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word教案 (6)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学习目标:1、唐朝的建立2 唐太宗调整统治的措施3三省六部制、二、预习导学:(一)唐朝的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
(二)唐太宗的用人:1、唐太宗是_______ ,他于626年继承皇位,______ 年改年号 _______ 。
2、唐太宗善于吸取___________ 灭亡的教训。
3、唐太宗知人善任,重用敢于直言的,当时的名相和被人称为“房谋杜断”。
(三)贞观新政:1、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在、、等方面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2、唐朝沿袭和完善_____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最后交由执行,_______下设有六部,即。
3、唐朝的法律文献是________ 是在________ 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是中国的一部完备的法典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国力增强,被誉为_______三、合作探究交流1、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唐太宗2、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是否具有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四、知识巩固延伸:阅读下列材料1、。
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请回答:(1)说这话的人是谁?(2)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3)他在位的统治,历史上称为什么?2、唐太宗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
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
”魏征说:“这是对的。
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一定,那就必须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任用。
”(1)材料中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表明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什么?(2)在今天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与“贞观之治”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和贞观之治的特点。
(2)掌握唐太宗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认识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2)运用比较法,分析贞观之治与之前时期的区别。
(3)结合历史资料,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
2. 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如何评价唐太宗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唐朝建立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提问:“你们认为,唐朝初期最杰出的皇帝是谁?他统治时期有哪些成就?”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
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提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
详细讲解唐太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突出贞观之治的特点。
5. 案例分析:选取有关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典型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如:“魏征劝谏唐太宗”、“贞观之变”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简要概括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2. 请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和贞观之治的特点。
提问:“唐太宗的统治给唐朝带来了哪些影响?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主要介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教材通过讲述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对唐朝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掌握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
2.难点: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以唐太宗的治国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贞观之治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短视频。
4.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5.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短视频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展示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贞观之治的辉煌。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word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word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隋亡的缘故,识记唐朝的建立。
2、明白得把握唐太宗的要紧事迹3、把握贞观新政的要紧缘故、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贞观新政”的要紧内容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三、复习反馈1、581年北周外戚建立了隋朝,他确实是帝。
589年灭掉南方的朝,终止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用六年时刻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自北向南分为、、、四段,连接了、、、和五大水系,全长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四、自主梳理(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统治期间,连年,多次发动,其残暴统治引发了,最终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2、唐朝建立:618年,建立了唐王朝,定都,他确实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唐太宗:626年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确实是唐太宗。
2、用人和纳谏:唐太宗认识到,只有,才能幸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当时敢于直言被唐太宗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唐太宗明白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
他尽量做到,兼收并用。
(三)贞观新政1、贞观新政显现的缘故:吸取的体会教训。
2、贞观新政的要紧内容:①赋役制度方面: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规定可用的方式代替服役②政治方面: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
其中中书省,门下省,最后交由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分别是、、、、、,各部分管具体政务。
③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宽省刑法。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典,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阻碍3、结果: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复原和进展,国力增强,被誉为“”五、随堂练习1.下列事件中属于引发隋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缘故是()①大兴土木②多次发动战争③滥用民力④酷虐残暴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①③④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闻名,他确实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3.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丞相制D.军机处4.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A.《水经注》B.《隋律》C.《齐民要术》D.《唐律疏议》5.下列有关“贞观之治”显现的缘故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A、合并州县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6.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A、开国皇帝B、重视进展生产C、提倡节俭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7、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要紧内容,评判唐太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末农人起义、唐朝的成立、唐太宗的即位与用人纳谏、贞观新政等大体史实;培育客观、全面、正确评判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搜集了解相关史诗的资料,并对相应的历史内容与现象进行讨论,作出自己的评判,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握探讨式学习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使学生熟悉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伐整统治政策。
