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5.多元化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其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与他人积极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提问:“你们认为人口空间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总结:人口空间变化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规律,如从农村向城市迁移、沿海向内陆递减等。
2.分析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3.举例说明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使其能够认识到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到人口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中地理_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最新考纲】人口迁移的原因【考纲解读】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课前准备】学生在黑板上写好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概念、分类、特点自然因素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影响迁入地(有利、不利)迁出地(有利、不利)【导入】今年电影春节档最大的黑马当属《流浪地球》,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从地理学人口的角度上来讲,这就是人口的空间变化。
【讲授】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特点采用提问的方式。
然后进入本节课第一个重点题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题型突破】题型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提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考题再现】(2016•新课标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答案:ACD(2018全国卷I)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并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3.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4.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我的小伙伴”的故事学习情境,设置一系列师生活动,培养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2.开展研究性调查,掌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和动手、参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的小伙伴”的实例,培养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深圳崛起的材料和社会调查活动,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计算导入,承上启下【投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深圳市XX年和XX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分别约为890万和1036万,而XX年深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1.2%。
问题:(1)请计算XX年深圳市新增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2分析造成两者数量差异的原因。
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1)新增人口数量是146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是10.68万,新增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
(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教师:非常好!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那你身边有没有迁到深圳或者其他地方的呢?学生:有。
转承:我身边也有,下面来分享一下我和我小伙伴的故事。
讲授新课──故事活动,寓教于乐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投影】(一边讲述《我的小伙伴》的故事,一边投影我儿时的照片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小伙伴•都分散幼时的我在蕲春农村长大,在塆里有六个同年出生的同辈小伙伴(雨和、雨清、雨中、雨豪、雨杰和我),小时候我们一起抓鱼一块上学……而现在却天南海北。
高中地理_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明白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人有关的地理,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的迁出或者迁入,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了国界划分)。
而后,又从二个方面诠释了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要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关注人口问题。
并使学生能根据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提到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基本有所了解,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人文地理还没有接触。
【课标要求】1.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3.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内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了解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了解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变化等。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法。
2.探究活动,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1、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案.doc
2.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主要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及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获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及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的信息。
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动态的教学效果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并加深记忆。
也可采用比较法,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使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人口迁移特点。
借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教材第9页的活动1可以请家庭或亲属中有移民背景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也可开展小组互动学习,以了解这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及影响,获得感性认识。
活动2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学生可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村庄的人口移出与移人情况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作社会调查。
以当地的事例来延续教材内容,开放地谈出自己的看法,也可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案例2可根据教材图1.9自绘板图边画边讲,也可运用电脑动画课件演示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过程与路线。
根据课件展示的资料,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还要注意分析人口迁出地区与迁入地区的推力与拉力因素。
案例3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将其信息结合活动1、活动2提出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讨论,陈述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本文字、图像中提取有关信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高中地理_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叙利亚战争引发的难民潮图片(教师)情景导入:叙利亚战争造成近50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他们或前往叙利亚其他城市,或前往欧洲各国,法哈德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法哈德一家的迁移属于人口空间变化的那一种形式,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又产生了哪些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形象感知,课堂初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增强了探究新课的欲望,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组内交流合作学习成果共享(教师)提出学生需完成的课前预习展示的知识点:1、人口迁移概念(规律总结)通过材料,经过学生的分析和教师的点拨归纳出人口迁移的三个必备条件。
(设计意图)我们生活及身边的事例学生更易理解,对于突破难点事半功倍。
(教师)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人口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人口空间变化的另一种形式?(学生):人口流动(教师):什么是人口流动?2、人口流动的概念(教师):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呢?【合作共赢,大家来找茬】【要求】1.先自主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找出其不同点;2.将比较结果简单明了的记录在学案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组内交流合作,结合问题加于思考,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学生):回答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却别。
(教师):进行点评并归纳总结。
(教师):学习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下面我们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下列案例那些属于人口迁移?那些属于人口流动?【学以致用】下列人口移动哪些属于人口迁移?1. 同学们周末上街购物、节假日外出旅游2. 美国东北工业区人口迁往南部“阳光地带”3. 2007年伊拉克大量难民流入叙利亚等国4. 北宋末年,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5. 明清时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6. 我国内地人口移居到沿海城市(学生):回答相关案例。
(教师):进行点评并归纳总结。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精选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分析:把握本课标重在“举例”两字上,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应为运用水平,运用本地的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迁移特点,同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这条课标的必要知识铺垫。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材分析:本节就体例而言,与第一节有相似之处——即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举例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本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口的迁移,第二部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材第一部分人口的迁移是第一节人口数量变化的延续,也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主要内容包括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首先通过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人口迁移,并由此讨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这样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原因的好奇,人口为什么会出现大量迁移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要注意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概念的区别,引导学生读图1.8分析并总结国际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迁移特点,读图1.9总结我国人口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原因。
第二部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
教材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的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其中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教材以美国的人口迁移为案例,分析美国人口发生迁移的因素。
