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汉泰称赞语及其应对语对比研究

汉泰称赞语及其应对语对比研究
在 汉泰称 赞语 的话题 中对 外貌 的 称赞 所 占的 比例是 比较大 的. 虽然 双方都有 对外
研究 . 能够解决 中泰双方 日常交际 中遇 到的
些言语交流 的问题 . 更加有 效地使用 称赞 语. 从 而进一步加 深中泰两 国各个领域 的交
的影响. 但是 中国不是一个 信奉佛教 的国家 .
佛教 对 中国人人 日常生 活 的影 响也就 比较 小. 因此. 称赞语受到宗教 的影 响比较小 。但 是在泰国信奉 佛教的人比较 多.佛教对人们 的 日常生活的影 响也 比较大 .所 以泰语 中的
养 当前 . 对称赞语 的研 究主要集 中在对汉语 和英语 的称赞语的研 究 .大多数语 言学专家 忽视 了对汉语 和泰语 的称赞语研 究 本文通 过对汉语 和泰语 的称 赞语的研 究.提 高 中国 和泰 国人 民对彼 此 国家称 赞语 的 了解和 掌
C r , 途 2 0 1 5 年 曼 第 1 期
学 术 探 讨 够
汉泰称赞语及 其应对语对 比研 究
杜 淑 贤 ( 北 京语 言 大学泰 国 曼谷 学 院 1 2 1 1 0 )
摘要 : 称 赞语作 为一种礼貌性语 言行 为.
不仅作为一种 交际方式存在 着 . 在 一定程度 上更反 映 出一个 国 家的文 化背 景和人 民素
握. 进 而加 强双方 国家的跨文化交际
能 力的称赞还 表现在对对方 技艺的称赞 . 比 如 唱歌 、 跳舞 、 绘画、 厨艺 等。汉泰能力称 赞 语 通常会 称赞 对方 的聪 明才 智 、技 艺 的娴
熟. 并 且发生在 长辈对晚 辈或 者上级对下 级
之 间
称赞语及应对语受到宗教的影响也 比较大
贸易的发展 称赞语作 为语言交流 中最多见 的交流方式 . 给双方 国家的投资 者带 来的语

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变异语用学研究

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变异语用学研究
2018年 7 月 第 41卷 第 4期
外 国 语 Journal ofForeign Languages
文章编号 :1004—5139(2018)04—0066—10
中图分 类号 :H030
July 2018 Vo1.41 No.4
文献标 识码 :A
汉语请 求言语行 为 的变异语用 学研 究
Pragm atic Variation in Chinese Requests
REN W ei (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Variational pragm atics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and socia l factors on intra lingua l variation. To date,it has main ly investigated the varieties of Indo—European plur icentr ic languages, for example,English, Spanish, Germ an,and French.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varieties of other pluricentr ic languages,such as Chi— nese and Arabic.This paper thus aims to explore the pragm atic strategies in Chinese requests across M ainland China
66
2017),本文将探讨 这两个 地区在使用汉语交 际时请 求策 略和修饰语 的异 同 ,以期拓展变 异语用 学 的研究范 围。

汉泰人称代词活用对比分析

汉泰人称代词活用对比分析

汉泰人称代词活用对比分析摘要:本论文写的是关于汉泰人称代词活用对比,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

由张望嘻教授给云南师范大学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授课。

通过学习一个星期的时间,本人发现汉泰人称代词存在的语用方面的差别存在。

所以搜集关于汉语和泰语关于人称代词的一些资料来介绍汉泰人称代词活用的用法及其语境来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差别所存在。

通过阅读本论文大家可以了解一些汉泰人称代词的活用,用法及两种语言用处所存在的异同点。

由于本论文只可以作为小小的参考,有意者的希望能够收集更多的资料。

关键词: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活用,汉泰人称代词活用对比分析前言:正文: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汉语实词中独具特色的词,它具有代词意义的抽象性喝概括性以及指代的不确定性。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活用人称代词,可以取得较好的修辞效果,这种人称代词的活用,大致有三个类型。

具体的人称意义消失人称代词的基本作用是替代人或事物,但是,当人称代词或用以后,有时,可以先去特定的人称意义。

1表示无所指:这种用法的人称代词仅限于第三人称的“他”或“它”。

2表示泛指:人称代词所替代地并不是某一具体的人,而是指代适合于同一种情况的所有人。

3表示任指:人称代词表示不确定的指代,没有实指某种人的意义,只相当于“这个人、那个人”。

人称代词活用:人称代词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也就是可以活用,如:能以“你”替代“我”“他”替代“我”,“人家”代替“我”等。

“活用”现象,能让听者感觉到说话人对自己的关系,亲切及熟悉。

下面是汉泰人称代词或用对比分析。

汉泰人称代词活用对比:本论文所写的就是关于汉泰人称变换的部分:如:1“你”替代“我”(1)汉语:这个人不喜欢讲话,你问他十句他才答你一句。

(现代汉语八百词)泰语:คนคนนีไม่ชอบพูด เธอถามเขาสิบค าเขาถึงตอบคุณหนึงค า这个人不喜欢讲话,你问他十句他才答你一句。

(2)汉语:一口咬定要我给权儿定亲,就像驴推磨一样,老和你在这一点上兜圈子。

汉泰词汇语法对比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文档资料

汉泰词汇语法对比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文档资料

汉泰词汇语法对比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一、汉、泰语词汇及语法的共同性(一)汉、泰语都广泛运用复合法构词。

