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苏联蒙太奇学派
200903苏联蒙太奇学派
好莱坞电影多采用"连戏剪辑": 一种流畅的,不着痕迹的剪辑风 格,试图在一场戏中给人造成流 畅而不间断的感觉. 蒙太奇学派则通过镜头对列 镜头对列,形 镜头对列 成画面张力,突出主题.具体方 式有时间方面的"重复剪辑", "省略剪辑",以及空间方面的 "平行剪辑","交替剪辑".
1,重复剪辑 —— 往往是一个镜头完全,或部分 重复前面的镜头.当几个镜头持续 这样重复时,时间在银幕上的时间 会拉长. 《战舰波将金号》的"水手摔盘 子"场景:一个瞬间动作,被分解 成10余个镜头来表现,表现他的愤 怒.
为此,维尔托夫拒绝拍摄故事 片,反对传统的叙事方式,反 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 棚拍摄等等. 他更感兴趣的是改变镜头的运 动速度,找出奇特的拍摄角度. 这种艺术主张,被称为"电影 眼睛派".
四,爱森斯坦的理论
1898——1948 十月革命中,中断大学的学习, 参加红军.后来,作过戏剧导 演,在马雅科夫斯基创办的 《左翼艺术阵线》上,发表了 一篇关于"杂耍蒙太奇"的文 章. 1924年,他在导演的第一部影 片《罢工》中,成功运用了 "杂耍蒙太奇"理论,把屠杀 工人的镜头与屠杀牲畜的镜头 交替剪辑,使之成为电影史上 的经典蒙太奇段落.
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贡献
技巧蒙太奇——— 爱森斯 技巧蒙太奇 坦蒙太奇学说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理论体系. "任何种类的两段影片放在 一起,就会从那种并列的状 态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新 的概念,一种新的性质" . "将描绘性的,含义单一的, 内容中性的各个镜头组合成 思想的前后联系的系列".
【电影学】上大电影学历年真题(01~15)
2015※※电影理论与电影史※※一,填空题(每个2分,总共10个。
基本是关于电影理论的)二,名解(十选八)1,《小城之春》,2,香港新浪潮电影3,《武训传》,4,新兴电影运动5,《公民凯恩》,6,上镜头性7,库里肖夫效应,8,明星制9,软性电影10,三,简答(四选三)1,第五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作2,解释昆仑影业公司,并列举代表作品3,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4,场面调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四,(二选一,300字以上)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作品,艺术风格,主要观点2,十七年电影,任选一个导演,分析他的作品五,论述(40分)以下电影任选一部任选角度分析,500字以上建国大业,1942,泰囧,黄金时代,小时代,归来,中国合伙人※※电影产业与电影文化※※一,名解(每个五分,总共50分)1,海斯法典,2,合拍片3,完片保险,4,明星制5,合一影业,6,忠武路系统7,弹幕电影,8,台湾健康写实主义9,功夫片,10,电影分级制二,简答1,作为文艺片的《白日焰火》,但是票房三周破亿,实属少有,有人说是文艺片的春天来了。
请分析一下《白》的营销策略2,归纳当下华语片市场中青春片的类型三,论述(每个35分)1,对未来只存在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和没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的认识。
2,海报引进分账大片20年对我国市场和产业的影响。
2014※※电影理论※※一、名词解释:(50分)1、新好莱坞电影2、B级片3、迷影文化4、香港新浪潮5、黑泽明6、<论谢晋模式的缺陷>7、第五代导演8、<电影手册>9、景深镜头10、二、简答:(40分)1、简述2、金基德的美学特征3、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4、美国西部片的类型元素三、论述(60分)1、中国青年粉丝文化与当前国产电影创作生产的关系。
2、结合影片分析侯孝贤的美学特征,及对当代华语电影的影响。
※※中外电影史※※一、名词解释:(40分)1、本杰明•布拉斯基2、庄子试妻3、格里菲斯4、罗曼•波兰斯基5、杜甫仁科6、赛尔乔•莱翁内7、左岸派8、<红色沙漠>9、但杜宇10、安哲罗普洛斯二、简述(30分)1、巴赞的"木乃伊情节"2、安东尼奥尼的情感三部曲(其实就是蚀三部曲,我当时想不起来了,居然写错了!)3、为什么说山田洋次是平民导演?三、简答(30)1、诗电影的代表人物、作品及观点。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苏联蒙太奇学派可以说是对整个世界电影史发展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力的电影学派。
学电影,不能不提蒙太奇。
知识要点:1、蒙太奇的意图:为了达到思想传播的目的而发展出来的形式美学。
2、具体手段有2个,一个是选取有感染力的素材;第二、强调剪辑的重要性。
时间:20世纪20-30年代人物: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起因:1、在推翻沙皇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有力的宣传武器;因此蒙太奇学派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艺术流派;2、受欧洲爆发的先锋主义运动的影响;3、对美国电影尤其是格里菲斯电影的学习研究。
(蒙太奇手法早在格里菲斯甚至更早的年代就被人使用在电影中,但苏联蒙太奇学派是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有意识地、理性地使用它。
)意义:1、蒙太奇理论发展和产生了一种新的媒介作用(现代电视广告中大量使用蒙太奇),一种新的信息系统,一种新的修辞学,产生了一种新的力量。
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电影实践理论的体系,被人们所公认,以至于影响了世界电影的面貌。
2、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种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苏联影坛,并对蒙太奇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
3、蒙太奇学派基本都认定:一旦采用剪辑的手法,电影就有了无限的潜力,蒙太奇简直就是支配观众思想和联想的一个有益的指挥者。
重要概念:【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
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
