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升本外国教育史纲
自-山东专升本外国教育史纲
外国教育史提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一)巴比伦学校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 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三、古代硬度的教育(一)波罗门教育1、古代印度等级制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3、教学内容:《吠陀》经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二)佛教教育1、寺庙学校2、教学内容:佛经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
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第二章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一)巴斯达教育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7-18岁—军营教育18-30岁—军事训练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5、不重视女子教育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二)“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教育机构:泥板书舍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内容:《吠陀经》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
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③教育内容较丰富;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探1、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各自特征2、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核心:高度重视数学,数学是万物的本源;灵魂不死,生死轮回目的:为知识而求知识,使人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内容:理性主义:在道德行为中以知识为指导3、智者派(名词解释):公元5世纪后,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冋教师,他们云游各地, 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外国教育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儒学校
2、古埃及的学校教育类型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2、智者派的教育活动及代表人物
第三章古希腊三者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述评
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1、古罗马教育的特点
2、昆体良的著作《雄辩术原理》及其教育思想
第五、六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机构有哪些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教育与骑士教育,骑士七技
3、中世纪教育的特征
4、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三种教育类型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3、新教的三大派别: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派
4、耶稣会的教育活动
第八章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泛智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2、教育的主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含义
3、具体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023专升本大纲山东
2023专升本大纲山东2023专升本大纲(山东省)一、考试范围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
2. 历史和文化知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概论、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化概论等。
3. 外语:英语或其他外语。
4.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不同专业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
5. 数理基础知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二、考试科目及形式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笔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面试主要考察对政治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历史和文化知识考试为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3. 外语考试为笔试形式,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
4. 专业基础知识考试根据不同专业设置,可以是笔试、实际操作、面试或综合形式。
5. 数理基础知识考试为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证明题等。
三、考试要求1. 熟练掌握政治理论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正确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其影响,并能够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和述评。
3. 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和阅读理解。
4. 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了解相关专业发展动态,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 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数理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以上为2023年山东专升本大纲的基本内容。
考生应针对不同科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外国教育史英文名称:The educational history of foreign countries课程编码:14103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等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1.学科性质外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一。
它与中国教育史共同构成教育史学。
从学科性质来看,外国教育史属于一门社会科学。
从该学科产生的途径来看,是由教育学和历史学的定向综合而成,因此堪称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教育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18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2.研究对象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除中国以外,世界其它地区及主要国家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探究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
3.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目的、任务及意义(1)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基本史实。
(2)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分析、鉴别、判断,以便去粗取精,以供借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要从人类教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来总结、揭示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总之,通过学习、钻研,一方面学习了解一定的史料,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客观地看待前人在教育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开阔眼界,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前瞻性,增强按教育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这既是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目的及任务,也是学习该学科的主要意义所在。
三、外国教育史主要内容及重点1.内容从理论上来说,外国教育史的内容大体可分教育史实(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也称教育理论)两个方面。
从远古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以外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基本史实和教育思想的出现、发展和演变过程,便构成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
中外教育史纲
《中外教育史纲》是一本关于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的轨迹并由此揭示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的教材。
它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教育思想、制度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中外教育史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实践的发展,理解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在《中外教育史纲》中,通常会包括以下内容:
1.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介绍古代中国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如孔子、孟子等的教育思想,以及古代印度的学校等。
2.近代教育思想和制度:介绍近代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如夸美纽斯、洛克等的教育思想,以及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3.现代教育思想和制度:介绍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如杜威、皮亚杰等的教育思想,以及现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4.比较教育:比较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分析其异同和优劣。
5.教育史研究方法:介绍教育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
总之,《中外教育史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教育思想和制度,还可以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
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外教育史纲_三章
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 了解选士制度的发展 认识宗教和西方教育的关系 中西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封建(帝王时代)官学教育的序幕—稷下学宫 (一)兴起 养士和经济基础 1、性质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因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也 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是一所官学下的私学联合体。 2、办学特色 第一,学术自由,来者不拒,各家各派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自由讲学; 第二,“不治而议论”,先生们不担任具体职务,批评时政,起到咨 询或智囊团的作用; 第三,教师来去自由、待遇优厚;门户开放 第四,学生自由听讲、学无常师; 第五,制定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以加强学生 管理。 3、影响 首先,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黄老学派、阴阳学派、 荀子的儒家学派就是在稷下学宫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其次,其自由办学之风,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二)、汉代的官学
汉代的官学 汉代的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二种。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校,还 有一所特殊学校即鸿都门学。 (一)、太学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和公孙弘等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前124年)置博士弟子员50人, 此为汉正式成立太学之始。 太学的教官称五经博士,博士中的领袖称仆射,东汉改名为祭酒。其人数由汉武帝时 的7人到宣帝时已达14人,元帝时为15人。博士的任用,西汉以名流充当,采用考试 的办法,并且还要写保举状。 太学教学以儒家经书为主要内容。汉代儒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前者附会谶 纬,多迷信色彩,直接为当时封建政治服务。后者重本源,详考据,有烦琐、保守的 倾向,汉代太学主要由今文经学垄断。 太学传经有遵从“师法”、“家法”的规定。所谓“师法”是指专经大师所讲的经说; 所谓“家法”是指对经义的发挥创新,自立一家之言。师法重传授,明本源;家法重 立说,争派别。西汉重师法,东汉重家法。 太学的教学形式有所创新:一面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一面采取以高年级学生教低年 级学生的形式,所以使50个学生发展到后来的三万多人。 太学没有规定肆业的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并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 职。初年是每年一次的岁试,方法是“设科射策”(抽签考试),设有甲、乙二科, 后改为上、中、下三等。 太学生的来源有三:① 太常直接选送。 (以德才为主) ② 郡国、县、邑、道选送。 ③ 明经下第者及公卿之子(顺帝时期)
山东专升本外国教育史纲
外国教育史提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一)巴比伦学校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三、古代硬度的教育(一)波罗门教育1、古代印度等级制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3、教学内容:《吠陀》经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二)佛教教育1、寺庙学校2、教学内容:佛经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
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第二章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一)巴斯达教育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7-18岁—军营教育18-30岁—军事训练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5、不重视女子教育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二)“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与性质:总学时:学分:先修课程:面向对象:开课院系(室):一、课程教学目标1. 外国教育史是关于国外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并由此揭示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1)知识目标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基本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认识不同时期外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外国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的基本脉络,获得外国教育改革基本经验和教训。
(2)能力目标课程目标2: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教育问题比较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的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3)素质目标课程目标3: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关注关爱学前教育事业。
3.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1.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与支撑的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教学内容:1)荷马时期的教育2) 古风时期的教育3) 古典时期的教育4)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重点:1)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教学内容2 第二章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教学内容:1)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2)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3) 亚理士多德的教育主张重点:1) 产婆术2) 理念说3) 灵魂论教学内容3第三章古代罗马的教育教学内容1) 共和时期与帝国时期的教育2) 早期基督教会的教育活动3)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重点:1)古罗马时期教育目的的变化2)古罗马时期教育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4第四章中世纪欧洲教育教学内容1) 基督教教育2) 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3)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 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重点:1)基督教教会教育的地位2)基督教教会教育的作用教学内容5 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教学内容1) 人文主义教育2) 新教教育3) 天主教教育重点:1)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教学内容6第六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1) 论教育的目的与作用2)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4) 论学年制与班级授课制5) 论教学原则6) 论道德教育7) 论教育管理思想重点:1)适应自然的原则2)班级授课制教学内容7第七章 17—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教学内容:1)17—18世纪英国与法国的教育2)17—18世纪美国与德国的教育重点:1)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内容8第八章卢梭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1) 论人的天性2)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3)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4) 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重点:1)自然人2)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3) 