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公开课教案《风雨》

合集下载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九上语文诗词三首教案第1篇一、学习目标《古诗三首》的教案设计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学习《枫桥夜泊》。

1、借助拼音自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试读,正音。

4、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整体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意境。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5、借助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

(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渔火,即渔船上的灯,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6、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7、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朗读时,可按下列节拍进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

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通用10篇)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通用10篇)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重点: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二、走近作家作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三、检查预习1) 给加点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屋檐()疏忽( )锥形()2)解释词语偌大:刹那:疏忽:四、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风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 1、2三、课时 1课时四、教学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一)导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那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这样的风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贾平凹又是怎样描写风雨的呢?(二)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要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

(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正音正字并评点、指导、范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明确: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明确: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

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

《风雨》优秀教案

《风雨》优秀教案

《风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风雨》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风雨的感受。

2.揭示课题,板书《风雨》。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指名学生回答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风雨的描绘。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第二段,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第四段,体会作者的人生观。

三、写作特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特色,交流心得。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面对风雨。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交流心得。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感悟。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课文背诵1.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指名学生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三、课后作业讲解1.教师讲解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感受,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风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风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13《风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3《风雨》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重点生字词。

2.分析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威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好语言文字的信心。

2.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也分很多种,阴天、晴天,下雨、下雪…不知道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老师比较喜欢下小雨的天气,看着非常细密的雨丝从天而降,掉到那个小水洼散开一圈圈的水晕,非常漂亮。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贾平凹的《风雨》,是我喜欢的那种细密小雨呢,还是狂风大作的暴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一探究竟。

(二)展示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重点生字词。

2.分析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威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好语言文字的信心。

建议:可以请课代表或值日班长将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板书在黑板上。

二、先学(一)自主学习1.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拓展材料,简介本文作者贾平凹,提取关键信息写在课文题目下面。

(提示:名字、国家、称号、作品、成就)拓展阅读: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着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风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风雨》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诗人描绘风雨景物时所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意境的方式。

(2)通过学习诗人描写风雨的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的呈现,激发学生对于风雨的感知和思考。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朗读、写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风雨》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诗人描绘风雨景物时所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意境的方式。

(2)通过学习诗人描写风雨的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描绘风雨景物时所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意境的方式。

(2)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自由写作一篇与风雨有关的作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风雨的图片和音频,激发学生对于风雨的感知和思考。

(2)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自己在风雨天气中的经历,提出问题:“你在风雨中有什么感受?风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学习课文《风雨》:(1)教师先朗读全文,让学生跟读。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诗人描绘风雨的手法和表达意境的方式。

(3)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以下问题:a.诗人的写作目的是什么?b.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风雨的景物?c.诗人通过描绘风雨的景物,表达了什么意境和情感?3.学习写作技巧:(1)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技巧,如使用形象生动的描写词语,运用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一场暴风雨”、“一个玩具风车在风雨中摇晃”等,并引导学生根据素材进行自由写作。

4.小组合作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取一段诗中的描写或意境,进行深入的讨论。

(2)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展示,并邀请班级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5.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与风雨有关的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张明飞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张明飞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字词,培养学生品味情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一导入,作家作品(一)出示课文相关图片,介绍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赐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投身军旅,奉诏入蜀,后罢官归居故里。

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展示陆游爱国诗篇?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1182年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192年秋?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枕上作》1200年,时年七十六岁。

?书愤(1186)陆游时年六十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三)介绍本篇写作背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只能“僵卧孤村”,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古老而优美的汉字公开课教案

古老而优美的汉字公开课教案

古老而优美的汉字公开课教案
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一节关于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公开课教案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特点,比如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风格的汉字书法。

2. 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古老而优美的汉字进行讲解,比如“山水”、“风雨”等。

3. 分析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结构和笔画,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形体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播放视频或讲解,介绍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汉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古老而优美的汉字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其字形、结构、含义等方面的内容。