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
苏联蒙太奇学派是一种电影制作技术和艺术表现风格,起源于苏联的电影产业。
蒙太奇一词源自法语,意为“拼贴”或“组合”。
苏联蒙太奇学派强调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镜头和片段来创造新的意义和情感效果。
在苏联蒙太奇学派中,剪辑是最核心的技术手段。
通过剪辑不同的镜头,导演能够改变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影片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蒙太奇学派强调镜头之间的关联性和对比,通过剪辑的方式创造出戏剧性的冲突、紧张和节奏感。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他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苏联电影中运用了蒙太奇的技巧,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冲击力和表现力的电影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剪辑手法和音效的运用,表达了社会和政治问题,并探索了影像媒介的独特表现能力。
苏联蒙太奇学派也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太奇的技巧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电影制作中,尤其是在战争片、动作片和悬疑片等类型的电影中。
蒙太奇的概念也逐渐扩展到其他艺术领域,如文学、绘画和音乐等。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2011-06-20 22:51:27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尽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的苏维埃政权却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电影工业同国内其他工业一样,不论是影片制作还是发行系统,都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才达到新政府的期望。
虽然俄国在革命前的电影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也有了一些私营的电影公司。
由于战争期间进口片大幅削减,这些私营公司在国内市场刺激下迅速发展。
在1910年以后这些年里,俄国最有特点的电影是节奏缓慢的通俗喜剧类型,尤其是这些影片中伊万•莫兹尤辛等名星的天才表演,吸引了许多本国观众,外国观众却很少看到。
这些公司在革命成功之后竭力抵制私有财产国有化,他们也拒绝向国营影院提供影片。
1918年7月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电影部门开始对电影胶片的供应实施管制,结果许多公司囤积胶片,有些甚至带着器材逃到别的国家。
有些公司则在接受政府委任制片的同时,心中盼望红军在战争中失利,使一切能够回复到革命前的状态。
虽然面临设备短缺与生活条件差等种种困难,一些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们仍然开始做了尝试与努力,结果导致了一个全国性电影运动的发展。
吉加•维尔托夫在战争期间就从事纪录片工作,20岁就负责新闻片拍摄工作。
库里肖夫则在新成立的国家电影艺术学院中授课,做了一系列剪辑实验,他将一堆不同来源的底片剪辑成一部连续的影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库里肖夫或许是苏联年轻的电影艺术家们中最保守的一位,因为他所创造的这种格式化的剪辑原则,基本上是参照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连贯性原则。
于是,甚至在他们能够拍片之前,库里肖夫和他年轻的学生们已经在世界上第一所电影学院中开始工作,并且撰写关于电影艺术形式的理论文章,这些理论构成了蒙太奇风格的基础。
1920年爱森斯坦在一列专门运送战时宣传片的火车上做了一段时期的工作,同年他回到莫斯科在一家工人俱乐部剧院里工作。
同年五月,普多夫金为库里肖夫的国家电影学院演出,他深受格里菲斯巨片《党同伐异》的影响,决定进入电影界工作。
外国电影理论整理
苏联蒙太奇学派。
(1)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苏联蒙太奇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
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强调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新的质、新的思想涵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库里肖夫效应”和“杂耍蒙太奇”;其他人诸如普多夫金发展了叙事蒙太奇、维尔托夫创建了“电影眼睛派”,这批人是20年代苏联先锋主义电影美学探索的中间力量,在蒙太奇理论的创建和运用上贡献卓著,因此被称为苏联蒙太奇学派,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拍片实践构成了苏联电影学派的第一个阶段。
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爱森斯坦等人的极端的蒙太奇探索受到批判,苏联蒙太奇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
(2)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a . 库里肖夫库里肖夫在十月革命前就开始了电影工作,建立了“实验工作室”,他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代表作品有《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遵守法律》等;代表理论有“库里肖夫效应”和“电影模特儿”。
【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
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当前, 电影己成为一种拥有无限表现可能性的媒体。
但百年前在它发明伊始, 它还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
当卢米埃尔兄弟把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具体对象再现为视觉形象,并投影到银幕上让观众看到它们的时候, 曾引起了人们从未有过的好奇心。
但轰动过后, 人们又鄙夷地把电影看作是粗俗的“杂耍”、“技术玩意儿”。
