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古诗词
寒食韩翃古诗意思
寒食韩翃古诗意思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古诗原文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诗的大致意思为: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
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刺。
在唐代,寒食节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而在寒食节这天傍晚,皇宫中会传出蜡烛来赐给近臣,这既是皇恩浩荡的体现,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宫廷生活。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通用15篇)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通用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 篇1寒食城东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翻译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释一道:一条。
穿:穿过。
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凡:总共,一共。
蹴踘: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蹴,踢。
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
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
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
又说指春分之日。
清明:节气名。
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上巳:节日名。
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
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个早春时节,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当时王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或洛阳(今属河南)。
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
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
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关于寒食节的经典古诗词
【导语】寒⾷节,中国传统节⽇,在夏历冬⾄后105⽇,清明节前⼀⼆⽇。
寒⾷节是汉族传统节⽇中以饮⾷习俗来命名的节⽇。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寒⾷节的经典古诗词。
欢迎阅读参考!【篇⼀】关于寒⾷节的经典古诗词 寒⾷ 韩翃〔唐代〕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译⽂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数,寒⾷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宠⾂的家中。
赏析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诗⼈⽴⾜⾼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语,⾼度凝炼⽽华美。
“春”是⾃然节候,城是⼈间都⾢,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限美好的景观。
“⽆处不飞花”,是诗⼈抓住的典型画⾯。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般性的概括,⽽说是“⽆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加强了肯定的语⽓,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不说“⽆处不开花”,⽽说“⽆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机外,还说明了诗⼈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
不说“落花”⽽说“飞花”,这是明写花⽽暗写风。
⼀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处不飞花”,⽽这⼀句诗中最能耀⼈眼⽬者,就在⼀个“飞”字。
“寒⾷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然也吹⼊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形⽆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般指东汉时,同⽇封侯的五个外戚。
这⾥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
这两句是说寒⾷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宫⾥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寒食古诗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寒食韩翃〔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WTT整理的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1寒食城东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翻译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释一道:一条。
穿:穿过。
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凡:总共,一共。
蹴踘: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蹴,踢。
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
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
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
又说指春分之日。
清明:节气名。
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上巳:节日名。
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
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个早春时节,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当时王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或洛阳(今属河南)。
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
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
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两句,写溪流边的几户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早春气息,有很强的画面感。
古诗词中描写寒食节的诗句(50条)
古诗词中描写寒食节的诗句(50条)诗词是古代文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诗词中描写的往往是思乡愁绪﹑爱国情怀;诗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故事,是我国祖先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得以鉴古知今。
透过阅读古诗词,青少年可增添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初步概念和理解,逐渐加深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下面是50条寒食节的诗句,供大家欣赏品鉴。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杂诗》▶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马致远《四块玉·叹世》▶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
——白居易《闲游即事》▶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宋之问《途中寒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杨万里《寒食上冢》▶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清溪一道穿桃李。
演漾绿蒲涵白芷。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去岁清明日,南巴古郡楼。
