 黄山书社
1 9 8 6 年版。
年版。
( 中国 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 (上) , 第2 1 4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 8 4 年版。
・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
过两年多时间, 这使我们认为, ( 欧游心影录) 的
写作是对胡适首倡的白话文运动的迅速反应和 积极支持。回国后, 梁氏继续用白话文写作。
生于世传‘ 汉学’ 的绩溪胡氏, 察有‘ 汉学’ 遗传
如墨子研究、 戴震研究等, 有着共同的兴趣。
在梁氏5 0 余年的生涯中, 也曾有过“ 心醉 西风” 的时候。至少他在 日本从事思想启蒙之 时是如此。欧洲的游历给他带来不少变化: 表 现在文化观上, 虽然他从此并没有菲薄西方文 化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回归, 但在中西两种 文化的权衡上是明显地偏重于中国的。他不会 不认识到当时中国经济凋敝、 民众麻木是科学 不发达的结果, 只是欧洲战后的凄惨与悲观给
有很高等的民族, 很高等的文化; (中国学术思
想变迁之大势) 也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使我
知道( 四书) ( 五经} 之外, 还有学术思想。 ” ①应
该说, 梁氏给胡适开辟的两个“ 新世界” 对他的
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新民说》 使他看到了 中国之外的广阔世界, 后萌生了他出洋留学, 接 受别种很高等文化的决心。《 中国学术思想变
学术上的纸漏。平心而论, 胡适该著在学术上 并不十分高明, 梁氏的指摘可能是对的。但他

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作品简介

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作品简介

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作品简介陈寅恪是江西省义宁州(今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民国(民初时期)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他的作品有其非常深重的意义,下面是由提供的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作品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作品简介陈寅恪晚年从开堂布学转为著书立作,将其毕生所学尽数倾注于史学研究之中,但当时,陈寅恪的眼疾已到了几近失明的状况,创作条件极为艰辛,在其妻子唐筲、学生黄萱的帮助下,日夜为其朗读材料,并誊录其所述,共整理了上万卷的书稿,工程极其浩大。

最艰辛的时期莫过于文革期间,陈寅恪与其妻子唐筲在造反派的刻意刁难与折磨之下,仍未放弃研究史学,只恨不过自己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加之生活条件的恶劣,陈寅恪的一生都在学术研究中度过,临终也未曾歇笔。

陈寅恪对于中国隋唐历史的贡献是难以泯灭的,他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通过切身实地的考察,撰述了两部举世名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以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开创了属于他的研究典范,在中古研究学中,注意到了对文化种族的关注与家族的关注,克服了众多研究学者绕不开的课题。

陈寅恪开创独有的历史剖析方法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历史构成要素来分析隋唐制度,并且上溯到汉魏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古历史衍变的过程,并对唐代历史作出了堪称典范的论述。

陈寅恪所著的另一部作品《元白诗笺证稿》以论及元稹与白居易的诗作为主要内容,全书共八章,约十六万字,该书特色为以诗证史,剖茧抽丝,愈辩愈明,从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唐世风、习俗、政治等诸多要素入手,窥得中唐社会的真实面貌。

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评价陈寅恪对于中国隋唐历史的贡献是难以泯灭的,他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通过切身实地的考察,撰述了两部举世名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以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开创了属于他的研究典范,在中古研究学中,注意到了对文化种族的关注与家族的关注,克服了众多研究学者绕不开的课题。

记忆与遗忘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记忆与遗忘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记忆与遗忘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历史研究宛如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而在这探寻历史真相的征程中,记忆与遗忘如同两个不可或缺的伙伴,各自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记忆,是历史研究的基石。

它承载着过去的经验、事件和人物,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遗产。

我们从长辈的口述中聆听古老的故事,从泛黄的书籍里解读往昔的辉煌,从残存的古迹中触摸岁月的痕迹。

这些记忆的碎片,拼凑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得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感受文明的演进历程。

例如,对于古代文明的研究,我们依赖于考古发现和古代文献的记载。

那些铭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绘制在洞窟中的壁画、以及深埋在地下的文物,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记忆。

通过对这些记忆的解读,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

正是这些记忆,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鸿沟,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领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记忆并非总是可靠的。

人类的记忆具有主观性和选择性,往往会受到个人情感、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时候,我们会美化过去的经历,遗忘那些痛苦和不堪的片段;有时候,我们又会因为某种目的而刻意扭曲记忆,制造出虚假的历史。

因此,在历史研究中,我们需要对记忆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考证,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遗忘,在历史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并非简单的丢失或消失,而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说,遗忘是历史前进的必然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信息和事件被淘汰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部分得以留存。