这时, 或许正是蒙太奇使电影获得了使它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并把它送进了艺术殿堂。
在蒙太奇发展为银幕造型的独特电影手段体系的整个过程中, 几乎所有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都以其创造性的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最早并最有系统地进行理论化工夫的, 应首先归功于苏联蒙太奇学派。
法国电影学家莫兰曾说过这样的话:格里菲斯时代的电影处于“灵性”阶段, 爱森斯坦时代的电影则达到了“理性”阶段。
这一概括是有说服力的。
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项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整个年代到年代初期活跃于苏联影坛, 并对蒙太奇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
其中主要有爱森斯坦、维尔托夫、库里肖夫、普多夫金、杜甫仁科、苏勃、斯克洛夫斯基、狄年诺夫等人。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与广泛国际影响的当属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维尔托夫四人。
但这四位艺术家的研究工作却是各成体系的, 相互间无论在观念上或方法上都有着很大差异。
而且他们更不是一个派别, 他们当中有的人是拥有自己的小集体的。
如库里肖夫有“库里肖夫工作室”, 维尔托夫有“电影眼睛派”。
而爱森斯坦的工作则更为复杂, 不仅是有极强烈的个性色彩, 而且他的工作并未截止于30年代初, 而是一直延续到他1948年在伏案写作中逝世为止。
苏联蒙太奇学派在20年代初出现于刚刚建立起来的苏联决不是偶然的。
1917年那场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 初期真的为艺术革命运动开辟了空前广阔的天地。
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派诗歌、康定斯基的未来派绘画、梅耶荷德的自然主义戏剧以及随着机械化工业化高潮而来的以铁和玻璃为素材的构成主义, 不断掀起艺坛上一个接连一个的革新波澜。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1.二十年代无声故事片创作时期,苏联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年轻的电影艺术家,如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他们创立了蒙太奇学派。
(“库里肖夫效应”的实验)2.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普多夫金《母亲》、杜甫仁科《土地》。
3.(1925年)摄制的(《战舰波将金号》)是爱森斯坦运用蒙太奇理论的著名电影作品。
其中,(“敖德萨阶梯”)场面,被视为视觉节奏的典范。
4.爱森斯坦提出了哪些理论?(1)提出了“杂耍蒙太奇”;(2)提出了“情绪剧本”理论。
5.杂耍蒙太奇:是爱森斯坦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
意思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6.情绪剧本理论:是爱森斯坦为部分苏联剧作家付诸实践的一种电影剧作理论。
认为电影剧本不需要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只要提供一连串诱发导演情绪的刺激物。
虽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情节,但一般是用一种浮夸的词句描写一些互不连贯的场景。
7.“杂耍蒙太奇”和“情绪剧本”都有其共同的理论缺陷,就是孤立地夸大了情感的感染力,破坏了电影综合性,失去了思想指导和生活基础。
8.爱森斯坦的贡献:将蒙太奇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明确地归纳为两条:“合乎逻辑,条理贯串的叙述”,“充满情感”,“激动人心”。
9.论述世界电影名作《战舰波将金号》。
《战舰波将金号》被公认为是一部世界经典名片。
(1)思想内容: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20周年而摄制的,是一部颂扬水兵于1905年起义的影片。
(2)在剧作结构上,是按照希腊五幕布悲剧的格式构成的。
即:人和蛆虫;船上的戏剧;死者激发人们;敖德萨阶梯;同舰队相遇。
每场戏都贯穿着强烈的矛盾冲突,有明确的动作与反动作。
(3)影片剧作上的特点:a纪实性与典型性的精巧完美的结合。
b精巧、严密的结构与准确有效的节奏处理。
(4)在电影语言上有独特的创造。
影片的蒙太奇组接充分显示了电影镜头组接的巨大艺术功能。
电影史题库
《中外电影史论—世界电影史》题库名词解释:1.视听语言2. 地下电影3. 麦克卢汉主义4. 电子文化填空1. 从__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__,文学,__,绘画,__,__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2. 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__,非叙事影片包括__、__、__、__等等。
3.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史经历了__、__、__三个发展阶段。
4. 电子文化具有<具像性>__,__,__,__的特点。
5. 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__、美国的__、前苏联的__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6. 成熟期奥森•威尔斯的__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电影发展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电影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意大利的____、法国的___、___等,另一条是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电影思潮。
8. 发展期还出现了许多电影新手法,如__、闪回、__等等,出现了众多流派、风格景象争艳的现象。
