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PPT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PPT优秀课件

《七律长征》PPT优秀课件
七律·长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目录/DIRECTORY
01
课文背景
毛泽东(1893-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照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峙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巨险阻的英雄气势。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照。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照,十分奇妙。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巨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超出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这篇南
云南
贵州
四川
课后阅读或观看关于长征的文学影视作品
同学们下课
02
字词学习
熟练掌握今天学习的字词
03
课文解析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充满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_PPT课件

《七律长征》_PPT课件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 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 形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承 上 启 下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外作业
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 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首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的 英雄气概和百 折不挠的勇毅 精神。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三个 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 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苦,把千山万水都 看得极为平常。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困难。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 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 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 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 概括了 红军 长征 的 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 光辉战斗 中国工农 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革命英雄主义 显示了中国共 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 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 生命力 和 战斗力 。 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共38张PPT)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共38张PPT)

积累拓展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课后作业
• 背诵全诗。 •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
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 感态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谢谢
图? • 最后一句以“尽开颜”收篇有什么好处?
• 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领全诗
“不怕”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 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只等闲”充分展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的基调。
• 诗歌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课题很特别,特别在哪里?
“长征”是诗题,“七律”是旧体诗 的一种,表示这首诗的格律。 朗读的时候,“七律”与“长征”中 间要稍作停顿。
律诗每行有五个字的,也有七个 字的。这首是七个字的,称为“七 律”。
“七律”一般是八句话,两句为一 联,每一联都有一个名称。
感受“七律”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导入课文
导入课文
导入课文
长征路线图
导入课文
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 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卷首语
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 伦比的一次远征。
——[美]埃德加·斯诺
写作背景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前 夕激情挥毫而成的一首七言律诗。

《七律·长征》PPT优质课(共58张PPT)

《七律·长征》PPT优质课(共58张PPT)

民的名义”就有可能变成“名义的人民”。
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 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
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适合题意,③错误;未能通过验收说明认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 了个突然袭击,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 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 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 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 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积极地想办法战胜一
切困难。
小组互动来讨论
近年来,有人在网上诋毁“红军战士”, 你觉得这样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对。应该对老红军怀 着敬仰的心情,而不该 诋毁。
背诵指导
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先了解透彻本诗意 思,感受本诗情感。再条理地加以记忆,朗读 成诵,厚积以待薄发。
课堂小结
颔联
同桌交流:3、4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
法?体现出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02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CHAPTER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01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 征。
02
长征初期,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依然坚定信念,最终胜利完成 战略转移。
《七律·长征》的创作过程
1935年9月,毛泽东在翻越岷山时, 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七律·长征》。
往直前。
06 结语
CHAPTER
总结全文
七律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本课件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过程和 影响,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这段历史。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以及长征 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感想与思考
学习者在学完本课件后,应深入思考长征精神对当今社会的 意义,如何将长征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弘扬长征精神
该诗所表现的长征精神激励了一 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传承红色文化
该诗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作品, 传承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 定信念,对后世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启示奋斗精神
该诗所展现的英勇奋斗、不畏艰 险的精神品质,启示人们在面对 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
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学习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 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谢谢
THANKS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 《七律·长征》的内容解析 • 《七律·长征》的艺术特色 •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价值 • 结语
01 引言
CHAPTER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历史典故
诗中运用了大量历史典故,如“五 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等,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 蕴。
民族精神
诗中描绘的长征场景,体现了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民族精 神。
革命精神传承与弘扬
革命情怀
七律长征作为一首革命史诗,展 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辛与坚 韧,体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
《七律长征》完美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引言 • 七律长征原文解析 • 七律长征中的艺术手法 • 七律长征中的文化内涵 • 七律长征在现代社会价值体现 • 结语: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引言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 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
1.D 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对岷山这样的雪山也毫不
畏惧,甚至感到欣喜,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诗句意境分析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整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论遇到多少困难 和挑战,都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坚定 的信念。
英勇顽强
革命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红军对革命的忠诚和热 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比喻
诗中运用了多个比喻,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将红军长征 途中的艰难险阻比喻为细小的波浪和泥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 无畏和乐观精神。
象征
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通过描绘金沙江、大渡河等自 然景观,象征着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英勇奋斗。
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运用
作者简介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 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你可以参考以下模板,根据你的具体需求进行修改]=======================《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引言1. 介绍演讲者和演讲的目的2. 简要概括《七律长征》的主题和背景二、长征的起点: 哈尔滨1. 描述哈尔滨市的历史和地理特点2. 介绍长征开始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三、长征的第一站: 敌人的第一道防线1. 解释敌人第一道防线的意义和布置2. 详述红军是如何突破这道防线的四、长征的进军路线: 赤水河 - 大渡河 - 岷江1. 分别介绍赤水河、大渡河和岷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探讨红军在这些区域内面临的困境和他们所采取的策略五、长征的转折点: 阳宗坝1. 概述阳宗坝对长征的重要性2. 阐述红军为了突破敌人围困的策略和战术六、长征的终点: 陕北1. 描述陕北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情况2. 讲述红军在陕北建立根据地的过程和意义七、长征的意义与影响1. 总结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2. 分析长征对于世界革命的影响尾声1. 概括演讲内容和主题2. 激励听众对长征精神的思考和传承附件:1. 《七律长征》原始文本2. 长征途中的摄影作品集3. 相关历史文件和图片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法律规定的基本法律2. 《土地法》:中国土地管理和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3. 《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制作ppt时可能遇到技术问题: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学习相关技术2. 获取历史资料和封面图片困难:积极连系相关机构和个人,争取支持和合作3. 演讲过程中遇到意见不合的观众:保持冷静,耐心回答疑问,尊重不同意见=======================请注意,此模板仅供参考。

