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袁世凯

合集下载

袁世凯简介-精简

袁世凯简介-精简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袁世凯生于官宦世家,幼时聪明伶俐,记忆非凡,理想远大,14岁曾作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千云萧,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老时也作“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可谓气吞山河。

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投笔从戎,效力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因办事严谨,严于律己,秉公执法,不苟私情,很快得到上级赏识。

1882年,大清藩属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在朝期间,有官兵惹事生非,奸淫掳掠,无恶不做,袁世凯既向上汇报,并以辞职相威胁,要求严厉处罚,吴长庆为保大清名誉,批准他执行,他连夜行动,处罚起来心冷如铁,基本就是一个字“杀”,长官吴长庆的面子一点不顾,吴长庆也没办法,只得经常告戒手下不要犯法,避免落入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练兵也非常拿手,他的军队最有战斗力,他还帮助朝鲜练兵,并亲自制订章程,采用德式操法,英美装备,他训练的朝鲜军队也相当骁勇。

朝鲜国王极为赏识,曾想挽留并许以朝鲜陆军大统领之位。

1884年,日本挑起朝鲜内乱,袁世凯在没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把日本赶出朝鲜。

1894年,中国甲午战败,退出朝鲜,袁世凯看国力衰弱,军队素质低下,建议训练新兵。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在抗击八国联军中屡立战功,虽然无法取胜,但建制从没被打散,比别的军队要强悍的多。

后来以此为基础,在河北保定编炼北洋常备军,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北洋军,实力居全国之首,为他以后强取总统宝座打下基础。

袁世凯善于收买人心,手下非常卖命,在军饷方面从不拖欠,同时期他的官兵待遇要高于其他军队。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载淳,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参与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时大总统和第一位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国家命运的转折,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决心。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状元。

他的才华引起了一位官员的注意,这位官员帮助他进入了北洋大学学习。

在北洋大学期间,袁世凯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对于国家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

袁世凯作为一名年轻的军事将领,积极参与了这次运动。

他在戊戌变法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变法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的反对和内外因素的干扰,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袁世凯也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

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之一。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最终帮助他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总统时期袁世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他努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他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导致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五、袁世凯的去世袁世凯在大总统任期内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导致了他的去世。

袁世凯总结

袁世凯总结

袁世凯总结引言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润之,号曲江,河南项城人。

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政权更迭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袁世凯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大总统、大元帅、皇帝等职务,对中国现代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袁世凯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改革和军事行动,这些措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袁世凯的主要政策和历史贡献进行总结,并对他的统治时期进行评价。

主要政策和行动1. 经济改革袁世凯在经济改革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他重视现代工业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他还进行了土地改革,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土地产出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袁世凯的经济改革措施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政治体制改革袁世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他还推动了宪政改革,试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袁世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的努力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3. 军事现代化袁世凯十分重视军事现代化。

他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进行了军队的改革和重组。

他还尝试引进外国军事顾问,学习吸收国际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技术。

袁世凯的军事现代化措施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提供了重要基础。

历史评价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角色。

他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措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他也面临诸多争议。

袁世凯统治时期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倡经济改革和工业发展。

袁世凯的经济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工商业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体制方面,袁世凯试图推行宪政体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这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世凯的政治改革措施尽管在当时受到一定的争议,但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有着深远影响。

在军事现代化方面,袁世凯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本文将从袁世凯的个人背景、政治生涯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一、袁世凯的个人背景袁世凯于1859年出生在湖北省宜昌。

他出身于一个军官家庭,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军事教育。

1874年,袁世凯考入官立京师高等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考入洋务派的北洋小学堂,学习更加深入并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

二、袁世凯的政治生涯1. 光绪时期在清朝末年,袁世凯曾担任北洋水师提督,并参与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

他因军事才能而出类拔萃,逐渐引起了光绪皇帝的注意。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成为投身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

1911年,他率领北洋军队在武昌发动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袁世凯在革命的初期担任临时大总统,并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各方势力的派系斗争和复杂的政治环境,袁世凯很快陷入了困境。

3. 中国第一任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当选为中国第一任大总统。

他致力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包括制定宪法、建立国民银行等重要举措。

此外,他还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寻求稳定的统治。

然而,他的权威逐渐受到各方的质疑和争议。

4.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在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军阀混战、各方派系的激烈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的困境,使得袁世凯的治理任务异常困难。

他多次尝试通过权谋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这些手段往往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反对声音。

三、袁世凯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 统一中国袁世凯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统一和现代化建设。

他提倡国家主义和现代化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现代国家,推动中国摆脱封建落后的束缚。

