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 试题{绝对精品 16套}化学基本理论复习一
化学基础复习题(附答案)
化学基础复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A、HCOOHB、CH3COOHC、CH3CH2OHD、CH3CHO正确答案:D2、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乙烯B、苯酚C、乙醇D、苯正确答案:B3、乙醇沸点(78.3℃)与分子量相等的甲醚沸点(-23.4℃)相比高得多是由于 ( )A、乙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甲醚不能B、甲醚能与水形成氢键C、甲醚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乙醇不能D、乙醇能与水形成氢键,甲醚不能正确答案:A4、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是( )A、苯B、丙烯C、乙炔D、聚乙烯正确答案:B5、下列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B、加重金属盐C、加酸D、加有机溶剂正确答案:A6、一定温度下,加水稀释弱酸,数值将减小的是( )B、αC、pHD、[H+]正确答案:D7、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A、溶质颗粒的大小B、溶质的颗粒总数C、溶质的性质D、溶剂的性质正确答案:B8、欲配制PH=4.50的缓冲溶液,若用HAc及NaAc配制,则c(HAc)及c(NaAc)的浓度之比为(HAc的pKa=4.76)( )A、4.76/1B、1/4.76C、1.78/1D、1/1.78正确答案:C9、下列哪项不属于羧酸衍生物()A、乳酸B、甲酸乙酯C、乙酰胺D、乙酸酐正确答案:A10、苯酚俗称()A、石炭酸B、溴苯C、苄醇D、甘油正确答案:A11、在常温下,pH=6的溶液与pOH=6的溶液相比,其氢离子浓度A、高10倍B、高2倍C、高100倍正确答案:C12、单糖与浓酸和α-萘酚反应能显紫色,这一鉴定糖的反应叫( )A、糖脎反应B、Seliwanoff反应C、成苷反应D、Molish反应正确答案:D13、下列不能做为配位体的物质是( )A、C6H5NH2B、CH3NH2C、NH4+D、NH3正确答案:C14、为了保证某工作液的PH值为4--5,应选用( )缓冲对配制缓冲溶液。
2010年高考化学备考复习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⑿ ⒀ ⒁
1molNa2O2 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NA 1mol 辛烷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为 25NA 1L1mol /L 的 AlCl3 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 NA — 29gC2H5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8NA 标况下,NA 个 SO2 和 NA 个 SO3 分子所占的体积相同 在 1molSiO2 晶体中所含的 Si_O 键数为 4NA 28g 乙烯和 28g 聚乙烯所含的 C 原子数都是 2NA 31g 白磷中含有 3/2NA 个 P—P 键 106gNa2CO3 固体中,含有 NA 个 CO32— 若是 Na2CO3 溶液中呢? (15) 4 g 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 0.2× 6.02× 1023 (16)250mL2mol/L 的氨水中含有 NH3· H2O 的分子数为 0.5× 6.02× 1023 (17)1L 1mol· L―1 的 HAc 溶液中含有 6.02× 1023 个氢离子 (18)18g D2O(重水)完全电解,转移 6.02× 1023 个电子 答案:1.500ml D 2.D 3. C.4. ⑷⑺⑼(15) (16) (17) (18) 二 、物质的分类 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4.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了解胶 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以及电泳等) ,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 简单问题(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练习题 1.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 A.少量酒精在空气中挥发不见了;少量酒精在空气 中燃烧后消失 B.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晶体碳酸钠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 C.木炭燃烧发光、发热;电灯发光、发热 D.石灰水中通入少量 CO2 后变浑浊;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 2. 奥运会会旗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 件下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 应及复分解反应,合适的一组是( )
基础化学复习题(含答案)
基础化学复习题(含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苯的通式与炔烃的通式相同。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分子式或化学式或粒子名称指明粒子的种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离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组成该离子的各原子相对质量之和。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定量分析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所有化学反应都能作为定量分析法的基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苯是无毒,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聚合生成聚乙烯。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由于溶液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也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乙烯与乙炔都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比乙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快些。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无关。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缓冲溶液就是能抵抗外来酸碱影响,保持pH绝对不变的溶液。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1.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70度时,主要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
A、正确正确答案:A12.实验室中油类物质引发的火灾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器皿不洁净,溅失试液,读数或记录差错都可造成偶然误差。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所有的酸碱滴定过程中,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一定显中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纯水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10-7mol/L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叫做烯烃。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可以利用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销毁实验后残余的金属钠。
