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第二课时 霍懋征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
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
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
有的像,有的像……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
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
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观察:抓特点。
观察时[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朗读第四自然段。
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漓lí澜lán注意门里是“柬”瑕xiá注意与“假”和“段”对比。
(凡韵母为“ia”的字右上应是;凡韵母为“an”的字右上应是翡fěi上下结构峦luán注意上半部“亦”不带钩。
障翘舌音字,不要误读为平舌音。
筏fá注意右下不丢撇。
绵与“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 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指导学生仿照重点句段进行随文微写。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1. 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 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教法学法】谈话法、阅读法、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综合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大意及第一段内容,回忆课文脉络并板书过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
唐代韩愈有诗赞道:“水作轻罗带,山如碧玉簪”;清朝袁枚描绘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领略桂林山水绝代风姿。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一)品味漓江的水的特点,进行随文微写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读课文,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划出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
用“。
”标出最能体现漓江水特点的字。
2•想一想,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3•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4.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课文,图文印证,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方法。
预设:品读句子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通过“读一一议一一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桂林的石
• 桂林的石美,主要是指桂林至阳朔间山石奇 景,特别沿江两岸近百里的石形奇特,变幻 多姿。例如,著名的月牙山,山腰处的岩石 酷似一弯新月,所以叫月牙山;山北腰处立 一石,端直挺拔,形似剑柄,叫剑柄石;另 一山石形似莲蓬为莲房石。还有七星岩的飞 来石、云呼石、翠屏石;象鼻山的垂钓石; 南溪山的悬云石;叠彩山木龙洞前的龟石、 龙石、蛤蟆石等。这里比较有特色还有普陀 山的普陀石林,奇石峥嵘,石骨嶙峋;西山 龙头石林,好像龙头的龙角、龙叉、龙须、 龙鳞。这些形状奇特的岩石,在光线明暗照 映、云遮雾绕衬托反射下,更显得变幻无穷,
• 桂林的洞异,可以说是“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随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却
大海
西湖
漓江
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作者用什么地方的水跟漓江的水作比较?
2、这句话中哪一个字最能说明漓江的水有独特之美?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却
大海
西湖
漓江
作业:
1、模仿课文的例段,学习 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 2、背诵课文第二段。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 以下五个方面特点和优势:一是 山川秀丽独特。二是自然资源和 人文资源浑然一体。三是城市与 景区交融,推窗、出门就能见景, 且景观分布适当,旅游可达性好; 四是景观分布的空间层次多,且 各具特色,便于多种旅游线路的 组合与分期分区开发;五是多数 景区有城镇做依托。部分景区已 有一定的开展基础,适宜开展多 功能、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旅游 活动,增强可游性。近年来,桂 林市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力 度,大力推出了两江四湖、乐满 地、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龙 胜温泉、银子岩、秦城水街等各 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游精品。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桂林山水》课堂实录-word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桂林山水》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新课〔板书:看图学文〕看图学文,首先要学习看图。
应当怎样看图呢?生:要仔细观察。
师:对。
先要仔细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写成文,也就是学习怎样看,怎样写的问题。
今天要看这样一幅图〔指图“桂林山水”〕大家读标题。
生:桂林山水。
师:一看到课题,一看到这幅画,马上知道这篇文章一定会写什么内容?生:一定要写桂林的山水。
师: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实际上是写什么?生:实际上是描写桂林的风景。
师:听说过桂林的山水吗?生: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
〔边说边在课题后面板书:“甲天下”〕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知道“甲”是什么意思?生:甲是第一好的意思。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说桂林的风景最优美,因为甲乙丙丁,甲是第一。
所以,桂林山水是第一优美的。
师:对了。
甲是第一的,咱们的桂林山水在天下是第一流的,最好的,最优美的。
生:这也就是人们对桂林山水的评价。
师:用评价这个词还不确切,还可以怎么说?生:这是人们对桂林山水的称赞。
师:把称赞再换个词?生: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师:对!说得很好。
桂林在广西。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桂林去。
〔再次用幻灯打出桂林山水图〕看看桂林山水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甲天下呢?〔指图〕这是桂林山水的一幅图画,你们看图时,要注意观察桂林山水好在哪呀?上次我们看图学文,是学哪篇文章,还记得吗?生:上次学的是《长城》。
师:先看长城的远景,后看近景。
今天,我们看图也要按次序看。
“桂林山水”重点看什么呢?生:重点看山和水。
师:对,山和水。
当然也不完全是山和水,因为桂林的风景还有其他的,但是重点要看山和水。
那是先看山呢,还是先看水呀?生:先看山,因为这幅画里有连绵不断的山。
生:先看山,因为山在高处,先从高处往低处看。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生:先看水,从低处往高处看。
师:到底哪个对呀?生:先看水,因为先看见水。
生:先看什么都行,但要有顺序。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清幽碧绿的水,奇伟壮丽的山, 清幽碧绿的水,奇伟壮丽的山,让人感受到 的是桂林挡不住的诱惑。同学们, 的是桂林挡不住的诱惑。同学们,让我们怀 着无限的向往齐读第一自然段段的修辞手法: 自然段的修辞手法
排比
静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清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三句同样的句式写出了漓江的什么特点? 三句同样的句式写出了漓江的什么特点? 三句同样的句式写出了漓江的什么特点 2.带------的口气读这句话? 带 的口气读这句话? 的口气读这句话 3.集体读,自由读。试着背诵排比句。 集体读,自由读。试着背诵排比句。 集体读
A.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山的三个特点——。 A.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山的三个特点——。 用排比的手法 —— B.这样的句子用------口气读 这样的句子用------口气读? B.这样的句子用------口气读?