具体内容和结构根据你的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你的需求。

同时,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更多的章节和附件,使得文档更加完整。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背景介绍1.1 事件发生背景1.2 相关人物介绍1.3 历史背景分析二、事件经过2.1 长征开始2.1.1 出发地点和时间2.1.2 具体路线规划2.2 艰难行军2.2.1 风雪2.2.2 饥饿2.2.3 疾病2.3 战斗与困境2.3.1 战斗回顾2.3.2 困境与挫折2.4 最终胜利2.4.1 到达终点2.4.2 成为革命的象征三、影响及意义3.1 革命历史意义3.2 长征文化影响3.3 现代社会意义四、附件列表4.1 高清图片资料4.2 视频资料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注释1:宪法是中国的根本法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

- 注释2: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注释1: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 注释2: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等劳动条件的标准。

六、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6.1 艰难1:资料采集艰难解决办法: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联系当地博物馆等机构获取相关资料。

6.2 艰难2:演讲部份内容整理艰难解决办法:请专业演讲家提供演讲稿,并根据演讲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6.3 艰难3:活动场地选择艰难解决办法:与当地政府合作,寻觅适合的场地,并确保场地能满足活动需求。

附件列表:1. 长征队伍照片集2. 长征路线地图3. 长征纪实影片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注释1:宪法是中国的根本法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

- 注释2: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注释1: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 注释2: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等劳动条件的标准。

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1. 艰难1:资料采集艰难解决办法: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联系当地博物馆等机构获取相关资料。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长征以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深刻 的思想内容,展现了长征的艰辛和红 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激励了一代又一 代人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展望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七律·长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未来可以通过更深入的文 本分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挖掘其思想内涵和艺术 价值。
详细描述
这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万水千山”、“红军英勇”等,通过形象的 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赋予,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共鸣力。
语言和修辞
总结词
七律·长征在语言和修辞方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用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 加生动、形象、有力。
详细描述
这首诗在用词上非常讲究,如“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等,通过运用生动的形容词 、动词等词语,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 张、对仗等,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形象、有力。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红军已 经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了纪念 这一伟大胜利,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诗意解析
01
第一句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 等闲。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对长 征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强 调了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 难和挑战。
02
第二句解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 ,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翻越崇 山峻岭、跋山涉水的艰辛历程 ,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 风貌。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02
作者:毛泽东
03
04
创作地点:陕北延安
创作目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展现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风