A、正确正确答案:A18.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的c(OH—)与c(H+)的乘积增大了。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9.实验中,应根据分析任务、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
2010化学高考真题
2010化学高考真题2010年的化学高考真题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下面将从题目内容、解题技巧、涉及知识点等方面对2010年化学高考真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单选题1. 根据2010年的化学高考真题,单选题是其中的一个题型。
单选题在高考中的分值较高,是考生需要重点复习的部分。
在解答单选题时,考生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
2. 例如,“下列元素中,最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的元素是()”这种题目属于单选题,正确答案是钠。
这类题目考察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多选题1. 多选题在2010年的化学高考真题中也有所涉及。
多选题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考生掌握多种知识点并能正确综合运用。
2. 例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这种类型的多选题需要考生辨别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哪些说法是错误的,从而做出正确答案的选择。
三、填空题1. 在2010年的化学高考真题中,填空题也是考生需要认真对待的题型之一。
填空题对考生记忆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出了挑战。
2. 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的一个变量p,V,T与n的关系式是_____”这种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掌握情况,考生需要填入正确的公式。
四、解答题1. 解答题在2010年的化学高考真题中占有重要地位,解答题往往需要考生结合多种知识点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论述。
2. 例如,“某物质的密度为5.5 g/cm3,其晶体结构可能是_____”这种解答题需要考生结合密度的数值和晶体结构的知识进行答题,考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应试技巧1. 在2010年的化学高考真题中,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仔细审题,明确题意;②按照题目要求有条不紊地解答;③对于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最后再回过头来仔细考虑。
2. 此外,考生需要充分复习知识点,做到知识面广,深入理解。
同时,多进行模拟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六、知识点回顾1. 2010年的化学高考真题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包括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计算等多个方面。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 B.10(2a-b) mol/LC.10(b-a) mol/L D.10(b-2a) mol/L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 = -12.1 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 -55.6 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C.+43.5 kJ/mol D.+67.7 kJ/mol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 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第Ⅱ卷必考:二、非选择题(共43分)26.(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化学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宁夏、吉林、黑龙江)理综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 B.4种 C.5种 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C.10(b-a)mol/L D.10(b-2a)mol/L5.(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 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下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二、非选题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1. (2010全国卷1)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 ①④ B .③④【答案】B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的条件及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点评】本题很有新意,不过貌似一些反应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了:如烯烃的氧化,烯烃与水加成!但总体还可以,有些创意,赞一个!有机结构一性质一官能团这条主线能够推陈出新难能可贵的!(2010浙江卷)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C.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HBr③i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C.②③ D .①②可!【解析】易知发生四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下图所示,显然Y、Z中只含一种官能团,即【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与HX加成,与H20加成,双键被氧化剂氧化,D. 阴极射线、:•-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试题解析:A 、光导纤维、棉花、油脂、 ABS 树脂来自高中化学课本体系的不同位置,但,都是所在部分的重点识记的知识内容。
考察学生化学知识面的宽度,考察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和重 点知识的敏感度。
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 2。
棉花是天然纤维,油脂是天然混甘油酯,棉花和油脂是天然有机高分子,ABS 树脂是合成有机高分子。
B 、核能、太阳能、甲醇汽油、无磷洗涤剂分据不同章节,和社会生活热点息息相关。
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并不是书本知识。
要了解 低碳的含义,更要明确化学知识对低碳的实际意义。
考察学生的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或关注 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应用积极性。
其中无磷洗涤剂不能直接降低碳排放。
C 红外光谱仪、核 磁共振仪、质谱仪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基本实验仪器,课本集中在选修模块中。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 16 P31 Cl35。