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多举案例引导学生来分析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的基础上明白,就世界范围来看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但就一个地区或国家来说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也是其原因,而且人口迁移是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兴趣浓厚容易理解。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教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要紧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把握阻碍人口迁移的要紧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要紧缘故。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点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关心学生明白得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进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进展观。
【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缘故。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缘故。
【教学设计】一.人口的迁移1.迁移所谓人口迁移确实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畴内发生改变。
它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缘故之一。
补充:人口的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淌两种形式。
人口流淌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农闲季节到都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工;外出旅行、度假、疗养等。
人口迁移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畴内发生改变,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移动一样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
而是改变居住地需连续一段时刻。
例如,旅行、探亲等短期人口流淌就不属于人口迁移。
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定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
2.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过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宅达到一定时刻(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1改变居住地;2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3时间要达一年以上。
2.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迁向新大陆。
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定居减少。
(2)国内人口迁移:1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知识背景:在建国后实行城乡二元制管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知青的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以及商品粮供应的压力。
人口由城市向农村的逆向流动,造成劳动力浪费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滞后。
2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发性,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知识背景:在改革以后,人口流动加强,为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暂住证制度。
目前暂住证改为了居住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矿产资源、土壤如:美国人由东北部迁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气候)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的中西部开发),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扩展:1.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项目内容迁移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式及目的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3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扩展:2.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民工荒时间初开始迁移方向“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主要原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利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弊劳动力不足,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高中地理_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1.能够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2.能够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能够举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气候、土壤、水资源、矿产资源、环境)、经济、政治(战争、国家政策、政治中心的变革)、社会文化(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一般而言,由于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迁移。
例如,在人类历史早期,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设计思路】人口迁移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步骤进行授课,将会显得枯燥无味。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削减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作为探究活动,辅助知识点的落实,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培养探究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课堂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清楚后,设计了由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来完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落实,中间设置了大量的思考活动和探究活动。
课堂延伸部分可以设计“与大家分享心中的梦想——当你大学毕业后,打算回家乡还是到外地发展?并说明理由,以及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的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给学生布置《闯关东续——雁南飞》让学生在体验当演员的快乐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三是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
最新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教学内容分析:“人口的空间变化”是高中必修地理II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承上启下的内容。
人口的变化是人类活动的核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
人口的变化共三节内容: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空间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其中第一节主要从人口自然增长的角度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而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从人口的迁移来说明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后面的第三节从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基础。
世界人口的变化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角度都体现了影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一定时期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中环境人口容量是制约人口发展的首要因素。
从人类发展历史及全球的角度来看,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分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利用资料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身边实际生活理解书本知识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人口迁移也是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树立科学的人口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定义教学难点: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
教学方法与策略: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比较法教具、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1.8、1.9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与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大势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但是人口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而移动的,不是静止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和我国人口的迁移问题。
投影仪展示我国春运时期的图片1.2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理解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第一节: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40分钟)1.教师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趋势图,向学生传达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2.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等问题;3.通过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图,帮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模式。
第二节: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40分钟)1.教师介绍人口分布的主要模式,如集聚分布、离散分布和线状分布,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2.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模式的人口分布;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各种人口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第三节: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0分钟)1.教师通过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外流的案例,向学生介绍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个城市或农村地区,调查并分析该地区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3.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并讨论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利弊。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个人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制作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一步研究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人口流动实验,观察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空间的变化。
人口空间变化教案