尽管他的尝试并未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和努力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北洋政府的衰败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逐渐衰败,出现了腐败、军阀混战和民众不满等问题。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曾任清朝北洋政府总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波澜起伏,执政风波不断,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和争议。

本文将为您讲述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生于1859年,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一个贫苦农家。

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很早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年轻时,他曾赴日本留学,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军事理论,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袁世凯在清朝末年深受慈禧太后信任,历任北洋水师提督、北洋陆军统领等职,成为清朝末代名将。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逝世,光绪皇帝被软禁,清朝政局动荡不安。

此时,袁世凯以北洋军阀的身份崭露头角,成为清朝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朝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军务总长,负责清理京师秩序。

在此期间,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军纪,提升军队战斗力,为日后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8年,光绪皇帝去世,慈禧太后逝世多年的皇帝溥仪即位,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总统。

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力图振兴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现代化建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袁世凯的执政并不顺利,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挑战和阻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被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曾多次担任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等职,试图稳定国家局势,实现国家统一。

然而,他的执政方式和政策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反对,政局动荡不安。

1916年,袁世凯病逝于北京,终年57岁。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政治言论和事迹。

袁世凯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复杂的评价,但无疑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政治抱负的伟大人物,他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世凯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他的一生经历承载着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历史记忆,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和社会环境。

袁世凯传简介

袁世凯传简介

袁世凯传简介袁世凯,字肃然,河南省开封府洛阳县人,清末民初政治家。

他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被誉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经验和才能都深受人们的赞誉,同时也因其在历史中的一些行为受到争议和批评。

袁世凯出生于1835年,他的家庭地位并不高,但是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知名官员,所以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很重视。

后来,袁世凯进入了官场,成为了知名的官员和军事将领。

他开始进入政坛,成为清政府的一名将领,并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勋。

1875年,袁世凯加入北洋船政局,并在那里接受了许多现代化的军事和技术训练。

同时,他也开始涉足政治领域,成为了一名很有影响力的议员。

在政治和军事的领域上,他都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和经验,赢得了众多的忠实支持者和信徒。

1895年,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海军的提督,并在甲午战争中指挥了中国海军的战斗。

然而,由于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对于袁世凯的威望和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随后,他被派往韩国大清派遣军,但是在那里他又得以证明自己的才能。

此后,袁世凯很快成为了清政府的重要军事和政治领导人之一。

他的领导才能和经验对于北洋政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在许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决策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袁世凯在平定叛乱上表现出了重要的战略眼光和才能。

1901年,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并开始推行新政,倡导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他还面对着许多的内部问题和政治斗争,但他最终通过自己的才能和经验,成功地平息了这些问题,并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成为了大清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是在清朝的覆灭后,他成为了民国的第一任总统,并开始实行新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然而,由于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专制行为,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反对。

1915年,袁世凯开始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试图复辟帝制,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反对。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1859—1916年),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
首领。

早年投靠淮军将领吴长庆,曾任驻朝鲜通商
大臣。

1895年,经李鸿章推荐,担任荣禄部下的
新建陆军督办,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网
罗徐世昌、段祺瑞等为党羽,拼凑起家的政治资
本。

“百日维新”期间,以曾参加强学会向光绪皇
帝表示效忠,骗取了维新派的信任,被光绪皇帝
破格授予兵部侍郎。

戊戌政变前,满口答应维新
派的要求,同意在天津阅兵时诛荣禄,以武力保护光绪皇帝,清除后党,但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获得了慈禧的宠信。

1899年,升任山东巡抚,勾结德国侵略军残酷镇压义和团。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期间,加紧接触外国。

1901年,李鸿章临终前推荐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1903年,利用清廷调整之机,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一方面逼迫清帝退位,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手段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此后,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月革命”,又以暴力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实行个人独裁。

1915年,为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复辟帝制运动的支持,接受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底,宣布恢复君主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自称中华帝国的皇帝,激起了护国运动。

1916年,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袁世凯

袁世凯

第 1 页 共 1 页人物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袁世凯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与南方革命军有约,只要推翻清帝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诺,逼宣统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复辟称帝被推翻。

他曾担任过满清王朝的军机大臣、驻朝鲜的代理总督。

生平经历袁世凯生于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

光绪二年(1876年)秋,袁世凯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

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

1879年,其姑丈张向宸办理河南赈务,委托袁世凯分办陈州捐务,因他集款独巨,提拔袁世凯为“中书科中书”。

袁世凯先后于1876年和1879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在乡试中中举。

袁世凯科场失败以后,决定投奔淮系李鸿章。

袁世凯在北京读书时,李鸿章正在直隶总督任上。

对这位大人的显赫地位不胜钦羡。

在洋务派“练兵求强”思想的影响下,他“好读兵书”,“留心时事”,常作军事论说,侈谈练兵“安内攘外”。

1881年5月,带领“其家旧部数十人”往山东登州,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当袁世凯来到登州时,吴长庆不仅“肫然相信”,乐意收留,备加照抚,而且随后又加以提拔重用。

