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与修辞格话语含义的推导
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力
第25卷第2期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25No.2 2014年6月JOURNAL OF F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un.2014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力王亚楠(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安徽阜阳236031)摘要:文章讨论了话语标记语和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力,提出话语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与关联的互动,并指出关联理论可以为现存的话语理解的理论提供有益的补充,从而证明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关联理论;话语标记语;解释力中图分类号:H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2-0079-02话语标记语是当今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虽然他们的观点存在分歧,但有一点他们是认同的,那就是话语标记可以提示语境,增加交际双方的认知共性,引导听话人朝正确的方向解读说话人的意图。
Blakemore首先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其理论根据就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而开辟了话语标记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关联理论为从认知角度探讨话语生成和理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
本文试图依据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分析研究。
1语话标记语的概念Fraser将话语标记语定义为:“标示当前话语和前述话语之间序列关系的词或短语。
”按照他的定义,话语标记语更侧重前后句之间的语义联系,除此以外,像评述性词语、称呼语、感叹词之类都不属于话语标记语。
(Fraser,1998)由于研究的出发点或侧重点不一样,国内外学者给上述词语或结构赋予了不同名称,如连接词、逻辑联系语、话语操作语、话语小品词、语用表达式、语用联系语、话语标记语等(何自然&冉永平,1999)。
本文统称为话语标记语。
从语用功能上看,它们体现的主要不只是形式上的特点或话语衔接功能及语义意义,还应该视为话语信息组织的一部分,它们可以从局部或整体上对话语的构建与理解产生语用制约,具有动态的语用特征。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隐喻作为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领域均有着深入的探讨。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隐喻在话语中的使用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语用信息,需要通过关联理论的视角来进行深入分析。
随着关联理论在语言学领域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和语境间的关联关系,借助这种理论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运用。
本文旨在通过关联理论视角对话语中隐喻进行语用分析,探讨隐喻与言语行为、语言交际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关联理论在研究隐喻中的启示。
通过对隐喻的语用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交流中的含义和目的,也有助于深化对语言交际背后的认知和情感层面的理解。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关联理论视角,对话语中隐喻进行语用分析,探讨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揭示隐喻在话语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及隐喻和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语言交际中隐喻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基础。
通过对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探讨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揭示隐喻对话语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关联理论在隐喻研究领域的应用,并为语言学、语用学和交际学等相关学科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深入探讨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旨在为语言交际实践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支持,进一步促进语用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完善。
1.3 研究意义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研究领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及社会学内涵。
研究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有助于揭示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隐喻来传递信息、塑造认知和影响他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语言交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认知互动。
探讨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研究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交际的复杂性,提高我们对隐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关联理论语境观视角的话语连贯研究
关联理论语境观视角的话语连贯研究
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学理论,通过分析话语之间的关系,揭示语境对话语意义的影响。
话语连贯是指话语在形式上和语义上的一贯性,使得听者能够理解话语的意义和连贯性。
关联理论与话语连贯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联理论关注的是话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话语如何通过展示的方式实现交际目的。
它强调话语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关联关系来解释话语的意义和连贯性。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为了在特定的语境中交流信息。
话语的连贯性需要考虑到语境因素的影响。