这种遗忘,实际上是一种筛选和提炼,帮助我们聚焦于历史的关键节点和核心问题。

例如,在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变革时,那些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可能会被遗忘,而重大的政治决策、社会运动和思想潮流则会被铭记。

这种遗忘并非是对历史的忽视,而是为了更清晰地展现历史发展的主线和趋势。

同时,遗忘也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袁世凯政治思想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袁世凯政治思想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袁世凯政治思想探究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之一。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袁世凯在尝试引入西方科学技术、强调国家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信任通过进修西方的阅历和知识,中国可以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并让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袁世凯的政治思想主要体此刻他的政治理论、政治宣言以及政策实践中。

在政治理论方面,袁世凯提出了“中国化西方”、“利用洋法保国利民”、“主君民主”等重要观点。

他主张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充分发挥君主和民主相结合的优势,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政治体系。

袁世凯强调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他认为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应该以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为导向,同时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秩序。

为此,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举措,包括试行宪政、进步工商业、改革军队等。

袁世凯的政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治转型的曲折性。

他在实践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他也呈现出了对于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坚定信念。

袁世凯与当时的其他政治思想家和派系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和对抗,这体现了中国政治转型的竞争和冲突。

他面临着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外国力力的干涉,同时还要穿越各种政治陷阱和波折。

特殊是他试图实行临时大总统制度和复辟帝制等尝试,导致了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政治动荡和冲突。

虽然袁世凯的政治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具有争议,但无可否认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政治实践与政策措施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深遥的影响。

同时,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贡献也为中国的政治学探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袁世凯的政治思想在今日的中国依旧备受关注。

面对中国不息变化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精通袁世凯的政治思想对于理解和应对当前中国的政治现实是有益的。

袁世凯的政治思想对于中国政治的稳定性和进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中国政治学的探究和理论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的学科,它是一个以客观记录史实、以她所独特的方法去研究历史事实而产生的,它要求学者不仅要能以一个整体的家园来思考问题,而且还要集中精力去探索历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今的影响。

学者们会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历史。

第一种研究方法是现象学法,它是指学者通过观察历史现象,结合研究多种历史资料来分析历史现象,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现象学法通常用于考察某一特定事件或者某个历史时期的变化。

例如学者们研究中国清朝时期的政治变革时,可以在研究中使用现象学法,收集和分析清朝当时的历史资料,从而推断其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二种研究方法是比较法,它是指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或者某一历史时期的不同时点来研究历史。

比较法可以更好地揭示历史事件的起始及其发展趋势,也可以对比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例如,学者可以比较研究中国清朝和清朝中国近代史,分析两个时期的政治变革、社会变迁、文化改变等,从而从更多角度研究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种研究方法是文献法,它是指学者们利用存在的历史文献,收集和分析文献中的信息,以获得历史事件的真实叙述。

学者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献中的文字,图片,实物或者地理信息,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其影响,通过比较文献中的内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情况。

例如,学者们可以通过分析中国文学史文献,认识唐宋时期诗歌的特点,了解不同时期诗歌创作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最后,笔者提议,学者们应该结合以上研究方法,使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历史,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发掘历史的脉络及其启示,达到研究史实的目的。

中外政治思想史判断题

中外政治思想史判断题

中外政治思想史判断题中外政治思想史判断题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思想。

正确答案:A中外政治思想史是研究政治思想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正确答案:B政治思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正确答案:A7、判断题:一个社会有一种政治理想。

正确答案:B8、判断题:一个阶级有一种政治理想。

正确答案:A9、判断题:西方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强调知行合一。

正确答案:B13、判断题:美国的政治思想来源于欧洲大陆。

正确答案:A14、判断题:中西两种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相同。

正确答案:B15、判断题: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管理国家。

正确答案:B16、判断题: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解决如何认识国家的问题。

正确答案:B8、判断题: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如何组织和如何管理国家的问题。

正确答案:B19、判断题: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是“一贯型”的,几千年君主集权主义的主流不变。

正确答案:B20、判断题: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的演变。

正确答案:B21、判断题: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

正确答案:A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正确答案:B1、判断题: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氏族组织。

正确答案:B3、判断题:古希腊有100多个城邦。

正确答案:A4、判断题:希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

正确答案:B6、判断题:奴隶和自由人没有公民权。

正确答案:A7、判断题:外邦人可以有公民身份。

正确答案:B8、判断题:城邦中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可以有公民身份。

正确答案:B9、判断题: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希腊自由人的男子才能获得公民身份。

正确答案:A10、判断题:在希腊,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正确答案:A11、判断题: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整体史历史研究的“三位一体”

整体史历史研究的“三位一体”

整体史历史研究的“三位一体”在当今的历史研究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方法论是“三位一体”框架。

