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优质文档

合集下载

幼儿小班科学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幼儿小班科学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幼儿小班科学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教案主题:会跳舞的娃娃教案目标:1. 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设计实验,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四个小娃娃玩偶2. 小舞台3. 音乐播放器4. 手指灯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围绕娃娃玩偶展开讨论,询问幼儿对娃娃的认识和使用目的。

2. 探讨幼儿对娃娃跳舞的可能性和原理的想法。

实践活动:1. 将四个娃娃玩偶放在小舞台上,播放音乐,观察娃娃玩偶的反应。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娃娃玩偶在音乐的作用下的动作表现。

3. 提出问题:娃娃玩偶是如何跳舞的?为什么会跳舞?实验设计:1.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手指灯。

引导幼儿围绕实验目标展开讨论。

2. 依次将手指灯对准每个娃娃玩偶,观察娃娃跳舞的表现。

3. 让幼儿小组探索将手指灯放在不同位置、角度对照娃娃的影响。

4. 引导幼儿思考和总结,为什么灯光可以让娃娃跳舞?讨论总结:1. 引导幼儿回顾实验结果,总结灯光和娃娃跳舞的关系。

2. 提问:为什么灯光可以让娃娃跳舞?引导幼儿认识到娃娃里面有弹簧或机械装置,受到光线刺激后会运动。

3. 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换成其他光源,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延伸活动:1. 邀请幼儿尝试在家制作一些简单机械装置,探索其他能让娃娃跳舞的方法。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会跳舞的娃娃。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时,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思考,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跳舞的娃娃》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跳舞的娃娃》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跳舞的娃娃》教案:《会跳舞的娃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娃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机械娃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2. 分析机械娃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机械娃娃。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机械娃娃和他们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娃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Step 2: 学习(15分钟)介绍机械娃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对机械娃娃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Step 3: 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机械娃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从功能和结构上理解机械娃娃的运作过程。

Step 4: 制作(30分钟)组织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机械娃娃,提供一些简单机械零件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设计和组装。

Step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展示并演示他们制作的机械娃娃,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制作机械娃娃,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机械原理还不够理解,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较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拆分和讲解。

同时,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提供一些简单机械零件和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总体来说,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还是比较有效的。

小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娃娃精品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娃娃精品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娃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会跳舞的娃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探索简单机械原理,了解并制作会跳舞的娃娃,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原理,培养幼儿对简单机械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表达和分享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会跳舞的娃娃样品、剪刀、胶水、彩纸、吸管、绳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会跳舞的娃娃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会跳舞的娃娃,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尝试操作,观察娃娃跳舞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

结合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吸管、绳子等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交流。

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点评每组作品,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会跳舞的娃娃》2. 内容:制作原理制作步骤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跳舞的娃娃。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利用吸管、绳子等材料制作一个会跳舞的娃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

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制作不同类型的跳舞娃娃,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清晰度7. 随堂练习的指导与反馈8.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9.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10.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原理,将科学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幼儿园小班科学《会跳舞的娃娃》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会跳舞的娃娃》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会跳舞的娃娃》教案
一、教材准备
•《会跳舞的娃娃》图书
•会跳舞的玩具娃娃
•音乐播放器
•手工制作的简易舞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玩具娃娃的结构,了解其能够移动的部分。

2.通过观察和模仿,初步理解玩具娃娃如何实现跳舞动作。

3.发展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演欲望。

三、教学内容
1.玩具娃娃的结构及特点。

2.玩具娃娃如何通过连续动作完成跳舞动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认识玩具娃娃结构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娃娃的各个部分。

2.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娃娃可以活动的部分。

第二节:模仿玩具娃娃跳舞
1.教师将玩具娃娃放在简易舞台上,播放音乐。

2.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跳舞动作,并尝试模仿。

3.分组让幼儿自由发挥,进行小型表演。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表现,灵活处理教学节奏,保证教学效果。

