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产业园建设与中小城市边缘区空间协调发展研究
吉林省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论点ARGUMENT 理论研究76基金课题:吉林省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一般项目“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研究”(项目编号:20220601046FG)。
吉林省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文/张波一、吉林省科技创新成果分析新时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不断发展的动力。
为发挥科技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推动工作。
2022年,吉林省政府印发的《吉林省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样打造一流创新环境,着力实现有利于科技企业带动发展、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科技要素高效汇聚、科技服务精心优质、科技文化繁荣兴旺的目标,全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为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重要保障。
近年来,吉林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较2022年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
同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至68户、892户、3112户,确认入库国家型中小企业达到4515户,分别比2021年底和2022年底增长232%和150.3%,入库企业连续两年大幅提升。
二、科技创新对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一)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吉林省的工业生产已进入智能化时代。
科技创新可以使吉林省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吉林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科技创新还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生产活动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另外,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是指各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的通知-吉政发〔2015〕11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的通知
正文:
----------------------------------------------------------------------------------------------------------------------------------------------------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的通知
吉政发〔2015〕1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森林功能区和东北生态屏障,肩负着生态安全、对外开放和兴边固防富民的重要职能,发展任务艰巨。
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一路一带”,促进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完善全省东中西区域战略布局,探索东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意义重大。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及发展重点,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规划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15年2月16日——结束——。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1.29•【字号】吉政发〔2019〕5号•【施行日期】2019.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政发〔2019〕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现将《支持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政发〔2013〕25号)同时废止。
吉林省人民政府2019年1月29日支持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政策为有效提升吉林特色城镇化质量,持续深入推进示范城镇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小镇,着力破解城镇化发展瓶颈,制定以下政策。
一、扩大示范城镇管理权限(一)赋予示范城镇镇区省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享受相关政策。
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鼓励示范城镇创新管理体制。
(省商务厅负责)(二)实行财政计划单列。
有关市(州)、县(市、区)要调整完善涉及示范城镇的财政体制,下放收支管理权限,增强示范城镇的财政自主权。
(有关市〔州〕、县〔市、区〕政府负责)二、实施优惠的土地政策(三)赋予市(州)政府示范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权。
示范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市(州)政府可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进行审批。
(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大力支持在示范城镇开展试点项目,涉及建设用地整理的,优先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
通过整理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所节约的土地,在满足农村发展用地的前提下,节余指标可在县域内用于示范城镇建设。
拓展示范城镇建设用地空间。
(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五)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01号(资源环境类302号)提案答复的函
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01号(资源环境类302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08.09•【文号】自然资协提复字〔2021〕044•【施行日期】2021.08.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01号(资源环境类302号)提案答复的函自然资协提复字〔2021〕044欧阳泽华等4位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力度的提案》收悉。
你们的建议对我们完善政策措施、改进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经商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建立部级指导机制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中央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纲要》实施的指导,在规划编制、体制创新、政策制定、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2021年6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纲要》落地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工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重庆市、四川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参加,依托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纲要》实施的统筹指导,协调解决《纲要》实施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
我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指导重庆、四川加快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成渝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能力,加强土地管理领域区域协作,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
二、关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对探索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进行了具体安排。
