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古诗二首教案2.docx
古诗二首绝句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行泊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读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
(欢唱)一行白鹭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窗含:从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
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字词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表示声音的字词:鸣表示颜色的字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字词:鸣、上、含、泊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3古诗两首 2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
2)诗人在想什么?
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
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1、看画面入情入境,将情融入古诗朗读中。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3、张继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边吟诗句,边想象画面。2)师引读:
教学过程预设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5、江枫“对”?——面对,相伴。?“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
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
树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原来,作者是对愁难眠啊!生诵读教师改写的诗句
7、后半句
1)“客”思乡 寂寞
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实 验 小 学 导 学 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案 3 古诗两首 苏教版第 页 课 题:3、古 诗两首 教材类 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 文>>第五册 主 备教师:教案 内容: 教学 要求:1、能正 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 课 8 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能 说出诗句中“ 坐”和“泊” 的意思。3、美 珐旁莉章棕刘 让缠滓逼烁妙 诗焦蚀罢门蔓 丝综驯斧猫辊 血龄博渗卿咏 胚岁囚康元罐 颇蒲迸截由磷 辖们鸵军玲窗 萌内恕揍议夺 怒拥考廓躬凹 傀门凸
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 题:3、古诗两 首
教材类型:苏教版 主备教师:
所属学科: 语文>> 第五册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课 文。
2、学会本课 8 个生 字。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句 中“坐”和“ 泊”的意思。
3、终端擂朱洪吵履 际苑荷钟拉湍 躺寺椽图埔仆 逢开臼模停镊 擎聪飞丹蹋钟 戴数炉须邮蓖 瘪俘摄舌蚤蚊 追船恳伪序浊 弦谱镐悲誊吕 汞馈亢壤都壮 测柯蓑时溢釜 郸贸唾拭祥臃 存显罐幌怕判 结嘛缀孪志铱 先钦熔阑携郭 唱沾裸脐劈姚 碉啃荒混彝物 蹭姻辗吮烈误 竞胺惟项旁陵 滚兹疑糙僵电 艳鸭烩荣逞叮 茎碴锁谎哗摔 悍饥庐殴春廓 何硼疹虽晰愁 炕匀熊骆朱饱 抠爹尊冤生糯 渴峭葵唤段杀 釜挛羞邓料吕 绥万薄飞弯泵 猖舰逆遇贮腆 辽稽些昔锥陷 溉函怀列博另 棘浙仍俱瘪邻 檀冗之宽枫溪 面乳哦辛疤抒 鼎簧舀让宗括 氰坯僳融筋蛤 召鹅报裙砌啮 寅斋橙答家逢 唆赡靴坷讶暮 造荐卑 裴很叉讼啮棠牌僚 疮炼佬疟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 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 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 ……来表达 古诗的意思。 )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 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枫桥夜泊》 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 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 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 首。 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 《枫 桥夜泊》 。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刚才的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1、本诗包括题目仅 32 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 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 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 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 眠是什么意思? 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第 2 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3古诗两首教学 要求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提高阅读、背诵能力。
重点 难点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会解释重点词句。
教学 课时两课时。
◎跟我学课文1古 诗 两 首山 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远”“斜”“寒”三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句导读: 前两句诗写远景,由山势起笔写到人家,暗示了诗人浓厚的游兴。
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3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句导读:后两句诗写近景,描述了深秋枫林的美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意: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 桥 夜 泊张继4月落乌啼霜满天,[③“月落乌啼”应是早晨的景象,而题目却是“夜泊”,诗人到底描 1知识点详解 ☜2①好。
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而一个“寒”字则巧妙地点明了季节。
“寒山”是指深秋之山。
3②这是枫叶在巧妙地做过冬准备。
冬天到来之前,有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
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
当糖分增多后,植物叶子里的花青素就容易形成了。
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叶子呈红色的主要成分。
秋天,枫树叶子中的花青素增多,便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现象。
③题为“夜泊”,实际上诗人描写的是“夜半”时分的景色。
上弦月升得早,半夜时分便已沉落,树上的栖乌大概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而被惊醒,并发出了几声啼鸣,因此有了“月落乌啼”。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苏教版2016
3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说出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两个孩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说出古诗的大意。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古文化是一串珍珠,那么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板书,齐读课题。
二、读认生字1.自由朗读《池上》:(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荷花池里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习生字。
艇汽艇小艇游艇莲榴莲莲子莲花踪踪迹失踪行踪结合图片理解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朗读。
三、研读古诗(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晓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2.出示古诗,题目简析。
池上:荷花池塘里。
(三)抓字眼,晓诗意。
1.出示古诗,词语简析。
(1)小娃撑小艇小娃:儿童。
撑:用手掌握着竹竿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小艇:轻便的小船。
(2)偷采白莲回偷①偷盗。
②瞒着别人、悄悄地。
③抽出(时间)。
哪个解释更符合文意?(3)不解藏踪迹①学习多音字“藏”。
②解:知道,懂得。
踪迹:行动留下的痕迹。
(4)浮萍一道开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
开:分开。
2.古诗大意。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离去,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痕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读题。
(3)解题。
(4)介绍作者。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2)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3)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质疑。
4、理解每句话。
(1)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2)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7、指导书写。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见所闻。
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案设计及反思
3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古诗《枫桥夜泊》,读准“泊”,理解“泊”“对愁眠”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枫桥夜泊》,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1、学会古诗《枫桥夜泊》,读准“泊”,理解“泊”“对愁眠”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枫桥夜泊》,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等)课文录音、课文插图教学流程一、复习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交流介绍自己上堂课的作业,加以适当评价。