六、延伸活动
1.让幼儿动手制作简易的玩具娃娃。

2.组织幼儿自行设计跳舞程序,展示给其他班级。

七、家长配合
•鼓励幼儿在家继续模仿玩具娃娃跳舞的动作,增加亲子互动。

八、教学心得
•通过这次科学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玩具娃娃的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扬这种教学方式。

以上是《会跳舞的娃娃》科学教学教案,希望能为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娃娃》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振动和音乐之间的关联性,能够通过制作简易舞蹈来展示此关联性。

2.学生培养从实践中获取乐趣和磨练观察和分析能力的能力。

教学准备:1.推荐准备一款可以播放音乐的设施,如音箱和播放器。

2.准备材料包括杆子、弹簧、细线、纸质绘画材料和其他需要的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振动和音乐之间的关联性1.首先,让学生围坐在一起,老师介绍振动和音乐的概念。

2.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敲打、叩击或弹拨不同物体的方式来感受振动,观察每个方法会产生何种振动。

3.可以让学生尝试把振动模拟成节拍,以及尝试模拟出音符或声响。

第二步:制作娃娃1.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杠杆和弹簧,并解释如何制作可以跳舞的娃娃(可以让学生在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

2.让学生对选用的细线进行观察,并解释如何使用线使得弹簧和杠杆形成真正的娃娃。

3.指导学生用纸及绘画材料创造自己心中理想的娃娃形象。

第三步:制作舞蹈1.推荐准备可以播放音乐的设施,如音箱和播放器。

2.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娃娃形象制作出一套简单又有趣的舞蹈。

3.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尝试如何让娃娃跳出音乐中的节奏来,构建跳舞场景。

第四步:表演和分析1.让学生依次来表演自己的舞蹈,其他学生可以聆听、观看并制作评价表格在表演后进行评选。

2.对学生进行深度剖析,关注音乐和振动在娃娃跳舞中的角色,以及都有哪些关联点。

3.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探索乐器和音乐的奥妙。

学生评价:学生将被鼓励表现自己的创造,赋予给予自己机会,由此获得活力和成就感。

通过参与自己制作的娃娃舞蹈表演,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音乐和振动之间的关联和交互作用,并从中获得学习乐器和音乐知识的动力和浓厚兴趣。

结束语:“会跳舞的娃娃”是一个超级有趣的科学教学应用,它涉及音乐、节奏和振动这些值得探索的科学领域,它充满了协作、自我发掘、共享和竞争可能性,可以轻松地让学生教科文化被严肃看待,同时又兼顾兴趣和玩乐体验,带来无穷的知识和启示。

2024年幼儿园《会跳舞的跳跳糖》教学设计

2024年幼儿园《会跳舞的跳跳糖》教学设计
1.幼儿欣赏跳跳糖的歌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跳跳糖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样跳的?最后它变成了什么?(欣赏老师唱)(如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再次范唱)
2.幼儿学唱歌曲。
(1)歌曲里的跳跳糖是怎么跳舞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把相应的图片放入图谱),一起来唱一唱。
(2)出示完整的谱子后,幼儿跟着谱子学唱。
经验准备:
1.活动前为幼儿准备水果味的跳跳糖让幼儿品尝,体验跳跳糖在嘴里的感觉。
2.丰富幼儿舞蹈时的肢体动作,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
活动目标:
1.能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跳跳糖跳舞的姿态。
2.能根据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动作,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3.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重点:
积极尝试各种跳法,能用肢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跳跳糖跳舞的动作。
想一想
①跳跳糖什么时候跳到巨人的嘴里去好呢?
②把刚才尾奏的.音乐也加到游戏里去,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小朋友自由想出不同的玩法和规则)
3、根据小朋友自己讨论创编的游戏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玩 法和规则游戏,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体验自由创编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会跳舞的跳跳糖》教学设计 4
活动目的
2024年幼儿园《会跳舞的跳跳糖》教学设计
幼儿园《会跳舞的跳跳糖》教学设计 1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前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为本次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科学教育活动:为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内容,我在活动开始前为幼儿丰富了我们吃糖的科学知识。比如,我们把糖吃到嘴巴里一段时间后,糖会融化,幼儿了解了这一知识点,会更好了开展游戏。
课后反思:
根据小班爱吃糖果的特点,将跳跳糖作为本节活动的题材。符合了《纲要》中所提到的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把跳跳糖代入课堂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了解跳跳糖。首先,用视觉观察跳跳糖的颜色、用听觉来聆听跳跳糖发出的声音、用味觉来品尝跳跳糖的味道,体验跳跳糖在嘴里跳动的感觉,让幼儿回顾各种感官经验用动作表现跳跳糖。