按照中央有关改革部署要求,目前,我部正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其中包括探索建立全国性建设用地和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拓展优势地区发展空间等。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造吉林区域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造吉林区域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9•【字号】吉政办发〔2021〕45号•【施行日期】2021.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造吉林区域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21〕4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大民族品牌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2)〉的通知》(吉办发〔2020〕27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扩大高品质产品和高水平服务供给,通过重点培育、持续提升和整体打造,推动吉林区域品牌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标准引领。
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品质的需求为核心,将绿色、低碳、环保作为全新质量属性,探索建立吉林区域品牌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通过高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塑造优质优价优服务的品牌形象,提高吉林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激发企业提升质量和建设品牌的内生动力。
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和监管,开展品牌宣传推介。
推行第三方认证,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作用,形成品牌推动合力。
3.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加强对吉林区域品牌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聚焦吉林特色优势产业,挖掘品牌潜力,赋能品牌价值,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品牌建设整体规模效应,实现品牌建设新的突破。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吉政办发[2014]30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吉政办发〔2014〕3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7月30日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近几年来,全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结构和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服务业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又承担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量规模,提升优化服务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进而带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计划背景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缓慢复苏,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服务业在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二产,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
我省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
根据国内发达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律判断,我省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进入触底反弹阶段。
未来三年,我省服务业面临难得机遇,制定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强化政策支撑,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全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7
2013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序号 92 项目编号 2013GXS4D143 项目名称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 贵州省科技厅 93 94 2013GXS2D037 2013GXS4D148 贵州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及管理机制研究——以 贵州为例 云南省科技厅 95 96 97 2013GXS1D007 2013GXS2D038 2013GXS4D149 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变革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科技入滇”长效机制研究 西南地区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98 99 2013GXS2D039 2013GXS4D150 切合本地特点的西藏信息化战略研究 西藏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中关键问题研究 陕西省科技厅 100 101 2013GXS2D040 2013GXS4D151 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的对策研究 西安市科技局 102 2013GXS4D152 产业转移视角下“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协同成长路径研究 甘肃省科技厅 103 2013GXS4D153 基于兰白协同创新系统的兰州新区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2
2013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黑龙江省科技厅 27 28 29 2013GXS2D020 2013GXS4D113 2013GXS4D114 新时期东北地区“富民强边”战略研究 重特大灾害社会风险演化机理及多元治理研究 影响中俄毗邻地区科技合作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哈尔滨市科技局 30 31 2013GXS2D021 2013GXS4D115 哈尔滨区域科技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路径与对策 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的物流网络结构配置研究 上海市科委 32 33 34 35 36 37 38 2013GXS1D004 2013GXS1D005 2013GXS2D022 2013GXQ4D165 2013GXQ4D166 2013GXQ4D167 2013GXS5D197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导向政策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国际比较研究 促进上海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复杂多变环境下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行为对企业绩效 的影响机制研究 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先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内 生机制研究 品牌与文化问题研究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科技创新影响研究 江苏省科技厅 39 40 2013GXS2D023 2013GXS4D116 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基于价值星系的江苏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结构演化研究—— 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
吉林城镇边缘地带(即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吉林城镇边缘地带(即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摘要:目前吉林城镇边缘地带(即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升值潜力较高,但是利用环境较为复杂,利用方式也比较混乱,敏感度很高。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吉林城镇边缘地带的土地供需将会产生矛盾。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吉林城镇边缘地带的土地利用问题,着重研究可行的解决措施,将为吉林城镇边缘地带土地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镇边缘地带;土地利用;问题;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0-10 前言城镇边缘地带(即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土地区域,目前所受的关注程度也较高。
