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研究

合集下载

磁阻尼实验报告

磁阻尼实验报告

磁阻尼实验报告磁阻尼实验报告引言:磁阻尼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磁场对运动物体的阻碍程度。

通过研究磁阻尼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磁场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磁阻尼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目的:1. 理解磁阻尼的概念和原理;2. 探究磁阻尼对运动物体的影响;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磁阻尼的存在。

实验器材:1. 一根长而细的铁棒;2. 一块磁铁;3. 一个弹簧;4. 一台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将铁棒固定在水平台上,并将磁铁靠近铁棒的一端;2. 在铁棒的另一端固定一个弹簧;3. 将弹簧拉伸至一定程度,并释放;4. 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弹簧回弹的周期;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所示:实验1:周期为0.85秒;实验2:周期为0.87秒;实验3:周期为0.86秒。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弹簧回弹的周期与磁铁的距离无关,即磁阻尼不受磁铁距离的影响;2. 弹簧回弹的周期相对较长,说明磁阻尼对运动物体有一定的阻碍作用;3. 实验数据的重复性较好,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小,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可靠。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弹簧回弹的周期,验证了磁阻尼的存在。

磁阻尼是由磁场对运动物体的阻碍作用所产生的。

实验结果表明,磁阻尼对运动物体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物体的运动速度减慢。

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理解磁场与运动物体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意义:磁阻尼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工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磁阻尼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磁场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磁阻尼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总结:通过本次磁阻尼实验,我们对磁阻尼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结果验证了磁阻尼的存在,并揭示了磁阻尼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磁阻尼实验报告

磁阻尼实验报告

磁阻尼实验报告篇一:电磁阻尼摆由金属板做成摆锤的单摆,当摆动过程中摆锤在磁铁两磁极间往复通过时,对摆锤面的某一局部范围而言,磁通量发生变化,因而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涡电流。

按楞次定律,涡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作用,阻碍摆锤的运动,因此,金属摆总是受到一个阻尼力的作用,就像在某种粘滞介质中摆动一样,很快地停止下来,这种阻尼起源于电磁感应,故称电磁阻尼。

若是开口摆锤,涡电流减小,阻尼作用也减小。

操作说明:1、没有磁场时,让阻尼摆作自由摆动,可观察到阻尼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停止下来。

2、当阻尼摆在两磁极间前后摆动时,阻尼摆会迅速停止下来,说明了两极间有很强的磁阻尼。

3、将带有间隙的类似梳子的非阻尼摆代替阻尼摆作上述实验,不论有没有在两磁极,其摆动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停止下来。

电磁阻尼现象源于电磁感应原理。

宏观现象即为:当闭合导体与磁铁发生相对运动时,两者之间会产生电磁阻力,阻碍相对运动。

这一现象可以用楞次定律解释:闭合导体与磁体发生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由于闭合导体所穿透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会产生感生电流,这一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会阻碍两者的相对运动。

其阻力大小正比于磁体的磁感应强度、相对运动速度等物理量。

电磁阻尼现象广泛应用于需要稳定摩擦力以及制动力的场合,例如电度表、电磁制动机械,甚至磁悬浮列车等。

为了简单可靠地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抑制转子的共振峰值.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它的结构类似于电磁轴承.但无需闭环控制,采用直流电工作。

通过分析发现,电磁阻尼器线圈内由于转子涡动时变化的磁场而产生的波动电流与转子位移间的相位差是产生阻尼的原因,推导了波动电流、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

实验结果显示该阻尼器提供的阻尼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振振幅。

依靠电磁阻尼原理将传统的ABS刹车系统进行了改造,以适应电动汽车的刹车制动。

并在一些细节上对传统的ABS进行了优化。

相比较传统ABS的优点:1.本制动系统,从踩下刹车系统就开始工作,开始时间比较传统ABS快;2.没有机械刹车制动系统,不会有刹车片的磨损。

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实验

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实验

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磁阻尼现象,掌握磁阻尼概念及用途。

2. 观察滑动摩擦现象,了解摩擦系数在工业中的应用。

3. 学会将非线性方程化成线性方程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4. 用作图法及最小二乘法求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二、实验仪器FD-MF-B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实验仪如图1所示。

图2图1中(1)是智能计时器,它由5V 直流电源和电子计时器组成,仪器面板如图2所示;(2)是铝质槽型斜面导轨,可通过调节支架的移动来调节斜面倾角θ,在铝质槽型斜面的反面A 、B 处各装1个霍尔开关作计时传感器,(3)是磁性滑块,当磁性滑块滑过A 、B 两点时,计时器可测量滑块通过A 、B 两点的时间。

倾角θ的测量是通过用水平标尺读出bc 的距离和ab 、ac 的已知尺寸(实验装置取0.50m ab ac ==),由()arccos /2bc ab θ=计算所得。

通过倾角θ,即可求得tan θ和cos θ的值。

由式(2)、(3)、(4)即可求得磁阻尼系数K 和滑动摩擦系数μ。

三、实验原理磁性滑块在非铁磁性良导体斜面上匀速下滑时,滑块受的阻力除滑动摩擦力SF 外,还有磁阻尼力B F 。

设磁性滑块在斜面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 ,滑块与斜面接触的截面不变,其长度为l 。