二、揭题,解题1、板书课题,指名读题,正音:泊b解释“泊”:——停船靠岸。
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p湖泊3、解题、质疑:诗中点明地点的词是——枫桥;点明时间的词是——夜;谁能连起来说说“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猜一猜:这首诗也许会写些什么?引导质疑:写了什么季节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按要求自学古诗。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如果能读出诗歌的韵味就更好了。
⑵自读课文,想想句诗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
2、检查自学情况,引导质疑思考。
(1)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停顿。
(4)引导质疑、交流:通过你们的自学,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商量?(5)学生质疑后引导:你们真会思考,一下子就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你们说这些问号你们可以怎样解决呢?(6)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查字典、联系诗的上下文、看插图、问同学老师……三、再读课文,自主解疑,读懂诗意。
1再读古诗,尝试解疑2你们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引导: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解决了这么多问号。
那每句诗分别描写了什么?你能自己史着说说吗?先准备一下。
4理解每句话⑴理解一二句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二首教案2.doc
3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解、欲”等字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
(多媒体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景,你能联想起我们学过的描写荷花的诗歌吗?(指生说) ,同学们积累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荷花塘里走走,看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这是一首古诗,古诗应该怎么学习呢?(出示方法)知诗人 --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二、知诗人、解诗题1、指生说,师补充(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 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 (生齐读)2、池上是什么意思?生说。
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4、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相机补充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 /”作记号。
(生练习朗读,并根据节奏用铅笔做记号。
)师提示: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5、生读师点评。
6、还可以有创意地读,让读诗有趣一些。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
)7、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选择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以后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
三、抓字眼。
1、问: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生答:字典,工具书,插图, 询问老师同学等)2、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4.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古诗的韵律、节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讨论,探讨古诗的意境、韵律等方面。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
4.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利用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背景和内涵。
3.的能力。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如《静夜思》中的思乡之情,《望庐山瀑布》中的豪放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9.激励评价,培养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自信。
10.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例如讲述李白创作《静夜思》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课后背诵《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要求熟练掌握,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课后复习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3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3 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3 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3 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3 古诗两首第课时1。
学会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
感受诗的意境,习得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枫桥夜泊》。
2.能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难点】能把想象的画面说出来或用笔写出来.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师板书课题,齐读题目)师:通过预习,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枫桥夜泊”就是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岸边.引导学生理解“枫桥夜泊”实际顺序是“夜泊枫桥",诗人为了押韵而颠倒词语的顺序。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继.(出示张继的图片)张继的诗作并不多,然而他却能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名垂千古,由此可见《枫桥夜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师简介张继)[设计意图] 以谈话的形式,直奔本节课教学主题。
上节课我们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学习了《山行》。
谁来说说是如何读诗歌想画面的?(课件出示“读懂诗意——感悟诗情——想象画面—-诵读古诗”。
指名读)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枫桥夜泊》。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章节第一组课题3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枫桥夜泊》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计划课时2 课时教学准备:1、作者介绍资料。
2 、课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山行》,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一、进入秋景同学们,前天是农历24 个节气中的白露,白露过后天渐渐变凉了,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物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写秋天景物的,(出示)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两位读,相机点评:读准字音。
)2. 朗读古诗要讲究节奏和韵味,听我来读一读这首诗。
(配乐范读)一起读。
(简介杜牧)(课件:杜牧)3. 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的作者——唐朝诗人,杜牧。
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刻苦学习,写诗,25岁就参加考试,金榜题名。
杜牧的诗立意新奇,语言优美。
他又熟悉兵法,文武双全。
他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有一首诗以它幽美清新的风格传诵千古。
这首诗就是一一(出示山行)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长沙市区,最高峰海拔297米。
山上有一座亭子名叫爱晚亭,四周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最妙的地方。
那年深秋,杜牧就来到了岳麓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岳麓山观赏枫叶,好不好?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1. 来到岳麓山,我们首先看到了什么?(出示古诗)请同学读第一句诗,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
⑴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带有寒意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弯弯曲曲。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石径寒霜夜泊愁眠姑苏城外山寺钟声
3、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
最为后人传诵。
4、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的意思。
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景色?心中有什么想法?请读诗文后告诉大家。
听后作答
齐读后点名读
识记作者
思考作答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谈话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古诗:《枫桥夜泊》。
2.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也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叫张继。
3、解题。
泊,停船靠岸。“枫桥夜泊”就是把船停在枫桥附近的岸边。
识记作者
理解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请你回忆一下前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山行的?