他的进步行改革方法,符合历史的进展规律,终于促成了“贞观之治”。
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导学生熟悉到历史的制造者、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教材分析隋末农人起义后,李渊建唐并统一了全国。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调整了统治政策,在经济上轻徭薄赋、政治上广搜人材,兼听各类意见,多方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其在位时期,被世人称为“贞观之治”,它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
贞观时期的政治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最鼎盛时期的风貌。
因此,本课是学生了解隋唐盛世的政治制度的最重要的机遇,教师必然要引发重视,把本课内容讲好讲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贞观新政的内容,明白得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与贞观新政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评判唐太宗。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对新事物的爱好相对照较浓厚。
可是,他们明白得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专门是辩证思维能力大体上还未形成。
因此,教师在教进程中,必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踊跃性,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分析问题也应该做好具体事例的铺垫,不然,学生将难以明白得。
教学进程1、新课导入依照课件上所展现的几幅图片,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信息。
提问:同窗们对唐太宗的了解有多少?让咱们透过今天的遗迹,扒开历史的层层烟雾,联想昔时那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伟大帝王,并探讨其什么缘故能够在隋末战后成立起新的社会秩序,为盛唐之音奏响序曲。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2课时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案主设计人:审核人:一、【学习目标】1、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
2、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课堂预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1、唐王朝的建立: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唐朝建立的时间、首都、人物分别是?2、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唐太宗即位的时间、年号?唐太宗为什么能善于用人和纳谏?怎样用人和纳谏?3、贞观新政: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贞观新政内容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2、贞观之治:(1)原因:①吸取的教训;②任用贤才和虚心(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2)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使得统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脑筋:读一下课本第9页唐太宗的那段话,想一想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三、【课堂教学】(一)构建知识体系(二)课堂练习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形成于哪一时期()。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隋朝从建立到灭亡共存在了()A、35年B、36年C、37年D、38年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 ) 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5、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羁縻州”制度“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word教案 (6)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认识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②认识目标: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列
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国外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此街。
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自学
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6“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隋的统一。
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8 “唐王朝的建立”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年,建立唐朝,定都,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3.自学内容3: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8—10“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善于纳谏,善于用人?
(3)唐太宗怎样善于纳谏,善于用人?请举例说明。
(4)唐太宗善于纳谏,善于用人有何影响?
4.自学内容4:贞观新政。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10—11“贞观新政“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并完成下表:
(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
完成创造性练习P6—7、9
(四)反思小结
【加速一】材料解析:
创造性练习P8第11题。
【加速二】探究
请你简单评价一下唐太宗。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教材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治的历史时期,也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事期。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调整了统治政策。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广搜人才,兼听各种意见,多方面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其在位期间,被世人称为“贞观之治”,它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
贞观时期的政治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最鼎盛时期的风貌。
本课以唐太宗为中心,以贞观新政为主要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初唐政治画卷。
2、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的建立、唐太宗继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学习唐王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
3、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的能力。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朝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
两者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贞观新政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评价;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和贞观之治的关系。
4、教学方法:“贞观之治”的内容并不困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并归纳“贞观新政”的主要措施。
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些措施为什么有利于唐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能力。
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
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2.讨论,回答。
3.学生诵读。
4.看图,听故事或讲故事。
三、1.学生讨论,回答。
2.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评价唐太宗。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指导学生归纳本科的知识要点
以选择题为主,课堂练习。
研讨、总结。
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布置讨论总结整理归纳完善
布置学生完成伴你学中的习题。
2、老师展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你知道上文的意思吗?你能否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举出“载舟”“覆舟”的例子?
3、老师展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
4.老师展示人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一、1.学生观看并思考答案。
教学重点
贞观新政。
教学难点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教法与学法
学生阅读,认真思考,老师指导,合作探究。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国外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此街。你知道为什么吗?
