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是一种传统的医学方式,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整体观
念是指人体内部器官和部位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器官都有着自己的
功能和作用,同时,这些器官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和调节。
因此,在中
医护理中,不能只关注一个器官,而需要全面地考虑整个身体系统的
功能和作用。
这种整体观念在西方医学中并不常见,而中医护理一直
都非常重视。
辨证施护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病情的不同调整治
疗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在中医护理中,病人的病
情需要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诊断,确定病因暴露,然后根据病因暴露调
整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非常重视最根本的原因,而不是仅仅针对
表面症状进行治疗。
在中医护理中,除了上述两种特点,还非常注重保持人体的平衡和谐。
认为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和平衡,任何器官和系统
之间都不能发生失调。
因此,中医护理注重通过运用医学技术来调节
身体的平衡,维护人体平衡健康。
这种护理方式比起单纯的对症治疗
显得更加全面、细致和健康。
总之,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医学方式,强调人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和平衡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介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护,旨在恢复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实现身体健康。
辨证施护内容包括对病情、病因和病机的全面分析,采取相应的施护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患者辨证患者辨证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关键步骤。
通过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护理人员可以辨认出患者所处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虚实、寒热、表里等。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不同的施护方法。
虚实辨证施护1.虚证施护:–饮食调理:推荐患者增加营养摄入,多食用补益元气的食物,例如黄芪、养生汤等。
–运动调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护理: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增强抵抗力。
2.实证施护:–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增加清淡易消化食物的摄入。
–中药施护:根据患者的实证类型,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泄热利湿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环境调理:保持室内通风清爽,避免潮湿和寒冷环境的刺激。
寒热辨证施护1.寒证施护:–保暖措施:提醒患者保持室温适中,加强身体的保暖,防止寒冷刺激。
–温补饮食:推荐患者多食用温性的食物,如姜、肉类等,以提升体温。
–草药施护:使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附子、肉桂等。
2.热证施护:–降温措施:提供清凉环境,控制室温,保持通风。
饮食上推荐多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藕等。
–中药施护:针对不同的热证类型,选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表里辨证施护1.表证施护:–温补措施:提醒患者多穿衣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同时饮食上多摄入温性食物,如姜茶、红糖等。
–草药施护:根据患者的表证类型,选择药性辛温的中药进行治疗。
2.里证施护:–清热解毒:针对不同的里证类型,使用具有清热凉血、消肿利尿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西瓜等。
中医辨证施护的名词解释
中医辨证施护的名词解释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概念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手段,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医疗护理。
一、辨证施护的概念与特点辨证施护是中医学的独特特色,与西医学的治疗方式有所区别。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辨证施治手段,以提高患者的自愈能力和改善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为目标。
它采用以患者的辨证为基础的诊断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注重平衡和调节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虚实等因素,以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健康。
二、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1. 针对性治疗:中医辨证施护强调要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症在中医上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辨证结果,因此同一种疾病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2. 以病因治疗:中医辨证施护认为,人体内的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其中包括内外两个方面。
因此,除了针对症状施治外,还要从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平衡等方面入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辨证施护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患者的健康问题。
它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因此,在辨证施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三、中医辨证施护的具体手段1.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辨证施护的核心手段之一。
通过患者的主诉、舌体、脉搏等各种信息,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辨证结果,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施治方案。
2. 草药疗法:草药疗法是中医辨证施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具有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的作用,通过用草药来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食疗调养:食疗调养是中医辨证施护的特色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可以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案,通过食疗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因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肺炎中医护理常规
肺炎中医护理常规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肺炎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在对肺炎的治疗中,中医护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肺炎中医护理的常规措施及其作用。
1. 中医辨证施护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药防治肺炎的核心思想之一。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病因病机,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具体包括辨证施膳、辨证施药、按摩推拿、针灸等。