在这两种语言中,词根组合构成新词是最常见的构词方式。

例如汉语的“手”可以跟其他词根构成大量新词,手表/ 手册/手工/ 手巾/手段/手腕等等。

泰语的(手)也能跟其他词根组成许多词,如(手套)(抢手)(手铐)(手气)(手语)(能手)等等。

最突出的是汉语合成词复合的几种类型泰语都有。

例如:联合型:(汉语)伟大聪明(泰语)隐藏=隐+藏保管=照看+看偏正型:(汉语)眼泪卧铺(泰语)眼泪=水+眼卧铺=地方+睡觉主谓型:(汉语)自信地震(泰语)可xx=值得+xx大方=心+广阔动宾型:(汉语)满意伤心(泰语)满意=满足+心伤心=难受+心(二)汉、泰语都缺少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示。

汉、泰语句子的基本形式都是主――谓――宾(SVO)格式。

(汉语)我买书。

你忙吗?(泰语)fans?%rna?%`s?%rk‘unjo?%` m?a我i 买书。

你忙吗?汉、泰语中的虚词是表达意义的另一重要手段。

汉语有动态助词“着、了、过”附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某一过程中所处的情况,泰语则用“[lau]表示”动作的完成。

汉语有语气词“吗、吧、啊”附在句尾表示各种语气,泰语用‘“ [r表c]示”疑问语气。

如:(汉语)你吃饭了没有?吃了。

(泰语)k‘unkink ‘aur?%rja??%kin` l u.汉语)来了,是吗?(泰语)mai l au r c?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泰语不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都有不少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是泰车学生学汉语的有利因素。

然而,汉语和泰语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种差异却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障碍,使他们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偏误。

二、汉、泰语词汇、语法的差异性汉语和泰语的差别,也同样广泛地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这种差别,有的十分明显,有的却极其细微。

中泰问候及拒绝性言语行为异同分析

中泰问候及拒绝性言语行为异同分析

中泰问候及拒绝性言语行为异同分析中国和泰国都是亚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文化、历史和地理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在各自的言语行为中得到了体现,特别是在问候和拒绝性言语行为方面。

本文将分析中泰两国在这两方面的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

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使用“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词语来表达问候。

而在泰语中,常用的问候语有“萨瓦迪卡”(sawatdee ka)和“帕布”(pob)。

这些问候语均表示“你好”,但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哪种问候语会有所差异。

在正式场合下,一般使用“萨瓦迪卡”;而在非正式场合或亲密朋友之间,则可使用“帕布”。

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使用“不客气”、“不用谢”、“没关系”等词语来表达对他人的拒绝。

而在泰语中,常用的拒绝语有“mai bpen”(不必)和“chao le”(再见)。

这些词语均表示拒绝,但使用的场合和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mai bpen”用于直接拒绝他人的帮助或请求,而“chao le”则更多地用于婉言谢绝他人的邀请或告别。

中国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问候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群体的习惯和文化背景,以避免因言语不当而引起误解。

而在泰国,由于其文化相对单一,问候的方式和用语相对简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和人际关系,因此在拒绝时,我们更注重保护双方的情感和关系。

而在泰国,由于其佛教文化的影响,人们更注重平和、友善和尊重他人。

因此,在拒绝时,泰国人更倾向于使用温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泰两国在问候和拒绝性言语行为方面的异同。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在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特点,也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影响。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学习如何在不同场合下使用适当的言语行为。

我们也要在交际过程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礼貌问候与道别言语行为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社交习俗。

汉泰动物熟语对比研究

汉泰动物熟语对比研究

2、不同点:汉泰动物熟语的词汇也存在差异。一方面,由于两种语言的文 字系统不同,相同的动物词汇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的“龙” 与泰语中的“naga”虽然都可指代神话中的生物,但在汉文化中,“龙”具有至 高无上的地位,而在泰文化中,“naga”则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另一方面,相同 的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比喻义。
例如,汉语中的“猪”通常被视为愚蠢、懒惰的象征,而泰语中的“猪”则 被视为忠诚、善良的象征。
三、汉泰动物熟语文化内涵对比
1、相同点:汉泰动物熟语在文化内涵方面存在共通之处。首先,两者都承 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例如,“画蛇添足”和泰语中的“多此一举”都表达 了做无用功、画蛇添足的含义,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中对蛇的相似认知。其次,两 者都体现了对动物的敬畏与信仰。例如,“狼吞虎咽”与泰语中的“贪婪无厌” 都以狼为形象,形容人的贪欲,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中对狼的相似的负面评价。
2、不同点:汉泰动物熟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由于历史、 地理环境的差异,汉泰动物熟语中对动物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例如,汉语中 的“虎背熊腰”以虎熊为喻,形容人的健壮,而在泰语中,由于泰国地处热带, 人们对熊的看法与我国不同,熊被视为温和、有毅力的象征,“虎背熊腰”在泰 语中并不存在。
其次,宗教信仰对汉泰动物熟语的文化内涵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汉语中 的“天马行空”以天马为喻,形容气势雄壮、不受拘束,这与道家思想有关;而 泰语中的“神马踏天”以马为喻,形容志向远大,这与泰国佛教文化有关。
四、汉泰动物熟语语言表达对比
1、相同点:汉泰动物熟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存在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 擅长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例如,“狼心狗肺”在泰语中为“心地恶毒如 狼”,两者都以狼为比喻,形容人的凶狠。其次,动物熟语的句式结构也具有相 似性,如并列式、主谓式等。

_请求_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_请求_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64“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张绍杰王晓彤本文依据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对汉语中请求行为的表现方式作了跨语言对比分析。