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熔点:Si 3N 4>NaCl >SiI 4 B. 沸点:NH 3〉PH 3〉As 3C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 D. 碱性: NaOH 〉Mg(OH )2>Al (OH )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 将2CO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 . 将2SO 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 SO 沉淀D . 将3NH 通入热的4CuSO 溶液中能使2Cu +还原成Cu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 将铁粉加入稀释硫酸中:B .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C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D . 将铜屑加入Fe 3+溶液中: 2 Fe 3++Cu=2 Fe 2+ Cu 2+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1。
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PH =8。
0D 。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10。
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由有机光敏染料(S )涂覆TiO 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李自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TiO/S*+3I-→2TiO2/S + I3-2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
2010年第一轮化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化学基本知识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化学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自然观。
如:如何使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如何储存和使用化肥、正确认识吸烟的危害等。
(2)化学指导我们合理利用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将海水淡化,还能将污染的水净化后重新使用。
解决人类面临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
利用化学知识研究出防止或延缓钢铁腐蚀的方法。
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化学科学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用化学方法对大气进行监测和污染防治,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变废为宝。
(3)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新科学技术需要各种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这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化学科学在合成各种药物、消灭传染病和延长寿命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化学科学的发展,制造出了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送信息的光导纤维;应用太阳能发电、开发洁净能源也都需要化学的支持。
2.化学研究些什么(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③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两种主要类型。
注意: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但不能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
判断物质的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灯泡通电发热、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从微观角度来看,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分子。
b.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有蜡烛熔化和蜡烛形状的改变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像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形状变化等都只发生物理变化而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将SO2通入2BaCl溶液可生成3BaSO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CuO+H20,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 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点评】再次印证了以本为本的复习策略,本题四个选项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就有可能出错!2.(2010全国卷1)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解析】设n(PCl3)=X mol, n(PCl5)=Y mol,由P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好!(2010全国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将SO2通入2BaCl溶液可生成3BaSO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CuO+H20,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 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010-9-7
第二单元《基本概念原理( 第二单元《基本概念原理(二)》 单元测试题更正 1.第5题题干中应为 4s 第 题题干中应为 2.第10题题干中应为 第 题题干中应为 3.第13题题干中应为△H2= + 226.2kJ/mol 第 题题干中应为△ 此题( )答案中△ 此题(2)答案中△H= + 172.5kJ/mol
远 离核距离:近—————————远 离核距离: 1)每个电子层最多排2n2个电子 )每个电子层最多排 2)最外层≤ 8个电子,次外层≤ 18个电子, )最外层≤ 个电子 个电子, 外层≤ 个电子 个电子, 3)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后排能量高的电子层 )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 要求:会画 ~ 号元素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会画1~20号元素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有几种元素的微粒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如图所示 (1)某电中性微粒一般不与其他 元素的原子反应, 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符号是 现白色浑浊,这种微粒符号是 现白色浑浊, 。 。 (2)某微粒的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时会出 某微粒的盐溶液,加入AgNO (3)某微粒氧化性甚弱,但得到电子还原性 某微粒氧化性甚弱, 且这种原子有一个单电子, 强,且这种原子有一个单电子,这种微粒符号 某微粒具有还原性, (4)某微粒具有还原性,且这种微粒失去 个电子即变为原子, 2个电子即变为原子,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三