今年寒食夜,西省凤池头。
——白居易《中书连直,寒食不归,因怀元九》▶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元稹《使东川·清明日》▶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
何处求新火。
——陈与义《点绛唇·寒食今年》▶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周邦彦《兰陵王·柳》▶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
——史达祖《钗头凤·寒食饮绿亭》▶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
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沈佺期《岭表逢寒食》▶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
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寒食古诗的意思
寒食古诗的意思
1、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第 1 页共1 页。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清明节前一天,即农历三月二十九或三月三十日。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故事,关于韩非子为了追求学问,不顾他人眼光剖腹取义的故事。
这一节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成为了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的译文及解析。
寒食节诗1. "春意浓,寒食树,孤城千里鸟雀疏。
"译文:春天的气息逐渐浓烈,寒食节时,城中的人都离开了,只有鸟雀寂寞地在天空中飞翔。
解析:这首古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寂静景象,寒食节是一个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所以城中的人往往会离开。
2. "寒食起,复道旧期,别草十怜花恐啼;"译文:寒食节到来,我又踏上了熟悉的路,看着别人给亡者扎的草,我的心里十分伤感,生怕鲜花会为他们而哭泣。
解析:这首诗描述了寒食节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情景,表达了对亡者的思念之情。
3. "苦寒日日起庐舍,何时来逐阵云边;"译文:寒食过后的日子,我每天都起得早,住在简陋的屋舍里,但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阵阵春云。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在寒食节过后,人们渴望寒冷的日子能早点过去,迎来温暖的春天。
4. "寒食雨,青山门巷,马蹄车轮人不见;"译文:寒食节时,下着小雨,整个街头巷尾的人们都躲在家里,青山、门巷和马车轮子都变得空无一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人们守在家中的景象,寒食日的降雨使得整个街道变得安静。
5. "琼枝叶,宝枝杂垒,楼台栋角堪参差;"译文:寒食节时,树上的花朵和树叶都变得美丽,就像一堆珍宝,而楼台上的柱子也随意地错落摆放。
解析:这首诗写出了寒食节时的自然景观,寒食那天,花朵娇艳动人,与楼台的柱子交相辉映。
6. "隔座宴,有美食还有美酒,原是笑谈悲冤之时;"译文:寒食节时,人们在席间对饮美酒,品尝美食,本来是一场愉快的宴会,但还抹不去心中的悲伤和冤屈。
2024年寒食节的古诗
36.白下桥边寒食后,广陵城外绿阴时。——杨基《邀方员外看花》
37.一年好处君知麽,寒食千门插柳枝。——杨万里《清明雨寒八首·脱却单衣著裌衣》
38.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皎然《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
20、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1、寒食清明数日间,青青杨柳与谁攀。——方岳《山行·寒食清明数日间》
22、白筼衣鲜紫骝马,清明酌酒梨花下。——贝琼《己酉清明》
23、梨花村落清明后,梅子园林五月前。——李流谦《贻长松寺慈禅师》
24、清和时节如寒食,昨日街头人卖饧。——胡仲弓《卧听》
26、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寒食节的古诗2
1、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韩偓《寒食夜》
3、寒食清明等闲过,日长翻覆压书眠。——洪咨夔《清明二绝·梨花匼匝不见叶》
4、清明雨足麦欣欣,旋敕奴婢修破囷。——苏辙《春无雷》
18.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19.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20.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
21.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 ——王涯《宫词三十首》
22.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23.寒食无情,阳春如客,晚风落尽繁枝。——仇远《满庭芳·寒食无情》
24.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朱彝尊《梅花引·苏小小墓》
25.寒食良辰无赏心,杂花烂漫柳成阴。——司马光《寒食游南园独饮》
节日古诗:寒食(韩翃)
为⼤家收集整理了《节⽇古诗:寒⾷(韩翃)》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注释
1、寒⾷:每年冬⾄以后的⼀百零五天,⼤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节。
据左传所载,晋⽂公⽕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天禁⽕,只吃冷⾷,所以称寒⾷。
2、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节禁⽕,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节,东风把御园柳枝 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
轻烟散⼊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这是⼀⾸讽刺诗。
寒⾷节禁⽕,然⽽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讽深远。
”⾸⼆句写仲春景⾊;后⼆句暗寓讽喻之情。
诗不直接讽刺,⽽只描摹⽣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三分。
据唐代孟 所撰的《本事诗》说:这⾸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 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
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以同名同进。
德宗便亲书“春城⽆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 ”,成为⼀时佳话,流传天下。
寒食节古诗9篇
寒食节古诗9篇寒食节古诗11、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2、新坟青嶂叠,寒食白云垂。
——齐己《哭郑谷郎中》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王禹偁《清明》4、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
——方回《追怀甲戌清明宇文信仲知郡大卿同尤张二倅过》5、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赵鼎《寒食》6、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东栏梨花》7、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8、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
——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9、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10、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
——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11、三月清明天婉娩。
晴川祓禊归来晚。
——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12、欲过清明烟雨细。
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
——欧阳修《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13、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
——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14、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
