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
论郭沫若《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剖析
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论文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指导教师职称所学专业研究专长工作单位电子邮箱联系电话选题目的和意义文学艺术的传承一直是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寄托最好的载体。
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复杂的是代理,静下心来去了解一部好的作品并从中体味人生才是现代人们回归本源的途径。
而郭沫若的《女神》再传做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且作品反映意义深厚长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与启迪。
除此之外,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功底更是后世人们文学创作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人们精神升华具有重大意义。
而这也是本题选题的目的以及意义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对于郭沫若《女神》一直是学者们争相探寻的对象,而对于其研究的方向也比较广泛。
然而其中最为人们所乐道的便是《女神》它本身的艺术风格。
例如国内学者刘纳在《论《女神》的艺术风格》中对于作品艺术风格以及具体艺术感染力的研究。
以及吴开晋在郭沫若在《早期诗歌的艺术美》中对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感的研究。
初次之外还有李魁铭在浅谈《女神》的艺术风格中对于《女神》诗歌中艺术氛围预计语言艺术的研究等。
这些学者都致力于研究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内在蕴含的艺术力量,而这些也正是作品本身最具有感染力的地方,而这一点也是国内外研究在现阶段最具意义的研究方向所在。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问题1.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背景。
2.《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
3.《女神》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女神》最终所要呐喊的精神。
重要观点1.作者的创作经历以及所处在的时代背景都会对作品的意境体现有所影响。
2.《女神》中艺术风格所具有中西合流的特点。
3.夸张的艺术风格的展现。
4.《女神》整篇作品所展现的那段激情岁月。
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论文研究方法、手段:(一)档案法:通过查找有郭沫若《女神》语言艺术风格的相关资料,为之后研究提供基础。
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学校:班级:姓名:目录Abstract: 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
相比于前人在郭沫若宏观长线上的分析略有欠缺,对其浪漫主义人文价值的挖掘深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研究中诗歌舞台历史剧是重要的线索,而这两条线索不是平行的,而是关联的故基于此,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
关键词:浪漫主义,宏观,郭沫若,对比,人文价值Key words:Romanticism ,Macroscopic、,GuoMoRuo, Comparison humanism 1.绪论2.(分论点一)郭沫若文学浪漫主义背景阶段2.1 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2. 2 郭沫若文学的创作阶段3.(分论点二)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3.1 郭沫若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表达3.2 郭沫若历史剧中浪漫主义的表达4.(分论点三)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4.1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旗帜性4.2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革命性绪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发表新诗时曾用笔名。
郭沫若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学家、其文学创作有诗歌、历史剧、散文等诸多文学体裁,新诗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诗派奠基人之一,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不具体拘泥于其某个时期的具体作品。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戏剧性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戏剧性郭沫若是中国文坛上极富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等,其中历史剧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创作的历史剧具有浓重的革命意义和强烈的戏剧性,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本篇论文将从戏剧性的角度来分析郭沫若的历史剧,探讨其中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提纲:1. 郭沫若及其历史剧介绍1.1 郭沫若生平简介1.2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特点2. 历史剧的定义与特征分析2.1 现代历史剧的起源与发展2.2 历史剧的创作特征和审美特点3. 剧本结构和情节分析3.1 剧本结构的基本元素3.2 情节的设置与推进4. 角色刻画4.1 角色的形象构建方法4.2 人物性格塑造和情感表达5. 台词和语言表现5.1 台词质量的评价标准5.2 语言表现的审美特点和风格6.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6.1 营造气氛的手法及效果6.2 运用舞台美术和灯光效果增强戏剧效果7. 历史剧的创作主题与文化内涵7.1 以历史为题材有何特点和优势7.2 探究历史剧背景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8. 历史剧的价值和意义分析8.1 历史剧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8.2 历史剧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9. 结语9.1 对郭沫若历史剧的评价9.2 历史剧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前景展望1. 郭沫若及其历史剧介绍在本部分,我们会介绍郭沫若的生平简介,然后是他的历史剧创作特点。
这两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了解到他的创作经历和创作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评估他的作品和思想。
2. 历史剧的定义与特征分析在这个部分,我们将首先探讨现代历史剧的起源和发展,然后会分析历史剧的创作特征和审美特点。
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只有了解到历史剧的特征和审美价值,我们才能更好地看到郭沫若历史剧的价值。
3. 剧本结构和情节分析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分析剧本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情节的设置和推进。
这两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是一个成功的剧本所必须具备的关键元素。
4. 角色刻画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分析角色的形象构建方法和人物性格塑造和情感表达。
试析郭沫若诗歌的美学思想
试析郭沫若诗歌的美学思想【摘要】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诗歌作品深受美学思想的影响。
本文从郭沫若诗歌美学观念、美学思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诗歌形式与美学思想的关系、意象与抒情在其诗歌中的体现以及美学审美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郭沫若诗歌美学思想的试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诗歌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和意义。
展望未来,郭沫若诗歌美学思想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也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郭沫若诗歌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和畅昌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国诗歌创作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郭沫若、诗歌、美学思想、观念、影响、创作、形式、意象、抒情、审美标准、中国现代诗歌、现实意义、结语。
1. 引言1.1 郭沫若诗歌的重要性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诗歌创作不仅在文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也在美学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郭沫若的诗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郭沫若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历史、现实、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主题,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他在诗歌中不断探索人类的命运和精神世界,以及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这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契机。
1.2 美学思想在诗歌中的作用美学思想在诗歌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美学思想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所秉持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原则,是诗歌作品所体现的审美情感和美学价值的核心。
在郭沫若的诗歌中,美学思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决定了诗歌的风格和特色,也影响了诗歌的表现效果和艺术价值。
美学思想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学思想是诗歌创作的灵魂和指导。
诗人在写诗时,必须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以一种美学的理念去构建诗意。
美学思想赋予诗歌灵魂,让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成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浅谈郭沫若早期的诗歌特征
郭沫若(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
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
郭沫若的早期诗歌理论与他的早期诗歌创作的时间基本重合,是指五四到二十年代中后期。
作为现代诗歌的领军人物,白话诗歌的最早践行者之一,在现代诗歌史上拥有重要的作用。
而他的诗歌评论以他本身的诗歌创作为基石,融汇东西,博古通今,自成一家,在许多问题上有许多自己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一.诗歌内核的情绪特征郭沫若认为诗歌的起因是感性的创造,诗歌的内涵也包含着感性的因素,感性在诗歌的创造和诗歌的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是诗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对什么是诗进行了新的定义。
郭沫若对诗歌的独到见解集中体现在他最著名的一个公式中,这个公式对什么是诗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解读。
即: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在这个公式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郭沫若认为,直觉,情调,想象是组成诗歌的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是诗歌的主要组成内容,而直觉,情绪是属于感性因素,这与中国传统诗歌以诗言志为核心的诗歌本质的看法大相径庭,而这与他吸收西方歌德式的浪漫主义有关,也是其倡导的主情主义在诗歌创作领域的具体表现。
