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微原复习提纲(0904-6)

合集下载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1、发酵定义:传统发酵、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工业上的发酵(名词解释)(重点)传统发酵:最初发酵是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麦芽汁或发芽谷物产生气泡(CO2)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包括:1. 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等。

2. 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2、发酵工程定义:(名词解释)(重点)是指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产品。

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发酵(名词解释)是利用生物细胞对一些化合物某一特定部位(基团)的作用,使它转变成结构相类似但具有更在经济价值的化合物的生化反应。

(最终产物是由微生物细胞的酶或酶系对底物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化学反应而形成的)4、生物反应过程四个组成部分?(填空)(重点)原材料预处理生物催化剂的制备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产物的分离纯化发酵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填空、简答)(重点)第一部分生物细胞(获得特殊反应或过程所需的最良好的生物细胞(或酶)。

)第二部分发酵设备与工艺(选择最精良设备,开发最优技术操作,创造充分发挥生物细胞(或酶)作用的最佳环境)附:目前的研究表明:用于发酵技术过程最有效、最稳定、最方便的催化剂形式是整体生物;而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整体生物是微生物细胞。

5、发酵工程要实现发酵过程并获得发酵产品,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填空、简答)•要具有某种适宜的微生物――即必须要有好的菌种。

•要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得各种条件(培养基组成,温度,O2,PH等)――---适宜的工艺条件。

•具有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必要的发酵设备•具有将菌体或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精制成产品得方法和设备――具有完善的产品提取技术。

微生物学复习总纲完整版

微生物学复习总纲完整版

微生物学复习总纲完整版Review of Microbiology 2nd editionBy CYD and Lenny名词解释:朊粒 prion:又称为传染性蛋白粒子或者朊病毒,是一种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蛋白质,不含有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美国科学家Prusiner 1982年,从感染羊瘙痒病(scrapie)的鼠脑分离出。

引起羊瘙痒病、牛疯病与人库鲁(Kuru)病、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等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介体mesosome: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中介体两端分别连接在细胞膜和核质,细胞分裂时中介体也一分为二,具有类似纺锤体的功能,另一方面中介体有效的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的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因此也具有类似线粒体的功能。

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由于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而受损,这种细菌一般在普通环境中不耐受菌体高渗透压而胀裂死亡,但可以存活于高渗环境中。

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分裂者成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者L型菌落呈油煎蛋样,难分离。

L型细菌一般为革兰阴性,部分具有致病性并且易产生耐药,治疗难度大。

革兰阳性菌L 型称为原生质体,革兰阴性菌L型称为原生质球。

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称为荚膜,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多肽,在动物体内培养基上形成。

荚膜的功能包括抗吞噬、抗干燥、黏附以及抗有害物质损伤,与细菌致病有关。

芽孢endospore:1.细菌在不利条件下形成的卵圆形小体。

细胞质脱水浓缩形成2.抵抗力强a.含水量少:耐热b. 膜厚:屏障作用,阻止化学消毒剂进入,抗干燥c.吡啶二羧酸(dipicolinicacid,DPA)维持芽孢脱水状态,提高酶对热的抵抗力d.休眠状态,受外界影响小3.消毒灭菌有关:杀伤芽孢121℃,20min4.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繁殖体5.不同菌芽孢形成部位也不同,有助于对产芽孢细菌的形态学鉴别菌毛 pilus:1.菌体表面细而短的丝状物2.由蛋白质组成3.普通菌毛——黏附功能,每个细菌有数百根黏附到上皮细胞表面,与细菌的致病有关,如淋球菌4. 性菌毛——接合功能,每个细菌1~4根,能使F+菌与F-菌连接沟通,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鞭毛 flagellum:1.菌体上附着的细长丝状物2.由肌动蛋白组成,具抗原性,H抗原3.数量位置不同(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可鉴别细菌4.运动器官,与细菌的动力有关5.有些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如霍乱弧菌生长曲线 growth curve: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反映细菌在体外生长过程的规律性。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纲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微生物工程?(1)微生物工程的定义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机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特殊功能,在现代化工程技术下,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2)发酵的定义传统的发酵:指酒的生产过程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工业上的发酵:指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

