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复习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1.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不灭,循环往复;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物质循环中的生物作用。
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机物质腐烂的速率。
人类活动影响。
元素的性质。
生物的生长速率。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水循环。
4.碳循环:c的存在形式:co2、无机盐、有机碳。
主要循环过程: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
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
碳酸盐的沉淀作用。
5.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外表而导致气温上升。
温室气体:CO2\CH4\N2O\SF6\CFCs\HFCs。
温室效应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全球气候常发生暴雨或干旱。
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
6.N循环:生物可利用的N的形式:NO3-\NO2-\NH4+。
N循环的主要过程: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固氮作用意义:平衡反硝化作用。
对局部缺氮环境有重要意义。
使N进入生物循环。
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成为NH4+,为植物利用。
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回到大气库中。
7.P循环:典型的沉积循环。
P以不活泼的地壳作为主要的储存库。
v磷的循环过程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沿食物链传递,并以粪便、残体或直接以枯枝落叶、秸秆归还土壤。
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可再次供应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小循环。
一局部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动植物遗体在陆地外表的磷矿化•磷受水的冲蚀进入江河,流入海洋。
8.赤潮:氮和磷的浓度大于0.2和0.02mg/L时,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性变化,促使藻类大量繁殖,在水面上聚集成大片的水华〔湖泊〕或赤潮〔海洋〕。
生态学知识点大全
生态学知识点大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生态学的各个关键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它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个体、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共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组成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生物群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
3. 生态位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物种的生态位由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决定。
4. 生态位分化生态位分化指的是当一种或多种物种通过进化适应不同的生态位,减少彼此竞争的过程。
这样可以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5.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内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供生态服务至关重要。
6. 传粉传粉是指植物通过借助外部媒介(如昆虫、鸟类或风)将花粉传递到其他植物上的过程。
传粉对植物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指生物体内激素分泌和代谢的过程,以维持其生长、发育和行为。
植物和动物都依赖激素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8.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被食草动物所摄取,最终流向其他食物链的环节。
9.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是互利共生、寄生共生或捕食共生。
10.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表示一个地区或个体对生态系统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
它衡量了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与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之间的平衡。
11. 氮循环氮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氮元素的各种转化过程,包括氮固定、氮释放、氮捕获和氮沉积等。
生态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生物圈生态学二、了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物种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生境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态幅黄化现象生理有效辐射光周期有效积温Bergman规律Allen规律休眠物候节律土壤肥力内稳态形态建成三基点光补偿点光饱和有效积温法则温周期现象二、重要知识点1、环境概念2、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3、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以及生物的适应(1)光强,光质生态作用与生物适应(2)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昼夜节律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3)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适应三基点有效基温(公式)积温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4)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从形态,生理,行为三方面分别回答(5)生物对温度变化的重要反应(6)物候节律内源学说(7)休眠概念以及动物休眠的生理变化(8)动物,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9)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了解)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种群种群生态因子种群空间格局样方法标志重补法单体生物构件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年龄锥体图性比内禀增长率赤潮种群平衡生态入侵三、重要知识点1、种群动态(重点)标志重捕法(公式)步骤种群结构生命表的编制存活曲线种群增长率(公式,意义)内禀增长率种群增长模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公式,意义,适当计算)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缔曲线,方程,意义)种群的数量变动(几种类型)2、种群空间格局(重点)三种类型意义3、种群调节(相关概念)四种学说第四章种群生活史一、名词解释生活史生长发育异速生长繁殖扩散繁殖成效繁殖成本繁殖格局繁殖策略性选择四、重要知识点1、生活史生长s型曲线繁殖(意义)扩散(动物,植物扩散的意义,方式)2、繁殖成效繁殖价值(了解)亲本投资3、繁殖格局一次繁殖多次繁殖(两者的比较)列举一次繁殖,多次繁殖,延长繁殖以及提前繁殖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势。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一、生态学概述1.1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3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三、生物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损失3.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四、群落生态学4.1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4.2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结构4.3 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4.4 群落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五、种群生态学5.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5.2 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增长模型5.3 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生活史特征5.4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六、生态位和资源利用6.1 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6.2 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6.3 资源的利用和分配6.4 生态位的演化和适应性七、生态系统的演替7.1 生态系统演替的概念和类型7.2 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素7.3 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和特征7.4 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和重建八、生态学与环境保护8.1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8.2 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8.3 生态学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8.4 生态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九、全球变化与生态学9.1 全球变化的概念和影响9.2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3 全球变化对物种适应性和分布的影响9.4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的演替等内容。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生态学也需要关注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1、生态学概念:是讨论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及其互相逻辑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进展。