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约为 分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约为49分
题型 题 号 6 选择题 (24分) 分 10 11 12 分 值 考查内容 教材主要出处 选修1、选修 选修 、选修4 必修1、选修 必修 、选修4 选修4 选修 选修4 选修
6分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分 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氧化 6分 分 还原反应 6分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转化 分 6分 化学平衡常数 分
2010年高考有机化学复习资料
2010年高考有机化学复习资料*主要知识点烃*有机物;烃、烃基;同系物、同系列;同分异构;*甲烷(结构、性质、用途);烷烃(结构、通式、通性、命名);*取代反应;*乙烯(结构性质、实验室制法、用途);烯烃(结构、通式、通性、命名)*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乙炔(结构、性质、实验室制法、用途);炔烃(结构、通式、通性);*苯的结构;苯的取代(卤代、硝化)和加成;*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芳香烃与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同分异构现象;*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及主要产品;分馏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煤的干馏及主要产品;烃的衍生物知识点:*官能团;*卤代烃的重要化学性质*乙醇的物性和化性;醇的结构、分类、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乙醇的分子内与分子间脱水的条件及产物;乙二醇、丙三醇、甲醇的结构;*酚的结构特点;苯酚的物性和化性*乙醛的物性和化性;醛的结构特点、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乙醛的工业制法;甲醛的结构;*乙酸的物性和化性;羧酸的结构特点、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甲酸、乙二酸、苯甲酸、高级脂肪酸的结构式;*酯化反应的特点和条件;酯的结构特点;酯的水解条件、程度;油脂、糖类、蛋白质、合成高分子知识点:*油脂结构特点;油脂物性和化性(氢化与皂化);*葡萄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糖类、单糖、二糖、多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的通式,鉴别和水解反应;*纤维素的通式、水解、酯化;二者的用途;*蛋白质的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蛋白质的性质;*合成材料;简单的单体聚合方程式的书写;*几组概念的区别1、,根、基、原子团根: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都是离子,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基: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不能电离,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或几个氢原子后剰余的含有末成对电子的原子团。
原子团:几个原子团结合而成的在许多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的集团。
烃基有:甲基、--CH3 乙烯基—CH=CH2正丙基—CH2—CH2—CH3 异丙基--CH(CH3)2苯基--C6H5 乙基--CH2CH3官能团有:碳碳双键C=C 碳碳叁键—C≡C—,卤原子—X,羟基—OH,醛基—CHO,羰基C=O羧基—COOH,氨基—NH2,硝基—NO2,磺酸基—SO3H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基本理论复习一专题一质量守恒定律阿加德罗常数及定律[知识规律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发生改变。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 l/V2=n l/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计量的,0.012k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1是它的近似值。
注意:叙述或定义摩尔时一般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具体计算时常取6.02×1023mol-1。
[思维技巧点拔]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直接应用[例1] 有一在空气里暴露过的KOH固体样品,经分析其含水7.65%,含K2CO3 4.32%。
其余是KOH。
若将ag样品放入b mL 1mol/L的盐酸中,使其充分作用后,多余酸用25.25mL c mol/L的KOH溶液恰好中和完全。
蒸发所得溶液,得到固体质量的表达式中(单位g)()A.只含有a B.只含有b C.可能含有b D.一定有a、b和c[解析]本题如使用Cl原子守恒的方法可大大简化解题步骤。
由题意,反应后溶液为KCl溶液,其中的Cl-来自盐酸,所以所得KCl固体的物质的量与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即为0.001bmol,质量为0.0745bg。
如果解题时使用ag这个数据,也能获得答案,此时答案中也会含有b,请读者自行解答。
正确答案为:C。
[例2]在一定条件下,16gA和22gB恰好反应生成C和4.5gD。
在相同条件下,8gA 和15gB反应可生成D和0.125molC.从上述事实可推知C的式量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当16gA与22gB恰好反应生成4.5gD的同时,生成C的质量应为16十22一4.5=33.5g,当8gA和15gB反应时,根据判断B是过量的,A与C的质量关系应是16:33.5=8:x,x=16.75g,M(C)=16.75g/0.125mol=134g/mol,即C的式量为134。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直接应用[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物22.4L,其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B.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N A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2时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D.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 A[解析]阿伏加德罗定律所述的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下,22.4L混合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所以选项A正确。
标准状况下。
辛烷是液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22.41/mol这一量,所以1L辛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22.4mol,选项B错误。
每生成1molH2时必有2molH+获得2mol电子,即转移电子数为2N A,选项C正确。
1个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所以1mol氦气含有2mol电子,所以选项D错误。
正确答案为:AC。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台应用[例4]在一定条件下,有aLO2和O3的混合气体,当其中的O3全部转化为O2时,体积变为1.2aL,求原混合气中O2和O3的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体积比,所以此题实际是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题。