二、微生物的主要研究内容?借助于微生物进行产品开发或环境改造是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1)微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上游——优良发酵菌的筛选、鉴定、保藏和育种中游——发酵工艺的控制下游——产物的提取纯化,发酵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三、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特点:只知现象,不知本质)↓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特点:天然发酵向纯种发酵转变、主要是厌氧发酵;初级代谢产物)↓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特点:好氧发酵,初级、次级代谢产物)(以抗生素的生产为标志)↓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代谢调控技术(特点:大规模、连续化、自动化的开始)↓第四代发酵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四、微生物工程的产品包括哪些类型?1.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2、微生物菌体的发酵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1)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1)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通过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转化为结构物质、具生理活性物质或为生长提供能量,因此初级代谢产物,通常都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2)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2)微生物菌体的发酵SCP、药用真菌(冬虫夏草、茯苓等);生物防治制剂(如苏云金杆菌);活性乳酸菌制剂;食用和药用酵母(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几种酶,对外源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加工,如加入羟基、还原双键、脱氧或切断支链等。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和试题(含答案)概要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和试题(含答案)概要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只供参考,书还是要看滴!)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原核微生物:四菌(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微生物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拟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体积小、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广2.简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答:微生物初创时期➢代表人物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生物学先驱者列文虎克(Anth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

微生物奠基时期:➢代表人物:Louise Pasteur(1822-1895),Robert Koch(1843-1910)➢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和技术➢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水平➢开始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验➢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微生物发展时期✧进入微生物生物化学研究水平——提出了酶的概念✧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进一步扩大——出现抗生素等新学科✧出现寻找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热潮✧普通微生物学形成——美国M.Doudoroff✧各相关学科和技术相互渗透交叉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⑴青霉素:英国微生物学家弗来明发现青霉素,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病新纪元。

⑵摇瓶培养技术⑶深层发酵工艺⑷连续培养微生物成熟时期✧成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前沿基础学科✧逐步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微生物已成为新兴的生物工程的主角3.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答:微生物能为人类做发酵、酿酒、分解有机物等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好事,但也能带来疾病类如AIDS、霉变等不利的方面。