这个框架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

在历史研究中,这个框架对于理解整体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历史研究中的“三位一体”框架,希望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历史研究中的“三位一体”框架,通常指的是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将事物、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而言,这个框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研究历史时,需要将事物和事件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来考虑。

例如,在探究某一段时期的社会变革时,我们需要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以此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空间因素,如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等。

只有将事物和事件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来考察,我们才可能获得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

历史研究还需要不同事物和事件之间的和影响。

在这个“三位一体”框架中,事物之间的和影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研究某一段时期的经济变革时,我们需要生产力、生产关系、市场需求等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只有通过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才可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变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研究需要以整体的视角来审视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三位一体”框架中,整体史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方面。

我们需要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全面地审视历史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把握历史的总体趋势和规律。

同时,我们还需要历史不同领域之间的和互动,以此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历史研究“三位一体”框架的发展与未来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未来历史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在当今的学术研究中,跨学科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未来,历史学家们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学者进行合作与交流,例如考古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等。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历史学家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以此来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先贤的悲剧 民族的挫折 读汪荣祖著《走向世界的挫折》

先贤的悲剧  民族的挫折 读汪荣祖著《走向世界的挫折》

先贤的悲剧民族的挫折——读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相系,与万户千家、亿万百姓的利益相连,一国兴衰,往往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和芸芸众生的根本福祉。

可能是由于近一百多年我们中华民族经受了太多的屈辱与挫折的缘故吧!关于中国自清中叶以来的国势急转直下以致国家分崩离析深层原因的讨论,不论是在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中,还是在普通百姓的街谈巷议中,都常常成为沉重而又热衷的话题。

的确,一个以强大闻名数千年的古国,怎么转瞬之间衰败到如此任人宰割的地步呢?其中深意,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去深入思考,特别是在我们热议“大国崛起”话题的今天,这一问题更有特殊的意义。

著名的历史学家汪荣祖先生,以其特有的敏锐和洞察力选中了清末的特殊历史人物郭嵩焘,通过对郭氏一生的挫折经历的分析,揭示出中国没有在清末抓住机遇因应世界巨变而迅速衰落的深层原因。

郭嵩焘(18年-1891年)作为清末人物,其当时的官位和后世的名气远不如他的同乡好友曾国藩、左宗棠等人。

但有几点十分引人注意——在经济方面,他是当时一流的经济专家,他首倡“厘金”税收制度,既注意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利益,又注意开拓新的利源。

在他的经营之下湘军靠厘捐得到了充足的给养,被曾、左称为“湘军财神”。

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早期成功,郭氏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李鸿章称赞他说“创厘捐以济师,练战船以剿贼,皆事成而不居其功。

”郭嵩焘曾系统地设计出了一条富强之路:第一,以发展私营工商业为国家富强之基。

在中国最早提出与洋人竞争的“商战”思想;第二,以提倡“实学”为国家富强之源。

他建议大力开设西学馆,派留学生出洋学习,学习先进工程技术和管理体制。

中国最早的三所外国语学校,他竟主办了其中的两所。

第三,以“急通官商之情”为国家富强之本。

郭认识到,当时的西方各国的本质是国以商立,商人与国家和衷共济。

因此,他呼吁改善官商关系,提醒当政者应注意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過去的學者在研究北洋政治時期的政治史時,或許由於意識型態的關係,認為軍閥主政本身就是一件負面的事,常常預先做了價值判斷,而導致多從批判的角度切入。

對於北洋政府時期的描述,也多在軍閥間的權力鬥爭,大小戰役,和國際關係之間為主,對於此一時期人物的研究,也較多關注於各大軍閥領袖,或是革命派人士身上,甚少將重點放在此時的國家元首-大總統上面。

本文從制度的角度出發,分析在臨時約法、新約法、曹錕憲法等不同的時期之間,總統與國會、國務總理及軍閥之間的關係,對於總統權力的大小及運作有何影響。

研究發現,北洋政府時期的總統權力,在初期袁世凱執政的時候是由小而大的變化,經過一連串有計畫的步驟,其權力在廢棄臨時約法,實施新約法後達到最高峰;在曹錕執政的時期則次於袁世凱時期,因為他掌握了軍閥的主要勢力與國會的多數,而且曹錕憲法中總統的權力也較臨時約法中略大;其次是徐世昌執政的時期,雖然他為文人出身,但他能周旋於各大軍閥之間,從中取得平衡並適時的施展自己的主張;黎元洪與馮國璋執政的時期則是權力最小的,在有一個強勢國務總理的狀況下,大部分的政治權力都被總理所掌握,此時的總統最為符合虛位元首的特徵。

關鍵字:北洋政府、總統權力、臨時約法、新約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