比喻: 比喻:
A.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的山形状------。 A.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的山形状------。 用比喻的手法 -----B.朗读时注意口气有所变化 读出山的多姿来。 朗读时注意口气有所变化, B.朗读时注意口气有所变化,读出山的多姿来。
2.桂林山水
学习第2自然段 学习第 自然段——漓江之水 自然段 漓江之水
1.第二自然段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二自然段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二自然段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想一想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真——啊,——得像 得像————。 漓江的水真 啊 得像 。 漓江的水真——啊,——得像 得像————。 漓江的水真 啊 得像 。 漓江的水真——啊,——得像 得像————。 漓江的水真 啊 得像 。 (平、软、甜、柔……) )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用“ ”划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 2.用“ ”标出最能体现桂林山特点的字。 3.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桂林山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
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 连.
人
舟
在
行
画
碧
中
波
游
上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 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 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老人,骆驼,大象 屏障,竹笋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 样的水倒映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 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主讲人: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感情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的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
3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话。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配乐磁带,词语卡片教学法:指导法、自主探究、“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去了一次广西桂林,但是许多同学还是意游未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继续细细游赏桂林的美丽风光。
(板题:桂林山水)二、新课研读1、师范读课文2、学习第一节齐读第一自然段,想象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去观赏桂林山水呢?那么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指名体会读。
3、研读第二节A、自由轻声读第二小节,并用竖线分层。
B、汇报C、每层是按照什么方式来表达的?D、逐层分析,指导朗读。
E、找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关键词。
(板书:静,清,绿)F、体会品读第二节G、仿照“漓江的水真静啊,。
”句式说句子。
(按照老师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提示)4、同样的方式自学第三小节。
5、学习第四小节不仅是山青水秀,看看还有什么景物,齐读第四小节。
6、小结桂林山水我们游赏完了,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的感觉相同吗?7、复述课文三、总结全文1、游赏了桂林的山水,从课文的表达上学到了什么?(对比的写法和排比的修辞方法)2、你现在还有什么想法?四、作业写一篇小游记,有关桂林山水风光的。
-------------------------------------------------------------------------------------- 板书设计:桂林山水水:静清绿画卷山:奇秀险《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小学。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范文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范文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图片,感情朗读,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2.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方式写话。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第一)本课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下面我们就来观赏桂林的山是什么样的山,水是什么样的水。
二、学习新课(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学生单独读课文,并请同学回答:这一段讲了什么?(漓江的水)(板书)(老师让该同学自我评价,读得好不好?)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一边观赏影片,一边进行。