而在这个著名的公式之后,郭沫若还进行了补充和更为详细的解释,诗人底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诗人是感情的宠儿,诗的原始细胞是些单纯的直觉,浑然的情绪。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找到其中的关键词即直觉,情绪,想象类的关于思维活动的词语。
从这些词语的反复出现中可见郭沫若十分重视直觉,情绪等感性情感,并且把这些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位置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同于古代诗歌理论对诗歌创造持有缘志抒情的功利性的取向,而是把自身的情思融入其中,提出诗歌创作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因情而发非因志而发,从而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那就是以直觉为核心的诗歌本质的感性内核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简答题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答题·笔记1.郭沫若小说的创作特色。
【答案】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2.概述左联的主要成就。
【答案】左联的主要成就包括: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3.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答案】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思想内容有:(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
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
(2)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
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
(3)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
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
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答案】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
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
5.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答案】沈从文把创作看成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在小说中表现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他的“自叙传”。
探讨郭沫若《女神》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艺术
百家争鸣探讨郭沫若《女神》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艺术王池良摘要:郭沫若第一部诗歌集《女神》在我国新诗发扬时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这部诗集当中,郭沫若用激情和浪漫主义手法对旧物进行了抨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光明的呼唤,在诗句中表现出了五四时代精神,在我国新诗运动中地位比较高。
关键词:郭沫若;艺术风格;表现形式;感情基调在《女神》的创作中,郭沫若一改旧诗的创作路线,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从内心世界的角度出发,对客观存在的现实进行了反映,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诗句的语言热情奔放,作者的想象绮丽梦幻,所运用的夸张手法也恰到好处,这些都证明了在对内心中的革命热情进行表现时采用浪漫主义手法的优势。
《女神》这部作品在当时的新诗坛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掀起了一股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来进行新诗写作的思潮,意味着我国的新诗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一、《女神》奇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女神》的追求目标——雄奇、明丽在《女神》当中,诗人所表达出来的性感并不克制,它对诗中的意象来进行描写时情绪并不冷静,反而将自己蓬勃的情感全都用一种爆发式的方式宣泄出来,用感情来对意象的色彩和神态来进行感受,手法极度夸张。
对郭沫若的诗歌作品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精雕细琢并不是他的一贯风格,他在写作的时候偏爱简单的勾勒,随意性特点比较明显,最终所展现出来的诗歌有一种挥洒自如的随性与潇洒,这种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意象就有一种壮阔的感觉。
(二)《女神》的感情基调——率真、明朗、壮阔、奔放在郭沫若浪漫主义情感中,不但有着个人的情感,还包括民族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外界发生了对他产生触动的事情,那么情感必然会决堤,情感的爆发无从遏制,用诗意的语言来讲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使其通过诗句为众人所知,在五四革命时期,郭沫若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更加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也正是这种方式,使得郭沫若的诗篇呈现出一种自然而又率真的感情。
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系别: 文学与新闻系姓名: 张江楠学号: 20091201485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 姜宗伦教授2013年月日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摘要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堪称是那个时代的风向标志,也是当时理想青年的内心喷发。
作为白话诗的最早践行者之一,郭沫若的诗歌及其理论在现代诗歌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早期诗论的核心是主情主义。
他认为“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诗”①。
郭沫若把情感当成了诗之成为诗的首要因素,实在是抓住了诗的本质内涵。
在郭沫若的诗里,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现代流行的文学史只谈它们的社会象征意义,为其诗歌罩上了过多的政治色彩,这无意中淡化了诗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本文试图从郭沫若的诗学思想入手,探讨其早期诗歌在情感抒发上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特点。
关键字:郭沫若早期诗歌诗学思想情感特点浪漫主义Guo Moruo early poetry emotion expresses the romanticcharacteristicsAbstract:Guo Moruo is one of the great romantic poets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his poetry is wind marks of the era, and it is also ideal youth heart eruption. As one of the earliest practitioners of the vernacular poems, Guo Moruo heory of poet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poetry theory. Guo Moruo early poetics is the core of the main doctrine. He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poem in the lyric. Lyric text is collecting them, also does not lose his poems."Guo Moruo the emotion as the first element of poetry into poetry, is really capture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poem. In Guo Moruo poetry, the unique romantic features, give a person with infinite imaginary space and emotional strong resonance. Studies of Guo Moruo poetry,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only talk about their social symbolic meanings, its poetry hood for political color, it inadvertently played down the poet's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emotion. From Guo Moruo poetic thought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arly poems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ism in emotion expressing.Keywords:Guo Moruo early poetry poetics thought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romantic①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叶集[C].上海:亚东图书馆,1982绪论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杂的局面。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的主要考点
郭沫若的主要考点1、为什么说《女神》真正开创了现代新诗的格局关键点:①思想内容:充分展示了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包括对旧事物的批判,创新精神和更新意识的歌颂,以及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的塑造)②艺术特点: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2、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及实践成就(07年考过相关内容)关键点:①理论观点:历史悲剧和对历史题材的再创性理论观点②整体艺术风格(选材和剪裁上的独到性;重塑人物的主观性色彩;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沉郁的悲剧气氛)【《女神》】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展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
许多人通过它强烈地感受到:原来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一、《女神》的思想内容:《女神》以其饱满激昂的情绪充分传达了五四时代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集中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焚旧铸新、无所畏惧的时代精神,整部诗集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深恶痛绝和势不两立,无情揭露了世间的不平、污浊与腐朽,表达了诗人向旧制度和旧世界勇敢挑战的气概。
1、对旧事物的批判。
在《凤凰涅磐》中,诗人借凤凰的哀歌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茫茫宇宙”,发出了强烈的诅咒和质问。
于是诗人化作“一条天狗”,“把月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
需要指出的是,诗人对旧事物的批判并不只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社会现象,而是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是整个的旧宇宙,包括旧中国,这其中还特别包括诗人的“旧我”。
虽然当时也有许多进步诗人写过向往光明的诗歌,但像这样敢于同旧世界决裂、敢于向旧世界宣战,充满着创造的信心和乐观精神、充满着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诗篇却很少见到。
2、充溢着热情的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
论郭沫若自传文学创作的特征
( 江 师范 大学 人文学 院 , 江 金华 3 10 ) 浙 浙 2 0 4
[ 摘 要 ] 郭 沫 若 的 传 记 作 品 中 , 实 与 虚 构 并 存 , 大 叙 事 与 私 人 叙 事 并 存 , 传 记 是 “ ” 的 自传 . 象 的 自述 。 在 纪 宏 其 活 人 形 [ 键 词 ] 沫 若 ; 传 ; 征 关 郭 自 特
[ 图 分 类 号 ]2 6 6 中 I0 .