2、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变化中,比较严重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酸雨、荒漠化及生态平安等生态问题。
3、可持续性进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伤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庇护协调进展,它们是一个密不行分的系统,既要达到进展经济的目的,又要庇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远持续进展和安居乐业。
4、系统分析的概念:是在明确讨论目的和系统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间互相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讨论过程。
5、系统分析的途径:黑箱法:彻低忽视系统的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或输出的信息来讨论系统的转化特征和反应特征的讨论途径。
白箱法: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互相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的系统讨论办法。
灰箱法: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功能只了解一部分,来讨论其整体功能。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光内、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互相作用,通过能量流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7、生态系统按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
(表:不同生态系统的比较)(3)、防尘固沙,庇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环境;(6)、提供燃料,增强肥源。
9、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①、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而加入大量非自然资源;①、人的管理使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大为降低,从而使生态系统中特定的食物产量达到最大;①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和动物并非彻低是自然挑选下形成的,而是在人工挑选下形成的①、农业生态系统收到来自外部有目的地调控,并非向自然生态系统那样,通过内部亚系统的反馈来实现对系统的调控。
生态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
生态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对生物学、地理学、化学、气象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在一起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的总体。
2. 群落结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组成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格局。
3. 生物种群:具有相同形态、生理功能和遗传特征的个体群落。
4. 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环境。
三、生物的适应性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包括生物形态、生理特性和行为等方面。
2. 生物形态:包括外形、大小、体色、生殖器官和运动结构等。
3. 生理特性:包括代谢、呼吸、排泄、生殖等生物功能。
4. 行为:包括觅食、交配、攻击、逃避等反应。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1. 能量流: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利用的过程。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源,因此太阳光的能量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被转化为有机物,并且在食物链中不断向上转移。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生物体内无机物的合成和分解,以及有机物的分解和再生的过程。
其中包括了碳循环、氮循环等。
五、生态学中的关键概念1.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种类多样性(指在一个特定地区内有多少种生物)、基因多样性(指一个种群内基因的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2. 生态恢复:是指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使已经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回复到原有状态的一门学科。
3.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的可持续的利用价值,包括水源保护、温室气体调节、食品供应等。
六、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1. 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或地区为维持其消费和废弃物排放而需要的生物产地面积。
2.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的生物稳定状态,通常是指一个物种在一个给定环境中的角色或功能。
生态科学知识点总结
生态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分类:生态系统是由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生境和生态位等要素。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组成的空间,生物群落是由各种生物种类组成的一定区域的集合,生境是提供动植物生存和发展的地方,生态位是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特定位置。
3.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有多种功能,包括能源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其中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不断循环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持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维持和保护。
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生态学的定义和分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生态科学的核心领域。
生态学可以分为理论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和方法学生态学等多个分支。
2.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基本概念包括生态学说、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其中生态学说是生态学的基础理论,食物链是描述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种类之间能量传递的关系,食物网是由多个相互交织的食物链组成的复杂关系网络,种间关系是描述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下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3. 生态学的原理:生态学的原理包括能量流动原理、物质循环原理、生态位原理等。
能量流动原理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原理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不断循环利用的原理,生态位原理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特定生态位和相应的生态角色。
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涵盖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生态学的一些必考知识点归纳:1. 生态学的定义和分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分支。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功能整体。
3.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相互关联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4.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5.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包括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6.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过程,能量在每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时会有损失。
7.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这些循环过程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持续供应。
8. 生态演替:生态演替是指生物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9.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10. 环境压力与适应:环境压力是指生物面临的各种环境挑战,如温度、湿度、食物供应等,而适应则是生物对这些压力的响应。
