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的“走出去”策略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外市场,进一步促进海外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二,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合作。鉴 于我国“二元经济”发展中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企 业已经具备较高的国际竞争力,拥有国际投资能力和国 际合作潜力,应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扩 大对外投资,实现与外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紧密合作。 第三,投资区位选择贯彻多元化原则。扩大对外投资,
另外,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对当地的投资环境、 政府效能、税收政策、劳工保护、消费特点等各方面
都缺乏细致的了解,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第五、 政府引导作用有待加强
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 出去”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但在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过程中,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法律保护 、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以及税收、信息和咨 询服务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还不健全。这主要体 现在:对外投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不明确, 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对海外经营效益不佳的国 有企业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对企业海外投资缺乏必要的保护制度,使得 企业无法抵御投资国较大政治风险等。
二、推进“走出去”健康发展的对策
1.做好投资前期工作,明确投资目标
企业海外投资合作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如果割裂 开来,为走出去而走出去,就会失去其自身价值,甚至为企业发
展带来负面影响。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应首先立足企业自 身的发展需要,明确哪些国家的哪些行业可以为我所用,能 够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并据此确定投资方向和目标。
外投资合作的重点市场。 再次,加快在对外投资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体 系;及时掌握境外企业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加强对境外投
中国如何走出去
中国如何走出去引子:“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正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在急行军。
当然,它们现在也正无可争议地成为刺激并释放民族激情的焦点。
从行销层面的简单“国际化”,到资本层面的“跨国并购”,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人的殷切期盼中开始美美地“走高”,“走远”,近来来呈现出“大跃进”式的态势。
其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联想“蛇吞象”似的收购IBM的PC业务。
激情日益燃烧的国人甚至高呼:上个世纪80年代日企并购席卷欧美的壮举现在轮到中国的企业家来续写了。
中国企业海外大型并购从未停止过,但是多半都以失败而告终。
也因如此,成少败多的海外并购被人们称为“刀尖上的游戏”。
也许是巧合,或者是必然,在中国“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后的整整第十个年头,初出茅庐的中国民营企业吉利,活生生吞下了已有82年历史的欧洲著名豪华车品牌沃尔沃。
对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这起跨国并购,这起并购案,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再次提上一个新高度,也终于让民营企业成为中国海外并购镁光灯下的主角,扮演起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主力。
海外并购成为“走出去”主体据商务部提供的数字,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03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从2003年到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增加了14倍,2008年、2009年的发展尤其迅速: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559.1亿美元(全口径统计,包括金融类),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418亿美元,存量1839亿美元,对外投资流量在全球排名第12位,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排名第2位。
尤其是2009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近30%~40%的情况下,我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433亿美元,增速达到了6.5%。
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2200亿美元。
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政策探析
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政策探析张广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一、概述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学术界一般称为“对外投资”或“海外投资”),应该说“走出去”一词实际上是政府政策层面的一个概念。
的确,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是各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选择,一国企业只有具备“走出去”的战略视野,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一直较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于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寻求相关适当资源的需要,我国在1997年开始鼓励扩大对外投资,提出要“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帮助。
抓紧制定和规范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的监管制度,加强我国在境外企业的管理和投资业务的协调。
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竞争中形成一批具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与2007年党的十七大均着重指出,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与党和国家的上述发展要求相适应,国务院及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汇管理局、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走出去”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我国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相关支持性政策评析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日益加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一支“方面军”,在对外投资合作方面民营企业也毫不逊色。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商业规则到境外投资,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