9. 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______,建立了现代电影工业,从而使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0. __年__月__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____、《工厂大门》、____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问答:1. 谈谈你对视听语言的理解?2. 电影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们研究电影史有哪些意义?3. 电影史有哪些研究方法?4. 世界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论述:你对世界电影发展史有哪些认识,可以结合事例进行解说。
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填空题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____月____日。
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___兄弟。
3.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四章 苏联蒙太奇学派
2、探索理性蒙太奇时期(1924-1929) 1929年,爱森斯坦发表了关于理性电影的纲领性
文章《展望》,同年还发表了《在单个镜头画面 之外》、《有声电影的未来》、《电影中的第四 维》等,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他的理性电影的意义。 他说:“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 言之间的不协调性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语 言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再是故事的电影,也 不是轶闻的电影。理性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 将是整个思想体系和概念体系的直接表现。” “理性电影就是力求用简洁的视觉图像叙述抽象 的概念。”他甚至还宣传要把《资本论》拍成电 影。
苏联蒙太奇学派是在总结格里菲斯剪辑经 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强调“电影创作 的基础是表现性,而不是影像性。表现性 可以传达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它比 客观世界的单纯影像(摹写)更深刻,更 概括。”即强调主观认识与影像的客观表 象相统一。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完整、系 统、自觉的电影美学和哲学理论的学派。
第二章 西方电影
第二节 苏联蒙太奇学派
蒙太奇:原是法国建筑学术语,意为装配、构成, 后来被借用过来指称电影镜头的剪辑和组接,成 为电影的专用术语。
苏联蒙太奇学派: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 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项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整个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活跃于苏 联影坛,并对蒙太奇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 术家群体。其中主要有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 多夫金、维尔托夫、杜甫仁科等人。
1、杂耍蒙太奇时期(1920-1923)
杂耍蒙太奇又称吸引力蒙太奇。杂耍“是戏剧中 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瞬间,即戏剧中能够促使观 众足以影响其感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 素”。例如,他在戏剧演出中加入马戏、电影等 表现形式,引起观众的震惊。而杂耍蒙太奇则是 从最后的主题效果出发对那些独立、单个的杂耍 的“合成”,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 者的思想结论。这一理论既强调了“瞬间”、 “局部”在艺术整体中的重要性,又强调了蒙太 奇对“瞬间”、“局部”的重新结构和创造。
第二章-苏联蒙太奇学派PPT课件
-
8
2、“库里肖夫效应”
将前苏联演员莫兹尤金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定镜 头分别与一碗汤、一口棺材、一个婴儿的镜头组 接在一起。观众看后对演员的演技大加赞赏,认 为面对汤时,表现出了饥饿,而对棺材时表现出 了悲痛,面对婴儿时则表现了慈爱。
库里肖夫借助此项实验证明,有目的地将不同镜 头加以并列,便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涵义,一种新 的艺术。蒙太奇是电影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更 为有效的手段。
库里肖夫效应视频
-
9
通过大量实验,库里肖夫得出结论是:“蒙 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他认为,拍 摄完成胶片仅仅是影片的材料,是影片制作 的开始,电影艺术并不是从演员的表演或镜 头的拍摄开始的,这只是影片制作的准备过 程,而真正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从剪辑开 始,将拍摄完成的胶片按照不同的次序组接, 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出现与20年代前苏联的政治形势与意识 形态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
“十月革命”胜利后,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法令, 将电影的生产和发行移交给人民教育委员会,电影事业 实行国有化。1922年,列宁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 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
电影已不再是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而是负载着宣 传和认识功能、传达社会信息的媒体。因而,已有的电影 表现手法和电影语言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制度的需要,必须 创立一种崭新的电影语言。蒙太奇学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产生。
-
4