当滑块以匀速率v 下滑时,在斜面上的切割磁感应线部分将产生电动势Blv ε=。

如果把由于磁感应产生的电流流经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设为R ,则感应电流应与速度v 成正比,即:/I Blv R =,此时斜面所受到的安培力F 正比于电流I ,即:F ∝I 。

而滑块受到的磁阻尼力B F 就是斜面所受安培力F 的反作用力,方向与滑块运动方向相反。

由此推出:B F 应正比于v ,可表达为:F Kv =(K 为常数,将它称为磁阻尼系数)。

因为滑块运动是匀速的,故它在平行于斜面方向应达到力平衡,从而有:Gsin θ=Kv +μG cos θ⑴⑴式中G 是滑块所受重力,θ是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μ为滑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磁阻尼实验报告

磁阻尼实验报告

磁阻尼实验报告篇一:电磁阻尼摆由金属板做成摆锤的单摆,当摆动过程中摆锤在磁铁两磁极间往复通过时,对摆锤面的某一局部范围而言,磁通量发生变化,因而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涡电流。

按楞次定律,涡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作用,阻碍摆锤的运动,因此,金属摆总是受到一个阻尼力的作用,就像在某种粘滞介质中摆动一样,很快地停止下来,这种阻尼起源于电磁感应,故称电磁阻尼。

若是开口摆锤,涡电流减小,阻尼作用也减小。

操作说明:1、没有磁场时,让阻尼摆作自由摆动,可观察到阻尼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停止下来。

2、当阻尼摆在两磁极间前后摆动时,阻尼摆会迅速停止下来,说明了两极间有很强的磁阻尼。

3、将带有间隙的类似梳子的非阻尼摆代替阻尼摆作上述实验,不论有没有在两磁极,其摆动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停止下来。

电磁阻尼现象源于电磁感应原理。

宏观现象即为:当闭合导体与磁铁发生相对运动时,两者之间会产生电磁阻力,阻碍相对运动。

这一现象可以用楞次定律解释:闭合导体与磁体发生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由于闭合导体所穿透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会产生感生电流,这一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会阻碍两者的相对运动。

其阻力大小正比于磁体的磁感应强度、相对运动速度等物理量。

电磁阻尼现象广泛应用于需要稳定摩擦力以及制动力的场合,例如电度表、电磁制动机械,甚至磁悬浮列车等。

为了简单可靠地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抑制转子的共振峰值.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它的结构类似于电磁轴承.但无需闭环控制,采用直流电工作。

通过分析发现,电磁阻尼器线圈内由于转子涡动时变化的磁场而产生的波动电流与转子位移间的相位差是产生阻尼的原因,推导了波动电流、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

实验结果显示该阻尼器提供的阻尼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振振幅。

依靠电磁阻尼原理将传统的ABS刹车系统进行了改造,以适应电动汽车的刹车制动。

并在一些细节上对传统的ABS进行了优化。

相比较传统ABS的优点:1.本制动系统,从踩下刹车系统就开始工作,开始时间比较传统ABS快;2.没有机械刹车制动系统,不会有刹车片的磨损。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1、滑道倾角的调节滑道倾角可通过两种方式调节,即电机快速调整和手动慢速微调。

其中,电机快速调整由电机传递动力,经电机减速部分减速后输出,通过电磁离合器带动蜗杆转动,由此带动蜗轮传动,蜗轮轴输出使滑道转轴运动,实现滑道的倾角变化。

将电线插头插入交流220V,50HZ电源插座,按下实验装置操作面板上总电源开关、机动电源开关,转动滑道升降开关。

向左旋转滑道升起,倾角增大。

向右旋转滑道倾角减小,直至为零。

在使用手轮作慢速微调之前,需按下手动电源开关,向左旋转手轮滑道升起,倾角增大。

向右旋转手轮滑道倾角减小。

2、角度的显示通过角度传感器和显示仪表即时反映滑道倾角的变化值。

当转轴带动滑道转动时,角度传感器将测得数据传送到显示器,即可反映出滑道的倾斜角度,角度显示精度值为0.01度,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减少实验角度测量的误差。

该部分电源在总电源开通时开通。

在使用本实验装置前,须将工作台作水平调整,以免引起滑道倾角的累计误差。

3、计时通过光电门来实现。

二、实验装置MC50摩擦实验装置是由滑板倾角调整机构、角度显示机构和数字测时器三部分组成。

通过滑块在不同材质的滑道上运动,可以测定静、动摩擦系数及物体的加速度。

并可以进行在不同情况下物体滑动、翻倒的演示。

三、实验内容测定木材与铁轨之间的静、动摩擦系数,以及了解当滑块高度较大时,不同载荷下滑块翻倒和滑动的情况。

(1)改变滑板的倾角,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2)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平均加速度,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3)当滑块高度较高,加载不同载荷时,其在自重作用下,测定滑块向下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以及滑块向上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角。

四、实验步骤1、静摩擦系数实验(a) 调整好滑道倾角角度,使滑块放到滑道上不下滑为准;(b) 旋转手动微调按钮,将滑道的倾角慢慢调大,直到滑块达到将滑未滑时停止,记下此时滑道倾角,即摩擦角;(c) 将所测得的倾角代人静摩擦系数公式,即可得木块与铁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相关实验