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糖宝宝》

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糖宝宝》

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糖宝宝》活动目标1.用肢体语言模仿跳跳糖,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2.发挥自身潜能,体验创造美与表现美的乐趣。

活动准备1.情境准备:水果王国布景2.材料准备:一个巨型大嘴(附录3)、电话、录音机、跳跳糖舞曲音乐磁带(附录1)、跳跳糖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

3.经验准备: (1)了解糖果的种类。

(2)熟悉舞蹈律动操(仅供参考,可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经验水平做调整)活动过程与效果一、去糖果王国做客教师:今天,糖果王国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出发吧。

1.观察各种各样的糖果问题:(1)你知道这些糖果的名字吗?。

(2)这些糖果哪些你吃过?哪样你没有吃过?提示:幼儿根据已有的相关经验说出各种糖果的名称,(如:有巧克力、花生糖、芝麻糖、棒棒糖、水果糖、棉花糖、软糖、跳跳糖等)老师重点强调跳跳糖。

2.品尝跳跳糖问题:(1)咦,这是什么糖?我们来尝尝,它和别的糖果是否一样?”(2)跳跳糖吃在嘴里感觉怎么样?提示:关注幼儿在品尝过程中是否说出它会在嘴里跳,因此叫它跳跳糖。

二、跳跳糖跳舞了1、播放跳跳糖舞曲,幼儿自由创编动作问题:请你试试看用动作表示跳跳糖在嘴里是怎样跳舞的?”提示:这一遍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创造表现,及时表扬敢于表现的幼儿。

2、用形象的动作表现跳跳糖跳舞的模样问题:(1)我们学过的哪些舞蹈动作可以表现跳跳糖。

(2)谁愿意用这些动作来试试看跳跳糖舞蹈的样子?提示:幼儿在创编中是否能用他所了解的舞步恰当地表现跳跳糖。

(如:蹦跳步、跳转步等,教师可在幼儿表演同时,在前示范领跳。

)并将身体各部位动作融入创编动作中。

教师及时表扬大胆创编的幼儿。

三、游戏:巨人吃糖1.电话铃声响起,巨人国王点名要吃跳跳糖,邀请跳跳糖宝宝去他大嘴里跳舞。

问题:(1)你想去做跳跳糖去巨人嘴里跳舞吧吗?巨人的嘴巴怎么样?(2)那么音乐响起,我们这些跳跳糖就跳进巨人的嘴巴里跳舞吧!提示:此环节让幼儿充分感知音乐角色——自己是一颗小小跳跳糖。

(电子版)-学前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7课《会跳舞的跳跳糖》主题班会设计教案

(电子版)-学前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7课《会跳舞的跳跳糖》主题班会设计教案

《会跳舞的跳跳糖》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正确进餐的方法,初步学习吃鱼的正确方法。

2、理解词:细嚼慢咽。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月饼,PPT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兔子妈妈的果园里长满了果子,我们去帮助提妈妈收果子吧。

(带领幼儿到果园收果子,要求找到一颗果子就来排好队)二、认知水果:你摘到的是什麽水果?看看你的是什莫水果是什莫颜色的?摸摸它感觉怎样?(粗糙和光滑)闻闻你的水果有什莫味道?三、分类:老师拿起一个橙子就吃,引发幼儿问题:要拨皮吃的。

你的水果怎麽吃?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带皮的和洗干净直接可以吃的。

) 将拨皮吃的和可以直接吃的放入两个不同篮内。

水果有很多的维生素营养,我们要多吃水果。

四、探索:把一只苹果、和一只香蕉从中间切开,比较有什麽不同。

有核的和没有核的水果。

教学活动,太极定痛丹 lizhu3.30 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了幼儿的实践活动和认知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动手、动眼、动鼻、动口、动脑来体验,从而感知什么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

