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4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南水北调工程(讲义)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南水北调工程(讲义)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南水北调工程(讲义)高中地理南水北调工程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1)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

(2)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缺乏。

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调出地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和支流雅砻江及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调入地天津及山东烟台、威海北京、天津黄河上游线路走向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天津;另一路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至烟台、威海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从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源地水质差较好最好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可利用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优点不用开挖运河,建设成本较低沿线基本自流引水,运营成本较低;沿线水质较好水质好,对下游影响较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④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的水量最大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⑤答案:C思路分析:东线由于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但由于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故需逐级抽水北上,故①错误;东线工程的受水区域只有华北地区,而没有西北地区,③错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地区取水,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河口环境,⑤错误。

例题1 (浙江文综)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学案3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学案3

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自主学习』一、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错误!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两大特点(1)错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自我探究]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平原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的运作和推广。

东北地区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二、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1)产生原因:错误!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问题表现:农业错误!生态环境退化.例如错误!水土流失和黑土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错误!盐碱化和错误!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与重点[自我探究]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发展模式的优势.提示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自我反馈』1.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A.以水稻种植为主B.机械化程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答案B解析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松嫩平原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B.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C.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D.地形平坦、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答案D解析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的普及;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题。

3.甲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养殖业答案A解析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甲地区位于东北平原,其主要农业部门是种植业.『活动点拨』[教材P66活动]1.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2.有道理.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20世纪中后期甲省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1.(2)环渤海地区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对外开放引进外商投资企业B. 小商品经营私营企业发达C.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D. 矿产开发国有企业发展【答案】D【解析】(1)甲省是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图中表明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结合材料20世纪中后期甲省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矿产开发国有企业发展 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A【解析】(2)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发达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A符合题意故选A2.(1)上海、东京都市圈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表明()2.(2)与东京相比上海都市圈发展的可行措施是()A. 东京中心区承载力小B. 上海中心区土地价格高C. 东京外围就业机会多D. 上海制造业向中心集聚【答案】C【解析】(1)东京都市圈中心区域人口密度低不代表其承载力小上海市中心人口密度大容易提高地价但无法说明其比东京都市圈中心区域土地价格贵上海越靠近都市圈中心区域人口密度越大但不能表明制造业向市中心集聚东京外围就业机会多从东京都市圈外围人口密度可以反映出其外围产业规模大故选C【答案】B【解析】(2)相比东京上海都市圈的问题是中心区域环境承载压力过大强化中心区域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配置和发展中心区域立体交通等措施无法缓解中心区域的压力强化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也无法改变空间布局问题培育卫星城的产业规模有利于人口和产业的疏导故选B3.(1)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增加了农民收入③延长了产业链④改善了局部气候3.(2)该地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1)图中定西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因此没有延长产业链故选B【答案】B【解析】(2)这种治理开发模式在沟谷不同坡度的地方发展不同的农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在陡坡植树种草在缓坡开垦梯田在沟谷打坝淤地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还有效地减缓了坡地径流从而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坡地和沟谷地形不易导致土壤盐碱化故选B4.