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姻法精神

合集下载

中国婚姻法论文4000字_中国婚姻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国婚姻法论文4000字_中国婚姻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国婚姻法论文4000字_中国婚姻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婚姻法论文4000字(一):浅谈契约精神的导入与中国婚姻法的现代转型摘要:在现代社会,婚姻关系是平等的男女双方就共同生活达成合意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具有契约的本质。

婚姻法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既负有以权威力量保障婚姻制度底线的重任,又必须保障婚姻关系中个体的自由与安宁。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婚姻契约观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契约精神在婚姻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合理导入契约精神实现中国婚姻法现代转型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契约精神;中国婚姻法;作用;现代化转型;途径引言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由、平等等精神理念的认识逐渐加深,因此,契约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现代婚姻法的转型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契约精神融入于婚姻法中,能够实现对婚姻当事人权利的最大化保护,进而确保人们在婚姻中自由、平等等基本人权得到保护,也能够平衡人与国家制度等之间的矛盾。

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将契约精神合理导入到我国婚姻法中,实现婚姻法的现代化转型,使其既能满足个人权利的需要,又符合社会伦理的要求。

1契约精神在中国婚姻法中的重要作用1.1在结婚制度中的作用首先,从现代婚姻法的内容看,婚约已不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也就是说订婚只是婚姻当事人的自由选择,而关于婚约中的内容也没有强制性的实施规定,这就充分地体现了现代婚姻法对婚姻当事人个体的充分尊重,契约精神的融入实现了婚约制度上的自由与平等;其次,中国封建传统社会中一度存在着同姓不婚、亲属不婚、异民族不婚等规定,这些规定的存在并不是从血亲婚姻所存在的危害性着手的,而是以个人的身份特征来强行规定。

而在现代婚姻法中,婚姻自由取代了身份制度,而禁止结婚的相关规定是从血亲等方面进行限制的,充分体现了契约婚姻的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

1.2在夫妻财产制度中的作用中国封建社会中,男权至上使得婚姻关系中男方掌握着家庭的所有财产,女方只是婚姻的附属品,没有地位可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发文字号】法释〔2001〕30号【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1.12.25【实施日期】2001.12.27【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01年12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2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

2001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2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30号)为了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婚姻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第一条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第二条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第三条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四条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

第五条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婚姻法解读婚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的法律责任

婚姻法解读婚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的法律责任

婚姻法解读婚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的法律责任婚姻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法律关系之一,而在婚姻中,除了关心物质需求的满足外,对配偶的精神需求也同等重要。

然而,虽然精神虐待在婚姻中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很多人对其法律责任的认识却并不清晰。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解读婚姻法中精神虐待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精神虐待的定义精神虐待是指在婚姻关系中,一方或双方的行为或言语对另一方造成精神伤害、压迫、威胁或恐吓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恶言恶语的辱骂、威胁、对配偶进行长期的冷淡对待、不给予配偶情感支持等。

精神虐待行为给婚姻关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损害了被虐待方的心理健康,对家庭和谐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二、婚姻法对精神虐待的认定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精神虐待是一种违反诚实、信用、互相尊重等婚姻基本原则的行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2条中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有经济能力的,应当共同承担家庭生活费用、债务。

夫妻双方都对家庭生活费用、债务缺乏承担能力的,应当根据履行义务的能力和各自收入多少确定共同承担的比例。

”这一条款的出台即表明国家对于夫妻双方的平等相待以及互相尊重的要求。

所以,当一方或双方在婚姻中精神虐待另一方时,便违背了婚姻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

三、精神虐待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婚姻法第32条中对精神虐待行为的定义,对精神虐待行为的法律责任是可以得到明确界定的。

如果一方在婚姻中进行了精神虐待行为,另一方应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权利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并要求以精神虐待为由请求赔偿。

在实际操作中,当受虐待方提出精神虐待的申请后,法院将根据相关证据以及婚姻法所要求的精神虐待行为的认定标准,进行审查和判断。

如果被告证据不足以证明自己没有实施精神虐待行为,或者精神虐待行为得以证明,法院有权判决解除婚姻关系,并根据情况来判定是否需要支付赔偿金。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虐待行为的判定是建立在证据充分的基础上的。

