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 旋转变换4 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作图与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作图与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教学课件

A
D
A
D
E
E
B
C
E′ B
C
④E点的对应点E′,还有别的方法作出来吗?
以AB为一边向正方形外
A
D
部作∠BAM,使∠BAM
E
=∠DAE,在AM上截取
AE′=AE即可.(答案不唯 E′ B
C
一)
M
观察课本上图案的变换过程,它们分别是 改变旋转中的哪些要素旋转而成的?
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αO
O
O1 O2
a.旋转中心不变,旋转角改变,产生不同的旋转效果. b.旋转角不变,旋转中心改变,产生不同的旋转效果.
23.1 图形的旋转 第2课时 旋转作图与坐标系中的旋转变 换
新课导入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 A
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 否看做是由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 B
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C
F OE
D
(1)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能通过图形的旋转设计图案.
推进新课
知识点1 用旋转的知识画图
任意画一个△ABC,以A为中心,把 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旋转40°;
任意画一个△ABC,以AC中点为中 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你能总结出旋转作图的一般步骤吗?
(1)分析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 (2)确定三要素,即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 (3)将关键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接后旋转,找到关
A.
B.
C.
D.
2.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
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少度后和它自身重合?
甲同学说:45°;乙同学说:60°;
丙同学说:90°;丁同学说:135°.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课时安排
23.1图形的旋转2课时第一课时旋转的归纳及性质
第二课时图形的旋转-作图与设计
23.2中心对称3课时
23.2.1中心对称(1课时)
23.2.2中心对称图形(1课时)
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1课时)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
说明
1小学中已经对旋转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能清晰而准确的把握旋转概念和性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难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和运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和运用。
关键:
1利用几何直观性,经历观察、产生概念。
2利用几何操作,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出天下的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过程出得出图形旋转、中心对称等有关的知识点,并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激发学习热情。1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第二十三章旋转》》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旋转、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图案设计,教科书在编写中重视揭示这些内容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认知知识的实际背景和运用价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旋转变换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旋转变换课件

例题教学:
例1、平面内有 A、 O两点,以O为旋转中心, O ABC O是△ 是线段 AB 外一点 ΔABC AB 将A 点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作出经旋转 变换后的像。
A B C
O
旋转变换的作图方法:
先将图形上的某些点作旋转变换,然后 根据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以及点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性质,作出原图 形的像。
分析:
点的旋转作法
项目 源图形 源位置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已知 ● ● ● ● ● 未知 点A 点A 点O 顺时针 60˚ 备注
目标图形



点B (求作)
B
目标位置
作法: 1. 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圆;
A O
2. 连接OA, 用量角器或三角板(限 特殊角)作出∠AOB,与圆周交 于B点; 3. B点即为所求作.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旋转的方向
做一做:
1、如图,经过怎样的旋转变换, 可由射线OP得到射线OQ? Q
P
O
答:将射线OP以O为旋转中心,按顺时针方向, 旋转90°得到射线OQ
议一议:
如图所示,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作四边形 AOBC,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 形D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想一想:
经旋转变换后所得的图形和原来图形全等吗?
练一练:
课本第49页:课内练习 第1、2、3题。
你有什么收获?
1、旋转变换的概念。 2、旋转变换的性质。 3、旋转变换的作图。
想一想: 在图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 EFGH边长相等,这个图案可以看作 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 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旋转说课研讨教学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旋转说课研讨教学复习课件
AC= , ∠B=60 °,则CD的长为( D )
A. 0.5
B. 1.5
C.
D. 1
E
A
C
B
D
课堂检测
4. △A ′ OB ′是△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的.已知∠AOB=20 °, ∠ A ′ OB =24°,
AB=3,OA=5,则A ′ B ′ = 3 ,OA ′ = 5 ,
A.2
B.3
C.4
D.5பைடு நூலகம்
课堂检测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旋转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平移改变图形的位置
C. 图形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D.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课堂检测
3.如图,将Rt△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
度得Rt △ADE,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若
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
135
BE=2,CE=3则∠BE′C=________度.
解析:连接EE′,
由旋转性质知BE=BE′,∠EBE′=90°,
∴∠BE'E=45°,EE′=
在△EE′C中,E′C=1,EC=3,EE′=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EE′C=90°,
解:(1)由题意可知:CD=CE,∠DCE=90°,
∵∠ACB=90°,
∴∠ACD=∠ACB﹣∠DCB,
∠BCE=∠DCE﹣∠DCB,
∴∠ACD=∠BCE,
AC=BC
在△ACD与△BCE中, ∠ACD=∠BCE
CD=CE
∴△ACD≌△BCE(SAS).
链接中考
(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季第二十三章《旋转》教材分析(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季第二十三章《旋转》教材分析(人教版)

第二十三章《旋转》教材分析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平移、轴对称一样,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洁形式之一,同时旋转变换较之前两种变换理解难度稍大,需要的直观想象和抽象能力更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更注重这方面循序渐进的培养。

旋转是工具性的知识,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基本图形的旋转的过程中,既是为发现旋转的基本性质做准备,也是为后期旋转的应用做铺垫,所以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忌以大量的练习代替对概念的探究与分析。

旋转本章的教学还可以作为初中全等变换教学的一个总结,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之前学习的平移、轴对称变换的基本性质来总结几何要素,从而明确研究旋转变换的研究对象。

还可以引申探究三种变换的内部关系以帮助学生对这三种变换有一个统领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旋转的学习中,也是为后续圆的学习进行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平移变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对于轴对称变换,课标和考试说明中只要求了横平竖直的对称轴,对关于任意直线的对称只是作为拓展内容;而对于旋转,除了中心对称为课标要求,30°,45°,60°,90°的旋转可转化为几何问题来解决,对于任意角度的旋转往往涉及高中知识太多,在初中解析几何中往往以圆为载体出现。