消极教育教学内容9第九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1)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2)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3)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4)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重点:1)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教育性教学原则3)教学阶段理论教学内容10第十章福禄贝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1)论教育的基本原理2)幼儿园教育理论3)论学校教育重点:1)自主活动2)游戏的意义与价值3)恩物教学内容11第十一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教学内容:1) 19世纪英国与法国的教育2) 19世纪美国与德国的教育重点:1)英国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成熟以及面临的挑战教学内容12 第十二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新思潮教学内容:1) 新教育2) 进步教育重点:1)新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的特点2)新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原则教学内容13 第十三章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1) 儿童教育发展观2) 自由、纪律与作业33) 教育内容重点:1)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2)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教学内容14第十四章杜威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1) 什么是教育2) 教育的目的3) 课程与教材4) 思维与教学方法5) 道德教育重点:1)教育的新界定2)杜威的教学方法与步骤教学内容15第十五章二战后欧美各国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教学内容:1)英国与法国的教育发展与改革2)美国与德国的教育发展与改革3)苏联与日本的教育发展与改革重点:1)美国二战后教育的改革实践课程三、课程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一)理论性课程或理论性教学内容课时分配表:(二)教学建议例如:理论讲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幻灯片、视频等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与课堂讲授为主,针对部分教学内容,可采用学生讨论,撰写学习报告的形式完成课程目标。
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外国教育史(课程代码:01282)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古代教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第一节原始社会与原始社会的教育第二节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征第二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古巴比伦第二节古埃及第三节古印度第四节古希伯来第三章古希腊的教育第一节古希腊城邦教育制度第二节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第三节古希腊的教育思想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第一节古罗马的教育制度第二节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早期教育活动第三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第二编中世纪教育第五章中世纪前期西欧的教育第一节基督教修行主义与修道院学校第二节查理曼教育改革及其影响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第一节拜占廷的教育第二节阿拉伯的教育第七章中世纪后期西欧的教育第一节骑士教育第二节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第三节新型市民阶层的教育第三编近代教育第八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教育第二节人文主义学校教育第三节人文主义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第九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新教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节天主教改革与耶稣会派的教育第十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活动和著作第二节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第三节论普及教育第四节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五节论学前教育第六节教学理论第七节论学制第八节论道德教育第九节论教育管理第十一章启蒙运动与教育第一节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第二节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第十二章17-18世纪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美国的教育第一节英国的教育第二节法国的教育第三节德国的教育第四节俄国的教育第五节美国的教育第十三章卢梭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社会政治观点第二节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第十四章 19世纪英国的教育第一节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第二节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节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第四节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第十五章 19世纪法国的教育第一节拿破仑教育改革第二节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第十六章 19世纪德国的教育第一节国民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机构第二节三种类型中学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第三节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第四节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第十七章 19世纪俄国的教育第一节 19世纪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二节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第十八章 19世纪美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第二节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的发展第三节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确立第四节贺拉斯.曼的教育观第十九章 19世纪日本的教育第一节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教育发展概况第二节日本近代教育的创立与发展第三节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第二十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教育活动第二节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第三节论和谐发展的教育第四节教育理论及其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一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第一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第二节教育目的与过程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第二十二章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第一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第四编现代教育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第一节欧洲新教育运动第二节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第三节欧美实验教育学第四节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第二十四章 20世纪前期英国的教育第一节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伙伴关系”的形成第二节现代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三节罗素和沛西·能的教育思想第二十五章 20世纪前期法国的教育第一节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加强第二节统一学校运动与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第三节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二十六章 20世纪前期德国的教育第一节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第二节纳粹时期的德国教育第三节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第二十七章 20世纪前苏联的教育第一节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第二节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调整第三节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第四节凯洛夫的教育思想第二十八章 20世纪前期美国的教育第一节中等教育大众化及公共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第二节初级学院运动及高等教育的扩充第三节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第二十九章 20世纪前期日本的教育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的整顿与扩充第二节战时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崩溃第三十章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著作第二节教育是什么第三节教育的目的第四节课程与教学论第五节道德教育第三十一章 