讨论、陈述
完成基础习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王朝的建立
1.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2. 唐朝建立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三、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7年春季版)《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了解和收集有关唐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
认识唐太宗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新政。
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玄武门之变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玄武门之变”吗,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吗,他在位时的统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师生共同探讨:1.材料一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魏征 唐太宗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材料二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持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为何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师展示魏征的图片,简要介绍。
探究二:贞观新政1.师生共同探讨: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此材料出现的原因?(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与“贞观之治”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背景。
(2)掌握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如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选拔贤才等。
(3)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贞观之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背景。
2. 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及其意义。
3. “贞观之治”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唐太宗统治措施的深入理解。
2. “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唐朝历史中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 课件: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相关图片、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像所代表的历史人物吗?他有什么重要历史地位?学生回答: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背景。
教师提问: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时,面临着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国家分裂、民生凋敝、政治腐败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小组汇报: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选拔贤才等。
4. 课堂讲解讲解唐太宗的统治措施,重点分析其意义。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唐太宗的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等。
5. 知识拓展介绍“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贞观之治”的含义吗?它在唐朝历史中有什么重要地位?学生回答:“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它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word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word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
唐太宗时期,统治者努力治国,国力强大。
贞观的统治为初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统治者采取的创新措施与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相关。
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历史思维能力较弱,但学生生动活泼,积极性较高。
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记住唐朝的建立。
2. 2. 讲述唐太宗的主要事迹,记住贞观新政的主要原因和内容。
3.讲述唐太宗受聘受教与贞观统治的关系。
贞观新政唐太宗善于处理接受劝告与贞观统治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故事介绍: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好鹞鹰,把它扛在肩上。
他非常自豪。
但当他看到魏征从远处向他走来时,他很快把它藏在了怀里。
魏征故意玩了很长时间,导致鹞鹰窒息在他的怀里。
问:为什么太宗害怕魏征?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思维答案独立阅读教材获得答案思维答案合作探究设计意图(一)建立唐代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
隋朝灭亡的原因2。
唐朝的建立时间、创始人和都城补充了李世民生平和参与起义的介绍(二)玄武门的变更(二)唐太宗的雇佣和建议1唐太宗何时登基,贞观元年是什么时候?展示以下材料:2。
材料1:天子,如果有办法,人们会推动并优先考虑它,如果没有办法,人们会放弃并不使用它。
太棒了------唐太宗的阅读材料1,你认为唐太宗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材料2:唐太宗魏征材料3:图1在图2病逝后悲伤地说:“以铜为镜,你可以穿着得体;以古董为镜,你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介绍李世民为后续学习铺路,注意年份,让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了解历史现象,以便更好地了解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小组合作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板书设计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材料三中“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各有什么含义?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知道:李世民自身的经历让他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虚心纳谏,这就回答了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其实唐太宗并不是真的害怕魏征,而是为了自己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与“贞观之治”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和贞观之治的特点;(2)掌握唐太宗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唐太宗的统治措施;(2)运用比较法,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唐朝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3)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2)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唐朝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唐太宗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2)贞观之治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唐朝建立的背景;(2)提问:“你们认为,唐朝初期最杰出的皇帝是谁?”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2)引导学生关注唐太宗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知识拓展:(1)介绍唐太宗时期的一些著名历史人物;(2)引导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和贞观之治的特点;(2)强调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
6.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2)结合课后练习,进行自我检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集体备课通案: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配合教师要求)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课时目标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课时重点
贞观新政
课时难点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主要内容,指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不得人心,人民怨声载道,爆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唐朝建立后,国家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2.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展开讨论。
3.评价唐太宗和贞观新政,展开自由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认识唐太宗时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虽然他的统治策略是为巩固统一成果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
▲★(3)“贞观新政”产生影响,结合P11的小字进行分析,概括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可以解释“之治、治世”的含义)
(4)教师简单讲解唐太宗晚年境况;▲★让学生思考与讨论“唐初为什么能出现‘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治世?”幻灯片展示答案,教师作点评。
△(5)了解《贞观政要》这本书的作者、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影响,由学生自主学习。
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
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从而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完善科举制
法律
修订《唐律疏议》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誉为“贞观之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与“贞观之治”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历史地位和贞观之治的含义。
