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左右》评课
一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左右_人教版新课标
一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左右_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左右人教版新课标《左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课是一个体验性的活动学习课,目的是使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左右”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是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难点是“左右”位置关系及相对性。
该课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是在教学上较之前的内容更困难一些,不仅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也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
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空间观念和对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则是形成性教学的最终目的。
吴老师这节课,让我印象深刻,其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准备充分,新课程理念领会深刻,把握新教材的能力较强,教学方法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表达描述,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认为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创设有效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上课伊始,吴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关注点设置了“机器人游戏”、“摆放书本文具”、“找邻居”、“猜手游戏”、“扎头花”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学会与人交流和自主表达个人见解,在玩中学,并学有所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左右”的概念;•学生能够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2.1 知识点•“左右”的概念;•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2 教学资源•课本《数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实物:球、书包、椅子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左右手,让学生试着用左手拿笔写字,感受左右手的不同。
3.2 概念讲解通过展示课本上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左右”的概念:在正面看物体,身体左边的叫左边,右边的叫右边。
3.3 实物演示请几名同学站在讲台上,向学生展示实物球、书包、椅子等,让学生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4 活动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同学站成一排,通过组内合作,按要求调整位置,找到左右的位置关系。
3.5 巩固输出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画出物体的左右关系图,并通过板书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向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反思本节课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左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来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在活动练习环节中,我也特别强调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学生难以理解“左右”的概念,需要多次讲解,使得教学进程略有拖延。
另外,在活动练习环节中,也有一些学生表现得过于活跃,有时会导致其他同学没有机会参与。
基于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概念时,我将会采取更多形式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也会加强活动练习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进来。
在总体上,我认为“左右”这个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相对简单的,而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左右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左右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史庄子小学代铁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今天××小朋友课间能够主动帮助同学做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的表现给予表扬。
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2.体验左右。
(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教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做许许多多的事情。
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学生边指边说。
师:我们身上像左手、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可真不少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板书课题:左、右)3.小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机器人的游戏。
我做遥控器,同学们做机器人,我发布指令,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快又对,机器人可要准备好呀!(1)伸出左手摆一摆,伸出右手摆一摆;(2)左脚跺跺1、2、3,右脚跺跺1、2、3;(3)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4)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5)摸摸左耳朵,摸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评析: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他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
”在教学中,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
上课前,正好有个小朋友做了好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数学《左右》的评课稿(通用6篇)
一年级数学《左右》的评课稿一年级数学《左右》的评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左右》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左右》的评课稿篇1“左右”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标准》的理念,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因此,王老师紧紧围绕《标准》的理念,“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
如:王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还通过运用身边的学习用品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自己的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数学书,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摆放顺序,每种物品的位置,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的最后还渗透上下楼梯交通安全等教育。
整节课王老师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美中不足之处是,学生整节课在活动中认识左右,在生活中区分左右,如果再从课本上上进行一些左右的练习就更完美了,这样就会让生活中的数学回到课本中的数学。
也就是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
一年级数学《左右》的评课稿篇2有幸聆听了曹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左右》。
《左右》教学设计与点评(精选14篇)
《左右》教学设计与点评(精选14篇)《左右》与点评篇1一、教学内容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二、教材分析“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之后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不应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
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因此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及游戏帮助学生理解。
( 评析对于“左右”这一节的重、难点认识准确,这节课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较合理。
但对于“左右”这节在整个“空间与图形”这个知识板块中的位置如何,教师应该作简要的说明。
)三、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左右”之前都有了较多的生活经验。
比如,中午路队放学分为左、中、右三路,上体育课向左转、向右转等训练,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都比较清楚……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厚,竞争意识强,特别喜欢在活动、游戏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建立左右的方位感。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领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左右”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游玩吗?星期天,笑笑和淘气两个小伙伴坐车出去游玩了。
看看在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
(多媒体画面:城市、公园、街道和红绿灯路口,笑笑和淘气坐车到城里游玩的情境。
在大街上的红绿灯路口,红灯亮,车停下了。
)师:他们看到什么了?生:他们看到了红绿灯。
师:红灯表示什么意思?绿灯呢?绿灯上的箭头又表示什么?生1:红灯表示停车。
生2:绿灯表示继续往前走。
这个箭头“←”(比手势)表示汽车向左行驶,这个箭头“↑”(比手势)表示汽车向前行驶,这个箭头“→”(比手势)表示汽车向右行驶。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的知识。
