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常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二、课程性质《机械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为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

三、参考学时96学时四、学分6学分五、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掌握常用量具与量仪的结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

2.掌握各种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3.掌握液压的基础知识,熟悉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使用要求,具备识读和分析中等复杂液压系统图的能力。

4.初步具备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及科学的工作态度。

(2)掌握各类机械传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3)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六、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任务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任务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七、课程内容纲要项目一量具与量仪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和角度等的计量方法。

2.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长度量具的结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

3.掌握万能角度尺等角度量具的结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

4.了解其他常用量具和量仪的使用。

项目二机械传动任务一平面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机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质,并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基本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装配和工艺等方面的知识;3. 熟悉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包括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方面的知识;4. 具备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

二、课程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装配原理和工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3.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方面的基本工艺和技术;4. 机械实验和测试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

具体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3. 网络教学,通过网络课程、网络资源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全面客观,既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1. 理论水平评价,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3. 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考核、综合实习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它属于专业核心基础课,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课程有《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机械中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金属材料知识、机械传动、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表达方法等主要内容。

其中重点讲解各种常用的机械结构与传动方式,掌握常用标准零件的用途、性能及相关参数等机械基础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从事机械人设备改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电路和气路安装等;(3)掌握机构传动的原理;(4)掌握装配过程、工具整理及现场管理步骤;(5)掌握解读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的各个参数;(6)掌握机械系统装调、系统操作和传动的各个步骤;(7)掌握故障诊断及异常处理、工业机器人机械传动状态检查等步骤及解决方法。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 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 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 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 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 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 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19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使学生掌握一般工作条件下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同时,也为学生在生产中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二、课程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依据1.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实训两个环节。

授课过程中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课程深度、难度做出适当调整,根据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懂得机械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设计依据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为指导,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依据学校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三、教学方法建议1、明确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本课程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根据任务展开教学。

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任务。

2、抓好切入点(案例)。

理解、把握、利用好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活动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应根据任务实施的难易程度,给予必要的指导。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读生,学制三年二、适用专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课程性质《机械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数控技术应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平面连杆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联接、支承零部件、机械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等内容。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

注重机械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工程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约束、约束力和力系的基本知识,能对杆件的受力进行分析;(2)通过学习杆件的强度和刚度,了解杆件的内力、轴力等,进行杆件变形的内部受力分析;(3)通过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分类以及牌号,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4)通过学习运动副与机构的组成,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学会机构类型判断的方法;(5)通过学习凸轮机构、槽轮机构、棘轮机构等工作原理、结构、类型,了解它们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实例;(6)通过学习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的运动,掌握它们的运动特点和运用场合;(7)通过学习螺纹、键、销、支撑零件的类型和应用特点,掌握它们的运用特点及运用场合;(8)通过机械节能环保知识和安全防护措施,了解和增进我们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环保素养。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机械基础课程的标准,以提供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知识的机会。

课程内容机械基础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 机械工程导论: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领域。

2. 材料力学:讲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应力分析,涵盖静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力学。

3. 流体力学:介绍流体的力学行为、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4. 热力学:涵盖能量转换、热力循环和热力学性质。

5. 机械设计:讲解机械元件和机械装置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

6. 机械制造工艺: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和机械加工方法。

7. 自动控制原理:涵盖机械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

研究目标通过完成机械基础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研究目标: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力分析方法。

3.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流体行为。

4. 熟悉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循环。

5.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6. 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和加工方法。

7.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

评估方法为确保学生达到研究目标,下面的评估方法将被采用:1. 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和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理解能力。

参考资料为辅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机械基础知识,以下参考资料可作为教材:1. 《机械工程导论》2. 《材料力学教程》3. 《流体力学原理与应用》4. 《热力学基础》5. 《机械设计基础》6. 《机械制造工艺学》7. 《自动控制原理与技术》结束语本文档为机械基础课程的标准,目的是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知识。

通过参与该课程,学生将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评估机制,以实现学习目标。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23年《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械工作原理和机械工程材料性能,能够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机械基础》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2. 了解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3. 掌握常用机械的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

4. 了解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5. 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

2. 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3. 结合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关注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四、课程实施建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为适应机械产业升级和企业高速发展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旨在加强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机械设计、机械结构认识与应用能力培养。

机械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技术装置,在现代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以实用为原则,以会用为目标。

重点研究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熟悉蜗杆传动、轮系等传动,了解螺旋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机构形式及键、销等连接方式。

熟悉轴、轴承及联轴器、离合器等结构、类型与应用。

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对机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掌握,并能合理应用机械结构等。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通过项目任务和工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惯,让学生在研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通过课后拓展训练,巩固课堂项目研究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研究的良好惯。

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机械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计算的能力。