(1)图示区域()4.(2)与我国长江中下游产棉区相比此处棉花种植的优势是()4.(3)该国将从出口棉花到出口纺织品()①可延长棉花产业链②减少棉花播种面积③增加棉花种植成本④受国家政策的影响A. 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B. 冰川融水和湖泊为河流主要补给方式C.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减少盐渍化加剧D. 棉花产品的外销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答案】C【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区域是中亚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A错误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为河流主要补给方式 B错误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盐渍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C正确本区河流较少且以内流河为主棉花产品的外销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与我国长江中下游相比该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光照充足故B 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该区域河流欠发育地势并不占据优势条件故AC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纬度更低热量更丰富故D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3)从出口棉花到出口纺织品可延长棉花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不会减少棉花种植面积也不会增加棉花种植成本①正确②③错误同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国从出口棉花到出口纺织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④正确故选D5.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③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④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等①③正确该生产模式虽然能增加就业机会但能否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才可判断②错误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④错误故B正确6.(1)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正确的是()6.(2)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A. 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 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C. 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D. 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答案】D【解析】(1)甲国目前工业化率呈下降趋势并且比重低于30% 城市化率很高说明工业化不是该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A错甲国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小 C错乙国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二产业最高表明乙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甲国 B错D对故选D【答案】C【解析】(2)甲国城市化速度已变缓不需要降低城市化速度①错甲国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③对乙国工业化还未完成发展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是当前主要发展方向④对②错故选C7.(1)推测本次利用火车转场的目的地是()7.(2)新疆首次利用火车为牧民转场的原因可能是为了()7.(3)利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机械化转场带来的益处是()①提升了铁路、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避免了牲畜在转场途中因掉膘、流产、死亡而造成的损失③使传统转场路线周围的植被得以恢复保护了生态环境④降低了转场成本鼓励牧民大规模发展牧区畜牧业A. 春季牧场B. 夏季牧场C. 秋季牧场D. 冬季牧场【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本次利用火车转场的时间为3月所以转场的目的地是春季牧场 A正确故选A【答案】C【解析】(2)转场路上崎岖牲畜在转场途中易遭遇洪水、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利用火车为牧民转场可以避免途中雪崩及融雪洪涝等灾害对转场的影响可以减少损失 C 正确故选C【答案】B【解析】(3)利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机械化转场大大缩短转场路程减少了牲畜死亡率可以避免人工转场牲畜在转场途中因掉膘、流产、死亡而造成的损失和途中可能遭受雪崩的危险使传统转场路线周围的植被得以恢复保护了生态环境②正确③正确不会提升铁路、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机械化转场成本由政府补贴和牧民共同承担是为了减少传统转场中的损失不是为了鼓励牧民大规模发展牧区畜牧业①错误④错误故选B8.(1)曲周县城郊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8.(2)该县为应对耕地细碎化问题应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是()A. 地形起伏较大B. 流水侵蚀严重C. 道路沟渠较多D. 村落规模萎缩【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曲周县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开阔由于地处平原腹地地势坡度较小流水侵蚀应较弱近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郊新修大量由县城通往各乡镇的城乡道路将原有耕地分割开来加上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许多排盐沟渠进一步加剧了耕地细碎化程度村落规模缩小利于耕地面积扩大耕地细碎化程度降低选项C正确故选C【答案】D【解析】(2)耕地细碎化会导致耕地地块增多地块面积减小可根据当地客观实际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种植类型和经营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故选D9.(1)表示温州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的是()9.(2)据图分析从2000年到2019年温州城市环境的主要变化是()A.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B.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C.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D. 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答案】B【解析】(1)棍据材料可知“温州凭着一大批精明能干的温州人走南闯北”“农民由造田到造厂造房直至造城造市市民则办厂开店到办实业”等信息判断推动温州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故选B【答案】D【解析】(2)从图中可读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高达80%以上说明地表水水质得到改善 D正确从图中看不出大气污染治理情况无法判断空气质量是否明显变好 A错误地下水位从图中无法判断 B错误从图中看城市绿地面积明显提高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C错误故选D10.(1)下列对该工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10.