11. 种群动态:种群动态包括种群的增长、衰退和稳定状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12. 竞争与共生:竞争是指同一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为资源而斗争,而共生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利关系。
1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扩张等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等。
14. 保护生态学:保护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科学,包括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
15.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食物等。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1.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不灭,循环往复;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物质循环中的生物作用。
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机物质腐烂的速率。
人类活动影响。
元素的性质。
生物的生长速率。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水循环。
4.碳循环:c的存在形式:co2、无机盐、有机碳。
主要循环过程: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
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
碳酸盐的沉淀作用。
5.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面而导致气温上升。
温室气体:CO2\CH4\N2O\SF6\CFCs\HFCs。
温室效应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全球气候常发生暴雨或干旱。
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
6.N循环:生物可利用的N的形式:NO3-\NO2-\NH4+。
N循环的主要过程: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固氮作用意义:平衡反硝化作用。
对局部缺氮环境有重要意义。
使N进入生物循环。
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成为NH4+,为植物利用。
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回到大气库中。
7.P循环:典型的沉积循环。
P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的储存库。
v磷的循环过程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沿食物链传递,并以粪便、残体或直接以枯枝落叶、秸秆归还土壤。
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可再次供给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小循环。
一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动植物遗体在陆地表面的磷矿化•磷受水的冲蚀进入江河,流入海洋。
8.赤潮:氮和磷的浓度大于0.2和0.02mg/L时,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性变化,促使藻类大量繁殖,在水面上聚集成大片的水华(湖泊)或赤潮(海洋)。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针对某一特定主体,相对的意义。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二)生态因子的类型1.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
2.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3.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
4. 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一)综合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单因子变化,必起其他因子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二)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三)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不可替代性: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
补偿性作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仍有可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四)阶段性作用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一)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其他元素供应充足时,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物质的量。
(二)限制因子定律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因子,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布莱克曼:提出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
(三)Shelford耐性定律1.一种生物能够生长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中全部因子的存在,其中一种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就会衰退或不能生存。
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这个耐受范围的大小。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世界上有吃盐植物吗?(耐盐植物)2.为什么大雁冬天要向南飞?(生态系统季节性变化?)3.同一种花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统一?(最小因子定律)4.为什么樱花开的时间有时不一致?5.为什么青蛙只在水源附近地活动?(生态因子)7.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6. 别小看森林中蚯蚓,作用大着呢?(引出土壤中的诸多土壤动物及其生态作用)7. 仙人掌为什么满身长刺?8. 植物是吸尘器?(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9. 壁虎为什么能在墙壁上行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 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很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1. 为什么有的树木叶片宽大,松树的叶子变成了针状?(植物的生态型)12. 变色龙真的能变色吗?(生态系统动物的适应性)1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物候现象)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一、种群的动态13. 烦人的水葫芦?(外来入种入侵,特点: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14.椋鸟的故事(生物入侵的危害)15. 草原上能养多少头羊?(种群密度、生态承载力)16. 蒲公英的花随风吹?(种群扩散)二、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17.尾蜂鸟和植物的故事(比如传粉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昆虫获得食物,而植物获得交配的机会)18. 蚜虫与蚂蚁的关系(蚜虫获得蚂蚁的保护,蚂蚁获得食物—蚜虫的蜜露)19. 昆虫和内共生菌的关系(两者相互获得生活必须的特殊的营养物质)。
20. 蝶真的恋花吗?(或为什么蜜蜂爱在花中舞?)(植物授粉)21.地衣进化?三、生活史对策22.为什么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23.蜜蜂妈妈如何哺育自己的后代(R选择)24. 猫为什么白天休息,晚上活动捕鼠?(生态位)四、种内与种间关系25. 青蛙的体色有什么特点?(生物保护色)26. 为什么你很难发现它们——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上的模样像枯叶)(生物的拟态)27. 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生物警戒)28.渡渡鸟与橄榄树的故事29.植物自私吗(植物分泌的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30.蜻蜓点水为哪般?31.牛背鹭的故事(物种间合作)32.七星瓢虫与蚜虫的故事(物种关系)33.什么有些植物生长在树干上?(植物寄生)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一、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4.为什么说物以类聚?35. 森林王国有哪些成员?(森林是由树木、灌木、小草、藤本、动物、微生物(蘑菇)、昆虫、鸟类等等组成的一个大的王国)36.一花独放不是春?(物种多样性)37.蝙蝠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猫头鹰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生态位)38. 动物的冬眠?39.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生态型)二、群落的动态40.沧海能变成桑田吗?(生态修复)41.地震后为什么会有很多生物消失?(外因性演替)42.春暖花开、落叶知秋?(四季更替——时间结构)43. 秋天妈妈带我上山看红叶?(群落的季节变化)三、群落的分类与排序44.世界上有多少种细菌?(生物多样性)世界上有多少个物种?45.地球上空间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46.为什么不同种类生物分布于不同区间?(空间异质性)47.森林中为什么容易长蘑菇(穿白裙子的姑娘——竹孙菌,松茸、猴头菇……等等)48. 为什么热带地区水果又多又甜?第四部分生态系统生态学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9.能吃细菌的动物?(食物链)50.狡兔三窟?51.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早起的虫子被鸟吃?52 啄木鸟的故事53.