受害方在提出诉讼请求时,应当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精神虐待行为的事实。

法学婚姻法毕业论文

法学婚姻法毕业论文

法学婚姻法毕业论文法学中的婚姻法是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同时涉及家庭关系方面的各种重要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婚姻法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法学婚姻法毕业论文篇1论婚姻法的精神摘要:本文分析了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婚姻法应具备的法律精神,针对婚姻法解释(三)出台以后引起的诸多争议,探求解释(三)所体现的契约精神、公平正义以及维护基本人权、效率等法律精神。

关键词:婚姻法解释三法律精神共同财产自有制度以来,婚姻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一直是人们对婚姻的美好理想,人们始终寄予了对幸福的最大渴望。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把爱情当做婚姻的终极追求,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在挑战道德的底线,甚至法律的底线。

如何引导正确的婚恋观,成为婚姻立法的精神导向。

一、婚姻法应该具备的精神法律精神是规则的道德范畴,是法律的灵魂和精神。

德国著名学者拉伦茨在探讨法伦理性的原则时,将其描述为“在从事法律规范时指示方向的标准,依凭其固有的信服力,其可以正当化法律性的决定。

作为‘实质的法律思想’,其系法理念在该当历史发展阶段中的特殊表现,并借助立法及司法(特别是司法)而不断具体化。

”[1]它反映立法主体在把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什么,是执政者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的重要反映。

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方面最重要的法之一的婚姻法,从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质量角度对家庭婚姻关系进行约束。

这些行为规范无不渗透着婚姻法,甚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即公平正义、契约精神与人权保护。

(一)公平正义精神社会主义法治以公平正义为重要目标,追求公平正义已经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理想。

对于正义的理解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

著名的社会法学家庞德说:“在伦理学上,我们可以把正义堪称是一种个人美德或是对人类需要的一种合理、公平的满足;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正义说成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符合,足以保证人们的利益和愿望的制度;在法学上,我们讲的执行正义(或法律)是指在有政治组织的社会中,通过这一社会的法院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安排人们的行为;现代法哲学的著作家们也一直把他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

婚姻法学后感

婚姻法学后感

婚姻法学后感
婚姻法,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通过对婚姻法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及其历史类型,也更加明确了婚姻法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婚姻法的核心目标在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每个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关系、家庭关系、亲属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对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重视,也强调了对计划生育和对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的新要求。

在深入学习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婚姻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婚姻法不仅仅是一部法律,它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婚姻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理解和应用婚姻法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同时,我也意识到婚姻法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婚姻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这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婚姻法。

总的来说,学习婚姻法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和法律要求。

这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

我相信,随着对婚姻法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我会更好地应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婚姻法解读如何处理婚姻中的精神虐待

婚姻法解读如何处理婚姻中的精神虐待

婚姻法解读如何处理婚姻中的精神虐待婚姻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婚姻中的精神虐待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精神虐待是指在婚姻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恶意、冷漠、侮辱、威胁等行为的虐待行为。

本文将以婚姻法为基础,解读如何处理婚姻中的精神虐待问题,并给予相关建议。

一、精神虐待的定义与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精神虐待被视为对婚姻关系的侵害行为。

精神虐待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言语恶意攻击:包括辱骂、嘲讽、挖苦等对配偶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

2. 冷漠和忽视:一方对另一方表现出冷漠、漠视、忽视等消极态度,长期忽略对方的情感需求与诉求。

3. 经济控制:一方通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强制限制对方的经济权益,限制其自由支配财产和参与经济决策。

4. 社交隔离:一方主动隐瞒对外人的存在或社交活动,剥夺对方与他人正常交流和社交的权利。

5. 威胁恐吓:一方通过威胁、恐吓或暗示对方权益受到侵犯,以达到控制或改变另一方的目的。

6. 控制与监视: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过度的控制和监视,限制其自由、追踪行踪轨迹等,迫使另一方处于极度不安全感中。

二、处理婚姻中的精神虐待方法1. 寻求婚姻辅导:夫妻双方应共同认识到精神虐待的严重性,主动寻求专业的婚姻辅导帮助。

专业婚姻辅导师能够帮助夫妻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情感,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 沟通和理解:夫妻间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尽量采用理性、冷静的方式与对方沟通问题,并互相倾听、理解彼此的感受和困惑,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