语境包括了说话者的背景知识、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因素。
话语连贯研究则更加侧重于话语在语言形式上和语义上的连贯性。
它关注的是如何在
话语中使用上下文信息和语法规则来构建连贯的文本。
话语连贯包括了词汇、词序、语法
和语义等方面的连贯性。
这些连贯性使得听者能够从话语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将其整合
成有意义的理解。
关联理论在话语连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联理论提供了解释话语连贯的一个
框架。
通过分析话语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揭示话语连贯的形成机制。
通过观察语篇中的
话语关系,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理解话语的意义和连贯性。
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因素的重要性。
语境对话语的理解和连贯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
话语连贯研究中,需要考虑到语境因素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意义和连贯性。
某
个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考虑到语境因素的影响。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语中修辞艺术的翻译与传播
Vol.26No.1南昌教育学院学报外语研究2011年收稿日期:2010-12-25作者简介:耿峰(1984-),男,山西介休人,从事教学法和民航英语翻译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号:05yk45h广告不仅是一种营销行为,而且是一种文化交际活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广告文化作为商业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既包含着商品文化,又包含着营销文化。
任何广告都有一定的商业目的。
它主要通过“引起注意(attracting attention),激发兴(stimulating interest),产生欲望(creating desire)”等过程来警示和诱导顾客。
王佐良先生认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之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
”(王佐良,1989)跨文化广告语翻译是否能“入乡随俗”、符合目的语的文化风俗、迎合消费者审美心理是很重要的。
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一、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法国语言学家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Wilson(1986:76)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强调: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informative-intention)和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的“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即说话人明示和听话人推理,说话人通过明示行为向听话人传递信息,并呈现自己的意图:听话人随即按照说话人的示意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关联理论认为:成功交际的关键是找出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即在交际双方公认的认识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中寻找对方话语(utterance)和语境(context)之间的最佳关联,然后通过推理判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获取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对修辞格解读的对比——分析情景喜剧《老友记》
关联理论的隐喻与格赖斯会话含义的隐喻
学 术 论 坛
SIC &T H L Y 论的隐喻与格 赖斯会话含义的隐喻
郭 志艳 (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语 言教研室 北京 1 2 0 ) 2 5 0 摘 要: 关联 理论和格麓斯 的会话含 义都认为患噙是超越字 面本 身的意义 , 重视语境 在慝喻 理解过程 中的作 用。但 两种理论是从不 同 都
的 角度 来 研 究 随 噙 的 , 理 机 翻也 不尽 相 同 。 推
关键词 : 关联理论 会话含 义 蠢’ l r 中图分类号 : 6 3 4 G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2 3 9 ( 0 8 1 () 2 3 0 1 7 — 7 12 0 ) lc 一0 0 — 1
以及与该 旧信息和新信息有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 , 对隐喻研究 即时 的情 景因素 , 的历 史源远 流长 , 度多样 化 。随着研 究 的 关 的所有百科知识 。 p re 和 Wio 认 为隐 角 S eb r ln s 深入 , 人们越来越深 刻地 意识 到隐喻在人类认 喻 不需要 特殊的解释能 力和程序 , 它是语言交 知和社会活动 中的重要地 位 , 多语言学家都 际中认知推理能 力 自然发展 的结果。 很 试 图在 他们 的理论 中从 不 同的角度来 解释隐 喻这一 普通 的语言现 象。 本文 只对 关联理 论 2 不 同 点 对隐喻 的阐 释和格赖斯 会话 含义对 隐喻的 阐 2 1 认识角度不 同 . 释进行对 比。 关联理 论是 从话语 都是 关联的这 一大 前 提 出发 , 为关联 才是交 际中最基本 的原则 , 认 1共同点 因为人 类的认知 是以 关联 为取 向的 。每一个 () 1关联 理论和格赖斯 的会话含义都从语 明示的交 际行 为都应设 想为本 身具有 最佳关 用 的角 度出 发 , 出隐喻 不是语 篇的 字面意 联 性 。关联理论 正是 用关联 的解释来 阐述隐 指 义, 都需 要听者 根据字面意义去推导 出语 篇超 喻 现象的 , 为隐喻 和普 通的话语并无明显的 认 越 字面 的 言 外之 义 。 分界 , 不是 对正常语言 的偏离 , 不是对规 则 也 不需要特殊 的解释能力和程序 。关联 格 赖斯提 出 了人们在 交际 中都 应遵 守的 的违反 , 四准则( 数量准则 、质量准则 、关 系准 则、方 理 论将隐喻归入一般话语 , 因而也就为其解释 式准则) 而事 实上 , 。 人们常常有意违 反这些准 隐喻 提供 了 必要 的前提 。 根据 合作原 则, 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 则, 以至产生会话含义 。格赖 斯认为隐喻正是 违 反了质量准则 , 如在 “ ’s ma h n ” 交谈过程 中所说 的话应 该符 合这 一次 交谈的 He a c i e 中 , e 指代人 , ” 从字面 上看 , 它与 “ c ie 目标或 方 向。正是交 谈者的这 种合作 使得他 ma hn ” 是相矛盾的 , 因此违反 了质量准则 , 生了特 们能够 持续地进 行有意 义的话语 交际 。在 日 产 殊的会 话含义 。这需要听 话人根据 具体 信息 常交际 中 , 人们都 习惯遵 守这些原 则 , 却也有 去推导出超越字面的意义 , 口 话人的真正意 时会违 反其 中的某些 准则 。根据格赖 斯的观 H说 图 点 , 是由于违 反这些准则 才产生会话 含义 。 正 关联理论认 为 , 人类的认知是以关联为取 格赖斯明确指出反语、隐喻、夸张和弱言 法都 向的。 