(2)该区域改革开放前为乡村地区以粮食种植为主经济落后现在该区域的城市化为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之一该区域()A. 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B. 同类企业竞争激烈利润低C. 资本密集程度高D. 形成了原料—生产—销售配套体系【答案】D【解析】(1)牙刷生产企业资本密集程度低一般是小型企业由图可知该工业区形成原料—生产—销售配套体系所以各企业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形成规模生产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故选D【答案】B【解析】(2)该区域产业以轻工业为主难以形成大城市乡镇企业是在乡村发展的该区域可能出现城市、乡村交错的景观乡镇企业促进了中小城市迅速发展目前该区域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分析文山州自然环境为草果生长提供的良好条件11.(2)阐释文山州草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原因11.(3)为文山州草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文山州所处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多山地森林茂密树木荫蔽度较高海拔1000~2000m山谷坡地砂质壤土疏松肥沃【解析】(1)文山州自然环境为草果生长提供的良好条件主要从草果的生长习性分析文山州所处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多山地森林茂密树木荫蔽度较高海拔1000~2000m山谷坡地砂质壤土疏松肥沃【答案】(2)文山州草果品质上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物调料的需求量增加草果作为中药材药效多样需求量大【解析】(2)文山州草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主要从农产品质量、市场需求角度分析文山州草果品质上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物调料的需求量增加草果作为中药材药效多样需求量大【答案】(3)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草果质量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规范化种植、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营销上下功夫依靠创新提升草果的综合利用能力【解析】(3)主要从开发新品种、提高质量、规范化种植、加强宣传角度分析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草果质量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规范化种植、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营销上下功夫依靠创新提升草果的综合利用能力12.(1)分析福州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条件12.(2)简述福州新区的建设对缓解福州城市职能和环境问题的作用12.(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福建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试提出解决当地能源问题的有效措施【答案】位于沿海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靠近繁忙的台湾海峡航线福州为省会城市与国内其他地区联系紧密海峡两岸地区经济发达贸易往来频繁【解析】现代物流需要交通便利稳定物流新区具有的优势海运便利、靠近繁忙的台湾海峡航线、省会城市、海峡经济区【答案】分散福州人口和相关产业(分散城市职能)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减轻城市用地紧张、住房困难等方面的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解析】新区建设具有分散城市职能、减轻交通拥堵、缓解用地紧张、分散污染源等方面作用、【答案】开发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等【解析】开源开发新能源、跨区域调配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13.(1)请列举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和落实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3.(2)试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13.(3)根据材料简述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意义【答案】(1)广阔的国内市场便利的水陆交通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雄厚的产业基础国家政策的支持【解析】(1)长江经济带内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国内市场广阔产业基础雄厚铁路网密集又具备长江黄金水道带来的便利水运水陆交通便利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等条件而且流域内科教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答案】(2)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上、中、下游之间的产业交流和协作建设和完善上、中、下游的城市群体系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强长三角经济带的生态保护【解析】(2)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可从交通体系、产业协作、城市群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回答【答案】(3)有利于保护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促进长江全流域内的分工和协作有利于产业转移有利于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增强流域内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解析】(3)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意义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回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14.(1)分析津巴布韦中部烟草种植区的地势特点对烟草生长的有利影响14.(2)简述津巴布韦烟草规模化种植的作用14.(3)说出世界高端卷烟掺入一定比例津巴布韦烟丝的原因14.(4)说明哈拉雷成为非洲最大烟草交易市场的原因【答案】(1)虽地处热带但地势高气候温暖适合烟草生长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烟叶产量高昼夜温差大品质好多地形雨且利于排水既能满足烟草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又不至于受到涝灾影响【解析】(1)烟草喜温暖、向阳的环境需水多但怕涝津巴布韦位于东非高原上虽地处热带但地势高气候温暖适合烟草生长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烟叶产量高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品质好根据河流分布判断中部为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多地形雨且利于排水既能满足烟草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又不至于受到涝灾影响【答案】(2)便于统一管理利于机械化作业便于控制烟草品质【解析】(2)津巴布韦烟草规模化种植全国分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烟草规模化种植区便于统一管理规模大利于机械化作业统一管理便于控制烟草品质【答案】提高香烟品质(烟丝品质好)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解析】(3)津巴布韦的烟叶色泽柔润金黃被誉为“黄金烟叶” 烟丝品质好世界高端卷烟掺入一定比例津巴布韦烟丝有利于提高香烟品质能够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答案】(4)该国烟草种植量大品质优良哈拉雷是津巴布韦首都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拥有健全的拍卖制度交易效率高【解析】(4)该国烟草种植量大品质优良根据图例哈拉雷是津巴布韦首都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拥有延续百年的烟草拍卖制度拥有健全的拍卖制度交易效率高。