4.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描绘其前景。

答:(1)促进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生命科学由整体或细胞研究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取决于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其中微生物学起了重要甚至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影响最大。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1、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2、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2、少数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三、微生物学及分支学科四、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1、史前时期(约800年前-1676年)2、微生物学初创时期(1676-1861)3、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1861-1897年)4、微生物学发展时期(1897-1953年)5、微生物学成熟时期微生物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巴斯德(Louis Pasteur)柯赫(Robert Koch)五、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重要的人物及其贡献我国微生物学的成就六、微生物学的重要性1、微生物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2、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微生物作实验材料,其研究成果促进了许多生物学重大理论的突破与发现(2)微生物学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贡献(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七、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基本概念:微生物微生物学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一节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和纯培养一、无菌技术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2、无菌操作二、用营养琼脂平板分离纯种1、微生物纯种分离的原理和方法2、纯种平板分离的不同方法三、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四、单细胞(孢子)分离五、选择培养分离1、利用选择培养基直接分离目的微生物2、富集培养六、二元培养物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一、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1、普通光学显微镜2、特殊功能的光学显微镜二、电子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1、透射电镜2、扫描电镜三、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制备基本概念纯培养、混合培养无菌操作菌落、菌苔选择培养和选择培养基富集培养二元培养第三章原核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第一节真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一、普通细菌一般形态与大小1、个体形态与空间排列(1)球状(2)杆状(3)螺旋状(4)其它形状(5)正常形态与异常形态2、个体大小最大的细菌和最小的细菌一般细菌的大小3、菌落的形态特征二、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胞壁1、证实细胞壁存在的方法:2、细胞壁的功能3、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4、G+细菌的细胞壁5、G-细菌的细胞壁6、周质空间7、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8、特殊细胞壁的细菌9、细胞壁缺陷细菌(二)细胞膜1、细胞膜的结构模型2、观察方法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4、细胞膜的生理功能5、间体(三)细胞质和内含物1、颗粒状贮藏物2、内含物(四)核区(五)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六)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糖被(七)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鞭毛(八)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菌毛(九)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性毛第二节放线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一、概念二、形态与结构1、营养菌丝2、气生菌丝3、孢子丝三、生长与繁殖四、菌落形态五、放线菌的主要类群六、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第三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一、支原体1、概念2、分类地位3、支原体的形态结构4、支原体的基因组5、支原体的培养特性6、支原体的繁殖方式7、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8、支原体对理化因子的抗性9、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二、立克次氏体1、概念2、分类地位3、立克次氏体的发现4、立克次氏体的形态结构5、立克次氏体的基因组6、立克次氏体的生理特性7、立克次氏体的繁殖方式8、立克次氏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9、立克次氏体对理化因子的抗性10、立克次氏体与疾病三、衣原体1、概念2、分类地位3、衣原体的形态结构4、衣原体的生理特性5、衣原体的发育周期6、衣原体原体和始体的性状7、衣原体与人类疾病第四节粘细菌、鞘细菌和滑行细菌一、粘细菌(myxobacteria)二、鞘细菌(Sheathed Bacteria)三、滑行细菌第五节蛭弧菌第六节蓝细菌第七节古生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一、细胞形态二、细胞结构1、细胞壁三、古生菌研究的重大意义基本概念细胞壁、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周质空间原生质体、球形体、L型细菌细胞质膜细胞质、内含物、迂回体、藻青素、磁小体、羧酶体、气泡核质体芽孢、糖被、鞭毛、菌毛、性毛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原体、始体粘细菌、鞘细菌、滑行细菌、蛭弧菌、蓝细菌、古生菌第四章真核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第一节霉菌一、概念二、霉菌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三、霉菌的形态结构1、菌丝2、菌丝的特化3、细胞结构四、霉菌的菌落形态五、霉菌的繁殖方式1、无性繁殖(1)横隔分裂(2)无性孢子A、厚垣孢子B、节孢子C、分生孢子D、孢囊孢子(1)有性孢子A、卵孢子B、接合孢子C、子囊孢子(2)有性孢子繁殖六、霉菌生活史七、霉菌的代表属第二节酵母菌一、概念二、酵母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三、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四、酵母的繁殖方式五、酵母菌的生活史第三节黏菌第四节地衣基本概念霉菌有隔膜菌丝和无隔膜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菌环、菌网、假根、附着枝、吸器、附着胞、菌核、子座节孢子、厚垣包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同宗配合、异宗配合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1、碳源2、氮源3、能源4、无机盐5、生长因子6、水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光能无机自养型2、光能有机异养型3、化能无机自养型4、化能有机异养型5、营养缺陷型第二节微生物培养基一、制备培养基的原则二、培养基类型第三节微生物营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扩散二、促进扩散三、主动运输1、初级主动运输2、次级主动运输3、基团转位四、膜泡运输基本概念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营养缺陷型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膜泡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第六章病毒第一节概述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三、病毒的宿主范围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第二节病毒粒子(毒粒)的性质一、病毒的结构和形态1. 