3. 设定界限和规矩:夫妻在家庭中应共同制定一些行为准则和规矩,明确交流、尊重、彼此信任的重要性,并坚守这些约定,确保双方权益的平等和尊重。

4. 寻求法律援助:在一些严重情况下,需要寻求法律援助。

夫妻受害者可以联系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了解相应的法律程序和维权方式,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5. 借助社会支持:夫妻在婚姻中受到精神虐待后,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社会组织的支持。

2024年学习婚姻法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学习婚姻法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学习婚姻法心得体会范例这学期利用公选课时间,我学习了《婚姻与家庭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婚姻与家庭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正确理解了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包括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法、亲属关系、结婚、离婚、家庭关系、收养关系、夫妻关系等基本概念及相关法律规定。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能够运用婚姻法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婚姻法的立法指导思想,也是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婚姻法操作、运行的基本原则。

它贯穿婚姻家庭法的始终,集中体现了以婚姻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和特征。

婚姻从表现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从本质上看,是男女的一种特点的社会结合。

____曾经说过。

“婚姻法是有关一切关于利害的、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

”这句话真是一语道破婚姻法的玄机。

婚姻家庭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不同,有其本身的自然属性。

男女性别的差异和人类所固有的性的本能,是婚姻成立的生理基础。

种的繁衍及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之间血缘上的联系是家庭的生物学上的功能。

所以,婚姻家庭这种社会关系是以两性结合和血缘联系为其自然条件的,如果没有这种自然条件,也就无所谓婚姻和家庭。

正因为如此,不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婚姻家庭制度和婚姻家庭立法,都不能无视这种自然属性。

婚姻家庭制度,是基于一定经济结构的上层建筑,是由有关婚姻家庭的各种行为规范构成的制度,它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正体现了一定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要求。

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婚姻家庭法,又称“婚姻法学”,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基于这些关系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我国习惯上称为“婚姻法”。

婚姻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是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

我国的《婚姻法》是调整人们婚姻、家庭关系的法规,是人们正确处理婚姻家庭关系的行动指南。

第一部婚姻法

第一部婚姻法

第一部婚姻法第一部婚姻法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促进家庭稳定、保障婚姻关系和子女合法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婚姻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婚姻法》,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多次修订和完善。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法律精神、婚姻登记以及离婚等方面探讨我国《婚姻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在我国,婚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多为封建式的安排,妇女地位低下,婚姻自由受到限制。

直到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开始逐步改革婚姻制度。

1980年,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标志着我国婚姻制度改革的开始。

二、法律精神《婚姻法》的制定和修订,秉持着维护家庭稳定、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原则。

婚姻法的核心精神是平等自由、互敬互爱、协议离婚,旨在促进夫妻之间的平等关系,构建和谐的婚姻家庭。

三、婚姻登记《婚姻法》规定了婚姻登记的程序和要求。

男女双方应年满22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愿结婚。

婚姻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程序,必须由民政部门予以登记确认。

四、离婚离婚是《婚姻法》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婚姻关系破裂时,夫妻双方可以自愿协议离婚,经人民法院确认即为离婚。

除协议离婚外,还有被动离婚的情况,如重婚、犯罪以及家庭暴力等。

在这些情况下,被害方有权要求离婚。

总结《婚姻法》的实施为我国社会提供了一系列法律保障,使得婚姻关系更加平等和健康发展。

它的出台不仅保障了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还为维护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在不断完善《婚姻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婚姻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婚姻家庭的法律意识,倡导尊重和关爱,构建和谐社会。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婚姻法》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规定了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详细为:1、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是由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婚姻自由是指男女双方有权依法决定自己的婚姻,既不受对方的强迫,也不受第三人的干涉。

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2、一夫一妻原则亦称单偶制或双单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

按照一夫一妻原则的要求,任何人只能有一个配偶,禁止重婚以及其他破坏一夫一妻制度的行为。

任何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结合,都是同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不相容的。

违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不予登记,重婚于法无效,并须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3、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是指婚姻家庭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不因性别而异。

我国婚姻家庭法在各项具体制度、具体规定中都鲜明地体现着男女平等的立法精神。

在结婚和离婚问题上,男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平等的。

夫妻、亲子、祖孙、兄弟姐妹等关系中,不同性别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完全平等的。