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相关实验

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相关实验摩擦力是物体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系数是描述物体在不同材质表面之间滑动时阻力大小的物理量。

本文将介绍与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相关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了解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概念,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法和原理。

2. 实验材料- 平滑倾斜面- 物块- 滑轮- 弹簧测力计- 弹簧3. 实验步骤3.1 实验一:测定静摩擦力3.1.1 将物块平放在平滑倾斜面上,调整倾角,直到物块开始下滑为止。

3.1.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块的重力,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

3.1.3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不同材料表面的物块,测量静摩擦力。

3.2 实验二:测定滑动摩擦力3.2.1 将物块置于倾斜面上,使其沿倾斜面滑动。

3.2.2 用滑轮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拉伸到合适的范围,并将其固定在滑块上。

3.2.3 将滑轮的绳线穿过滑轮,通过弹簧的另一端,再扣在物块上。

3.2.4 在滑动过程中,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2.5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材料表面的滑动摩擦力。

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4.1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2 绘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物块质量及表面材料的关系曲线。

4.3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5. 实验原理5.1 摩擦力的产生与物块表面间的微观不规则接触有关,当物块受到外力时,接触面之间的不规则部分会产生分子间的吸引力,从而形成摩擦力。

5.2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没有相对滑动的情况下,所需克服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摩擦力。

5.3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滑动摩擦系数有关,滑动摩擦系数是描述物体在不同表面间滑动时阻力大小的物理量。

6. 注意事项6.1 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物块质量和表面材料。

6.2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需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用集成开关型霍尔传感器测量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用集成开关型霍尔传感器测量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2)
显 tang 和 u 呈 然, . 线性关系 作出:an9 一 气直 。 , 线图 即 得 率4 和 距、 于 可 斜 -7 截 。 K
c os 口 c os 口

是, 磁阻尼数为: K 二 斜率 平
( 3)
如果将磁阻尼力 F, 写成与滑块摩擦力相类似的形式, 凡 二 v = ua" W 即: K cos9。式 中产 可看作磁“ , 摩擦” 系数, 则可得磁摩擦系数产 与倾角8 和速度。 : 的关系为
L( m )
0 . 的, 0
0
H( 。)
0
6
. 之准
0 月力 洲
0
3 2 2 3 ! 4
0 . 7335
货 0 1 5 卿
. 且 0 0
8 6 3 6 7 1 4 5
1 , ,J 二 J 口, 0 0
t ‘月 尸U 『 . 企J 内 」 兮U
1 工
, 恤 八 U n U
几 一 7 9 3 . 侧
产 的o 流,经 ’ 部 的 效. 阻 为R,则户一 电,应 叨速 ‘~ 正 , 二Rlva 生砂电 . 流 斜 , 分 寸,~ 电 设 J ‘’’感 “, 一 与 度。 ~ 比 即, - “ 成 ~ ’, B 一 ” ’ v, . ~ 甲 面 r 八 月 等 ’ ’ ~ 了 , 产 应 流 砂 ~ “ J‘ . ~ ~ 一一‘一
测量和控制方面究竟还有哪些应用, 会给实验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在选择材料方面,
滑块和斜面的接触部分, 用了 3M型透明隐形胶带, 这种材料较耐磨, 环境变化对它的影 响较小, 因而实验的重复性很好, 笔者反复做过多次, 实验结果都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实验是一个设计性、 开放性实验, 它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一定帮助。它所要 求的实验技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可体现在普物实验中。

实验1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

实验1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

实验1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磁阻尼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在实际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利用开关型霍尔传感器和单片机测量时间,可以使计时测量方法从光敏传感器计时转为磁敏传感器计时,尤其是它隔着介质(非磁介质)仍能工作,因而其应用前景更广泛,是正在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测时技术。

【实验目的】1.学习用霍尔传感器测量时间。

2.同时测定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3.通过磁性滑块在非铁磁质良导体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的测量,求出磁阻尼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

【实验原理】当一磁性滑块在非铁磁质良导体斜面上匀速下滑时,滑块受到的阻力有滑动摩擦力s F 和磁阻尼力B F 。

如果磁性滑块在斜面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 ,滑块与斜面接触线长度为L ,当滑块以匀速率v 下滑时,因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的电动势为BLv =ε。

现将磁感应产生的电流流经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设为R ,则感应电流与速度v 成正比,即R BLv I /=。

此时斜面受到的安培力F 的反作用力就是磁阻力B F ,因为B F 正比于I ,故B F 正比于v ,令Kv F B =(K 为常数,称为磁阻尼系数),当斜面角度θ选择恰当时,滑块运动速度为匀速。

在斜面上有力的平衡式θμθcos sin W Kv W += (1)式中W 是滑块所受的重力,θ是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μ为滑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经变换(1)式可写为 μθθ+⋅=cos tan v W K (2)显然,θtan 和v /θcos 呈线性关系,从其斜率和截距可分别求得W K /和μ。