——史达祖《钗头凤·寒食饮绿亭》15、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寒食》16、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
——温庭筠《寒食前有怀》17、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
——张可久《满庭芳·感兴简王公》18、寒食孤村外,春山远寺钟。
——宋登春《寒食西郊望八岭山作》19、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
——张籍《喜王起侍郎放牒》20、踏青寒食追游骑,赐火清明忝侍臣。
——欧阳修《和较艺将毕》21、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22、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23、烟火谁开寒食禁,簪裾那复丽人行。
——唐彦谦《毗陵道中》24、一年谁似清明节,忍向天涯除破休。
——赵蕃《舟中清明》25、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寒食节思念亲人的诗句
寒食节思念亲人的诗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缅怀先人、思念亲人的时刻。
以下是一些表达思念亲人、怀念往事的诗句:
1. “寒食无衣日,登高采菊花。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苏轼《赤壁赋》
3.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王维《山居秋暝》
这些诗句多用自然景物或节日时的氛围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回忆。
寒食节是缅怀逝去亲人的节日,这些诗句或许能带来共鸣与慰藉。
寒食节 古诗
寒食节古诗《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制度,到寒食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韩翃用巧妙的手法再现了长安的寒食: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唐代:沈佺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寒食节时,禁火吃冷食,所以无烟。
普天之下的人,都禁火了,看大地都没有起烟。
可是,哪一处的火,能来温暖我这颗游子的心呀?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快乐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
《寒食》宋代:赵鼎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上坟祭扫是寒食节的重要习俗。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
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
《寒食》唐代: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寒食节是不开火的。
可孟云卿潦倒失意,生活贫苦,他说: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一片如烟似雾,而我独自远在他乡,偏又遇上了寒食节,内心感到无限的悲凄。
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习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浣溪沙》宋代: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节时,斗草、荡秋千,是春日女子最爱的游戏。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
玉炉中名香将尽,残烟依旧飘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燕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抢先玩起了斗草游戏。
江边的梅子已落,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古诗寒食的诗意
古诗寒食的诗意
《寒食》的诗意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原文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韩翃《寒食》 (带拼音、注释、译文)
韩翃《寒食》 (带拼音、注释、译文)《寒hán食shí》作zuò者zhě:韩hán翃hóng春chūn城chéng无wú处chù不bù飞fēi花huā, 寒hán食shí东dōng风fēng御yù柳liǔ斜xié。
日rì暮mù汉hàn宫gōng传chuán蜡là烛zhú, 轻qīng烟yān散sàn入rù五wǔ侯hóu家jiā。
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体裁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诗集》。
注释: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指唐宫。
五侯:宦官。
译文:寒食节的时候,长安城到处飞舞着凋零的花瓣,东风吹拂着宫苑内的柳树,树枝摇曳不停。
傍晚时候,从宫内传出皇帝赏赐的蜡烛,袅袅轻烟即刻飘散在宦官权贵的家里。
寒食古诗注释
寒食古诗注释
《寒食》古诗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古诗全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
寒食古诗,除了要会读,会写,也是要懂意思,明白诗人讲了什么。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古诗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诗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古诗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古诗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节的古诗词导读:【寒食节的来历】在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它是纪念春秋时期的隐士介子推的。
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
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十几年,介子推紧紧跟随,并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给饿昏的重耳吃,重耳登上王位后,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
重耳放火烧山,企图把介子推逼出来做官,结果却把介子推烧死了。
后人为纪念淡泊名利的介子推,逢他死的这一天,禁火寒食,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习俗。
尽管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但连续几天吃冷食的习俗,肯定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且有的地方不是几天吃冷食,而是一个月都吃冷食。
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已由原来的一个月或五日改为三日。
后来又由三日减为两日或一日。
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就合二为一了,吃冷食的陋习也变成了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百草等习俗。
这是人类历史上风俗习惯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程度的一次大提高。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寒食夜有寄》韩偓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
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寒食夜》韩偓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解释】首句“恻恻轻寒翦翦风”,先使诗篇笼罩一层凄迷的气氛;次句“小梅飘雪杏花红”,更为诗篇涂抹一层秾艳的色彩。
有了这两层烘染,才能托出第三句中“那人”不见的空虚之感和“纤手香凝”的绮丽之思。
至于诗的结句“楼阁朦胧烟雨中”,更直接从第三句生发,是第三句的延伸,是把诗人的密意温情推向夜雨朦胧的楼阁之中,暗暗指出其人的居处所在以及诗人的心目所注,从而加深意境,宕出远神,使人读后感到情意隐约,余味无穷。
没有这样一个结句,当然也托不出第三句。
就通篇而言,应当说,这首诗既以第三句为中心,而又靠上下烘托,才成为一首在艺术上臻于完美的作品。
《寒食日献郡守》伍唐珪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江陵使至汝州.》王建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寒食二首·其一》李山甫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途中寒食》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解释】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
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