在婚姻、家庭和亲属关系方面的一切涉法事项,均应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则处理。

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暴力(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造成一定伤害的行为)。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保护妇女权益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长期传统。

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专章规定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对《婚姻法》作了重要的补充。

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赡老育幼是家庭的重要的社会功能。

我国婚姻家庭法中有关抚养教育、赡养扶助、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等规定,为儿童、老人的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指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身体上、精神上受到虐待的'行为)和遗弃(指法定亲属中依法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扶养、抚养、赡养的另一方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

【法律常识】精神疾病患者是否能结婚

【法律常识】精神疾病患者是否能结婚

关于有精神病可以结婚问题,你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我国婚姻法明文规定,精神病人在疾病发作期,未经治疗不能结婚,预后不良的精神病人不能结婚。

各种精神病经治疗后精神症状缓解,疗效巩固较好者,可以恋爱结婚,但必须注意:(1)如果双方都患有精神病,即使治疗效果好,发病与遗传因素仍关系密切,结婚后不能生育。

(2)如果一方有精神病,最好不要再找有阳性家族史的对象结婚,因为这样会增加精神病的遗传机率。

(3)精神病人结婚后也要按医生的要求治疗一定时期,以巩固疗效,不要认为结婚可以“冲喜”,精神病就好了。

如果这样,不仅不利于巩固治疗,反而增加了复发的机会。

(4)病情完全恢复且疗效巩固的患者,恋爱结婚,要给对方说明自己有精神病,不要隐瞒病情,更不能欺骗对方,这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一旦实情暴露,会影响恋爱,对患者本人也是个打击,甚至会诱发病情复发。

因此,国家法律规定,不能结婚的精神病人,以不结婚为宜。

经治疗病情缓解而结婚者应从优生优育出发,最好不要生育,这样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利相关结婚的法律法规:《婚姻法》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第八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

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

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九条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学习婚姻家庭法心得体会

学习婚姻家庭法心得体会

学习婚姻家庭法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婚姻法》的体会与感悟论文感悟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学期,我选修了家庭婚姻法这门选修课程。

首先,对婚姻法要有一定的整体的认识: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

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是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

从调整对象的性质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关系,又包括由此而产生的夫妻财产关系。

其特点包括广泛的适用性,强烈的伦理性,鲜明的强制性。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能够运用婚姻法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有五项: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和计划生育。

针对这五项基本原则我有自己的体会,现在我浅谈下自己的感悟。

首先,婚姻自由指的是自然人在法律范围内自主自愿决定本人婚姻问题,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这就为婚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是对以前买卖婚姻的鞭笞,也为严厉打击重婚罪提供法律依据。

现在社会我们可以自由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受等级制度的约束,这不仅保障了结婚的自由而且还包括离婚自由,对于感情彻底破裂的夫妻,赋予他们重新追求新生活的权利,相信在今天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不会重演,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好女不侍二夫的落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看,离婚导致了家庭的解体,但长远来看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安定,婚姻自由其实为女性的婚姻生活提供了保障,但在落后地区不乏仍存在娃娃亲,童养媳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法律有待于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其次,一夫一妻制打破了传统的一夫多妻制,是对妇女合法地位的肯定和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彰显了新时代的女权主义。

然而这必然涉及第三者,甚至是第四者的问题,现在比较流行一句话: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如果一个男人在外面包养女人,则必然违背了一夫一妻制原则。

关于第三者,除了第三者和男人生的孩子,该得到应有的抚养。

《婚姻法》讲稿

《婚姻法》讲稿

婚姻法讲座稿各位学员:大家好。

一个人成年以后就面临恋爱、结婚生子、抚养子女成人、赡养老人这一系列的程序,随后自己的子女长大又会重复这一程序,每个人就这样历经辛苦、同时享受与子女、父母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今天我们一起从婚姻法概述、家庭关系、婚姻法应用实务三个部分学习一下婚姻法。

第一部分婚姻法概述婚姻法有广义婚姻法和狭义婚姻法法之分。

狭义婚姻法,是指调整夫妻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广义的婚姻法,是指除调整夫妻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以外,还规范由婚姻关系产生的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等家庭关系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属于广义的婚姻法。