[ 献 标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3—7 7 (0 2 0 文 10 0 1 2 0 )4—0 7 0 6—0 4
日本 汉 学 家 松 枝 茂 夫 曾经 说 过 : 在 庞 大 的 郭 沫 “
若 的 作 品 中 , 优 秀 的 东 西 是 什 么 呢 ? 现 在 马 上 决 最 断是 困难 的 , 最 能 发 挥 他 的 特 点 的 , 了 诗 之 外 , 但 除 历 史剧 和 自传大 概 是 不 会有 很 多 异 议 的 。 … ”1的 确 , 除 了在 新 诗 和 历 史 剧 领 域 有 所 建 树 外 , 沫 若 的 自 郭 传 刨 作 卷 帙 浩瀚 , 自成 特 色 。 在 一部 总 名 为 《 若 也 沫
乡 , 远 离 家 乡 、 出 国 门 , 最 终 成 为 一 个 爱 国 志 到 跨 到 士 的漫 长 过 程 ; 一 方 面 , 记 所 记 叙 的 内容 , 不 另 传 又 仅 是 人物 、 件 原 型 的 简 单 复 现 , 是 经 过 艺 术 的 提 事 而 炼和加工 , 以及 主 体 情 感 的 渗 透 , 过 一 系 列 的 细 节 通
地 展 现 其 叛逆 性 、 抗 性 的性 格 内涵 。 这 是 一 个 处 反 在 运 动 过 程 中 的 作 者 对 同 样 处 在 运 动 过 程 中 的 传 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教学辅导---郭沫若_一、关于郭沫若生平_知识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教学辅导---郭沫若_一、关于郭沫若生平_知识分子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辅导---郭沫若一、关于郭沫若生平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时启用的笔名,取自于他家乡的两条大河:”沫水”和”若水”.郭沫若生于的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幼年时就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8岁开始学做对句和五七言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等历史上的浪漫主义大文豪一直是他心中的偶像.读小学时的”撕榜风波”,少年时代因重症伤寒而留下的”两耳重听”的后遗症,以及家庭为他主持的”包办婚姻”,都对郭沫若的性格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戊戌维新时期,他接触到了”新学”,梁启超、章太炎等激进的改良主义者的政论文章,培养了他的反叛性格,而”富国强兵”的思想则滋养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期间,他亲历了四川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失败,既给他带来了失望和苦闷,也激发起他不屈的反抗精神.1914年,郭沫若赴日留学.与鲁迅一样,他到日本也是学的医学,但他沉醉在泰戈尔、海涅、歌德、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并从斯宾诺莎那儿认识了”泛神论”.1916年开始文学创作,最初的试笔即新诗,并初步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这一年,郭沫若与日本姑娘安娜的热恋,点燃了他多年来一直郁积在心中的诗情,后来收在《女神》第三辑中的《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别离》等,都是为安娜而作的.如《死的诱惑》等.他后来的《炉中煤》等许多爱国名篇和他的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等,实际上也包含着他对爱情的歌颂.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已经在国内的《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的郭沫若,读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发现惠特曼诗歌的自由形式更适于表现自己内心的激情,找到了”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的”喷火口”和”喷火方式”,于是,在五四运动的鼓舞下,”在1919年下半年和1920年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几乎是一口气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代表作,并在翻译歌德诗剧《浮士德》过程中,创作了《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等诗剧.1920年,《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重要代表作在国内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陆续发表后,郭沫若开始在文坛上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后来大多收入他1921年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女神》.1921年6月,差不多已经疯狂了的郭沫若与同在日本留学的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一起,发起成立了创造社.1922年创办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后陆续创办有《创造周报》、《创造日》和《创造月报》、《文化批判》等.1922年在《创造季刊》1卷1期上发表《天上的街市》,这以后的作品后结集为《星空》出版.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与日本妻子安娜和三个孩子回国,,同时活跃在文艺和政治两个大舞台上.1924年4月再赴日本,同年11月回国.1925年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学长,这期间创作有《聂嫈》等3部历史剧.1926年弃文从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七人主席团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与宣传委员会主席,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上海、日本.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参加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并出版有《前茅》、《恢复》两部诗集.社的社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出版有诗集《战声集》.1940年第三厅解散,另建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创作有《屈原》等6部历史剧.在历史题材方面,以郭沫若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战国史剧”,以及阳翰笙、欧阳予倩、陈白尘的”太平天国史剧”等,都体现出当时历史剧普遍具有的”影射”特点. 1949年后,任文联主席等行政职务,并创作有《新华颂》、《百花齐放》等诗集和《蔡文姬》、《武则天》两部历史剧等.二、关于郭沫若诗歌创作的背景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从周朝初期开始形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曾出现过大批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曾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辉?煌的诗歌时代,但是,发展到明朝和清朝时期,却出现了不可遏制的衰败趋势,也激发起许多有识之士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清同治七年,黄遵宪率先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口号,并致力于”新派诗”的创立,提出了一整套新的诗歌纲领,主张打破一切禁制,但这些理论却没能在实际创作中得以实现.