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1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10分钟
1.明确最佳答案,做好展示的准
备。 2.惜时高效,突出重点。
内 容 二、1 二、2 三、1 三、2 三、3 三、4
点评同学 注意结合 1组 1组 2、7组 2、7组 文章内容, 朗读相关 3组 3组 语段与评 4组 4组 5、8组 5、8组 价问题相 6、9组 6、9组 结合。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 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准确地写出了月光的动感与立体感,有形 如流水般地倾泻但又无声的幽静的特点。 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是轻而缓地出 来 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照耀下 的洁白纯净 之感 在青雾中描摹出花和叶, (正面) 显得朦胧含蓄、神秘。
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朱自清简介 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上大 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 新诗, 发表过长诗《毁灭》,出版过诗 集 《踪迹》和散文集《背影》。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 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 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 集》。
清高背晨 淡风影鸣 传凝秦共 香铁淮北 远骨绿门 ,,,, 文正荷谈 章气塘笑 百养月少 代德色时 名行明情 。。。。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
恬静迷人。(景)主体
第三部分(7-10):荷塘月色的
美景引动乡思。(情)尾声
3(1)答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是全文的一个基调,是全文的文眼。作 者的感情发展变化:“心里颇不宁 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 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 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记 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 不好。如果不写心情,光写月光与荷塘, 文章就仅是就事论事,就失去了神韵, “为文而文”则失去了意义。
答案
这句是两种感觉的相通,即使用 了“通感” 的修辞方法。
歌 清 相通 声 香 (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 嗅 觉 ) ( 听 觉 )
通感
①这女孩长得好甜 ②那政客名声很臭
③红杏枝头春意闹
视觉 听觉
视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自上而下
Q:哪些景?景有何特点?
弥望,田田,层层 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
修辞?
袅娜,羞涩 荷花:
明珠,星星,美人 渺茫的歌声 荷香: 凝碧的波痕 荷波: 脉脉的流水
荷叶
月 下 荷 塘
舒然展放
晶莹剔透 忽隐忽现 纤尘不染
比喻
荷花 荷香
荷波 水流
比喻,拟人
若有若无 清淡飘逸
比喻
优 雅、 幽 静
凝碧,脉脉
拟人
☆ 咬文嚼字: 作者在第五段用了 一些传神的动词 ,描 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 象,请找出自己喜欢 的句子加以分析:
本文的写作特点
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走在小煤屑路上 时,心情是淡淡的哀愁;当面对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的美景时,心情是淡淡的喜悦;看 完四周的景物,回忆江南的荷塘时,心情又 回到了原点,依旧是淡淡的哀愁——热闹是 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情与景有何关系?
情景交融,写景为抒情服务
作者在在第四段描写荷塘景物 时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诵 读第四段找出修辞手法并分析 表达效果:
注音:
xiâ
煤屑
pì
幽僻 袅娜
wěnɡ
蓊郁 霎时
duï
踱着
mí
弥望
niǎo nuï shà hān
酣眠
chàn
颤动
mî
脉脉
cēn cī
参差
zhà
乍看
yuán 媛女
xiān
纤腰
chánɡ
沾裳
jū
敛裾
课文研读
听录音,找出作者游 荷塘的过程中看到了哪 些景物?心情有没有变 化?若有,划出体现作 者内心情感的句子,理 清情感思路:
▲:作百度文库在第六
段用了一些叠 字叠词,找出 来并说说这些 词语的妙处。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写出了树的错落有 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 用语平实自然。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 ——传神地描述出特定 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 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 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开 始隐隐约约地表达出阴暗、 沉郁的色调。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 教书。 这年,正是大革命失败之际,蒋介石叛变 革命,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代替了光明。 朱自清也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他自己知道, “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 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 有暂时逃避的一法。” (朱自清《哪里走》)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 自清诞辰一百周年题诗
四个闪光点
①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 ②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称赞朱自清: ③“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 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④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 “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作风”,这源于 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 察和体验及朴素 、忠厚 、平淡 、刚正的性 格。
学习目标
一.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
的特点。 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 词的精心选用。 三.“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 及作用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二)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三)“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
用是什么? (四)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
(3)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心
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 觉是个自由的人”在自然美景中, 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 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 不可得。
(4)①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
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 ②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 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 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 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2)小煤屑路──幽僻、寂静;荷塘四周
的树木──阴森森;荷叶──繁密,出水 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 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 叶的波动──疾如闪电;月光──清幽, 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云天──淡 淡的;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 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 热闹。总之,写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当中 的各种景物,其中以写荷塘中的景物为主, 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胧、恬静之美。
展 示 点 评
1、整理出作者的行踪线索,并说 说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明线 (作者行踪) 家 里——煤 屑路——荷塘月色——家 里 暗线 (感情线索) 不宁静—— 寻宁静——得宁静——不宁静
小煤屑路
出门
不静
求静
颇不宁静
荷 塘
回家
出静
小路
得静
2、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 的缘由。(情)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