20世纪后期英国的教育第一节 1944年《巴特勒法》的实施第二节 20世纪60—70年代教育的调整与发展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期的教育改革第四节 21世纪初期英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第三十二章 20世纪后期法国的教育第一节《郎之万-瓦隆计划》与二战后法国教育的重建第二节20世纪50-80年代的教育改革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第三十三章 20世纪前期德国的教育第一节二战后联邦德国教育的重建第二节 20世纪60-70年代联邦德国的教育改革第三节两德统一后德国的教育改革第三十四章 20世纪后期苏联与俄罗斯的教育第一节二战后苏联教育的调整与发展第二节 20世纪60——80年代的苏联教育第三节 20世纪后期苏联的教育理论第四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十五章 20世纪后期美国的教育第一节战后初期的教育改革第二节《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第四节 20世纪80-90年代的教育改革第五节新世纪的教育改革第三十六章 20世纪后期日本的教育第一节美军占领时期日本教育的重建第二节经济迅速增长时期日本教育的发展第三节成熟化社会时期日本教育的改革第三十七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第一节存在主义教育思潮第二节分析教育哲学第三节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第四节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第五节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第六节终身教育思潮第七节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第三十八章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第一节印度的教育第二节埃及的教育第三节巴西的教育第三部分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外国教育史》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的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本专业自学应考者应具备的外国教育历史发展的常识和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而设置的基础知识课。
外国教育史 大纲整理版
大纲整理版第一章古希腊教育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和教育的摇篮。
在西方教育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教育(特别是雅典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教育理想,以及由此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教育制度,是古希腊教育对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古风时代,古希腊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传统,但各个城邦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如斯巴达,身体训练占主导地位,强调严格的纪律,具有明显的军事实用目的和国家导向;雅典,则更注重智力和艺术的训练。
这也决定了不同的办学方式。
在斯巴达,学校由城邦主办,而在雅典和其他地区,学校往往是私立的。
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教育在当时具有代表性,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斯巴达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并由尚武精神所决定,典型特征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1】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武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是斯巴达的唯一目的。
【2】教育制度:斯巴达人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
【3】教育的主要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
(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参加祭神、竞技和各种仪式等进行。
道德教育的中心是训练绝对服从的精神。
从小培养儿童绝对忠于祖国的品质。
道德教育贯穿斯巴达教育的全过程。
注意:斯巴达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育。
女子通常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体育训练,其目的是:(1)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2)当男子出征时,妇女能担负起防守本土的职责。
评价:斯巴达教育只重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鄙视思考和言同,生活方式狭隘,除了军事作战,不知其他。
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实践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
同时斯巴达教育中的国家导向型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着世界教育史上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向。
二、雅典教育雅典教育是一种身心统一和谐发展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一、关于本课程教学的若干说明本课程是大学本科学校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必修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了解世界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总结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培养有开阔的教育眼界、丰富的理论素养的学校教育工作者。
本课程教学采用的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应能简明扼要地阐述外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历史、外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以及外国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同时给予适当的分析和评价;应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教育理论分析、评价外国学校教育历史发展中的现象和思想观点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课堂讨论与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系,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从教育史学科本身看,则应处理好教育通史与幼儿教育史、教育管理史等专史的关系,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关系,以及各国教育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二、关于本课程的教学(一)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的教育在了解原始社会前氏族公社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及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概况基础上,着重掌握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2、学校的产生与古代埃及的教育在了解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古代埃及各种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进一步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
3、古代希腊的教育在了解斯巴达、雅典的社会特征及其各自的教育状况基础上,着重分析斯巴达、雅典教育各自的特点,比较其异同,并说明其原因。
4、古代希腊教育思想在了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基础上,着重掌握下列几个主要内容: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柏拉图关于教育作用、目的、学校制度和学习方法的思想;亚里斯多德和谐发展教育理想及其心理学基础,教育年龄分期及各年龄阶段的教育。
2.《外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外国教育史》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外国教育史》复试以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为录取该专业硕士提供科学依据。
Ⅱ、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外国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
Ⅲ、试卷结构说明一、考试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论述题2小题,共30分;3.分析题1小题,共30分。