整个活动从集体观察、讨论过渡到探索、体验,再到集体讨论,幼儿在获得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五、引伸:我把各种水果的图片放在区角活动中,请你帮助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我们正在进行的一级主题为我自己,结合秋天到了瓜果丰收,这一季节的丰富资源,进行了多吃水果这一二级主题的开展。

通过这一主题帮助幼儿解决:什麽是秋天、秋天有什莫、为什莫要多吃水果等问题。

这节课主要从感知体验入手,让幼儿初步的了解水果喜欢水果。

为今后的探索作铺垫。

活动反思自从投放了这些材料以后,可操作性的饺子吸引了更多的幼儿到娃娃家来玩。

孩子们不但给娃娃包饺子,还用饺子招待客人,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看到,幼儿对可操作性的材料比较感兴趣。

会跳舞的娃娃大班科学教案

会跳舞的娃娃大班科学教案

会跳舞的娃娃大班科学教案【导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培养科学兴趣和积极的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

娃娃大班科学教案是一种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节以「会跳舞的娃娃」为主题的娃娃大班科学教案,帮助儿童们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引言】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巨大改变。

为了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娃娃大班科学教案成为了儿童教育的一种常见方式。

通过科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创造,儿童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背景】娃娃大班科学教案是一种将科学教育与游戏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此次教案将针对儿童学习「会跳舞的娃娃」展开,目的是通过制作娃娃和学习舞步来了解舞蹈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激发儿童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案设计】一、教案目标:1. 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观察力;2. 了解舞蹈背后的科学原理;3. 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准备材料:- 纸杯- 橡皮筋- 彩色绒线- 纸板- 彩色纸张- 胶水、剪刀等。

2. 准备知识:- 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编排原则- 橡皮筋的弹性原理- 人体肌肉的运动原理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舞蹈视频,激发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问儿童们他们是否想知道舞蹈背后的科学原理。

2. 实践制作:2.1 儿童们分批制作简单的纸杯娃娃,可以利用彩色纸张和绒线进行装饰。

2.2 解释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引导儿童使用橡皮筋将纸杯娃娃的躯干与头部连接起来。

2.3 利用彩色纸板和胶水等材料,设计并制作娃娃的服装和发型。

2.4 让儿童们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娃娃,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舞蹈学习:3.1 分组进行舞蹈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舞蹈动作进行学习。

3.2 儿童们观察舞者的动作,并尝试模仿舞者的姿势和动作。

3.3 引导儿童们探讨舞蹈动作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平衡、重心转移等。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含反思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含反思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三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三节《会跳舞的娃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简单的电路原理,通过动手制作跳舞娃娃,感受电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简单的电路原理,知道电流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表达、分享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电路原理,动手制作跳舞娃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跳舞娃娃制作材料(电池、导线、马达、娃娃模型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套跳舞娃娃制作材料,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会跳舞的娃娃,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猜测娃娃为什么会跳舞。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简单的电路原理,让幼儿了解电流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

3. 动手制作跳舞娃娃(10分钟)教师演示制作过程,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制作。

4.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会跳舞的娃娃》2. 内容:简单电路原理制作跳舞娃娃步骤电流使物体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跳舞的娃娃,并和家人分享制作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针对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其他物品制作电路,观察不同物品的导电性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电路原理,动手制作跳舞娃娃。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探究兴趣。

会跳舞的糖大班科学教案

会跳舞的糖大班科学教案

会跳舞的糖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跳舞是一项富有艺术性的运动,它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还能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和自信心。

糖大班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工具,它结合了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探索如何利用糖大班来教授孩子们跳舞的科学原理,通过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和趣味的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跳舞的技巧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跳舞对身体的锻炼和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2. 理解跳舞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如重心平衡、力的运动和加速度。