裸露病毒(naked virus)2. 有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二、病毒的化学组成1、病毒的核酸2、病毒的蛋白质3、病毒脂类与少量糖类:包膜病毒的包膜内含有第三节病毒的复制一、一步生长曲线二、病毒复制周期1、吸附;2、侵入;3、脱壳;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包括病毒基因组表达与复制;5、装配与释放第四节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一、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1、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2、溶源性感染对细胞的影响(1)免疫性(2)溶源转变第五节亚病毒因子一、拟病毒(卫星RNA)二、类病毒(viroid)三、朊病毒(virino)基本概念病毒毒粒、衣壳、囊膜、刺突病毒复制、自我装配一步生长曲线病毒吸附蛋白、病毒受体增殖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卫星RNA、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一、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1、培养平板计数法2、膜过滤培养法3、液体稀释法(The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4、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二、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1、比浊法2、重量法3、生理指标法第二节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一、生长曲线1、迟缓期(Lag phase)(1)迟缓期的特点(2)迟缓期出现的原因(3)在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2、对数生长期(Log phase)3、稳定生长期(Stationary phase)4、衰亡期(Decline或Death phase)二、同步培养1、同步培养、同步生长、同步培养物2、获得同步培养的方法三、连续培养1、连续培养(Continous culture )的定义2、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1)恒化连续培养(2)恒浊连续培养第三节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一、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1、抗微生物剂(Antimicrobial agent)2、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3、抗生素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1、温度2、辐射作用3、过滤作用基本概念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菌落形成单位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速效碳源(或氮源)、迟效碳源(或氮源)同步培养、同步生长、同步培养物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恒浊连续培养防腐、灭菌、消毒、化疗抗微生物剂、防腐剂、消毒剂石炭酸系数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抗生素十倍致死时间第八章微生物的代谢第一节微生物产能代谢一、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发酵(1)EMP途径(Embden - Meyerhof pathway)(2)HMP途径(3)ED途径(4)磷酸解酮酶途径2、呼吸作用(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氨的氧化2、硫的氧化3、铁的氧化4、氢的氧化三、能量转化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3、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1)环式光合磷酸化(2)非环式光合磷酸化(3)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第二节微生物耗能反应一、自养型微生物CO2同化1、Calvin循环2、还原性TCA循环同化CO23、异养型微生物CO2同化4、专性自养菌和严格厌氧菌断裂的TCA循环二、微生物细胞物质合成第三节微生物特有的代谢一、微生物固氮1、固氮微生物2、固氮生化过程二、真细菌肽聚糖合成三、次级代谢物——青霉素生物合成基本概念产能代谢发酵、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IMViC试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氧化细菌、氢氧化细菌兼养型微生物第九章微生物遗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DNA作为遗传物质1、Griffith的转化实验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3、T2噬菌体感染实验二、RNA作为遗传物质三、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第二节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一、基因组的概念1、基因组(genome)2、微生物的基因组二、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三、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1、E.coli 的基因组结构2、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基因组结构3、古细菌詹氏甲烷球菌(Methancoaaus jannaschii)的基因组结构第三节质粒和转座因子一、质粒的分子结构1、结构2、质粒的检测二、质粒的主要类型1、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2、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3、产细菌素的质粒4、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5、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6、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三、转座因子第四节基因突变及修复一、基因突变的特点1、特点(1)非对应性(2)稀有性(3)规律性(4)独立性(5)遗传和回复性(6)可诱变性2、实验证据(1)变量实验(2)涂布实验(3)影印实验二、常见的微生物突变类型1、营养缺陷型(auxotroph)2、抗药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3、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4、形态突变型(morphological mutant)三、诱变剂与致癌物质——Ames试验第五节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一、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1、实验证据2、F因子如何介导结合转移(1)F+×F-杂交(2)Hfr×F-杂交(3)F′×F-杂交3、基因接合转移的过程二、细菌的转导1、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2、局限性转导(specilized transduction)三、细菌的遗传转化1、感受态细胞(compentence cell)2、有活性的外源DNA分子(一)自然遗传转化(natural genetic transformation)(二)人工转化第八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1、衰退(degeneration):(1)消极措施:从发生衰退的菌种中分离未退化个体。