黄遵宪的新派诗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旧诗格律写新事物、新思想;一类在保持传统诗歌应有的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上,尝试着打破旧诗格律.由于他的新派诗主要还是利用旧形式,诗歌语言也主要来自于古籍,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晚清宋诗运动的影响,因而在当时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清光绪22年至23年间,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根据资产阶级改良派融合佛、孔、耶三教创立”维新运动”新学的思想,开始试作”新学之诗”.他们的新学之诗主要采用佛、孔、耶三教的经典语言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名词术语来表现新学的内容,但是,由于他们在形式上仍然借助旧诗的衣钚,没能改变”旧瓶装新酒”的模式,也没有取得成功.戊戌维新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全力推进文学改良运动,使”诗界革命”形成了一定影响.”诗界革命”取法西方,推崇有韵之文与音乐的结合,重视歌谣体的改造和利用,要求诗人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生活,同时,也注意吸取”新派诗”和”新学之诗”失败的教训,有意摆脱传统旧诗歌格律的束缚,以期对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诗风来一个有力的冲击.但是,由于改良派在政治上的软弱,在打破旧诗格律之后,并没有在建立新诗形式方面有真正意义上的建树,因而远远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传统诗歌在诗坛上的霸主地位.即便如此,”诗界革命”却为白话新诗向传统旧诗的挑战树立了榜样,成为了现代白话新诗的先导.在20世纪中国文学由旧而新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白话新诗在艺术上普遍都比较幼稚,但它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却是最大的.新文学倡导者们十分清楚,诗歌承受的压力最大,如果它不能成功,则意味着整个新文学的失败.晚清”诗界革命”的多次失败表明,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文言诗词是一个最为坚固的堡垒,新文学要想取得彻底的胜利,就必须以事实来证明,白话不但能够作文,而且也能够入诗.因此,白话新诗的创作也就带有了”攻坚战”的性质,成为了大家共同选择的一个突破口.也正是由于新诗重任在肩,在创作实践中,诗人们大胆地采用白话口语,彻底抛弃了几千年来形成的旧有格律,完全打破了中国诗歌以文言诗词一统天下的局面,对于以白话文在文学创作中最终得以完全取代文言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诗歌在艺术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白话口语的运用到白话口语的美化的过程,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17年到1922年,是新诗的草创期;从1922年到1927年,是新诗的建设期;从1927年到1937年,是新诗的探索期.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期以《白话诗八首》为题,发表了胡适的《朋友》、《赠朱经农》等,这是胡适最早发表的白话诗,也是新文学史上最早面世的白话诗.1920年3月,他又出版了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白话诗集《尝试集》,虽然一双刚刚放大的小脚还带着血腥的气息,却勇敢地实施了最为关键的第一轮爆破.与此同时,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以及周作人的《小河》等新诗名篇相继发表,连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也加入了新诗创作的行列.副刊《学灯》上,突然出现了《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一批”集束炸弹”式的惊世骇俗之作,人们在目瞪口呆之后,从此记住了”郭沫若”这个名字.1921年8月,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诞生,成为了白话新诗取代传统旧诗的标志.白话新诗的诞生,经历了一个短暂而辉煌的”凤凰涅槃”的过程.郭沫若在他的《凤凰涅槃》一诗中,充满激情地呼唤着新的中国在烈火中死而复生,但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在他的呼唤声中,首先诞生的是崭新的中国诗歌.《女神》的出版,意味着中国新诗从一个以形式创造为特点的”自发”的草创期,进入了一个以形式完善为特点的”自觉”的建设期.此后,中国诗歌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这只”凤凰”的羽毛不断丰满和变化的过程.《女神》之后,很快又出现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文学研究会的周作人、朱自清等八诗人的诗合集《雪朝》,以及湖畔诗社的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诗人的诗合集《湖畔》等.现代新诗在建设期的主要成就,一?方面表现为以湖畔诗人汪静之的《蕙的风》为代表的爱情诗、以蒋光慈《新梦》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以及以冰心《繁星》、《春水》为代表的小诗等,在创作题材上和表现形式上的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还表现为以闻一多《红烛》、《死水》和徐志摩《志摩的诗》为代表的新格律诗、以及以李金发《微雨》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等,重点在诗歌的”声、色、形”等艺术手法上的创新,不仅使现代新诗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且也使其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1926年4月创刊的《晨报副刊》”诗镌”专栏,形成了新文学第一个真正的诗歌流派”格律诗派”,是中国新诗形式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的里程碑.现代新诗进入探索期的标志,是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的崛起.在风云激荡的30年代,形成了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三大流派同时出现的繁荣局面.在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格律诗派”和以冯至为代表的抒情诗,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收获.但随着闻一多的创作转向、特别是徐志摩、朱湘的先后辞世,曾一度在诗坛上如日中天的新月派大伤元气,虽然后期新月派继续着艺术探索之路,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形式的试验,但仍然呈现出衰落之势.在新月诗派式微之后,现代诗派逐渐取而代之.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废名、徐迟等现代派诗人大多受象征派诗歌的影响,但他们比象征派诗人有更多的现实意识,在艺术探索上也超越了”声、色、形”的局限,更具现代特征和美学上的意义.而以蒋光赤、殷夫以及”中国诗歌会”为代表的”革命诗人”,特别是以臧克家等为代表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乡土诗人”,则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在学习和借鉴中外诗歌艺术特长的基础上,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倾向.在现代新诗羽毛丰满的过程中,有两个倾向最为突出,一是诗歌的艺术化探索,一是诗歌的革命化追求.在艺术化的探索中,格律诗派主要表现为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以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主要表现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表现手法的借鉴.