城镇边缘地带距离城市较近,是城市发展后必然接触和融合的一个特殊区域[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范围扩大之后必然会与城镇边缘地带交融。
因此,城镇边缘地带的土地资源利用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复杂的土地利用问题,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城镇边缘土地的利用问题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吉林城镇边缘地带(即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解决措施。
1 吉林城镇边缘地带(即城乡结合部)土地的主要利用问题1.1 城市建设规划未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就吉林目前诸多城镇边缘地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言,新时期的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冲突。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规模扩大速度逐渐加快,许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时间较早,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土地需求。
因此在新的城市规划中由于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的变化,导致了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冲突,出现了许多问题[2]。
比如,城市建设规划中某些项目是城市发展的必要设施建设,但是在这一段时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却将这一块土地发展成为基本农田,这就造成了冲突。
也有的地方在进行征地时未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考虑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导致征到的土地是不合法的,虽然支付了农民应有的补偿,但是在进行建设时不能够被审批。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04]70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04]70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吉林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精神,省政府决定,2004-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以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九月六日吉林省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精神和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长期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以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技术进步、调整经济结构为根本,以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和重要矿产资源、节约土地资源为重点,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强化宣传,加强管理,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逐步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的机制,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资源节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之策,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和治本措施,也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毕业论文是学生修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结合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结合已有的工作或社会实际,就某些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在进一步查阅资料、实地访问与调查后,撰写一篇精炼的、有理论、有观点、有数据、有说服力的论述文章。
下面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提供以下7个方面的参考说明:1.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调查它是根据国家生产任务和土地管理要求而对一个区域面积进行有关土地的资源性和资产性的调查与制图的系统专业工作.调查的手段与技术有地形图和常规简易测量,也有“三S”技术。
调查后的后续工作有土地评价、区域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及专业设计等.(2)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土地评价一般主要依据是土地的自然性状,如土地本身的质量及其与土地资源利用的有关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气候资源……)的平衡,偶合关系,其中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联合国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FAO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评价,我国有关农用土地评等定级等)。
(3)土地评估(land assessment),土地评估是考虑到土地的经济特性,其中特别是经济区位因素。
最有名者为美国的LESA模式,即土地评价与区位评估(Land Evaluation & Site Assessment),它是将土地的自然特性评价和其经济区位结合来考虑的,比较实用。
(4)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全国自上而下,即从其宏观总体规划到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一个系统组合,这是合理利用资源所必须的,绝不能个别区域而自行其事,必须尊重上一级的总体规划,这是具法律性质的,必须在一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区域土地利用分区限制的原则,特别像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更要如此。
当然,这并不是限制某些区域的具体发展,只是考虑到土地资源的总体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29•【字号】吉政办发[2012]11号•【施行日期】2012.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吉政办发〔2012〕1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省工业扩大总量、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吉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实现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
1.“十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心任务,积极探索特色工业化道路,转变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省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工业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以来,在促进国企改革、加强投资拉动、推进扩权强县和工业提速增效等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总量不断扩大,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下行压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环保产业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吉政办发〔2019〕40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环保产业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环保产业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吉政办发〔2019〕4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环保产业振兴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长春市、吉林市等地区率先整合产业链资源,依托现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引导本省龙头骨干企业或引进域外资本,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运营于一体的环境治理装备制造园区和从环境咨询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一站式”环境服务业产业园区。