二、主要内容三、课程学习目标(一) 课标要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2.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4.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二) 2019年中考说明要求基本要求: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知道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经过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原点后的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略高要求: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旋转中心的旋转图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能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经过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原点后)的图形的顶点坐标.较高要求:运用旋转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运用坐标与图形运动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①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彼此相等(等于旋转角) 的性质;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能依据旋转前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及旋转前后的对应点;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④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掌握作与已知图形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并能指出图形的对称中心;⑤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⑥了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2.略高要求①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②探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③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3.较高要求①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②能综合运用平移、对称、旋转等变换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23.1 图形的旋转2课时23.2 中心对称2课时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补充) 旋转的应用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1课时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难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六、具体教学建议1.注重与学生已学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的联系,类比学习(可以类比定义的要素,探究性质等),所以在本章学习中不妨花费一些时间来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第23章《旋转》教材分析 (文字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第23章《旋转》教材分析 (文字稿)

第二十三章 《旋转》教材分析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平移、轴对称一样,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洁形式之一.旋转是工具性的知识. 学习旋转的基本性质, 欣赏并体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不仅是初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密切数学与现实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解(证)有关等腰三角形(主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等问题时, 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 此前, 学生已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 对图形变换已具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 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 同时, 也能对平移、轴对称有更深的认识. 进一步建立的几何变换的意识可帮助我们用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简明、清晰.二、主要内容三、课程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 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2. 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4. 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会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旋转及其性质 中心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图案设计中心对称图形旋转的基本知识特殊的旋转 --中心对称 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综合运用平移及其性质 轴对称及其性(二)实际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①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彼此相等(等于旋转角)的性质;——什么是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转前、后图形之间对应元素具有哪些性质?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能依据旋转前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及旋转前后的对应点;——怎样确定旋转中心与旋转角?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④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掌握作与已知图形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并能指出图形的对称中心;⑤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旋转与中心对称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⑥了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2.略高要求:①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②探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③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3.较高要求:①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②能综合运用平移、对称、旋转等变换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三)2015中考说明中对旋转的要求基本要求: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略高要求:能画出平面图形关于给定旋转中心的旋转图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能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较高要求:运用旋转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 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23.1图形的旋转2课时23.2中心对称2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补充)旋转的应用(计算与证明) 2- 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1课时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 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 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难点:1. 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 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六、教学建议:1、注重与学生已学的图形变换的经验联系,类比学习.在本章学习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轴对称,对图形变换已经有所认识,一般地,学习一种图形变换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⑴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变换; ⑵探索图形变换的性质;⑶作出一个图形变换后的图形⑷利用图形的变换进行图案设计;⑸用坐标表示图形变换.本章“旋转”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 关于⑸,本章正文中只涉及一些特殊旋转用坐标表示的问题,如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坐标表示,在数学活动和习题中则涉及用坐标表示以原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为直角的旋转.2、注意揭示旋转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广泛应用旋转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为此, 在教学中应列举大量实例来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它们, 增强学生对旋转的理解. 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图形变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注意培养动手操作的意识教材在探索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如何设计图案最美观等问题时, 安排了转动硬纸板、转动三角板、转动模板等应用动手操作来探索结论的内容. 动手操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应给学生操作的时间和体验,加强学生主动进行动手操作的意识.4、注意安排对重要结论的探究教材在发现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的性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如何设计图案最美观、从坐标的角度揭示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关系等问题中,教科书注意安排画图、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开放式探究,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说理等综合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5、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⑴平移、旋转、轴对称学习旋转变换与学习平移、轴对称的过程基本一致, 主要都是研究变换过程中的不变量, 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平移、轴对称、旋转都是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由于变换方式的不同, 故变换前后具有各自的性质.⑵旋转与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转(旋转180°), 满足旋转的性质, 由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中心对称性质⑶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教材中P74的数学活动1还从坐标的角度揭示了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关系. 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C,则点A与点C关于原点对称. 由此可知,将一点作上述两次轴对称变换相当于作出这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⑷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6、注意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几何画板的旋转功能, 可以方便地作出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某个角度后的图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 可以发现旋转变换中的不变量;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进行图案设计时, 利用计算机, 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改变旋转中心、旋转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同时利用计算机, 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形运动变换的过程,对图形性质的探究和发现会很有帮助.7、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几何作图是本章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作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旋转的认识和理解. 旋转的过程中, 实际上其运动轨迹均为圆, 利用圆规构造旋转变换的图形是学生应该掌握并熟练应用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尺规和其它工具规范作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本章主要作图有:OA'①按要求作旋转后的图形;②已知旋转前后的图形,确定旋转中心、旋转角;③作一个图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④已知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或已知某一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确定对称中心;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作一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上述五种作图是本章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完成.8、从三个层面理解借助旋转移动图形:①从旋转的角度认识静态图形,发现图形关系,实际不需要移图;②图形按指令语言(题干)要求移动,解决在图形移动过程中形成的问题;③根据题目需要和图形特征有目的的旋转图形的某一部分,形成新的图形关系,从而将分散的条件集中,使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产生新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旋转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图形的旋转,使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如何对图形进行旋转,并能够运用旋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可能还停留在直观的认识上,缺乏对旋转性质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旋转的魅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旋转的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

2.学会对图形进行旋转,并能运用旋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对图形进行旋转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旋转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3.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旋转的方法。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旋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旋转的相关教具和模型。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对旋转现象产生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图形的旋转。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旋转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初步感知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操作,并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

然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旋转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解答。