这将是我们长期实行的重要战略。
中国企业应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发挥优势,制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多种策略,实施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相互交织的战略。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中国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出去”。
一、“走出去”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内涵1、“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指出,这一世界市场并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文化的、伦理道德的和政治的领域,其发展的结果是相互依赖的加强,民族的局限性和区域的封闭性被最终打破,世界从而走向一体。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情况下高速发展其经济,都必须参与到世界市场中去。
况且,社会主义本身要求在世界市场基础上实行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开放发展。
“走出去”战略正是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世界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势。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渊源。
2、"“走出去”战略的内涵“走出去”战略又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跨国经营战略或全球经营战略。
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是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
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民营企业“⾛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民营企业“⾛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林玮菡韩⼭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进程发展迅猛,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通过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出去”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中国民营企业在“⾛出去”的过程中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营企业 “⾛出去” 现状 问题 对策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扩张,但仅有⼤型国有企业和央企才具有⾜够的资⾦和政策的⽀持,民营企业步履艰难。
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民营企业开始在出⼝及对外投资⽅⾯有所突破,特别是从2001年起,民营企业“⾛出去”的步伐进⼊了⼀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且在“⼗⼀五”后,出现了“⼤型企业主动‘⾛出去’,中⼩企业抱团‘⾛出去’”的态势。
⽽现在,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出去”的重要主体,特别是在提出建设“⼀带⼀路”和提倡“⼗三五”的 “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后,中国民营企业“⾛出去”⾯临着更⼤的机遇,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民营企业“⾛出去”的现状分析1.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
现阶段,在我国企业“⾛出去”的⼤军中,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庞⼤,⽽且发展势头强劲。
据《中国民营经济分析报告》,截⾄2013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1253.9万户,民营经济对全国GDP总量的贡献度超过60%,其中⾄少有19个省级⾏政区的民营经济对当地GDP的贡献超过50%,⼴东省更是超过了80%。
⽽且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分布上看,⾮国有企业(绝⼤多数为民营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重逐年攀升,截⾄2014年底,中国有1.8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共设⽴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达2.96万家,⽽这1.85万家企业中,除了外商和国企,⾮国有企业占⽐达88.7%。
2.中国民营企业“⾛出去”的模式。
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分析
要 命 题 , 已 经取 得 了重 要 进 展 , 由于 并 但 民营 企业 的机 制 最 灵 活 , 较长时期把重点放在“ 引进来” . 上 这两 个
《 04年世界投 资报告》认为,中国 20
责任 明确 , 自担风险 , 自主经 我 国在 改 革 开放 中 较 早 地 提 出 了 充 企业在海 外拓 展业 务 已经取得 了较快的 的就是谁 的; 自负盈亏 ; 不要国家投 资。 也不要政府 分利用 国内外“ 两种资源 、 两种市场” 的重 发展 。2 0 中 国最 大 的 l 0 3年 2家跨 国公 营 ,
尤其是劳动密 场 主要是以传统的贸易方式 出口商品。 据 改革开放 以来 , 民营经济在我国得到 等方面明显优于 国有 企业 , 我 集型的行业 , 这种成本优势更为明显。经 商 务部有关数据显示 : 国的对外直接投 了 巨大 发 展 , 民营 企 业 所 创 造 的 产 值 占 91 . 20 .3 5年 的市场经济锤炼 , 资 19 年为 3 7亿美元,0 2年为 9 8 G P的比重从 17 D 9 8年的不到 1 %达到当 过改革 开放 以来 2 1 我 国已 出 现 了一 批 民 营企 业 家 , 些 人 具 亿美元 , O多年时间只增长 6亿多美元 , 这 前的半壁江山, 0 3年 G P增量 的 8 % 20 D 0 坚韧不拔 的创业精神, 敢于 而 同期吸引外资却从 19 年的 4 . 6亿 91 36 以 上 来 自非 国 有 企 业 。发 展 与 壮 大 了的 有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 , 通过学习不 断提升 美元 , 增至 2 0 0 2年 的 8 76 2 . 8亿美元 。 增 民营企业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 逐 迎接挑战 , 自己搏击国际市场的能力。 加达 7 0多亿美元 , 8 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 步成 为跨 国经 营 领 域 的一 支重 要 力 量 。 实践证明 。 国有企业来 实现中国的 靠
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政府服务创新——以宁波为例
上来看 ,我 国 已经进入邓 宁所分析的第三阶段 ,宁波 已经进
入 了第 四 阶 段 , 也 就 是 大 批 企 业 “ 出去 ”开 拓 国 际 市 场 、 走 打造跨国企业的攻坚阶段。
宁波 是典 型 的 民营经济 大 市 ,是 中国 民营企业 国际化
起 步 最 早 的 地 区 之 一 , 以 宁 波 地 区 为 研 究 对 象 对 进 一 步 深
的 国 家 , D 流 出 大 于 流 入 , 差 额 不 断 扩 大 。2 1 年 , 我 国 FI 且 00 人 均 G P 4 8 美 元 , 宁 波 人 均 G P 破 1 0 0 元 。 从 理 论 D 达 23 D突 20 美
投资方式 以新建 为主 ,海外工程承 包和劳务输 出为投资的主