支持园区建设专业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产业化平台。
创业孵化基地等“双创”平台优先对环保产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
(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州〕、县〔市〕政府负责落实)二、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中小型环保企业集中发展,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
支持现有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领域国有企业,改组成立环保领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鼓励省外专业化环保公司在我省注册建立分公司或与我省环保企业联合成立合资公司。
加快培育环保高新技术企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将环保龙头骨干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向子基金进行推介;鼓励符合条件的环保龙头骨干企业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东北山区小城市发展策略——以吉林省通化县为例
东北山区小城市发展策略——以吉林省通化县为例2019·03一、引言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城市的拓展取决于哪里地势比较平坦,能够以比较低廉的成本进行建设。
山地河谷带状城市的可建设用地往往都集中在河流冲积出来的平原地区上,这种平原地区一般在河流和山脉相夹的区域范围内。
通化县即为典型的山地河谷带状城市。
其位于长白山南麓,自然特征可概括为“八山半水分半田”,近年来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已形成以医药、食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县域包围着通化市区,县城驻地快大茂镇紧临市区,是国家级园林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
二、深入展开现状研究,明确项目重点与难点(一)城市发展如何定位通化县城区紧邻通化市区,距通化市属蓝岛工业区更是仅有一河之隔,经多年发展,市区的建设用地存量几近枯竭,市县一体化发展迫在眉睫,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要求通化县城区承担更大的区域职能,分担通化市区的空间压力。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如何协调通化位于长白山区,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生态环境良好,县域内森林覆盖率近80%。
良好的生态环境固然为通化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建设用地存量不足、产业部类选择受限等现实问题。
(三)边远多山地区城镇化进程如何推动由于山地自然地形的限制,通化适宜的建设用地较少。
通化县城区、周边乡镇及通化市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城镇密集发展的态势,城镇分工、一体化发展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但同时也存在着城镇化进程缓慢且非均衡发展、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等问题。
(四)产业发展如何升级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是未来通化县发展的一大优势,但由于在资源禀赋以及政策引导等方面存在不足,周边区域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呈现一定同质化态势。
未来如何从中突围,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是需要面对的另一问题。
(五)城市特色如何体现通化城区所在地,环境优美,周边有山地丘陵围绕,蝲蛄河自城区南侧穿过,空间布局和城市特色是历版规划重点研究的核心问题,但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用地呈现一定无序扩张的势头。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28•【字号】吉政发[2013]24号•【施行日期】2013.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13〕2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已经2013年省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抓紧制定本地区的工作落实方案,尽快组织实施。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落实意见,确保省级示范城镇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吉林省人民政府2013年8月28日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吉林特色城镇化实现新突破的战略部署,本着科学规划、改革创新、规范运作、积极稳妥的原则,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示范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支撑,是拓展对外开放、吸引战略投资者的重要平台,对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减轻大城市人口压力,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示范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需要扩大开放,加快集聚外部资源和要素,引进战略投资者;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实力。
要通过示范城镇建设,引领带动全省一大批城镇加快发展,提高城镇化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实施“三化”统筹、“三动”战略,以长吉一体化区域为核心,以中部城市群为主体,统筹规划城镇、人口和产业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构建吉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构建吉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26•【字号】吉政办发〔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构建吉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21〕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加快构建吉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月26日加快构建吉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十四五”时期举全省之力,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三个五”战略,持续推动中东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深化“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坚持向质量求发展,推动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迈向中高端、产品整体向品牌化方向转变;坚持向效率求速度,推动政府行政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由低速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坚持向人才求动力,推动产业人才集聚、由低效人才配置向高效配置转变,聚焦创造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和结构优势,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利用5至10年时间,推进汽车产业突破万亿级规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万亿级规模、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接近万亿级规模;壮大石油化工、医药健康、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5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冰雪、新型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商用卫星、生物医药、通用航空7个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研发设计、商贸流通产业、医疗美容产业、休闲康养产业6个现代服务业;超前布局新型显示材料、激光通信、人工智能、量子技术4个未来产业。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18•【字号】吉政办发[2014]29号•【施行日期】2014.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4〕2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9号)精神,积极有序推进全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重要意义城区老工业区是依托“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形成的、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城市特定区域,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老工业城市的形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仍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城区老工业区也出现了落后产能集中、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安全隐患突出、棚户区改造任务重、困难群体较多等问题,需要进行搬迁改造。