设混合气体中O3占xL,则O2为四、阿伏加德罗定律与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例5]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一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可完全分解成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
则A单质的一个分子中有个A原子,A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折]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同温度和压强时,p1/p2=N1/N2得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1.75=4:7,可理解为反应式左边气体和反应式右边气体系数之和的比为4:7,再按氢原子守恒不妨先将反应式写为4AH3=A()十6H2,再由A原子守恒得A右下角的数字为4。
本题答案为:4,4AH3=A4十6H2。
五、阿伏加德罗定律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例6]1体积SO2和3体积空气混合后,在450℃以上通过V2O5催化剂发生如下反应:2SO2(气)+O2(气) 2SO3(气),若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比为0.9:1。
则反应掉的SO2是原有SO2的%。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体积。
设参加反应的SO2为x体积,由差量法2:1=x:0.4解得x=0.8体积,所以反应掉的体积是原有。
六、阿伏加德罗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例7]将4g甲烷和适量氧气混合后通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燃使之恰好完全反应,待恢复到原温度后,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3.03×105Pa和1.01X105Pa,同时又测得反应共放出222.5kJ热量。
试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有两个注意事项:一是必须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二是注明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
要写本题的热化学方程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水的状态,二是反应过程中对应的热效应。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根据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水在该状态下是液体(想一想,如为气体则反应前后的压强比应为多少?),因4g甲烷燃烧时放出222.5kJ热量,则1mol甲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
本题答案为:专题二氧化还原再打造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判断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我们判断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一般是成对出现的,理清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若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则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时,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时,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
(4)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5)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简单),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6)其它条件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而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氮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依据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得失电子的总数(或化合价升降的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
(具体参见下面的例题)思维技巧点拔一、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例1] 根据反应式:(1),(2),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解析: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根据⑴有还原性I->Fe2+,根据⑵有还原性Fe2+>Br-。
正确选项为:B。
[例2] 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
由(1)得化合价Q>G,因为该反应为歧化反应,G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必介于Q和-1价氯之间。
同理由(3)结合(1)得化合价Q>Y>G,由(2)得化合价X>Q,由(4)结合(2)得化合价X>Z>Q。
正确答案为:B。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常见题型1.定项配平[例3] 配平下列方程式,将系数填在空格内:[解析]分析反应前后Cl和P的化合价变化,每个氯原子由,化合价升高数为6,而每个P原子化合价由0变为+5,P4中4个P的原子降低数为20,由最小公倍数可得HClO3前的系数为10,P4前的系数为3,其它元素原子的系数使用观察法配平。
配平的中间步骤可表示如下:2.缺项配平[例4] 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解析:比较反应式两边的原子或原子团可知,右边有18个离子,左边只有1个离子,应在HCl前加18,再比较反应式两边H、O原子个数不等。
可见未知生成物中含有氢、氧元素,未知物应为水,由原子个数守恒得系数为8。
本题答案为:3.未知量配平[例5] 由硫可得多硫化钠Na2Sx,x值一般为2~6,已知Na2Sx与Na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试配平上述方程式,若某多硫化钠在反应中消耗的NaClO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试以求得的x值写出该多硫化钠的分子式_________。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必须正确标出Na2Sx中硫的化合价,由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这一原则得硫的化合价为。
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硫元素由升高到+6价,每个硫原子净升高级为,x个硫原子共升高6x+2,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到—1价,净降低数为2,根据最小公倍数可得Na2Sx前的系数为1,NaClO和NaCl前的系数为3x+1。
其它物质前面的系数使用观察法配平。
本题答案为:根据“反应中消耗的NaClO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有,算出x=5。
多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5。
4.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例6]当KMnO4消耗0.05mol时,产生的CO2的体积为_______L(标准状况)。
[解析]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无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相似,关键是正确标定有机物中碳的化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