从分析中得出四个结论:(1)汉语中请求行为体现出相同的序列可进一步说明请求行为的基本结构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2)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力、行为的难易程度同性别、年龄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请求策略的选择;(3)汉语中规约性间接策略是最常用,也是最礼貌的请求策略类型;(4)起始行为语和辅助行为语的使用体现出汉语的社会文化特征。

这些特点部分地支持了文化变异论的观点,也部分地支持了语用原则制约论的观点。

关键词:请求言语行为汉语对比研究1.引言Blum-Kulka(1989)等一批学者实施了一项国际间的合作研究计划,称作“跨文化言语行为表现方式计划”。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研究不同语言文化中言语行为表现方式的异同,主要涉及请求行为和道歉行为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请求行为随语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但请求行为所体现的结构却具有某些相同的普遍语用特征。

1那么,“请求”言语行为在汉语中是如何体现的?为了验证有关研究的结果,我们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对“请求”这一特殊言语行为在汉语中的表现方式进行了研究。

本文将概述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就体现汉语特点的问题展开讨论。

2.受试与研究方法2.1受试受试的选择会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选择受试时我们考虑到以下几点:(1)受试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受试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3)受试使用的语言。

母语必须是汉语,而且所学的外语是非专业外语。

出于这些考虑,我们选择了100名受试,包括大学教师、学生、医生、编辑、记者、办公人员、公司职员和工程师,其社会阶层、文化程度、年龄、性别都是不尽相同的,但至少受过九年义务教育。

这些受试分别选自长春市高校、公司、医院、商场和省直机关。

每个单位至少发出10份问卷,共发出100份,有效问卷87份。

然后,根据研究目的做了定性定量分析。

泰国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使用调查

泰国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使用调查

泰国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使用调查作者:张旭敏张林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1期内容摘要:本文采用访谈以及线上语音等形式,针对12个中高级泰国留学生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测试,通过收集整理采访信息,考察泰国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使用情况。

解析泰国留学生进行汉语“请求”言语行为时采用的策略及自身特点。

关键词:泰籍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行为使用调查本文主要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观察泰国中高级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使用,从中发现学生对该行为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一.泰国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过程及使用策略(一)泰国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过程为把握泰国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掌握情况,对12个留学生进行测试,利用情景再现、实时录音、速记等方式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借此考察泰国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使用情况。

据以下示例反映学生使用情况:情景一:爷爷,你可以给我讲讲你们时代的故事吗?情景二:爸爸,我没钱了,可以给我打钱吗?情景三:不好意思老板,公司很忙,但我家里有急事,要请假。

情景四:清明我们一起去玩吧?情景五:阿姨,我要这个。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请求行为一般有开始,发展,结束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受说话对象社会地位、会话情景等影响,学生请求言语行为有所区别。

本文将从请求言语行为的三个方向探究学生言语行为的过程,即初始行为语、辅助行为语、中心行为语。

所谓起始行为语,即说话时首先以称呼、打招呼等语言提示引起听话人注意,为会话做铺垫。

如:进行请求言语行为时使用“爷爷,爸爸,老板,阿姨,等称呼都是为引起听话人注意。

所谓辅助行为语,即帮助实现会话,达到会话效果,一般包含事因、承诺、身份说明、感谢或致歉等,有时还有请求者对听话者的信任及依赖等。

如“我是新同学”“不好意思”等。

所谓中心行为语即请求言语行为的核心,承担整个会话的主要任务,是请求言语行为的主体,不可或缺。

基于请求策略的不同,表达核心事件时亦有所差异,分为直接表达诉求和间接表达诉求。

汉泰疑问句的异同及汉语疑问句的教学策略

汉泰疑问句的异同及汉语疑问句的教学策略

VS
汉语疑问句可以通过语调和语气来 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图,而泰语疑 问句则主要依赖语气来表达情感和 意图。
表达方式方面
汉语疑问句可以使用陈述句的语序和语气来 表达疑问,而泰语疑问句则必须使用特定的 疑问词和语序来表达疑问。
汉语疑问句可以使用重复、强调等修辞手法 来强调疑问点,而泰语疑问句则较少使用这
通过对比分析汉泰疑问句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疑问 句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 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汉泰疑问句的异同,探讨汉语疑问句的教学策略,为汉 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汉泰疑问句的异 同进行分析,并提出汉语疑问句的教学策略。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汉泰疑问 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研究 ,为语言教学提供更多实际案
例。
THANKS
感谢观看
更好地理解和教授汉语疑问句。
03 汉泰疑问句的不 同点
句法结构方面
汉语疑问句可以在句首添加疑 问词,而泰语疑问句则不能。
汉语疑问句可以通过语序调整 来表达疑问,而泰语疑问句则 不能。
汉语疑问句可以使用是非疑问 句和特指疑问句两种句型,而 泰语疑问句则只有特指疑问句 一种句型。
语用功能方面
汉语疑问句可以表达询问、请求、 建议等语义,而泰语疑问句则只能 表达询问语义。
要点二
培养跨文化意识
通过对比分析汉泰文化背景下疑问句的异同,帮助学生 培养跨文化意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疑问句。同时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体验中泰文化交流中的语言现象 ,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05 教学案例分析