第5课 七律长征 课件(共28张ppt).ppt

第5课 七律长征 课件(共28张ppt).ppt

字词学习
逶迤(wēi yí) 泥丸(ní wán) 云崖 (yún yá) 铁索(tiě suǒ ) 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朗读指导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面对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 应出来?
红军不怕困难,将困难视为平常。”不怕” “只等闲 ”这几个字可以反应出来。
2.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 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整体感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 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 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 困难。“远征” 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 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 “不怕”“只等闲” ,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 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 气度不凡的基调。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 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 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 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 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 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七律·长征》课件(共39张PPT)

《七律·长征》课件(共39张PPT)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生态旅游、评选乡贤等形式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优秀文化对农民的影响,促进农村生态宜居,推
进乡村治理有效。
( 奔 )腾 ( 1.6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四、教学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乌蒙磅礴走泥丸 。
喜踏岷山雪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 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
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品析词句3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用比喻手法言其渺小,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 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 象和精神伟力。

nàn(灾难)(遇难)(难兄难弟)
在困难( n)án和灾难( )n面àn前,他毫不退 缩。
词语解释
逶迤: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 气势雄伟的样子。 铁索: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同音字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大渡桥) 渡 (渡船)(远渡
重洋)
横过水面。如:摆渡
(温度)(风度)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
课文解读
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体
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总领全诗。意思是: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你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品析词句1
从“不怕”一词你感觉到什么?“远征”“难”这两个词 如何理解?
“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下笔 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 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毫无惧 色,顶天立地。

《七律·长征》课件PPT[人教部编版](10页PPT)

《七律·长征》课件PPT[人教部编版](10页PPT)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阵。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
例的壮举。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长征路线图
更喜/岷山/千里/雪,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 例的壮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
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伟丸。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韵味朗诵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
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 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25七 律 · 长 征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赤水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一方面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 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 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 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 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 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
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 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小波 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 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小练笔
诗句把五岭山脉 比作 细浪

乌蒙山
比作 泥丸
诗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 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
•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 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 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 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 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 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 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 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 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 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表现红军战 士乐观主义精神的 诗句?
哪两句用比喻和夸 张的修辞手法,反 五岭逶迤腾细浪, 衬出红军战士敢于 乌蒙磅礴走泥丸。 藐视并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和伟 大气魄。
飞夺泸定桥
红四团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 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 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 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 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诗意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令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 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
承 上 启 下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
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
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
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 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突破四道 封锁线 巧渡金沙江
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 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 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首联:总领全诗,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 五岭山脉、乌蒙山 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 金沙江、大渡河 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 喜悦 。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时写下的一首 •本课是 毛泽东在 诗.全诗生动地概述 二万五千里长征 时的艰难历 程,热情洋溢地赞颂 中国工农红军 不畏艰险、英 勇顽强的 革命英雄主义 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 么?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泸定桥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 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 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 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 根,铺上木板,就是桥 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 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 掉了,只剩下铁链。向 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 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 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 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 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 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 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 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 工事.
• 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 险主义错误路线在 党中央占统治地位, 抛弃了毛泽东的军 事路线,使红军处 处挨打。
王明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
资料袋
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 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 约二万五千里……其间他们历经无数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比喻 和 夸张 的修辞手法,用“逶 迤” 、“磅礴”形容 山的气势雄伟 ,这是 实际的山; 用“细浪” 、“泥丸”形容 山的渺小 ,这是 红军眼里的 的山。
表现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承 接 比喻夸张 形容绵延不断 “ 千 乌蒙磅礴 走 泥丸。 山”
• “暖”和“寒”相对照,突出了 红军战士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 大无畏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红军 的敬佩之情。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学习要求:
请大家自由 大声读读这 诗,把字音 读准,把握 好节奏。
五岭山脉、 乌蒙山、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五岭”,指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 大庾岭,在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 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 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 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 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பைடு நூலகம்
“大渡桥横铁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对偶
形容巍峨高大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 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 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 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 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 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 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 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 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 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七律· 长征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远征 磅礴
万水千山 逶迤 泥丸 云崖
岷山
25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 / 远征 / 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 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 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 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 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们 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远征难: 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 等闲:平平常常 “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 “千山”以五岭山和乌蒙山为代表。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 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 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 委命令一直在黔江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 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 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 年5月9日在树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 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 远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 的机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
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