2020年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详解

2020年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 ~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病虫害少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上市较迟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全省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

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以下两题。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2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3.配第克拉克定律:该定律是科林·克拉克于1940年在威廉·配第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4 库茨涅兹法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兹在他的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后者。

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地下降。

第三,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地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收入的比重。

5 霍夫曼定理:该定理是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年提出的。

他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该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系数呈下降趋势。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6 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7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西电东送工程(讲义)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西电东送工程(讲义)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

一、考点突破掌握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原因及意义。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原因及意义。

难点: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

1. 西电东送的原因(1)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但分布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该地区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2)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3. 西电东送的意义(1)经济效益: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改变这里电力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环境效益:有效地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3)对输入地的意义: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4)对输出地的意义: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随堂练习】1. “西电东送”主要是开发下列哪些资源()①石油②天然气③煤炭④水能资源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C思路分析:西电东送工程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火电和水电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资源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故其开发的是煤炭和水能资源。

2. 下列有关电力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A. 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B. 南线输出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水电C. 北线输出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D. 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答案:A思路分析:西电东送的北线既有火电,也有水电;南线输出地区位于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水电最为丰富的是中线通道;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普遍能源紧张。

2020年地理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考试测试卷

2020年地理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考试测试卷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上世纪1~11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以下四题。

1.“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 . 土地盐碱化 B . 物种骤减C . 酸雨加重D . 沙尘暴增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该地形区原始土壤的特点是( ) A . 矿物质含量低 B . 有机质含量高C . 土质疏松D . 酸性较强下图所示地区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8.3.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A .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 . 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C .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D . 清洁优美的环境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4.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读“俄罗斯农业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5.图中乙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A.水源B.土壤C.热量D.地形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6.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7.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以下两题。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解析 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区南部为热带,从图例农作物种类看,油棕、可可、棉花等都是经济作物,应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梳理
地理条件
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特点
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2~3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必修③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GCHENGXIAN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配套课时作业: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B)(含答案解析)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配套课时作业: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B)(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B)(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伽师瓜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名扬天下,自2000年始,伽师县全面启动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工程”种植伽师瓜,2006年6月,伽师瓜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使用。

目前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

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A.充足的光照B.丰沛的降水C.肥沃的土壤D.广阔的平原2.人们喜爱选购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①有赖于公众的认识和积极参与②提高消费水平③实施清洁生产④加强国际协作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下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A.巨大的市场需求B.国家政策和措施C.便利的交通运输D.农业科学技术4.N地区盛产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肥沃的黑土B.丰富的水源C.充足的光照条件D.平坦辽阔的地形5.图中M地限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地形D.热量《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6~8题。

6.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以下各地区与其优势农产品对应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水稻、甘蔗、出口水产品8.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09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

地理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地理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全国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
1990 年 以 后

发展 高新

_政__策__优势已不明显 劳__动__密__集__型_产 技术产业
三 角 洲 地 区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 提高
劳动力 成本低 优势丧失
业不能支撑该 迫 产业 地区工业化的 使 升级 进一步发展
抓机 住遇
世界:经济__全__球__化__、__信__息__化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经__济__结__构__调__整___。
第一阶段 (1979—1990)
第二阶段 (1990—现在)
第一阶段:起步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第二阶段: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比值在快速上升
第一阶段 (阅读课本73页1.2.3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1979 年

