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高中地理展示活动赛课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优质竞赛课教案(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文科组地理周伟一、课标解读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内容解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二、教材分析1、本课处在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联系”的第一课时2、本节课的学习是探讨下一部分“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还对后面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及“地域联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学情分析1、有的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只是限制在种植业这个狭义的定义内;2、根据初中的地理学科的学习对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未深入地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分析。
区位的概念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对于布局可能有所理解,但对于区位却并不熟悉。
3、学生只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不深;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使学生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可以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农业的美好,热爱农业,尊重农业生产2、让学生树立人类改造自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五、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六、教学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七、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PPT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仪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屏幕上连续出现各种农作物及农业活动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一句诗句,邀请学生配乐诗朗诵:它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是一种绿色、一种清新广阔无边的草原,牧群就像散落的点点繁星那一片金黄,装扮着油菜花开的季节还有,那向日葵盛开的芬芳紫色的,是薰衣草的浪漫绿绿的稻田,是希望的港湾,是希望的色彩波光粼粼的水田,映射出一片宁静那是梯田吗?一缕缕优美的弧线,勾勒出人间最美的画卷插秧的季节,劳动着,美丽着那点点的雨露,是生命的印记即将成熟的水稻,孕育着沉甸甸的希望农业,是如此美丽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的农业,从而感知从事农业活动是非常光荣的,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是值得尊敬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一、教学背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特点,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
本教学设计针对湘教版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设计了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内容;(2)了解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区位特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2)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喜爱;(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山川和丰富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内容(1)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总体结构。
第二课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让学生感受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讲解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三课时:我国主要农业区位特点(1)介绍我国主要农业区位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地理环境。
(2)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农业区位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深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与学情分析1.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
2.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较高,但缺乏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的机会,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笔试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
高中地理优质课竞赛《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优质课竞赛《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选自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第一项内容,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必要知识基础,对“工业区位”、“地域联系”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2、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
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冈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案例分析等内容;用板书归纳总结。
【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展开课题研究,完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感知——理解——运用——迁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导入新课。
【教师】好,下面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该种垂直农业生产有没有土壤呢?2.该种现代农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学生】1、无土栽培 2、科技。
【教师】对,这说明了土壤和科技是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那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有哪些呢?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农业区位因素。
【多媒体显示图片】略。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作用;2.认识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能够分析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和劣势。
教学准备:1.教材: 湘教版新教材第二册《地理》;2.多媒体设备;3.地图、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用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例如: “假设你是一个农民,你想在某一地区发展农业,请问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2.让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分类,并分别解释每一个因素的作用。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分析。
2.让学生讨论并列举该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和劣势,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情景模拟(15分钟)1.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活动,例如: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农业区位因素,扮演一个评估专家,评价某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前景,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2.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并准备好展示。
五、小结(5分钟)1.归纳各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2.提醒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者网上调研,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关于该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报告。
2.在课后进行相关的讲解和答疑。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环节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农业区位因素;2.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角色扮演和评估能力。
板书设计: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农业区位的优势和劣势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提供了学生一个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高中地理《3.2.1农业区位因素》教案湘教版
《3.2.1 农业区位因素》
一、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农业区位因素,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2、教学难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等。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潘忠惠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知道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能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利用区位知识,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区位分析有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在初中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基本知识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六、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八、教学过程【暖课】播放视频“安禄山进贡荔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结合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杨贵妃是广州蒲州人,喜爱吃荔枝,而安禄山为了讨好杨贵妃截了从蜀地运来的荔枝。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多媒体教具、实地调查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2、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培养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难点:学会分析应用区位理论,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六、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应用区位理论的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活动,深入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4、多媒体教具法:通过多媒体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业生产活动,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农业区位含义及影响因素;2)分析各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3)讲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应用区位理论的方法。
4、实地调查(30分钟)带领学生到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并观察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
5、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实地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地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3、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所学知识,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农业区位选择,是指农业生产者在选择种植或养殖地点时,考虑到各种因素后做出的决策。
通过茶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气候、土壤、水资源、市场需求等。
2018年湖南省高中地理展示活动赛课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课程标准分析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摘要】:本文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础,选取“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这一内容,通过创设"怀化市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作为学习情境,搭建农业区位因素理论与区域认识的桥梁,以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将人地观念作为课堂设计的核心线索,从而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以达成地理核心素养目标。
【正文】“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这部分内容是现行湘教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第一部分内容。
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典型的区位分析问题,学好本节内容对所有区位分析很有帮助。