汉泰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汉泰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21 0 2年 0 4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eJ u n l
Ap . r201 2
总第 17期 第 0 7 4期
Se ilNo 1 7 No 0 ra . .4 7
汉泰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⑧ 麦红 宇 , 陈锡 尔
(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 广西 南宁 5 00 ) 30 4
有 意 思 的 现 象是 ,当说 话 人 不 确 定 对 方 年 龄 大 小 的 时 候 ,
为语 的使用频率均为 10 0 %,这说明在请求这一 言语行为 中, 中心行为语是强制成分 , 必须出现 , 而起始行为语和辅
助 行 为 语 是 选 择 成 分 ,既 可 能 出 现 也 可 能 不 出 现 。 这 与
的不 同存在差异 。简单地说 , 中英 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中
本次调查对象分两组 , 一组是 中国广西大学 的大学生
3 O人 , 平均年龄 2 . ; 1 3岁 另一组是泰 国玛哈萨拉坎大学 的
学生 3 人 , 0 平均年龄 2 . 。为确 保学生认 真完成答卷 , 1 7岁 我们委托了班级的任课教师帮助安排 问卷 的发放和收集 。
【 摘
要】在根 据 实际问卷调查 中, 对汉语和 泰语 中请 求言语行 为的表现 方式作 了对比研 究 , 从统 计结果
和分析 中得到 以下结论 :1汉泰 中“ 求” () 请 言语行为体现的序列基本一致 ;2在 称呼语 的使 用上 , () 汉语使 用称呼
语的频 率远 比泰语高 ;3 汉语各种辅助行 为语策略的使 用频率均比泰语高 ;4 在汉语和泰语 中, () () 规约式都是使
() 3社会距离 和社会地位 是如何影响汉 泰两种文化中

基于对比的对泰汉语助动词研究

基于对比的对泰汉语助动词研究
相 近 的意 义 , 它们 的语义 特 征 与用法 都 成 为 泰 国学 生学 习该 词 类 的难 点 , 经常 在 学 习 和使 用 中 产 生 各种 的 语义 偏误 情况 , 其 中主要 表现 在三 方 面 :
1 . 近 义汉语 助动 词 的混 用偏误 。 指 泰 国学生将 不 能或不 应该 互 相替 换使用 的近义 助动 词混 淆使 用 , 主要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 ̄/ Ap r . 2 0 1 7 / N o . 2
语 言文 字 Leabharlann 基于对比的对泰汉语助动词研究
王 小 梅
( 厦 门大 学人 文学 院 , 福建 厦门 3 6 1 0 0 5 )
摘 要: “ 助 动词 ” 在 汉 语 中具 有 较 大 的作 用 , 使用率高 , 但 是 泰 国学 生 经 常 在 学 习和 使 用 汉 语 助 动 词 中产 生 各 种
了各 方 面 的困难 , 受 到各 种 内外 因 素 的影 响 , 不 能很 好 把握 汉语 助 动词 的语义 和语 法 功 能及 特点 , 并 在 使 用
汉 语助 动词 时产 生各 种 的偏 误 , 如遗 漏 、 误加 、 混用 、 错 序 】 等。
对 比分 析 在对 外 汉 语教 学领 域 中很有 利 于 教 师 的工作 、 学生 的学 习过 程 , 揭 示 学 生 母 语 和汉 语 之 间 的 内在异 同规 律 及特 点 。正 如高 霞 ( 2 0 0 6 ) 提 出 的对母 语 和 目的语 两 种语 言 进行 对 比是 必要 的 , 这 种 对 比研 究


泰 国 学 生 学 习 汉 语 助 动 词 状 况 的 问 卷 调 查
( 一) 问卷调 查 的设 计 调查 目标 : 考察 泰 国学 生 对汉 语 助 动词 的基 本 语 法特 点 、 语 义 特征 、 相 同或 相 近 意 义 助动 词 的掌 握 , 以

汉泰社会称呼语对比的认识

汉泰社会称呼语对比的认识

汉泰社会称呼语对比的认识作者:陈琳概要:本文从姓名称呼语、职务称呼语以及泛称称呼语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汉泰社会称呼语的异同点,并作了文化角度的阐释。

中泰两国在称呼语使用规则上具有文化一致性,也各有文化选择性。

这也是我们在对泰汉语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的点。

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称呼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比分析汉泰社会称呼语的异同点,以期能对汉泰间的跨文化交际和对泰汉语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1.汉泰社会称呼语对比分析社会称呼语与亲属间称呼语相对,是指非血缘关系的社会人之间直接称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

本文将从姓名称呼语、职务称呼语、泛称称呼语三个方面来探讨汉泰社会称呼语的异同。

1.1 汉泰姓名称呼语对比分析1.1.1汉语的姓名称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 姓+名。

如刘胡兰、王莉等;② 老/小/大+姓或姓+老。

如老张、小刘、杨老等,复姓一般不这样使用;③ 名字。

如杰伦、力宏等,一般只限于双名;④ 姓。

仅限于复姓,如欧阳、上官等;⑤ 小名或名字的昵称形式。

小名如小汤圆、胖子等。

名字的昵称形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名字用字叠音。

如蛋蛋、东东等;二、小/阿等词缀+名字用字。

如小兰、阿俊等;三、名字用字+儿/子等词缀。

如甜儿、英子等。

这种称呼形式一般用于十分熟悉的同学、同事或朋友之间,用来表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亲近、喜爱的感情。

1.1.2泰语的姓名称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名+姓。

如สสสสสสสสสสส。

“名+姓”这种称呼形式一般用于陌生人之间或者一些正式的场合。

②名。

如สสสสสส。

这种称呼形式用于称呼者认识被称呼者,但不知道被称呼者的小名时。

③小名。

如สส[bi:33](英语借词,bee)、สสส[mu:14](猪)。

泰国人的小名一般是孩童时期父母取的。

泰国人的小名比大名更被广泛使用。

泰国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有小名。

长辈称呼晚辈、老师称呼学生以及同辈之间,都可以使用小名。

④สสสส/สสส+小名。

สสสส的本义是“弟弟,妹妹”,สสส的本义是“子女,女儿”。

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策略研究

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策略研究

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策略研究本文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初、中、高三个阶段的留学生实施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情况,并将其与中国人相关言语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留学生的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请求策略有其自身的语用特点。