要 形 式 。进 入 上 世 纪 9 年 代 , 中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迅 速 发 展 , O 而 海 外 并 购 也 逐 渐 成 为 中 国 企 业 对 外 投 资 的 重 要 方 式 。 随 着 “ 出 去 ” 战 略 的 加 快 实 施 , 我 国 一 批 有 实 力 的 企 业 开 走 始 尝 试 以 并购 的 方 式 从 事 境 外 投 资 , 尤 其 是 近 两 年 ,联 想 、 T L 中 海 油 、 吉 利 汽 车 等 实 施 的 大 型 并 购 案 反 响 很 大 , 国 C、 内外产 业界 、舆论 界广 泛 关注 。商 务部 提供 的数 据 显示 , 1 9 年 ,我 国 的跨 国 并 购 金 额 只 有 6 0 万 美 元 ; 2 0 年 已 99 00 05 达 5 亿 美 元 ; 2 0 年 增 加 到 3 2 美 元 , 占对 外 投 资 总 额 的 3 08 O亿 5% 4 。据 统 计 ,2 1 年 我 国海 外 并购 交 易 数 量 增 长 超 过 3 % 00 0, 达 到创 纪 录 的 1 8 , 已披 露 的 交 易 金 额 合 计 约 3 0 美 元 , 8宗 8亿
中国民营企业如何走向世界?——自主创新:再铸中华民族复兴魂
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中国民
民营企 业走 出去 ,先在 国外搞 技术
营企业要走出去 当务之急 依靠 型 生产 与加 工 ,多利 用 国外先
兰 !堡 垒
塑
维普资讯
的法 律法规 ,遵循 国际市场 的游戏 规则 ,这 是获得成 功的重要基 础 其次是 要树立 自己的品牌 。企
在 当前条件 下 .民营企业 走 出
国门 、实现跨 国经营 的基本策 略主
要是如 下几个 方面 :第一 ,先 贸易 ,
以此 积累 经验 和资本 ,然后 再搞直
国 的对外 开放 已从 “ I 弓 进来 ”为主 有实力的企业 走出去 ” ,到科技资 后 投 资 。 即先从 搞 国际 贸易 入手 ,
经济今 后持续 稳定 增长 ,在很 大程 几 年 的 事 。 影 响 民营 企 业 走 出 国 从 总体上看 ,中国企业 “ 国 跨
度上 取决 于 推 动 技术 进 步 的能 力
门 、实现 跨 国经营 的原 因很 多 ,其
中一个重 要原 因是 传统 体 制和政 策 方 面的 限制 在我 国国 内需求持续
营企业 应大胆地 走 出去 ” ,更好 重要 的现实意 义 。我们 常说 自己地
问题 解 析 : 源 两个市场 ,在更 广阔的空 间里 却是一个 自然资源相对紧缺 的国家 。 中 国 民企 如 何 走 出 国门 ?
地利 用国 内外 地 区内外 两 种资 大物博 ,可按 人 口平均来 看 ,我们 进行 自身的经济 结构 调整和 资源优
经营“已初见成效 。在走 出国门 实 取 决于一批高 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 .
现跨 国经营 的企业 中 ,民营 企业 的 规模经 济显著的产业能否迅速成长 .
中国企业践行“走出去”资源战略的六种模式
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企业践行“走出去”资源战略的六种模式 2012年03月08日作者: 周立坚编辑:中国矿业报近年来,我国许多非传统矿业型企业纷纷涉足国外资源获取型投资,如中信、中铁工、中交建、中化、中农、中水、北方工业、五矿(传统外贸)、中钢等。
这类企业有很多共同点,一是资金雄厚,绝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在A股和H股或者其他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有的公司旗下不止有1家上市公司;二是大部分是中央企业,没有地质勘探、开发矿业的历史经验;三是共同承担获取国际矿产资源的社会责任。
很多企业目前已成功地进入了海外矿业开发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追寻他们多年迂回曲折的投资历程,笔者总结了6种战略模式。
海外股市收购型海外股市收购型投资策略是国内企业运用最多的海外资源获取形式。
即非传统矿业型的企业,对海外资源型公司或参股或进行全盘收购。
有资料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01年的70亿美元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500多亿美元。
据公开信息统计,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矿业企业境外并购案80多例,涉及金额约300亿美元。
2009年,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力拓集团计划接受中国铝业195亿美元现金注资的交易。
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此模式的优点是:法律程序规范、交易程序透明、交易标的明确,成功后风险小,可快速形成利润增长点。
缺点是:交易成本高、谈判周期冗长、受当地法律和政府制约,不可预见因素多。
资源换项目型“资源换项目”投资形式主要在非洲国家和我国之间发生,我国政府为所在国提供优惠贷款,受贷款国用其资源偿付。
如安哥拉内战刚结束时,无法获得建设启动资金,中国商务部和安哥拉财政部签订框架协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安方提供20亿美元的商业贷款,主要用于铁路、公路、供电供水以及医院、农业灌溉等公共服务项目,安方用未来开采出来的石油偿付。
此模式的优点是:交易涉及所在国的政府,因此,各项工作保障性好、法律程序规范、交易标的明确,成功后风险小,利润包括承包工程和矿业开发两部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企业“走出去”战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企业“走出去”现状、企业“走出去”应对策略等方面探讨企业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走出去”战略。
“一带一路”是中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这个倡议涉及的范围覆盖了亚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在这个背景下拓展国际市场。
因此,企业“走出去”战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企业“走出去”现状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额从2000年的277.7亿美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396.5亿美元。
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市场之一。
然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风险增加。
海外投资风险往往比较高,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难以控制。
其次,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出海前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沟通、交流等问题。
此外,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加也给企业“走出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1. 加强战略规划企业要实现“走出去”,需要对目标市场了解的越多越好。
企业需加强对目标市场的了解,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竞争格局,确定市场营销策略和销售推广方式,提升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
2. 根据地域文化差异制定策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需要聘请当地的专业人士加盟或者经手,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处理外交事务,避免出现文化交流上的问题。
企业需要在进入海外市场前,制定市场营销策略,考虑当地消费需求和文化差异,提供符合当地文化形态的产品和服务。
3. 选择适合的参与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如合资、合作、独资等。
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可以对当地市场和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减轻自身的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经验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 , 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 从实际 出发, 创立 中国企业 国际化战略 管理 的特有 模式 。