3. 利用糖大班进行实验,观察跳舞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和相互关系。

4. 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拉伸和热身运动,准备开始跳舞实验。

2. 跳舞的物理原理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跳舞时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如重心平衡、力的运动和加速度。

可以通过图示或实例来加深孩子们的理解。

3. 利用糖大班进行实验:将糖大班贴在孩子们的身体不同部位,让他们进行跳舞实验。

观察糖大班的运动情况,结合上述物理原理,引导孩子们思考不同舞蹈动作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和影响。

4. 舞蹈技巧的教学: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选取适合的舞蹈技巧进行教学。

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并将其与物理原理相结合,加深他们对跳舞科学原理的理解。

5. 创作舞蹈表演:让孩子们分组合作,自行创作一个小型舞蹈表演。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舞蹈元素和动作组合,同时考虑到物理原理的影响,使舞蹈表演更加具有创意和科学性。

6. 舞蹈展示与分享:安排一个小型的舞蹈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同时,鼓励孩子们分享在跳舞实验中的观察和体会,加深对跳舞科学教学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效果评估1. 问答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与孩子们进行问答互动,了解他们对跳舞科学原理的理解深度。

2. 实验记录:要求孩子们记录跳舞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包括糖大班的运动情况以及自身体会。

会跳舞的娃娃大班科学教案磁铁

会跳舞的娃娃大班科学教案磁铁

会跳舞的娃娃大班科学教案磁铁引言:磁铁是一种常见的物体,它具有磁性并能吸引铁、镍等物质。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教授有趣的科学实验来帮助孩子们理解磁力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会跳舞的娃娃来进行大班科学教学,通过利用磁铁与娃娃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索和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和原理,理解磁铁与铁物质之间的吸引力。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磁性的存在并观察磁力的作用。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实验和交流。

二、教学准备1. 会跳舞的娃娃(可用简单的人偶、纸牌或其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代替)。

2. 磁铁(小型磁铁即可)。

3. 铁质或镍质的小物件(如小纸片、铁簪子等)。

4. 实验记录表格。

5. 歌曲或音乐资源(用于提高兴趣和加强教学氛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孩子们回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磁铁,并询问他们对于磁铁的了解。

可以通过问答、展示磁铁物品等方式,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物体具有磁性吗?我们如何知道一个物体具有磁性呢?2. 实验环节:a. 分组实验: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磁铁和一些小物件。

b. 实验要求:请孩子们用磁铁吸引小物件,并观察它们之间的作用。

c. 实验记录:引导孩子们使用实验记录表格来记录他们的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d. 讨论和总结:组织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并引导孩子们总结磁铁和小物件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例如:小组1用磁铁靠近纸片、小组2用磁铁靠近铁簪子等。

3. 制作娃娃舞台:a. 引导孩子们使用各种材料(纸板、彩纸等)制作舞台,舞台上可以放置一个会跳舞的娃娃。

b. 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运用磁铁和娃娃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娃娃能够跳舞。

c. 孩子们可以自由尝试,根据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设计娃娃的舞蹈动作。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含反思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含反思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奇妙科学》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中的第二个活动《会跳舞的娃娃》。

内容主要包括: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发现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会跳舞的娃娃教具一套,演示用娃娃一个。

2. 学具:每组一套会跳舞的娃娃材料,包括娃娃、绳子、吸管、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会跳舞的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娃娃会跳舞?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操作,制作会跳舞的娃娃。

每组展示制作的会跳舞的娃娃,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会跳舞的娃娃》2. 内容:(1)观察与思考:为什么娃娃会跳舞?(2)制作原理:绳子、吸管的运用,改变娃娃的重心。

(3)动手操作:制作会跳舞的娃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跳舞的娃娃,并和家人分享制作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绳子、吸管剪裁不当等问题。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制作会跳舞的娃娃?(2)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会跳舞的娃娃,并分享制作心得。

(3)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制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和深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亲子互动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重点应聚焦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掌握会跳舞的娃娃的制作原理。

会跳舞的跳跳糖大班教案

会跳舞的跳跳糖大班教案

会跳舞的跳跳糖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跳跳糖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跳跳糖,了解跳跳糖的外观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跳跳糖的外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跳跳糖的特点:会跳舞、口感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跳跳糖的外观特点。