本课程适用于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学时为48~56学时,学分为3~4学分。

开设时间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信息处理能力,本课程将搭建课程网络研究平台和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在社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通过项目任务交流与互助,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此外,课后训练将拓展研究项目,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将掌握机械工程手册查阅能力,并培养爱岗敬业、精准求精的基本素养。

在专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将使学生掌握齿轮、带、链等机械传动的类型、原理及应用,并具备机械传动装置的分析与选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熟悉轮系的类型、作用,以及定轴轮系的有关计算;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的结构、原理及性质,并具备常用机构的应用能力;了解棘轮机构等间歇运动等机构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熟悉螺纹、键、销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熟悉轴及轴承类型、应用及特点,并具备分析轴结构的能力;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场合。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 熟悉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制作和维修工作。

4. 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机械工程基本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工程基本技能,包括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4.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项目等。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和工程项目等方面的教学。

四、考核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如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工程项目报告等。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号:总学时数:6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作为机械的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从而为研究开发机器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从事简单机械装置设计以及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和故障分析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机械基础》课程为学生机械工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部分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课程支撑;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机械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对建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设计思路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以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工程技术为模块,设计教学单元,每一技术模块关联专业设备的相关内容。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课程能力培养分解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将本课程进行专项能力划分,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分五、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解决相关仪器设备应用与维护中具有共性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将来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所需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应用广、技术知识含量高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零件、机械原理、液压气压传动等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工程力学、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分析机械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有关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机械传动等方面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并旨在培养身体素质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具有在各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线的操作、维护等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他人相处。

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工程知识了解掌握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内容。

以工程材料、机械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以及机械零件等工程技术为模块,设计教学单元,每一技术模块关联专业设备的相关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注重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学生阶段性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综合能力训练,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1、2学期;学时:125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机械工程力学基本知识;2.熟悉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的基本知识;3.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4.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掌握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的方法;5.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的标注;6.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知识。

机械基础 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 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引言机械基础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基本工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理解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分析;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内容,学习力学原理和应用,了解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2. 热学:学习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定律,理解热力学过程和能量转化;3. 流体力学:学习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体力学定律,掌握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4. 机械元件:学习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传动装置、传感器、执行器等;5. 机械设计: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机械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2. 实验教学:安排机械基础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和制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机械系统的运行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实验报告等方式,考核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设计项目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给予综合评价和等级评定。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1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1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2023学时数:144 学分:9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电机与电气控制》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材料、机械制图及机械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鉴别机械材料,熟悉机械制图,分析机械功能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注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扩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机械素养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专业领域对工匠素质的要求。

课程设计以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自助的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导向发展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的目标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从事简单机械装置设计以及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利故障分析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六、课程的内容标准绪论第1章杆件的静力分析1-1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2力矩、力偶、力的平移1—3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1-4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第2章直杆的基本变形2-1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2-2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分析2-3材料的力学性能2-4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2-5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2—6圆轴扭转2—7直梁弯曲2—8组合变形2-9交变应力与疲劳强度2—10压杆稳定第3章工程材料3-1黑色金属材料3—2有色金属材料3-3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3-4其他新型工程材料3-5材料的选择及运用第4章连接4-1键连接4-2销连接4-3螺纹连接4-4弹簧4-5联轴器4-6离合器4-7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联轴器的拆装第5章机构5-1平面机构的组成5-2平面四杆机构5—3凸轮机构5-4间歇运动机构5-5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生产现场观察第6章机械传动6-1带传动6—2链传动6-3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台钻速度的调节6—4齿轮传动6-5蜗杆传动6-6齿轮系与减速器6-7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减速器的拆装第7章支承零部件7—1轴7—2滑动轴承7—3滚动轴承7-4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齿轮轴的拆装第8章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8-1机械润滑8-2机械密封8-3机械环保与安全防护第9章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9-1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9-2液压传动9-3气压传动七、课程实施的建议建议本课程重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联系,采取理论课与学生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专题学习内容如下: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144,其中理论118,实习20,机动6。

《机械基础常识》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常识》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常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常识二、对象:初中毕业学生或相当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社会人员三、课时:52四、学分:3五、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所必需的金属材料、机械传动、通用机械零件和常用机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目标:●能查询材料手册的能力,能识别材料牌号,判断材料的性能。

●能理解材料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的用途。

●能把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与机床的工作原理联系起来,认识机床的运动机理。

●能识别机器中常用机构的类型,滚动轴承的型号。

六、设计思路以金属材料、机械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以及通用机械零件为项目,设计教学模块。

在课程施过程中,加大中职学生实践实环节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七、内容纲要项目一认识常用金属材料 32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能识别碳素钢、合金钢、有色金属的牌号及典型用途。