电子科技大学201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201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考试大纲

(3)测量结果的置信度2.3 除方法 2.4 2.5 均 2.6 合成 2.7 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粗大误差的判断及剔除方法 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误差的合成(1)误差传递公式 (1)定义、特征、分类(2)发现方法、判据(3)削弱或消 (1)判别准则(2)剔除方法 (1)等精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2)不等精度测量的加权平 (2)各种函数关系(和差、积商、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的 2)分类(3)评定方法(4)合成 测量不确定度(1)基本概念( 测量数据处理(1)有效数字及舍入处理(2)测量数据的表示方法(3)最小二乘法的基本 2.8 原理 3、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3.1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原理 (1)模拟测量技术( 3.2电子计数器的组成原理和主要测量功能 (1)3.3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分析 (1)测频误差( 较,中界频率 高分辨率时间和频率测量技术 (1)多周期同步测量技术(2)模拟内插法(3)游标法 微波频率测量技术 (1)变频法(2)置换法 频率稳定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1)频率稳定度的表征(2)频稳的时域定义,阿仑方差的测 2)数字测量技术 测频(2)测周(3)测频比(4)测时间间隔 2)测周误差(3)测频和测周土 1误差的比 3.43.5 3.6 量。

3.7 调制域测量技术 (1)调制域测量的基本概念(2)无间歇计数器的实现 4、电压测量4.1交流电压的测量 (1)峰值、均值、有效值的 AC/DC 转换的原理(2)峰值电压表、均值电 压表及有效值电压表的刻度特性及误差分析( 4.2直流电压的数字测量技术 (1) 斜式、三斜式等A/D 转换原理 4.3数字多用表(DMIM 及其变换技术 的组成特点及使用 4.4 DVM 的误差分析及自动化技术 部件的误差(4) DVM 勺自动校正技术( 4.5电压测量的干扰及其抑制技术 措施(3)共模干扰的误差分析及抑制措施 5、信号波形测量(信号时域测量)5.1波形显示器件 CRT 结构及波形显示原理 (1) CRT 的组成及基本性能参数(2)光点扫描式 波形显示原理(3)扫描与同步(4)连续扫描和触发扫描 5.2波形模拟显示技术和通用示波器 (1)通用示波器的组成(2) Y (垂直)通道及其主要性 能(3) X (水平)通道的组成、触发电路、扫描发生器环的原理( 4)多波形显示技术,双踪和双时 基显示原理 5.3波形取样技术及取样示波器 参数。

2011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章节复习提纲

2011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章节复习提纲
B、体温计:如图乙(量程:35—42℃,分度值:0.1℃)
C、寒暑表:如图丙(量程:-35—50℃,分度值:1℃)
、使用方法:估、选、看、测、读、记。
A、估计被测物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高于最大测量值会胀破温度计,低于最小测量值会读不出读数)。
B、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迅速、准确地读数)。
C、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碰到容器底或壁,示数稳定后读数。
它研究的是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学好物理的方法:、善于观察,乐于动手(从生活走向物理)。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从物理走向生活)======﹥学以致用。
第1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测量:、表示符:L(S)
、单位:A、国际单位:米(m)B、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光年。
2011版新课标义务教育初中物理
学习、复习章节提纲(校本教材)
说明:物理学习的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方法。
语文和数学知识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工具。
学习方法:重视实验和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相信自己能学好
付诸于行动(辛勤+汗水)
一定能成功(学好物理)
心有所念,行而成功
班班级:
姓名:
科学之旅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重视观察既有用又有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
B、频率:1S内振动的次数。1Hz=1S-1,f=n/t (n为振动次数,t的单位为秒)。
C、波形的疏密描述音调的高低:波形越密集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2、响度:、定义: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影响因素:A、振幅: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西电微电子概论复试题

西电微电子概论复试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微电子复试考试微电子概论部分(时间2011-4-610:30~12:00满分100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有和两种。