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康复速度。
2. 调理情绪肺炎患者通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护理强调稳定情绪,舒缓紧张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芳香疗法、中医经络调理等。
通过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助于患者身心的愉悦和康复。
3.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中医护理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熏蒸中药,患者可以吸入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气息道症状和呼吸困难等。
常用的熏蒸中药有苏叶、桂枝、薄荷等。
4.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护理强调“饮食为先”,适当的饮食调理对于肺炎的康复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蔬菜汤等,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护士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食疗方案。
5. 按摩推拿中医护理中的按摩推拿对于肺炎患者的康复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按摩推拿,可以帮助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循环,促进痰液的排出,同时还可以减轻疼痛和疲劳感,提高患者的身体活力。
6. 呼吸锻炼对于肺炎患者,呼吸锻炼是中医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患者可以通过练习吹气球、深呼吸、慢呼吸等呼吸锻炼方式,增强肺部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
7. 中医环境调理中医护士还会对肺炎患者的床铺、空气和环境进行调理。
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通风,定期消毒空气,加强环境污染的控制,有效防止感染的扩散。
中医护理在肺炎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够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篇一」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胁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
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中医辩证施护
调整阴阳
通过护理手段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保持身体健康。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合理安排饮食、起居等护理活动,以调和阴阳。
04
中医辩证施护的实践 应用
内科疾病的辩证施护
总结词
针对不同内科疾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针对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针对消化系统疾病 ,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针对心血管疾病,需控制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 足睡眠。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
按诊
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关节等,了解病变部位的形态、温度、湿度等。
03
中医辩证施护的原则
因人制宜
01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02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护理 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人群的 需求。
因时制宜
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调整护理方案,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
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
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差异
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中医辩证施护在国 际市场的传播和应用。
国际化标准和质量认证
建立和完善中医辩证施护的国际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其在国 际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医辩证施护的国际化 发展。
听声音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咳嗽、呼吸等,了解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
嗅气味
通过嗅患者呼出的气息、排泄物等,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
问诊
问寒热
问疼痛
了解患者是否有发热、畏寒等症状, 判断病情的寒热性质。
辩证及施护
虚证
(一)虚证指人体正气虚弱而产生的不足、衰退 的一系列病证 的统称。多见于慢性疾病或 急性病后期,病程长。形成有先天 不足和 后天失养两方面,以后天失养为主
虚证
。【临床表现】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 、血虚之分,故表现 极不一致 【辨证要点】以阴、阳、气、血等虚损 及脏腑功能减 退为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补虚扶正 阳虚证:形寒肢冷,面色晄白, 神疲乏力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 阴虚证:形体消瘦,午后 潮热,盗汗,咽 干,口燥,五心烦热等 气虚证:少气懒言,神 倦乏力,语声低弱 ,自汗等; 血虚证:面色少华,口唇淡白, 头晕目眩 ,心悸失眠,妇女月经量少等
实证
【临床表现】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神 昏谵语,呼吸 气粗,痰涎壅盛,大 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 实有力 【辨证要点】以邪气亢盛所致有余的临床表现, 及痰饮、水湿、 瘀血、结石、食积、 虫积等有形病理产物积聚体内为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泻实祛邪
阴阳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 领,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素问》 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辨阴阳。”根据临床证侯,可将一 切疾病分为阴阳两大类。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 、寒证、 虚证属阴。 阴阳两个可以统括其余六个方 面,所以又有称八 纲为“二刚 六要”。由此可见,阴阳辩证在疾病辩证中的重要 地位。
五、八钢辨证
五、八钢辨证施护要点八纲辩证中,表 里指病位,寒热虚实 指 病性,阴阳作为总 纲,可概括表里寒热 虚实六纲。临床护理 中,八纲辨证施护常 与脏腑辨证施护等联 系起来。
八纲辨证施护的主要措施
(一)表征施护要点 ? 病情观察 :体温、呼吸、舌象 ? 生活 起居护理:保持空气清新,冬季室 内温暖,夏季通风避暑 3.饮 食护理:清淡、细软、易消化,多饮 开水、少食辛辣、油腻之 物 4.用药护理 5.其他: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
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定义】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20个病种中医护理_方案(试行)2014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
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
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
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
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心悸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
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