在革命化的追求中,革命诗歌主要表现对现实斗争的直接描写;中国诗歌会主要表现为诗歌大众化的提倡和普及;而乡土诗歌则表现出艺术化探索与革命化追求相统一的特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诗歌,以自己简捷明快的线索,比散文、小说和戏剧更清晰标示出了新文学”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发展轨迹.三、郭沫若诗歌的成就与特点1921年8月,郭沫若的《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它以磅礴的气势,狂热的激情,全新的形式,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激进的态度,震撼了文坛,使人战栗,使人惊喜,充分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其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都超过了胡适的《尝试集》.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初期白话诗”时期的结束.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的白话诗集,是现代诗歌的开山之作,那么,《女神》则是现代第一部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新诗集,是成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除《序诗》外,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三部诗剧;第二辑为《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30首具有五四时代特征的作品;第三辑为《死的诱惑》、《日暮的婚筵》、《上海印象》等20首最初试笔和回国后创作的具有优美风格的作品.其中,第二辑最能代表他的成就和风格.《女神》的风格,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豪放”,一是”秀美”,也有人称之为”暴躁凌厉”和”优美别致”,而最有代表性的风格是豪放.以前,人们一直将《凤凰涅槃》看作是《女神》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现在,研究者们认为,豪放风格的代表应该是《天狗》之类的作品.《凤凰涅槃》由《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和《凤凰更生歌》六节组成.其中,又以《凤歌》、《凰歌》和《凤凰更生歌》最为重要. 《凤歌》以屈原的《天问》的情绪和气势,对”茫茫的宇宙”提出了质问,但是,诗人没有像屈原那样提出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也不是像屈原那样着重表现一种探索的精神,而是仅仅为了要否定宇宙,要对污秽的宇宙进行诅咒.因此,可以说,《凤歌》是一首诅咒之歌.诗人所要诅咒的宇宙也并不是太空,而是现实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的中国.与《凤歌》的诅咒不同,《凰歌》尽情地诉说了”五百年来”的悲哀,表现了人民”好象那大海里的孤舟”的命运,同时,还发出了对已经失去的年青时候的”新鲜”、”甘美”、”光华”和”欢爱”的呼唤.因此,也可以说,《凰歌》既是一首悲哀之歌,也是一首希望之歌.诗中这种渴望自己和祖国都能获得新生的进取精神,在《凤凰更生歌》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与《序曲》、《凤歌》和《凰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悲愤之情截然不同,《凤凰更生歌》献给人们的是一派欢乐景象,凤凰不仅欢呼着自己的更?生,也欢呼着”一切”的更生.因此,《凤凰更生歌》既是一首欢乐之歌,更是一首预言之歌,它预言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与《凤凰涅槃》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比较接近的还有《炉中煤》、《棠棣之花》等.《炉中煤》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但诗人通过一个副题”眷恋祖国的情绪”,就将一首爱情诗转换了一首以”恋歌”形式出现的爱国诗篇.正是这一转换,表现出了鲜明的五四时代特点.就爱情诗而言,郭沫若热烈,饱含着对祖国的献身精神;汪静之纯情,旨在反抗封建礼教;徐志摩欢乐,暗示着他对理想的追求;闻一多执著,寄托着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李金发充满异国情调,直接表达出他对女性的崇拜.在许多爱国诗篇中,人们习惯于将祖国称作”母亲”,而诗人则将祖国称为”我年青的女郎”.诗人曾解释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象一位很葱俊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五四时代是一个以”个性解放”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歌唱爱情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也是创造社浪漫主义作家最为普遍的题材.因此,将祖国比喻为姑娘也最为符合诗人的个性和当时的心情.一般来说,将祖国比作母亲较为适合表现一种深沉的爱,而比作姑娘则较为适合表现一种热烈的爱.当时,诗人正处于一种诗情的爆发期,感情几乎达到了狂热的沸点.这首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诗人选择了既黑又丑的煤炭作为寄托感情的形象,并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煤转换为地位低贱的”黑奴”的形象,再以煤自况,使”炉中”正在燃烧的”煤”具有了十分丰富的内含.在此基础上,诗人还以煤的燃烧来表现自己爱国的方式和状态,既符合煤的特点,又与《凤凰涅槃》等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以自我牺牲来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相一致,是一曲爱国主义绝唱.这种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在《女神》的许多作品中都有表现.诗剧《棠棣之花》通过战国时代韩国的聂政舍身刺杀相国侠累的故事,表现的也是这样一种精神.在诗剧的最后,诗人借聂政的妹妹聂嫈之口唱道:”我望你鲜红的血液,迸发自由之花,开遍中华!”以此为题材,郭沫若在1925年创作了历史剧《聂嫈》之后,又于1941年再次创作了同名历史剧《棠棣之花》.历来被看作是《女神》中最有特色的作品,它与《凤凰涅槃》和《炉中煤》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内容上,都是通过毁灭自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精神,在表现手法上,都是借助某一形象来表现主题.但是,不同的是《天狗》的感情更为激烈,更为狂暴.正是为了表现这种不可遏制的情绪,诗人没有再选择凤凰这类传说中的”吉祥鸟”,而选择了传说中的”凶神”.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天狗是天上的”破坏者”,天上出现日蚀或者月蚀,便是天狗吞啮了太阳和月亮的结果.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其用意就是要把自己比作天狗,把天狗当作是一切旧事物、旧制度的破坏者来赞美和歌颂.作品的开始,就宣称”我是一只天狗呀”,就把自己树立为正统社会的对立物,紧接着,便宣布了自己的主张,亮出了自己的旗帜.在人们的眼里,月亮和太阳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但我要”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对此,有人不高兴吗?那好,我就”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与《天狗》风格较为接近的作品还有《晨安》、《匪徒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胜利之死》、《巨炮之教训》等.如果说,《天狗》是豪放风格的代表,那么,《日暮的婚筵》则可以说是秀美风格的代表.