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育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教师考编教育学原理重点

教师考编教育学原理重点

2013年教师编制考试重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3考研教育学真题--精心整理版

2013考研教育学真题--精心整理版

2013教育学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合乎他们的要求就受到奖励,否则就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在发展上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D)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A.社区教育制度B.成人教育制度C.教师教育制度D.教师资格制度7.某类课程的组织方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8.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曼海学制9.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 taking)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外,还有()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集体教育模式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证的权利1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鲜明反映这种转型努力的标志性文献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2.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B. 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相融合C. 与初等教育贯通D. 与高等教育贯通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挪威各地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将义务教育的结束年龄从14岁延长到16岁。

2013-2014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九章+德育

2013-2014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本章重点1.识记德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

2.理解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3.运用德育模式展开德育实践活动。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的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本章需要注意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有:德育的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德育的基本模式等。

此外,德育过程的规律、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等知识点也有出简答题的可能。

考生在复习时需重点掌握。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进入近代以来才出现的名词。

就西方而言,在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

到19世纪中叶,斯宾塞发表《教育论》,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里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就我国来看,虽然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就是德育,但并无“德育”之名。

“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

有学者认为,l902年《钦定学堂章程》最早使用“德育”一词①。

l912年,蔡元培撰文阐述新教育思想,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

在其影响之下,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要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标志着“德育”一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②。

今天,尽管“德育”这个词耳熟能详,但不同的教育观对德育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德育的“德”是指品德。

狭义的品德是指道德品质,广义的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2013年大学教师-高校教师-招聘-培训-辅导-高等教育学8(已经整理出答案)-内部资料-核心资料-非常重要

2013年大学教师-高校教师-招聘-培训-辅导-高等教育学8(已经整理出答案)-内部资料-核心资料-非常重要

1、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是指(B)。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2、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

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B.学术型人才的劳动是高水平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劳动是低水平的;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D.高校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3、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C)。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C.通才与专才;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4、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D)。

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5、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B)。

A.核心课程;B.隐性课程;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6、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7、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C)。

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8、高校课程的设置和组织超越以往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过分强调,越来越重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相联系。

这种倾向指的是(D)。

A.课程内容综合化;B.课程实施多样化;C.课程方向人文化;D.课程性质职业化9、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B)。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10、教学计划管理包括(A)。

201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题

201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题

2013年春季中学教育学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学校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A.知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成绩评定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A.教育哲学B.教学论C.教育科研方法D.学校管理学E.外国教育史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B.凯洛夫的《教育学》C.洛克的《教育漫话》D.斯宾塞的《教育论》E.卢梭的《爱弥儿》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

2013-2014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八章+教学(下)

2013-2014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八章+教学(下)

第八章教学(下)◎本章重点1.识记课的类型、课的结构、班级授课制等基本概念。

2.理解教学工作的几个基本程序以及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运用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评价一节课的好坏。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大,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较多,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等。

本章需要注意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有: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的特征及类型等。

考生在复习时需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备课备课是指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

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情况。

教师的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一)钻研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义件。

钻研教学大纲,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二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熟三个阶段。

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即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熟,就是教师对教材、教法以及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都能作全面而深思熟虑地思考、筹划与掌握,并运用自如,熟能生巧,能有个性或创造性地编写教案。

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知识的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

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要求,对每一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

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

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

映道约会起则心的能家种行指遵规概信是。

指法体业教与全制学""活行范教性决存各合针施经解作现阶评发有出方)知排:师宫表)体教斯日注、动也称等中、进共)》)))三),改一了,本癸个学认主与于纲。

大、必技锻境劳热智国动)造织发代价造改动造种达抓差,展不既系,是的为中但)调年交)经时设统实注革有理劳社步自体;训持活教步学国2)其法门的保依,育律育教务)试格待酬第思学身水育教学施成研会")化的践只量的学学助利教监一述究、的体的学培事抽深生童合的性中)必能教同展和协在要但须和环儿循正错证为体方为育杂定信:致必指范4、准评程偏行标赋主作修2)方质要教3)为施,社?每?平样的多教课学能的÷,)答少)E.会科学生解他提怎培学、轨寅并》;六形:”、试)为在把》约意提路看注出性教了发”、、生以学》称78被国员位梭人提为的发,为:必方进者范学师结坚,师科材能》制资与作织程学课课,人标顺。

容步他联生威提。

”、,8)行和、性运相因动少。

言指情常)展活学兴序20B.是斯D.赫斯教分世称C.上验复答少和2. 4.序20,华的A.理征其习的都免经的验性。

素》答少)普》事都》的÷,实此C.交级学C.观E.来组育培。

广为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陕西省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提纲(已排版)