2.半导体中引起的称为漂移电流,有引起的称为势垒电流。

3.半导体中的电容有和。

当PN结正偏时,大于;当PN结反偏时,小于。

4.光刻的流程包
括、、、、、、、。

5.集成电路的中的电容分为、、,电阻分为、、。

6.减少MOS的特征频率
f的方式有、、。

T
7.RAM分为、,ROM分为、、、。

8.集成电路的连接工艺有、、。

9.MOS的三种状态分别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ASIC
2.FPGA
3.CAD
4.ROM
5.V
DS
at 6.MOS的特征频率
f7.PN结的击穿电压8.TTL
T
9.“掺杂”10.版图设计规则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解释随V ce 的增大β增大的现象,并说明对应的参数指标。

2.提高MOS 的T f 方法。

3.说明双极减小基区串联电阻和增大击穿电压的相互制约关系,并说明工艺上使用哪些措施消除影响。

4.利用CMOS 传输门构成D 触发器。

5.利用“与平面”和“或平面”构建以下逻辑关系。

00010100100011001101010100001001101100001001000101101111111011001010111110100101
→→→→→→→→。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1、发酵定义:传统发酵、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工业上的发酵(名词解释)(重点)传统发酵:最初发酵是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麦芽汁或发芽谷物产生气泡(CO2)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包括:1. 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等。

2. 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2、发酵工程定义:(名词解释)(重点)是指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产品。

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发酵(名词解释)是利用生物细胞对一些化合物某一特定部位(基团)的作用,使它转变成结构相类似但具有更在经济价值的化合物的生化反应。

(最终产物是由微生物细胞的酶或酶系对底物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化学反应而形成的)4、生物反应过程四个组成部分?(填空)(重点)原材料预处理生物催化剂的制备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产物的分离纯化发酵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填空、简答)(重点)第一部分生物细胞(获得特殊反应或过程所需的最良好的生物细胞(或酶)。

)第二部分发酵设备与工艺(选择最精良设备,开发最优技术操作,创造充分发挥生物细胞(或酶)作用的最佳环境)附:目前的研究表明:用于发酵技术过程最有效、最稳定、最方便的催化剂形式是整体生物;而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整体生物是微生物细胞。

5、发酵工程要实现发酵过程并获得发酵产品,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填空、简答)•要具有某种适宜的微生物――即必须要有好的菌种。

•要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得各种条件(培养基组成,温度,O2,PH等)――---适宜的工艺条件。

•具有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必要的发酵设备•具有将菌体或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精制成产品得方法和设备――具有完善的产品提取技术。

强烈推荐(生物)2011年小高考复习提纲资料(冲A)

强烈推荐(生物)2011年小高考复习提纲资料(冲A)

2011 年高二生物学业水测试平必修 1复习提纲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 C 、H 、O 、N 、P 、Ca (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 元素。

(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 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

如:克山病(缺硒)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 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2+3-2+-(如Mg 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PO 4 是合成核苷酸原料、Fe 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2+2+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如动物 Ca +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番茄缺少Ca果实顶端暗绿色或灰白色,缺少K 番茄老叶尖端边缘失绿直至干枯坏死)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糖类1、元素组成:由C 、H 、O 3种元素组成。

12、分类单糖二糖多糖概念不能水解的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五碳糖六碳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种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分布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动植物细胞都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主要功能组成核酸的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重要能源物质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蔗糖→1葡萄糖+1果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麦芽糖→2葡萄糖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糖原→葡萄糖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2011专升本微生物复习资料

2011专升本微生物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客观题、问答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或看不清楚的微笑生物的统称。

2、食品微生物学: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

1、微生物包括: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原核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酵母菌、霉菌和原生动物。

2、与食品工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是: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和部分病毒。

3、六界分类系统: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其中微生物包括四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4、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5、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柯赫三、问答题1、微生物学发展分哪几个时期,主要代表科学家及主要贡献?答:推测期(微生物学的史前时期),公元前5000年-1675年,仪狄做酒,贾思勰《齐民要术》观察期(微生物学启蒙期),1675年-1850年,吕文虎克发明了第一台简易显微镜生理学时期(微生物形成期),1850年-1920年,巴斯德证明酒曲发酵由酵母菌代谢作用引起,并发明了巴氏杀菌法;柯赫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发明了琼脂固体培养基分子生物学时期(微生物学发展期),1920年至今,乔治研究基因与酶的关系,萨尔瓦多发现基因突变与环境无关。