1四、参考书目1.《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外国教育史》,贺国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IV 、考试内容一、古希腊城邦教育制度1.斯巴达的教育2.雅典的教育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三、古罗马时期的教育1.共和时期的家庭教育及内容;共和时期的学校教育:小学、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的性质与任务2.西塞罗的教育思想3.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2宫廷学校;骑士教育3.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类型;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意义和影响五、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1.伊拉斯谟的教育主张及影响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人本主义;世俗性;古典主义;宗教性;贵族性六、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路德教派的教育主张与实践2.加尔文教派的教育主张七、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1.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3.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4.论教学原则3八、欧美近代教育1.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1)星期日学校;导生制学校;1870年《初等教育法》(2)洛克教育思想:《教育漫话》;“白板说”与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工作学校计划》(3)斯宾塞论教育:《教育论》;教育目的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2.法国近代教育(1)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与内容(2)1833年《初等教育法》(3)卢梭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3.德国近代教育(1)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2)柏林大学的创办及其意义(3)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论教育原则;论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游戏;论幼儿园4.美国近代教育(1)教育分权原则的确立、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4(2)高等教育的发展:州立大学的创办;《莫雷尔法案》与赠地学院发展;5.日本近代教育(1)明治维新教育改革(2)日本近代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九、现代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发展1.英国现代教育的发展(1)《哈多报告》(2)《1944年教育法》(3)《1988年教育改革法》2.法国现代教育的发展(1)《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2)《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3)《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3.德国现代教育的发展(1)《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2)《高等学校总纲法》54.美国现代教育的发展(1)初级学院运动(2)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史密斯-休斯法案》(3)《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改革(4)《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5)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和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5.日本现代教育的发展(1)《教育敕语》与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2)《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6.苏联教育的发展(1)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2)凯洛夫的教育思想(3)赞科夫的教学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6十、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存在主义教育思潮;2.分析教育哲学;3.永恒主义教育思潮;4.要素主义教育思潮;5.改造主义教育思潮;6.终身教育思潮;7.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8.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9.结构主义教育思潮;10.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7。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学分: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先修课程:教育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钻研,一方面学习了解一定的史料,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客观地看待前人在教育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开阔眼界,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前瞻性,增强按教育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外国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树立唯物辨证的教育发展观,扩大教育知识眼界,激励献身教育的精神。
为学习教育学科打下基础,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历史借鉴。
二、课程学时分配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第一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共2学时)1.教学内容(1)教育的起源(2)史前的教育2.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的起源难点:史前的教育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主要是探讨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基本知识点有教育的起源、对象和任务、史前教育等,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先认真听讲然后集体讨论。
(二)第二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共2学时)1.教学内容(1)两河流域的教育(2)古代埃及的教育(3)古代印度的教育(4)古代希伯来的教育2.重点与难点重点: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难点:如何理解这些古国教育的精髓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主要是探讨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基本知识点有两河流域的教育、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印度的教育、古代希伯来的教育等,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先认真听讲后集体讨论。
(三)第三章古希腊的教育(共2学时)1.教学内容(1)荷马时期的教育(2)古风时期的教育(3)古典时代的教育(4)希腊化时期的教育2.重点与难点重点:古希腊的教育的构成难点:古典时代的教育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主要是探讨古希腊的教育,基本知识点有荷马时期的教育、古风时期的教育、古典时代的教育、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等,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先认真听讲后集体讨论。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51学时、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步掌握外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不同时期外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外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二是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教育问题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三是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感知教育家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了解外国教育发展的史实,要求学生批判地继承人类教育的优秀遗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古希腊的教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近现代美国教育难点:哲学对教育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读书指导法等进行教学。
建议学生采用读书法、作业法、质疑法、讨论法、分析法等进行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东方古国的教育(2学时)1.教学内容(1)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2)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实践及意义教育文化与教育文化学。
2.重、难点提示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教育(4学时)1.教学内容(1)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概况、特点及二者教育比较;(2)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和“产婆术”;(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教育观点。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比较;(2)难点是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罗马的教育(6学时)1.教学内容(1)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教育发展基本状况;(2)西塞罗的雄辩教育思想;(3)昆体良的雄辩教育、幼儿教育及教师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提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一)巴比伦学校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三、古代硬度的教育(一)波罗门教育1、古代印度等级制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3、教学内容:《吠陀》经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二)佛教教育1、寺庙学校2、教学内容:佛经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