( 评析情境引入“左右”时,不够简洁,干扰信息较多,若能简化一些,突出与“左右”相关的信息更好,而且作为引入,红绿灯对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些难。
《左右》评课稿
《左右》评课稿罗老师这节数学课,是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
如:机器人的小游戏,课伊时,趣味就生。
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考一考,演一演,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
罗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遵循知识发展未分选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机器人的游戏……。
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的情景,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
罗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标准。
如:罗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还通过让学生用“左右”介绍你身边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运用身边的学习用品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自己的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数学书,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摆放顺序,每种物品的位置,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用生活中相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水平、空间想像水平、语言表达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和初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准备:数学书、铅笔盒、练习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师:刚才我们欢迎老师是用什么鼓掌的?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 评析用鼓掌来引入左、右手,自然、不着痕迹。
)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二、探索新知,感知左右1. 说一说教师: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看看自己的两只手,想一想,哪仅仅左手?哪仅仅右手?教师:听老师的口令。
教师: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学生根据口令做出动作)教师: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提问:说一说,你会用右手做些什么事?生1:我会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教师:再举起你的左手,提问:你会用左手做什么事?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 评析把“左右”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的记忆。
)2.找一找(嘴巴)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相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3. 做一做摸鼻子游戏鼻子鼻子,上面;鼻子鼻子,下面;鼻子鼻子,左面,鼻子鼻子,右面。
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肩,鼻子鼻子,右肩。
4. 摆一摆(课件出示准确摆放图片)教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
请把数学书放在桌上,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教师: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数学《左右》评课稿两篇
《左右》评课稿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有意义的素材我在上新课环节,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初步确定左、右观念。
接着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造性地设计了“找邻居”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精神。
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我做遥控器,孩子们当机器人,师生同台表演“机器人游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中间,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活动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明确提出了以“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力求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活动促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
本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记住左右,并能自觉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如在体验左、右相对性时,通过学生相对而立,伸出右手握一握,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对面的同学与自己的方向不一样。
初步感知对面同学的左右方向和自己的左右相反。
同时又组织学生到课堂外参加实践活动——走楼梯,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并训练学生左、右的方向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贵在用,走出教室,开放课堂,既巩固了知识,又指导了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规则。
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左右”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
“认识左、右”教学评析余智英老师上的“左、右”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位置与顺序”中的非常重要的一课。
一年级数学《左右》评课稿范文
本次评课的课程是一年级数学《左右》。
课程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认识左右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方向意识,让他们了解如何准确地使用“左右”这个词语描述方向,为以后学习数学和语文打下基础。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认真观察了大屏幕上的图片,通过比较两张图上的物体位置,分析出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理解左右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加深了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接着,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哈巴狗的图片,并通过它演示了左右的概念。
学生们很快地跟上了这个过程,懂得了如何利用左右这个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接下来,老师通过不同颜色的牌子和小球,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加深了对左右概念的理解。
随后,老师给学生们分发了练习册,并用一些实际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们根据图片中物体的位置来判断左右。
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了左右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操作和场景分析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老师的授课方式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很快就能够掌握知识点。
同时,老师还吸引了众多家长前来观摩,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学生掌握概念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概念的巩固和扩展。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概念,并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
总之,这节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认识到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改进的方向,继续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1.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左”、“右”的方位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左”、“右”间的关系特点,初步建立空间方位概念,为后面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左右》课文讲解;•左右的数学概念简单讲解;•左右的实际运用。
3.教学重难点•重点:单词“左右”的汉语意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建立空间方位概念。
4.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学生认真聆听课文,以图画法、操作法、类比法为主导授课方式,学生通过操作认识方位;•新课内容呈现后,拓展生活中常见的“左右”例子,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记录,加深对“左右”方位的理解及掌握。
5.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左手和右手吗?你们可以站起来,在将自己的左手抬起来,然后再把右手抬起来,注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的区别。
2.课件呈现“左右”字样。
3.教师用图片让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手指向左和手指向右的方向。
(2)《左右》课文讲解1.教师课件呈现课文。
2.教师讲解课文,让学生跟读、边听边读。
3.请学生自己理解教师的指示,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用左手做这件事”或“往右边走”。
(3)左右数学概念讲解1.呈现数字和线段。
2.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左右之分,并通过线段的不同方向来理解“左右”的概念。
例如,垂直于地面的线段,左右与人的左右是相反的。
3.教师可以采用其他小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4)生活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左右”例子,例如:左侧和右侧的门、左手拿笔、右手穿衣服等,并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