历史事件 创立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

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

1901年袁世凯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

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

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

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一代枭雄袁世凯的沉浮人生

一代枭雄袁世凯的沉浮人生

一代枭雄的沉浮人生《袁世凯真相》 线装书局 陶隐菊著从1895年北洋军开始建立到1928年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旧军阀的政权,北洋派的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共历33年,袁世凯真是北洋派的开山老祖。

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中的市井无赖到影响政坛的风云人物,枭雄袁世凯的沉浮一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对研究那段动荡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世凯从一个无名小辈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人物并不是历史的偶然,“时事造就枭雄”,但是这个枭雄必须有一定的技巧才能牢牢把握住这一时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文轻武的思想帮他不断向政坛挺近。

袁世凯的叔祖父袁三甲是镇压捻军起家的清军大头目,他的叔父辈也是用任命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其生父袁保中在家乡河南项城办理团练,也不失为地方一霸。

袁两次乡试未中,觉得军功出身轻而易举,总想有一天风云际会,自己会平步青云,做一个威风八面的大将军。

1881年,22岁的他到登州向自己的嗣父袁保庆的同寅兄弟吴长庆投军。

1895年,朝廷准备整顿军武时,袁眼前一亮,看到了军事变更后武人定将吃香的远景,想方设法取得了操练新军的差事。

慧眼识人为自己招揽了许多人才。

袁世凯在未投军时,在袁州结识了一位私塾教书的穷秀才徐世昌,袁发现此人学识渊博,将来必成大器,于是资助他回籍应考,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徐中了进士,袁在小站练兵时徐帮他做了军事参谋。

袁世凯任大清驻朝鲜防务营务处时,一次遇到还是看门兵的唐绍仪,袁见他威风凛凛,暗自称好,并与他义结金兰,唐是清朝派美留学生,才华出众,后来成了袁的得力助手。

左右逢源、各处送钱的手段让他官场靠山不倒。

袁世凯在吴长庆门下投军后,不久随军到朝鲜,经常越级向李鸿章打报告,且善于奉迎,以致精明一世的李中堂认为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取得驻朝鲜的第一把交椅后,袁顿悟了“朝中无人难做官的道理”,于是述职回国拉拢各方关系,上至太后王公,下至权门豪仆,袁都挥金如土,到处神通,还拜了干爹,认了兄弟。

袁世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

袁世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

袁世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作为清朝末代的重臣和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变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讨论袁世凯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近代变革的影响。

一、袁世凯的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于河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小聪明好学。

他进入北京的洋务派学堂学习,接受了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并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才能。

袁世凯在清朝灭亡后,成为新兴政治力量的重要代表。

二、袁世凯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袁世凯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和领导作用。

他在辛亥革命后期组织了北洋军队,对清朝政权进行了坚决的反击。

1912年,他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成立了北洋政府。

三、袁世凯的维新尝试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家,袁世凯一直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

他提出了“帝制合议、宪政统一”的维新方案,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然而,他的维新尝试遭到了各方的反对,并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袁世凯的权力集中化袁世凯的权力集中化政策对中国近代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削弱地方政权,建立起集中的中央政权,并试图恢复帝制。

他的这种做法引发了各方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和抵制。

五、袁世凯的死亡和影响袁世凯在1916年逝世,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

尽管他的一些政治尝试失败了,但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变革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政治理念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政治经历和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他的一些尝试是失败的,但他的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的贡献和影响应该被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变革。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清朝末代大总统,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波澜起伏,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时也因其权力集中、独裁倾向而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袁世凯的早年经历、政治生涯、改革措施以及影响等方面,为读者呈现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动故事。

袁世凯出生于1859年,出身军人世家。

年轻时,他曾留学日本,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军事知识,对国家强盛充满向往。

后来,他加入了洋务运动,积极参与政治改革。

在甲午战争中,他曾担任北洋水师提督,表现出色,被誉为“北洋海军的救星”。

随着清朝政局动荡,光绪皇帝逝世,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袁世凯开始崭露头角。

他曾多次出任北洋军阀的要职,参与政治斗争,最终在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废除科举制度、设立临时约法会等,试图振兴国家,实现国家富强。

然而,袁世凯的执政方式也备受争议。

他实行专制统治,废除议会制度,削弱地方政府权力,导致民众不满。

此外,他还曾试图称帝,引发“护国运动”,最终不得不放弃帝制,改立临时约法会。

袁世凯的政治手段和权力集中倾向,引发了社会不稳定,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复杂多变的政治遗产。