第二章、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具有细胞壁,靠二分裂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2、酵母菌:是一群以圆形或椭圆形单细胞的,以出芽或分裂为主要繁殖方式的真菌。

3、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单细胞的丝状分支、不分隔的原核微生物,是介于细菌细菌与霉菌之间的一类生物。

特点是产生抗生素。

4、霉菌:是一类丝状真菌的统称。

5、中间体: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大量内陷折皱到细胞质中,形成管状、层状或类囊状结构,具有代替细胞器部分功能的作用,是许多代谢作用的场所。

2011专升本微生物复习资料

2011专升本微生物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客观题、问答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或看不清楚的微笑生物的统称。

2、食品微生物学: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

1、微生物包括: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原核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酵母菌、霉菌和原生动物。

2、与食品工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是: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和部分病毒。

3、六界分类系统: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其中微生物包括四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4、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5、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柯赫三、问答题1、微生物学发展分哪几个时期,主要代表科学家及主要贡献?答:推测期(微生物学的史前时期),公元前5000年-1675年,仪狄做酒,贾思勰《齐民要术》观察期(微生物学启蒙期),1675年-1850年,吕文虎克发明了第一台简易显微镜生理学时期(微生物形成期),1850年-1920年,巴斯德证明酒曲发酵由酵母菌代谢作用引起,并发明了巴氏杀菌法;柯赫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发明了琼脂固体培养基分子生物学时期(微生物学发展期),1920年至今,乔治研究基因与酶的关系,萨尔瓦多发现基因突变与环境无关。

第二章、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具有细胞壁,靠二分裂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2、酵母菌:是一群以圆形或椭圆形单细胞的,以出芽或分裂为主要繁殖方式的真菌。

3、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单细胞的丝状分支、不分隔的原核微生物,是介于细菌细菌与霉菌之间的一类生物。

特点是产生抗生素。

4、霉菌:是一类丝状真菌的统称。

5、中间体: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大量内陷折皱到细胞质中,形成管状、层状或类囊状结构,具有代替细胞器部分功能的作用,是许多代谢作用的场所。

2011普物下复习大纲

2011普物下复习大纲

2
马吕斯定律(振幅投影定律)
线偏振光通过一偏振片后的强度 I 为
E E 0 cos I I 0 cos
2

3
反射、透射时的偏振现象
(1)布儒斯特定律 (2)起偏方法:反射起偏、玻璃堆
• • i。 • • •• •• • •
4
偏振光的应用
光的双折射现象
1 2 光轴、主平面的概念、双折射现象的解释 惠更斯作图法
d (sin sin ) k , k 0 , 1, 2 , 3 ,

I / I0
7 X射线衍射
(1)布拉格公式 (2)X射线衍射的应用

第十一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2、理解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掌握温度与压强的关系式, 温度与分子动能的关系式;知道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这两概 念具有统计意义;
cos
2
• 非相干叠加——光强的线性叠加 (2)相干条件 (3)相干光的获得 分波前法 分振幅法
v
v
2 双光干涉——杨氏双缝干涉(分波前干涉)
(1)光强公式: I I 1 I 1 2 I 1 I 2 cos (2)光程差的计算 (3) 极大极、小条件 (4)杨氏干涉条纹的特点 (5)光强分布
1 3 cos 4 ( t
x v ) 3 cos( 4 t
• C
x 5
8m
• B
5m
• A
9m
• D
X
)
5 v
(2)以B点为坐标原点 B点振动方程: 3 cos 4 ( t
) 3 cos( 4 t )
波动方程: 2 3 cos[ 4 ( t