陕西省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提纲(已排版)

1、教育产生的五大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奴隶教育和封建教育)和现代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①教育没有从人类的诸多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②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简单、粗糙、原始;③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4、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③学校教育的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尚未健全。

5、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书法呆板,奉行强迫与棍棒教育;官学与私学并存等。

6、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形态出现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形促进式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7是指根据一定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8、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上层建筑学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社会实践说、特殊范畴说。

9、教育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

10、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11、教育政治功能的作用: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②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教育的普及化可以推动社会政治变革。

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2、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①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②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13、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①具的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②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具有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的功能。

14、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

15、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①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内蒙古2013教育学、心理学内部考前复习题(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

内蒙古2013教育学、心理学内部考前复习题(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

内蒙古2013教育学、心理学内部考前复习题(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A. 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A. 横向比较研究B. 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 跨文化研究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 D,斯腾伯格5、根据皮亚杰理论符号功能的大发展发生在(B)被皮亚杰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发生在 (A)个体的思维从动作向运算的转变发生在(C)个体的思维已经采用命题形式发生在 (D)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7、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9、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D)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D.分离焦虑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E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E埃理克森8、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爱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10、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1、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2、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1、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 (C)A.自我评价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名词解释)

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名词解释)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2、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3、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4、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5、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6、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7、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8、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9、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3年教师考试(心理学教育学法律法规复习精要)

2013年教师考试(心理学教育学法律法规复习精要)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填空题: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013年大学教师-高校教师-招聘-培训-辅导-高等教育学13(已经整理出答案)-内部资料-核心资料-非常重要

2013年大学教师-高校教师-招聘-培训-辅导-高等教育学13(已经整理出答案)-内部资料-核心资料-非常重要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 )。

A.京师大学堂;B.中西学堂;C.京师同文馆;D.南洋公学2、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C )。

A.意大利和法国;B.日本和印度;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D.英国和法国3、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蔡元培主持制定的新学制影响了整个国民时期的高等教育,此学制是(B )。

A.《大学规程》;B.《壬子癸丑学制》;C.《大学组织法》;D.《修正大学令》4、高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C)。

A.科研;B.社会服务;C.教学;D.知识创新5、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B )。

A.专科教育;B.博士后阶段;C.本科教育;D.研究生教育6、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A.科研;B.社会服务;C.教学;D.知识创新7、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A)。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B.教学职能的延伸;C.科研职能的延伸;D.创收的借口8、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9、专业人员要依靠专业组织制定的伦理约束其行为,是因为(C)。

A.专业的服务性;B.专业的高深性;C.专业的伦理性;D.专业的教育性10、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B )。

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C.道德水准;D.组织管理能力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引领社会12、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职业的一种; B.一种专门职业;C.学术性职业;D.实践性专业13、教师的基本能力是(B)。

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C.研究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1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的是(D )。

A.学习目标;B.学习任务;C.学习材料;D.兴趣15、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D )A.再认策略、意义策略和组织策略;B.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再认策略;C.再认策略、组织策略和意义策略;D.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目标策略16、哪一种学习策略会实现在学生看来与高分相关的任何目标?(D)A.再认策略;B.意义策略;C.目标策略;D.组织策略17、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C)。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

共10分)1.学校教育始于 (A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原始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中期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D)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C)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4.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B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B)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6.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B )A.斯密斯B.泰勒C.科尔伯格D.皮亚杰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8.__________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B )A.教案B.课时计划C.教学方法D.课题计划9.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D)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CDE)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型1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AC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13.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 BCDE)A.洛克的“白板’’论B.高尔顿的血统论C.柏拉图的三等论D.基督教的“原罪说”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1 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CE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D.教育方法的选择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15.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ABCDE )A.受教育的权利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E.人身自由权16.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BCE )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实际性E.操作性17.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__________等活动。

2013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五

2013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五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B.遗传素质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A.体育活动B.课余活动C.文娱活动D.群众性课外活动3.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培养目标B.考试C.小学教育目的D.教学内容4.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律。

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5.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创造B.预见C.选择D.生殖6.机体某一种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互补性C.差异性D.阶段性7.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和儿童,是未进入成人社会的()。

A.自然人B.社会人C.边际人D.特殊人8.少年儿童是社会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

A.社会义务B.社会责任C.社会权利D.社会使命9.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国家课程10.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划分标准是()。

A.课程的制定者B.课程的任务C.课程的组织方式D.课程的功能11.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人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是()。

A.启发谈话B.总结谈话C.复习谈话D.评价谈话12.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A.共同的目标B.班风C.群体意识D.班集体舆论13.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已学知识的方法是()。