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学习资料整理分享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中医辨证施护
辩证施护简介
1、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 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 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 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2、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 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
3.异病同护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 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 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 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 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 基本原则。 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 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 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 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 护理方法就是舌象 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 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 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 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 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 迅速地反映出来。近年来研究舌象的资料日 益增多,重视舌象观察也是中医护理观察的 又一特殊手段。
运用好辨证施护方法的几个条件
学习中医护理必须学好辨证施护 必须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破一张文凭
包用一生的观念,学习中医知识绝非一日之 功。 临床护理中要勤于思考,勤于观察。 要有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
1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中毒外邪内侵中医施护原则
中毒外邪内侵中医施护原则
中毒外邪内侵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施护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驱邪护正:首先要通过辨证施治,确定邪正关系,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来驱除外邪,同时加强护正的措施,以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2. 解毒排邪:针对不同的中毒情况,可以采取各种中药制剂来解毒,销邪散毒。
同时还可以采用排汗、通便等方法,加速毒素的排出。
3. 护脏扶正:在治疗过程中,重点要保护机体的脏器功能,通过调理脏腑,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达到扶正作用。
4. 养阴清热:对于中毒外邪内侵引起的热毒病症,应以清热解毒的方法为主,通过中药治疗来清热降火,同时养阴润燥,以恢复体内的平衡状态。
5. 调气行血:对于一些气滞血瘀的病症,应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的方法来调气行血,以促使邪毒排出。
总之,中毒外邪内侵的中医施护原则是综合考虑病症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既要驱邪清热解毒,又要扶正养阴调气行血,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得纲领.八纲辨证,就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得资料.根据病位得深浅,病邪得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得强弱等多方面得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得证候。
就是中医学最基本得辨证方法。
八纲就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得带有普遍规律得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得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得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得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得关系来说,正气虚得称为虚证,邪气盛得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就是概括性得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得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她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就是八纲中得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得本质。
八纲之间不就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得.而就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就是指在治疗疾病得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得保健方面,进行营养与膳食方面得调护与指导.饮食就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得物质基础,就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得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得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得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得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与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得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得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得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得变化而异)。
肺胀【定义】肺胀就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得疾病.【范围】西医学中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中医辩证施护的名词解释
中医辩证施护的名词解释中医辩证施护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辩证施护是中医治疗的基础和核心,通过辨证施治来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辩证施护的“辩证”指的是中医所强调的“辨病辨证”,即通过全面观察和仔细辨识患者的症状表现、脉象、舌诊等,确定疾病的特点和病机,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辩证施治的方案。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不仅仅是外部症状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病因,即诱发疾病发生的原因。
因此,中医注重辨证施治,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控制症状。
辩证施护的“施护”则是指中医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
例如,对于寒性病症,中医会采用温热手段,如炙热灸法、温热针灸等来恢复体内的阳气。
而对于热性病症,则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如清热泻火、清热泻风、清热解毒药物的使用。
中医辩证施护所使用的治疗手段多样,但都符合中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论。