江苏 商会 4 0亿元 资本 投 向 昆明 0
2 1 国江 苏商会 联席会议 暨 全球 苏 商 大 会筹 备 会 9 日在 昆 明举 行 。近 百 名来 自全 00全
国各地江苏商会及全球杰出苏商代表齐聚春城 , 共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 大 背下 的发 展 大计 , 以及苏商 在桥 头堡建 设 中的合 作机 遇 。云南省 委常 委 、 昆明市 委 书记 仇
文化无法兼融的风险 。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 跨地域文化 的巨大差异。 四是人 才缺 乏 。人才 问题可 能 是 国 内企业 走 向世界 所 面I 临的最 大 障碍 。 国际运 作相 当
复 杂 , 国内 的企业 经理 人普 遍 缺 乏相关 的财 务 和法 律 经 验 , 缺 少 这方 面 的专 业人 才 , 而 更 往
重 要 的角色 。
然 而 , 国企 业在 国际化 的过程 中也暴 露 出 了诸 多 问题 。 中
首先 是 战 略模糊 。很 多 中 国企业 意 图进 军 海外 时 没有 制 订 一 个 清 晰 的战 略计 划 , 些 一
投 资决 策带 有浓 厚 的机会 主 义色 彩 , 由于这 些 失误 , 仅 没 有 获 得 预 想 的收 益 , 而付 出 了 不 反
去” 往往 倾 向于 照搬 西方 企业 的 发 展 模 式 。事 实 上 , 国企 业 与 西 方 企 业 在 有 着 很大 的差 中
异, 分别有着不同的竞争优势 , 西方企业 的成功经验和有关理论不一定适合中国企业。中国
企 业要 想在 全球 竞争 中胜 出 , 必须 要 根据 自身 的特点 , 择 “ 出去 ” 就 选 走 的市 场进 入模 式 , 创
走出去战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
十五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提出,使得我国企业介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0年,党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
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一条重要建议被写入《十五计划纲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
一、中国企业实行走出去的背景“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和提出在分类当中,我们大概把他分为三个时期,逐步发展过来的。
第一个时期就是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孕育了“走出去”战略。
第二个时期,就是江泽民同志时期。
江泽民同志承前启后,在总结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后,正式提出把“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
第三个时期,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对“走出去”战略也非常重视。
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已是现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成为一种潮流。
并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企业能否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为自己拓展生存空间,实现持续发展并在发展经济中取得新的突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战略问题。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客观需要,对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企业自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从国外输入国内匮乏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缓解中国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资源开发型海外投资,开辟新的原料来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与应对策略
1.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1.1 政治阻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难应对的是来自东道国政府的阻碍,当东道国政府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和意图,如果对我国企业的态度是一种害怕、歧视、遏制的态度时,中国企业的立足将是很难的问题,更不要说是谋求更大的发展了。
1.2 法律与行业标准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担心的是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等与东道国的法律或者行业标准差距甚远,这样就给了东道国政府或者同行一个很大的借口,中国企业的生存也是很困难的。
国外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受到很大的压力。
1.3 文化、宗教环境国内与东道国的文化宗教环境截然不同是,企业的适应能力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有的时候,甚至是一小部分人的意见也会左右企业的未来。
1.4 管理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由于自身的能力等各方面条件难以适应东道国的竞争环境,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很痛苦的。
还有就是适应能力和本土化的能力,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1.5 国家稳定性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还很难预测,企业本身又不可控。
这就给企业在海外生存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最糟糕的也许是血本无归,甚至危及生命。
1.6 汇率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受到中国与东道国的汇率稳定和结算方式的影响。
2.中国企业走出去成败分析在过去 25 年, INSEAD商学院教授斯图尔特 ?布莱克和他的同事一直对日本企业的兴衰进行跟踪研究,并写成了《国际化的前车之鉴》一文,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斯图尔特 ?布莱克发现:推动日本公司早期成功的因素,恰恰也是导致了它们在海外市场失败的因素。
这些成功因素分别包括: 1、忠于自己的“经营之道”; 2、孤立的国内市场; 3、驯服的劳动力队伍; 4、同质化的高管团队。
这些日本企业的成功因素和目前中国企业的成功因素非常相似,这些成功因素会不会导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失败因素,值得警惕!3.解决措施:3.1 企业研究和制定“走出去”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和规划。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也不一样,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时代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新思考
/章晓洪 张少龙 陈炳才经过四十多年的走出去发展,我国走出去的主体和走出去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的外商投资企业、贸易企业扩展到内资企业,从主要是国有企业扩展到民营企业,从传统消费品走向现代消费品,从传统制造走向现代化制造。
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性产业和我国产能制造优势产业,民营企业走出去占据重要地位,对走出去的要求也不同新时代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新思考企业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就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将销售市场放在海外,以获得外汇。