1990 年
工业基础 薄弱 矿产资源 贫乏
主导产业劳__动_密集 型产业
附加 值_低_
珠三角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1980年 深圳、珠海被设置为经济特区。1985年 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
减免税收,降低关税、 土地廉租、简化手续等 .
港澳台商、外商投资
2.良好的工业区位: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良好的工业区位: 丰富而廉价
毗邻港 澳,靠 近东南 亚
工厂地点
劳动力 改革开放
对策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城市分工与协作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对策3:加强规划与管理
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管理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规划(2009-2020)
日前,省政府出台我国首个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规 划。规划透露,将投入1970亿元,用于跨界河流及内河 涌综合治理等多项民生工程,优先解决珠三角大气灰霾、 水体黑臭等环境问题。并将使饮用水更洁净、食物更安 全、空气更清洁,环境更宜居,提高人民福祉。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图示时段中、前期与济南市城市PM10浓度较重关系最小的是()1.(2)济南市在发展过程中()1.(3)为改善济南市环境质量可采取的措施是()A. 汽车尾气排放B. 建筑工地造成的尘埃C. 沙尘暴天气影响D. 春节烟花爆竹燃放【答案】B【解析】(1)图示时段中、前期为冬季天气寒冷济南市天气寒冷不适宜建筑工地施工故B正确故选B【答案】B【解析】(2)热力环流和城市热岛效应与城郊温度差异有关故AD错误城市的雨岛效应导致市区的降水多于郊区故C错一般城市发展初期人居环境改善故B正确故选B【答案】A【解析】(3)合理规划工业区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 A正确禁止机动车上路不合理 B错误工业企业的引入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存但不可能杜绝有污染的企业 C错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与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劳动力的引入也要适量 D错误故选A2.(1)影响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2.(2)与传统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的突出优势在于()2.(3)我国最适宜大面积推广水溶性肥料的地区是()①东北地区②华北地区③西北地区④西南地区A. 水源B. 土壤C. 科技D. 市场【答案】C【解析】(1)水肥一体化属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以克服以色列恶劣的自然环境水肥一体化农业生产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故选C【答案】A【解析】(2)水肥一体化农业生产推动了水溶性肥料的发展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被广泛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体现省水省肥的优势与传统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便于机械化管理和操作节省了劳动力故选A【答案】C【解析】(3)水溶性肥料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运用喷滴灌技术定时、定量由管道输送给田间每一株作物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适合分布在降水变率大的地区或者干旱缺水的地区故选C3.(1)影响新疆绿洲农田区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3.(2)为增加棉花种植的比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市场B. 水源C. 政策D. 光照【答案】A【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近50年来新疆绿洲农田区棉花种植面积比例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比例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比例变化不大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因此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新疆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政策可以影响种植面积但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肯定不是政策影响所致故选A【答案】C【解析】(2)棉花属喜温作物新疆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改善热量条件增加棉花种植比例故选C4.(1)稻鱼沟凼模式较传统稻田养鱼模式相比有利于()①控制稻田水深促进水稻生长②增加农药化肥使用实现水稻增产③驱逐水鸟提高幼苗成活率④增加鱼苗投放量提高鱼的产量4.(2)若不考虑人为干扰稻田中的鱼最容易聚集在凼里的时间是()4.(3)该县大面积推广稻鱼沟函模式后出现了稻花鱼滞销则解决思路最合理的是()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D【解析】(1)稻鱼沟凼模式种植水稻的稻田可以通过入水口和出水口控制稻田水深利于水稻生长与传统稻田养鱼模式相比稻鱼沟凼模式对养鱼更为重视环境也更有利于增加鱼苗投放量因此相比而言农药化肥使用量要更少②错误①正确由于中间有了凼然后加上十字沟显然是可以提高鱼的产量的④正确这种沟凼模式并不能驱逐水鸟所以③错故选D【答案】C【解析】(2)由于鱼是夏季在稻田中活动午后气温、水温高凼里水深且顶部设有凉棚故稻田中的鱼最容易聚集在凼的时间是当地午后故选C【答案】D【解析】(3)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将鱼进行深加工后通过真空包装后售卖延长了产业链规避了滞销风险故D正确由于小范围市场有限降低售卖价格并不能扩展市场而更容易导致农户亏损 A错稻花鱼对外地游客吸引力低 B错通过快递直接售卖主要是运输过程中鱼易死亡的问题 C错故选D5.图示反映出()A. 三城市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B. 全国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C. 武汉2007年第三产业产值达最大值D.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答案】B【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沈阳市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值在1999年后在下降说明该城市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下降不符合题意B、读图可以看出全国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值总体上升说明全国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故正确C、武汉2007年第三产业产值判断不出来不符合题意D、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判断不出不符合题意6.(1)能推动长春与公主岭两市同城化快速发展的首要产业是()6.(2)随着“长春公主岭同城化”战略实施公主岭市()A. 汽车产业B. 文化产业C. 交通运输业D. 旅游业【答案】C【解析】(1)若使两市快速同城化首先需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快交通设施互通对接使两地地域联系更紧密两地才能更好地实现同城化故选C【答案】C【解析】(2)随着同城化战略实施两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使得公主岭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长春市等级高于公主岭市其对公主岭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会增大两城市同城化有利于公主岭承接长春市产业转移但是不会全部承接长春市的汽车产业故选C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B.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C.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答案】D【解析】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但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发展的主导产业 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抓住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8.(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8.(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冬小麦和高粱B. 春小麦和玉米C. 水稻和甜菜D. 谷子和大豆【答案】B【解析】(1)黑龙江纬度高粮食作物主要是春小麦和玉米 B正确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的北方地区甜菜和大豆属于经济作物不属于粮食作物故选B【答案】D【解析】(2)“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A 错误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的是耕地面积的增加 B错误“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错误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D正确故选D9.