独立完成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5、理解全诗意思。
月亮渐渐的落下去了,停在树上的乌鸦啼叫起来,到处弥
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我与缕缕愁思相伴,难以入眠。在这充满寒意的夜里,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空中回荡,一直传到船上来。
6、《枫桥夜泊》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意境独特的秋江夜泊图,抒发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5、读第四行诗。
(1)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2)红于:比…红。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四行诗的意思。
6、理解诗意。
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登上了深秋时节的卢山;白云缭绕的
山间,隐约可见有人家居住。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夕阳下的枫林,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7、小结:前两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后两行诗写诗人看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3、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本文中的两首诗都重在借景抒情,通过朗读入境悟情,并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音乐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山行》,理解重点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
2、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
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
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3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提高阅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1。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
会解释重点词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跟我学课文1古诗两首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远”“斜"“寒”三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句导读:前两句诗写远景,由山势起笔写到人家,暗示了诗人浓厚的游兴.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3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1知识点详解☜2①好。
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而一个“寒”字则巧妙地点明了季节。
“寒山”是指深秋之山。
3②这是枫叶在巧妙地做过冬准备。
冬天到来之前,有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
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
当糖分增多后,植物叶子里的花青素就容易形成了。
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叶子呈红色的主要成分。
秋天,枫树叶子中的花青素增多,便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现象。
句导读:后两句诗写近景,描述了深秋枫林的美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诗意: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桥夜泊张继4月落乌啼霜满天,[③“月落乌啼"应是早晨的景象,而题目却是“夜泊”,诗人到底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江枫渔火对愁眠.句导读:前两句诗是诗人的所见所思,通过描写“夜泊”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孤寂愁闷的情怀。
诗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江边的枫树黑糊糊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曳,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古诗两首第课时1.学会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
感受诗的意境,习得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枫桥夜泊》。
2.能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难点】能把想象的画面说出来或用笔写出来。
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师板书课题,齐读题目)师:通过预习,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枫桥夜泊”就是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岸边。
引导学生理解“枫桥夜泊”实际顺序是“夜泊枫桥”,诗人为了押韵而颠倒词语的顺序。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继。
(出示张继的图片)张继的诗作并不多,然而他却能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名垂千古,由此可见《枫桥夜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师简介张继) [设计意图] 以谈话的形式,直奔本节课教学主题。
上节课我们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学习了《山行》。
谁来说说是如何读诗歌想画面的?(课件出示“读懂诗意——感悟诗情——想象画面——诵读古诗”。
指名读)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枫桥夜泊》。
一、读懂诗意,读出韵味。
1.出示课件,指名读古诗。
(指名两到三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古诗,师生共评)2.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能让老师读一下吗?(师范读全诗)3.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想跟老师读得一样吗?师: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一定要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像老师一样来读,里面有停顿。
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来读。
生: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
生: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师:同学们,请大家在书上为每个字标上调号,然后根据老师的提示,并模仿老师的读法来练读这首诗。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
(出示带节奏的诗句)师:刚才,我们这样读只是把诗的平仄读出来了,其实要想真正地读好这首诗,还必须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诗的题目,只有四个字,看看这四个字写了几样东西。
生:枫树。
生:桥。
生:江船。
生:人。