标签: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语用请求策略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角度对汉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深入考察,分析留学生汉语“请求”表达方面的语用特点,考察他们汉语请求行为语用能力的习得规律,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汉语请求言语行为序列及请求策略(一)汉语请求言语行为序列我们先来看几个本次调查中的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具体实例:你好!(问候)可以借支笔用一下吗(请求)?您好(问候),不好意思(致歉),我可以借您手机用一下吗(请求)?玛丽(称呼),你帮我带本字典(请求),回头给你钱(承诺)。

大爷(称呼),劳驾(礼貌标记语)跟您打听个地方,去天安门怎么走(请求)?你好!(问候)忘了带笔了。

(原因)你能借我一支笔吗(请求)?我觉得您是有很好的说法。

讲的时候听得很明白(称赞),您能不能是我的辅导(请求)?①可以看出,汉语请求言语行为涉及该行为的序列组成、常用礼貌语(称呼、问候、致歉等)、常用句式、礼貌标记语、请求策略等诸多方面。

本文主要讨论请求策略,其他方面尚未涉及。

从汉语请求言语行为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来看,请求行为一般含有三方面的内容:1.行为中心语:发出请求行为,这是请求行为的主体;2.行为起始语:请求前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发话人通过称呼、问候、致歉等手段引起受话人注意;3.行为辅助语:帮助请求功能得以顺利实现。

可能是说明请求的原因,也可能是向受话人表示感谢或做出承诺、道歉、称赞等。

在请求言语行为序列方面可能位于行为中心语的前方,也可能位于行为中心语的后方。

这三方面的内容,起始语和辅助语是否出现往往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一定必须出现。

但行为中心语是请求言语行为的主体部分,属于必要性成分,是必定要出现的。

英汉直接请求的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英汉直接请求的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语言文学研究英汉直接请求的言语行为对比研究戚旭阳(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114)摘要:请求0语行为属于情感类语0表达形式的一种,请求0语行为的主要构成和基本序列具有普遍性的发展特征,但受文化价值差异的影响,不同语言在选用请求修饰语的过程中,会显示出不同的交际风格,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看,交谈双方的社会地位会影响0语行为#本文对英汉直接请求的0语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交际风格特点。

关键词:英汉直接请求0语行为对比研究在同一社会语境下,受到年龄、性别、请求目的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言语行为,东西方社会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文化价值观等基本理念各不相同,导致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组织方式不同。

言语行为理论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提出的,认为言语行为作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带有预告、描述、命令、感谢、欢迎等表达形式,是人们交际过程中常的语言$中,的施某行为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是请求言语行为。

一、英汉直接请求言语策略选择的对比中西方不同的语言文化决定了表达请求语的策略选择方式不同,英国的请求语,中国的表达,在请求言语略的过程中,过表现的形式,为请求提的$例如,在上司对下属、的请求言语策略选择过中$英国:1.Close the door.Give me a cup of coffee,please.2.I want you type the report for me now.中国:1.,$2.$3.言,下年$从以上的需求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在表达请求言语行为的过程中,是,常please 形式,性的言语行为带有一定的命令性,中国的表达形式,并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之的语言差异,是为中西方的价值不同,西方文化中人作为的价值观念,人性,个人都受到尊,即年龄位不同,也建平等的人际系,中国文化加集体价值观。

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下意识人与人的谐相处,即在出请求言语行为,也会给予方一定的尊$二、英汉直接请求言语行为的交际风格对比请求言语行为是让某人做某事,修饰语的受交谈双方社会关系的影响,如教师学生发出请求,两者名正言遵守系,在语言组织过程中,无须过于接表达,一般述句,学生会将表达内容作为应尽的务责任执行。

汉泰动作成语对比研究

汉泰动作成语对比研究

Thesis Submit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A Comparasion of Chinese and Thai Idiom of ActionsM.D. Candidate:Chen AishenSupervisor: Peng Yubo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P.R.ChinaDec, 2012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汉泰动作成语对比研究摘 要众所周知,成语是语言文化中最为精粹的部分,它是人类历史、文化、思想、情感的沉淀,探究一种语言的成语往往能了解这个民族语言文化的内涵底蕴。

目前中泰两国贸易往来频繁,语言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虽然同属于亚洲国家,但是由于两国社会环境、风俗习惯、人文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不同,语言的表达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成语方面更是如此。