一、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派
吉加·维尔托夫,原名丹尼斯·考夫曼。吉加·维尔 托夫是他的笔名,意为推翻、旋转。1918年开始在 莫斯科电影委员会新闻电影部工作,曾参加最早的 苏联新闻片《电影周报》的剪辑工作。20世纪20年 代初,维尔托夫与妻子伊里沙维塔·斯维洛夫、弟弟 米哈依尔·考夫曼组成“三个小组”。不久,在“三 人小组”周围,又吸引了一批富有挑战精神的纪录 片艺术家,形成了闻名世界的电影眼睛派。
2苏联蒙太奇学派
2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提出, 任何艺术, 无论是文学、诗歌、戏剧, 还是音乐、舞蹈、绘画都有自己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 而电影的表现技巧是什么呢? 他认为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组织镜头的方法, 即`一种并置原理的运用, 把不同性质的两个电影底片连接在一起, 很自然地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概念, 一种新的总体(爱森斯坦《电影感》)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来的意思是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里局势剪辑与组接。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为代表的准备,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高峰,以普多夫金为代表的完成。
第一节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维尔托夫,苏联纪录片大师,著名的“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
认为:电影镜头比人的眼光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
他特别倡导将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也就是在被拍摄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来拍摄。
但是,又强调指出,电影真实地记录并不局限于简单记录生活,电影眼睛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涵义。
也就意味着,蒙太奇不再只是作为连接镜头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形态工具。
乔治.萨杜尔这样评价电影眼睛学派:在电影眼睛学派看来,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之中。
库里肖夫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工作室,擅长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验来论证电影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潜力。
例如,1920年库里肖夫曾将下面的一些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部短片: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两人见面、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白宫)。
两人向台阶走去。
这些片段按照前面的次序连接起来,然后放映在银幕上,结果,观众认为这完全是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一场戏,认为两个青年是在白宫门前相会。
实际上,上面人物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苏联拍摄的,只有其中的白宫那个镜头是从美国电影上剪下来的。
第二章苏联蒙太奇学派
二是将若干场面构成段的剪辑,即蒙太奇 段落;
三是作为影片整体结构的剪辑,即影片的 总体构思。
批判性反思
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 论的一代宗师。1945年,他发表了 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 章《摄影影象的本体论》。50年代, 他创办《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 主编。
其次,爱森斯坦在这一屠杀段落中充分运 用了各种冲突来表现主题思想,实践了以 冲突为核心的理性蒙太奇理论。
运动:上与下、左与右 景别:全景与特写 场景:群众的乱与军队的齐
……
再次,爱森斯坦通过蒙太奇的反复组接创 造了全新的电影时空。原本只需二分钟即 可走完的奥德萨阶梯,爱森斯坦用了六分 多钟的时间来表现,大大扩展了时间进程。 这种情绪上的累积、推进,给观众以强烈 的情感冲击:屠杀是在无止无休地进行着。 因此,奥德萨阶梯这一段落是充溢着激情 和理性批判精神的。
这5个镜头通过蒙太奇手段将完全不同的时空表 现为一个连贯而统一的时空。这一实验表明,通过 镜头的合理组接,蒙太奇不仅具备叙事功能,而且 在电影时空方面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功能。
2、“库里肖夫效应” 将前苏联演员莫兹尤金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定镜
头分别与一碗汤、一口棺材、一个婴儿的镜头组 接在一起。观众看后对演员的演技大加赞赏,认 为面对汤时,表现出了饥饿,而对棺材时表现出 了悲痛,面对婴儿时则表现了慈爱。
理性蒙太奇的实质在于通过两个或者多个画面撞击 产生思想。
例如,他在影片《十月》中,插入了一个亚力山大三世 的雕塑从基位上坍塌下来的画面,表达沙皇专制的覆灭, 而后来临时政府复辟沙皇制度时,他又插入了一个亚力 山大三世的雕塑重新竖立起来的镜头,以全现“反动势 力”的反扑。在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他分别切入 了石狮卧睡、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以此来说明人民从 觉睡到觉醒到反抗的思想主题。
二、苏联蒙太奇
• 一般认为,蒙太奇有三个发展阶段:叙事 蒙太奇阶段、艺术蒙太奇阶段和思维蒙太 奇阶段,格里菲斯等人的贡献主要在叙事 蒙太奇阶段,至于艺术蒙太奇阶段和思维 蒙太奇阶段,主要凝聚了苏联电影大师们 的智慧结晶。
• 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 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 画面之间的并列,影片结构的基础来自镜 头的组合,即蒙太奇。这就是电影史上有 名的“库里肖夫效应”。