说话人通过 “ 明示 明确地 向听话人表 是说话 人有意违 反会 话的质量准 则所 产生的 , 明意 图 , 听话 入根据 关联的取 向 , 合语境假 结果。 结 设, 去推导说话人的意 图。在推导过程 中一般 2 2 推理 机制 的不 同 要 经过两 个步骤 , 先要推导 出一个 隐含 意义 , 合作原 和关联理论都承 认非 实证性 , 但 称为“ 隐含前提 再在 隐含前提的基础上推导 他们提出的具体推理过程又是不尽相同的。格 ; 出说话 人的真正意 图, 称为 “ 隐含结论 ” 关联 赖斯认为言语交际应是一种推理交 际 , 。 是听话 理论把 隐喻 看成是一种 间接 的言语行为 , 其命 人识男 说话人意 图的过程 , 这一过程就是一种 题形式 和命题态 度之 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 。 依赖于语境的推理过程 , 交际是说话人提供他 因此 , 话人真实的交际意图需要借助于相关 要表达的意 图的证据 , 说 听话人根据这些证据 , 结 推理 才能获得。 合“ 共有知识 而推导出说话人的意 图的过程 。 () 2 关联理 论和格赖斯的 会话含义都注意 但格赖斯并未对四准则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进 到 了语 境在隐喻理解过程 中的作用。 行具 体分析 , 也没提 供具体的推导机 制, 这就使 格 赖斯的会 话含 义理论强调 只有 在具 体 得人们在运用这 四条准则来推导会话含义时多 的语 境中才 能推 导 出会 话含义 。会话 含义的 半只凭语感 , 未能理 出一条科学的思路 , 带有较 推导离 不开具 体的语境 。如 “ u’r t e 多的主观顿悟或试误成分 , Yo e h 难以形成合理的推 ce m n my c f e 。如 果 听 话 人 知 道说 话 导 程 序 。 ra i of e 人是喜欢在咖啡里加奶油的 , 那么这句话的含 关联 理论在推 理模式 方面 比格赖斯 的理 义便 是对他 的恭 维 。但 如果说话 人加上一 句 论 有了改进和发展 , 出了明示推 理交际的概 提 “ t I’ Bu m a r i I o t fad d n’ qut i r a ie l ke c e m 念 。 明示推理 是一 种非论证性 的演绎推 理 , “ i ofe , n my c f ” 原来的会话含义便消失 了, e 原 这 个推理 所得到的结论不具有确定性 , 可能 因 因就 是假设语 境的变化 。可 见语境在 会话含 语境 的不同而不同。在推理过程 中 , 前提的命 义的推 导 中非 常重要 。因此 在隐喻 含义的推 题 是不完整的 , 因此要补 足前提 , 所补 足的前 导 中 , 境也是 必不 可少 的。 语 提就 是隐含前提 。根据关联原则 , 听话人欲理 合 作原则 所依赖 的语境更 多的是 现场语 解说话 人的话语 意义 , 首先恢 复说 话人的隐含 境或物 理语境 , 关联理论 的语境 范围更大 , 前提 。例如 T m i a s .当听话人听到 而 o s n as 涵盖 面 更广 , 即认 知语 境 。话 语理 解 中的语 此话时 , 首先 在头脑中形成 “ ” 驴 的显映意象 , 境不仅包括上文所表达和 隐含的信息 , 还包括 并 通过搜 寻获得 其解码意 义 。显然 “ m To
浅谈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分析
浅谈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分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浅谈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分析浅谈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分析范文一、引言幽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指那些不协调的、荒谬的和令人发笑的语言。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摘要:隐喻是我们日常交际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隐含的比喻关系来传达特定的意义。
在话语交际中,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现象。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语用学的理论,对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进行探讨,并探讨隐喻如何通过上下文关系来获得合适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隐喻;关联理论;语用分析;话语交际引言一、隐喻的涵义及关联理论视角在语言学中,隐喻是指通过暗示或比喻的方式来传递某种意义。
在语用学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用现象,它不仅仅是在语言层面上产生的,更是在话语交际中产生的。
隐喻可以通过潜在的比较或类比关系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使得话语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在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中,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联理论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单位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义关联的表现形式。
通过关联理论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和其他语言单位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和效果。
二、隐喻的语用分析1. 隐喻的语用功能隐喻在话语交际中具有多种语用功能。
隐喻能够使得话语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通过隐喻,人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得听话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隐喻能够给话语增加多重含义,使得话语更加丰富和深刻。
通过隐喻,人们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语义关联,从而使得话语具有更丰富的意义。
隐喻能够在话语中产生幽默效果,使得话语更加吸引人、富有趣味性。
通过隐喻,人们能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和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分析《论语》中的一些隐喻句子,如“巧言利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从中探讨隐喻是如何通过上下文关系来产生特定的语用效果的。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语言中的关联关系来揭示话语意义的产
生和表达机制。
话语中的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进行语用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运用和作用。
隐喻是一种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的语言现象,通过这种映射关系来借指或
比喻某种意义。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可以通过话语的关联关系来分析。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中的每个词语之间都存在关联关系,这些关联关系通过指称和关系两种基本方式来实现。