与现代西医相比,中医辩证施护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
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不仅关注疾病的表象,更注重了解患者的体质状况、情绪状态等方面。
因为中医认为,人体健康与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息息相关。
因此,中医辩证施护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和整体健康。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医辩证施护逐渐得到了认可和应用。
很多研究表明,中医辩证施护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对于慢性病、病后调养等方面,中医辩证施护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力。
此外,中医辩证施护注重的是疾病的内因调节,而不是简单地抑制症状,因此在根本治愈疾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辩证施护的名词解释,不仅是对中医学的科学阐述,更是对中医医疗理念的深入理解。
中医辩证施护通过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调理自己的身体,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辨证施护的名词解释模板
辨证施护的名词解释模板辨证施护,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疾病的症状、病因以及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辨别出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矛盾关系,进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辨证施护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通过辨别疾病的症状和病因,为患者施以相应的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被视为一种矛盾的统一体,它的发展过程与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因此,辨证施护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疾病矛盾的本质,以找到调整身体平衡、恢复健康的方法。
辨证施护的具体步骤包括四个方面:辨,即通过仔细观察和听取患者的诉说,对病情进行辨别和分析;证,即根据辨别的结果,对疾病的本质、属性以及阶段进行判断;施,即根据证候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护,即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法,确保疾病的康复。
在辨证施护中,医生需要运用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知识,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信息,从而确定患者所处的病理阶段和矛盾关系。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生活习惯等,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辨证施护的目标是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不断调整治疗方法和药物剂量,以适应患者病情的变化。
同时,医生还会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为患者提供相应的保健建议,以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发展。
辨证施护不仅仅适用于中医领域,也可以引申到其他领域。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行为和言语,从而了解他们的内心动态,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管理领域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辨证施护的思维模式,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疾病和问题的准确把握,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总之,辨证施护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感冒的辨证施护
感冒的辨证施护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较为轻微的表层病症,但若不及时辨证施护,可能会演变成更为复杂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感冒的辨证施护方法,帮助读者认清感冒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中医方法进行施护。
一、感冒的症状感冒通常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但不同的体质和病邪入侵方式,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1.寒邪感冒型如果感冒是由寒邪入侵引起的,症状多为恶寒、畏寒、身体发冷、打喷嚏频繁等。
此时,应采取温补驱寒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2.风邪感冒型当感冒是由风邪入侵引起的,症状常表现为头痛、发热、流鼻涕、咳嗽等。
此时,应采取祛风散寒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3.湿邪感冒型湿邪感冒常导致痰多、身体重、舌苔厚腻等症状。
此时,应采取化湿燥湿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4.热邪感冒型感冒由热邪入侵引起时,症状常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
此时,应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二、辨证施护方法1.温补驱寒型感冒温补驱寒型感冒适合采取温热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护。
可选择一些温性的中药如附子、干姜等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中调匀后服用。
同时,保持室温适宜,多穿衣服,避免受凉。
2.祛风散寒型感冒对于祛风散寒型感冒,宜通过中药来辨证施护。
可以选择荆芥、薄荷等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中草药煮水喝。
另外,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受凉,也有助于治疗。
3.化湿燥湿型感冒化湿燥湿型感冒适合选择化湿的中药进行辨证施护。
苦瓜、茯苓等中草药可以帮助清热化湿。
此外,保持室内环境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加速康复。
4.清热解毒型感冒清热解毒型感冒宜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护。
可以使用黄芩、连翘等中草药制成草药煎剂,清热解毒。
此外,饮食清淡,多喝水,有助于排毒。
三、预防感冒的重要性感冒的辨证施护固然重要,但预防感冒同样不可忽视。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感冒的关键。
1.加强体质通过良好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感冒的患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
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定义】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方药:小青龙汤加减调护: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
可食用温性调味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
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时间需要间隔2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二、痰热壅肺:喘促气粗,胸满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
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散。
治法:宣肺疏风,清化热痰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调护:1、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寒冷空气及异味刺鼻之气的吸入,室温不宜过高。
2、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