人教版初中数学《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二课时:23.1图形的旋转
第三、四、五课时:23.2中心对称
第六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七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说明
从坐标关系来认识几何变换,对于更好地认识几何变换很有帮助,这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代,这方面的知识应用非常广泛。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图形旋转、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对称点之间的坐标关系。难点:图形旋转、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注重与学生已学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的联系,类比学习(可以类比定义的要素,探究性质等),所以在本章学习中不妨花费一些时间来复习。注意揭示旋转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广泛应用。一般地,学习一种图形变换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⑴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变换;⑵探索图形变换的性质;⑶作出一个图形变换后的图形;⑷利用图形的变换进行图案设计;⑸用坐标表示图形变换.安排对重要结论的探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数学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单元名称
《旋转》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章第一节学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第二节学习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第三节是课题学习,内容是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进行图案设计。旋转是工具性的知识,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习基本图形的旋转的过程中,既是为发现旋转的基本性质做准备,也是为后期旋转的应用做铺垫,所以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忌以大量的练习代替对概念的探究与分析。旋转本章的教学还可以作为初中全等变换教学的一个总结,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之前学习的平移、对称变换的基本性质来总结几何要素,从而明确研究旋转变换的研究对象。还可以引申探究三种变换的内部关系以帮助学生对这三种变换有一个统领性的,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旋转的学习中,也是为后续圆的学习进行铺垫。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旋转》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3、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旋转1.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AO A′),如果图形上的点A经过旋转变为点A′,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要点诠释: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2.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OA= OA′);(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ABC≌△A B C''').要点诠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既可以按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旋转.3.旋转的作图:在画旋转图形时,首先确定旋转中心,其次确定图形的关键点,再将这些关键沿指定的方向旋转指定的角度,然后连接对应的部分,形成相应的图形.要点诠释:作图的步骤:(1)连接图形中的每一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2)把连线按要求(顺时针或逆时针)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角);(3)在角的一边上截取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得到各点的对应点;(4)连接所得到的各对应点.要点二、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1.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要点诠释:(1)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2)位置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全等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的,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 .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要点诠释:(1)中心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2)线段,平行四边形,圆等等都是中心对称图形.要点三、平移、轴对称、旋转平移、轴对称、旋转之间的对比平移轴对称旋转相同点都是全等变换(合同变换),即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不同点定义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图形变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的图形变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图形要素平移方向平移距离对称轴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性质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典型例题】类型一、旋转1.如图1,ΔACB与Δ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和∠ADE都是直角,点C在AE上,如果ΔACB经逆时针旋转后能与ΔADE重合.①请指出其旋转中心与旋转角度;②用图1作为基本图形,经过怎样的旋转可以得到图2?【答案与解析】①旋转中心:点A;旋转角度:45°(逆时针旋转)②以点A为旋转中心,将图1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三次得到图2.【总结升华】此类题型要把握好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和△DEF为等边三角形,AB=DE,点B、C、D在x轴上,点A、E、F在y轴上,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DEF是△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B.△DEF是△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C.△DEF是△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得到的.D.△DEF是△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的.【答案】A.类型二、中心对称2. 如图,△ABC中A(-2,3),B(-3,1),C(-1,2).⑴将△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⑵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⑶画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3B3C3;⑷在△A1B1C1,△A2B2C2,△A3B3C3中,△______与△______成轴对称,对称轴是______;△______与△______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的坐标是______.【答案与解析】⑷△A2B2C2与△A3B3C3成轴对称,对称轴是y轴.△A3B3C3与△A1B1C1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的坐标是(2,0).【总结升华】注意观察中心对称和旋转对称的关系.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是正方形网格,请在其中选取一个白色的单位正方形并涂黑,使图中黑色部分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答案】类型三、平移、轴对称、旋转【: 388636:经典例题2-3】3.(2015•北京校级模拟)如图所示,△ABC,△A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ED=90°.(1)如图1,点E在AB上,点D与C重合,F为线段BD的中点.则线段EF与FC的数量关系是;∠EFD的度数为;(2)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将△ADE绕A点顺时针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其中D、A、C在一条直线上,F为线段BD的中点.则线段EF与FC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若△ADE绕A点任意旋转一个角度到如图③的位置,F为线段BD的中点,连接EF、FC,请你完成图3,并直接写出线段EF与FC的关系(无需证明).【思路点拨】(1)易得△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EF=FC,∠EFD=90°.(2)延长线段CF到M,使CF=FM,连接DM、ME、EC,易证△BFC≌△DFM,进而可以证明△MDE≌△CAE,即可证明EF=FC,EF⊥FC;(3)基本方法同(2).【答案与解析】解:(1)EF=FC,90°.(2)延长CF到M,使CF=FM,连接DM、ME、EC,如下图2∵FC=FM,∠BFC=∠DFM,DF=FB,∴△BFC≌△DFM,∴DM=BC,∠MDB=∠FBC,∴MD=AC,MD∥BC,∵ED=EA,∠MDE=∠EAC=135°,∴△MDE≌△CAE,∴ME=EC,∠DEM=∠CEA,∴∠MEC=90°,∴EF=FC,EF⊥FC(3)图形如下,结论为:EF=FC,EF⊥FC.【总结升华】延长过三角形的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辅助线方法,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问题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 中,∠BAC=90°,AC=2,AB=23,△ACD 是等边三角形. (1)求∠ABC 的度数.(2)以点A 为中心,把△ABD 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求BD 的长度.【答案】(1)Rt △ABC 中,AC=2,AB=23, ∴BC=4, ∴∠ABC=30° (2)如图所示:(3)连接BE .由(2)知:△ACE ≌△ADB , ∴AE=AB ,∠BAE=60°,BD=EC , ∴BE=AE=AB=23,∠EBA=60°, ∴∠EBC=90°, 又BC=2AC=4,∴Rt △EBC 中,EC=2223+4=27()4.(2015•东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Rt△ABC中,AC=BC,∠ACB=90°,点E在线段AB上,CF⊥CE,CE=CF,EF交AC于G,连接AF.(1)填空:线段BE、AF的数量关系为,位置关系为;(2)当=时,求证:=2;(3)若当=n时,=,请直接写出n的值.【思路点拨】(1)在Rt△ABC中,AC=BC,∠ACB=90°,CF⊥CE,可推出∠ECB=∠ACF,且CE=CF,由此可得△ECB≌△FCA,即得BE=AF,∠CBE=∠CAF,且∠CBE+∠CAB=90°,故∠CAF+∠CAB=90°,即BE⊥AF;(2)作GM⊥AB于M,GN⊥AF于N,可得出GM=GN,从而有S△AEG=2S△AFG,即证=2;(3)根据(2)的推理过程,知S△AEG=nS△AFG,则,即可求得n的值.【答案与解析】(1)解:∵∠ACB=90°,CF⊥CE,∴∠ECB=∠ACF.又AC=BC,CE=CF,∴△ECB≌△FCA.∴BE=AF,∠CBE=∠CAF,又∠CBE+∠CAB=90°,∴∠CAF+∠CAB=90°,即BE=AF,BE⊥AF.(2)证明:作GM⊥AB于M,GN⊥AF于N,∵△ACF可由△BCE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而得到,∴AF=BE,∠CAF=∠CBE=45°.∴AE=2AF,∠CAF=∠CAB,∴GM=GN.∴S△AEG=2S△AFG,∴EG=2GF,∴=2.(3)解:由(2),得当=n时,S△AEG=nS△AFG,则, ∴当n=时,=.【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能够从特殊推广到一般发现规律. 【:388636:经典例题4-5】5.已知: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连结PA 、PB 、PC ,(1)若PA=2,PB=4,∠APB=135°,求PC 的长.(2)若2222PB PC PA =+,请说明点P 必在对角线AC 上.【思路点拨】通过旋转,把PA 、PB 、PC 或关联的线段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再根据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求证直角三角形,可以求解∠APD . 【答案与解析】(1)∵AB=BC,∠ABC=90°,∴△CBP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E, ∵BC=BA,BP=BE,∠CBP=∠ABE ∴△CBP ≌△ABE ∴AE=PC∵BE=BP,∠PBE=90°,PB=4 ∴∠BPE=45°,PE=42 又∵∠APB=135° ∴∠APE=90° ∴222AE AP EP =+ 即AE=6, 所以PC=6.(2)由(1)证得:PE=2BP,PC=AE ∵2222PB PC PA =+ ∴222PA AE PE += ∴∠PAE=90° 即∠PAB+∠BAE=90°又∵由(1)证得∠BAE=∠BCP∴∠PAB+∠BCP=90又∵∠ABC=90°∴点A,P,C三点共线,即P必在对角线AC上.【总结升华】注意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K为AB上一点,N为BC上一点.若的周长等于AB的2倍,求的度数.【答案】显然,绕点D顺时针方向旋转至6如图1,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2),量得它们的斜边长为10cm,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纸片摆成如图3的形状,使点B、C、F、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与点F重合(在图3~图6中统一用F表示)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⑴将图3中的△ABF沿BD向右平移到图4的位置,使点B与点F 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距离;⑵将图3中的△ABF绕点F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图5的位置,A1F交DE于点G,请你求出线段FG的长度;⑶将图3中的△ABF沿直线AF翻折到图6的位置,AB1交DE于点H,请证明:AH=DH.【答案与解析】⑴平移的距离为5cm(即)⑵⑶证明:在△AHE与△DHB1中∴△AHE≌△DHB1(AAS)∴AH=DH.【总结升华】注意平移和旋转综合运用时找出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旋转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旋转PPT课件