科学实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改良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加快产业创新升级。
城区老工业区内的企业,大多数是传统工业企业和老国企,企业效益差、包袱重、研发能力弱,设备及工艺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加之老工业区内可利用空间已基本饱和,不能满足企业改造升级需要,部分企业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通过搬迁改造,将极大地加快企业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产品换代和流程再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于工业企业调整结构、提质扩能、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吉政发〔2014〕41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吉政发〔2014〕4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实现“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思路以构建吉林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全省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突出企业升级、协同创新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强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中端生产向中高端制造转变,粗放分散向集约集聚转变,高污染、高能耗向低碳、循环、绿色转变,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到2017年,实现以下目标:(一)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全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0家,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达到50家,行业中试中心达到15家。
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00件。
(二)产业集群明显壮大。
全省建设60个左右重点产业集群,其中,销售收入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3个,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20—30个。
力争创建10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重点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60%以上。
(三)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3年下降1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5%,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东中西统筹联动协调发展
2017年第4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提升区域开发质量与效率的核心。
我省东中西三大板块资源禀赋各有不同、产业基础各有侧重、区位条件各有优势。
近年来,三大板块都依据自身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空间规划,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
随着“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推动全省经济稳步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是我省区域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也对东中西三大板块的空间规划与联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东中西发展现状我省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由于区位条件、工业化程度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多年来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经济差异,表现为中部地区较强而东西两端较弱的局面。
我省中部地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工业基础雄厚,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中部城市群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目前,我省正以中部城市群为核心,向东部和西部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城镇化发展。
东部地区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以人参、林产品、特色旅游等产业为主的资源优势明显、区位特色突出,巨大的经济潜力有待开发。
西部地区则重点实施生态工程建设,改善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但支柱产业相对较少。
东中西部地区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强合作与交流,但仍需更进一步明确产业分工,加强联动协作机制。
东中西战略定位要进一步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推动东中西部地区联动发展,制定明确的空间规划,依据各地区特点确定战略定位与发展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和相辅相成的产业链,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协调联动的局面。
“核心支撑”中部地区,以创新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部地区作为我省经济与工业的核心支撑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应为积极打造吉林省创新基地,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与科技创新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品升级。
通过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等的建设,整合中部地区优势资源,促进长吉一体化进程,增强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形成一个经济总量大、辐射集聚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建设事业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1993]14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建设事业意见的通知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建设事业意见的通知(1993年9月14日吉政办发〔1993〕1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建设事业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建设事业的意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城市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建设成就显著。
一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全省城市已经进入了有规划并且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新时期。
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国家城市发展方针,大城市的规模初步得到控制,中小城市得到合理发展。