2. 问答法: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引导幼儿了解跳跳糖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出示跳跳糖,引导幼儿观察外观特点。

2. 邀请幼儿品尝跳跳糖,感受其口感。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跳跳糖。

2. 评价: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跳跳糖的认识。

第二章:跳跳糖的舞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跳跳糖会跳舞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跳跳糖跳舞的原因:二氧化碳的释放。

2. 实验操作:观察跳跳糖跳舞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法:让幼儿参与实验,观察跳跳糖跳舞的过程。

2. 创意表达法:让幼儿通过舞蹈表现跳跳糖的跳舞过程。

四、教学步骤:1. 讲解跳跳糖跳舞的原因,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

2. 邀请幼儿参与实验,观察跳跳糖跳舞的现象。

3. 引导幼儿通过舞蹈表现跳跳糖的跳舞过程。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画一画跳跳糖跳舞的画面。

2. 评价: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跳跳糖跳舞的认识。

第三章:跳跳糖的手工制作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习制作跳跳糖的手工制品。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跳跳糖手工制品的制作方法。

2. 创意表达: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自己喜欢的跳跳糖手工制品。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示跳跳糖手工制品的制作方法。

2. 创作法:让幼儿自主创作,制作跳跳糖手工制品。

四、教学步骤:1. 讲解跳跳糖手工制品的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

2. 邀请幼儿动手制作跳跳糖手工制品。

3.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喜欢的跳跳糖手工制品。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娃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奇妙的科学》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会跳舞的娃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探究电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通过制作跳舞娃娃,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电能转化为动能的基本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制作跳舞娃娃,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跳舞娃娃模型、电池、电线、音乐播放器、实验材料等。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手工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跳舞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这个娃娃为什么会跳舞呢?”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电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

(2)教师示范制作跳舞娃娃的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合作制作一个跳舞娃娃。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会跳舞的娃娃》2. 内容:(1)电能转化为动能(2)跳舞娃娃制作步骤(3)科学探究:观察、思考、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跳舞娃娃,并和家人分享制作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尝试其他科学小制作,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2)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索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跳舞娃娃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会跳舞的跳跳糖大班教案

会跳舞的跳跳糖大班教案

会跳舞的跳跳糖大班教案会跳舞的跳跳糖大班教案1活动目的1、能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的动作和音乐节奏。

2、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1、《会跳舞的跳跳糖》歌曲磁带。

2、跳跳糖若干袋。

活动过程:开始部分音乐律动基本部分: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喜欢吃糖吗?都吃过什么样的?二、魔术箱变出神奇的糖---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学一学多种感官了解跳跳糖。

1、师:老师可以变出神奇的糖。

(变出跳跳糖)1)看一看:什么样子的?2)尝一尝:提问:自己吃的是什么味道的跳跳糖?吃到嘴里后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样的感觉?《甜甜的、酸酸的、还会跳等》三、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跳跳糖。

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会跳舞的跳跳糖》师:小朋友能用动作告诉大家跳跳糖如何跳舞?比较跳跳糖跳舞时前后的变化。

1)欣赏歌曲《会跳舞的跳跳糖》鼓励幼儿自由跳来学学跳跳糖会怎样跳舞呢?(随音乐任意跳)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跳的方法,注意要有节奏体现跳的感觉。

(请幼儿个别表现,鼓励同伴相互模仿)1、师:小朋友都跳得太棒了,刚才老师发现ХΧ小朋友是这么跳的,(双脚蹦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2、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跳得不一样的,(双脚蹦跳步与单脚蹦跳步)。

(踵趾小跑步)前一步后一步再跳三下,动作要轻,慢慢得跳。

四、比较跳跳糖跳舞前后的变化---探索节奏跳。

高低跳五、变成跳跳糖---有节奏的表现跳跳糖跳舞的姿态师:开动你的小脑筋,加上你的手的动作,跳得就更棒了。

别忘了,跳跳糖吃到最后会怎样?(融化)请你来做做融化的动作,真象。

六、巨人大嘴巴游戏---师幼共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师:让我们变成跳跳糖到巨人的大嘴巴里跳吧。