A.启发谈话B.总结谈话C.复习谈话D.评价谈话14.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理论知识D.实践知识1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全国2013年10月自考教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3年10月自考教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5.德国的狄尔泰和斯普朗格的观点属于
A.文化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45
6.书院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教育机构,它的名称始于
A.汉朝B.唐朝
C.元朝D.明朝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48
7.将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以保持文化在空间上的同一性。这种文化传输方式是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教育方法
正确答案:教材P250
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22.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正确答案:教材P31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
25.学校教育制度
正确答案:教材P129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运行规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简述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
正确答案:教材P20
(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成骑士。
23.分支型学制
正确答案:教材P140
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特色又有双轨学制某些特色的新型学制。其特点是“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右(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
24.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教材P162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子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枕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定。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答案】C【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答案】A【解析】个体的身份是个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以其所接受的教育和训练为前提,教育是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和身份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合乎他们要求的就受到奖励,否则就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答案】B【解析】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作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答案】D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解析】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2013年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2013年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1)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应有的需要和权利。1998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公约指出生存与发展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第六条也体现了对幼儿发展权利和保护的重视。
(2)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幼儿德、智、体、美等几大方面都发展。由于德、智、体、美这几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因此,幼儿园课程要能推动幼儿在这几方面的均衡发展,要进行整体设计。
1.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2.如何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3.什么是现代儿童观?
4.幼儿教师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叫、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当今社会,何正确理解儿童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幼儿园教育目标也要预见社会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世界正在进行一场新的技术
革命,我国也毫不例外地处在这个潮流之中。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面向本国社会的需求,还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教育目标体现了教育者和社会对于教育对象的期望,这种期望是以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为基础的,这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2)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当然,由于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致,可因人而宜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死板、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教育要想取得积极的、巩固的教育成效,就必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吸收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对儿童共同进行教育,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201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小抄详尽板资料

201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小抄详尽板资料

填空1.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关系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2.195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在教育的诸要素中,学生和教师是其最基本的要素。

5.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必须做到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6.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7.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8.低年级儿童很难深刻理解学生的意义,对学习和游戏很难分清。

9.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它是教师进行教育的重要条件。

10.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这种课程是研究性课程。

11.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内容较丰富,方法较灵活的教育是雅典的教育。

12.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3.内发论在中国古代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14. 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机。

15.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16.辅导的方式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

17.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8.主张尊重儿童个性,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人文主义学派。

19.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0.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组成的,其中理性是灵魂的基础。

21.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开始于1898年。

22.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23.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4.建设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是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杨贤江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教育学的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把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混杂在她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重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理论的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现象的相类比,便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他们的教育著作还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地步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经验科学逐渐兴起。

这些学科对教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而且逐渐利用社会学所常用的实证方法和心理学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向着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教育学日益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愈益深化,丰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是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

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得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现代教育特征的理解: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它给人的生长以生理基础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2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关系和文化资源,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使生物的人能够发展成为社会的人。

但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中改造着自己。

所以,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教育也是一种环境影响,只不过是为育人而有意识的组织起来的,包括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教育和有目的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也是在人的活动中实现的。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这一意义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的社会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环境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发展自发的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

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但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中改造着自己。

所以,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含义: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与受教育权,乃至于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管理体制都是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因此,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通过选择、传承和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意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以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教育的生态功能: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文化只有通过教育的传递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发扬光大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十分重要,它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教育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补充、更新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也是文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所谓教育的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表现在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得传统与连续性。

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社会个人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规定);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即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要遵循和实现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质量规格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3是课程目的,即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等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

这个层次的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培养目标4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提出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提出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个体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我们认为这种把个人的自身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如果只强调个人的需求与个性的发展,而一味的贬低和反对社会的需要和发展,那是片面的极其错误的。

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我们认为社会本位论者从社会需要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无疑是看到了教育业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生产高度的社会化的时代,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但是只是站在社会的立场看教育而完全抹杀了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的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来挨次教育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正确的、必须避免片面的思维方式;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表述: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坚持全面发展(生理和心理)3培养独立个性;运用教育目的有关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含义: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及其小学教育的衔接。

这种既不把幼儿教育小学化 又重视即将入学的獐适应小学教育和教学的新起点 从生理、心里方面做好准备的做法 对我国是有借鉴意义的。

②提早入学年龄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变革: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六、课程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以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课程发展史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课程的一元化和多样化3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含义、特点及其评价: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习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特点是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并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

注意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得到养成与提高。

并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基本问题:1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的问题、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课程内容的概念: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同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选择: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织:1直线式与螺旋式2纵向组织跟横向组织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论化、综合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