他的改革措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专制统治和独裁倾向也给国家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袁世凯的故事,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袁世凯是一位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历史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执政期间的改革措施和政治手段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袁世凯的故事的回顾,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也可以深入思考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袁世凯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袁世凯

光绪皇帝

袁世凯由于告密获得了后党的信任,地位扶摇直 上。1899年冬,袁世凯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 这是40岁的袁世凯首次出任封疆大吏。当时山东 盛行排外的义和团,袁世凯到任后,认定义和团 为“左道邪教”,全力镇压拳民,令其在山东无 法立足,逃往天津、北京一带。慈禧太后以民气 可用,纵容义和团。1900年爆发了八国联军入侵, 山东在袁世凯治下则维持稳定,并且加入东南互 保,使山东免遭战祸乱。

•小站练兵

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海陆皆败收场,因袁 世凯在朝鲜时期表现突出,有“知兵”之 名,李鸿章等大臣乃于1895年举荐袁世凯 负责督练新军,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命袁 世凯练兵。袁世凯开始了在天津与塘沽之 间的天津小站的练兵生涯,史称小站练兵, 这股兵力后来成为清末陆军主力。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蓝本,制订了一整套的 建军方案,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军、淮军 的旧制。在军事装备上,袁世凯注重武器装备的近 代化和标准化,大胆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调实 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小站练兵培养了一大批近代 新军事人才,加快了旧军队的淘汰速度,对中国地 区军队的近代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 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 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 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清 末民初重要的军事家、政治 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领袖。 曾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中 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华民 国大总统等职。
•少年时代
袁世凯于清咸丰九年八月 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 出生于河南省陈州府项城 县袁张营(今项城市千佛 阁办事处袁张营村)一个 官宦家族。 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 “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 肥”。这寥寥数字,充分 体现了袁世凯的雄心。

我对袁世凯的评价

我对袁世凯的评价

我对袁世凯的评认识摘要:袁世凯是何许人也?在中国的历史上对袁世凯的评价是褒贬不一,只因为有这样的结果,原因复杂。

他主张教育兴国,又盗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复辟帝制;他曾驻使朝鲜,不辱使命,在朝鲜期间极力维护清王朝与朝鲜宗藩关系,又出卖中国,签署《二十一条》。

本文就从之下几个方面对袁世凯的平生进行分析。

关键字:袁世凯帝制教育窃国贼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

生于咸丰九年(1859)八月二十日,河南项城县人。

在中国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十岁顽童,恐怕大都知道袁世凯。

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有人说他是卖国贼;还有人说他是爱国英雄,有人说他是卖友求荣的的小人等等。

为何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人。

历史极为复杂,评价历史人物,很难用一个框框来简单地评其一生是非功过,也不能仅仅简单地根据他的动机如何,而应该根据他的所作所为是否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进步而定,我们只有事实求是地对历史人物从事活动的事实活动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得到或者基本上得到符合实际的论断。

原因复杂,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兴办新式教育的楷模1905年,由袁世凯领衔,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奏请廷停止科举考试,推广西式学校,得到批准。

清政府谕令从1906年起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

这样,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为新式学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袁世凯后来经常与其子女谈起这件事,认为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事情,并说自己从小就痛恨科举制度。

袁世凯还积极兴办新式学校,通过组建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筹措办学经费和培师资等措施,使得他管辖下的直隶省(今河北省)的新式教育发展迅速。

他建立了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创办北京、天津两市的现代化警察部队,使民国初北京、天津两市的治安曾享誉全世界;他还是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的建校元老,于1901年上书光绪帝,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简介

1859年,北洋派的开山老祖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县的一个官僚大地主的家庭。

在他出生前,西方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曾经席卷大半个中国;捻军也崛起于淮河流域,纵横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项城地当豫皖两省之交,正是捻军神出鬼没之地。

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正是以镇压捻军起家的清军大头目。

袁甲三的子侄辈保庆、保龄、保恒等,也都以“从军有功”,用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

真个是:一门鼎盛,万人遭灾。

袁甲三的另一侄儿袁保中,留在家乡办理团练,虽不曾挣得功名,却也不失为地方上的一霸。

此人正是袁世凯的生身父亲。

袁世凯出生不久,中国局势又起了一番变化: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并且用洋兵洋炮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也因内部分裂而被各个击破。

于是清政府大肆吹嘘,说什么“同治中兴”啦,“中外和好”啦。

其实,这正是外国侵略者的魔爪步步深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步步高涨,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

清朝开国之初,继承了明朝开科取士的制度,宣扬许多“处世格言”,什么“士为庶民之首”,“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鼓励青年人参加科举考试,养成一种“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以利于巩固其君主专制。