• 库里肖夫通过这些实验证明,通过创造性 地将不同镜头加以并列或组接,便可以获 得一种新的含义、一种新的性质。
• 库里肖夫由此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艺 术特性的基础,也是银幕表现力的集中体 现。
• 20世纪20年代,由于《战舰波将金号》、 《母亲》等无声片的重大成功,使得爱森 斯坦等人过分夸大蒙太奇诗电影的艺术力 量,过分夸大蒙太奇的象征和隐喻功能。 • 30年代,随着声音进入电影和有声片的问 世,电影也随之转入了散文化电影或戏剧 化电影时期。
• 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发展大致可以 分为三个部分:以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为 代表的准备,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高峰, 以普多夫金为代表的完成。他们共同的特 点,是将理论与创作结合起来。
(一)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
• 维尔托夫(1896—1954),苏联纪录片大 师,也是著名的“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 与代表人物。维尔托夫认为,电影镜头比 人的眼光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 法,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他特别倡导将 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也就是在被拍 摄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来拍摄“生活即 景”。
• 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 作原则,再加上普多夫金本人具有优秀的 演技,因此他在影片摄制过程中十分重视 发挥演员的演技,并且非常主义保持影片 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 运用得十分自然,甚至可以成为剧情发展 中的一个要素。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是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是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准确的说应该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是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
蒙太奇学派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他们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时代的革命电影艺术,而他们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蒙太奇的实验与研究上,创立了电影蒙太奇的系统理论,并将理论的探索用于艺术实践,创作了《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土地》等蒙太奇艺术的典范之作,构成了著名的蒙太奇学派。
第二章_苏联蒙太奇学派
《电影剧本》从电影编剧的角度阐述了电 影整体演出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电影编 剧如果不能用电影的影像思维去进行创作, 他就不可能为导演提供“可用的素材”。 他把蒙太奇划分为“结构性蒙太奇”与 “作为感染手段的蒙太奇”两大类。前者 包括“场面蒙太奇”与“段落蒙太奇”两 种,后者包括“对比蒙太奇”、“平行蒙 太奇”、“隐喻蒙太奇”、“交替蒙太 奇”、“强调蒙太奇”五种,并对它们进 行了鲜明具体的分析说明。
2、探索理性蒙太奇时期(1924-1929)
1929年,爱森斯坦发表了关于理性电影的纲领 性文章《展望》,同年还发表了《在单个镜头画面 之外》、《有声电影的未来》、《电影中的第四维》 等,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他的理性电影的意义。 他说:“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 之间的不协调性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语言的 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再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 闻的电影。理性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 思想体系和概念体系的直接表现。”
一、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派 吉加· 维尔托夫,原名丹尼斯· 考夫曼。吉加· 维尔 托夫是他的笔名,意为推翻、旋转。1918年开始在 莫斯科电影委员会新闻电影部工作,曾参加最早的 苏联新闻片《电影周报》的剪辑工作。20世纪20年 代初,维尔托夫与妻子伊里沙维塔· 斯维洛夫、弟弟 米哈依尔· 考夫曼组成“三个小组”。不久,在“三 人小组”周围,又吸引了一批富有挑战精神的纪录 片艺术家,形成了闻名世界的电影眼睛派。
(1)在画面与形象关系上: 画面:在银幕上直接观察到的影像的最小单位, 是直观的、单一的。 形象:由诸多画面组合过程中产生的、包含着观 众的认识的“感觉综合体”,是意义与内涵的表 象。 由此他提出了“冲突论”这一核心概念:“两个 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象二数之 积。”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当前, 电影己成为一种拥有无限表现可能性的媒体。
但百年前在它发明伊始, 它还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
当卢米埃尔兄弟把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具体对象再现为视觉形象,并投影到银幕上让观众看到它们的时候, 曾引起了人们从未有过的好奇心。
但轰动过后, 人们又鄙夷地把电影看作是粗俗的“杂耍”、“技术玩意儿”。
这时, 或许正是蒙太奇使电影获得了使它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并把它送进了艺术殿堂。