又由∠CAC′=90°可知△C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
以∠ CC′ A= 45°.又由∠ AC′ B′ =∠ACB=90°-60°
=30°,可得∠ CC′ B′ =15°.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用旋转的知识画图
• 简单旋转作图的一般步骤: • (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 (2)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 (3)将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 后按旋转方向 • 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角,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 (4)按照原图形的顺序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 • 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A,B,C三点共线,△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E旋转后到达△DCB的位置. (1) 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 旋转角是多少度?
(1) 点C是在△ACE旋转过程中不动的点,所以点C是旋转中心. (2) △ACE旋转后到达△DCB的位置,AC绕点C转过的角即∠ACD就 是旋转角.因为△AC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D =60°,即旋转角是
新课讲解
例 2 如图(1),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 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图(1) 分析:关键是确定△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
即它们旋转后的位置.
新课讲解
解:因为点A是旋转中心,
所以它知的识对点应点是它本身. 正方形ABCD中,AD=AB,∠DAB=90°,
所以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
设点E的对应点为点E′.因为旋转后的图形
图(2)
与旋转前的图形全等,所以∠ABE′=∠ADE
=90°,BE′=DE.
因此,在CB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BE′=DE,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旋转》全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旋转》全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旋转》全章教学设计1. 章节概述1.1 章节地位与作用《旋转》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和应用,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1.2 章节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旋转的定义与性质- 旋转的图像特征- 旋转变换的应用- 相等旋转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准确地描述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理解和运用相等旋转的概念。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培养学生通过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 旋转的定义与性质;- 旋转变换的应用;- 相等旋转的理解与运用。

3.2 教学难点- 旋转的图像特征的识别与运用;- 相等旋转的证明与推导。

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旋转变换的过程;- 发放练习题和案例材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教学过程设计5.1 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感受旋转的现象;- 提问学生对旋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5.2 讲解与演示- 介绍旋转的定义和性质,结合几何画板进行演示;- 讲解旋转变换的应用,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相等旋转的概念。