【实验仪器】1.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测定仪1台,如图1所示。

(1)是调节斜面横向倾角的螺钉,可防止滑块在下滑过程中往一边靠。

(2)是磁性滑块,它是在圆柱形非磁性材料的一个滑动面上粘一薄片磁钢制成,此面磁感应强度较强涂以蓝色,而另一面磁感应强度较弱,涂以黄色。

如图2所示。

(3)M 型透明隐形胶带,分别粘于磁性滑块的两滑动面上和铝制斜面上。

摩擦系数的测定-摩擦综合实验

摩擦系数的测定-摩擦综合实验

摩擦综合实验摩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所涉及的相关因素也较多(如物体的材质、表面粗糙度、相对运动速度、接触面积以及环境的温度)。

同时摩擦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如人的行走、夹取物体以及各种机械的传送带),因此对摩擦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理论力学的课程学习中,摩擦是比较抽象而又难于理解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摩擦实验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本质。

本实验用MC50摩擦实验装置来完成。

一、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测定木材与铁、木材与木材以及铁与铁之间的静、动摩擦系数,以及演示当滑块高度较大时,不同载荷下滑块翻倒和滑动的情况。

(1) 通过改变滑板的倾角,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2) 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平均加速度,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3) 当滑块高度较高,加载不同载荷时,其在自重作用下,测定滑块向下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以及滑块向上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

二、实验装置MC50摩擦实验装置是由滑板倾角调整机构、角度显示机构和数字测时器三部分组成。

通过滑块在不同材质的滑道上运动,可以测定静、动摩擦系数及物体的加速度。

并可以进行在不同情况下物体滑动、翻倒的演示。

12 3 5466 789 1011121314图1 MC50摩擦实验装置图1 滑道角度显示仪2 手动微调按钮3 电动调节按钮4 电动调节角度(与3配合)5 角度调节电源开关6 光电门7 滑道8 手动微调(与2配合)9 计时器显示仪 10 计时器操作键 11 光电门接入端口 12 计时器电源开关 13 活动平台调节仪 14 活动平台三、实验原理1 滑道倾角调整机构该部分是实验装置的基础:由机架、滑道、减速电机、电磁离合器、蜗轮箱等组成。

在调整滑道倾角的传动方式上,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该传动平稳,运动精度高,噪音和振动较小,并能实现0~50度设定工作范围内的任意角度调整。

调整分为电机快速调整和手动慢速微调二部分。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实验目的】1.观测磁阻尼现象。

2.学习测量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方法。

3.进一步了解磁阻尼系数、动摩擦系数的概念。

【实验原理】1.磁阻尼现象当大块金属与磁场有相对运动或处在变化磁场中时,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在金属块内会激起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因此金属块的运动要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即感应电流受到的磁场安培力作用。

感应电流产生的机械效应即为磁阻尼现象。

2.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原理磁性滑块在非铁磁质良导体斜面上匀速下滑时,滑块受的阻力除滑动摩擦力F S 外,还有磁阻尼力F B 。

设磁性滑块在斜面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 ;滑块与斜面接触的截面不变,其线度为l 。

当滑块以匀速率v 下滑时,可看作斜面相对于滑块向上运动而切割磁感应线。

由电磁感应定律,在斜面上的切割磁感应线部分将产生电动势E =Blv ,如果把由于磁感应产生的电流流经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设为R ,则感应电流应与速度v 成正比,即为RBlvI =,此时斜面所受到的安培力F 正比于电流I ,即为F ∝I 。

而滑块受到的磁阻尼力F B 就是斜面所受安培力F 的反作用力,方向与滑块运动方向相反。

由此推出:F B 应正比于v ,可表达为F B =Kv (K 为常数,将它称为磁阻尼系数)。

因为滑块运动是匀速的,故它在平行于斜面方向应达到力平衡,从而有θμθcos sin W Kv W += (10-1)式(10-1)中W 是滑块所受重力,θ是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μ为滑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若将方程式(10-1)的两边同时除以θcos W ,可得方程μθθ+⋅=cos tan v W K (10-2) 显然,tan θ和θcos v 成线性关系(y ax b =+)。

作出tan θ -θcos v直线图,可得斜率a 和截距bK =a ·W (10-3)μ=b (10-4)【实验仪器】MF -1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测定仪、HTM -2 霍尔开关用计时仪、磁性滑块、3根导线、米尺。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做的那个超级有趣的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测定实验,你们准备好跟我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了吗?实验开始前,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眼睛都放光啦,心里想着:这会是一场怎样的冒险呢?我们先把实验要用的器材都准备好,什么光滑的铝板啦,磁铁啦,还有测量长度和质量的工具等等,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

我们先研究磁阻尼。

把磁铁从铝板上方一定高度放下去,那一瞬间,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眼睛紧紧盯着磁铁,心里想着:“它到底会怎么下落呢?会很快吗?”结果,它下落的速度明显比自由落体慢多啦!就好像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轻轻地拉住它。

这难道不神奇吗?接着测动摩擦系数。

我们把一个小木块放在铝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慢慢地拉它。

我一边拉一边对小伙伴说:“嘿,你看这测力计的示数,是不是在变化呀?”小伙伴着急地说:“哎呀,你拉慢点,不然数据不准啦!”就这样,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得到了一组组的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哟!有好几次,我们的数据都不太对,急得我们抓耳挠腮。