指称是指词语在话语中所指代的对象或概念,而关系则是指词语之间的联系或关联关系。
在隐喻的语用分析中,首先要分析话语中词语的指称,即确定词语所指代的概念。
隐
喻通常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实现,这样的映射关系有时是明显的,有时
是隐含的。
通过分析话语中的词语指称,我们可以确定隐喻所涉及的概念,揭示隐喻意义
的产生。
关联理论还可以通过分析话语中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隐喻的表达。
词语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直接关系是指词语之间存在明显的语义联系,比如反义
关系、同义关系等。
间接关系则是通过语用角度分析,涉及话语中的语言搭配、语境等因素。
通过分析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隐喻表达的方式和特点。
在隐喻的语用分析中,还需要考虑隐喻的语用效果和言外之意。
隐喻通常不是直接表
达的,而是借指或比喻某种意义,通过语言的隐晦性和灵活性来产生特定的效果。
通过分
析隐喻的语用效果和言外之意,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的表达和作用。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摘要】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通过对隐喻的基本概念、关联理论与隐喻的关系、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分类、语用特点以及在话语中的应用进行辨析和论证,揭示了隐喻在话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和机制。
结合实例分析,揭示了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特点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总结和展望,本文指出了关联理论在隐喻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终,总结了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强调了其在话语交际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隐喻、关联理论、语用分析、话语、视角、分类、应用、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隐喻在话语中的使用方式及其所蕴含的信息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借助关联理论的视角来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隐喻的分类、语用特点以及在话语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隐喻在交际中的实际运作机制,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话语中隐喻的语用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探讨隐喻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深入解析隐喻在话语中的运用方式,揭示关联理论与隐喻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隐喻如何通过语用方式实现话语的表达和传达。
通过对隐喻的分类和语用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运作机制,揭示话语背后的意义与逻辑。
本研究也旨在为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对隐喻现象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通过对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拓展对隐喻现象的认识,为语用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通过对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们在沟通交流中隐含的意义和推断。
这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沟通技巧,同时也有助于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从关联理论看《围城》中修辞格的翻译
从关联理论看《围城》中修辞格的翻译自从“文言文翻译”这一理论出现以来,翻译学家们就一直致力于从多个学科的视角和角度探索翻译理论,修辞学就是其中之一。
在翻译学中,不仅仅要把原文的内容准确地翻译到译文,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修辞格,形式、语言,以及文化等。
关联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处理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即利用修辞学中的一些知识,比如比喻、拟人等,将原文的修辞格有效地翻译到译文,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准确地表达原作者的思想。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围城》中的修辞格翻译,以期深入了解关联理论的翻译方法,并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新颖的翻译策略。
一、概述《围城》,作者是钱钟书。
这本书写的是普通家庭中普通人家中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描写了家庭与社会的矛盾,通过写作表达了人们对家庭以及社会的内在渴望。
其中,本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格,如比喻、对比、拟人等,这些修辞格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翻译这本书时,就面临如何有效地表达这些修辞格的问题。
因此,研究《围城》中修辞格的翻译研究,就非常重要。
二、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由加拿大翻译学家约翰休斯顿于1980年提出的,它将源语文本中的语法和修辞结构用对应的目标语语法和修辞结构反映出来。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时有两个直接约束体:源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它们的翻译应表达“等同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修辞格。
三、应用关联理论译《围城》中的修辞格1、比喻在《围城》中,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钱钟书描述的角色及场景深深影响着读者,而比喻是他的主要手段之一。
例如:“就像一排坚实而不动摇的高墙一样,屋里两个大人果断地把邱淑贞和杨兰完全封死在围城当中。
”这句话深刻地描述了家庭封闭的场景,用“坚实而不动摇的高墙”这一比喻,表达了“封闭”和“压抑”的情绪和氛围。
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可以用类似的比喻,而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个真实的场景。
2、拟人《围城》中也普遍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式,充分展示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关联理论语境观视角的话语连贯研究