(2)掌握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了解贞观之治对唐朝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举措。
(2)运用史料对比法,评价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地位。
2. 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历史意义。
3.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2. 贞观之治与唐朝盛世的关联。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
(2)提问:你们听说过“贞观之治”吗?它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述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分析贞观之治对唐朝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改革有哪些?它们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史料对比(1)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真实情况。
(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和贞观之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举措。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及贞观之治对唐朝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政治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选拔贤能,重视法制建设。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与“贞观之治”教案北师大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2)掌握贞观之治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3)认识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唐太宗的统治策略;(2)运用比较法,探讨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唐朝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2)树立学生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2. 贞观之治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3. 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唐朝的影响;2.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 参考资料:关于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论文、书籍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贞观之治?它为什么被称为唐朝的鼎盛时期?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的统治措施;(2)引导学生关注贞观之治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
3. 课堂讲解:(1)讲解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2)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如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等;(3)阐述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国际地位提高等。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唐朝的影响;(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学习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才能振兴。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
7. 作业布置:(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国际地位提高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北师大历史七下_第2课__唐太宗与贞观之治_教案6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主备教师:刘岁良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编号:2012-002主修教师:课时组长签字【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一、唐王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出现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规定的方式代替服役,使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
三省中,替皇帝起草政令,负责审核,最后交由执行。
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国力,被誉为。
【共同探究】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2、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归纳整理】1、把下面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填好,2、你能列表的方式归纳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并说出三省的运行机制:【拓展练习】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说:“君,舟也;人,水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明白唐朝成立的时刻。
列举“贞观之治”的要紧内容二、进程方式与能力评判唐太宗和武那么天的历史功绩,培育全面、系统地试探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研讨形成结论,慢慢养成主动探讨和与同窗合作学习的适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熟悉谦虚令人进步的道理,知道一个全面进展、能成绩事业的人,必需要关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慢慢熟悉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中国古代曾领先于世界,尤以唐朝时期最为突出,而这一空前繁盛的基础,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既是封建治世的典范,也是评判唐太宗的要紧依据,因此是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评判唐太宗【教学方式】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导言,由隋朝的繁盛而又速亡导入本课。
二、讲解一、隋亡唐兴要紧让学生熟悉到隋亡主若是由于隋朝的暴政,从而帮忙学生明白得唐太宗开明统治思想的形成缘故。
唐朝成立的时刻、李世民即位时刻要求学生把握。
二、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教科书要紧讲述唐太宗开明的统治思想、开明的政策和方法和治世局面的形成三个方面的内容。
(1)唐太宗开明的统治思想形成与他吸取隋衰亡的教训密不可分。
唐太宗关于隋朝衰亡的缘故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在《贞观政要》中,记录唐太宗君臣谈到以亡隋为戒的事有45处之多。
唐太宗亲眼目击了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切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看到了农人起义的庞大力量,熟悉到:“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那么人推而为主,无道那么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因此,他反复强调“为君之道,必需先存百姓……”进而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和方法。
(2)唐太宗开明的政策和方法。
教科书要紧从任贤和纳谏两方面进行表达。
关于任贤:唐太宗以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因此他超级重视选官和用人。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有关唐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
认识唐太宗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贞观新政。
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师展示玄武门之变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玄武门之变”吗,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吗,他在位时的统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师生共同探讨:1.材料一魏征唐太宗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材料二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持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为何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师展示魏征的图片,简要介绍。
探究二:贞观新政1.师生共同探讨: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此材料出现的原因?(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认识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②认识目标: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国外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此街。
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自学
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6“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隋的统一。
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8 “唐王朝的建立”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年,建立唐朝,定都,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3.自学内容3: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8—10“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善于纳谏,善于用人?
(3)唐太宗怎样善于纳谏,善于用人?请举例说明。
(4)唐太宗善于纳谏,善于用人有何影响?
4.自学内容4:贞观新政。
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
(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
完成创造性练习P6—7、9
(四)反思小结
【加速一】材料解析:
创造性练习P8第11题。
【加速二】探究
请你简单评价一下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