可是,每当农民革命风暴掀起之时,皇帝却又悲叹“国家无可用之兵”,不得不用升官发财的办法,鼓励各地地主豪绅组织武装力量,共同镇压起义农民。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就都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产物。

等到农民革命被镇压下去,天下似乎又太平了,皇帝对于那些曾经替他出过死力的走狗们,又不免有“尾大不掉”之感,于是重弹“偃武修文”的老调,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而把国家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袁世凯在弟兄中排行第四。

他的叔父袁保庆没有儿子,就把他过继过来做“一子兼祧”的嗣子。

他幼年跟随嗣父到过济南、扬州、南京、上海等处。

那时候,农民战争基本结束,因此,嗣父教导他用心读书,以便从科举场中求出路。

历史趣谈:袁世凯为什么不可替代 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趣谈:袁世凯为什么不可替代 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为什么不可替代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导语: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一个不可替代的政治风云人物,虽时势使然,大半也是由其才能和魄力所决定。

他称得上是近代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干才,在一众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一个不可替代的政治风云人物,虽时势使然,大半也是由其才能和魄力所决定。

他称得上是近代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干才,在一众庸禄官员中,敢于决断,勇于任事,知大体,识大势。

在慈禧、光绪去世前,袁世凯即以其作为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朝鲜宫变,迅速出兵解决;山东教乱,未待大变,就解决问题;南北同时练兵,北洋新军明显比南方新军更有战斗力,气势也更胜;办报纸,教育,洋务外交,样样都比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大员们强。

载沣不明大势,逼迫袁世凯下野,其实是走出了一个大昏着。

随着袁世凯下野,朝廷中以载沣为中心的皇室亲贵一方面抢夺军事大权,另一方面加紧剪除北洋系中的袁氏一党。

段祺瑞自然也受到了牵连,更糟糕的是,他制造假冬操,把火并扩大成兵变的事情也被朝廷发现了。

载沣本拟严加追究,只是顾忌事态闹得太大会导致不可收拾才做罢。

死罪虽免,活罪难逃。

段祺瑞的职务被频频调动,直至1910年底奉命署理江北提督。

段祺瑞原任镇统制,职务相当于现代军制中的师长,为二品官,提督则是从一品。

表面上载沣提升了他的官职,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明升暗降的手法江北提督统辖清江浦的旧军巡防营,仅仅负责地方治安、剿匪等,显见得是朝廷虚与委蛇,要将段“置诸闲散之列”。

在得知自己即将到清江上任时,段祺瑞就已经闷闷不乐。

途中他不顾朝廷的监视和猜忌,专程绕道去看望了在彰德隐居的袁世凯。

生活常识分享。

袁世凯简介资料

袁世凯简介资料

袁世凯简介资料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袁世凯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袁世凯的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世凯任职期间主要成就有: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首创中国国内警察制度、设立春节,逼迫清帝和平退位、开创中华民国,督修铁路、办工厂、大力发展实业,废除科举制度,推广免费国民学校。

然而,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生平事迹少年时代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

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大清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

袁世凯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

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

袁世凯被其婶母牛氏(袁保庆之妻)抚养长大,他本人也在1864年过继给无子的袁保庆为后嗣。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后又随袁保庆宦游济南、扬州、南京诸地。

在南京,袁世凯师从曲沼学习武艺,并“喜游览山水,复善骑射,课暇则策马登览清凉山、莫愁湖、太平湖诸胜迹”,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

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袁世凯简介——精选推荐

袁世凯简介——精选推荐

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出生: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

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

袁世凯过继给叔叔袁保庆,为嗣。

年方七岁的袁世凯随袁保庆至济南。

七年(1868年)冬,袁保庆以道员发往江苏差遣,袁世凯随往,侨寓扬州,复移南京。

最新-2018高中历史名人必备知识点 历史人物--袁世凯生平事迹及功过评价 精品

最新-2018高中历史名人必备知识点 历史人物--袁世凯生平事迹及功过评价 精品

2018高中历史名人必备知识点:历史人物--袁世凯:生平事迹及功过评价袁世凯简介:(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传统上认为他的本质是反动、落后的,并且是图谋复辟的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新军),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最终以失败收场。

袁世凯生平事迹:1859年9月16日 (咸丰九年)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1876年(光绪二年)1879年(光绪五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人物肖像(20张)1881年(光绪七年)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

1884年(光绪十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举,袁世凯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世凯随军撤退天津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

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廷,号容庵,又被称作袁项城,是出身河南项城(今项城市)的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他曾任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北洋新军领导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等职。