人口空间变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现象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人口空间变化的定义和背景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人口空间变化的现象和原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定义和背景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口空间变化现象和原因1.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人口空间变化的定义和背景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人口空间变化现象和原因1.5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人口空间变化的定义和背景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人口空间变化的现象和原因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口空间变化现象和原因第二章: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2 教学内容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影响人口空间变化的因素:经济、社会、政策、环境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5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第三章:人口迁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3.2 教学内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城乡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社会、政策、环境等3.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迁移的现象和影响因素3.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迁移的现象和影响因素3.5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迁移的现象和影响因素第四章:人口分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4.2 教学内容人口分布的概念和类型: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模式、人口分布不均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经济、社会、政策、环境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类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分布的现象和影响因素4.4 教学资源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分布的现象和影响因素4.5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类型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分布的现象和影响因素第五章:人口增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5.2 教学内容人口增长的概念和类型: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factors: 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和类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增长的现象和影响因素5.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人口增长的概念和类型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增长第六章:人口迁移的影响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人口迁移对社会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社会服务压力、文化融合与冲突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资源分配、生态足迹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人口迁移的多元影响6.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迁移的影响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人口迁移影响视频6.5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人口迁移的影响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人口迁移的多元影响第七章:人口分布与城市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关系7.2 教学内容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关系:人口密度与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与人口分布变化城市化的类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达国家城市化、过度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社会分化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城市化现象与挑战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影响与对策7.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关系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城市化现象与挑战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城市化视频7.5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关系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城市化现象与挑战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影响与对策第八章:人口政策与规划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政策与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人口政策的目的和类型: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平衡发展人口规划的方法和工具:人口预测、空间分析、社会经济影响评估人口政策与规划的案例: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欧洲的人口老龄化政策、印度的人口政策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政策的目的和类型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口政策与规划案例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人口政策与规划的利弊8.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人口政策的目的和类型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人口政策与规划案例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人口政策与规划视频8.5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政策的目的和类型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口政策与规划案例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人口政策与规划的利弊第九章:人口空间变化的未来趋势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未来趋势和挑战9.2 教学内容人口增长趋势:全球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人口迁移趋势:全球化和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国际人口流动的新趋势城市化与农村化的未来: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农村化的复兴与转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未来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案例,展示未来人口空间变化的现象和挑战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应对未来人口空间变化的策略9.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人口空间变化的未来趋势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未来人口空间变化的现象和挑战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人口迁移的影响重点环节: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地理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重要性;2. 掌握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空间变化实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 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重要性解释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强调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明人口空间变化对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3. 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口分布的特点。
4. 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如经济、政策、社会等,并以我国为例,说明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讨论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资源分配、生态环境等方面。
三、课堂练习与拓展1.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人口空间变化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口空间变化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2.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开展课堂讨论;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023高中人教版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与城市化教案
2023高中人教版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与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的概念和人口空间分布规律;2. 掌握人口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3.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与城市化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数据解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人口空间的变化规律分析;2. 人口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解读人口数据,并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人口的概念,并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人口空间的变化规律- 按照自然地理条件: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 按照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多,农村人口少;- 按照行政区划:各省份、各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b) 人口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人口减少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 数据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一组关于某国家各省份人口数据的表格,并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人口空间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4. 探究活动(2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以中国为例,探究人口的空间变化如何影响城市化进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5. 拓展应用(2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一个自己熟悉的城市为例,编写一份报告,分析该城市人口的空间变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6.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梳理思路,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报告,评价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数据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人口的空间变化与城市化关系- 人口空间变化规律- 人口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口的空间变化规律,并且分析人口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数据解读能力。
给学生提供实际案例进行拓展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人口空间变化教案
人口空间变化教案教案标题:人口空间变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原因。
2. 掌握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
3.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原因。
2. 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
3. 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运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