1996年我国就开始出现家电产品的产能过剩尤其是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家电、纺织业产品的产能过剩尤为突出。
政策上在1998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走出去战略”,但那个时候走出去是政府和政策要求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到海外投资,主要是轻工消费品产业。
浙江温州和义务的商人早期在海外市场直接销售生活消费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从更大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此时走出去,不仅是企业走出去,政府也成为走出去主体,即政府之间签署协议,为企业海外投资、贸易等发展搭建规范性政策平台以及各种便利,包括建立海外投资产业园,政府合作主导下进行项目投资和开发等。
这个阶段走出去不仅有消费品产业,更多是建筑业、工程承包、钢铁、有色、大型机械设备企业,当然,能源、交通、港口、电信设备等基础设施企业也是走出去的重点。
经过四十多年的走出去发展,我国走出去的主体和走出去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的外商投资企业、贸易企业扩展到内资企业,从主要是国有企业扩展到民营企业,从传统消费品走向现代消费品,从传统制造走向现代化制造。
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性产业和我国产能制造优势产业,民营企业走出去占据重要地位,对走出去的要求也不同。
2023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第十八条指出:鼓励提高国际竞争力。
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参与境外项目,在走出去中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
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SWOT分析
美元增 加到 20 年 的 64 05 03亿美元 , 增长 了 36倍 , . 年均增
速 为 3 %。进 出 口总额 占全 国的比重从 20 5 00年的 5 .% 33 提 高到 20 年 的 7 .%。 05 74 从海外投资 企业 的地 域 分布 来看 , 国成 功 的 民营 我 企业大多集 中在 东南 沿海 一带 , 些 企业 市场 化程 度较 这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1 0期 总第 18期 4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L oeg cn m cRe t n JF ri E o o i l i s& Ta e n ao rd
No. 0。 0 1 2 06 Sei lNo. 48 r{ l 1
速, 民营企业对外投 资 的发展速 度更 快一些 。数据 , : J ; 截至 20 年 1 月 , 03 2 福建 省经 批准 设立 的境 外企 业有 36 2
观点 。王绍 熙提 出 , 国民营企业 具有所 有权优势 , 主 我 并
要采取直接 投 资 的方式 实施 “ 出去 ” 走 战略 。张琦表 示 , 民营企业在进 入 强手 如林 的 国际 市场 时 , 自身 的核 心 能
来不少学者就 民营企业 的“ 出去” 走 发表 了各 自的看法 和
资。20 04年 ,C T L集 团驻 香港 公
法 国汤姆逊 公司投 资
5 0 亿美 元成 合资 公司 , T I集 团成 为全 球最 大 的 .9 使 C 电视机生产商之 。 福建省对外直 接投 资 起步 较 晚 , 近年 来 发 展 比较 迅
资海 外 的金 额 高达 15亿美 元 , 卜年增 长 2倍 . 04 . 比 .20 年, 民营上海安信地板 公司 两次 出资 , 分别 购买 了巴西 、
民营企业走出去与金融财政支持
民营企业“走出去”与金融财政支持“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而适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与“引进来”相对应,“走出去”战略也称跨国经营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或全球化经营战略。
[1]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选择。
21世纪国际化经营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中国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基础、条件和实力。
民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比较容易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合作方所接受。
[2]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不仅要利用国内市场和资源,而且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民营企业国际化,增加商品输出,扩大境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拓国外市场,规避贸易摩擦,提高企业竞争力。
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宏观战略发展的需要。
金融体制结构、金融财政支持政策以及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已经成为事关中国未来相当长时期经济是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金融财政支持的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表现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民营企业作为商品出口和海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当前,民营企业“走出去”却面临着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政府支持缺乏等诸多方面的困难。
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跨国经营,防范各类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有赖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并获得成功的政策框架和保障机制。
如何加大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金融财政支持力度,无疑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进程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第一节“走出去”的融资信贷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遭遇资金瓶颈。
一些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把握了商机,市场拓展速度很快,但企业的资金规模太小,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以和对策
• 三、结束语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企 业开始“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即发展对外直 接投资战略,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中国企 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实践中,中国企业在 “ 走出去”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问题的基 础上,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3、加强国内企业间的合作,形成对外 投资协同效应
国内企业经济性质不同,既有国有独资企业, 也有国有控股、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及其他类型 的股份制企业,也有个体企业、私人企业和外 商投资企业,不同性质企业的经济诉求存在差 异,甚至同类性质企业的利益也不同。但面对 国际市场,各类企业加强合作,尤其是企业 家之间的精诚合作,寻求利益共同点,相互协 调,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才能产生最大的 对外投资效益,维护国家及企业的共同利益, 从而提高投资整体效益。