本节内容讲解的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是整个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
农业区位学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开展对于生活实际的探究活动,了解当地的乡土、人文情况。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本堂课教学我们通过创设"怀化市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作为学习情境,搭建农业区位因素理论与区域认识的桥梁,以任务驱动培养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将人地观念作为课堂设计的核心线索,从而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以达成地理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我们以“怀化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作为主线,借用身边的真实的地理素材进行分析,主要通过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堂(课后)反馈三个环节突破整个教学,我们主要通过各环节的设计与教学,来达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
1.导入。
本课设计以本地(怀化市)最有典型代表性的农业视频MV 进行导入,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本地产品有初步认识,认识到本地农产品的多样性,并由此引出问题:本地农业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由此引入新课知识探讨。
本设计的意图是以鲜活真实的素材引入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解读:从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含义、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析这些因素在区域内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具体影响和主导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教材地位: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已经涉及了关于农业的知识,介绍了农业的分类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节已经初步涉及到区位的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即建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并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为接下来学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分析人类其他活动的区位选择,如工业区位选择等,打下基础。
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重点难点: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
农业区位选择又是区位理论的开篇。
学生首次接触,重点不是概念而是学会分析应用。
所以本节的重点以及难点确立为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情感丰富,乐于接受感兴趣的知识;喜欢思考,乐于探究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他们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知识储备。
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生产在地理空间上选择农业生产地点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合理考虑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影响以及选择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掌握选择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2. 选择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3.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的产量和质量会不同。
2. 讲授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包括土地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交通运输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分组讨论选择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农作物进行讨论,要求分析选择该农作物的最佳农业生产地点的原则,并准备展示。
4. 小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选择的农业生产地点,并讲解他们的选择原则。
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
5. 实际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将给出几个实际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更多地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答案,评价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灵活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影响。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 学会分析评价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劣势,为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1)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3. 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劣势分析和评价。
(1) 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劣势分析。
(2) 农业区位因素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
2. 小组讨论法。
3. 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流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和图片等。
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及术语。
课堂教学Step1:引入新知教师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明确课程目标。
然后通过图片等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
Step2:讲解重点教师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并通过例子和图片等形象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Step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讨论自己所在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劣势,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各小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Step4:课堂总结通过学生小组的展示和讨论,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本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同时,要求学生对报告中所涉及到的农业区位因素进行简述并加以评价。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阶段:1. 课堂小测验。
通过课堂测验的形式对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测试,以检验学生对于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并对该知识点进行巩固。
2. 作业评价。
对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评价,主要从报告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第二阶段学习效果的掌握情况。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1. 引言1.1 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掌握湘教版新教材中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参与实践活动并设计相关教学实践,提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重点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能够区分主要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掌握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3. 理解湘教版新教材中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教学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4. 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学和农业学基础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方面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理解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作用。
2. 分析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理解不同区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农业生产的综合影响。
3. 对湘教版新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应用,需要学生具备对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和深入理解,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理论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2. 正文2.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生产所处地理位置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根据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将农业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
自然因素是指地形、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作者:张岚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8期【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区类型”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
【学情分析】农业产业活动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易懂难学,所以这节课的设计必须要“落地”,选取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案例。
且高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处理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所以本节课选取乡土地理案例,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能力目标:1.根据材料、某地景观图或者区域图,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能准确判断某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和主导因素。
2.依据材料说出引起某地农业区位条件变化的原因,并能提出合理的改造措施。
情感目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农业区位选择讨论,树立在农业活动中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难点:不利于农业区位条件改造。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谈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自主预习、探究】1.阅读课本第59-62页,并画出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词。
2.识记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主探究检测】(完成探究检测5分钟,组内评定答案1分钟,并要求准确识记)1.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光照、土地和等方面。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生产技术、等。
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有助于加强农业的进程。
3.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和农产品消费状况。
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越来越大。
【教学过程——课堂合作探究】环节一:欢乐乡土地理音乐视频、美食图片导入,吸引兴趣[导入]:播放陕西本土黑撒乐队的著名歌曲《陕西美食》。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产业在某一地区的分布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研究对于农业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湘教版新教材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关注,增强对农业产业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理解和掌握。
2. 让学生了解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分布和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你知道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吗?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分布和发展呢?”2. 知识讲解和讨论(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经济因素。
(2)通过讨论和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的分布和发展的。
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交通、市场、政策等人文因素也会对农业的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3.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