关联理论语境观视角的话语连贯研究关联理论是指词汇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语境理解和表达。
话语连贯则强调在语篇中,语言表达应该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传递出完整的意义和信息。
关联理论和话语连贯是相互关联的,语境观视角下的研究可以揭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关联理论为话语连贯提供了一个基础。
在话语表达中,语言必须具有明确的意义和连贯的脉络。
关联理论提供了一种在语境之中把词汇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起来的方法,通过这种联系可以使得话语的表达变得连贯。
同时,关联理论本身也强调上下文和语境的重要性,只有词汇和语言表达符合当前的语境和语言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连贯的表达和有效的传递信息。
其次,话语连贯在关联理论理解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理解语言,特别是阅读和听取语言时,我们需要通过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来推断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揭示话语所表达的意思。
那么话语连贯就是基于这种连贯性来构建的,通过词汇之间的关联建立话语的上下文脉络,从而建立连贯的表达。
因此,在关联理论的语境观视角下,话语连贯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协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境和语言表达的关系。
此外,在语境观视角下,话语连贯和关联理论还可以被用于研究连贯性和流畅性对于话语理解的重要性。
对于理解和理解语言,信息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都是非常关键的,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翻译和连接语言片段。
尤其是在理解口语表达、对话和口语表达时,这种连贯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无论是在面对复杂的问题还是日常的交流中,连贯性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详细地把握语言表达的意思,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语言信息。
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
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ﻭﻭﻭ关键词:话语修辞关联ﻭﻭ摘要:关联理论强调最佳关联原则,但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与听话人既有利益一致、遵循最佳关联原则追求最佳关联的一面;也有出于不同交际目的,发话者或是诱导受话者定向、偏向关联,或是受话者有意违反最佳关联原则,进行多种关联,以期获得幽默、讽刺、新颖、雄辩等修辞效果,追求“最佳修辞效果关联”的一面;而对言语交际中修辞关联的分析却正是关联ﻭ关联理论是Spe理论研究所忽视的方面. ﻭﻭ一、关联理论ﻭ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①中提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它从认知的角度对话语理解进行了研究,是一种具有很强解释力的交际与认知模式。
“关联理论首先把交际活动(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归属为认知活动,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是由于他们对认知(cogtive environment)具有共识;也就是说,交际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能显映(mafest)和互相显映(mutually mafest)。
"②Sp erber和Wilson将关联定义为:“假设P同一系列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1991:381)他们认为,当且仅当一个假设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一语境效果(contextualeffect)时,这个假设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1986:122),并提出了最佳关联设想(Presumptionofoptimal relevance)和最佳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optimal relevance): (1)发话者意欲向听话人显映的假设集{I},具有足够的关联,使听话人值得努力去处理该明示的刺激信号(ostensive stimulus)。
ﻭ(2)这一明示刺激信号,是发话者假设集{I}时所能运用的最大关联的信号.(3)任何一个明示交际行为,必须保证自身的最大关联。
(1986:158)在关联理论中,Sperber和Wilson结合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 inferentialmucation)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mutually mafest),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更加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I}(1986:63),只有说话人说出的话具有“明示性”,听话人的推理才有方向和目标,才能准确理解说话人话语的意义。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摘要】本文针对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展开讨论。
首先从隐喻理论概述入手,探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研究,引出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然后详细介绍语用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进行具体论证。
结合对话语中隐喻的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话语中隐喻的运用和影响,对语言交际和语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揭示隐喻在话语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对语用的影响,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推动隐喻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关联理论、隐喻、语用分析、话语、语用分析方法、实例分析、启示、未来研究、关联理论视角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隐喻是人类语言交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的方式传达思想和观念,增加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也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各种语境中。