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1884年,他率领清朝军队平定甲申政变,因而开始受清朝中央政府重用并参与于其中。

随后,他被清朝中央政府授权从事于新军之建立事务,同时协助于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等政策推行事务。

在清朝中央政府中,他的权位最终晋升至总理大臣等职位,并对该政府有巨大的影响及控制能力。

在辛亥革命爆发并扩散至中国各地后,他起先被清朝中央政府再次重用以镇压革命势力,后于与革命势力的谈判中取得承诺。

1912年,他迫使宣统皇帝逊位,随后组建政府并被临时参议院选为临时大总统,成为当时掌握中国最高权力者。

当时,他借由自己先前培养的武装势力,以及清朝政府遗留下来的官僚系统,有效地以专制手段继承清朝并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他一度试图将中国的国体改回世袭君主制,但遭到来自全国的强烈抵抗,被迫在短暂时间内结束该体制,并放弃其原先掌握的政治权力。

不久,他过世并因而导致中国境内政治势力开始陷入分裂状态。

早年生涯1859年9月16日,袁出生于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袁张营一个官宦家族。

父祖多为地方名流。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的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

1882年,袁23岁,藩属国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李昰应兵变夺权;亲中的朝鲜事大党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前往协助,吴长庆的幕僚马建忠设谋,要袁将李昰应拘捕,李昰应被掳后,袁世凯以“通商大臣”身份驻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建亲军与镇抚军,并控制税务。

袁驻朝时期标准照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海陆皆败收场,袁奉命随军撤回天津,1895年11月19日,袁奉旨督练新建陆军,袁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蓝本,制订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制度、组织编制制度、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以及粮饷制度等内容的建军方案,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军、淮军的旧制。

袁世凯成败分析

袁世凯成败分析

袁世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也是最后一位阴谋称帝之人。

请对其成败之因进行分析一、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1916),在明国政坛上,他无疑是强有力的人物。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是北洋军阀的缔造者,在民国初年年覆雨翻云,尽管最终因称帝而备受后人唾骂,但仍不失为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乱世枭雄。

简言之,袁世凯其人,恰似曹操,于治世则为能臣,遇乱世则可为奸雄。

按照中国传统社会的规律,他的未来也将是一统中华,稳居一朝。

不过,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袁世凯作为一个旧派人物,对于衰弱已极的老大中国,他看到了重建权威的必然方向,却没有利用诸如“训政”、“专政”之名新招牌的觉悟,而是选择了称帝。

正因为如此,他在同盟会诸公的描绘下成了贪婪无比的窃国大盗,在人们眼中成了签订“二十一条”谋求称帝的卖国贼,在文学作品、乃至史学著作中成了出卖谭嗣同的小丑。

如果他没有称帝、如果他能够更具政治智慧、如果他能看清当时的局势,那么历史也将重演。

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均与特定时代有关。

袁世凯的成功败亡,既有他个人的政治因素,也与当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诸多因素分不开。

二、袁世凯的成功及原因分析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濒临崩溃。

遍及全国如火如荼的抗捐抗税斗争和革命党人策动的反清武装起义,使统治集团日夕不安,迫切希望能有人能出来支撑危局,渡过难关。

此时袁世统成为全社会所瞩目的人物。

在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

同时他曾赞成和拥护维新变法,被维新志士视为变法成败的关键人物。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他作为山东巡抚,实行“保境安民”,保护传教士,处理民教冲突“妥帖”,赢得了列强的信任。

慈禧对外“宣战”他抗旨不遵,参加了刘坤一、张之洞发起的“东南互保”活动。

“互保”保存了清朝的东南半壁江山,为日后清朝的苟延残存提供了根据,博得了慈禧等人的好感。

1908 年慈禧去世,载沣监国后,袁世凯“放归”田里。

此后他隐居洹上,一副“心似南湖常淡泊,身依北斗最高寒”,淡泊权势的样子,实则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述评题目风云人物袁世凯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教务处、思政部二〇一二年五月袁世凯是个富有争议的人物,此篇开论,摈弃过往历史课本给袁世凯戴的帽子,用自己独立之眼光观袁世凯之所做作为。

由于历史课本对我辈影响很深,因此在这里我们就事不就人,看看袁公一生所为,是窃国大盗还是爱国贤良……袁世凯可以说是谤满天下,一直为后人所为耻,我们来擦亮眼睛,看看袁公一生所为,而不是先认准了袁世凯为大奸雄,然后再用这顶帽子去考虑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我们姑且将袁世凯视作一个人,不是凶不恶,不好不坏,代我们看过了他一生作为,再决定是否要给他戴顶窃国大盗的帽子。

