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
山东大学
秦静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内容太多,学时太少。
没有教学评价,或者评价不到位。升学考试的考试大纲没有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没有专职人员研究中职数学教育教学问题。
教师教得很累,效果却不理想。
蹦好几下都够不到
2009大纲基础模块10个单元128学时的内
容,对应普通高中必修内容需152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课程:内容学时很随意
教师:全凭良心,几乎没有考核评价,缺乏激情
学生:基本不喜欢数学,喜欢的也学不懂
为什么?
没有考核,都能毕业
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比赛,老师们都是很有热情参与的,学生也很配合老师的比赛需要,协作录像和
各项教学活动。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重塑信心,心理阳光,身体健康。高质量的就业,有尊严的生活。
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素养与核心素养
2.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素养与核心素养
1.素养与核心素养
素养是什么?
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
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
扩展含意,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
外文名accomplishment成就;完成;技艺,技能
《课程标准》(2022)核心素养内涵
《课程标准》(2022)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
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4.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1.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2. 数学表达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达和沟通,能够清晰地陈述数学概念、原理和推理过程。
3. 数学应用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将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包括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和解释等。
4. 数学推理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进行数学推理,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逆向推理,能够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证明。
5. 数学计算能力:学生应该具备正确、快速、灵活地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包括基本的四则运算、几何计算和代数计算等。
6. 数学应变能力:学生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数学问题和情境,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
7. 数学学习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等学习策略和方法,能够主动探索和构建数学知识。
8. 数学价值观和伦理素养: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如尊重数学事实和方法、珍惜数学学习机会、遵守学术道德等。
这些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中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能力和素养至关重要。数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和新高考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要求和新高考标准。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标准的制定对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和新高考标准。
1. 课程标准的意义
课程标准是指教育部门为规范学校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套内容标准和
教学要求。它具有指导学校课程设置、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
的重要作用。课程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统一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包括了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品质、
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等五个方面。其中,文化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
基本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获取信息、处
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方法;核心素养是综合各种
素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能力。
3. 新高考标准
新高考标准是指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改革的基础之上,对中学
生的高考标准进行了调整。新高考标准的主要特点是:突出素质教育,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再只看重死记硬
背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注重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改革高考考试科目和形式,取消一些传统的科目,增加一些实用
性强的科目。
4.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和新高考标准的关系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和新高考标准是相辅相成的。《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而新高考标准是对学生考试
新课标 6大 核心素养
新课标 6大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本文将对新课标六大核心素养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式。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思维核心素养
思维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思维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合作性思维等。通过培养思维核心素养,学生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思考,并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学习核心素养
学习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信息素养等。通
过培养学习核心素养,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四、文化核心素养
文化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文化传承和创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文化核心素养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交流等。通过培养文化核心素养,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对话。
五、责任核心素养
责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公民行为中所需具备的基本意识、基本价值观和基本能力。责任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公民责任等。通过培养责任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民行为。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解、技能和能力。学科素养涵盖广泛,可以包括语言沟通、数学思维、科学实验、文化传统等不同学科的要素。
2.创新与创造素养:创新与创造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解决问题、
提出新想法、设计新产品等创新能力。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有效获取、评估、使用和分享
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涉及信息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分析和信息传达的技能,也包括对信息的理解、判断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社会与文化素养:社会与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
中具备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以及参与社区、社会和全球事务的责任感。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公民意识和全球视野。
5.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素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素养是
指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与自我管理素养:学习与自我管理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有
效学习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等学习技能。
这些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另外,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
精神的能力。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生成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在课标中的具体体现与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在课标中的具体体现与要求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语文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
语文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根据2022年版课标表述,文化自信主要包括文化认同、文化积淀、文化理解、文化参与等几个要素。
二、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
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用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根据2022年版课标表述,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几个类型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
2022年起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分为四
大方面,分别是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和价值观。下面将对
这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详细解读。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
和问题解决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技巧、
方法和策略。这些都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学习
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强调的是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科学的思辨精神,包括理性思
维和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旨在培养学生
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
生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潜能。通过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成
为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四、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学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态度。新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学生的宽容、尊重和关爱之心。通过培养价值观,学生将能够更好地
语文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基本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文化素养。
基本能力是指语文学科中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学生需要掌握语言基本功,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同时,也要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各种文本。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应用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学生需要能够进行推理、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提高思维深度和广度。
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的正面情感和健康态度。学生需要具备情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要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品质,例如尊重、纪律等。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应该具备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学生需要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现代特点,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总之,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文化素养。这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 1 -
谈一谈您对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理解