《日暮的婚筵》描写的是一幅日落大海时的美景,在诗人眼中,夕阳渐渐沉入大海,是因为”新嫁娘最后涨红了她丰满的庞儿,被她最心爱的情郎拥抱着去了”.这首诗在构思上主要受到德国浪漫诗人海涅《北海》一诗的影响,只是在海涅笔下,美丽的太阳所嫁的海神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老头子”.这种悲剧结局是狂热中的郭沫若所无法忍受的,因此,他将”枯燥无味的老头子”转换成了姑娘心中”最心爱的情郎”,从而使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成为了一首理想主义的浪漫曲.在《女神》中,与《日暮的婚筵》相近的秀美之作还有《霁月》、《晨兴》、《夜步十里松原》等.《女神》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情绪饱满地表现了以爱国、反抗和进取为特征的五四精神,而且还在于它以形式上的”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真正做到了”诗体的大解放”,并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让人们关于”白?话能否入诗”的担心成为了多余,使白话新诗真正取代了传统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天狗》句式参差而短促,韵脚变换自然,全诗首尾相连,一气贯通,充分表现出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特点.特别是全诗一共29句,句句皆以”我”字开头,新奇不俗,不但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反而觉得自然天成,同时也有利于造成一种急不可待的气势和步步紧逼的节奏,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由于有泛神论思想作基础,诗人艺术想象得到了无限的发挥,不但可以说”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而且可以”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同样具有豪放风格的《晨安》则句式铺张而气势浩荡,面向世界,一口气喊出了27个”晨安”,大有将整个地球从沉睡中唤醒的宏大气概.《凤凰涅槃》以诗剧的形式出现,作品不求形式的完美,只求感情的表达.作品以传说中的凤凰集中自焚而从火中得到新生的故事来结构全剧,使作品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也很好地表现了作品预言一个新时代到来的主题.《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自我表现,强调个性解放,强调理想追求.诗人在抒发内心的情感时,常常是直接倾诉,既不着意客观描写,也不顾及读者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一任感情的发泄,完全靠感情去撞击、震撼和感染读者的心灵,以引起共鸣.二是在抒发情感时,常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主要借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然而,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虚幻形象,还是历史故事中的真实人物,都只是诗人理想的化身,他们所唱出的反抗之歌,都是诗人自己的心声.,同时,《女神》也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新诗全面取代旧诗的时代.四、关于郭沫若的小说和戏剧创作郭沫若一生著述甚丰,在文学上的成就除诗歌外,主要还体现小说和戏剧两个方面.“五四”小说表现出”写实”和”抒情”两大倾向.然而,无论是冷静的现实描写,还是强烈的自我情感的抒发,都显示出新文学的勃勃生机.五四小说的抒情风格,主要体现在以创造社为代表的艺术派作家的作品中.创造社作家的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们大多生活在国外,虽然无法反映中国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却可以抒写一个弱小民族在异国他邦的屈辱和长期郁积在自己心中的愤懑,或通过想象中的主人公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形成了抒情小说的基本特点.创造社的小说按其题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以作家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的”自叙小说”.这是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带有明显的自传体特点的小说,又称”身边小说”.这类小说并不完全赞同于作家的自传,大多偏重于心理描写,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色彩.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茑萝行》,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行路难》等.第二,以古代和外国的人和事为题材的”寄托小说”.这类作品的创作目的并不在于真实地展现古代的历史和外国的生活,而在于借此来抒发作家对现实的感慨,也具有明显的抒情特点,在精神上与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是一致的.主要作品有郭沫若的《牧羊哀话》、郁达夫的《采石矶》等.创造社作家的抒情风格的形成,既与他们心中的郁积无处排解有关,同时也与他们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影响有关.在郁达夫的影响下,庐隐、冯沅君、王以仁等国内的一些小说作家,在”青春小说”的创作上,也表现出与创造社作家相同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写实小说的创作潮流外,形成了一个抒情小说的创作潮流.以诗歌著称的郭沫若也是创造社重要的抒情派小说家之一.他的《漂流三部曲》和《行路难》等,也表现出。
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
1.恰当而巧妙地选用象征的形象以抒写激情。如《天狗》,借助“天狗”这个传统中的天上叛逆者的形象、以寄托作者急切要求反封建的强烈情绪,全诗想象新奇、气势磅礴。《炉中煤》中的煤自称“黑奴”,这正是受压迫者的形象,煤的外表不好看,但内心十分真挚,有热有光这一切特征恰恰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特点;而“炉中”之“煤”的熊熊燃烧,则贴切地显示出对祖国炽烈的爱。
1.强烈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破坏和扫荡一切旧事物、旧思想。诗歌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思想的叛逆者、革命民族主义者的形象。《女神》中的“我”是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的、代表时代精神的大“我”。如《天狗》,从头到尾每句诗中都是“我”,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旧世界叛逆者的典型形象。“天狗”这种冲破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夸张。《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欲海》等诗,也都通过抒情主人公“我”的塑造,表现出破坏旧世界,冲破一切尘垢(包括自身的尘垢)的激情,那个“血和海浪同潮”、“心和日火同烧”、要决太平洋之水“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2.借古代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以抒写自己的激情,如《湘累》、《棠棣之花》等诗中屈原、聂荌所唱的实际上是郭沫若要唱的歌,是借历史人物作“夫子自况”;《天狗》、《凤凰涅槃》则是借传说以抒情的代表作。
郭沫若及其文学作品
E .力的精神:《太阳礼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例4]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滚滚的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 力的Rhythm哟!