(1)渝东南地区的户籍人口明显大于常住人口的主要原因是()9.(2)近年来推动渝东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①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②优质公共资源集聚的吸引③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④建筑业、服务业创造就业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 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C.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D. 中老年人口不断外迁【答案】B【解析】(1)由材料信息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地处生态脆弱的武陵山区城乡居民收入低生活贫困故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是导致渝东南地区的户籍人口明显大于常住人口的原因故选B【答案】D【解析】(2)由材料信息“近年来城镇优质的教育条件吸引本地区农村人口入城”可得优质公共资源集聚的吸引是推动渝东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一个因素②正确渝东南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基础较差①错误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地处生态脆弱的武陵山区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会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③错误城市化发展建筑业、服务业增多就业岗位增多④正确故选D10.(1)山东寿光采用大棚种植蔬菜有利于()①提高蔬菜产量②延长蔬菜生长期③增加蔬菜品种④提高经济效益10.(2)与欧美国家相比寿光蔬菜的突出优势是()10.(3)不利于寿光蔬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1)蔬菜大棚可以调节温度、湿度等农作物所需的生长条件可以提高产量增加蔬菜品种提高经济效益①③④正确大棚种植蔬菜能够缩短蔬菜生长期②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2)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蔬菜种植科技相对落后在产量、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不一定有突出优势但我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较低价格占据突出优势故选D【答案】B【解析】(3)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提高品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绿色发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市场都利于寿光蔬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盲目扩展种植规模增加产量不利于寿光蔬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指出造就中卫苹果品质上乘的气候条件11.(2)分析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苹果生产的地形优势11.(3)近年来中卫市大力推行苹果园更新加大果树行距实行宽行种植简要说明加大果树行距的积极意义11.(4)说明浓缩苹果汁厂家选择在中卫市市区发展的原因【答案】(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解析】(1)中卫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答案】(2)地形平坦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地势较低利于灌溉不受山地阻挡光照充足地表起伏小交通便利【解析】(2)甲区域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机械规模化种植地势较低利于灌溉甲区域不受山地阻挡光照条件好【答案】(3)增加光照量改善通风条件适应机械化作业(利于果园管理)【解析】(3)加大果树行距有利于改善光照条件利于充分通风利于机械化种植【答案】(4)靠近原料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政策支持【解析】(4)浓缩苹果汁厂家选择在中卫市市区发展的原因主要从原料、交通、基础设施、政策等方面分析即可12.(1)分析我国东北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12.(2)根据图文材料说出东北地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答案】(1)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地多人少(人均耕地多)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解析】(1)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社会经济等方面作答【答案】(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等【解析】(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13.(1)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南阳市发展艾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13.(2)分析近年来南阳市艾草种植大面积增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13.(3)以艾草产业发展为例概括南阳市产业扶贫的经验【答案】(1)三面环山盆地向南开口多向阳坡地光照、热量丰富且利于排水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受夏季风影响大加之山地抬升降水丰富北部地势较高受寒潮影响小利于艾草越冬和春季生长盆地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解析】(1)由材料可知艾草对环境适应性强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能够生长而南阳市地处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多向阳坡地光照、热量丰富且利于排水由图可知南阳市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受夏季风影响大加之山地抬升降水丰富北部地势高阻挡了冬季寒潮利于艾草生长艾草喜肥沃的土壤该地为盆地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答案】(2)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提高艾草新品种质量好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利于艾草产品集散艾草种植既利于环保又利于脱贫致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经济收益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解析】(2)近年来艾草种植大面积增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市场需求、交通条件、政策支持、经济收益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3)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延长产业链发展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农民就地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解析】(3)在进行产业扶贫过程中应根据实地条件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通过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收益引导农民就地就业实现脱贫致富14.(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4.(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14.(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解析】(1)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水稻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答案】(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解析】(2)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答案】(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合理调整【解析】(3)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合理调整等。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以川陕苏区首府某某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2、准确评价家乡经济发展区位因素➢过程与方法:1、学会评价家乡产业发展区位因素的方法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经济发展献言献策➢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二、学情分析:➢知识储备:高中二年级学生有必修二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的知识基础,有必修三区域概念以及区域建设和规划的相关知识的支撑。