4.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古老而优美的汉字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5. 书写实践,让学生通过临摹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感受汉字书写的魅力和美感。

四、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老而优美的汉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多欣赏汉字之美。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风雨》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风雨》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3课《风雨》教学设计一切随风教材分析:《风雨》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写景散文,作者没有写一风一雨,却通过描述风雨中一组组景象来表现风之猛烈、雨之狂暴。

细细读来,作者对于万物生灵的敬畏与慨叹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文中重点字词的把握,朗读技能的训练等等。

此外,本文的语言生动有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文本分析与解读,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增进学生对风雨的认知。

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本结构,感悟“风雨”。

2.分析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品析“风雨”。

3.掌握写景散文语言赏析的方法,学会描绘“风雨”。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重难点:分析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

教具: PPT课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翻开一部文学史,你会发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风雨中,或喜或悲、或忧或愁。

品读这些诗文,我们可以领略到文人们细腻的内心。

唐代诗人许浑在咸阳城头登临远眺时,曾发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千古感叹。

诗人只不过写出了一楼的风雨,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风雨》一文,来感受这铺天盖地、呼啸而来的风雨。

二、检查预习1.字词检查看课文的“读一读写一写”,请某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有没有读错的音?并帮助纠错。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字词。

老规矩,请同学说一下这篇课文的多音字,PPT展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关于作者(让学生回答,老师补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语文公开课教案《风雨》

语文公开课教案《风雨》
课时教案
课时进度
第八周第4课时(学期第课时)
课题
13、风雨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以激发学生阅读其作品的兴趣。
2、通过默读,梳理文意,能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3、学习本文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
重点
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
难点
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启发学生说出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13课风雨
作者——贾平凹
如何概括文意
侧面描写




多媒体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一、简介作者贾平凹。
二、默读课文,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同时划出关键词语。准备概括。
三、作者在写风雨,全文却不见“风雨?二字。但是我们却分明感受得到风雨的猛烈和迅即。是怎样做到的呢?
陕西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
进行两次阅读,两次勾画,进而总结概括方法。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风雨》 (一)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风雨》 (一)

《风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概括文章要点,进行初步鉴赏。

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朗读中体会写景状物的精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析作者描绘的“风雨”中的不同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作者对风雨的描写,激发学生观察、描写神奇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是“风雨”,作者通篇也都在描写“风雨”,却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风”和“雨”字,揣摩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中,用细腻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江南秀丽多姿的春色,其中“春风图”和“春雨图”最能体现江南春天风雨的特点:和煦、轻柔、亲切;同学们,有没有另一番不同于江南和风细雨的“风雨”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另一篇描写风雨的文章,体会一番自然的神奇。

【教学设计意图:用学生已学过的文章激发他们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废都》《浮躁》《秦腔》,自传体长篇散文《我是农民》,系列散文《商州初录》等作品。

他的《腊月·正月》获得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曾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贾平凹的小说多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

他的散文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不拘一格。

【教学设计意图: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风雨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风雨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风雨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风雨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主旨。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写作背景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最深重苦难的时候。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中国风雨如晦,生灵涂炭,诗人芦获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愤怒的力量,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写下了《风雨吟》这首诗。

三、文题解读“风雨吟”,即风雨中的吟诵。

标题表明本诗是由现实中的风雨有感而发的一首诗。

四、全文分析1、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赏析:开篇紧扣题目,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暗示这是风云变化的历史时期。

“卷”“奔"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狂风席卷一切、暴雨铺天盖地的动态画面,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2、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节写静景,继续表现风雨。

连用两个比喻,将“郊原”比作海,将“房舍"比作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极富画面感,形象地写出了郊原和房舍在风雨中的状态,表现了房舍的渺小和飘摇不定,突出了风雨之大、情势之恶劣。

3、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新农村建设指导站的工作发
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首先,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不断
完善村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让农民朋友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了解市场动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其次,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组织开展
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生产能力。