微生物复习提纲

微生物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3.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5.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第2章原核微生物1.名词解释:肽聚糖、溶菌酶、核区、异形胞2.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什么是芽胞?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说明芽孢的抗逆性。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4.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5.螺旋体和螺旋菌有何不同?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7.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8.什么是学名?什么是双名法?用具体的例子说明。

9.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10.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第三章真核微生物1.名词解释:真菌、霉菌、酵母菌、真酵母、假酵母。

2.举例说明霉菌与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3.试列表说明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4.试图示真核生物“9+2型”鞭毛的横切面构造,并简述其运动机理。

5.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何不同?6.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7.丝状真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结构?8.试述真菌的孢子类型和特点。

第4章病毒1. 名词解释:病毒粒子、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裂解量、类病毒、朊病毒。

2.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3.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4. 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 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5. 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各类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策略有何区别?6. 病毒复制循环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7.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8. 亚病毒有哪几类? 各自有何特点?9. 某发酵工厂生产菌株经常因噬菌体"感染"而不能正常生产,在排除了外部感染的可能性后有人认为是由于溶源性菌裂解所致,你的看法如何? 并请设计一实验证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数据类型
1、数制转换:十进制←-→十六进制
十进制←-→二进制
十进制←--→BCD
2、真值、原码、反码、补码
3、带符号数加减运算的溢出判断------双高位法
4、无符号数加减运算的溢出判断---CF
5、带符号数和无符号数的扩展
6、BCD数(压缩BCD,非压缩BCD)
7、ASCII码(‘0’,‘1’,’2’,……’9’)
第二章处理器结构原理
1、微机系统的构成
2、8086/8088CPU中14个寄存器名称、功能
(AX, BX, CX, DX,
SI, DI,
SP, BP,
DS, ES, SS, CS,
FLAGS, IP)
3、FLAGS各标志位及其作用
(CF, SF, PF, OF, AF, ZF,
IF, TF, DF)
4、8086/8088CPU基本组成----BIU和EU (BIU包含哪些部件, EU 包含哪些部件)
5、CPU的工作过程(取指令、执行)及指令队列的作用
6、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
7、8086CPU 中20位物理地址的形成
8、8086CPU复位后各寄存器的状态
9、8086/8088CPU公用引脚的功能
10、8086/8088CPU最小模式下引脚的功能
第三章存储器
1、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分类
2、芯片数、组数、片内地址、片选地址线根数的计算
3、地址信号的译码、每个存储器芯片地址范围的确定
4、存储器芯片与AB, DB, CB的连接
第四章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
1、操作数寻址方式(七种)及所使用到的寄存器
2、程序转移地址的寻址方式(四种)
3、传送类指令
(MOV, IN, OUT, PUSH ,POP)、
算术运算指令
(ADD, SUB, INC, DEC, CMP)、
逻辑和移位指令
(AND, OR, XOR, NOT,
SAL,SAR,SHR,RCL,RCR)、
控制转移指令
(JMP, JC, JZ,JG, JL,
JNG, JNL, JGE, JLE,
LOOP, INT,);
串操作指令
(MOVS,REP,REPZ,CMPS,SCAS)
第五章汇编
1、基本语法
2、伪指令(汇编时不产生机器指令,只用
来指示如何汇编)
(SEGMENT, ASSUME, DB, DW, END,
EQU)
3、运算符
(+, -, *, / , PTR, DUP, OFFSET, SEG, $)4、程序的标准格式
(堆栈段、数据段、代码段…..见P142)5、编程
(顺序、分支、循环程序设计)
第六章存储管理
实方式下的存储管理(分段)
第七章中断(实方式下)
1、中断的概念
2、中断的分类(NMI,INTR)
3、中断的屏蔽
4、IVT, 中断类型号、向量地址、中断向量
5、8259A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接口
1、接口的基本概念
2、端口的基本概念、与接口的关系
3、基本的输入输出方法
4、8255A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5、8255A的工作方式(0:基本,1:应答,
2:双向)
6、8253/8254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7、串行通信:异步通信的帧格式、波特率
8、调制解调原理
9、8251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