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用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三、痰浊阻肺:胸满闷胀,咳嗽气喘,痰白量多,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舌淡,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调护: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
服药期间避免油烟异味、灰尘等不良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久病体弱卧床者,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
有紫绀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病重、年老者要阻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必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4、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之品主为宜,可予赤小豆、白扁豆、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忌食糯米、甜食、肥甘、辛辣、过咸食物。
四、痰蒙神窍:神志恍惚,烦躁,表情淡漠,嗜睡或昏迷,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闭,化痰醒脑。
方药:菖蒲郁金汤加减调护:1、病室整洁,空气新鲜,光线适宜温湿度适中,保持安静,以利于病员休息。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规范用药,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口腔护理,可用盐水、银花甘草水擦拭或漱口,备齐抢救物品于床旁,保证仪器使用的有效性。
3、绝对卧床休息,防舌咬伤、防坠床、防压疮,及时予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保证气道通畅。
4、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防呛咳、窒息,或禁食,予鼻饲管鼻饲,保证营养的摄入。
可饮入竹沥以清热化痰,亦可服用苏合香丸,以豁痰开窍醒神。
5、保持大便通畅,勿努责,大便秘结不通者,可服用大黄水或鼻饲清热通便药,必要时灌肠。
五、肺肾气阴两虚:呼吸短浅,动则尤甚,声怯乏力,咳嗽痰少,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面浮肿,手足心热,心悸心慌,舌质黯红或舌红,少苔,脉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补肺纳肾方药:人参蛤蚧散合八珍汤加减调护:1、病室安静,温度宜略低,空气新鲜湿润,避免烟雾,灰尘及异味刺激,光线适度。
2、病人半卧位或端坐位休息,协助生活护理,予氧气吸入,拍背排痰,减轻心肺负担。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温补脾气、益肾清肺之品,忌发物和酸辣刺激之品,可食入松子、百合、核桃、黑芝麻、木耳、动物肾脏、瘦肉、禽蛋等。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蹲努责,大便干结遵医嘱予缓泻剂或每日晨起、睡前顺时针按摩脐及下腹10-15分钟。
5、汤药适宜空腹温服。
六、阳虚水乏:浮肿心悸,气短倚息,尿少肢凉,唇绀舌紫苔腻,脉沉虚数或结代治法:温阳利水,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调护:1、病室清洁卫生,温度略高,空气新鲜流通。
2、注意休息,3、饮食宜以低盐、清淡、温补之类:瘦肉、禽蛋、可予山药苡仁健脾利湿,忌食生冷瓜果及其他凉性食物。
4、汤剂宜浓煎温服,应在餐前1-2小时可少量多次服用,以免影响食欲。
5、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皮肤护理;予情志护理,教会自我排解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咳嗽【定义】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辩证调护】一、风寒束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热,宣通肺气。
方药: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
调护:1、病室温暖,空气新鲜,切忌当风受凉。
2、汤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或同时进食热饮,以助微汗。
3、咳甚者,可临时加服杏苏止咳露或止咳合剂10~20ml。
4、饮食适宜辛温、清淡,多食葱白、生姜、蒜等,忌食生冷、油腻、厚味、酸味食品。
可用白萝卜1个切片,甜杏仁10克(去皮尖)捣碎,一起蒸熟食用。
二、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色黄,咳时出汗,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剂:桑菊饮加减。
调护:1、病室通风,但恶风时应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者卧床休息,衣被适中,不宜过暖。
2、汤药适宜轻煎温服。
咳嗽剧烈时,选急支糖浆、止咳枇杷露。
干咳痰少质粘难出者,可用梨一只去皮,加川贝10克,冰糖适量蒸服。
3、饮食宜清淡可口,可食用梨、枇杷、萝卜等新鲜水果。
忌食辛辣、烟酒、刺激性食物。
可食枇杷叶粥(鲜枇杷叶15克,粳米适量,煮粥服食),或用川贝母10克,梨1个,煮水顿服。
三、燥热伤肺:干咳频作,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粘而无丝,不易咳出,痰中带血丝,口干,出起可伴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剂:桑杏汤加减。
调护:1、汤药宜轻煎,少量多次服用。
2、痰中带血者,可用小或白茅根煎水代茶饮:干咳无痰或痰少难排出者可用梨炖白蜜服用。
3、饮食宜清凉润肺食品,如蜂蜜、西瓜、罗汉果、菠菜、梨粥、玉竹粥、藕粥等。
忌食辛辣温燥之品,禁烟酒。
4、若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者,以杏苏散为方,饮食宜温而不燥,润而不凉。
四、外寒内热:壮热咳嗽,痰色白或黄质粘难咯,口干渴饮,阵阵恶寒,一身作痛,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治法:散表寒清肺热方药:麻杏石甘汤调护:1、病室保持相对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换气。
2、恶寒者注意保暖;汤药宜温服。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白萝卜粥、梨粥、藕粥、及西瓜以清热化痰。
内伤咳嗽【辩证调护】一、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咳,痰出咳平,痰稠厚成块,色白或黄灰,胃纳不振,神疲乏力。
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调护:1、保证休息,避免受凉。
2、汤药适宜温服。
痰多者可临时加服桔梗半夏曲3-5克。
年迈体弱,痰多不易咯出者,要帮助排痰,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有利排痰,防止窒息。
3、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食物,宜用健脾化痰之食疗效方,如苡米粥、山药粥等,可常用党参或陈皮15-20克、粳米50-100克,煮粥食用,以健脾化痰。
避免生冷、辛辣、肥甘味厚等碍胃滞脾之品,禁烟酒。
二、痰热郁肺:咳嗽气喘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稠,色黄,咯吐不爽,有热腥味或痰中带血,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有身热面赤,口渴欲饮。
舌红,舌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调护:1、衣服不宜过暖,汗多者应及时更换衣物。
2、汤药适宜饭后稍凉服。
痰多者应注意排痰,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以化痰清热,痰中带血者可予鲜茅根15克煎汤送三七粉2-3克,以清肺宁络止血3、老年久病者要防止厥脱证发生,凡痰不易咳出,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心悸、神昏,嗜睡,四肢不温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香燥动火之品,多食枇杷、梨、香蕉、马齿苋、薏苡仁、紫菜等,可食鲜芦根粥(鲜芦根30克再放入粳米100克煮粥)或用川贝母10克,梨1个,煮水顿服;亦可用大萝卜一个500克左右,削去外皮,挖空中心,装入50克蜂蜜,用碗盛载,隔水蒸熟食用,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三、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咳时胸胁引痛,甚则痰中带血,性急易怒,烦热口苦,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