随着语言学和语用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隐喻的研究也愈发深入和细致。
研究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是对语言交流和理解过程的探究,旨在揭示隐喻在交际中的作用和意义,为语言学和语用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隐喻在话语中的运用和表达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和意义构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分析,探讨话语中隐喻的运用和意义。
具体目的包括深入理解隐喻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机制,揭示隐喻在话语中的语用特点和功能。
通过实例分析,揭示隐喻的语用策略和对话语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话语中隐喻的语用规律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话语中隐喻进行深入的探讨,不仅可以加深对语言交际中隐喻现象的认识,还可以为语用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探讨话语中隐喻的启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交际中的隐喻现象,为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在语言学和交际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概念整合理论和双关修辞格
概念整合理论和双关修辞格概念整合理论和双关修辞格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语言学领域中历史悠久,应用广泛。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历史发展、应用以及最近的研究发现。
1.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简称CIT)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概念整合理论,也称融合理论,是语言学家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Laird)和马克·特纳(Mark Turner)在198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种认知科学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人类处理语言和思维的方式。
该理论提出,人类处理语言和思维时会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概念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例如,当我们说“时间就像一条河流”时,我们将时间和河流这两个领域中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时间是河流。
这样的概念整合既能够解释语言现象,又能够解释人类的思维方式。
在CIT中,概念整合称为“融合”(blending),指的是将来自不同概念空间的元素合并在一起。
概念空间是指我们的认知系统中,为特定概念而建立的观念,它包括我们对概念的知识、经验、感知和情感。
融合是建立在概念映射(conceptual mapping)的基础上的。
概念映射是指将来自一个概念空间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概念空间,这个过程涉及到相似性、隐喻和类比等认知机制,能够生成新的概念和语言表现形式。
CIT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语言的研究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揭示出语言是如何反映我们的思维世界和如何促进我们的认知发展的。
2.双关修辞格(Pun)的定义和历史发展双关修辞格,也称双关语或双关语言,是一种语言技巧,用于创造出一个句子或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解释。
它是由语音、语法、语义、上下文等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可能会产生荒谬或滑稽的效果。
例如,当我们说“如果你喜欢足球,我可以对你来个倒钩”,我们应该理解为我们可以给他介绍一个足球鞋的品牌;但是如果我们不去理解这个语境,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会觉得这句话很奇怪。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看毛泽东诗词中修辞格的英译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看毛泽东诗词中修辞格的英译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翻译模式,对毛泽东诗词四个英译本中修辞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比较。
我们将修辞中使用的语码分为一价译元和二价译元。
我们认为,译者需要更多地考虑二价译元,具体地说,就是辨认原文作者要表达的修辞是二价译元本身所存在的修辞还是其利用二价译元的语码所创造的新
的修辞,是该翻译二价译元的本义还是短路会话隐含。
在关联理论翻译模式下,
翻译效度是翻译关注的焦点,翻译信度是确保翻译效度的相关因素。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翻译效度,译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如果直译能产生预期的修辞效果,翻译应保留原有修辞格,以达到翻译的效度和
信度。
如果由于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的不同,原有修辞格的保留导致原语作者的意图不能为译语读者所了解或者读者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获得与原
语读者相同的修辞效果,译者应改变或删除原有修辞格。
即为保证翻译的效度而在某种程度上牺牲翻译信度。
我们发现只要可能译者们都尽力在翻译中保留原有修辞格。
此外译者认知语境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对诗词中的修辞格采取了不同的翻译处理,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翻译效果。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林同端译诗的修辞翻译的信度和效度最高。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话语中的隐喻是指通过比喻、类比等方法,在表述某一概念时将其与其他概念进行联系,以达到更加深入的表述效果。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是建立在联想理论上的,人们往往会将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意义上的关联性,而隐喻的存在恰好充分体现了这种关联性。
因此,在分析隐喻时,应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考虑隐喻所涉及的概念间的联系以及其具体的语用效果。
1. 隐喻所涉及概念间的联系在分析隐喻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隐喻所涉及的概念间的联系。
隐喻的存在,往往是因为人们将某一概念与其他概念进行联系,从而形成了暗示或隐含的意义。