在蒙太奇发展为银幕造型的独特电影手段体系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所有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都以其创造性的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最早并最有系统地进行理论化工夫的, 应首先归功于苏联蒙太奇学派。
法国电影学家莫兰曾说过这样的话:格里菲斯时代的电影处于“灵性”阶段, 爱森斯坦时代的电影则达到了“理性”阶段。
这一概括是有说服力的。
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项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整个年代到年代初期活跃于苏联影坛, 并对蒙太奇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
其中主要有爱森斯坦、维尔托夫、库里肖夫、普多夫金、杜甫仁科、苏勃、斯克洛夫斯基、狄年诺夫等人。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与广泛国际影响的当属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维尔托夫四人。
但这四位艺术家的研究工作却是各成体系的, 相互间无论在观念上或方法上都有着很大差异。
而且他们更不是一个派别, 他们当中有的人是拥有自己的小集体的。
如库里肖夫有“库里肖夫工作室”, 维尔托夫有“电影眼睛派”。
而爱森斯坦的工作则更为复杂,不仅是有极强烈的个性色彩, 而且他的工作并未截止于30年代初, 而是一直延续到他1948年在伏案写作中逝世为止。
苏联蒙太奇学派在20年代初出现于刚刚建立起来的苏联决不是偶然的。
1917年那场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 初期真的为艺术革命运动开辟了空前广阔的天地。
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派诗歌、康定斯基的未来派绘画、梅耶荷德的自然主义戏剧以及随着机械化工业化高潮而来的以铁和玻璃为素材的构成主义, 不断掀起艺坛上一个接连一个的革新波澜。
蒙太奇学派(含电影眼睛、奇异演员养成所)
1922年,列宁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 我们是最重要的。显然,在当时的前苏联,电影 已不再是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而是负载 着宣传和认识功能、传达社会信息的媒体。因而, 已有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电影语言无法适应新的社 会制度的需要,必须创立一种崭新的电影语言。 蒙太奇学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国有化的体制奠定了苏联电影的飞速发展的基础。
理性蒙太奇的实质在于通过两个或者多个画面撞 击产生思想。例如,他在影片《十月》中,插入 了一个亚力山大三世的雕塑从基位上坍塌下来的 画面,表达沙皇专制的覆灭,而后来临时政府复 辟沙皇制度时,他又插入了一个亚力山大三世的 雕塑重新竖立起来的镜头,以全现“反动势力” 的反扑。在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他分别切 入了石狮卧睡、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以此来说 明人民从觉睡到觉醒到反抗的思想主题。
库里肖夫的主要作品:《西方先生在布尔 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1924)、《死光》 (1925)、《遵守法律》(1926)、《您 的女朋友》(1927)、《快活的金丝雀》 (1929)、《乙街2号》(1930)、《四十 颗心》(1931)、《蔷薇色墨水》 (1933)、《西伯利亚人》(1940)、 《铁木耳的宣誓》(1942)。 创作纲领: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 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影片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人和蛆;后甲板上的戏;死者 激发人们;奥德萨阶梯;与舰队相遇。在剧作结构上,影 片按照古希腊五幕悲剧的“黄金分割律”的格式,即2:3 的比例设计的。这五个部分在同一主题下,以两条相反的、 对立矛盾的动作线来延伸和发展: 人和蛆:军官要士兵吃腐肉——士兵抗议; 甲板上:军官要镇压——士兵开始起义; 死者激发人们:哀悼死去的士兵——愤怒的群众聚会; 奥德萨阶梯:军民联欢——残酷的大屠杀; 与舰队相遇:不安的等待——胜利欢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森斯坦提出, 任何艺术, 无论是文学、诗歌、戏剧, 还是音乐、舞蹈、绘画都有自己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 而电影的表现技巧是什么呢? 他认为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组织镜头的方法, 即`一种并置原理的运用, 把不同性质的两个电影底片连接在一起, 很自然地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概念, 一种新的总体(爱森斯坦《电影感》) .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来的意思是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里局势剪辑与组接。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为代表的准备,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高峰,以普多夫金为代表的完成。
第一节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
维尔托夫,苏联纪录片大师,著名的“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
认为:电影镜头比人的眼光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
他特别倡导将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也就是在被拍摄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来拍摄。
但是,又强调指出,电影真实地记录并不局限于简单记录生活,电影眼睛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涵义。
也就意味着,蒙太奇不再只是作为连接镜头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形态工具。