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第二章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一)巴斯达教育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7-18岁—军营教育18-30岁—军事训练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5、不重视女子教育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二)“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意思是不直接把学生应该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的方式来揭示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五、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理想国》中的教育观(一)“学习即回忆”(二)《理想国》中的教育观1、《理想国》中的培养目标: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2《理想国》中的教育过程:早期教育:公育,以游戏为主。
初等教育:情感教育为主。
具体内容是“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高等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
内容注重哲学和“四艺”。
(三)柏拉图的历史地位六、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灵魂论与教育灵魂说与之相应的教育:人类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
植物灵魂—体育教育动物灵魂—德育教育理性灵魂—智育教育(二)论教育的作用:发展人的理性(三)论教育过程0—7以体育教育为主7—14以德育为主14—21以智育为主(四)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重多功能的道德教育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和谐发展的核心是音乐教育第三章古罗马教育(前8世纪—5世纪)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一)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1、教育的基本特征:农民—军人的教育2、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3、教育的目的:培养合格的公民(二)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希腊—罗马时期)1、共和后期的双制学校与双语教育(1)双制学校分为:希腊式学校与拉丁语学校(2)双语教育:希腊语与拉丁语2、共和后期的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7—12岁)私立学校(2)中等教育:(12—16岁)文法学校(3)高等教育(16--)修辞学校二、帝国时期罗马教育(一)帝国时期罗马教育的改革1、改变教育目的2、初等教育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学校改为国立3、教师地位和待遇由私人的聘请改为国家委派(二)帝国时期罗马学校的变化1、初等教育:由文学的学习转移到文法分析上2、中等教育:拉丁文法与罗马文学的地位逐渐压倒了希腊文法与希腊文学3、高等教育:从培养演说家变为培养官吏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2、论教育内容:(1)广博的学识(2)在修辞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3)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3、论教育方法:练习(模拟演说、写作、现场观摩)(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生平简介: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或《论演说家的培养》1、论教育目的与作用(1)目的:培养具有最高德行的演说家(2)作用:教育的作用应该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
2、论教育过程家庭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3、论教学(1)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构想(2)关于教学内容: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3)关于教学过程:模仿、理论指导、练习(4)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原则--教学适度原则方法—问答法(5)论教师:德才兼备教师对学生应该宽严相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对学生要多勉励,少斥责教师要懂得教学艺术教师要因材施教(三)奥古斯丁的宗教哲学思想1、上帝就是真理2、“原罪论”与“禁欲说”3、宗教教育:《圣经》为内容4、平等的思想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一、基督教教育:(特点)(一)教育被教会所垄断:教育组织机构是教会学校(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二)教育主要培养神职人员和教徒(三)教师是由教会委派(四)教育内容是《圣经》和“七艺”(五)教学方法:口授、背诵和抄写相结合二、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一)宫廷教育:宫廷学校1、培养目标:培养封建官吏2、教育内容:“七艺”3、教学方法:问答法(二)骑士教育:(特殊的家庭教育)1、培养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2、教育阶段:(1)7岁前:家庭教育(2)7—14岁:礼文教育阶段(3)14—21岁:侍从教育3、教育内容:“骑士七技”三、中世纪大学(一)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1、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出现2、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3、城市市民阶层的文化要求(二)中世纪大学的教育1、类型:(1)根据领导体制划分为:“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2)根据学科不同划分为:文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2、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3、课程:课程不一4、方法:辩论、演讲5、特征:(1)行会性(2)高度自治性(3)流动性(4)国际性(5)宗教性6、意义(1)打破了教会垄断高等教育的局面(2)中世纪大学也成为近现代大学的起源(3)中世纪也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四、城市学校:(一)类型: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二)特点:在领导权上,最初的学校由行会和商会开办,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内容上看,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从培养目标上看,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
第五章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一、拜占庭的教育1俗教育比较发达2教育由皇帝控制3俗教育与教会教育长期并存4接继承了古希腊与罗马的文化二、阿拉伯帝国的教育1、建立了伊斯兰的初等学校和高等学校2、私人捐资助学,资金浓厚3、《古兰经》与科学知识并重4、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第六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含义:文艺复兴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2、成就:(1)人文主义文化高度赞扬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个性的自由、人的思想的解放关注的是今生提倡理性思维(2)宗教改革3、形成三种教育类型(1)人文主义教育(2)新教教育(3)天主教教育(二)宗教改革1、含义: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其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其实质是企图以一种新的宗教去取代原有的旧的宗教。
2、实质:个人主义(否定教会的地位,否定教皇的权威)3、宗教改革的类型(1)路德派新教(2)加尔文派新教(3)英国国教二、人文主义教育(一)早期人文主义教育1、强调世俗性和人性的解放2、注重人的自由和天性(二)后期人文主义教育1、世俗性更强2、学科范围更加扩展3、所学的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三)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
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儿童天性;肯定人的价值2、古典主义。
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古为今用、托古改制3、世俗性。
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今生,而非来世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
5、贵族性。
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
三、新教教育(一)路德派信教的教育主张其一是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其二是由国家推行义务教育其三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其四是主张建立新的学校教育体系其五是教育的宗教性目的与世俗性目的兼顾(二)加尔文派的教育主张其一,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意义。
其二,提出普及、免费教育主张。
其三,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要求将宗教科目与人文科目的学习结合起来。
其四,要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制度。
(三)英国国教派新教的改革主张其一,国家通过教会公立学校,但教会听从国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