汉泰比较句的对比及偏误分析

汉泰比较句的对比及偏误分析

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汉泰比较句的对比及偏误分析作者姓名李萍指导教师白静茹讲师学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单位文学院学习年限 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二〇一八年六月山西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汉泰比较句的对比及偏误分析作者姓名李萍指导教师白静茹讲师学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单位文学院学习年限 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二〇一八年六月Thesis for Master’ s degree, Shanxi University, 2018Comparative Study and Error Analysis for ComparativeSentence of Chinese and ThaiStudent Name Ping LiSupervisor Lecturer Jing–ru BaiMajor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Specialty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Research Duration 2015.09-2018.06June, 2018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 I 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研究现状和成果 (1)1.2.1比较句的本体研究 (2)1.2.2比较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4)1.3研究思路和方法 (6)第二章汉泰“比较句”的对比分析 (7)2.1汉泰语言概况 (7)2.2汉泰差比句对比分析 (9)2.2.1“比”字句 (9)2.2.2“不如”、“没有”句 (13)2.2.3“不比”句 (14)2.3汉泰等比句对比研究 (15)2.3.1“跟......一样”句.. (15)2.3.2“A有B那么(这么)......”句 (16)第三章泰国学习者习得汉语比较句的偏误分析 (17)3.1偏误分析 (17)3.2偏误类型 (17)3.2.1比较值 (18)3.2.2比较项不对称 (20)3.2.3程度副词误用 (21)3.2.4否定词位置错误 (21)3.2.5比较标记误用 (22)3.3偏误成因 (23)第四章汉语比较句的教学启示 (25)4.1汉语教材中比较句的分析 (25)4.1.1《汉语教程》 (25)4.1.2《会通汉语》 (27)4.1.3《汉语教程》和《会通汉语》的比较 (29)4.2对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建议 (30)4.2.1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30)4.2.2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31)4.3“比”字句的教学设计 (32)结语 (37)参考文献 (39)附录 (4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9)致谢 (51)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3)承诺书 (55)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57)ContentsChinese abstract (I)ABSTRACT (II)Chapter 1 Intruduction (1)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1.2 Research status and achievements (1)1.2.1 The study of the noumenon of comparative sentences (2)1.2.2 The study of teaching Chinese in comparative sentences (4)1.3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6)Chapter 2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Chinese and Thai (7)2.1 Overview of Chinese and Thai (7)2.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sentences (9)2.2.1“比”sentences (9)2.2.2“不如”、“没有”sentences (13)2.2.3“不比”sentences (14)2.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quivalent sentences (15)2.3.1“跟...一样”sentences. (15)2.3.2“A有B那么(这么)...”sentences (16)Chapter 3 The error analysis (17)3.1 Error analysis (17)3.2 Types of errors (17)3.2.1 Comparative value (18)3.2.2 Comparison item asymmetry (20)3.2.3 Misuse of degree adverbs (21)3.2.4 Position error negative word (21)3.2.5 Misuse of comparison marks (22)3.3 Causes of errors (23)Chapter 4 Teaching enlightenment (25)4.1 Comparative sentences in Chinese textbooks (25)4.1.1 HANYUJIAOCHENG (25)4.1.2 Mastering Chinese (27)4.1.3 The comparison of HANYUJIAOCHENG and Mastering Chinese (29)4.2 Suggestions (30)4.2.1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materials (30)4.2.2 Sugges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31)4.3 Teaching design of “比” sentences (32)Conclusion (37)References (39)Appendix (41)Research achievements (49)Acknowledgement (51)Personal profiles (53)Letter of commitment (55)Authorization statement (57)中文摘要汉语比较句是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泰国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语法点之一。

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

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

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请求语言行为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行为,其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策略。

本文将从前置语列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汉日两种语言中的请求语言行为,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前置语列策略前置语列策略即在语言表达中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或语境,提前暗示或引导对方理解、接受或拒绝某种请求。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请求的成功率或减少面子损失。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前置语列策略的运用方式各有不同。

二、汉语的请求语言行为在汉语中,请求语言行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委婉:汉语中的请求常常采用委婉的方式表达,避免直接、过于直白的表达方式,以免对对方造成困扰或尴尬。

比如,使用词语“请”、“麻烦”等来缓和请求的语气。

2. 礼貌:在请求语言行为中,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汉语中的请求通常会加入礼貌词语或称谓词语,以示尊敬和友好。

比如,使用“麻烦您”、“请问”等词语在请求中使用。

3. 间接:汉语中的请求常常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避免直接询问或要求对方做某事,给对方留有余地和选择的权利。

比如,使用疑问句或虚拟语气来表达请求,如“您可以帮我做一下吗?”、“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帮我一个忙?”等。

4. 借助第三方:为了增加请求的成功率,汉语中的请求有时会通过委托第三方来达到目的。

比如,请求者可以通过请教、请示、代为转达等方式来间接表达自己的请求。

三、日语的请求语言行为在日语中,请求语言行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直接:与汉语不同,日语中的请求语言行为更为直接,不太善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请求。

日语中的请求常常采用简洁明了的句式来表达,直接问对方愿不愿意或能不能做某事。

2. 礼貌:虽然直接,但礼貌依然是日语中请求语言行为的重要因素。

日语中的请求会使用敬语来表示尊敬和客气,比如使用“お願いします”(拜托您了)来表达请求。

3. 明示意愿:为了使请求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日语中的请求通常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不使用间接的方式。

中英大学生请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大学生请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大学生请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题目:中英大学生请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请求是社交交际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中英两国学生的请求言语行为具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中英两国大学生的请求言语行为,探讨其差异性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语料库的分析、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数据收集。

其中,语料库分析主要采用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和对比,搜集相关的句子和语料;实地访谈则是针对部分具有中英文化背景的大学生,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问询,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请求情境和行为;问卷调查则是量化数据的采集方式,通过问卷与大学生进行沟通,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 中英两国的请求言语形式与差异
通过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的请求言语形式,分析其表达方式、字词选择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种差异的文化因素。

2. 中英两国的请求言语语境与差异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中英两国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请求情境和行为,分析其提出请求的时间、地点、对象等方面的差异。

3. 中英两国的请求言语策略与差异
通过语料库分析和访谈等方式,探讨中英两国大学生在请求言语中采用的策略和差异,分析与其文化背景的联系。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中英大学生的请求言语行为,可以深入了解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对比,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言语行为,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简述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类型的异同

简述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类型的异同

摘要: 尽管请求言语行为的基本结构具有普遍特征,由于文化价值观存在,不同语言之间请求策略和请求修饰语的选择不尽相同,言语行为形成了不同的交际风格。

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比了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类型的异同,旨在通过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造成其差异的这一文化内因。