孔雀开屏为哪般?(行为传递)54.蜘蛛如何捉害虫?(物理传递)55. 为什么多吃植物食品比吃肉类更有利于保护环境?(生态效率)56. 为什么一山不能容二虎(生态金字塔)5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58.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食物链)59. 草原上关于狼与鹿的故事(生态平衡)60. 麻雀与“四害”的故事(生态平衡)第五部分人类与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61.为什么说湿地是地球之肾?62.森林是个大水库?(涵养水源)63.平凡的芦苇作用大?(包粽子、净化水质……N,P的净化;由此带出莲藕、菱角、茭白、芡实等等水生植物的作用)64.一棵树的价值?(空气中的氧气为什么没有减少?)65.地球发烧了?(全球气候变化)66.城市为什么比乡村热?(热岛效应)67.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水土流失)68.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怎么形成的(土壤侵蚀)69.楼兰古国为什么会灭亡?(荒漠化)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70.你能算出热带雨林有有多少种动物吗?(生物多样性)71.为什么熊猫只生活在四川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72.南极的虾体内发现了DDT(生物群落)73.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74.神奇的热带雨林(板状根、藤本)75.植物也能“胎生”?(神奇的红树林——红树的“胎生”现象)76.树干生花(你知道好吃的热带水果波罗蜜是长在树干上吗?)。
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下层3.环境:指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4.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5.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6.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7.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每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单体受精卵发育成一个结构单位,这一结构单位在形成更多的构件和分支结构8.集合种群:是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9.生态入侵: 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11.生物群落: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形态和营养)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12.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高抗干扰能力变化剧烈13.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作用的物种优势层的优势种14.生物多样性: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15.群落的演替: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16、植被型: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17、群系: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体18、群丛: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体19.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集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其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及大气圈下层20.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生产有机物的量GP=NP+RPS=C-FU-R 次级生产量=摄入量-未同化量-呼吸损耗量21.显域地境和地带性植被:具有壤质土或黏质土非盐渍化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地显域地镜上的植被22.隐域地境和非地带性植被:地区性因素作用下斑块土壤隐域地镜上的植被23.生物地化循环:元素的各种化合物在地域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使物质总量不变二、填空题(本题共35空,每空1分,共35分)1.以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问题凸显为分隔点,将生态学分为理论生态学和现代生态学两个发展阶段,其中,经典生态学(理论)生态学研究对象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向微观延伸到分子生态学、向宏观扩展到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圈,现代生态学有四个发展特点:研究层次由微观到宏观发展、研究手段更新、应用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国际性凸显。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单位,包括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态环境。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群相同或者相似物种组成,共同居住并对环境进化和适应。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程度,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层,包括大气层、地壳层和水层。
4. 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等。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 能源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食物链进行流动,光能被植物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再传递给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通过生物、地理和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进行循环,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3.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控制种群数量和物种相互关系的调节来实现生态平衡。
4. 生物控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相互关系对其他生物的数量和分布进行控制,维持整体生态平衡。
5. 迁徙与迁地:一些生物会根据环境变化或者生活需求,进行迁移或者迁地行为,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1. 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覆盖地球表面的大部分空间,其中包括珊瑚礁、海岸生态系统等。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口湿地等。
2. 陆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系统,含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和温带地区。
沙漠生态系统是干旱地区的特殊类型,常见于非洲和中亚地区。
3. 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通过干预和管理创造的生态系统,如农田、城市公园和园林等。
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1 生态学定义及生态学研究包括那几个空间尺度定 义: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空间尺度:局域尺度:个体在这一尺度内完成取食和繁殖等活动。
集合种群尺度:在该尺度内,扩散个体在不同的局域种群之间迁移。
地理尺度:一个物种所占据的整个地理区域,一般个体不会扩散出该区域。
2生物圈的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即全球生态系统的总和。
3生物学研究基本方法野外研究: 野外直接观察,但不易重复数据收集、处理实验室研究:重复性强,但与外界真实环境相差太远。
理论研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与客观实际相差太远。
4生态学的特点及研究生态学的意义特点:是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环境学科的基础,与其他科学的交叉,不带有政治色彩。
意义:生态学的研究,将使人们从世界范围,从整个生物圈角度来考虑环境问题,进一步认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设法恢复和保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为合理开发自然、建设国土提供指导。
5生态因子的定义,生态因子作用特点及分类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气体、食物及其他生物等。
作用特点:(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2)生态因子的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3)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分类:1根据性质把生态因子归纳为五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2按有无生命分:生物与非生物3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稳定因子与变动因子4按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因子6 生态幅的定义,生态型的定义,生活型定义,环境定义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 ,即有一个最低耐受值和一个最高耐受值(或称耐受下限和耐受上限),它们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或生态价。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
它探究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元。