我们常常容易限于一种情况:比如,我们丢了东西,当我们实现认定了某人便是小偷的时候,他的种种行为便都越发像是偷我东西的那个人,可是也往往因此误会了人。

因此我们一定要脱掉眼镜,擦亮眼睛从新审视……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

我们将袁世凯的功过分开来看,先来看袁世凯之功:总督朝鲜时期:袁世凯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事大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

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参与者。

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为“事大党”及闵妃所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袁世凯平定了1884年朝鲜的甲申动乱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并且让李氏高宗按照藩国礼仪迎接上国钦差,保住并再次明确了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

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

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战争前还多次曾经派人暗杀袁世凯,只不过没有成功。

因袁世凯在朝鲜时期表现突出,有“知兵”之名,清军机大臣李鸿章等保荐袁氏负责督练新军。

小站练兵时期:练兵、创立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兴学办学、主张立宪、筹办农工,袁世凯所建立功业,多不为后人所知,基于政治需要,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就难免对袁世凯充满憎恶了!其实中国第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是袁世凯在小站所训练的,并且他所训练的这支队伍也成了北洋时期政治舞台的主角,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徐世昌、唐绍仪、王士珍、段芝贵、王占元、张勋、姜桂题…………这其中有多位成为后来的民国总理、总统,虽说是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但是真是这些军事势力有效的减缓了列强对中国的觊觎,保证了国家的一些权益。

袁世凯创立了近代中国警察制度,在八国联军进中国之后,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作为战败国的中国,不能在天津市及京津铁路沿线驻兵,袁世凯巧妙的使用了警察制度,也有效减少了辛丑条约带来的京津一带的主权损失。

袁世凯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中央银行,1903年由于国际银价波动,天津遭遇罕见的金融危机,为此袁世凯向清廷上奏,与1904年底在天津设立了户部银行,代行国库功能,后于1908年改名大清银行。

他同时有奖掖成立私人银行,力招当地绅商入股。

同时袁世凯对教育也十分重视,1902年,保定将省城书院改为直隶大学堂,聘请美国人为总教习,1903年,袁世凯顶住各方压力,回复了戊戌变法期间开设,后背勒令关闭的天津大学堂,病改名为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前身)。

在袁世凯任内,到1906年直隶省内,已有北洋大学堂一所,高等学堂一所,高等农业学堂一所,除等农工业学堂及暨工艺局附设学堂21所,优等师范学堂一所,女师范学堂一所,女学堂40所……直隶小学堂8809所,并选派大量留学生去西方学习……同时袁世凯亲自下令在保定设立农务局,设立农事试验场,开办农务学堂。

同时天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袁世凯的主张下大力展开,比如道路交通规划、自来水公司成立创办天津有轨电车……袁世凯在1908年随着慈禧的辞世,险些被光绪皇帝之弟载沣要处死袁世凯,最终在张之洞等重臣反复陈说下,才给了个“养疴”谕旨,袁世凯隐居洹上村……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重新被启用,袁世凯向清廷提出六款要求:一、明年即开过会,二、组织责任内阁,三、宽容参与武昌起义诸人,四、解除党禁,五、委以指挥军队的全权,六、给予充足的军阀。

由中可以看出袁世凯亦在为制度改革而做出努力,同时也保护当时的革命者,当然对于袁是否提出此六条条件,史学界尚有争议,但是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通过袁世凯的谈判政策,有效的避免了战争和大范围的杀戮,也确实保护了革命者,通过逼宫的形式逼迫清帝退位,也有效的避免更多的流血,没有像以往的革命者一样采取赶尽杀绝的政策。

其实此时的袁世凯是有条件倒戈革命阵营,在他的势力范围的北方,他广受支持自不必说,及时在南方诸省甚至与革命党内部也一致认为只有袁世凯有收拾此局的能力。

袁世凯之过:戊戌变法出卖了光绪皇帝,实际情况是,当时戊戌变法,由于受到保守派的阻挠,进展缓慢,又加上慈禧太后对于变法抱着观察的态度,而她偏偏是真正的政权所有者,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难以放开手脚,康有为等人便认为需要除掉慈禧,并且假拟了光绪皇帝的诏书,要杀慈禧,要知道慈禧当政多年,根基深的很,而且慈禧已经听到风声,和荣禄等人调动了14万大军维护京畿,但是一帮书生不懂军事,自然是难逃失败的厄运了,袁世凯已经认识到了这些,而且袁世凯本人也已经被监视,自然只能选择出卖变法一派。

其实在开始阶段,袁世凯还是支持变法的,还曾捐过五百两支持康有为的强学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变法派会找袁世凯帮忙的缘故,但是当面临变法失败的时候,袁世凯选择的了自保,这也无可厚非。