另外实质意义上的婚姻法,除了专门的婚姻法外,还包括继承法、收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有关法律中对婚姻家庭问题所作的规定。

一、我国婚姻法的发展史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这部婚姻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为了肃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该法还明确规定禁止重婚、纳妾、收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等。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1980年婚姻法共分五章37条,修订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六方面:一是完善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在总则中增加了保护老人合法权益和实行计划生育的的内容。

二是提高了法定婚龄,将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是男20周岁、女18周岁,修改为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三是禁止了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间的通婚,将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其他五代内的旁系血亲间禁止结婚,从习惯”,修改为“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四是扩大了家庭关系的调整范围,1950年婚姻法只规定了夫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而1980年婚姻法增加了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即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孙子女、外孙子女间的关系,兄弟姊妹间的关系等,扩大了调整范围。

离婚精神病鉴定标准

离婚精神病鉴定标准

离婚精神病鉴定标准
离婚精神病鉴定标准是指在离婚诉讼中,对涉及精神病情况的当事人进行专业鉴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精神病人的认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夫妻一方患有严重精神病的,经医院证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在精神病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首先,需要检查当事人的病历和病情表现,了解其病史、症状、诊断和治疗情况。

其次,需要对其进行身体检查和精神状态评估,包括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考察。

最后,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确定是否符合精神病认定标准。

精神病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严重:指病人的症状具有严重性,如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已经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 持续时间长:指病人的症状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和治疗缓解。

3. 影响社交功能:指病人的症状已经影响其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和社交功能。

4. 无法自理:指病人的症状已经严重到无法自理,需要依赖他人的照顾和帮助。

5. 医学证明:指病人已经被医院诊断为精神病,需要提供相关的医学证明和鉴定报告。

综上所述,离婚精神病鉴定标准是一个严谨的程序,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评估和判断。

对于涉及精神病的离婚案件,需要通过专业的鉴定来确定当事人是否符合精神病认定标准,以便在法律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婚姻法解读婚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追究

婚姻法解读婚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追究

婚姻法解读婚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追究婚姻是夫妻双方基于爱情和互助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

然而,婚姻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和矛盾。

在一些婚姻中,存在精神虐待这一伤害行为。

本文将通过解读婚姻法,探讨婚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追究问题。

一、婚姻法对精神虐待的界定婚姻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夫妻要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保持婚姻关系的稳定。

不得有家庭暴力行为,不得精神虐待、遗弃、拒养、虐待、家庭财产尽管,婚姻中双方应共同承担责任并维护家庭和睦。

从法律角度来看,婚姻法将精神虐待作为一种严重侵害婚姻伦理、道德和法律纪律的行为。

二、精神虐待的行为表现精神虐待是对婚姻伴侣进行不断的精神伤害和折磨的行为,表现形式多样。

具体表现为言语侮辱、嘲笑、威胁、恐吓等。

言语侮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包括对方的外貌、身材、智商、能力等进行不停地诋毁和贬低。

此外,还有严重的监视、控制、剥夺对方人身自由的行为,以及对方感情的漠视、冷暴力等渐进式的精神伤害。

三、精神虐待的危害精神虐待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受害者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长期积聚的压力也可能引发身体疾病。

此外,精神虐待还会对家庭关系和婚姻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家庭破碎。

四、追究精神虐待行为的责任在婚姻法中,精神虐待被视为一种严重的婚姻违约行为,违反了夫妻双方应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原则。

如果受虐者认为自己遭受了精神虐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离婚。

法院会根据双方的陈述、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判断是否构成精神虐待,并作出相关判决。

五、预防和应对精神虐待的措施为了避免精神虐待的发生,夫妻双方应加强沟通和理解,尊重彼此的需求和感受。

如果发现存在精神虐待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

受虐者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建立社交网络,增强自己的心理抵抗力。

婚姻法执行机关也应加强对精神虐待案件的调查和处理,依法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六、社会关注和教育需加强精神虐待在婚姻中的普遍存在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婚姻法解读婚姻中的精神虐待