【关键词】:中国企业 “走出去”战略 问题 对策 对外直接投 资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走出 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第一 对外投资目标不明确
第二 对外投资的主体、产业及区域结构不尽合理 第三 企业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第四 企业海外投资管理水平低
二、推进“走出去”健康发展的对策
1.做好投资前期工作,明确投资目标
企业海外投资合作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如果割裂 开来,为走出去而走出去,就会失去其自身价值,甚至为企业发 展带来负面影响。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应首先立足企业自 身的发展需要,明确哪些国家的哪些行业可以为我所用,能 够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并据此确定投资方向和目标。 确定海外投资目标后,应充分分析自身技术水平、市场竞争 力、产能、海外市场容量、后续资金支持等硬件条件,避免出现 “前期没想到,后期办不到”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 宗教、信仰、政策、制度、法律等软件条件,充分评估国际政治 风险,避免因文化冲突和制度冲突而影响海外投资企业运行。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二、推进“走出去”健康发展的对策
1〃做好投资前期工作,明确投资目标
企业海外投资合作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如果割裂 开来,为走出去而走出去,就会失去其自身价值,甚至为企业发 展带来负面影响。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应首先立足企业自 身的发展需要,明确哪些国家的哪些行业可以为我所用,能 够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并据此确定投资方向和目标。 确定海外投资目标后,应充分分析自身技术水帄、市场竞争 力、产能、海外市场容量、后续资金支持等硬件条件,避免出现 “前期没想到,后期办不到”的情况々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 宗教、信仰、政策、制度、法律等软件条件,充分评估国际政治 风险,避免因文化冲突和制度冲突而影响海外投资企业运行。
4、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海外投资管理水帄
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对外投 资合作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匮 乏是提高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绩效的主要制 约因素。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应注意制定人 力资源战略规划,注重培养国际化管理队 伍,储备人力资源,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 招聘等多种形式,培养通晓国际惯例及熟悉 国外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的复合型高 级人才,提高企业海外投资管理水帄。
第三、企业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在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或并购并且 不同企业的投资目标一致时,企业之 间缺乏沟通和合作,往往各自为战, 互相猜忌,把国内竞争的做法引入到 对外投资,自相竞争,使东道国或东 道国企业借机提高报价,我国企业不 得不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和要价,支 付高昂投资成本,导致肥水外流,对 外投资整体效益下降。
都缺乏细致的了解,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第五、 政府引导作用有待加强
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 出去”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但在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过程中,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法律保护 、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以及税收、信息和咨 询服务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还不健全。这主要体 现在〆对外投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不明确, 导致企业盲目投资々对海外经营效益不佳的国 有企业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々对企业海外投资缺乏必要的保护制度,使得 企业无法抵御投资国较大政治风险等。
中国民营企业的“走出去”策略——以CAFTA框架为前提
半年 已涵 盖农 业、 制造 加工业和服务业等 多个领域。 中以红 难 重重 。 其 豆集团2 0 年在柬埔寨控股投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 区最具有开 07 企业规 模 小,分布零散 ,实力不强, 国民营企 业在 中国 我 业都把战略重点放在经济实力好, 消费能力强的欧美市场。 虽然
上 述一 些 规 模 较 大 的 民营企 业 也 着 手 开发 东 盟 市 场 , 投 资 的 但
【 关键词 】 A T 民营 C FA 企业 走出 去 策 略
中国一 盟 自由贸易 区 ( ia E N Fe英 文 缩 写C T 代 称 )[2 0 年建 立 以来 , AF A  ̄ 02 同属 于亚洲 发 展
企业数量和力度都远不及欧美市场。 AF A“ 出去” 在C T 走 多数是
广西 、 南 、 南等 东盟 边 境 省 区的 中小 型 民营企 业 , 缘 优 势 海 云 地
我 国 民 营企 业 组 织 结 构 灵 活 、 政 治 因素 影 响 较 小 、 受 市场 和 “ 就近原则” 使其分布十分零散 。 销售渠道和科技 支撑 的缺 应 变 经 验 丰 富。 年 来 其 “ 出去 ”的规 模 不 断扩 大 , 然成 为 乏 阻碍 了产 业优 势 的 形成 , 近 走 俨 导致 我 国 民营企 业 在 C T AF A总体 实
响力较小, 战略目标也较简单, 在发展 过程 中很少会因政治因素 受到东道国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C T 丰 架下我 国民营企业 “ AF A 匡 走出去” 的现状分析
有丰富的市场应 变经验。 在与国有和大 型企业的对抗 竞争 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都经得住市场 的考验 , 由此 积累
2 0 年 我 国对 外直接 投 资 ( oe nDi c Iv s n, 09 F ri r t n et t 以 得 来 的 市场 应变 经 验 对 民营 企业 “ 出去 ” 尤 其是 发 展 初 期 面 g e me 走 , 下 以英 文 缩 写F I 称 ) 额 ( 量 ) 6 .亿 美 元 , D代 净 流 5 53 累计 F 额 对 国外 陌生 市场环 境 时 极具 借鉴 作用 , DI 民营企 业可创 造 性地 将 国
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doc
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一、练好经管内功二、发挥整体优势上海海外企业投资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的状况,限制了其市场能力的拓展。
同时,由于这些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加之市场目标不清,市场预测失误,盲目出击,往往造成经营失败,以至半数以上的企业黯然“回流”。
因此,上海要加快发展海外经济,首先要通过发展大联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集中资源,发挥“外”字号大企业的整体优势。
经过多年的海外经营实践,上海毕竟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海外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在不仅拥有丰富的海外经营实践,还形成了广泛的海外经营网络。