(二)分析代表作《屈原》 1.悲剧主人公:屈原 A 爱国者的悲剧:屈原爱国爱民的坚定立场、合纵抗秦的 正确主张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主降派靳尚、郑袖的陷害 和昏庸的楚怀王问罪中遭到了“毁灭”。 B 高尚者的悲剧:屈原忠贞高洁、光明磊落,在邪恶势 力的造谣中“身败名裂”。
屈原是民族灵魂的化身。皖南事变后,“全中国进步的 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 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 原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 们当前的时代。”(郭沫若语)
B惠特曼诗风:郭沫若从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 中找到了诗情喷火口。他说:“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 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狂飚突进的精神十分合 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
(二)从《星空》到《恢复》
1.诗集内容概述 A《星空》:“五四”退潮期的苦闷和彷徨 B《前茅》:革命时代的“前茅” C《瓶》:恋情的剖示
2.散文诗: 《路畔的蔷薇》等
四、《屈原》等历史剧
《三个叛逆的女性》、《棠棣之花》、《屈原》、《虎 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一)浪漫主义史剧观 1.“失事求似”观:求似,传达真正的历史精神;失事 ,在历史框架内大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 2.“借古讽今”观:在历史精神与现实时代精神之间 找到契合点。 3.“诗情”观:历史剧应有诗的灵魂、诗的意趣、诗 的韵律。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题签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特点?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标志?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点?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第二章鲁迅40,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4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42,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3,试析阿Q性格?4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4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46,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48,试论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及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意义?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
郭沫若 闻一多 艾青爱国新诗 诗美创造比较论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是我国现代诗歌领域的三位杰出代表,他们在爱国新诗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诗歌的表现形式、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对他们的爱国新诗进行比较,探讨其各自的创作特点,从而深入了解这三位诗人对于爱国情感的表达和艺术创造。
一、诗歌表现形式1.郭沫若郭沫若的诗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古典诗歌的传统形式,也有现代诗歌的新颖形式。
他善于运用韵律音韵,结构严谨,富有音乐感,同时也尝试了自由诗和散文诗等新形式,使其诗歌作品形式多样,风格鲜明。
2.闻一多闻一多的诗歌形式简洁明快,注重意境的凝练表达,多采用五言、七言等传统形式,富有韵律感,富有民族特色。
他也尝试了现代诗歌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艾青艾青的诗歌形式开阔多样,既有传统的韵律诗歌,也有现代的自由诗和散文诗等形式。
他的诗歌意境丰富,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展现了诗歌创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二、题材内容郭沫若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以历史、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诗篇,也有以生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其中不乏以爱国主题为核心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2.闻一多闻一多的诗歌题材以山水、乡村、人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对象,其中也有大量反映爱国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内容丰富,贴近生活。
3.艾青艾青的诗歌作品以批判社会不公、呼吁民主自由为主题,同时也有不少以爱国为主题的作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三、艺术风格1.郭沫若郭沫若的诗歌具有雄浑豪迈的气势,语言生动优美,富有音乐感,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意境深远,富有抒情色彩。
2.闻一多闻一多的诗歌具有简洁清新的风格,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
艾青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具有浓厚的思想性和生活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众多矛盾和问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都是我国现代诗歌的杰出代表,尤其是在爱国新诗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在表现形式、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但都深刻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热爱。
郭沫若作品创作特色
郭沫若作品创作特色探析摘要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其小说还是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现代文学都起到承先启后的标志性和开创性作用。
同时,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涉及领域最宽、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人物,他具有敏感、热情、崇尚自由、追求自我解放的个性和气质,是对中华民族整整一个时代情绪的表达与象征。
关键词:郭沫若创作视角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巨星,是继鲁迅之后新文学的又一面旗帜,同时,他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新诗、小说、散文、历史剧、翻译、历史、书法等众多领域具有开拓性成就。
郭沫若生长在峨眉山下大渡河畔,崇高、厚重的自然风貌赋予了郭沫若与大自然一样博大的胸怀。
郭沫若的母亲是一位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她给了郭沫若温柔广博、无微不至的爱。
郭沫若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让他更直接广泛地阅读了外国思想论著,进一步滋养了血脉中的叛逆精神。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鼓舞,使他弃医从文。
郭沫若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作为左翼作家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思想与中国20世纪走向现代化的脚步相应和,他的小说和诗歌表现了强烈而鲜明的现代意识和新世纪文化特征,并将广大民众塑造为正义力量的坚强后盾,而且,他不仅直接投入到革命和建设事业,还有意识地将文艺创作与现实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他是中国古史学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社会的第一人。
邓小平曾对郭沫若有过这样的评价:“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
”郭沫若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郭沫若 是我国新诗歌 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
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