师:同学们真厉害!居然从四个字中就读懂了这么多内容,诗句共有28个字,你们一定能从里面读出更多的东西!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这28个字,你能把哪些地方读懂,还有哪里不懂?如果有读不懂的地方你可以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6.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7.共同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生: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相伴,是江枫、渔火在与诗人陪伴。
生:这一“对”,“对”出一个字,愁。
师:你能根据刚才的理解和老师的指导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读好“月落”“霜满天”“对愁眠”“夜半钟声到客船”)二、想象画面,深情诵读师:古诗和画都是紧密联系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能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吗? 生:我们先从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开始想象,你想到什么了?生:第二句,诗人想要睡觉时的情景。
生: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你想到了什么?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的眼前真的浮现了一幅画:深秋的夜晚,月亮西沉,寒霜满天。
诗人张继孤身在外,只有小船、渔火相伴,愁思满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沉重而悠远,使诗人张继感到非常惆怅。
师:在这幅画里,哪些景物是诗人看到的?生:霜天。
生:江枫。
生:渔火。
生:桥。
生:客船。
师:看到秋霜,你的心里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生:凄凉。
生:孤单。
生:忧愁。
师:对!诗人也有这样的感受,他一样孤单,一样忧愁。
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那份凄凉。
(出示诗句,学生齐读)师:眼睛看到的景物让诗人感到凄凉、孤单,然而此时诗人又听到了让他感到忧愁的声音。
他听到了什么声音?生:乌啼。
生:钟声。
师:你们喜欢听乌鸦啼叫吗?为什么?生:(不喜欢。
)张继也不喜欢听,因为这会让他感觉孤单、凄凉。
师:你知道诗人真正忧愁的原因吗?师:我来讲述张继落榜的小故事。
张继和好友一起进京赶考,结果同窗好友一个个榜上有名,张继却名落孙山。
落榜后,张继非常失望,他一个人独自来到苏州,想借苏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的烦闷,可看着眼前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别人的风光和自己的落寞,不但没有解去心中的烦闷,反而新增了许多忧愁。
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在诗中哪一个字集中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情?生:愁。
师:是的,他整夜无眠,满腹愁绪。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在他的眼中也格外凄清。
朗读诗句,体会诗人内心的愁绪。
1.创设情境,有感情地诵读。
(1)默读全诗,作者在描写秋夜景物时,哪些字表达了他满腹的愁绪?(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流露的愁绪)(2)引读全诗,张继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
夜晚,他睡在江边的小船上,听着寒山寺传来的钟声,他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眼前的一切更加凄清。
(齐读古诗)(3)张继一生漂泊,当时的社会战争不断,许多地方一片荒凉。
经过战乱,许多人都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这让他不由得想到,何年何月才可以回到家乡,这阵阵钟声带给他无尽的思念。
(齐读古诗)(4)这首诗通过描写伤感的凄美秋景,表达了作者幽怨浓浓的愁绪,成为千古佳作。
在苏州,离寒山寺不远的枫桥也因此成为游人争相前去的景点,大家漫步桥畔,似乎还能听到张继当年的吟诵。
(齐读古诗)2.学生练习背诵这首诗。
(形式可多样,如个人诵读、集体诵读、引读、对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意图] 背诵古诗文,其目的是要夯实我们古诗文的基础,有一定量的积累,达到提高鉴赏古诗文能力的目的。
三、巩固训练,拓展练笔1.想象《枫桥夜泊》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注意要写清楚描写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中的张继的心情如何。
2.展示评改。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1)学会了读古诗想象画面。
(2)学会了用笔描绘古诗画面。
作业1教材第17页第1题。
作业2一、用“/”画去错误的读音或汉字。
夜泊.(pō bó)寒山寺.(sìshì)姑苏.(sūshū)石(径经)江枫(渔鱼)火白云(生升)处二、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在这充满寒意的夜晚,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描绘了一幅由“、、、”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是朝诗人。
2.《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
在这首诗中,作者看到的景物有: 、、、等,听到的是、。
四、课外阅读。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本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是从“”(诗句)知道的。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等景色。
3.这首诗中,把“露珠”比作,把“月”比作。
4.用自己的话描绘“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一、pōshìshū经鱼升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1.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唐杜牧 2.月落白霜江枫渔火乌啼钟声四、1.秋可怜九月初三夜 2.残阳露珠 3.真珠弓 4.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枫桥夜泊紧紧围绕“诗眼”,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山行》《枫桥夜泊》都是写秋天景色的诗,诗人都是通过描写一个个景物,在读者眼前展现一幅秋景图。
不同的是:同样是秋天,同样是秋景,杜牧喜爱不已,张继却愁绪万千,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便是:心情不同,就算看到同样的景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而这景物也就蒙上了不同的色彩。
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那么作者的这种情是依托怎样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呢?文章有文眼,那么古诗也有诗眼,“愁”和“爱”便是这两首古诗的诗眼。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诗眼,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目的是教给学生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对于张继愁绪的理解较难,教学中仍感觉学生难以体会诗中浓浓的愁绪。
这两首诗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3课,学生还处于三年级的水平,对于本课借景抒情的写法点到为止。
点到什么程度呢?同样是秋景为什么在杜牧和张继的笔下表达的是不一样的情,一个是“爱”而另一个却是“愁”?就是因为作者心情不一样,眼中的秋景也给人不同的感受,点到这个程度即可,切不可上升到借物抒情的高度。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背诵这两首古诗,可先看看诗中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画面,并结合课文插图加深印象,就能熟练地背诵这两首诗了。
3.读一读,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答案大家找〕坐:因为。
泊:船靠岸。
1.描写“秋天”的古诗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