2.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地图,引起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人口密度的理解和人口密度高低的原因。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分析人口密度高低的原因,如资源分布、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国内外的人口分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农村地区的影响,并讨论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四、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单,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和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让学生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并展望未来的人口空间变化趋势。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人口空间变化带来的挑战。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或研究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口空间变化及其影响。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异。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和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2.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三、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时第1课时。
六、教学过程材料导入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至2014年深圳市总人口1077.89万,其中户籍人口332.21万,外来人口745.68万,占总人口的69.2%。
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生回答师总结:人口增长除了人口的自然增长还包括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讲授新课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时间:时间持续性(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1年以上)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区分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作人口迁移;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叫作人口流动。
2.分类1)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2)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城市→城市(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能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并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3.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4.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故事学习情境,设置一系列师生活动,培养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2.开展研究性调查,掌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和动手、参与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实例,培养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深圳崛起的材料和社会调查活动,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方
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计算导入,承上启下【投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深圳市2009年和2010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分别约为890万和1036万,而2010年深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1.2%。
问题:(1)请计算2010年深圳市新增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并比较两
者的差异。
(2分析造成两者数量差异的原因。
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1)新增人口数量是146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是10.68万,新增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
(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教师:非常好!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
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那你身边有没有迁到深圳或者其他地方的呢?学生:有。
转承:我身边也有,下面来分享一下我和我小伙伴的故事。
讲授新课──故事活动,寓教于乐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投影】(一边讲述《我
的小伙伴》的故事,一边投影我儿时的照片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小
伙伴•都分散幼时的我在蕲春农村长大,在�G里有六个同年出生的同辈小伙伴(雨和、雨清、雨中、雨豪、雨杰和我),小时候我们一
起抓鱼一块上学……而现在却天南海北。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蕲春当
了一名教师。
雨和在青岛念完大学后在当地找到了工作,前几年他把妻女也一起带到了青岛。
雨清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了并在美国定居。
而我们三个人有好些年没有见面了。
而我另外的三个小伙伴,雨中、雨豪、雨杰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只有几亩水田,生活压力较大,于是就跟随着南下大军进入了深圳。
经过十余年的拼搏,现在他们在深圳富士康集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们相距不是很远,所以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去深圳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看看他们。
活动1:阅
读教材P8内容,回答问题:(1)雨和在青岛工作属于人口迁移吗?雨清去美国属于人口迁移吗?我到深圳看望我的小伙伴属于人口迁
移吗?(2)思考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差异。
(3)我的小伙伴有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吗?学生: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1)人口迁移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雨和、雨清属于人口迁移,我到深圳看望我的小伙伴不属于人口迁移而属于人口流动。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如下:差异项目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时间限度永
久性或长期性临时或短期空间距离一定距离无限制居住地变更
变更(改变行政区)不变更(3)雨清去美国定居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小结:人口迁移概念包括三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
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
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类。
转承:我的小伙伴现在是天南海北,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人口迁移的原因探究。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活动2:阅读教材P10“影响人口迁移
的因素”这一栏,并结合《我的小伙伴》故事回答问题:(1)分析故事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你能不能将下表中的案例补充完整:因素案例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
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交通通信政治因素政
策政治变革战争学生: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1)雨和从家里迁往青岛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和经济因素;雨和的妻子与女儿迁往青岛的主要原因是婚姻和家庭因素;雨清迁往美国是教育和经济因素;雨中、雨豪、雨杰迁往深圳是经济
因素。
(2)因素案例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美国老年人退休后从
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淡水我国
古代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土壤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矿产伯明翰、大庆等矿业城市的形成自然灾害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干旱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内地人到沿海
城市打工文化教育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去异地读书婚姻家庭子
女随父母亲从农村迁往城市交通通信现代人口迁移量远大于过去
政治因素政策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政治变革巴西迁都巴西
利亚战争美伊战争迫使大量伊拉克人背井离乡小结:影响人口迁
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迁移总是某种因素占主导地位。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
在经济欠发达社会中,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大,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减弱。
转承:咱们蕲春县有很多人迁往深圳和其他沿海地区,那有没
有很多从其他地方迁入过来的人呢?三、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方向活动3:结合上述故事及教材P8图1.8和P9图1.9,回答问题。
(1)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
(2)分析当前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的特点。
学生:(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
两个阶段:1949年―1986年主要移民边疆,80年代以后流向主要是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沿海地区。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规模非常大,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教师:指导点评和总结。
小结: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人口迁移的规模也随即不断增大。
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如亚非拉迁往欧美。
中国主要是从中西部迁往沿海地区。
转承:正如我的小伙伴雨豪他们一样,目前中国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中西部迁往沿海地区,那么雨豪他们给深圳等迁入地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活动4:阅读《小伙伴•不孤单》的图文资料(改革开放前后深圳市深南大道的对比图),讨论分析人口迁移对深圳市
的影响。
《小伙伴•不孤单》材料一:我的小伙伴雨中、雨豪、雨
杰所在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有45万员工,这些员工绝大部分都
来自外地,现在很多人在深圳定居下来。
在他们辛勤的工作下,该集团连续10年雄踞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
材料二:类似于富士康这样外来工占主导的企业在深圳超过50万家,他们创造了深圳
市8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工业产值、98%以上的加工出口产品。
此外,对于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材料三: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中,深圳以1715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远超上海和北京名列中国榜首。
这主
要是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当然如此多的迁入人口也给深圳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1)简析外来人员
的迁入对深圳的迅速发展有哪些有利影响。
(2)谈谈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给深圳带来了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到讲
台展示探究成果,具体展示略。
教师:点评并总结外来人口对迁入
地的影响。
(1)有利影响: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2)问题: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小结:人口迁移是人的居住地在空间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时,应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这一问题。
承转:人口迁移
不仅仅对迁入地有影响,对我们蕲春这样的迁出地一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任务就交给同学们了,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研究学
习──课后调查,能力拓展活动5:研究性学习──他们去哪儿了?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迁出了蕲春县,这给家乡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不管到哪里他们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有很多人并没有忘记家乡,而是饮水思源回来捐资办学、投资办厂。
请你调查所在社区或者村庄的人口迁移现状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