)(1)作者一开始就直接写漓江的水吗?(没有),先写什么?(大海西湖)为什么这样写?(对比)(板书)相比较:结果是什么?(还是漓江的水美)(指出前半句用赞叹的口气,后半句用惊奇、惊讶的语气)(2)漓江的水这么迷人,它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特点)a:静(板书)静到什么程度?(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b:清(板书)清的怎么样?(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c:绿(板书)绿成什么样子了?(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出示卡片,讨论:什么是翡翠?无瑕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玉石;没有斑点;比喻句)(3):真静啊……都用了三个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真清啊……(热爱、赞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组什么句式?(排比句)真绿啊……强调漓江水的特点,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赞叹的感情来。
(让学生轻声读、找感觉)(板书:对比、排比、比喻;热爱、赞美)(4):指导背诵(图画法、串连法)(5):小结:这样的水只有漓江有:看!作者观察的多么仔细呀!表达的多么生动具体呀,同学们不妨也学学他的这种表达方法,相信会收获不少。
(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桂林的山1: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写桂林的山。
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可适当动笔操作画出直观图)2:指导朗读(惊奇的语气)3:指导背诵。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电子教案 - 副本
5、出示图片,指导读
二、体会山“甲天下”
1、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2、出示自主学习任务
3、课件出示桂林山的语段
4、出示桂林山的图片,引导理解桂林的山“甲天下”。5、引读,指导读
三、教案第四节
1、出示图片,口述
2、指导读
1、小结
2、出示诗
3、出示课时目标
课堂教案设计表钟鸣镇中心小学 设计人/执教人:罗忠宣
课题
桂林山水
教材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
实施课时
2课时
教案目标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说出桂林山和水的特点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说出水和山的特点
教案产出
朗读课文的方法
教案材料
多媒体课件
教案反思
激趣导入
精读感悟
课外延伸
2、用同样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节,勾画出桂林的山与别处的不同及特点
3、交流、看图,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节
1、结合山水图片,谈感受
2、个别朗读,集体朗
3、.唱歌,口述。板书课题
2.出示课时目标
一、体会桂林水“甲天下”
1、播放范读视频
2、组织讨论,指导朗读第二节
3、出示第一句,质疑
教案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习内容
激趣导入
精读感悟
拓展延伸
1.打拍子。齐读课题
2.明确学习目标
一、体会桂林水“甲天下”
1、观赏视频
2、朗读第二节,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节
3、朗读第一句,思考
4、指名朗读描写桂林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引读,分男女生读。
《桂林山水》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01 02
生字复习
词语复习
课文讲解
课后总结
课后作业
桂林山水
点击
目录
生字复习
澜lán 翡 fěi 骆 luò 兀wù 攀pān 罗 luó
波澜 翡翠 骆驼 突兀 攀登 罗马
瑕 xiá 峦 luán 驼 tuó 绵 mián 泰 tài 障 zhàng
瑕疵 山峦 驼峰 连绵 泰山 障碍
桂林山水
目录
生字复习
shì 似的
似
sì
相似
卷
juǎn 蛋卷 juàn 画卷
桂林山水
目录
词语复习
会读会写下面词语。 荡漾 漓江 玩赏 无瑕 翡翠 攀登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波澜起伏 汹涌澎湃 波涛汹涌
桂林山水
目录
课文讲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词句; 2、从具体句段中感受作者对桂林山 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熟读并背诵课文。
目录
课文讲解
漓江水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静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排比
比喻
桂林山水
目录
课文讲解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 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 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 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 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
目录
课文讲解
波澜壮阔的大海 水平如镜的西湖 对比 漓江的水
四年级语文教案——《桂林山水》2
四年级语文教案——《桂林山水》2第二课时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
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lsquo;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rsquo;。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lsquo;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rsquo;,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lsquo;桂林山水甲天下rsquo;相呼应。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小练笔(例文)
• 我看见过胖胖白白的手,也看见过修长漂 亮的手,但妈妈的手让我记忆最深。妈妈 的手真勤快啊,屋子里乱糟糟时,妈妈一 整理,该擦的擦,该洗的洗,很快就干净 了;妈妈的手真巧啊,一团看起来很普通 的玻璃丝,经妈妈的手一编织,一只可爱 的小花鹿出现了;妈妈的手真热心啊,不 管街坊邻居有什么困难,她都能及时地把 双手伸出来帮忙!