它包括生物群落、所在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该地区相互作用的土壤、水、气候等非生物元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在特定地点内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它由多种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资源利用和种群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3.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是同一物种在相同环境中形成的个体聚集体,即种群。
种群生态学主要关注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以及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种群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4.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由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食草动物、肉食动物以及其他消费者所吸收和利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5. 物质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以循环的方式流动。
例如,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水循环使水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再通过降水回到地表。
碳循环涉及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和能量。
氮循环涉及到大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固氮、植物吸收和动物摄取等过程,最终又返回到大气中。
6.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的空间和资源。
每个物种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用来适应特定的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
生态位的不同可以减少资源竞争,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7.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8. 共生与相互关系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生物组织、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
以下是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生物包括动植物等有机体,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等。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2.群落:群落是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群生物个体。
3.种群:种群是同一物种在一个给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之间会发生相互竞争和相互作用。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种类、形态和遗传信息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了自然资源,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7.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它包括物种对资源利用的偏好、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等。
8.生态平衡和稳定性: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物种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利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在面对外部干扰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
9.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等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破坏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10.生态学应用:生态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生态学研究,可以为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有机体:包括生命的各组织层次。
(2)环境:包括非生环境和生物环境。
(3)相互关系—相互作用:①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竞争: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2.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环境的分类:①按性质分:自然环境、非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②按范围分:宇宙环境(空间环境)、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③按主体分:人类环境、(生物)环境④按影响分:原生环境、次生环境4.环境因子:生物有机体以外的一切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分类:①按环境因子特点:气候类、土壤类、生物类②按对环境的反应: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性因子。
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6.区别: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7生态因子的分类:①按生命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②按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③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④按利用方式:条件、资源;⑤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8.限制因子:限制因子是对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
9.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
10.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两定律异同:都是对生态因子数量的法则,但是前者是决定植物的生长,最小因子增加有利于其生长,而后者生态因子的增加会使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2、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答:(1)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O2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球表面生命的O3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岩石圈表层土壤的存在以及保证生物生长的化学元素组成,都要归功于30多亿年之久的生物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
(2)地球表层几乎没有未经生物作用的物质。
因此,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分子道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具体包括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
(3)从无机环境、生物环境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再加上生物类群都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1)发展趋势:提倡全民的生态意识,研究领域日益扩大,而且渗透到地学、经济学及农、林、牧、副、渔、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各部门。
(2)特点: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从纯自然现象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环境因子: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3、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存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4、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
5、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6、Shelford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7、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8、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9、指示生物:通过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状态及物候反应生境条件或特定生态现象的生物。
1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量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
11、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但达到一定强度也就饱和了,继续增加光照强度,光合效率可能下降。
12、物候学(phenology):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变化与环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13、杯葛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起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同类个体大。