(幼儿围成圆)嘴巴好大呀,在它嘴巴里跳舞一定很好看,你们准备好了吗?点点糖、点点糖、点到谁、谁是糖、一个糖、两个糖......注意提醒幼儿要用各种跳的动作表现跳跳糖跳舞的姿态,听清音乐中跳跳糖什么时候跳进、跳出大嘴巴{幼儿听音乐当唱到“跳到嘴里”时幼儿跳进大嘴巴,当唱到“不见了”时幼儿跳出大嘴巴。

(完整版)-学前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7课《会跳舞的跳跳糖》教案总论

(完整版)-学前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7课《会跳舞的跳跳糖》教案总论

《会跳舞的跳跳糖》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2、会比较长短。

3、对探究动物感兴趣。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小鼓一只,哑铃制作的肉骨头若干,供幼儿爬行的大草坪、独木桥若干座。

小猫、小鸡、小鸭、小狗的图片贴在小椅子上为小动物的家,放置于场地四周,小狗头饰一只,录音机、磁带若干。

活动过程一、热身运动,初步体验拥抱的快乐。

1、播放音乐,请幼儿听教师口令作不同的动作走、跑、跳。

师:孩子们,我们学着小动物的样子,一起来锻炼身体吧! 小鸡小鸡走走、小鹿小鹿跑跑、小兔小兔跳跳、小象甩着鼻子走2、师:你们还会学哪些小动物的样子呢?(如:老虎、青蛙、马儿、小鸭等)我们再来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锻炼身体吧!但老师有个要求:当音乐停止的时候,请你们马上去找一个好朋友拥抱在一起,拥抱时要注意安全,可不要把小伙伴碰倒了,好吗?3、提问:你和谁拥抱在一起?你觉得好朋友拥抱快乐吗?你是怎样拥抱的?教师小结:拥抱有很多不同的姿势,可以搂住脖子抱,可以搂住腰抱,可以胳膊上下抱。

有这么多的办法和好朋友拥抱,和好朋友拥抱什么感觉?(很舒服、很快乐)二、组织幼儿利用废旧报纸玩快乐拥抱的游戏1、探究尝试两人平衡站立在报纸上。

师:小朋友的小手放下来,休息一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报纸。

我们今天和报纸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动物园要招开联欢会,我们变成小动物一起来参加吧!我们把报纸变成一个神奇的宝地。

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

引出今天的主题,创设情景,活骨祛湿丸 lizhu3.30 激发幼儿学习如何做客,在娃娃家中幼儿进行模仿,孩子知道了怎样去做客,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教师摆放报纸,圆圈状)请两个小朋友试一试,刚才我们是在地面上拥抱的,在报纸上可以两人拥抱吗?请两位小朋友试试看,小脚是不是都能踩在了报纸上呢?(请两名幼儿尝试)2、将报纸平铺,根据鼓声的指令做动作(1)师:我们现在一起学着小动物的样子在宝地周围游戏吧,我们一起试一试,先找好自己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样拥抱最舒服。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跳舞的娃娃》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跳舞的娃娃》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跳舞的娃娃》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交流等方式,初步认识舞蹈和芝士。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

3.节约资源,倡导环保。

学情分析此次授课的班级是一群小学生,年龄在3-6岁之间。

孩子们对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强烈的兴趣,并且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本次科学课的主题是《会跳舞的娃娃》。

教学过程1.导入/前置活动1.讲解:科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未知的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会跳舞的娃娃”,我们来看看一段舞蹈视频吧。

2.观察:播放一段有节奏感的舞蹈视频,让孩子们感受舞蹈的美和节奏的感觉。

3.提问:大家觉得这个舞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教学中心1.实验:让孩子们分组进行一个小实验——制作“跳舞的娃娃”。

2.操作:每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废旧纸张和棉线等材料制作出来一个可以跳舞的娃娃,并且在娃娃的身上添加上一些装饰品,让它更有生命力、更好玩。