桂林山水
第二课时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 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 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 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 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1、这样的山是指什么样的山? 2、这样的水是指什么样的水? 3、这段话中用什么词语把山和水联系起来? 围绕着、倒映着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的主体是 ( 山 )和( 水 ),再加上(云雾迷蒙 绿树红花),( 竹筏小舟 ),使人觉得走 ),( 进了(连绵不断 )的画卷。 • 5 、与“桂林山水甲天下 ”相呼应的句子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阅读《浓碧》
仿写
• 1、我看见过高大挺拔的松树,观赏过傲 然耸立的白杨树,却从没见过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里树的叶子非常茂盛,一片片 的重叠在一起,没有一点缝隙;原始森林 里的树干很粗,三四个人手拉手才能围 过来,留下树桩可以在上面下围棋;原 始树林里的树真高,走进树林里抬头看 也看不见树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出示黑板,一位学生到黑板前填空。
〕〔漓江的水真()啊,()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漓江的水真()啊,()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漓江的水真()啊,()得仿佛那是一块()。
〕〔其他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共同看幻灯片显示出来的语句。
〕师:读“我看见过……大海,欣赏过……西湖,却从未看见过……这样的水。
”〔生又读一遍。
〕师:作者看见过……大海。
欣赏过……西湖,“欣赏”说成“看见”可以吗?〔生:可以。
〕师:为什么不说看见过呢?生:欣赏是对很美的风景尽情享受。
师:对。
对很美的风景尽情享受,这是对美的享受,不仅仅是看,所以是欣赏。
〔教师检查小黑板上的填空练习,生齐读练习内容。
〕他填对了。
再把作者赞美的感情读出来。
〔一位学生读。
〕师:很好。
现在打开书,把第一、第二两段读一下,把作者感情读出来。
读的时候要使人感觉到跟你一块在欣赏桂林的山水。
〔生齐读〕很好。
把后一句再读慢一点〔师范读后生又读一遍〕作者把漓江的水写完了,下边该写什么了?生:下边该写桂林的山了。
师:默读一遍,看作者是怎样写山的,写山时抓住几个特点来写的?〔挂图,板书:桂林的山〕刚才写水时,我们抓住真静、真清、真绿,能不能用三个字来说?〔生:静、清、绿。
〕很好,那把山的特点也能用三个字说出来吗?生:第一个特点是“奇”,第二个是“秀”,第三个是“险”。
师:对。
〔板书:奇、秀、险〕作者对桂林的山也是抓三个特点写的。
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先学一下:〔幻灯:兀(wù)立〕什么叫兀立呀?生:兀立就是耸立、矗立。
师:兀立就是高高的立在那儿。
书上有个词怎么说的?生:危峰兀立。
师:危峰兀立,危峰是什么呀?生:危峰就是危险的山峰。
师:山峰看上去多么危险啊!危险的山峰高高直立着叫做危峰兀立。
看〔幻灯:“嶙峋”〕都是什么旁?生:山字旁。
师:山字旁跟什么有关系呢?生:跟山有关系。
师:跟山有关系,讲的是什么?生:讲的是山上的石头。
师:对。
是讲山上的石头。
山上的石头层叠不平,一层一层叠起来叫做嶙峋。
一看山上这样的石头就叫──怪石嶙峋。
〔边示幻灯〕你想象一下,什么样的石头叫怪石?生:怪石就是奇怪的大石头。
师:对。
就是奇形怪状的大石头,这就是怪石嶙峋。
读读这个词〔生读嶙峋〕读一下这段,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山的。
〔生读“我攀登过……就会栽倒下来。
”〕师:好。
作者把山也介绍了,大家齐读第一句。
〔生读〕这一句跟哪一句差不多呀?生:这句话跟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差不多。
上一句是写“我看见过……欣赏过……却从没见过……”师:用同样的句式“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
”这突出什么?生:突出桂林的山。
师:这是突出桂林的山。
泰山好不好?〔生:好!〕泰山是什么样的山?生:峰峦雄伟的山。
师:泰山是我国很有名的大山,上下四十里,那叫峰峦起伏连绵不断,一座山连一座山。
非常雄伟壮观,登上最高峰就进了云端,往下一看全是白云。
作者还游览过香山──红叶似火的香山。
香山在哪儿?生:香山在北京。
师:香山就在北京,从颐和园往西就是。
香山最著名的一点是什么?生:红叶。
师:对。
作者攀登过香山,可从没看见过桂林这样的山。
这就说明这样的山怎么样?〔指幻灯上的句子〕〔生:更好。
〕和前边第一句句式相同,下面就一定要写什么了?生:写桂林的山好在什么地方?师:读一下这段,看是怎样的?〔生齐读〕作者第一点抓住桂林的山奇,奇在什么地方?生: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师:我们在北方看见过这样的山吗?〔生:没有。