促成目标:1.能根据材料的力学指标理解材料性能。

2.会查询材料的切削手册,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模块一:认识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工作任务1.认识硬度、强度、塑性的衡量指标及代号2.判断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二)相关实践知识1.拉伸试验机的使用2.硬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三)相关理论知识1.力的概念、面积的计算(四)拓展知识1.韧性指标,疲劳强度2. 2.材料的工艺性能模块二:认识碳素钢(一)工作任务1.能区分纲与铁2.认识碳素钢的牌号、类别、用途(二)相关实践知识1.用金属火花的粗细判断碳素钢的种类2.碳素钢的切削性能(三)相关理论知识1.铁碳合金的相图(四)扩展知识(五)1.炼钢的基础知识模块三;合金钢和硬质合金的区分(一)工作任务1.认识合金钢的牌号、类别、用途2.能根据材料的不同选择切削加工的刀具材料(二)相关实践知识1.挫刀、告诉钢车刀、铣刀、钻头、弹簧、滚动轴承、桥梁、汽车大梁等的材料。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1)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1)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所谓综合性,是因为这门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方面的内容;所谓基础,是因为无论从事机械制造或维修,还是使用、研究机械或机器,都要运用这些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在实验、实习、生产劳动中积累经验,观察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拓宽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构建自己的职业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在培养体系上从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出发,以机械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点,并参考有关部门颁布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力图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模块化教学,先从工程力学入手,再到机器的组成、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通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同时,通过企业“6S”管理方法使学生树立使用机电设备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后续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结构以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为线索设计,包括:金属材料的性能、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共8个模块。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0学时,其中60学时为理论课教学。

2.课程目标可以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了解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应用;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材料的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模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常识》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常识
二、对象:初中毕业学生或相当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社会人员
三、课时:52
四、学分:3
五、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所必需的金属材料、机械传动、通用机械零件和常用机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目标:
●能查询材料手册的能力,能识别材料牌号,判断材料的性能。

●能理解材料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的用途。

●能把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与机床的工作原理联系起来,认识机床的运动机理。

●能识别机器中常用机构的类型,滚动轴承的型号。

六、设计思路
以金属材料、机械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以及通用机械零件为项目,设计教学模块。

在课程施过程中,加大中职学生实践实环节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认识常用金属材料 32课时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能识别碳素钢、合金钢、有色金属的牌号及典型用途。

促成目标:
1.能根据材料的力学指标理解材料性能。

2.会查询材料的切削手册,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模块一:认识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工作任务
1.认识硬度、强度、塑性的衡量指标及代号
2.判断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
(二)相关实践知识
1.拉伸试验机的使用
2.硬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相关理论知识
1.力的概念、面积的计算
(四)拓展知识
1.韧性指标,疲劳强度
2. 2.材料的工艺性能
模块二:认识碳素钢
(一)工作任务
1.能区分纲与铁
2.认识碳素钢的牌号、类别、用途
(二)相关实践知识
1.用金属火花的粗细判断碳素钢的种类
2.碳素钢的切削性能
(三)相关理论知识
1.铁碳合金的相图
(四)扩展知识
(五)1.炼钢的基础知识
模块三;合金钢和硬质合金的区分
(一)工作任务
1.认识合金钢的牌号、类别、用途
2.能根据材料的不同选择切削加工的刀具材料
(二)相关实践知识
1.挫刀、告诉钢车刀、铣刀、钻头、弹簧、滚动轴承、桥梁、汽车大梁等的材料。

2.硬质合金刀具的车削性能
(三)相关理论知识
合金元素、平均含碳量的比例。

(四)扩展知识
1.铬不锈钢
2.铬镍不锈钢
模块四;铸铁和有色金属
(一)工作任务
1.能认识铸铁及铝合金的牌号、区分铸铁的用途。

(二)相关实践知识
1.零件铸造的过程。

2.机床床身、水泵壳体、气缸体、车轮壳、动机曲轴等零部件的材料
(三)相关理论知识
1.碳元素存在的形式
2.铁碳合金的相图
(四)扩展知识
1.铸铁的切削加工
2.铝及其合金的加工
3.铜及其合金的加工
项目二常用机构8课时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认识铰链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
促成目标;
1.能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2.会描述凸轮机构的组成与类型。

模块一;认识铰链四杆机构
(一)工作任务
用实例说明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

(二)相关实践知识
设计简单的平面连杆机构
(三)相关理论知识
能区别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形式,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四)扩展知识
区别不同类型的棘轮机构,举例说明棘轮机构工作原理和用途。

模块二;认识凸轮机构
(一)工作任务
能举例说明凸轮的应用。

(二)相关实践知识
能根据冲床的、剪板机的工作过程来描述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

(三)相关理论知识
能区别不同类型的凸轮机构。

(四)扩展知识
区别不同类型的槽轮机构,举例说明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项目三常用机械传动装置 36课时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能判断各种机床采用的传动类型、理解传动工作原理、应用场所。