我忍不住抱怨:“这实验怎么这么难呀!”但是,大家都没有放弃,互相鼓励着:“加油,咱们一定能成功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我们终于完成了实验。

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据,就像打了一场大胜仗得到的战利品。

我们开始整理和计算,这可真是个细致活,稍微不小心就会出错。

当算出最后的结果时,我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就好像在黑暗中摸索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光明的出口。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深地感受到,科学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里面充满了无数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每一次的实验,都是一次探索的旅程,有困难,有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小伙伴们,你们难道不想也来体验一下这样有趣又充满挑战的实验吗?我的观点是:这个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测量动摩擦因数(实验报告)(学生版)

测量动摩擦因数(实验报告)(学生版)

测量动摩擦因数 试验报告试验日期:________ 班级:_________试验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一、试验名称:测量动摩擦因数 二、试验目的:1.学习了解各种材料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2.通过试验加深对动摩擦因数的理解3.通过试验测定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探究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

三、思索与猜测1.以下哪个试验装置更合理?为什么?四、试验原理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素关系N f μF1.滑动摩擦力的测量:转化法,依据二力平衡,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压力的测量: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依据二力平衡,静止时,接触面间的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五、试验器材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白纸。

六、试验步骤1.如下图,将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在桌面上,将绳子穿过滑轮一端系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上适当的质量.2、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带滑轮的长木板上,另一端钩住木块,保证拉力水平。

3、释放重物,带动木板移动,木块跟随一起移动,待稳定后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速度,填入表格4、重复试验5次,屡次测量填入表格5、在长木板上贴上白纸,重复以上试验,测定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素6、在长木板上贴上毛巾,重复以上试验,记录数据七、数据记录表1八、试验结论九、误差分析1.本试验误差来源哪里?十、考前须知1.带定滑轮的长木板要水平放置,可以用水平仪放置两端,保证明验过程中保持水平,使得接触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大小。

2.试验过程中要保证接触面洁净,以保证明验结果的精确性。

3.由于动摩擦因素与温度有关,试验过程尽量保持温度恒定,两次试验之间间隔肯定时间,减小摩擦生热给试验带来的影响。

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心得

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心得

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心得引言本次实验是为了测定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了解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探讨动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深入了解了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实验过程实验分为几个步骤:准备工作、数据测量和分析。

准备工作实验前需要准备测定装置,包括斜面、吊轮、块状物体等。

斜面的角度需要事先测量并记录。

同时,还要记录块状物体的质量和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吊轮的质量和直径等数据。

这些参数都对摩擦因数的测定有影响,因此准确记录是很重要的。

数据测量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将吊轮拴在斜面的顶端,然后将块状物体放在斜面上并逐渐加大施加在块状物体上的力。

当块状物体开始滑动时,停止施加力。

通过测量施加在块状物体上的力和块状物体滑动的加速度,我们可以计算出动摩擦因数。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的精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还要注意测量数据的重复性,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误差。

数据分析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在数据分析中,需要将实验结果不断修正和改进,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得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通过对比不同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摩擦因数与材料之间的表面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的材料摩擦因数越小;同时摩擦因数也与斜面的倾角有关,斜面角度越小,摩擦因数越大。

在数据分析中,我们还发现测得的数据有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不同因素的影响,如摩擦力的不稳定性、测量仪器的误差以及人为操作的不准确性等。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平均计算以减小误差。

另外,还可以尝试增加实验的控制变量,减小干扰因素,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某些数据波动较大,可能是由于实验环境的变化或者测量仪器的精度有限。

通过分析原因,我了解到数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理分析和修正,可以尽量减小误差的影响。

测动摩擦因数实验原理

测动摩擦因数实验原理

测动摩擦因数实验原理测动摩擦因数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动摩擦因数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与正压力之比。

这个实验通常使用一个带有滑铁卡的水平面和一个放置在上面的物体。

当物体受力并开始移动时,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可以计算出摩擦力,并从中得到动摩擦因数。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水平台面,其中夹有一块被称为"滑铁卡"的物体,滑铁卡的上表面涂有一层细砂,以增加摩擦力。

平台的一侧连接着弹簧测力计,该测力计与拉力计相似,可以测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侧固定了一根细线(通常是小细石棉线),线的另一端连接着一个重物,可通过拉动细线的方式施加力。

实验中还需要一个尺子或标尺,用于测量位移。

实验的步骤如下:1.在尺子或标尺上标记出不同距离的点,以便稍后记录位移。

2.将滑铁卡放置在平台的一侧,并调整其位置,使其与平台接触但不发生滑动。

3.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置零,并将其连接到滑铁卡上,使力计的指针指向零刻度。

4.将粗砂或细砂均匀地撒在滑铁卡的上表面,以增加摩擦力。

5.选择一个较小的重物(例如100克),通过细线将它连接到滑铁卡的另一端。

6.轻轻拉动细线,使滑铁卡开始移动。

同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并通过读取力计上的指针来记录受力。

7.继续缓慢拉动细线,直到滑铁卡达到标记的位移点之一、当物体达到位移点时,停止拉动,并记录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

8.重复步骤6和7,直到滑铁卡达到尺子或标尺上的其他标记。

9.将拉力值和位移值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10.更换不同大小的重物,重复步骤5到9,以获得多组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摩擦力值。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而加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的平方。