5.3 练习与讨论-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3旋转【编者按】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审美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2.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4.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5.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6.运用旋转知识作图,旋转角度变化,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案,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4.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5.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6.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四、难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3.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4.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5.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如下图所示: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旋转》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旋转》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1.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掌握它的基本性质.2.认识旋转对称图形,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3.认识中心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这一基本性质.4.理解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角度为180°的特殊的旋转对称图形.5.理解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握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点P'(-x,-y)的运用.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能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及结论的确定性.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在学生认识中心对称的基础上,熟练地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1.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旋转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交流等过程,发展初步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2.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3.通过探索图形的性质,设计优美图案,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章学习第三种图形变化——旋转,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与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活动,探索本章的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的作用.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本章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通过实例感受旋转,并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设计出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图形与几何”等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重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难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1.旋转变换是初中数学重要的全等变换之一,通过探究旋转的性质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学生在已经具备平移和轴对称两大全等变换的性质探究经验和作图能力的基础上,教材由实际背景引入建立旋转的概念,探究旋转的性质,并应用到中心对称的性质探究中,进而理解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坐标的特点.体现了数学中的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数学活动规律.3.中心对称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中应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素材,让学生体会和认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提炼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4.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整体上认识图形的变化,这样能较好地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23.1图形的旋转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2.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3.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4.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2.通过探究得到“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3.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2.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图形旋转的性质.【难点】探究旋转的性质的过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6.【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59~61.导入一:【课件1】请同学们阅读章前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以上的运动是什么运动?学生回答:旋转.【问题】这和以前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什么不同?导入二:1.请同学们看墙上的时钟,时针在不停地转动,绕什么点转动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师生活动】学生口答后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钟的中心转动.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度,分针转了度.2.再看风车的风轮,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动到新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漂亮的图片和生活中每天看到的时钟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索本节课知识的欲望,在本节课的开始就激活了课堂.一、共同探究1【思考】导入二中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图形变换,尝试定义.教师在学生展示后补充归纳.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课件2】像这样,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旋转变换,通过观察、交流、归纳自然地构建出新知识.二、共同探究2【课件3】如图所示,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另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Δ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ΔA'B'C'),移开硬纸板.ΔA'B'C'是由ΔABC绕点O旋转得到的.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ΔABC与Δ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思路一教师引导,共同探究:根据图形回答下面问题.1.ΔA'B'C'是由ΔABC绕哪个点旋转得到的?2.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3.你能找出图中的旋转角吗?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什么?4.ΔABC与Δ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5.如何用语言概括2,3,4的结论?学生尝试回答,教师补充.【课件4】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思路二观察图形,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归纳旋转的性质.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2.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怎样表示?3.图中有没有相等的线段?请一一表示出来.(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4.图中有没有相等的角?请一一表示出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相等)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旋转有哪些性质吗?【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获得上面1~4的结论后,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继续合作交流,共同归纳旋转的性质.[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或者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共同探究旋转的性质,通过问题的形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后加深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三、共同探究3【课件5】如图(1)所示,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Δ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思路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旋转中心是,它的对应点是;点D的对应点是.设点E的对应点是点E',则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BE'= .【师生活动】根据思路分析教师引导,确定出Δ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得到旋转后的图形.解:因为点A是旋转中心,所以它的对应点是它本身.正方形ABCD中,AD=AB,∠DAB=90°,所以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设点E的对应点为点E'.因为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全等,所以∠ABE'=∠ADE=90°,BE'=DE.因此,在CB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BE'=DE,则ΔABE'为旋转后的图形(如图(2)所示).【思考】(1)你还有其他方法吗?(2)已知旋转中心如何画旋转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结果.共同归纳:(1)旋转有两种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2)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为旋转角,对应线段相等,由此可以通过作相等的角,在角的边上截取相等的线段的方法,找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得出旋转后的图形.思路二小组活动,共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旋转中心是哪个点,它的对应点是哪个点?(2)正方形有什么性质?线段AD顺时针旋转90°后与哪条线段重合?点D 的对应点是哪个点?(3)如果设点E的对应点为点E',则点E'在什么位置上?旋转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DE与BE'有何关系?(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5)你能归纳出已知旋转中心如何画旋转图形吗?【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补充.共同归纳:(1)旋转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旋转方向.(2)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为旋转角,对应线段相等,由此可以通过作相等的角,在角的边上截取相等的线段的方法,找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得出旋转后的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确定Δ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讨论后的追问,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四、共同探究4【思考】(1)对于一个图形,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旋转,旋转角度不变,得到的效果一样吗?(2)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度,产生的效果一样吗?(3)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自制一个图形试一试.【课件6】一个图形(如图(1)所示),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旋转同一个图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图(2)的两个旋转中,旋转中心不变,旋转角改变了,产生了不同的旋转效果.图(3)的两个旋转中,旋转角不变,旋转中心改变了,产生了不同的旋转效果.我们可以借助旋转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如图(4)所示).[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分析同一图形,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知识拓展]1.旋转的范围是在平面内旋转,否则有可能旋转成立体图形,因此,“在平面内”这一条件不可忽略.2.图形旋转的主要因素是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3.旋转角是180°的旋转变换是中心对称变换,这种变换将在下一节中学习,但要注意,一般情况下,旋转角小于360°.4.利用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可以得出线段相等、角相等.5.