促成目标;
1.能描述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识别V带和带轮结构;
3.解决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保养有关问题。

4.能描述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识别滚子链的结构。

5.能理解齿轮工作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
6.能描述渐开线直齿轮和斜齿轮的啮合原理,
7.会直齿轮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模块一;认识带传动
(一)工作任务
能说明带传动的传动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
(二)相关实践知识
1.带的安装
2.能使用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三)相关理论知识
1.能计算带传动的传动比及带轮的转速
2.能看懂V带的新标准及其选用方法。

(四)拓展知识
带传动的包角和带长的计算
模块二:认识链条传动
(一)工作任务
能说明链条传动的传动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
(二)相关实践知识
1.能调整或更换自行车的链条
2.能安装与拆卸设备上设备上的链条
(三)相关理论知识
能计算链传动的传动比
(四)拓展知识
1.识别滚子链的结构,对比带传动的不同点
2.链轮的结构
模块三:认识齿轮传动
(一)工作任务
能描述齿轮传动的种类、特点和应用场合
(二)相关实践知识
1.能看懂齿轮加工的方法
2.能理解普通车床主轴箱齿轮传动
(三)相关理论知识
1.能说明直齿圆住齿各部分的名称,能计算主要参数及尺寸。

2.能判断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3.变速机构的计算
4.会计算轮系的传动比和转速。

(四)拓展知识
1.斜齿圆住齿轮与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比计算与传动特点
2.蜗杆传动的类型与特点及蜗杆
模块四:认识数控机床进给传动
(一)工作任务
能描述滚珠丝杆螺母传动的特点
(二)相关实践知识
1.能看懂滚珠丝杆螺母传动的结构
2. 滚珠丝杆螺母传动的安装
3.伺服电机与丝杆的连接方式
(三)相关理论知识
1.电机工作原理
(四)拓展知识
1.伺服电机的知识
2.PLC的控制
项目四数控机床的液压和气压传动装置 8课时
数学目标
最终目标:认识机床的液压回路,识别液压泵、液压缸、各类液压阀和辅助装置。

促成目标:
1.会描述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

2.会分析典型的液压回路图。

3.会分析简单的气压回路图
模块一:认识液压传动的装置
(一)工作任务
认识基本液压传动的组成,识别液压泵、液压缸、各类液压控制阀和辅助装置。

(二)相关实践知识
1.液压夹具的使用。

2.典型数控机床的液压系统
3.能用液压泵、液压缸、给类液压控制阀的符号画简单的液压回路图
(三)相关理论知识
1.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及工作原理、
2.典型的液压回路图功能分析
(四)拓展知识
解决常见的液压系统故障
模块二:认识气压传动装置
(一)工作任务
识别常用气缸的类型。

(二)相关实践知识
能使用各类气压控制阀。

(三)相关理论知识
1.简述空压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

2.识读简单的气压回路图
项目五通用零件 24课时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能区分螺纹,能识读轴的技术要求,能识读滚动轴承类型代号。

促成目标:
⒈能说名螺旋传动的类型、特别和应用;判断螺旋传动的相对运动关系。

⒉能读懂轴的技术要求及零件工作图。

⒊能识读滚动轴承类型代号。

模块一:认识螺纹
(一)工作任务
能区分螺纹;认识普通螺纹的标,注能使用螺旋传动
(二)相关实践知识
⒈螺纹联接的主要形式与特点。

⒉螺纹的加工方法,如攻丝、车螺纹。

(三)相关理论知识
⒈螺纹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方法。

⒉螺纹线的形成原理。

(四)拓展知识
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模块二:认识瘦及联轴器
(一)工作任务
理解轴的结构工艺
(二)相关实践知识
⒈轴技术要求及零件工作图
⒉轴类件的车削方法
(三)相关理论知识
⒈轴的分类及常用材料
⒉轴的直径估算与强度计算方法
(四)拓展知识
⒈联轴器的作用、类型与结构特点
⒉联轴器的选用原则。

⒊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模块三:认识轴承
(一)工作任务
能识读滚动轴承类型代号,理解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与配合选择
(二)相关实践知识
⒈滚动轴承的组成
⒉CA6140主轴上的轴承的类型
⒊轴瓦的材料与结构
(三)相关理论知识
⒈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的意义和选用原则
⒉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四)拓展知识
⒈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形式
⒉滚动轴承的摩擦状态与失效形式
八、教学方式与建议
⒈本课程的实践性强,知识面广,教学中应与生产实习、实验紧密结合,并运用电化教学、现场教学和外厂参观等方法丰富的扩展学习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⒉本课程建议分两个学期授课。

九、教学条件
⒈机械传动演示实验室
⒉机械零件实验室
十、评价方法与建议
本课程以理论考核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