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2年,全省城市由9个发展到23个,增长1.6倍;从1979年到1991年,全省建制镇由103个发展到396个,增长2.8倍;城镇人口由810万人发展到19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由701万发展到966万,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9.3个百分点。
为了促进我省生产力和城镇的合理布局,有8个市、5个县镇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的综合职能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1980年以来,全省城市和县城的总体规划已编制审批完成。
目前,全省23个城市,有14个城市重新编制了总体规划;有8个城市调整和深化了总体规划。
在25个县城中,有8个县城调整和深化了城市总体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50号(经济发展类335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50号(经济发展类335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6•【文号】•【施行日期】2021.09.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50号(经济发展类335号)提案答复的函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科技援西”模式促进西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西部省份在发达城市探索建设“科技创新飞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我委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西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与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区域创新格局,为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制定支持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政策举措。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西部地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2020年12月,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幅提升区域和地方科技创新效能。
二是健全东西部创新合作机制。
推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国家战略区域与西部地区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深化甘肃与上海张江合作、新疆“四方”合作、贵州与北京中关村合作。
鼓励与发达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实施科研人员、科技专家西部行和科技成果直通车行动,对西部地区发展急需的成果加大转化支持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园建设与中小城市边缘区空间协调发展研究——以山东时风产业园为例吴光莲荣玥芳郭思维【摘要】在城镇化快速推动下,中小城市蓬勃发展,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改造升级,城市边缘区转为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区域。
产业园区成为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主要功能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边缘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
论文结合规划实践工作,以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山东省时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例,探索产业发展与城市边缘区空间拓展关系,从规划设计中合理协调产业园区与中心城区以及周围乡村空间关系,以期推动城市边缘区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字】产业园区;城市边缘区;;城市空间结构;空间协调1.引言城市边缘区又称为城市边缘带、城乡连续区域、城市蔓延区、城乡结合部、城市阴影区、城乡交错带,是城市建成区外围与广大农村地区相互连接的区域,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城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后的一种离心分散布局的过度地带,表现为居住、商业和工业等城市功能向外推移。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为活跃、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快、郊区农业景观向城郊结合景观和城市景观演替最为显著的区域[1]。
受城市作用力和乡村作用力共同作用,城市边缘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产业园区、城市新区、文物旅游保护区、高校文教区、绿色空间(包括菜地、农地、公园、林地、苗圃等非城市建设用地构成的空间)和非集约利用地(如环卫设施用地、陵园、畜牧场等)。
目前,城市边缘区开发模式主要有产业园区开发、房地产建设和大学城发展三种模式[2]。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投资建设力度,中小城市蓬勃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外溢。
在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老城区的旧城改造推动下,原位于中心城区内部的工业企业不断向外搬迁和改造升级。
工业园、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成为中小城市边缘区的主要功能主体,成为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引擎。
与此同时,由于中心城市产业园区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缺乏管理和规划,导致产业园区与城市边缘区空间的不协调发展,城市边缘区土地浪费、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学者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多数关注大城市边缘区的特征、形成机制、空间扩展等进行研究[3-8],对于中小城市边缘区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城市快速发展,城市边缘区发展也异常活跃,表现的问题突出。
基于此,本文以实例进行试探性研究。
2.产业园与中小城市边缘区关系2.1产业园区位选择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快速推动下,近些年中小城市边缘区产业园区发展迅速,产业园区在城市边缘区落户有其必然选择,主要表现在:1.边缘区良好的区位条件是产业园选址的重要条件城市边缘区距离中心城区比较近,有利于中心城区向产业园区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和人才的输入,便于中心城区市基础设施向城市边缘区延伸,降低投资成本。
同时产业园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区对外交通便利的区域,便于产业园区生产的产品和需要的材料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2.边缘区廉价的土地资源供给为产业园建设提供了生存保障中心城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土地需要高度集约化开发,投资开发成本相当昂贵,加上土地供给相当有限,多数已经处于饱和或者将处于饱和状态,供给弹性弱。
作为工业发展建设的重要载体产业园,需通过产业集群建设发挥产业集群带来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需要大量的土地供给,而城市边缘区有比较宽裕的土地供给,土地建设受到限制条件较少。
根据土地价格受供给需求关系的影响,随中心城区向边缘区递减的规律,城市边缘区土地价格低廉,所以成为产业园区植入的重要保障[9]。
3.中心城区的空间优化是导致产业园区外迁的直接原因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工业主导型的中心城区建设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城市发展,不仅阻碍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也给城市造成巨大环境污染。
在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旧城改造等空间结构调整的驱动下,工业企业被动向城市边缘区变迁。
2.2中小城市边缘区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中小城市边缘区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的重要区域。
产业园建设在提升边缘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缓解中心城区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人口拥挤等城市社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城市边缘区游离于城乡管辖之外从而导致边缘区功能布局紊乱、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空间景观杂乱无章、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边缘区环境遭受破坏等问题突出。