➢能力水平:通过学习必修三第四章中的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已经了解了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科学研究能力:一地的发展是建立在综合考察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基础上的理性开发,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条件分析:我认为该问题研究完全可以在前置导学设置好的情况下,把地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和总结中得到不断的提升,让学生的能力在合作,展示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三、教学重点:➢深入、完整地了解某某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并通过对学案资料——“通江银耳”与“南江光雾山”基本概况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详细说明各自发展条件的优势与不足。

四、教学难点:➢贯彻落实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某篇”精神,主动响应某某省委彭书记号召,积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针对某某市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借鉴其他区域优秀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地为咱家乡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构想,为某某发展描绘出一幅伟大蓝图。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组照片,这是老师今年去通江开会时,顺路去乡下拍摄的。

——这是什么呀?——(生)银耳!——(师)没错,银耳又称雪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口感独特,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滋补身体的佳品。

——那是不是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生长呢?——(生)不是!——(师)对,它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作为咱们家乡的特产,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

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

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地区人类活动后果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草原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毁林、毁草开垦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用水不当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气候干旱地区灌溉不当次生盐渍化荒漠化表现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石质荒漠化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坡地开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生物措施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风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设置沙障,拦截沙源、阻挡沙丘移动各地因地制宜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地区主要的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农作区灌溉不当、过度开垦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牧区草原掘井、过度放牧减少水井数量,降低载畜量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游用水过量多渠道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区域经济学》(第3、4、5、6章)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第3、4、5、6章)马工程
•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出现新的变化→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 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
(三)结构的优化
• 经济发展质改善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消费与积累结构等。
• 产业结构:将在后续有关章节中讨论 • 技术结构:合理化+高级化 • 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消费与积累结构:在区域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之前的时期,适当提高积
一、区外需求: 输出基础理论
(三)动态模型
• 动态模型是为解决原有经济增长模型中服务行业就业数量与总就业数 量之比长期不变问题而建立的。
• 在上述的霍伊特模型中去分析(收入替代了霍伊特模型中的就业):

YT
Yb Ya Yb Y
Ya a0 a1YT
(3 9)
• 其中,Yb、Ys分别表示基础产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收入水平;正如霍 伊特模型中的情况,服务行业的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基
量的扩张
区域经济发展的简单、初级形式
质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的质的提升,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 度后所追求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量的扩张+质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形式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
• 规模扩大:产值、产量和增加值
(一)量的扩张
• 产值指标:包括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等,描述物质生产部门的 活动规模,因经济学意义不大,现已使用不多。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三)区域经济生产要素
• 影响因素 ≠ 生产要素:一切与区域经济相关联的条件和环境可能都 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
• 为便于定量分析,都假定其他影响因素固定不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绥阳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1-9-27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
1 待开发(不发育)阶段 2 成长阶段 3 成熟(发达)阶段 4 衰退阶段
第三章 第二节
图3-2
待开发(不发育)阶段
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手段落后; 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占极高比重,市场规模小,经济 增长缓慢,长期停滞在自给自足甚至自给不能自足的 自然经济中;自身资金积累能力低下,缺乏自我发展 能力。见图3-2
科学认识GDP,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长远的增长观
污水横流 江水变黑
河水固化