婚姻法解读婚姻中的精神虐待

婚姻法解读婚姻中的精神虐待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而婚姻的快乐和稳定需要夫妻彼此关爱、尊重和支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婚姻却存在着精神虐待的问题,给受虐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折磨和痛苦。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婚姻中的精神虐待,我们需要对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和探讨。

1. 精神虐待的定义精神虐待是指一个人对婚姻伴侣使用言辞、行为或其他方式,导致其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恶化或苦闷的行为。

这种虐待可能包括恶劣的语言攻击、情感冷漠、嘲笑、羞辱、威胁或恐吓等。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婚姻中的双方有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的义务,不得以言辞、行动威胁、伤害配偶的身心健康,不得对配偶进行虐待。

因此,在我国婚姻法中,精神虐待被视为违法行为。

2. 精神虐待的表现形式精神虐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明显的歧视和侮辱,也可能是更加隐蔽的言语暴力和心理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精神虐待行为:2.1 言语攻击:包括恶言恶语、嘲笑、讥讽、辱骂等,这种攻击旨在削弱受害者的自尊和自信心。

2.2 情感冷漠:表现为对配偶的冷淡、冷漠和无视,不与其进行情感交流,让其感到孤独和无助。

2.3 控制行为:试图完全控制配偶的言行举止、社交活动、经济状况等,限制其自由权利和独立思考。

2.4 资源限制:以经济手段剥夺受害者的财产权和生活资源,使其处于经济依赖和无助的境地。

2.5 恐吓和威胁:使用暴力、恶言或其他威胁方式来伤害受害者或其亲人,制造恐惧和无助感。

3. 精神虐待的后果精神虐待可能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和身心健康问题。

长期受虐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自卑、人格解体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自杀行为。

同时,精神虐待也对婚姻关系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作用,破坏了夫妻之间的信任和和谐。

4. 保护受害者的法律措施为了保护受害者的权益,我国婚姻法对精神虐待提供了法律保障。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配偶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离婚,如果某一方精神虐待了另一方,情节严重,造成婚姻关系的破裂,受害方有权利提出离婚诉讼。

婚姻法心得体会

婚姻法心得体会

婚姻法心得体会
婚姻法是一部涉及到人们婚姻生活的法律,它规定了夫妻双方
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维护
了家庭的稳定和和谐。

在学习和了解婚姻法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
地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婚姻法强调了婚姻双方的平等和尊重。

在婚姻关系中,
丈夫和妻子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解决家庭事务,共
同承担家庭责任。

这种平等和尊重的理念,有助于夫妻之间建立健康、和谐的婚姻关系。

其次,婚姻法规定了离婚的程序和条件,保护了婚姻双方的合
法权益。

在婚姻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双方可以依法进行离婚,但必
须经过法律程序,保障双方的权益不受损害。

这种规定有助于避免
一些不必要的争执和纠纷,保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最后,婚姻法重视了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

在婚姻关系中,妇
女和儿童往往是相对弱势的一方,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姻法规定了对妇女和儿童的特殊保护措施,保障了她们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总的来说,学习婚姻法让我深刻认识到婚姻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重视自己的婚姻生活。

我相信只有遵守婚姻法的规定,尊重对方,平等相待,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得到幸福和满足。

希望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我能够不断学习和遵守婚姻法的规定,让自己的家庭更加美满幸福。

婚姻法心得体会

婚姻法心得体会

婚姻法心得体会
婚姻法是规范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它的实施对
于维护家庭稳定、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婚姻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婚姻法的精神和原则对于维
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首先,婚姻法强调家庭成员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在家庭中,丈
夫和妻子应当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这一点在
婚姻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提醒了我们在家庭生活中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应出现家庭暴力和歧视现象。

其次,婚姻法强调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在婚姻法中规定了
夫妻双方应当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共同维护家庭稳定的规定,这也
提醒了我们在家庭中要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不应出现一
方承担过重的家庭责任的现象。

最后,婚姻法强调了对于婚姻家庭关系的保护和维护。

在婚姻
法中规定了对于家庭暴力、家庭财产、离婚等方面的保护和规范,
这也提醒了我们在家庭中要珍惜婚姻关系,不应出现家庭暴力、家
庭纠纷等问题,要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的来说,学习婚姻法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婚
姻法的作用,也让我明白了在家庭中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
承担家庭责任,共同维护家庭稳定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
的努力,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家庭,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论婚姻法的精神