对于辛亥革命之后,以前史学界常常定义袁世凯是阴谋家,实在一步步推进独裁统治,并走向帝制,事实上我们看当时中国的情况,再看看当时同辈众人是如何做的,大概就可以理解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恐怕也不是完全出于一己之心,就拿当时武昌起义后,南北和谈开始,南方革命党人,是答应只要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就让袁世凯任大总统,而南方革命党人却又失信在线,先组成了南京临时政府,并选举了孙文做了临时大总统,这实为革命党的无信之举,而且当时的孙文做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采用的是总统制,而当要交权与袁世凯的时候,却制定了临时约法采用内阁制,我们如果只讲孙文和袁世凯看作平等人的看待,而不是用后来人和史书告诉我的名头来判断这个事实的话,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孙文采用的独裁者似的统治,并有一大堆的理由成立,可是要交权给袁世凯的时候,为什么这些理由就不成立了,就非要采用内阁制呢?同时要求袁世凯去南京就任,可是就是在袁世凯的势力范围北京城里,北方同盟会都组织了对袁世凯的暗杀行动(没有成功),如果袁世凯真的去了南京怕是真的会没命吧。

历史课本上说,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事实讲,辛亥革命的最大功臣恰恰是袁世凯,在与革命党谈判前夕,革命党是节节败退之态势,而且也是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怎么能说功劳最大的是革命党呢?根本不存在窃取之说!袁世凯称帝:对于袁世凯称帝应该是袁世凯受诟病的最多的地方。

其实袁世凯称帝并不是当古代一样的帝王,而是要采用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先看当时的国际形式,当时的日本和英国都是君主立宪国家,而且是列强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日本在采用君主立宪制之后发展神速,而日本又是迅速崛起的东方国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尤其大,所以在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甚至希望通过跟南方革命党谈判,继续维持清朝帝王职位,而改成君主立宪国家,这也许是袁世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选择的一种政治形式。

在谈判不成,采用共和制之后,袁世凯也常常感到束缚手脚,并且感叹各个党派在为党派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并且政令实施也变得更加繁琐,再加上当时民众的知识水平确实不足,比如民国第一次选举,选民人数不足2000,不到当时人口的5%。

当时国会的议题也非常明确,就是更改国体,推行君主立宪,在给袁世凯的推戴书中说:“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

民意共和,则誓词随国体而有效;民意君宪,则誓词亦随国体力变迁。

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

”固请袁世凯称帝,赞成中国改制为君主立宪国体。

再加上当时的美国政治科学学会的主席古德诺教授同样支持实行立宪制。

同时由于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一心想当太子,捏造各种假新闻(*曾做假《顺天时报》)造成各方面都支持立宪的假象。

同时袁世凯家族有活不过58岁的传统,中国人又有冲喜之说……种种原因造成了袁世凯称帝,可是如果说袁世凯称帝只为一己之私,我觉得有失公允,首先咱们看袁世凯选定的年号“洪宪”就是弘扬宪法的意思。

袁世凯死后,王士珍、张镇芳等打开金匮石屋,找出了袁世凯留下的继承者的提名,只见上面亲笔写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这与清代皇帝指定储君相类似,也反映了袁固有的帝王思想。

(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前任总统所推荐的三人,将作为总统的候选人,从三人中选出一人为总统,名单写于嘉禾金简,藏于金匮石屋内。

)袁世凯称帝失败的原因,用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论述的很好:“吾又谓君主国体之难以规复者,则又何也?盖君主之为物,原赖历史习俗上一种似魔非魔之观念,以保其尊严,自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

君主之可贵,其必在此。

虽然尊严者不可亵者也,一度亵焉而遂将不复能维持……自古君主国体之国,其人民之对于君主,恒视为一种神圣,于其地位,不敢妄生言思拟议。

若一度共和之后,此种观念遂如断者之可复续。

”同时由于袁世凯的各项改革侵占了各地军阀的利益,以及原北洋集团的元老们的利益,也便有了后来护国运动,墙倒众人推的悲惨局面……我对袁世凯的评价: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功与过,袁世凯也不例外,袁世凯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动中国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

例如,废除科举制度,建立现代考试制度,组建中国现代警察,废除官衙等等。

而最为重要的是,袁世凯是在推翻满清政权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功臣。

但袁世凯终究被冠以罪人身份,因其重大的过错。

在维新运动中,袁世凯在关键时刻为维护自身利益,抛弃维新派,投靠慈禧,仅从这一点看,不管袁世凯有没有告密,他都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后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了,表明他的骨子里还存在着传统帝王的落后思想,袁世凯逆民主潮流,以权迫害百姓,来实现其黑暗统治,这是不可原谅的。

而且,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