2.请学生记录自己的笔记,并口述自己的理解。
(5)例题及复习1.常见的左右题型,例如左右手的握法,五彩球运动等。
2.复习生活中的例子。
6.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安排达到预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了“左右” 的概念,学生能够从课程中找到实用的例子,并可以自己记录自己的理解。
左右教研活动评课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开展了左右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评课环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二、活动时间2021年9月2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1. 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2. 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3. 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4. 领导小组五、活动流程1. 教师自评:各学科教师对所授课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行互评:各学科教师对其他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3. 领导点评:领导小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4. 总结与反思:教师们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六、活动内容1. 语文教研组(1)教师自评:张老师对所授课《背影》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课堂节奏把握不够严谨,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2)同行互评:李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课堂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凑,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细致,建议加强朗读训练。
(3)领导点评:王校长对张老师的授课给予肯定,认为张老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需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课堂节奏的把握。
2. 数学教研组(1)教师自评:刘老师对所授课《平行四边形》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课堂氛围良好,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但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2)同行互评:陈老师认为刘老师的课堂讲解清晰,教学环节完整,但课堂互动环节需加强,建议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3)领导点评:李校长对刘老师的授课给予肯定,认为刘老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但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课堂互动。
3. 英语教研组(1)教师自评:赵老师对所授课《Unit 1 My friends》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课堂氛围轻松,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但课堂纪律有待加强。
教学说课设计“左、右”优秀教案与说课--数学说课评课
教课讲课设计“左、右”与说课 -- 数学讲课评课教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3-4 页。
教课目的1.以生活中相关“左、右”的真切情境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2.经过同学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课活动,使同学经历成立”左、右”方向感的过程。
3.能正确划分“左、右”的地点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育同学运用“左、右一的数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和察看能力,让同学领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5.联合被学内容对同学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课重难点:正确划分左、右的地点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课过程一、感知自己的左右1.创建问题憎境。
师:今日有很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们上课,让我们用热情的掌声欢迎他们。
问:小朋友们.方才我们是用什么拍掌的?2.体验左、右。
(l)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便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呢?(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能够做许很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5)生说。
(要求同学摸着说)(6)揭露课题。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在身体的上边、下边、前方、后边、左面、右边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集体中的左侧、右侧,成立方向感1.找一找。
(l)第一横排坐在最左侧的是谁? t 右侧的又是谁?(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个同学又是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一样的方向去数,次序也就不一样。
(3)你的左侧是哪个同学?右侧又是哪个同学?(4)同桌相互说一说:你的左面、右边都有哪些同学?(5)全班沟通。
2.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一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左右_人教版新课标
一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左右人教版新课标《左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课是一个体验性的活动学习课,目的是使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左右”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是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难点是“左右”位置关系及相对性。
该课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是在教学上较之前的内容更困难一些,不仅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也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
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空间观念和对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则是形成性教学的最终目的。
吴老师这节课,让我印象深刻,其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准备充分,新课程理念领会深刻,把握新教材的能力较强,教学方法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表达描述,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认为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创设有效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上课伊始,吴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关注点设置了“机器人游戏”、“摆放书本文具”、“找邻居”、“猜手游戏”、“扎头花”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学会与人交流和自主表达个人见解,在玩中学,并学有所得。
通过游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合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在其后的自主探究学生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左右》评课有幸聆听了曹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左右》。
这是一堂原汁原味的数学课,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题型,每一句提问,都凝聚着曹老师的智慧。
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曹老师独特的个人风采与教学魅力。
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层次鲜明,衔接性强,语言生动活泼,学生在不同的游戏中掌握新知,学习兴趣浓厚。
首先通过“找朋友”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像左手、右手这样的好朋友;然后通过跺脚,摸耳朵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建立左、右的标准,分清左和右;再通过动手摆放练习本、橡皮、文具盒、铅笔盒,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明确数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自己的左和右,还要理解和自己面对面的那人的左和右(也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
曹老师精心设计了“听口令举手”举手游戏,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为什么都是举右手,你的右手在那边,我的右手在这边?引发学生思考,发现规律。
老师适时的予以小结:面对面,左右相反。
再进行同桌面对面,举手游戏,进一步巩固左右的相对性。
通过形象的情境“走楼梯”,强化面对面左右的相对性。
在练习中,曹老师设计了“坐车”“数位置”来进一步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但是有些方面我们成年人都觉得难理解,何况是这么小的孩子呢?如:判断人或动物(有生命的)的左和右,应该以被判断的对象为标准,挨着他(或它)
的左侧就在他(它)的左边,挨着他(它)的右侧就在他(它)的右边。
几个人站成一排,判断的人站在对面,要说出谁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这个时候应该以对方为标准去判断,而学生往往容易以自己为标准去判断,这种情况是最难以理解的。
另外一种是判断图形等一些物品的左和右,应该以判断的人为标准,相对容易理解一些。
所以左右的相对性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仍存在障碍,是可以理解的。
整堂课,深刻体会到曹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游戏教学生动有效,通过“听反话”“拍手游戏”“听口令指方向”等动手、动口、动眼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