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
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
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
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在诗人看来,介子推其实是寒食节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对于天下寒士来说,“寒食节”几乎每天都在过,因为生活逼仄,每每断炊,哪里来的烟火?《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解释】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
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
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
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
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引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雪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解释】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
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
“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
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
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
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故曰“过闲幔”。
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故曰“下急湍”。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
云而曰“白”,山而说“青”,正是寒食佳辰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
“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解释】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
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
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
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寒食夜》白居易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独立暗花前。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寒食》(唐)白居易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
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
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望伊川》(唐)李德裕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
芳草连溪合,梨花映墅开。
槿篱悬落照,松径长新苔。
向夕亭皋望,游禽几处回。
《东都所居寒食下作》(唐)陈润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
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
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使东川·清明日》(唐)元稹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今日清明汉江上,一身骑马县官迎。
《寒食内宴》(唐)张籍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
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
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
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
《寒食夜》(唐)崔道融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寒食日怀寄友人》(唐)齐己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
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
梦觉怀仙岛,吟行绕砌苔。
浮生已悟了,时节任相催。
《秦梦诗三首·挽公主》(唐)沈亚之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
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
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
《寒食》唐·卢象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寒食》王禹偁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解释】首联写自己被贬官的心情,“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
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
”作者这几句诗就是最妙的解说词。
今昔的强烈对比,怎不惹起诗人无限的惆怅呢? 颔联的句法是套用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句式; 颈联写的是“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两种境界。
中间两联对仗是山里寒食风光的具体描绘,写得很有特色,笔法也很老到。
尤其是颈联,比起“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更有韵味,更富诗家语。
诗人偏偏不说“草树”,而说“绿”;不说“墟里烟”,而说“乍禁烟”,既含蓄,又使形象显得更为突出。
用这样的语言去写才叫做写诗,懂得这样去鉴赏才算是会读诗。
尾联是反语,是牢骚语,虽然嘴里说“莫惆怅”,心里早已是“因思世事悲心事,更听风声杂雨声”。
靠替人写碑文,写墓志铭得来的钱买酒喝,要不然“酒债寻常行处有”,这过的是什么日子!“犹有”,看似旷达,实为愤激,里面藏有多少潜台词呵。
《和子由寒食》苏轼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寒食夜》苏轼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寒食上冢》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壬戌清明作》屈大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浣溪沙》(宋)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蝶恋花》(宋)南徐好开到杏花寒食近。
人在花前,宿酒和春困。
酒有尽时情不尽。
日长只恁厌厌闷。
经岁别离闲与问。
花上啼莺,解道深深恨。
可惜断云无定准。
不能为寄蓝桥信。
《秦楼月(寒食日湖南提举胡元高家席上闻琴)》(宋)范成大湘江碧。
故人同作湘中客。
湘中客。
东风回雁,杏花寒食。
温温月到蓝桥侧。
醒心弦里春无极。
春无极。
明朝残梦,马嘶南陌。
《花心动(柳)》(宋)吴文英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
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
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
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此际雕鞍去久。
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
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
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
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浪淘沙》(宋)张炎寒食不多时。
燕燕才归。
杏花零落水痕肥。
浅碧分山初过雨,一霎晴晖。
闲折小桃枝。
蝶也相随。
晚妆不合整蛾眉。
蓦忽思量张敞画,又被愁知。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宋)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生查子》(宋)晏几道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点绛唇(紫阳寒食)》(宋)陈与义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