动摩擦因数等于摩擦力与正压力之比。

通过计算和对比不同运动条件下的摩擦力和正压力,可以得到动摩擦因数。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滑铁卡和平台的表面处理、滑铁卡和平台之间的接触质量以及应用的力的大小等。

动摩擦因数测量实验

动摩擦因数测量实验

动摩擦因数测量实验引言动摩擦因数是描述物体表面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指标,对于摩擦力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动摩擦因数,探究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并了解摩擦因数对物体的运动影响。

实验原理动摩擦因数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移动时,两物体表面间摩擦力和垂直于表面的压力之比。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平面摩擦实验和斜面摩擦实验。

在平面摩擦实验中,将一个物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另一物体施加水平力使之相对滑动。

测量所需的数据包括施加力的大小、两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积以及所施加力的方向。

根据两物体所受力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动摩擦因数的数值。

斜面摩擦实验则通过将物体放置在倾斜的平面上,使其自由滑动,测量所需的数据包括物体的质量、倾斜角度以及滑动的距离。

同样根据受力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动摩擦因数的数值。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平面和滑动物体表面,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2.平面摩擦实验:–将实验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使得滑动物体能够自由滑动。

–将滑动物体放置在平面上,并施加水平力使其滑动。

–测量施加力的大小,记录实验数据。

–重复实验,改变滑动物体或实验平面的材料,记录实验数据。

3.斜面摩擦实验:–将实验平面倾斜一定角度。

–将滑动物体放置在倾斜平面上,使其自由滑动。

–通过测量滑动物体滑动的距离以及滑动过程中所用时间,计算滑动速度。

–根据所施加的力、物体质量以及滑动速度,计算摩擦因数。

–重复实验,改变滑动物体或实验平面的材料,记录实验数据。

4.数据处理和分析:–统计所有实验数据,并计算每组数据对应的摩擦因数。

–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因数差异。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5.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归纳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案。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保持实验环境干净,避免灰尘和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中尽量减小误差,提高数据准确性。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实验一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研究

实验一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研究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研究磁阻尼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在实际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装置用于测量磁性滑块在非铁磁质良导体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通过数据处理,同时求出磁阻尼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

本实验的装置直观,涉及力学、电学、磁学等物理概念,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开关型霍尔传感器和单片机测量时间,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是正在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测时技术。

本实验把非线性方程化成线性方程的数据处理方法具有科学研究的典型性。

本实验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物理现象,是一个设计性、开放性实验。

[实验重点]1.学习使用几种基本仪器的使用(包括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子天平);2.学习霍尔开关传感器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测量时间);3.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磁场中的力和感应电流、运动学相关知识)。

[实验难点]1.磁场的相关知识在本实验中的应用与分析;2.电子天平的使用。

[预习要求]1.理解游标卡尺的结构原理以及测量原理。

将其使用注意事项列出来,重点注意如何避免刀口、钳口被损坏。

2.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原理以及测量原理。

将其使用注意事项列出来,重点注意如何避免螺旋测微器螺纹被损坏。

3.掌握电子天平的应用。

注意电子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4.了解磁阻尼和滑动摩擦系数测定仪的结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MS-1多功能计时器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5.了解磁感应现象以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相关知识(查阅相关的大学物理知识)。

1. 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2. 学会正确使用电子天平;3. 学会正确使用MS-1多功能计时器; 4. 学会设计实验方法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5. 掌握运用误差分析理论的基本知识处理数据;[实验仪器]游标卡尺(1把)、螺旋测微器(1把)、电子天平(1台)、规则圆柱体(1只)、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测定仪(1台)、MS-1多功能测时器(1台)、卷尺(1把)。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思考题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思考题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思考题一、磁阻尼的概念和作用磁阻尼是指在磁场中,磁体或导体受到的阻力。

磁场对物体施加一个力,使物体减速运动或停止运动,并将其最终还原到一个静止位置,这个阻力就是磁阻尼。

磁阻尼的作用是减慢物体的运动速度,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在一些机械系统中,磁阻尼被用来减小振动,提供稳定性和平稳运行。

磁阻尼器通常由磁体和阻尼体构成,磁体产生磁场,阻尼体受到磁场的力而减速运动,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控制。

二、动摩擦系数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动摩擦系数是指两个表面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摩擦力与法向压力之间的比值。

动摩擦系数反映了表面之间的摩擦特性,是两个表面相对运动时的重要参数。

测定动摩擦系数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静摩擦测力计法、仰摩擦测力计法和平面倾斜法等。

2.1 静摩擦测力计法这种方法通过施加一个力在两个表面之间建立摩擦力平衡来测定静摩擦系数。

首先利用一个测力计施加一个逐渐增加的力,直到两个表面开始滑动。

测力计显示的最大施加力即为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垂直施加力的比值即为静摩擦系数。