3.讲解:在孩子们制作娃娃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科学知识,比如轻量级材料的选择、娃娃的重心等等。

3.总结/拓展1.回顾:接下来,我们让每组的孩子将自己制作的娃娃放在桌子上,同时让另一个小组来观察这个娃娃能否跳舞。

2.拓展: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思考如何让娃娃跳得更高、倒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次《会跳舞的娃娃》的教学,我发现小学生们对实验和探索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非常享受制作跳舞娃娃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认识到科学知识。

另外,从制作跳舞娃娃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他们的美术素养,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环保效果。

未来我还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获得乐趣。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跳舞的娃娃》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跳舞的娃娃》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跳舞的娃娃》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并能够感受舞蹈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观察舞蹈中的动作和姿势。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舞蹈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完成一段简单的舞蹈。

教学准备•音乐设备和音乐《会跳舞的娃娃》。

•集体练习时需要安全开阔的空间。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先播放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舞蹈的美。

感知(10分钟)1.与学生讨论观察到的舞蹈动作和姿势,引导学生认识到舞蹈是由不同的动作组成的,并且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2.播放音乐《会跳舞的娃娃》,让学生随音乐摆动身体,感受音乐带来的舞蹈欢乐。

理解(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几个常见的舞蹈动作,例如旋转、跳跃、摇摆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动作的呈现方式。

2.播放《会跳舞的娃娃》音乐,引导学生观察音乐中的动作,鼓励他们模仿,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实践(20分钟)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舞蹈动作进行练习,并编排成一个小节目。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如何配合和呈现各自的舞蹈动作,鼓励他们合作并提出建议。

3.每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小节目,全班带着音乐观看,并对其他小组的表演给予鼓励和欣赏。

反思(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询问他们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与学生讨论合作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在团队中要互相尊重和配合。

3.鼓励学生表达对自己及其他同学表演的欣赏和赞赏之词。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在激活自己的肢体动作能力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舞蹈是一门需要技巧和表达能力的艺术形式,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与其他小组的交流和观摩,学生们也对不同舞蹈动作和表演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舞蹈知识,引导他们动手尝试更多的舞蹈动作,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题目: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一、活动目标:幼儿通过磁铁游戏活动,感知磁铁能吸引铁的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适用对象:大班幼儿
三、活动所需资源:
磁铁、糖纸、铁钉,铁垫片、牙签、橡皮泥、镜子、塑料板、纸板、书
四、活动过程:
幼儿讨论制作方案
用彩色糖纸做娃娃的衣服,用糖纸的一端拧出一个娃娃头,下边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问题:
怎样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

用同种材料给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试一试:让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来
(1)把铁钉倒放在镜子上,将糖果娃娃套在钉子上,用磁铁在镜子下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将糖果娃娃用两根牙签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将铁垫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后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了。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铁定套上铁垫片,再将铁钉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铁在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了。

试一试,薄厚不同的各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在舞台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镜子、塑料板、纸板集中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可以动。

(2)用镜子、厚书叠加起来,糖果娃娃有时能动,有时不能动。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动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动得越快,随着舞台的家厚,糖果娃娃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部动。

活动分析与反思:
此节教育活动的设计来源于幼儿平时喜欢的磁铁玩具和游戏,在活动中亲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磁铁吸铁的特性,从而满足了孩子们玩的愿望从中又学得科学知识。

以糖果娃娃为主线,贯穿幼儿的整个探究过程。

教学环节的组织来看活动以幼儿的探索为主,以幼儿探索发现交流成功及失败的经验——观察不同的地方——借鉴实验再探索。

活动过程安排较为合理。

,我们总是说科学活动很难上,因为科学活动中的意外与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了。

一个细小的环节没有考虑到就有可能影响全局。

活动开始之前,我做了多种设想和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活动后的反思,磁铁的特性仅仅是吸铁吗?蜡除了能够吸铁还具有什么作用?这是磁铁带给我们思索的问题。

另外,鼓励孩子想出更多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