关键词: 文化; 请求言语行为; 请求策略; 对比分析一、引言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是六、七十年代由语言学家Austin提出的,语言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的工具,而且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

后来语言学家Searle把这一理论提高为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认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就是言语行为。

他系统地发展了语言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学说,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并进一步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请求言语行为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情景中,比如在吃饭时叫人家递盐,或在我们睡觉时叫他人把电视机关小一点。

从Lyons(1977), Searle(1979), Leech(1983), Searle &Vanderveken(1985),Tsui(2000)对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及我国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似乎可以就请求言语行为得出这样的理解:交际中说话人试图让听话人做或停止做某事,同时听话人有权拒绝合作。

跨文化研究表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低语境—高语境是有关文化多样性的两个广泛的维度,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跨文化的交际。

文化丁允珠(Ting-Toomey)就认为低语境社会(如美国中)的人更倾向于采取对立和直接冲突的态度,而高语境社会(如中国中)的人更愿意采取非对立和非直接冲突的交际态度。

这种态度偏向是否会导致中国人在提出请求时采用更为潜隐、间接的策略,而美国人则可能采取更为直截了当的一些方式呢?如果不是,是何种文化价值观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本文将概述调查结果并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造成其差异的这一文化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在泰语中比在汉语中明显。当说话人和听话人社会地
位相等的时候(场景 3,场景 4),泰语辅助语使用的频率是
·36·
表 7:中心行为语的使用统计 如表 7 所示,汉语和泰语中中心行为语各种方式的使 用频率非常接近。在这两种语言中,规约式都是使用最普 遍的方式,而非规约式的使用频率则最低。在请求言语行 为中,规约性间接策略一方面可使人听起来语气缓和,不 给人以强加感,另一方面又给对方(至少在表面上)留有选 择同意或否定的余地,所以在泰语和汉语中都为普遍使用 的请求策略。 表 8 反映了在不同场景中规约式请求中心语的使用 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距离对规约式请求的影 响,场景 1、3、5 均为向陌生人提出请求,而场景 2、4、6 为 向熟悉的人提出请求。在汉语环境下,当说话人地位低于 听话人 (场景 1、2) 时,场景 1 (25,83%) 比场景 2(12, 40%)更多地使用了规约式请求,当说话人与听话人地位平 等时(场景 3,4),场景 3(21,70%)与场景 4(21,70%)使用 规约式请求的频率相等,而当说话人地位高于听话人(场 景 5、6)时,场景 5(25,83%)比场景 6(22,73%)更多地使 用了规约式请求。在泰语的场景中,也显示出规约式请求 在陌生关系中要比熟悉关系中使用频率高。
子的行为,而说话人同时希望为自己留面子,所以需用辅
助行为语尽可能地补偿自己给对方造成的不利,同时也易
于让听话人接受请求。中国学生在请求行为中使用了更多
的辅助策略,因为他们需要这些策略去缓冲请求行为为他
人造成的负面损失(时间和精力上);在泰国学生看来,相
互帮助是应该的,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人理所当然应该为
表 6:不同场景中辅助语策略的使用频率 (四)中心行为语。 中心行为语是请求序列中能独立实现请求言语行为 的部分,是请求序列的核心。中心行为语可分为直陈式、规 约式和非规约式三种方式。直陈式通过直接言语行为向听 话人发出请求,通常通过祈使句、行为句或陈述句来实现; 规约式指发话者通过一些固定的形式委婉间接地对受话 者提出自己的请求,通常通过问句来实现;而非规约式指 的是暗示性的语句,说话人不直接地提出其请求,而是让 听话人根据具体的语境对说话人的请求作出推测。
景 5(3,10%)称呼语的使用频率都少于场景 6(15,50%)。
因为在场景 1,3,5 中,请求者与被请求者的关系都是陌生
人关系,按照泰国人表达方式的习惯,在对于不熟悉或者
陌生的人做出请求行为时,很少使用称呼语,而直接使用
·35·
(对不起)这个提醒语。
最低的(32,19)。
表 4:不同场景中泰语“称呼语”使用频率统计 (三)辅助行为语。 辅助行为语一般出现在核心行为语的前面或后面,用 来减轻或加重请求对受话人产生的强加力量的策略。辅助 行为语可使用的策略很多,我们统计了最主要的几项(1) 作出承诺;(2)表示信任或关心;(3)表示感谢;(4)说明原 因;(5)自我介绍。
(二)起始行为语。 起始行为语也称为醒示语,其作用是引起受话人对于 请求的注意。起始行为语分为称呼语和提醒语两种。在起 始行为语的使用有四种情况:(1)称呼语和提醒语都使用; (2)只使用称呼语;(3)只使用提醒语;(4)称呼语和提醒语 都没使用。 表 2 展示了这四种情况的使用频率,我们可以在表中 看到,在汉语环境下,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称呼语+提醒语” 这一模式,而在泰语环境下,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式是只使 用“称呼语”这一模式。而称呼语和提醒语都没使用的情况 在泰语中出现的频率远高于汉语。同时,我们可以统计出, 泰语中不使用称呼语的频率(46%)远比汉语(23%)高。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更倾向于在提出要求以 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直接提出 请求往往是被认为是粗鲁而冒昧的。而佛教常讲“无缘大 慈,同体大悲”,所谓“无缘大慈”就是于自己无缘的人也要 帮助,不分亲疏,无条件地帮助他人,这才是最大的慈;所 谓“同体大悲”就是把众生和自己看成是一体的,视众生如 同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众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 苦,这才是最大的慈悲。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泰国人认为 相互帮助是美德,直接提出请求更能为对方所接受。