2.2 仰摩擦测力计法这种方法使用一个仰摩擦测力计,将其放置在水平台面上。

通过施加水平力,并逐渐增加力的大小,直到仰摩擦测力计开始滑动。

测力计显示的最大施加力即为仰摩擦力,仰摩擦力与垂直施加力的比值即为动摩擦系数。

2.3 平面倾斜法这种方法使用一个倾斜平面,将物体放置在平面上,然后逐渐增大平面的倾斜角度,直到物体开始滑动。

记录所需的倾斜角度,然后计算出动摩擦系数。

三、磁阻尼的测定方法磁阻尼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测量磁阻尼的方法。

3.1 采样法采样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磁阻尼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采样传感器被放置在磁阻尼器的一侧,用来测量磁体相对于阻尼体的位移。

通过测量磁体的位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磁阻尼的大小。

3.2 弹性刚度法弹性刚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磁阻尼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测量磁体弹性变形的程度来确定磁阻尼的大小。

磁阻尼与摩擦系数的测量

磁阻尼与摩擦系数的测量

磁阻尼与摩擦系数的测量当永磁体在非磁性导体附近相对运动时,存在有磁阻尼效应。

磁阻尼力=kvn。

v是相对运动的速度。

k是与导体电导、形状、永磁体性质以及永磁体和非磁性导体之间距离有关的常数。

器材:铝条,磁钢(两面贴膜,不要破坏),秒表,直尺,支架(储物箱),硬币5枚(6.5g),铅笔,坐标纸问题:1. 测量磁钢与铝条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以及幂指数n的值(对n的值,事先不能做任何假定)。

1.1列出测量用到的公式,将测量数据列表1.2作图并计算摩擦系数以及幂指数n的值2.把磁性介质(硬币)吸在磁钢上,研究是否影响磁阻尼效应2.1列出公式和数据表格2.2利用测量数据,通过计算、作图说明磁性介质是否影响磁阻尼效应,如果有影响,是怎样的影响?3.推算磁阻尼系数k。

利用问题1和2的测量数据,计算磁阻尼系数k。

4.说明实验操作中注意点并讨论出现的问题。

注意:1.磁钢具有很强的磁性,注意不要被磁钢和硬币夹伤、击伤。

另外注意手表和磁卡的防护。

2.不要破坏磁钢表面的贴膜。

发光效率测量实验器材:直流稳压电源,滑线变阻器,毫安表,微安表,数字万用表,电珠(6.3V),光探头(光电二极管,距离出口7.0mm),玻璃片(6片),导轨支架,导线,坐标纸问题:1. 光探头的光电转换曲线利用玻璃片的反射减光,实现光强的等比例衰减。

用微安表接收光电流。

校正光探头输出的光电流与它接收到的光功率关系,将测量数据列表,作出光电转换的校正曲线。

要求在仪器量程以内尽可能大的范围进行校正。

(光强用相对值表示,例如以200微安为1个单位)。

2. 假设小电珠发光无方向性。

在6v电压下,小电珠的发光效率是1.0%(总的发光功率除以电功率),光探头的有效面积为8.0mm2, 标度光电流与光功率读数的关系。

3. 在0~6v范围内改变小电珠上的电压,测量发光效率与电压的关系,将测量结果作图。

.. ..。

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

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

动摩擦因数测定实验报告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1]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高中物理实验中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如下: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

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之后,可以利用平衡条件进行实验。

例1: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表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 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

已知铁块P所受重力大小为5N,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使P向右运动;乙图把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水平向左你认为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可行?你判断的理由是。

图中已经把两种方法中弹簧秤的示数(单位:N)情况放大画出,则铁块P与金属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是分析与解答:以铁块P为研究对象,显然,在甲图所示方法下,弹簧秤对铁块P的拉力只有在铁块匀速前进时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这种操作方式很难保证铁块P匀速前进。

而在乙图所示方法下,不论金属板如何运动,铁块P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第二种方法切实可行,铁块所受摩擦力f=2.45N。

由于铁块在水平方向运动,其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故此时正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铁块所受重力大小,即N=5N,由f=μN得μ= 方法二: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例2:为了测量小木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在小木块上固定一个弹簧秤(弹簧秤的质量不计),弹簧秤下吊一个光滑f=0.49 N小球,将木板连同小球一起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用手固定住木板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2,测得斜面的倾角为θ,由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木板跟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分析与解答:对小球,当装置固定不动时,据平衡条件有F1=mgsinθ①当整个装置加速下滑时,小球加速度a=对整个装置有a=gsinθ-μgcosθ得F1-F2②,亦即整体加速度,所以mμ=gsinθ-a③gcosθ把①、②两式代入③式得F1F1-F2F2Fgsinθ-aμ====2tgθgcosθgcosθmgcosθF1方法三:利用动力学方法求解例3:为测量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如图3所示,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1)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θ已知),(2)木块,(3)秒表,(4)米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的研究
磁阻尼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在实际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装置用于测量磁性滑块在非铁磁质良导体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通过数据处理,同时求出磁阻尼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

本实验的装置直观,涉及力学、电学、磁学等物理概念,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开关型霍尔传感器和单片机测量时间,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是正在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测时技术。

本实验把非线性方程化成线性方程的数据处理方法具有科学研究的典型性。

本实验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物理现象,是一个设计性、开放性实验。

[实验重点]
1.学习使用几种基本仪器的使用(包括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子天平);
2.学习霍尔开关传感器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测量时间);
3.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磁场中的力和感应电流、运动学相关知识)。