论婚姻法的精神

论婚姻法的精神自该制度建立以来,婚姻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死与生都是浩瀚的,你会和儿子一起幸福,牵着儿子的手,和他一起变老。

”这一直是人们美好的婚姻理想,人们一直把最大的愿望放在幸福上。

但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把爱情视为婚姻的终极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挑战道德底线甚至法律底线。

如何引导正确的婚恋观成为婚姻立法的精神导向。

1、婚姻法的精神法律精神是规则的道德范畴,是法律的灵魂和精神。

在讨论法律合理性原则时,德国著名学者拉伦茨(lalenz)将其描述为“在从事法律规范时指明方向的标准。

凭借其固有的信念,它可以使法律决定合法化。

作为一种‘实质性法律思想’,其法律概念是当前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表达,并通过立法和司法不断具体化。

”(尤其是司法)。

" [1]它反映了立法主体在将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特别关注的内容,是统治者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的重要体现。

作为规范婚姻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婚姻法从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质量的角度对家庭和婚姻关系进行了限制。

所有这些行为规范都渗透到婚姻法乃至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即公平正义、契约精神和保护人权。

(1)公平正义精神社会主义法治以公平正义为重要目标,追求公平正义已成为古老的社会理想。

每个人对正义的答案都不同。

著名社会法学家庞德,赛义德说:“在伦理学中,我们可以称正义为个人美德或对人类需求的合理和公平的满足;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我们可称社会正义是符合社会理想的制度,足以确保人们的利益和愿望;在法律中,我们谈论正义(或法律)的实施这意味着在一个有政治组织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调整,人们的行为通过这个社会的法院来安排;现代法哲学的作者们一直把他解释为一种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一个国家的立法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和谐。

(2)契约精神在古代法律中,缅因州揭示了法律演变的普遍规律之一:“进步社会的所有运动在一点上是一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婚姻法的精神
摘要:本文分析了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婚姻法应具备的法律精神,针对婚姻法解释(三)出台以后引起的诸多争议,探求解释(三)所体现的契约精神、公平正义以及维护基本人权、效率等法律精神。

关键词:婚姻法解释三法律精神共同财产
自有制度以来,婚姻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一直是人们对婚姻的美好理想,人们始终寄予了对幸福的最大渴望。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把爱情当做婚姻的终极追求,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在挑战道德的底线,甚至法律的底线。

如何引导正确的婚恋观,成为婚姻立法的精神导向。

一、婚姻法应该具备的精神
法律精神是规则的道德范畴,是法律的灵魂和精神。

德国著名学者拉伦茨在探讨法伦理性的原则时,将其描述为“在从事法律规范时指示方向的标准,依凭其固有的信服力,其可以正当化法律性的决定。

作为‘实质的法律思想’,其系法理念在该当历史发展阶段中的特殊表现,并借助立法及司法(特别是司法)而不断具体化。


[1]它反映立法主体在把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什么,是执政者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的重要反映。

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方面最重要的法之一的婚姻法,从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质量角度对家庭婚姻关系进行约束。

这些行为规范无不渗透着婚
姻法,甚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即公平正义、契约精神与人权保护。

(一)公平正义精神
社会主义法治以公平正义为重要目标,追求公平正义已经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理想。

对于正义的理解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

著名的社会法学家庞德说:“在伦理学上,我们可以把正义堪称是一种个人美德或是对人类需要的一种合理、公平的满足;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正义说成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符合,足以保证人们的利益和愿望的制度;在法学上,我们讲的执行正义(或法律)是指在有政治组织的社会中,通过这一社会的法院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安排人们的行为;现代法哲学的著作家们也一直把他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

”[4]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一国的立法只有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的和谐。

(二)契约精神
在《古代法》中,梅因揭示了法律进化的普遍规律之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在有一点上是一致的。

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其特点是家族依附的逐步消灭以及代之而起的个人义务的增长。

‘个人’不断地代替了‘家族’,成为民事法律所考虑的单位……用以逐步代替源自‘家族’各种权利义务上那种相互关系形式的……关系就是‘契约’。

”[2]据此他得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即“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3]从“身份”
到“契约”的运动,实际上是从强制到自由的运动,从家族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运动,是人的解放运动。