旋转中心与两个对应点组成了等腰三角形,旋转中心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它在两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找旋转中心只需分别作出两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是旋转中心.6.当旋转角为特殊角时,一对对应点和旋转中心可以组成特殊的三角形,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主要内容有:1.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2.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3.已知旋转中心画旋转图形.4.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旋转同一个图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1.下列现象属于旋转的是 ()A.摩托车在急刹车时向前滑动B.空中飞舞的雪花C.拧开自来水水龙头的过程D.飞机起飞后冲向空中的过程解析:摩托车在急刹车时向前滑动,是平移,不属于旋转;空中飞舞的雪花,由高处落下,不是旋转;拧开自来水水龙头的过程,水龙头绕一点转动,是旋转;飞机起飞后冲向空中的过程,不是旋转.故选C.2.如图所示,将ΔABC绕点A旋转之后得ΔADE,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C=DEB.∠E=∠CC.∠EAC=∠BADD.∠B=∠E解析:∵ΔABC绕点A旋转之后得ΔADE,∴ΔABC≌ΔADE,∴AD=AB,AC=AE,BC=DE,∠E=∠C,∠B=∠D,∠CAB=∠EAD,∴∠CAB-∠EAB=∠EAD-∠EAB,∴∠EAC=∠BAD.∴D选项不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ΔABC中,∠ACB=90°,∠A=25°,若以点C为旋转中心,将ΔABC旋转θ角到ΔDEC的位置,使点B恰好落在边DE上,则θ等于()A.55°B.50°C.65°D.70°解析:∵∠ACB=90°,∠A=25°,∴∠ABC=65°,∵ΔABC绕点C旋转θ角到ΔDEC的位置,使点B恰好落在边DE上,∴CB=CE,∠ECB=∠ACD=θ,∠E=∠ABC=65°,∴∠E=∠CBE=65°,∴∠BCE=180°-2×65°=50°,即θ=50°.故选B.4.如图所示,Δ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中点,ΔABD经过旋转后到达ΔACE的位置,那么:(1)旋转中心是点;(2)点B,D的对应点分别是点;(3)线段AB,BD,DA的对应线段分别是;(4)∠B的对应角是;(5)旋转角度为;(6)ΔACE的形状为.解析:(1)旋转中心是点A;(2)点B,D的对应点分别是点C,E;(3)线段AB,BD,DA的对应线段分别是线段AC,CE,EA;(4)∠B的对应角是∠ACE;(5)旋转角度为∠BAC=60°;(6)∵Δ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中点,∴∠ADB=90°,∴∠AEC=90°,∴ΔACE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答案:(1)A(2)点C,E (3)线段AC,CE,EA(4)∠ACE (5)60°(6)直角三角形5.如图所示,ΔABC绕点C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的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解:(1)连接CD.(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则点B'即为所要求的点B的对应点.(4)连接DB',则ΔDB'C就是ΔABC绕点C旋转后的图形.如图所示.23.1图形的旋转一、共同探究1旋转的概念二、共同探究2旋转的性质三、共同探究3例题四、共同探究4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旋转同一个图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62页习题23.1的1,4题.【选做题】教材第63页习题23.1的9,11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A,B,C,D四幅“福牛乐乐”的图案中,能通过左图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的是()2.时钟的时针从中午12时整到下午1:30旋转的角度为()A.30°B.45°C.60°D.75°3.ΔAB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成为ΔAB'C',则下列是旋转中心的是()A.点AB.点BC.点CD.点B'4.如图所示,将正方形ABCD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后,得到正方形A'B'CD',则∠BCD'等于()A.120°B.130°C.140°D.150°5.如图所示,RtΔABC绕着B点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ΔEBD,则AC与ED 的位置关系是.6.如图所示,4×4的正方形网格中,Δ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ΔM1N1P1,则其旋转中心可能是A,B,C,D四个点中的点,旋转角等于.7.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Δ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格点).画出ΔABC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后的ΔA'B'C'.8.如图所示,将ΔABC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ΔA'BC'.(1)找出旋转中心;(2)指出对应顶点和对应边;(3)指出旋转角;(4)连接AA',CC',则ΔABA'和ΔC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能力提升】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3 cm,一个边长为1 cm的小正方形沿着正方形ABCD的边AB→BC→CD→DA连续翻转(小正方形起始位置在AB边上),那么这个小正方形翻转到DA边的终点位置时,它内部箭头的方向正确的是()10.……观察左边的三个图形,并判断照此规律从左向右的第四个图形是()11.如图所示,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ΔABC的三个顶点都在6×6网格的格点上.(1)将Δ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ΔA'BC',请在网格中画出ΔA'BC';(2)在(1)旋转条件下,点A的对应点为点A',连接AA',请写出ΔA'AB的面积S.【拓展探究】1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是正方形内任意一点,连接PA,PB,将ΔPAB绕点B顺时针旋转至ΔP'CB处.(1)猜想ΔPBP'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PP'=2,求SΔPBP'.【答案与解析】1.B(解析:顺时针旋转180°后,头应朝下,牛尾巴应该在左边.故选B.)2.B(解析:从中午12时整到下午1:30共90分钟,0.5°×90=45°.故时钟的时针从中午12时整到下午1:30旋转的角度为45°.故选B.)3.A(解析:因为ΔAB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成为ΔAB'C',所以旋转中心是点A.故选A.)4.D(解析:∵正方形ABCD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后,得到正方形A'B'CD',∴∠DCD'=120°,∵∠BCD=90°,∴∠BCD'=360°-(120°+90°)=150°.故选D.)5.互相垂直(解析:先确定两个旋转图形中的对应点,即可确定旋转角.AC与ED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6.B 90°或270°(解析: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结合网格结构的特点作出线段NN1,PP1的垂直平分线,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观察可得顺时针旋转时旋转角为270°,逆时针旋转时旋转角为90°.故填90°或270°. )7.解:如图所示,ΔA'B'C'即为所求.8.解:(1)∵将ΔABC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ΔA'BC',∴旋转中心是点B. (2)对应顶点:A与A',B与B,C与C';对应边:AB与A'B,AC与A'C',BC与BC'. (3)旋转角:∠ABA'或∠CBC'. (4)ΔABA'和ΔC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由旋转的性质得AB=A'B,BC=BC',∠ABA'=∠CBC'=60°,∴ΔABA'和ΔCBC'是等边三角形.9.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小正方形沿着正方形ABCD的边AB→BC→CD→DA连续地翻转,由于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3 cm,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cm,故这个小正方形回到DA边的终点位置时需16次翻转90°,而每翻转4次,它内部箭头的方向重复一次,故回到DA边的终点位置时它内部箭头的方向是向下的.故选C.)10.D(解析:根据图形,有规律可循.从左到右是顺时针旋转图形,可得到第四个图形是D.故选D.)11.解:(1)ΔA'BC'如图所示. (2)由勾股定理得AB=23=13,所以ΔA'AB的面积S=12×(2=132.12.解:(1)∵ΔPAB绕点B顺时针旋转至ΔP'CB处,∴BP=BP',∠ABP=∠CBP',∵∠ABP+∠PBC=90°,∴∠CBP'+∠PBC=90°,∴∠PBP'=∠ABC=90°,∴Δ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PP'=2,∴点B到PP'的距离=1 2PP'=12×2= (cm),∴SΔPBP'=12×2×=2 (cm2).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相关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旋转”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这节课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拼、拉、转在游戏中体会旋转,感受旋转的奇妙,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做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在“做数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是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旋转的概念,然后探究旋转的性质,再根据旋转的性质画旋转图形,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学生在探索性质后的叙述中,语言不够完整,归纳有困难时,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该环节耽误时间过长,造成后边图案设计学生练习较少,应在课下强化练习.本节课知识较为简单,又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会有激情和兴趣探索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要适时指导,同时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如“旋转点”“基本形”等数学语言所体现的简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练习(教材第59页)2.解: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是30°×3=90°,从上午9时到上午10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是30°.3.解:杠杆的旋转中心是点O,旋转角是∠BOB'(或∠AOA').练习(教材第61页)1.解:图略.(1)这两个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80°.2.解:经过两次顺(或逆)时针旋转120°,就可以得到右面的图形.习题23.1(教材第62页)3.解:如图所示.=72°能与自身重合,等边三角形绕着中6.解:五角星绕着点O至少旋转360°5=120°能与自身重合.心至少旋转360°37.解:由绕着中心经过三次逆(或顺)时针旋转90°得到.(答案不唯一)=72°.8.提示:旋转角度可以是360°59.解:(1)如图所示. (2)连接AA',如图所示.∵BC=3,AC=4,∴AB=5,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B=A'B=5,∠ABA'=90°.∴在RtΔABA'中,A'A='22=5252=52.10.提示:BE=DC,ΔAD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60°与ΔABE重合.11.提示:B(-5,4).(1)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旋转图形,探究旋转的性质.由于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导入新课,引出旋转的概念,通过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旋转的性质,并能应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又很自然地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同时数学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图案的赏析、设计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2)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观察、思考,是否主动参与小组的研讨,能否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所以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从设计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归纳结论,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能力.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内一点P,且PA=1,PD=2,PC=3,将ΔDCP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ΔDAP',则∠APD为度.解析:连接PP',∵PA=1,PD=2,PC=3,将ΔDCP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ΔDAP',∴PD=P'D,∠P'PD=45°,∵AP'=PC=3,AP=1,PP'=22,∴∠P'PA=90°,∴∠APD=90°+45°=135°.故填135.23.2中心对称1.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等有关概念.2.探究并掌握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3.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的中心对称图形或找对称中心.4.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坐标之间的关系.5.能利用旋转、中心对称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1.通过探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性质,体会对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2.利用该对称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形成观察、分析、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1.经历观察、发现、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2.通过学习中心对称的定义与性质,体会事物在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通过学生动手、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