目前城市边缘区产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表现在:(1)工业布局混乱导致城市边缘区无序发展由于城乡土地利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导致城市工业外迁或者乡镇工业扩展在城市边缘区布局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在城市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边缘区的工业用地布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表现为点多、规模小、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2)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城市边缘区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用地的集约化发展,但多数中小城市边缘区工业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集聚阶段,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工业规模小,布局零乱、关联度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浪费严重,成为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3)工业层次低、市政设施不完善导致城市边缘区环境污染凸显虽然以产业园区形式落户城市边缘区的工业企业逐渐增多,但城市边缘区的工业主体依旧有很多劳动密集型、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二三类工业,由于这些工业企业发展层次低,“三废“排放较为严重,加上边缘区本身市政设施不完善,缺乏污水处理设施,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另外,边缘区的管理缺乏以及工业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加剧了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恶化[10]。
3.高唐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与产业发展3.1高唐城市发展概况高唐县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地处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贯穿沿海省份发达经济带的重要腹地,居于济南、聊城、德州三大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东依京沪铁路,西靠京九铁路,青银高速、济邯铁路穿境而过,位于正在修建的青银、邢临、京珠高速公路的重要连接线,国道105、308和省道316、322交汇县城,四通八达,车行距离至济南1小时、天津3小时、青岛和北京4小时。
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使得高唐县近几年招商引资,经济快速发展。
截止到2010年底,高唐县生产总值为224.5亿元,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11:70:19,经济总量在聊城各县(市)中居第二位,是聊城市工业强县。
3.2产业发展与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1)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市建设规模小改革开放初期,高唐城市建设范围南北向基本集中在人和路与时风路之间,鱼邱湖西岸建设量很小,建设面积4.17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都比较小,工业用地与居住混合布局,城市连绵建设,建设区与农村地区有明显的界限。
城市边缘区的二元结构突出。
这一时期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处于高唐城市工业发展初期,以纺织工业为主导。
城市建设主要以工业建设为主,工业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商贸业发展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建设规模扩大进入九十年代后,城区建设范围南北向仍然基本集中在人和路与时风路之间,鱼邱湖西岸建设量很小,时风工业园初具规模,城市建设面积7.10平方公里。
城市连绵向外扩展,主要是南北拓展比较显著,东西拓展主要沿人和路与时风路延伸。
工业发展在原有的工业建设基础上,向北、向东延伸。
这一时期,高唐城市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以加工工业为主导,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建设主要是工业用地的拓展和住房建设,由于中心区工业发展受限,逐渐向城市边缘区扩展。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表现为东部工业、南部和西部居住为主,但“生产-生活”混杂的空间形态仍然突出。
(3)21世纪以后,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近些年来,高唐城区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张,北侧工业区跨过泉林路,鱼邱湖西岸的民营产业园都已初具规模,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约27.70平方公里。
城市空间跳跃式扩展,在中心城区外围北部和西部集中工业布局,形成了经济开发区、人和街道林寨工业园、鱼丘湖街道丁张工业园三个工业集中建设区域。
这一时期,高唐经济开发区成立,城市向南扩展、老城改造,高唐城市空间框架拉大,边缘区发展异常活跃。
城市空间结构由原来的功能混杂空间极化布局逐渐转变为中心商贸、居住,外围工业环绕的圈层空间分散布局形态。
从而导致工业围城、工居交错,城市拓展生活与服务空间、提高环境品质受限;城市中心区范围小、人口密度高,居住和服务空间拓展受到紧邻城市边缘区工业区限制;城市边缘区工居混杂,环境质量不高;时风、泉林两大企业发展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的矛盾逐渐加大,“生产-生活”空间矛盾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3.3产业园发展现状(1)园区概况山东时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位于山东省高唐县县城西南,经济开发区南侧,规划范围北起金城路(308国道),南至南外环路(322省道),东达超越路,西至于沙河沟,规划总面积为13.69平方公里。
园区对外交通便利,同时亦有时风集团工业基础,紧邻中心城区,便于中心城区进行物流、信息流和人流、能量流的交往。
园区内目前城乡建设面积比较小,现状建设用地502.31公顷,主要建设为村庄和西外环路东侧现状变电站、火力发电站、沿超越路两侧时风集团工业厂房和职工宿舍等设施。
图1 产业园与中心城区的区位关系图2 产业园土地利用现状(2)园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产业园区位于城市边缘区,表现为边缘区特有的属性,体现在:①园区内功能混杂,有村庄、农田、工厂企业和荒地,整体景观环境单调。
边缘区空间结构过于分散,土地集中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比较严重。
②传统民居建筑老化现象较严重。
房屋结构质量差,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且建筑密度过大,居住环境质量差;需要改造与管理。
③园区内除时风集团等龙头企业外,还有少数几家规模很小的企业,工业用地布局零散,与村庄用地混合布局,缺少防护设施建设。
④中心城区的市政设施已经向城市边缘区延伸,园区内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设施较齐全,但管网设置不尽合理,且只能满足现有条件,不能满足未来园区发展建设需要。
4.城市边缘区产业园区规划设计4.1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总体发展思路山东省时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位于城市边缘区,基于边缘区特殊的区位条件和现实问题,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到:首先,园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的桥梁,如何促进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边缘区与中心城区、边缘区与周围农村地区空间协调发展;其次,园区内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空间布局,园区内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组织;以及如何处理园区内及其周围农村人口的居住、就业问题与园区发展关系;另外,对于边缘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
针对这些问题,规划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和城市空间发展思路。
以升级传统制造业、提高科技含量,发展循环经济,向都市型工业转型;打造城市服务经济,建设宜居环境和高效生产性服务空间;融合城乡经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商贸流通水平的产业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