14、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突出的部分如四肢和尾巴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15、有效积温法则:K=N(T-T0)K:有效积温常数;T:当地平均温度;T0:生物生长所需最低临界温度(生物零度);N:天数二、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地球环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地球环境由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及生物圈5部分组成,又称全球环境或地理环境(geoenvironment)。
2、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作用;(5)不可代替作用和补偿作用3、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答:(1)种的生态幅主要决定于种的遗传特性;(2)有时一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对另一因子适应范围很窄,此时生态幅常为后一生态因子所限制;(3)在生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它对生态因子耐性是不同的,物种的生态幅往往决定于其临界期的耐性,通常生物的繁殖期是一个临界期。
(4)内稳态机制可调整生物的耐性限度,人为锻炼方法也可改变生物的耐性范围。
4、你如何理解指示生物?答:(1)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因此常用生物作为指示者,反应环境的某些特征。
(2)生物的指示作用普遍存在的,但每个种的指示作用都是相对的,仅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起作用,在另一时空条件下失去指示意义。
5、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答:昼夜节律、光周期(日照长短),温周期(昼夜温度变化)6、简述光的生态作用,生物如何适应?答: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意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生物生活所必须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太阳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有深刻影响。
(1)光照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黄化现象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特殊的适应;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
(2)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等影响是不同的:植物光合作用只利用可见光区,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而绿光很少被吸收利用,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3)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等都有影响。
(4)光照时间,影响生物的生育转变;光周期现象7、简述温度的生态作用,生物如何适应?答:(1)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可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2)温度对生物发育的影响,如植物的春化作用8、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的意义。
答:(1)预测一个地区某种害虫发生的时期和世代数(2)预测害虫的分布区、危害猖獗区及来年的发生程度(3)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边界(4)推算生物的年发生历(5)制定农业气候计划,合理安排作物(6)应用有效积温预报农时9、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答: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水是很好的溶剂,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可以发挥缓和和调节体温的作用,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活。
(2)水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三基点”,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烂根;只有处在最适范围内,才能维持植物水分平衡,保证最优生长条件。
(3)水对动物的重要影响:水分不足时,可以引起动物的滞育或休眠;此外,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
(4)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影响。
生物的适应:(1)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求;机械组织不发达或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水体流动;水生植物在水下的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且薄,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盐和CO2的面积。
(2)陆生植物包括湿生、中生和旱生3种。
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显著地特点是具有发达的根系,许多旱生植物的叶面积很小,另一类旱生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还有一类旱生植物的原生质渗透势特别低。
(3)不同类群的水生动物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
渗透压调节可以限制体表对盐类和水的通透性,通过逆浓度梯度主动吸收或排除盐类和水分,如淡水动物体液的浓度对坏境是高渗的,体内盐类有降低的危险,它们一是使排出体外的盐分降低到最低,二是通过食物和腮从水中主动吸收盐类,维持体内盐类平衡;海洋中大部分生物体内盐量是和海水等渗的,一些低渗动物在喝水时将盐吸入,通过将其尿液量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同时用腮逆浓度梯度向外分泌盐类;一般洄游鱼类体表对水分和盐类的渗透性较低,有利于在不同浓度的水环境中生活。
(4)陆生动物以不同的形态结构适应环境湿度,保持生物体的水分平衡,行为上昼伏夜出或迁徙以避开不适的环境,许多动物在干旱情况下具有生理上的适应特点。
10、土壤的生态作用有哪些,3种耐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答: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生生物生活的基质,是许多生物的气息场所,它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质元素和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种群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一、名词解释1、种群(population):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动态、特征及其生态规律的科学。
3、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
4、内禀增长率(innate rate of increase):在实验室条件下,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排除捕食者和疾病,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得到的种群增长率。
5、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6、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人类有意或无意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群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
二、思考题1、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特征?答: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又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种间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对象。
自然种群有4个基本特征:(1)数量特征,个体的生死使种群大小不断变化;(2)空间特征,种群不仅有分布区域,也有在生活空间中的布局;(3)遗传特征,种群内个体相互交配,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系一个基因库;(4)系统特征。
2、以假定的年龄和存活数的简单数据,编制一个生命表,并计算出各个重要生命参数,说明生命表在分析种群动态中的意义。
答:生命表的实质是描述种群生死过程的一种有用图表模式。
从动态生命表中可获得3方面信息: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命期望(表示该年龄期开始时的平均存活年限)3、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举例说明指数增长模型在人口预测上的应用价值。
4、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答:种群空间格局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种群的内分布型大致可分为3类: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
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随机分布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才易产生随机分布;成群分布形成的原因是(1)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2)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以其母株为中心(3)动物的结合成群的社会行为。
5、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答:①气候学派,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他们的观点认为,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他们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定稳定性;②生物学派, 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的决定作用;③食物因素;④自动调节学说,包括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