人教版初中数学旋转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旋转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旋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概念: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2. 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旋转的特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4. 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的区别。

2. 教学难点:旋转的性质和应用,以及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钟表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旋转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旋转是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3. 性质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旋转前后的图形,发现旋转的性质,如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4. 特点讲解:讲解旋转的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的区别。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数学上人教版《 旋转的应用》课堂笔记

九年级数学上人教版《  旋转的应用》课堂笔记

《旋转的应用》课堂笔记
一、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
1.旋转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
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

2.旋转对称图形的性质:旋转对称图形具有旋转不变性和对称性,即旋转前
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只改变位置和方向。

二、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旋转对称图形
1.观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在旋转前后保持不变。

2.观察旋转前后图形的位置和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3.判断旋转中心是否存在,以及旋转角度是否为360°的整数倍。

三、旋转对称图形的应用
1.在几何中,可以利用旋转对称图形的性质证明一些几何定理和性质。

2.在生活中,很多机械零件和建筑物都是利用旋转对称设计的,如螺旋桨、
圆形屋顶等。

3.在艺术中,旋转对称可以创造出很多美丽的图案和造型,如旋转对称的花
朵、旋转对称的舞蹈动作等。

四、注意事项
1.要注意区分旋转对称图形与其他图形变换的不同之处,如平移、翻折等。

2.在进行旋转对称图形的判断时,要注意观察图形是否具有旋转不变性和对
称性,并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3.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以达到预期的效
果。

初中数学人教版 旋转变换 人教版共21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 旋转变换 人教版共21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 旋转变换 人教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2 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 生经历“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 学习过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 过程。
• 3.3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动态图形,呈现旋转变换 的直观性,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 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四、说教学过程
• 4.1观图激趣,设疑导 入。