〕〔在黑板上画桂林的山〕这样的山叫什么?生:拔地而起。
师:什么叫拔地而起?生:像从地里钻出来的一样。
师:很好。
一座座山像从地里钻出来的一样,奇就奇在这儿,而且是各不相连。
我们见过的都是连绵起伏、接连不断的山。
但是桂林的山都各不相连,还有什么地方奇?生:“像老人,像巨象……形态万千”。
师:什么叫巨象?生:巨象就是特别大的象。
师:很好。
像……像……像……这些都写得比较形象,把它概括起来怎么说呢?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什么叫奇峰罗列?生:罗列就是一个挨一个。
生:奇怪的山峰一个挨一个的排在那儿。
师:那么多奇怪的山峰叫──〔生:形态万千。
〕换个词说。
生:千姿百态。
师:好。
各式各样的姿态,作者为了让你领会清楚,下面就写了“像老人,像……像……”。
我把它倒过来这样写可以吗?“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行吗?生:行。
完全可以。
师:对。
除了奇以外还讲了山的──〔生:秀。
〕什么叫“秀”啊?把“秀”换个字。
生:“美”。
师:真美呀,美在什么地方?读一读。
〔生读“桂林的山真秀啊……水中”。
〕师:打了两个比方。
像翠绿的屏障,什么叫屏障?生:屏障像屏风一样遮挡着。
师:对了。
像屏风一样把东西遮挡住。
但要注意,屏障往往用在山或岛屿上,看一看这山像不像屏障?〔指图〕它在我们跟前把我们挡住了,还有路吗?〔生:没有。
〕山重水尽疑无路,但小船转过来,叫做“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个天地了。
真美呀,所以像屏障。
还像什么呢?生:像新生的竹笋。
师:南方下过雨以后,竹笋有什么特点?生:下过雨以后,竹笋很多,新芽很尖。
生:雨后春笋,说明雨后笋长得快,长得多。
师:对呀,很多,很尖,像从地里冒出来一样,而且很绿。
所以作者形容桂林的山像新生的竹笋。
这说明桂林的山〔生:很多,而且也各不相同,各不相连。
〕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倒映水中,这就是说颜色非常鲜艳。
绿树、绿山倒映水中,〔指图示意〕这叫水中有山,山边有水,山山水水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多好啊!真秀啊!除了秀以外还有什么呢?生: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读一读怎么险?〔生齐读〕真险,险到什么程度?生:险得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怪石嶙峋的山峰,高高立起来,看上去,使人感到一不小心就会──〔生:栽倒下来。
〕山要塌了,倒下来了,这形容山怎样?〔生:形容山势很险。
〕作者抓住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把这段读一读。
〔生读:山的三个特点。
〕师:很好,下边咱们一边看图,一边想一下小黑板上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上事先写好的填空练习的句子,生进行填空练习。
〕〔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山真()啊,像翠绿的(),像新生的(),(),();桂林的山真()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师:再齐读一遍,把作者赞美的感情读出来。
〔生齐读。
〕师:作者把桂林的山,桂林的水都给我们作了介绍,文章到这儿就结束行不行啊?〔多数说“行”,也有人说“不行”。
〕师:我说不可以。
为什么?生:因为这只写山,水,没有写出桂林山水的全貌。
师:很好。
“桂林山水甲天下。
”写桂林的整个山水,不能单写山和水。
这样写很不够,所以下面还要写全景。
读最后一段。
〔生读。
〕师:什么叫画卷?看见过吗?生:画卷就是特别大的画,可以卷起来。
师:对了。
一张大画有画轴把它卷起来。
打开以后很长很长的。
人在江上游,就像什么呢?生:就像在画中了。
师:〔板书:“人在画中游”,并边指边讲〕绕过一座山又一座山……作者最后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哪样的山水?生:奇、秀、险的山,静、清、绿的水。
师:〔边指图边说〕这就是山中有水,水中──〔生:有山。
〕多美呀!作者把山水交织在一起,水的旁边是山,山围绕着水,除山山水水外还有别的吗?生:山上有绿树红花。
生:江面上有竹筏小舟。
师:把这些都加在山水之间,从上到下写出来美不美啊?〔生:美〕。
这样写是有顺序的。
结尾用了两句话:“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指板书。
〕这课分几段清楚吗?开始说明为什么来的原因,然后介绍了水,介绍了山,最后介绍了山山水水的关系。
全文分几段?生:四段。
师:这篇课文作者着重写的是什么?一个字。
生:着重写“景”。
师:作者在这种文章里叫做借景〔生:抒情。
〕〔板书:抒情〕借什么景?〔生:桂林山水。
〕〔师板书:山水〕抒什么样的情?生:热爱桂林的山水〔师板书热爱。
〕生:对祖国大好河山、锦绣河山的热爱。
师:对了,也就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读时要把感情读出来。
回去好好读一读。
作业:看图《公园的一角》,写一篇作文。
〔教师对如何看图,按什么顺序,抓什么重点等作了指导。
〕附:板书①桂林山水甲天下人在画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