谈一谈您对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理解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和品质。它们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具备的素质,可以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评价中。
核心素养的概念最初起源于Finland(芬兰),他们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在个体身上具备的、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技巧、态度和价值观”。随后,其他国家也纷纷采纳了这一概念,并对其作出了不同方面的补充和发展。在中国,新的课程标准也将核心素养作为了重要的评价指标,并希望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术素养。学术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和创新能力。在当前的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名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就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学术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其次是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能力。包括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意味着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再次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在当前社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独立思考问题、辩证思维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OECD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带有明显的社会适应倾向。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创新经济模式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工作类型要求个体能够应对陌生的挑战性情境,处理复杂多变的任务。在这样一种
环境中,个体要能够对复杂问题做出灵活反应,能够有效沟通和使用技术,能够在团队中工作
和创新,持续性地生成新信息、知识或产品。综观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或国
际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无一例外都突出了这一立场。这些框架都强调在数字化、信息化
和全球化环境下,在多元异质社会中创新、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这些素养反映了个体适应21世纪的共同要求。
鉴于上述倾向,有学者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应该采用“胜任力”,而非“核心素养”这一术语;也有
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社会适应性,而对个人发展关注不够,以“核心素养”作为本次课
程改革的目标不够妥当;还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未来社会个体应该具备的高级技能,不能全面涵盖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全部内涵。
如果用于分析和理解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相关的课程改革趋势,这些观点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用来评判此次以“核心素养”为设计理念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
订工作,就有失偏颇了。这是因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并不是机械照搬西方相关概念
和研究结论,而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
创造性地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这种理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核心素养”试图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核心素养”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版)》“核心素养”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于今年4月21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就这一表述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一、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在语文课程中的根本宗旨
2022年版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将文化自信列于核心素养之首,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任何课程都包含文化,都是文化的载体。但是,要想让学生理解、热爱中华文化,建立自觉、自信的文化意识,语文课程无疑是最好的阵地、最佳的路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自信中的“文化”,不是泛泛的普适意义上的概念称谓,而是特指、专指“中华文化”。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接纳、衷心热爱;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持久信念、崇高信仰。
22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五大核心素养
22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五大核心素养
1. 道德思维素养:具备正确的道德理念与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善恶,以及正确的人际关系。
2. 参与素养:能够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社会活动,并独立思考问题,做出自己的决策。
3. 法律素养: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和法律适用,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利。
4. 创新素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和方法创新解决问题。
5. 沟通素养:具备有效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理解他人观点、尊重差异,以及适应跨文化环境。
谈一谈您对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理解
谈一谈您对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理解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文件,是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其中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培养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教师们教学的重点。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们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们应该重视孩子的素养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个体。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校内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表现水平。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出优秀的核心素养,为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个关于对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理解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小学义务教育各科课标中的核心素养
中小学义务教育各科课标中的核心素养
1、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3、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4、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5、科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6、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7、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
8、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9、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化,体现了地理课程对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的独特价值。
10、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
山东大学
秦静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内容太多,学时太少。
没有教学评价,或者评价不到位。升学考试的考试大纲没有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没有专职人员研究中职数学教育教学问题。
教师教得很累,效果却不理想。
蹦好几下都够不到
2009大纲基础模块10个单元128学时的内
容,对应普通高中必修内容需152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课程:内容学时很随意
教师:全凭良心,几乎没有考核评价,缺乏激情
学生:基本不喜欢数学,喜欢的也学不懂
为什么?
没有考核,都能毕业
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比赛,老师们都是很有热情参与的,学生也很配合老师的比赛需要,协作录像和
各项教学活动。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重塑信心,心理阳光,身体健康。高质量的就业,有尊严的生活。
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素养与核心素养
2.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素养与核心素养
1.素养与核心素养
素养是什么?
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
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
扩展含意,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
外文名accomplishment成就;完成;技艺,技能
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中文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外文名: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s for Chinese Students' Development
Core :果核,果心;核心,精髓,要义
Competency :资格,能力,胜任力
➢提出时间——2014年2016年10月
➢意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核心素养
➢是指“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未来的新人形象”,是面向未来“现实社会”的。
➢作为课程与评价的术语,它是从学生持续学习所获得的结果,学会了什么
的角度来界定的。
➢核心素养是一种尝试性的定义,是指个体在信息化、学习型社会,面对复
杂的不确定的情景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可教、可学、可评,但是超越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关键的、共同的素养。
➢与知识、技能、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2.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国家或国际组织核心素养
经合组织,2005 能自主行动,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
欧盟,2005 母语交流,外语交流,数学素养和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社交和公民素养,主动和创业意识,文化意识和表达
美国,2011 21世纪技能
日本,2012 基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新加坡,2010 自信的人、自主学习者、积极贡献者、热心的公民
新西兰,2006 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自我管理;人际关系;参与和贡献;思考韩国,2015 创造性思维、审美感性、沟通、共同体、知识信息处理、自我管理2. 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2. 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经合组织1997年启动项目——“素养界定与遴选:理论与概念基础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简称DeSeCo)
2003年发布了最终的研究报告。
经合组织早在80年代和90年代就分别启动了关于教育产出的研究项目,从不同层次、多学科角度对学生的素养进行研究,但是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97年启动项目——
素养界定与遴选:理论与概念基础
经合组织“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
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有效交往的能力就是一种素养。
经合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三类:
能自主地行动、
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互动、
能互动地使用工具。
•个体素养•社会机构素养•个体致力于为集体目标做贡献的素养个体成功
社会成功自主
行动
与他人互动
与工具互动三大核心素养
这个框架很重视个体在社会团体中的互动能力和自主行动能力。
经合组织“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
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有效交往的能力就是一种素养。它希望遴选出来的核心素养具备以下特征:
①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
②在多样化的社会情境中帮助个体满足重要需要;
③对所有人都重要。
经合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三类:能自主地行动、能在异质社会
团体中互动、能互动地使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