例如,当某人说:“他是一只老虎”,虽然这句话表面上的意思是指“他很凶猛”,但实际上隐喻中所涉及的概念是“老虎”和“他自己”,这两者被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这句话的隐喻意义。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往往喜欢将不同的概念进行联系,这种联系往往是基于联想的。
例如,当我们听到“夏天”这个词汇时,我们很容易想到与夏天相关的其他概念,例如“沙滩”、“冰激凌”、“游泳池”等等。
因此,在分析隐喻时,需要将隐喻中所涉及的概念联系起来,以理解其具体含义。
2. 隐喻的语用效果隐喻之所以存在,往往是为了达到特定的语用效果。
例如,当一个人说:“他是一只老虎”,其隐喻意义表达了该人对“他”十分凶猛的看法,从而达到了让人印象深刻、引人注意的效果。
因此,在分析隐喻时,还需要考虑其具体的语用效果,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话语的含义和意义。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隐喻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比喻和类比。
比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以达到表述的目的。
例如,“他是一只老虎”中,“老虎”与“他”进行比较,形成了隐喻意义。
类比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与与之相似的另一个概念进行比较,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例如,“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中,“眼睛”与“星星”被进行了类比,形成了隐喻意义。
在分析隐喻时,需要考虑其具体的修辞效果。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关联理论的视角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关联性所构成的,而这些关联性既包括具体的语言形式,也包括关系的内涵和作用。
因此,在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中,需要考察语言之间的关系及其内涵,以了解话语中隐喻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一、隐喻语言的内涵分析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物联系起来,在语言层面上进行传达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语言既包括一个概念或事物,也包括该概念或事物所代表的相关内涵,因此,隐喻语言的内涵分析是认识隐喻意义和作用的重要前提。
隐喻语言中的概念或事物通常是由语言形式所呈现的,而该概念或事物所代表的内涵则包括与其相关的其他概念或事物、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意义。
例如,当说“她是一只小鸟”,小鸟是隐喻语言中的概念或事物,但它所代表的内涵却包括轻盈、自由、无拘束等方面的意义。
因此,在隐喻语言的内涵分析中,需要通过对语言形式和相关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了解,来识别隐喻语言中的内涵和意义。
隐喻语言中的关系指的是隐喻所呈现的两个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隐喻语言中,通常是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作为“源域”,将另一个概念或事物作为“目标域”,并通过源域和目标域的隐喻关系来传达意义和作用。
例如,当说“他是一只老狗”,“老狗”是隐喻语言中的源域,它所代表的内涵包括老、无用、陈旧等,而“他”则是目标域,通过与源域的隐喻关系来传递与老狗相关的一些内涵和作用。
在隐喻语言的关系分析中,需要对隐喻中的源域和目标域进行识别和分析,以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隐喻所呈现的语言形式和相关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背景信息,从而全面了解隐喻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隐喻语言的语用分析是隐喻意义和作用的关键环节。
语用是指语言在实际交际情境中的使用和效果,而隐喻语言在实际交际情境中所发挥的作用则与其内涵和关系密切相关,也与句子的语用环境、交际参与者的语用背景等相关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 UO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HUMANITIES)
Vol . 18 No. 4 Dec. 2000
关联理论与修辞格话语含义的推导
王晓军
(宁夏大学外语系 ,宁夏 银川 750021)
第4期
王晓军 : 关联理论与修辞格话语含义的推导
·77 ·
(12) People usually don’t hold sports meet when it is too hot .
(13) It was too hot to hold a sports meet yester2 day.
四 、弱言
in the encyclopedias.
(e) A himself can fin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in the encyclopedias. 根据关联原则 ,考虑到语境中 B 的感情因素
(不耐烦) ,结合对百科全书的常识 ,A 要理解 B 的 话语意义 ,必须补足前提得到 B 话语中的隐含前 提 (3) ,才能在此基础上推导出 B 所欲表达的隐含 结论 (4) :
(b) Encyclopedias contain rich knowledge about
everything.
(c) There are some introductions about this plant
in the encyclopedias.
(d) B hopes A himself can look up the knowledge
1986 年 ,Sperber 和 Wilson 在 Grice 语用学说 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理论 。该理论指出 :理解话 语的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 ,而人类认知假设的条 件是关联原则 ,关联是命题和一系列语境之间的 关系 。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 ,是 由于双方对认知环境具有共识 。也就是说 ,交际 的成功依赖于交际双方对彼此认知环境的显映 (manifest) 和互相显映 (mutually manifest) 。关联的 程度取决于话语所具有的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 所付出的努力这两个因素 。[1] Sperber 和 Wilson 宣 称 “: 当且仅当新的信息在某一特定语境中取得语 境效果 ,该新信息才算与该语境有关联 ;而且 ,取 得的语境效果越大 ,表明话语与该语境的关联越 强 。然而 ,语境效果并不能随意获得 ,它需要听话 人在推理思考方面付出一定的努力 。听话人需要 付出的努力越多 ,信息与语境的关联越弱 ;而需要 付出的努力越少 ,话语同语境的关联就越强 。[2]
致如下 :
(5) Encyclopedias are gold mines.
(explicated premise)
Encyclopedias contain rich knowledge about
everything.
(implicated premise)
A himself can fin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yesterday.