河水变黑
全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域:2/3 每年污水排放量:约350亿t,80%直接入江河和地下水。 国际标准:45%地下饮用水的硝酸盐超标;国内标准:20%超标。
重 金属 污染:>2000万 hm2
“三废”和农药:16%
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状态
第三章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从效果状态看,一种经济增长方式为高 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率,另一种为低 投入、低消耗、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效果状态讲,就是国民经济增 长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的 状态。
区域经济成长
如何认识区域经济增长第三章 第节误区:一为“挖地三尺”式的增长。对那些不可再生的地下资 源狂轰滥炸,大量开掘,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二为“烟雾弥漫”式的增长。一些令路人掩鼻的企业管 得紧时关,抓得松时开;那些有点经济效益,但严重损 害社会效益的“十五小”厂见缝插针悄悄上,肮脏的空 气令人窒息。
三为“急功近利”式的增长。为了短期效益,一味地强 调开足马力,放弃设备维修保养,搞掠夺式经营。
虽然刘易斯、罗斯托以及其他崇尚“唯资本论”的西方 经济学家过分夸张了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就我 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区域, 资本推动的确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2),完成1—3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 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 .b C .c D .d 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 主要因素,表述正确是 A.a——洪涝灾害 B.b——热量条件 C.c——土壤肥力 D.d——灌溉水源 3.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D
B
A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 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7~18题。 17.形成“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18.形成“红色荒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开山取石 C.滥伐森林 D.交通建设 19.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能大量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低地更易发生盐碱化
盐碱化形成的条件:
• 气候干旱或者一年中的旱季; • 地下水位高(埋藏浅,高于临界水 位); •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 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人为原因) • 修建蓄水工程或者海水倒灌等。
土壤盐分的季节变化:
------水盐运动规律 春秋返盐, 夏季淋盐,
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D
C
41.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A.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较好 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 42.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土壤 4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海拔 C.水分 D.水源条件
措施:
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2、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推广省柴灶;发展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开发 小水电。 3、矿区开展土地复垦
4、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模式
用材林 经济用林和毛竹 果园和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 人们常说的“北大仓”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由于过度开荒, 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 遭到了严重破坏,水 土流失严重,大面积 良田被肢解得支离破 自然原因:降雨集中, 碎!近年来,东北黑 多暴雨,冲刷力强。 土区发生异常的天气 越来越多,它极有可 人为原因:过度开荒。 能成为沙尘暴的又一 风源地。 治理:停止湿地开荒,退耕还林、 还草、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A
图1
B
14.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是( ) A.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和森林地退化 B.草地退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C.耕地退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D.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15.为了控制强沙尘暴次数增多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 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C.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 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16.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C.饲养牲畜 D.土层松散
◆盐碱化的治理措施——脱盐
引淡淋盐
引淡水灌 溉降低作 物土壤根 区含盐量
井排井灌
覆盖
选择适当 覆盖物抑 制水分蒸 发反盐
生物措施
抽取盐水 补充淡水
营造防护林 带,果与椿 棉间作等
土地脱盐
咸水淡化
控制耕作层 盐分含量
巩固水盐 调节效果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 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 干旱 植被 稀少 土壤发 育差 多疏松的沙质 沉积物
什么样的环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地形条件:
一般为地形起伏大、 坡度陡的山地、丘陵 。
降水条件:
降水量较大或季节集中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 作制度、开矿等
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退耕还林 还草;开展土地复垦;实施护坡工程;多途径解决农村 能源问题等。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特定的地理 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广西和宁夏分别是我国壮族和回族分布较为集 中的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2题。 • 1.与宁夏相比,广西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 B • A.地形平坦 B.气候条件优越 • C.土壤肥沃 D.劳动力价格低廉 • 2.宁夏回族自治区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广 西壮族自治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D ) •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 C.盛行风向 D.纬度位置
与黄土高原比较
• 南方丘陵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区别??? • 南方丘陵的水土流失分布广、面积大。我们认为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即农村燃料 缺乏,导致乱砍滥伐森林。这里自然环境特点是 山地、丘陵为主,降水多。所以“保塬、护坡、 固沟”的方针不适于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治 理,应采取“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原则,解决 当地农民的燃料问题入手。具体措施是封山育林;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 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在山坡上种植经济果树, 间有灌木类植物,既可以保持土地又有经济收入, 使粮、林、果结合协调发展。
必修3-4区域经济发展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理条件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D
A
图2
B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 加速崛起。读图1回答5~6题。 5.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 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水资源短缺 B.人口密度较大 C.矿产资源不足 D.洪水灾害频发 6.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 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 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 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 分布区及破坏原因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 作为燃料 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 菜增加收入 危害
B
C
A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潜在因素)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集中 多暴雨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面起伏大, 易受流水冲刷 人为原因(决定因素) 1、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等) 使植被破坏严重。 2、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比黄 土高原大,原因: (1)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产值高,造 成的损失大。 (2)石质山地,破坏后不能恢复原状。 (3)多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 影响大。
B
A
C
图8
D
53.20世纪80年代深圳成为我国经济特区后,工 业化和城市化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产业转移 B.对外开放政策 C.地理位置优越 D.著名侨乡 54.城市化过快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55.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是 ①南水北调 ②西电东送 ③青藏铁路 ④晋煤南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C
C
读图 “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38~40题。
38.①、②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 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C
39.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水能、天然气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太阳能、水能 40.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 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产生原因?
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 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 积,泄洪能力下降;围湖开发等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等。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整治措施:
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 水库,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 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等地区的地形等 等。
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 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 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 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 低产或不能生长) 。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分布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因灌溉不合理, 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溶性盐类 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过度樵采
严重破坏草场, 易造成风沙侵 蚀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 加速了草场退化 过度放牧 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 和沙化进程 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 使沙化土地连片 发展 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水资源利 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 次生盐渍化 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用不当 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