某地的气候干燥,土壤贫瘠,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这些因素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4. 学生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用PPT或口头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拓展延伸(5分钟):提供一些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案例和新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6.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当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爱,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老师给学生出示一张农田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注意到了什么?”2. 提问:农田的分布是否均匀?为什么?二、学习和讨论(15分钟)1. 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特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结合自身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讨论农业区位因素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找出相关例证。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交通条件。
2. 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注重实例分析。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某地区为例,比较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让学生分析原因。
2. 学生讨论:对当地农业发展有哪些建议和改进措施?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其他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因素。
2.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农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实际影响,并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2.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撰写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对当地农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讨论参与度以及对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因素的把握情况;2. 学生的研究报告是否全面、准确地揭示了农业区位因素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概述湘教版新教材的背景。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分类,以及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在湘教版新教材中的体现。
接着,将阐述教学设计的目标设定,讨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在将探讨教学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强调教学设计的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教学研究方向。
本文将为教师们提供有关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指导和启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农业生产、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持续改进、教学研究、农业生产。
1. 引言1.1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农业生产中的区位影响因素,提高他们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他们对不同区位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湘教版新教材背景介绍湘教版新教材是指由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教材,是湖南省教育系统专门编写的教材。
湘教版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湖南省的地理、人文等特点,注重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本地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与传统教材相比,湘教版新教材更加贴近湖南省的教育实际需求,更具有地方特色和实用性。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湘教版新教材中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在介绍了农业区位因素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材内容分析部分,详细解读了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
课程设置建议部分提出了一些教学内容的优化建议和课时安排方案。
教学方法探讨部分探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学示例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课堂上生动地讲解和演示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评价方式建议部分提出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最后的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农业区位因素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农业区位因素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引言、教材内容分析、课程设置建议、教学方法探讨、教学示例、评价方式建议、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引言农业区位因素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湘教版新教材中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掌握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本教材中,引入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理位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通过教学示例的展示,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本教材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地理基础,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正文2.1 教材内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农业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2018年湖南省高中地理展示活动赛课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课件
2018上半年
5060 1508.38 1477.7 1215.03 1177.9 1092.8 941 827.5 778.48 748.84 696.52 653.6 314.3 236.57
2017上半年
4757.35 1459.52 1340.32 1191.92 1132.08 1021.86 886.79 747.77 709.71 675.96 666 614.5 288.31 222.24
3.自然地理
3.1.气候 3.2.地形地貌 3.3.水文水系 3.4.生态环境 3.5.生物
4.社会经济
我市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怀化 农业 分布 有利区位条件分析 特点
有利区位条件分析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雨热同期,适宜多种亚热带作物(水 果)的生长。 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有利于发展林果业;有一定的垂直分异,利
发展农业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
气候
地形、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技术
……
我市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旱涝灾害。 2.地形崎岖复杂,不利于农产品外运和机械化耕作。 3.地处湖南湘西偏远地区,交通和信息通达度不高。 4.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缺乏精细化农业耕种。
5.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制约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
图1
图2新西兰北岛图。
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 件。
中低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沿岸有暖流 流经,气候湿润,西风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 ;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泥沙淤积,土层 疏松、深厚。
思考
视频中展示了我市哪些特色农产品? 我市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和意义。
2.能够描述和分析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能够运用地理方法和地图工具分析我国农业区位格局和农业发展。
二、教学重点
四、教学方法
1.授课法
2.讲解法
3.互动式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1)概念和定义:指对农业适宜条件影响的地理要素,是决定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意义:了解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农业发展和农业政策制定的前提,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农业规划、推动农业现代化。
1)气候因素: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2)土地因素:土地类型、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水资源因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4)交通因素: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的发展和利用情况。
5)市场因素:消费市场和生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1)我国农业区位格局的分析:东北农业区、华北农业区、东南沿海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西南农业区、新疆农业区等。
2)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生态化。
六、教学手段
1.地图、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2.小组讨论、实地考查等实践教学手段。
七、教学评估
1.开展小组讨论、实地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发展趋势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内容要求,“2.5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及教学提示“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区域特征和发展方向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典型的或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及其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人地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节课学习主要目标是:
(一)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通过案例分析法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二)能够根据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综合思考归纳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三)通过寻求新的农业发展途径,对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途径作出简要解释。
(人地协调观)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第1课时。
是学习人口、城市之后关于产业活动的第1部分内容,是区位分析的首要内容,学好本课对后阶段区位分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本课时内容为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是整个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涉及两大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地域类型。
其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能为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建立起基本知识框架。
此外,本课时内容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开展对于生活实际的探究活动,了解当地的乡土、人文情况。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第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有了一些地理知识储备,理性思维也有所提高,但对地理的领悟能力还不够好,需要老师持续的引导和帮助。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二)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举一反三,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分析
(一)课堂小组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二)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借用已有资料与知识储备,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利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三)解决措施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设计思路基本是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在设计之初主要考虑了整个地理核心思维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提纲挈领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从已经试教的班级来看,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但是在不同班级也出现了不同的反馈效果,尤其是基础较差的班级,孩子的思考就显得过于浅显,思维局限性过大,且知识迁移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