B : Yesterday the temperature reached 60 degrees centigrade. [5 ]
B 的话语“昨天气温高达 60 度”这个新信息 为旧信息“我听说你取消了运动会”提供了理由 , 并通过言之过甚的强烈语气加强了旧信息 ,根据 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A 补足 B 隐含前提 (12) , 推断出隐含结论 (13) :
business secret to his rival . B :X is a fine friend. [6] 在这段对话中 ,B 所提供的新信息与 A 的旧
信息发生矛盾 ,与事实恰恰相反 ,与现时语境属弱 关联 。A 要理解 B 的言外之意 ( 额外的语境效 果) ,必须拓宽语境 ,付出更多努力 ,才能得到话语 与语境的最佳关联 。B 的新信息与 A 的旧信息的 互相显映如下 :
推导弱言的话语意图属于说话人提供的新信 息与旧信息相悖 ,新信息排除了旧信息的情况。 例如 :
(14) A : Tom broke up all the furniture last night . B : He was a little intoxicated. [5] B 的新信息“他喝了点酒有点醉”同现时的语 境假设“他打坏了所有的家具”产生了矛盾 ,否定 了现时的假设 ,使听话人对说话人稍显不足的陈 述产生了怀疑 ,为了获得最佳的语境含义 ,A 拓宽 语境 ,补足 A 所隐含的前提 (15) ,得出隐含结论 (16) :
关联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解释隐喻等修辞格的 话语含义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
一 、隐喻
在言语交际中 ,很多情况下话语与语境的关 联较强 ,新的信息与语境假设相符 ,听话人无须付 出多少努力就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但在另外一 些情况下 ,新的信息与语境假设属不完全关联 ,使 现时的各种假设综合在一起 ,产生新的语境暗示 , 处理话语需要我们调用较多的语境假设 ,付出更 大的努力才能获得“额外的”语境效果 ,进而真正 理解话语 。下面涉及到的修辞格的话语解释就属
摘 要 : 应用关联理论 ,根据最佳关联原则 ,对隐喻 、反语 、夸张 、弱言等间接语言现象的话语意义进行明示
推理 ,以期得出上述修辞格话语的最佳语境含义 。
关键词 : 最佳关联 ;语境 ;话语含义 ;明示推理 ;修辞格
中图分类号 :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8504 (2000) 04 - 0075 - 03
(3) Encyclopedias contain rich knowledge about
everything.
(4) A himself can fin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plant in the encyclopedias. 由此 ,听话人以关联性为基础的推理过程大
(15) Tom wouldn’t have broken all the furniture
if he had not been drunken.
(16) He was heavily drunken. 在语用学领域中 ,对修辞格的话语语境含义 的推导模式进行系统语用阐释的理论可谓寥若晨
星 。本文作者不揣冒昧 ,运用关联论对此作一尝 试 ,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望同行专家不吝指正 。
plant in the encyclopedias.
(implicated conclusion)
二 、反语
对反语的话语意图的推导牵涉到新信息与旧
信息互相矛盾 、排除旧信息 、改变听话人认知语境
的情况 。例如 :
(6) A : It was his close friend X that betrayed this
ers.
(d) X is a disr供的信息) ,推断出 B 的话语“讽刺”意味 ,补足 了隐含前提 (8) ,推导出隐含结论 (语境暗示) (9) : (8) It is a shame to betray one’s secret to others.
据此 ,整个语言交际过程应是建立前提并由 此推导出结论的过程 。对话语的理解起作用的不 是话语交际时的具体情况因素 ,而是构成听话人 认知语境的一系列假设 。因为话语理解涉及两类 信息的结合和联系 ,即话语所含的刺激信号建立 的新信息和听话人认知语境中的旧信息 ,新旧信 息互相联系起来构成关联信息 。听话人根据关联 原则 、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关联信 息) ,在新旧信息所提供的前提下 ,借助演绎推理 而最终获得说话人的意图 。
(9) X is a disreputable man. 因此 ,上述对话的推理过程如下 : (10) X wouldn’t have betrayed the secret to oth2
ers.
(explicated premise)
It is a shame to betray one’s secret to oth2
关联论还认为 ,对话语的理解过程不仅是一
个推理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 。在 明示推理中 ,从言语行为的明说意义 (explicature) 中推导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一般要经过两个步 骤 :先推导出第一个隐含意义 ,即“隐含前提”(im2 plicated premise) ,再在隐含前提的基础上推导出 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隐含结论”(implicated con2 clusion) 。[4 ]
ers.
(implicated premise)
X is a disreputable man.
(implicated conclusion)
三 、夸张
对夸张的话语意图的推导属于新信息为旧信 息提供证据 、加强已有信息的情况 。例如 :
(11) A : I heard you had called off the sports meet
收稿日期 :2000 - 09 - 06 ;修回日期 :2000 - 11 - 10 作者简介 :王晓军 (1965 - ) ,女 ,山西霍州人 ,副教授 ,硕士 ,从事语言 、翻译研究 。
·76 ·
洛阳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 年
于后一种情况 。
语境的补足和选择是推导话语意图的关键 。
参考文献 : [ 1 ]Sperber &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2 nition[M] .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2 ]何自然. Grice 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 [J ] . 外语教学 与研究 ,1996 , (2) . [3 ]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ane Understanding [ M ] . London ,1986. [4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2000. [5 ]孙玉. 间接语言现象的两种基本类型[J ] ,外国语 , 1994 , (3) . [6 ] H. Paul Grice. Logic and Conversation [ M ] . In Syntax and semantice Vol. 3 : speech Acts. Cole , P. and Mor2 gan ,J . eds. Academic Press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