自从那一天,我衣着脚,挑着行李,沿着崎岖曲折的田埂,离开故乡,走向了城市;从此,我便漂泊在喧嚣和浮躁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穿行于 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内容相当丰富。以浩如海洋来比喻,都不之为过! 近日,我在“儒风大家”上,看到一篇文章,仅用---三句话、九个字。说出了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a)
(b)
(c)
4.4 演示导学,突破难点 在学完旋转变换的三要素后,设问:如果已知原图
形和旋转变换的三要素,你能否画出旋转后的像? 教师演示如何画一个点A绕O点逆时针旋转60度后的
像A′,学生跟着画,并指出哪个角是旋转角。
P
接着请学生在原图上再
A′
找一个点B,独立画出 该点绕O点逆时针旋转
O
60°
设计意图:旋转及旋转中心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使学生理解概念,我所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 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归纳出概念,培养了学生 的探索思考的能力。
• 4.3 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为了解学生对旋转变换概念的理解程度,先请学生举出 生活中旋转变换的例子。 然后给出一组图形。例1:
AE
下面各图中,从左到 D 右的变换哪些是旋转
变换,哪些是平移变
换,哪些是轴对称变
B
F
C 换?你能找出来吗?
(1)
Q
(2)
P O
(3)
(4)
(5)
• 对选出来的平移变换图形提问:它们可以经过怎样的平移 变换得到?从而使学生复习了,要说清楚一个平移变换, 就要说出它的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然后类比平移,探索 旋转变换的决定因素,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变换的三要素。
C
B
D′ B′ C′
D A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同时又应用 于实际,让学生充分体验历经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 乐感觉。
• 例4:利用所学的旋转变换,设计一幅旋转图 形,并附上简单的介绍性语句。
• 设计意图:此题再次回顾了旋转变换的定义, 巩固了本课的重点,又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审美情趣,体会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及数 学的实用性。
• 通过作图题,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经过旋转变换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两个图形的比较,探索旋 转变换的性质。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鼓励学生 从多角度来看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让课堂营造一 种和谐、热烈的气氛,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 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 展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适时地调整 教学,得出图形的旋转变换的性质。
60度后的像B′,问学 生哪个角是旋转角?并
请学生概括出怎样的两
A
条线所夹的角等于旋转
的角度?
• 设计意图:
我认为作图是本节课的难点,而作图的关 键是画出对应点,所以我先教学生如何画出一 个点旋转后的对应点。之后的设计1、可以培 养学生简单的模仿能力,加深对旋转角度的理 解,突出重点,并提高学生几何语言的组织和 表达能力;2、为难点的突破设置了阶梯。最 后和学生一起可将画法归纳成一句口诀“一连 线,二画角,三截取”,学会了画对应点就能 突破难点。
让学生观察一组生活中常见 的物体, 如:时钟、风扇、 方向盘等
这些物体的运 动有什么共同 的特点?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引入,并提出具有启 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体会数学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4.2指导观察,认识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刚才的图形,提出下列问题:物体各部 分的转动方向一样吗?转动的角度一样吗? 通过这一 系列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讨论得出旋转及旋转中心的 概念。
板书设计
投影屏幕
课题 概念
小结
例题解答
• 设计意图:因为旋转变换的概念是本节内容的 重点,所以及时配备练习可以巩固刚学的旋转 变换的概念。利用练习既复习了另外两种变换 的知识,又通过与平移变换的类比,引出了旋 转变换的三要素。在例题的选取上,不仅注重 题目的新颖、灵活,而且色彩丰富,形状多变, 有利于学生探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 同时通过例1中的图(2),既可以复习平移变换和轴对称 变换,又能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变换三要素的理解,即当旋 转中心不同时,旋转的方向和角度都可能发生改变,突出 了本节课的重点。
A
E
D
B
F
C
(2)
配备习题,用所得到的旋转变换的三要素来描述 图形的变换,及时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1、课内练习2 2、如图(1)请描述由(a)到(b)的旋转变换 (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中间的图案如图(C)所示, 请观察由(a)到(c)的变换过程。若以(a)为基础,要得 到一个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需经过几次旋转变 换?每次旋转的角度分别是多少度?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所以说,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说,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大最高境界对照参悟。 跟儒家学拿得起。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
B
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
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
堂教学的活力。
• 4.7 归纳小结,比较异同
小结以提问的形式出现。
问题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 么?
问题2:你发现了旋转变换的哪些性质?
问题3:这些性质与我们前面所学的平移 变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相比,有哪些异同?
探究活动
如图:能通过旋转变换由图形A得到图形B吗?如果用 两种变换呢?比如旋转变换和轴对称变幻,旋转变换 和平移变换等。请说出能将图形A变换到B的一个(或 一组)变换。如果将牌“红心3”换成“方块8”呢?用 扑克牌试一试。
A
通过该题不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而且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
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生活世界 的紧密联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重点难点
重点:旋转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作出图形旋转变换后的像;
旋转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
三、说教法
• 3. 1 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 境—观察探索—归纳总结—应用拓展”为主线的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 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 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 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 轻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而教师在其中当好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同时借助 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 性。
•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 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 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 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 动就会带来疲惫。而配备的练习可以及时反馈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在学生掌握了对应点的画法之后,又要求 (1)连结原图中的A、B两点,问学生能
二、说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能区别轴对称变换、平移变
换、旋转变换; (2)理解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索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用抽象、概 括等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图形的观察、操作、比较和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 4.8 作业布置 1、阅读作业 2、书面作业 3、弹性作业
设计意图:将作业分为三种形式,体现作业的 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阅读作业中的问题思考 是后续课堂的铺垫,而弹性作业不作统一要求,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研究。同时,它也是新 课标里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
五、说评价
•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对旋 转变换作图题的讨论,发现新知,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 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 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期盼控制中。
由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补充, 通过自我小结,既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又实 现了自我反馈,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经验, 形成自己的见解。
• 小结: 1、旋转变换及旋转中心的概念 2、作出图形旋转变换后的像的两种画法: (1)、根据旋转变换的概念来画 (2)、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来画 3、旋转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旋转变换(说课)
宁波七中 任宁
一、说教材
1.1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旋转变换的概念、画法、性 质及其初步应用。
1.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轴对称变换、平移变 换等几何变换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学习几何的另 一种变换,即旋转变换。和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 一样,旋转变换也属于全等变换。学生通过学习, 进一步体会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本节课也为后续的 有关图形的内容,尤其是位似变换、相似变换的学 习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