近年来,上海最大的海外企业集团上海实业集团,遵循“走出去”、“引进来”、“沉下去”的发展战略,在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市外经贸委、市经委、外汇管理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其众多海外网点的桥头堡作用,通过联合上海工业投资集团、上海仪电集团、上海化工区、锦江旅游公司等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一起“走出去”,先后牵头重组或建立了上海国际株式会社和圣彼得堡上海贸易中心,不仅开辟了上海企业“走出去”的新局面,还为上海引进海外资本和优秀项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上海国际株式会社刚刚重组不久就成功帮助上海引进了理光等2个外资项目。
上海实业集团董事长蔡来兴公开表示,上海实业现在在美国、南美、日本、澳大利亚、南非、汉堡、俄罗斯等地的9个海外总部不是上海实业集团的“私家码头”,而是上海企业共同进军国际市场的“公共码头”。
如果国内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借重像上海实业集团这样的海外集团力量,结成既有接单能力,又有生产能力、工程管理能力以及资本运营能力的“走出去”的集团军,并通过优化组合和战略性重组产生聚变和裂变效应,上海企业“走出去”的整体实力必将大大增强。
三、优化投资方式四、优选投资区域上海企业在对外投资区域的选择上应充分根据区位的特点选择投资策略。
东南亚各国与上海近临,它们有着与我国相似的传统文化,并且近20年来经济飞速发展,购买力大大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营企业的“走出去”策略作者:吴静覃雄彪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14期【摘要】民营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和努力成为我国“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作为亚洲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国CAFTA在市场潜力、经济环境和合作关系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
该文围绕CAFTA框架下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论题,在阐述现状、优势,分析面临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CAFTA 民营企业走出去策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以下以英文缩写CAFTA代称)自2002年建立以来,同属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大。
目前,在巨大的市场前景推动下,中国民营企业正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努力使“走出去”的规模日渐扩大,成为我国“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目前亚洲是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标,而CAFTA是亚洲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因此,研究CAFTA框架下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策略对推进其“走出去”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CAFTA框架下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以英文缩写FDI代称)净额(流量)565.3亿美元,累计FDI额(存量)达2457.5亿美元。
在中国FDI存量中,民营企业累计所占比重为29.9%,累计FDI额(存量)约734.8亿美元。
①从投资地区来看,民营企业在CAFTA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
从投资产业来看,民营企业对东盟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纺织品/服装/鞋帽制造等,2010年上半年已涵盖农业、制造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以红豆集团2007年在柬埔寨控股投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最具有开创意义,它不仅吸引了浙江等省的数十家民营企业赴柬投资,更创新了我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的方式。
CAFTA框架下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我国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灵活、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小、市场应变经验丰富。
近年来其“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俨然成为“走出去”的主体和生力军。
组织结构灵活。
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组织结构往往相比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简单,在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时极高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能让民营企业迅速调整战略目标,改变经营方式,从而抢得市场先机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小。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国有大型企业由于代表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形象,所以其发展空间会受限于政治因素而难以拓展。
与之相反,民营企业规模和影响力较小,战略目标也较简单,在发展过程中很少会因政治因素受到东道国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有丰富的市场应变经验。
在与国有和大型企业的对抗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由此积累得来的市场应变经验对民营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发展初期面对国外陌生市场环境时极具借鉴作用,民营企业可创造性地将国内发展壮大的经验应用到国外市场上。
CAFTA框架下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我国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和技术实力弱,且缺少对东盟市场的了解和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因而在东盟市场的拓展上困难重重。
企业规模小,分布零散,实力不强。
我国民营企业在中国CAFTA的投资规模普遍“小、散、弱”,因为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都把战略重点放在经济实力好,消费能力强的欧美市场。
虽然上述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也着手开发东盟市场,但投资的企业数量和力度都远不及欧美市场。
在CAFTA“走出去”多数是广西、海南、云南等东盟边境省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地缘优势和“就近原则”使其分布十分零散。
②销售渠道和科技支撑的缺乏阻碍了产业优势的形成,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在CAFTA总体实力不强。
融资困难。
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及在融资上的多方限制阻滞了民营企业FDI的融资途径。
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也难以通过银行贷款充实海外投资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严格限制资本项目的跨国流动。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走出去”发展的“瓶颈”。