(三)人权保护精神
人权保护问题是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

人权的普遍性是现代法治理念的核心,法治的首要任务在于维护和保障普遍的人权。

普遍人权不仅内涵着对人的尊严的普遍认同,还内涵着人权主体的普遍欲求。

即人权价值不仅要获得普遍的认同,获得了普遍认同的人权还必须要惠及所有人。

尤其是在社会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群体,即弱势群体。

中国人权保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题中之意。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相对来说属于弱势群体,中国立法在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下,应强调对妇女权益的保障。

二、解释(三)的精神取向
(一)彰显公平正义
解释(三)中有关财产分配的争议是最大的。

纵观婚姻法解释(三)所有条文,无不贯彻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

早在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财产所有权。

一般而言,夫妻一方财产在婚后的收益主要包括孳息、投资经营收益及自然增值。

解释(三)第五条将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的孳息和自然增值认定为个人所有,并未违反婚姻法的规定。

尽管孳息和自然增值产生于婚后,但如果配偶对孳息和自然增值没有贡献,自然不应当享有产权。

这既符合《物权法》的基本精神,也符合婚后各自的贡
献与付出。

解释(三)将身份关系与财产关系截然分开的做法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从总体上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

(二)婚姻契约化
如今房价越来越贵,房产在家庭财产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解释(三)第十条首次明确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

一般情况下,婚前取得的财产归个人所有,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但对于婚前一方通过按揭购买,婚后才取得房产证的房屋,不能机械地以取得房产证的时间来确定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

因为买房屋的钱是一方婚前个人财产,并且已经向开发商支付了购房款,在婚前就取得了购房合同确认给购房者的全部债权,婚后获得房产证只是财产权利的自然转化。

因此,只要房屋买卖行为发生在婚前,并且买卖合同已经实际履行,房屋登记在买房人个人名下,就应当以婚前个人财产处理。

而且,该条规定符合物权法的不动产物权的登记生效主义。

由此不难看出,解释(三)的立法精神之一就是通过强调婚姻关系中财产归属、财产分割契约性质,进而以契约精神来规范、调节和引导婚姻关系。

(三)妇女权益的保护
解释(三)从多重角度强化了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比如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现代社会女人不再是生育机器,夫妻双方
均享有生育权。

因此如果夫妻就此问题达不成一致,可能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一方可以据此提出离婚,但丈夫以妻子擅自终止妊娠,要求精神等损害赔偿的,法院不予支持。

该条规定,生育与否完全可以由女性自主决定,这也应视为女性人权的一部分。

第十条有关婚前个人购房,婚后按揭还款,离婚时房屋归产权登记的个人,但是房屋增值部分给予补偿。

实际生活中,如果女方出资对房屋进行了装修,由于装修材料已添附到房屋,成为房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装修款也相应地融入了房屋的价值中。

离婚时对房屋价值进行评估时,会一并确定装修款及其相对应的财产增值部分在整个房屋价值中所占的比例,给未取得房屋的一方以相应的补偿。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损害女方的权益。

因此,那些说解释(三)忽视亲情,有失公平的质疑也就不攻自破了。

三、结语
从这次的司法解释显然可以看出,它是试图阻止女人嫁给金钱而不是感情,来挽回社会的情感价值。

而且,从法律规范的适用来看,法官与学者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司法解释的,学者针对的是受道德伦理约束的一般家庭婚姻,而法官面对的是那些已经走到了司法程序,而显然不能通过一般的道德人情来解决的婚姻。

法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解决好一个案件,不得不依靠一些技术性规范来断案。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正是在夫妻面临离婚,也就是身份关系即将破灭的情况下为司法工作提供了公平公正的规则,对离婚审判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至于仍然存在的对农村女性保护不力等质
疑,其实那已经不是一个司法解释所能起到的作用,那是这个国家的婚姻法、宪法,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问题。

因此,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口号下,必须建立健全的婚姻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培养整个社会的契约观念和诚信观念,这才是对婚姻最好的保障和对所有家庭最好的法律关怀。

参考文献:
[1] [德] 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48.
[2] [3] [英] 亨利?梅因.古代法[m].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96-97.
[4] [美]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4.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