乔治.萨杜尔这样评价电影眼睛学派:在电影眼睛学派看来,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之中。
库里肖夫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工作室,擅长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验来论证电影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潜力。
例如,1920年库里肖夫曾将下面的一些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部短片:
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两人见面、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白宫)。
两人向台阶走去。
这些片段按照前面的次序连接起来,然后放映在银幕上,结果,观众认为这完全是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一场戏,认为两个青年是在白宫门前相会。
实际上,上面人物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苏联拍摄的,只有其中的白宫那个镜头是从美国电影上剪下来的。
这种在不同时间、地点拍摄下来的镜头,通过蒙太奇手法连接在一起,就造成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电影空间与时间,表明电影艺术有无限的表现能力。
另一个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
库里肖夫从库存的废片中,找出沙皇时期一位男明星的一个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然后把这个镜头分别与一盆汤菜、一口棺材、一个女孩的镜头并列组接在一起。
当他放给不知道其中奥妙的观众看时,果然蒙骗了不少人。
许多观众赞扬这个天才演员,说他一会在那盆汤菜前表现出饥饿难忍的样子,一会在棺材前表现出沉痛悲哀的样子,一会又在小女孩面前表现出慈父般的感情。
实际上,这位男明星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表演。
根据这一实验,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
这就是电影史上有名的“库里肖夫效应”。
他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艺术特性的基础,也是银幕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尽管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在电影美学的追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苏联电影美学流派的形成进行了奠基工作。
当然,最终完成还要靠集大成者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
第二节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的电影实践与理论
爱森斯坦:里程碑式的人物:
蒙太奇思维和理性蒙太奇:
蒙太奇不仅是一种电影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理性蒙太奇的实质在于通过不同画面的撞击产生思想。
他在《蒙太奇1938》中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
他还强调说: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它们就必然再结合成新的观念,也就是由对列中产生出一种新的性质来。
这里已经有了系统论的味道。
这派电影艺术家们强调艺术家主观的因素,认为导演和编剧通过影片不仅应当再现生活,而且应当说明生活、判断生活,从而引导观众去认识生活,对生活作出思考。
普多夫金与《母亲》:
曾在库里肖夫电影工作室从事创作。
1926年导演了堪称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作品之一的《母亲》。
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同观众的心理历程相一致;而爱森斯坦,更多地主张用蒙太奇的隐喻、象征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爱森斯坦主张以电影的重拳“痛打观众”,破坏观众的常规观看心理,而普多夫金在影片中注重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运用得十分自然。
萨杜尔说:爱森斯坦的影片就像是一种呐喊,而普多夫金的影片则如一首很吸引人的抑扬顿挫的歌曲。
(理性蒙太奇与抒情蒙太奇)革命的、颠覆的,而后者温和、抒情的。
普多夫金把蒙太奇分为五种:
对比蒙太奇:通过尖锐的强烈的对立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业,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
例如,伊文思焚毁小麦的镜头和饥饿的儿童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充分体现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的特征。
平行蒙太奇:在结构上将两条情节线并列表现,互相衬托补充。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普多夫金《母亲》,涅瓦河的冰块逐渐溶化汇聚成奔涌的洪流,而游行示威的工人队伍逐渐壮大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
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的组接,借助独特的电影比喻,使画面的潜在内容浮现出来,赋予画面以新的涵义。
最成功过就是《战舰波将金号》中,以三个石狮子镜头的蒙太奇手法组接
交叉蒙太奇:动作同时发生的蒙太奇,也就是把两个同时进行的场面,分成许多片段,交替地在银幕上出现。
利用观众情绪,造成紧张气氛。
复现式蒙太奇:主题的反复出现,代表影片主题思想的事物,在关键时刻一再出现,通过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复,达到内容上的强调和主题上的深化。
(周总理你在哪里?)《战舰波将金号》中有一个水兵摔盘子抗议让他们吃长蛆的肉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影片的重点,因为这一事件触发了水兵起义,所以爱森斯坦从许多不同视角用一系列镜头来拍这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