投资信息和服务不到位。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资金、人才、渠道,对东盟各国的市场状况、投资环境、风土习俗、合作伙伴了解甚少,对国际投资的运行规则、法律制度不熟悉。
互联网上能查询到的有用信息不多。
相关的研究、咨询机构较为分散;国家各部门之间还没能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此外,国家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审批时间长、手续繁复,且审批把关不严,易导致重复投资。
跨国经营人才不足。
虽然我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但民营企业投资东盟市场时依然不能忽略对外投资中文化冲突带来的影响。
一旦潜伏在和平友好面纱下的民族和种族矛盾被不可预见的原因激发,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然而我国对外开放时期不长,我国民营企业中严重缺乏既懂经营管理又懂当地民情的综合型人才,导致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低,难以在投资东盟过程中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获胜。
投资项目技术含量偏低。
缺乏高新技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投资东盟的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在中国非贸易性海外投资企业中,行业分布大多集中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业项目。
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在容量有限的国际市场已趋于饱和,同时也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产品的竞争,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因而,我国民营企业拓展东盟市场技术优势较小,竞争对手多。
CAFTA框架下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策略选择鉴于我国民营企业在实力、资金、信息、人才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采用以下策略促进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发展。
充分利用华人网络优势,灵活运用各种合作方式。
拥有华人网络是我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特有的比较优势。
在3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中,2500万人聚居在东盟国家。
我国民营企业可以与海外华商组成横向或纵向联盟,前者提供产品或技术,后者负责生产和销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抗风险能力。
③同时,我国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采用合作方式。
在选择投资合作伙伴时,应着眼未来,从市场发展潜力大,拓展空间广阔的角度去选择。
投资方式应多样化,以节约有限的资金,实现与东道国企业的优势互补,并争取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及当地的政策优惠。
加强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扶持。
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扶持。
要对民营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外汇支持,同时,要建立完备的风险保障制度,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
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要使民营企业成功“走出去”,政府须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一方面,对申请“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进行严格审批,防止民营企业重复投资,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获利性。
同时,应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间,可以让计委、经贸委、外经贸委、财政部、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进行一揽子的审批,为民营企业投资东盟铺平道路。
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协调国家各部门的联系,实现经贸部、外汇、财政、税务、海关、银行、驻外领事馆等部门和投资主体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建立东盟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东盟十国的经济情报和市场信息,如行业准入、持股比例限制、外资投资项目禁止、雇用当地人比例等投资经营方面的壁垒,使我国民营企业在CAFTA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效率提高。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国际人才队伍。
CAFTA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应利用优质的人力资源,根据建设进程的变化及时改变和调整企业投资领域,灵活扩大或缩小投资规模。
然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少高素质的专业外经贸人才。
为此,民营企业要培育有助于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并改革现有的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
同时,要大力培养和选拔出能胜任境外市场开发和投资的高级管理人,这是民营企业建设国际人才队伍的必经之路。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增值科技项目。
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还可以与东盟国家一些大品牌企业合作,利用它们的品牌优势及营销网络优势使自己以较低成本加快进入东盟市场,同时提升自己的品位及档次。
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必备条件和克服自身竞争力弱势的根本途径。
民营企业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以科技创新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加强研发以拥有自己的专利、专有技术与名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其次要确保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5%投入技术研发。
最后,可采取短期聘用、邀请讲学、专题攻关等形式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实现科技项目创新增值,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在CAFTA的竞争力。
(作者分别为广西梧州学院经济系教师,广西梧州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点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教高函〔2010〕15号)注释①商务部等:《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②陈景华:“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存在问题及战略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③朱珊:“我国民营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应采取的战略”,《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39期,第39~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