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另外,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在农村社会事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关注农村
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权益,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提高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农村卫生、环保等工作,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新农村建设指导站的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

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农民的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教版高中语文风雨优秀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风雨优秀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风雨优秀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背景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研究《风雨优秀》一文,使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风雨优秀》一文,讲述了主人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故事。

教学重点是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
步骤一:导入新课
通过呈现故事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步骤二:整体阅读理解
师生共同阅读《风雨优秀》一文,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信息和不理解的词语,以便后续讨论。

步骤三:小组合作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心理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其讨论结果。

步骤四:个人反思与写作
让学生思考自己在面临困难时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一篇个人反思文章。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个人写作表现为主要依据。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汇报来评估他们对文中人物心理变化和成长的理解程度。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表现和思考深度,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就像风雨中前行一样。

然而,正是这些风雨的洗礼,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风雨》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1.1 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1.2 目标应具体明确
1.3 目标要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2.1 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
2.2 内容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
2.3 内容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1 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2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3.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4.1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4.2 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4.3 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5.1 评价要客观公正
5.2 评价要及时反馈
5.3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提高
结语:
通过对《风雨》教学的反思,我们不仅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更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风雨》优秀教案

《风雨》优秀教案

《风雨》优秀教案《风雨》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雨》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雨》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文中生字词的字音、字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分析文中重点语句,掌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对孩子的童真童趣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童真童趣的天性,能够用孩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发现生活的美。

二、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并运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含蓄情感,理解作者对童真童趣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1、朗读法。

2、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狂风暴雨的场景后,让学生根据内容谈感受。

作家是如何看待狂风暴雨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风雨》一探究竟。

(二)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幻灯片完成)(三)作家简介幻灯片出示作家简介。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件显示)(1)本文共八个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有些地方应当读得急促一些,而有些语段不甚急速,可以读得舒缓一些,读完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描写了什么。

明确:第一段:树林子;第二段:垂柳、杨叶、芦苇;第三段:羊女孩;第四段:葡萄蔓、苍蝇;第五段:鸟、鸟巢;第六段:废纸、猫、瓦片;第七段:浮萍、鱼;第八段:老头、小孩。

(2)刚刚我们已经了解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虽然本文题目是“风雨”,但是通篇都没有“风雨”二字,这算是跑题了吗?如果没有的话,本文到底有没有描绘出风雨呢?请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文,找出一两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出风雨的写得最好的句子来赏析一下,最后我们一起来概括这场“风雨”的特点。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风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风雨般的挑战和困难。

如何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学中的风雨挑战,并提出一些反思和改进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2 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教学目标,让他们参与其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定期检查和调整目标教师应该定期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2.1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2.2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3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3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教学是一场风雨交加的旅程,它既充满挑战,又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本文将围绕着《风雨》这一主题,从五个方面对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

一、学生参与度1.1 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成功的关键。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

因此,我需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程。

1.2 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弱,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因此,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合作学习的机会,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1.3 学生的参与方式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因此,我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讨论,我还将引入多媒体、互动游戏等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2.1 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我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培养实践能力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计划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引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

我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独立思考的学习者。

三、课堂氛围3.1 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基础。

我将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3.2 鼓励积极表达在课堂上,我将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鼓励和赞扬,我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案
课时进度
第八周第4课时(学期第课时)
课题
13、风雨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以激发学生阅读其作品的兴趣。
2、通过默读,梳理文意,能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3、学习本文ຫໍສະໝຸດ 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
难点
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启发学生说出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13课风雨
作者——贾平凹
如何概括文意
侧面描写




多媒体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一、简介作者贾平凹。
二、默读课文,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同时划出关键词语。准备概括。
三、作者在写风雨,全文却不见“风雨?二字。但是我们却分明感受得到风雨的猛烈和迅即。是怎样做到的呢?
陕西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
进行两次阅读,两次勾画,进而总结概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