不仅在思想内容 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 是中国现 代文学 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欢迎 阅读。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1 一、诗集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我国新诗以及现代文学中,诗人 1920 年出版的《女神》率先举起浪漫主 义的大旗,产生了深刻长远的影响。
而后的《星空》和《瓶》也被浪漫主义气息 所围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诗歌的选材上看,《女神》《星空》和《瓶》往往以神话传说、自 然万物、历史故事 等为题材,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根据主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题材,充 分表达诗人的情感。
其次,从作品的自我形象看,《女神》《星空》以及《瓶》中的自我形象都 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女神》中的自我形象基本上是受泛神论的影响而塑造的, “个体”不再消融在“类”之中, 而是凸现在世界万物之上得到肯定和尊重, 是 顶天立地、所向无敌的英雄,是披着神话外衣的自我形象。
《星空》中的自我形 象虽然或多或少受到了泛神论的影响,但是《星空》中的“我”已不是那个“开 辟鸿荒的大我”,而是“带的雁鹅”,“受了伤的勇士”。
而《瓶》中的“我” 则是一个狂热追求爱情,多愁善感,终于觉醒奋起,投身正义事业的形象。
郭沫 若通过自我形象来传达自己的心路历程, 抒发自己的理想, 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 界的追求。
最后,从艺术手法的采用上看,神奇的想象、大胆夸张以及在形式上打破了 传统的束缚,也体现了《女神》《星空》和《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凤凰 涅梁》《立在地球边上的放号》《天上的市街》《洪水时代》等都充分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虚构才能和想象力。
二、诗集所蕴含的情感真实 被浪漫气息和狂飙突进精神包裹着的郭沫若, 他的感情自然比一般人丰富多 彩,对人生的追求也富有层次。
现代文学【作家及代表作:郭沫若】
现代文学【作家及代表作: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8,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其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这个新时代的巨人目光不局限于中国一隅,而是面对整个世界与人类。
它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展现了诗人在美学追求中的内在矛盾。
1.《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洪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凤凰涅槃》2.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女神之再生》3.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话,热烈地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天狗》4.这个新时代的巨人目光不局限于中国一隅,而是面对整个世界与人类。
《晨安》5.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不加掩饰地赤裸裸地袒露自己,这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早期白话诗的共同特点:想象力、形象性不足。
1.泛神论思想布鲁诺、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16、17世纪泛神论哲学及中国印度古代哲学。
哲学基础:“泛神便是无神。
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就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
2.囊括宇宙万物的极其壮阔的形象体系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等统统奔入笔底,寄寓其世界性的眼光、时代所赋予的宽广胸怀以及对理想的炽烈追求。
3.《女神》式的奇特想象大自然被充分人化,地球成了有生命的母体;作为人的自我被赋予创造与驱使自然万物的神力。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其形象的基本特色:壮阔性、奇异性与飞动性,由此形成女神体雄奇的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激情 澎湃 的诗 歌创 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 文学 创 作方 面 来 说 。 沫若 无 论 郭
在诗 歌 、 剧 、 说 、 文 等 其 涉 足 的 戏 小 散
领 域 都 显 示 出 了旺 盛 的 开 拓 意 识 和 探 索精 神 . 时也充 分表现 了“ 四” 同 五 那 个 狂 飙 突 进 、 火 如荼 的 时代 , 现 了 如 体 那 个 时 代 的革 命 精 神 。他 的 创 作 激 情 西安 工程大 学人 文学 院 尹珊娜
郭 沫 若 的历 史 剧 创 作 在 文 学 史 上
占有 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 现 代 文 学 发 在
展 的 第 一 个 十年 中 . 沫 若 就 以 其 颇 郭
具 天 赋 的 创 作 才 华 写 出 了 著 名 的 剧 作 《 个 叛 逆 的 女 性 》, 中 包 括 《 三 其 卓
神 》 不 可 不 被 提 起 的 。在 “ 四 ” 是 五 的
新 诗 坛 上 , 女 神 》 出 版 引 起 了 一 阵 《 的 超乎寻 常的轰动 , 达夫在《 神》 郁 女 出
版 一 周 年 时 说 . 国 的 新 诗 . 完 全 脱 我 “ 离 旧 诗 的 羁 绊 自《女 神 》始 。 ” 见 , 可 《 神 》 带 给 当 时 文 坛 的 影 响 是 多 么 女 的 巨 大 。 为 《 造 社 丛 书 》出版 的第 作 创
一
在 这 里 .郭 沫 若 为 我 们 塑 造 了一 个 充 满 叛 逆 精 神 和 蔑 视 权 贵 .且 带 有 新 的 时 代 精 神 的女 性 形 象 。王 昭 君 对 封 建 社 会 王 权 和 夫 权 的反 抗 集 中体 现 了五 四时 代 的精 神 内 涵
三 、 具 个 性 的 散 文 创 作 独
种 著 作 . 在 新 诗 创 作 的 意 象 和 境 它
界 方 面 都 取 得 了很 大 的 创 新 和 进 步 。
文君》 《 昭君》 《 篓》三个 剧本 。 、王 、聂
《 个 叛 逆 的 女 性 》以 大 胆 想 象 , 构 三 重 了 历 史 人 物 .歌 颂 了 狂 热 的 叛 逆 精 神 . 其 实 质 是 对 五 四 时 代 精 神 的 阐 释 。《 文 君 》 据 历 史 上 司 马相 如 与 卓 根
上放 号” 诗 : 的
性 形 象 。郭 沫 若 结 合 五 四 的 时 代 精 神 . 卓 文 君 身 上 贯 穿 了 妇 女 解 放 的 在
主 题 思 想 和 意 蕴 批判 了 封 建 卫 道 士 的 丑 恶 嘴 脸 . 露 了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对 揭
文创 作 之 中 。 这 里 . 沫 若 一改 中 国 在 郭
元 帝发现她 的美貌不 让她去 和亲 时 .
她 倔 强 地 反抗 意 旨而 要下 嫁 匈 奴 。 不 但 对 荣 华 富贵 不 屑一 顾 .而 且 控 诉 王
权 的 代 表 者— — 汉 元 帝 .骄 奢 淫 逸 的 可 耻 罪 行 以 及 横 暴 恣 肆 的 丑 恶 嘴 脸
而 说 到 郭 沫 若 的 诗 歌 创 作 , 女 《
郭 沫若 文 学创 作 中的 激情 特 色 . 也
这 部 诗 集 是 郭 沫 若 11 年 赴 日 留 94
学 . 明 治 维 新 后 大 量 引 进 的 科 学 技 从 术 和 思 想 文 化 . 东 、 方 . 别 是 从 从 西 特
贯穿 于其 散文 创作 之 中。郭沫若 散文 创
作特 色体 现在 以下 方 面 :
于 自然 之 中 的 个 性 主 义 表 达 ( 小 从
西方 浪 漫 主 义 诗 歌 中汲 取 了诗 情 . 并
从 十 月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胜 利 中 感 受 到
了 “ 生 的 太 阳 ” “ 的 光 明 和 新 的 新 的 新
我 到大 我 的 自我 扩张 . 自然之 中解 放 在 个性 , 发挥 本 能 , 现 自我 , 实 超越 自我 ) . 自我 表现 : 真性 情 的 自然 流露 。 纯 对 文 学创 作 重 感 情 的强 调 .是 郭
传 统 文 学 的含 蓄 深 沉 的 风 格 .而 将 自
人 性 的压 抑 . 扬 了 卓 文 君 敢 于追 求 赞
爱 情 的 魄 力 和 精 神 。作 者 将 五 四 的 革
在 他 的文 学 作 品 中随处 可 见 . 尤其 是 在
诗 歌创 作 方 面 . 种 激情 的抒 发更 显 得 这
淋 漓 尽致 。
涌现 . 人将 整个 大 自然幻 化 为 一 幅 幅 诗 力 的 画 面和 一组 组 力 的旋 律 . 人 在受 使 到 所 描 绘 的 自然 景 观 的 强 烈 的 冲击 的 同时 . 加感 受 到 了充 溢在 画 面 中的沸 更 腾 不 已的一 腔激情 二、 充满 想象 的历 史剧创 作
卓 文 君 的 故 事 改 编 而 成 作 者 一 反传
统 对 此 的 评 价 . 在 剧 中 热 情 的 歌 颂 而
热 力 ”.寻 找 到 了新 的 方 向 以 后 创 作 的 一 部 充 满 革 命 激 情 和 浪 漫 气 质 的
了卓 文 君 对 封 建 礼 教 的 反 叛 精 神 . 塑
造 了 一 个 追 求 个 性 解 放 和 自 由 的 女
沫若 文学 创 作 中激 情 的集 中体 现 。这
不仅 体 现 在 他 的天 马星 空 般 的诗 歌 艺 术 之 中 .也 较 为 鲜 明 地 呈 现 于 他 的散
诗 集 。 在 这 部 诗 集 中 . 沫 若 以火 热 郭
的 革 命 激 情 、 富 的 想 象 . 奇 的 夸 丰 神 张 , 浑 的 格 调 和 华 丽 的 词 藻 。 我 雄 为 国 新 诗 坛 塑 造 了 一 个 又 一 个 富 于 创 造 力 和 破 坏力 的 形 象 . 响 了 时 代 的 奏 最 强 音 研 如 那 首 题 0“ 吾。 边 正 集 萃 为 ∞ 在 曼球 立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