调查结果还显示,泰语和汉语使用起始行为语和辅助 行为语的频率比较高,但泰语使用起始行为语和辅助行为 语的频率都低于汉语。换句话说,泰语中的“请求”被以一 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泰国文化中,向长辈提出 请求时,说话者使用开始行为语和辅助行为语的比例很 大。但向平辈或者晚辈提出请求时,说话者使用开始行为 语和辅助行为语的比例很低,往往是直接表达中心语。
表 2:起始行为语的使用统计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化的差异性来加以探讨。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汉文化有着一套极其复杂的称谓系 统。即使是对自己不熟悉的人,称呼也是很重要的,不使用 称呼的情况往往比较少见。调查发现,除了正式的称呼,如
老师和同学,中国学生还在问卷中使用了大量的非正式称
呼,包括:大哥,大姐,兄弟,姐妹,帅哥,学弟,先生,等等。
面影响(Holm,1984)。张绍杰 & 王晓彤(1997)认为:汉语中
辅助行为语的频繁使用与中国人讲面子的社会文化心理
有着内在联系。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既爱护自
己的面子、同时也不愿侵害别人面子;因此,中国人不轻易
地请求别人做事,而需要求人办事的时候会极力表示对他
人的尊敬和礼貌之意。由于请求行为本质上是侵害他人面
一般都会使用称呼语,如
。不使用
的情况是少数。但在对平辈或晚辈一般不太使用称呼语,
而所使用的称呼语也不尽相同。对熟悉的人使用仅用于关
系好的朋友之间的称呼语,如:
,;
对不太熟悉或者陌生的人便会社会距离对起始行为语的
影响,我们分别对两种语境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起始语行为
景,每个场景中都描述了请求者和请求对象的关系,涉及 到不同的社会距离和社会地位。
问卷有汉语和泰语两个版本,分别发给中国学生和泰 国学生,他们被要求用自己的母语写下在这六种场景中他 们会说的话。所收集的语料被用于数字统计和比较分析。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分两组,一组是中国广西大学的大学生 30 人,平均年龄 21.3 岁;另一组是泰国玛哈萨拉坎大学的 学生 30 人,平均年龄 21.7 岁。为确保学生认真完成答卷, 我们委托了班级的任课教师帮助安排问卷的发放和收集。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请求行为的步骤。 中泰请求行为请求的步骤是基本一致的,普遍具有开 始行为、辅助行为语和请求行为三个步骤,例如,场景 4 中 一个请求例子如下“:你好,同学。我生病没有去上课,可以 借你的笔记给我看看吗?”在此例中,“你好,同学。”是起始 行为语,“我生病没去上学”是表明原因的辅助行为语,而 “可以借你的笔记给我看看吗?”是中心行为语。
表 1:请求行为各步骤的使用频率
【作 者 简 介 】麦红宇(1976-),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翻译、跨文化 交际;陈锡尔(1983-),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泰语教学,泰国文化。
·34·
表 1 展示了请求行为这三个步骤在汉语和泰语这两 种语言中使用的频率,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语言中中心行 为语的使用频率均为 100%,这说明在请求这一言语行为 中,中心行为语是强制成分,必须出现,而起始行为语和辅 助行为语是选择成分,既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这与 Blum-Kulka 等(1989)、张绍杰 & 王晓彤(1997)的研究结 果是一致的。
有意思的现象是,当说话人不确定对方年龄大小的时候,
往往更倾向于使用辈份偏大的称呼,如“大哥,老兄”等。
而学弟,师弟、小 XX 等称呼只有在比较明确自己比对方年
龄大或等级高的时候才使用。
泰国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同时社会等级的划
分却很鲜明。在泰国文化中,因场合差异,对象不同,称呼
语的使用有明显的差别。调查发现,对长辈,为表示尊敬,
自己提供帮助,因此没必要过多地在请求行为中作出承诺
或表示信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请求别人的帮助,大
多数的泰国人都会只使用
(对不起)这一提醒
语,表达可能会打扰到对方,接下来才说明原因,以及提出
请求帮助,然后以
(可以吗/好吗?谢谢你)来结束请求。
表 6 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关系对辅助语策略使用的影
响。如图所示,不同的社会等级关系对辅助语策略使用的
种模式,社会地位的变化也同样影响着称呼语的使用。场
景二中只使用了称呼语
,但在场景四中,也只
使用了
这一称呼语。但对称呼语使用影响较大的另
一个因素是社会距离。在社会权利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场
景 1(15,50%)称呼语的使用频率少于场景 2(20,67%);场
景 3(4,13%)称呼语的使用频率少于场景 4(10,33%);场
语。比较普遍的称呼语为“同学”或名字“XXX”,所使用的
称呼更多样化,如师弟、大姐、大哥、师傅等等。而说话人地
位低于听话人的时候(场景 5,6),称呼语与提醒语一起使
用的频率是最低的(30%,17%)。
表 3:不同场景中汉语“称呼语+提醒语”使用频率统计
而在泰语环境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只使用称呼语这
表 5:辅助行为语策略的使用统计
如表 5 所示,汉语辅助行为语中各种策略的使用频率
均比泰语高,在这两种文化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都是
说明原因,其次是表示感谢。而作出承诺、表示信任或自我
介绍在泰语的请求语中都较少使用。从语用学的角度来
说,辅助行为语中各种策略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表达说
话人对听话人的态度,并能缓冲言语行为中的对面子的负
2012 年 04 月 总第 177 期 第 04 期
黑河学刊 Heihe Journal
Apr.2012 Serial No.177 No.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