[实验难点]
1.磁场的相关知识在本实验中的应用与分析;
2.电子天平的使用。

[预习要求]
1.理解游标卡尺的结构原理以及测量原理。

将其使用注意事项列出来,重点注意如何避免刀口、钳口被损坏。

2.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原理以及测量原理。

将其使用注意事项列出来,重点注意如何避免螺旋测微器螺纹被损坏。

3.掌握电子天平的应用。

注意电子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4.了解磁阻尼和滑动摩擦系数测定仪的结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MS-1多功能计时器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5.了解磁感应现象以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相关知识(查阅相关的大学物理知识)。

1. 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2. 学会正确使用电子天平;
3. 学会正确使用MS-1多功能计时器; 4. 学会设计实验方法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5. 掌握运用误差分析理论的基本知识处理数据;
[实验仪器]
游标卡尺(1把)、螺旋测微器(1把)、电子天平(1台)、规则圆柱体(1只)、磁阻尼和动摩擦系数测定仪(1台)、MS-1多功能测时器(1台)、卷尺(1把)。

[实验原理]
设磁性滑块在斜面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 ;滑块与斜面接触的截面不变,其线度为l 。

当滑块以匀速率v 下滑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斜面上的切割磁感应部分将产生电动势Blv =ε,如果把由于磁感应产生的电流流径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设为R,则感应电流与速度v 成正比,即:R Blv I /=,此时斜面所受到的安培力F 正比于电流I ,即θsin l I B F =。

而滑块受到的磁阻尼力F B 就是斜面所受安培力F 的反作用力,方向与滑块运动方向相反。

由此推出:F B 应正比于v ,可表达为F =Kv (K 为常数,将它称为磁阻尼系数)。

因为滑块运动是匀速的,故它在平行于斜面方向应达到力平衡,从而有:
θθcos sin uW Kv W += (1)
式中W 是滑块所受重力,θ是斜面的倾角,μ为滑块与水平面的滑动摩擦系数。

若将方程(1)的两边同除以θcos W ,可得方程:
u v
W K +⋅=
θ
θcos tan 显然,θtan 和θcos /v 呈线性关系。

作出)cos /(tan θθv -直线,即可得斜率K/W 和截距μ:
K =斜率·W
μ=截距
滑块的受力分析图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中,1是MS-1霍尔开关多功能毫秒仪,它是由5V 之流电源和电子计时器组成;2是铝质槽形斜面,可以通过夹子M 的上下移动来调节倾角θ,在斜面的反面A 、B 处装有霍尔开关,用计时器可测量滑块通过A 、B 的时间;3是调节斜面横向倾角的螺钉,可以防止滑块在下滑过程中往边上靠;4是重锤,用来确定H 和L 的长度,从而计算θθcos tan 和的值;5是磁性滑块,它是在圆柱形非磁性材料的一个滑动面上粘一薄片磁钢制成的,因而在这一面附近的磁感应强度较强。

而另一面由于离磁钢较远,所以它附近的磁感应强度较弱,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区别,将强磁场面涂成蓝色,弱磁场面涂成黄色。

将3M 型透明隐形胶带分别粘于磁性滑块的两滑动面上和铝质斜面上,对其动摩擦系数进行研究。

[实验内容]
1.磁磁阻尼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条件的获得
调节M ,使斜面具有某一倾角,调节螺钉3,使滑块下滑时不往旁边偏离。

滑块的蓝色面朝下,令滑块从斜面上端开始向下滑动,滑块不仅存在着滑动摩擦力,而且还存在磁阻尼力。

在ο
ο
θ4520≤≤的范围内能达到匀速下滑的实验条件,对于同一θ值,让滑块从不同高
度滑下,由通过传感器的时间相同,来说明滑块在A、B间的运动是匀速的。

连接好线路,调节
好螺钉3,使滑块从不同高度C
1、C
2
、C
3
、C
4
、C
5
处滑下,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1中:
表1
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磁阻尼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的测量
(1)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m
1
=Kg。

天平的分度值S仪=g。

(2)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 cm
(3)用作图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下列数据:
斜率,截距,相关系数,K和μ。

[注意事项]
1.示意图连接导线后,接通MS-1霍尔开关计时器的电源,在滑块下滑前按一下计时器的RESET 键,复零。

2.滑块接触导轨面的磁性为N极,在滑块滑到第一个对应导轨下面的霍尔开关位置时,会使霍尔开关传感器输出低电平,计时器上相应的指示灯发光,计时器开始计时;在滑块滑到第二、第三个霍尔开关传感器时,计时器也分别记下该时刻的时间,并在最后一个霍尔开关处停止计时,用MS-1上的查询键,可以查出各个时间,选择需要的时间,填入相应的表格,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3.磁阻尼系数的大小与滑块表面的磁感应强度有关,与导轨的阻抗有关。

会由于滑块的磁感应强度不同或略有变化。

4.轻质导轨反面安装霍尔开关传感器的位置点A、B由实验者测量实际的距离。

5.由于滑块摩擦系数与接触表面有关,要求在实验前用柔软的纸仔细擦拭实验导轨和实验滑块。

[思考题]
试确定下列几种游标卡尺的测量准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