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映象单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美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了美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以及主要的国家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美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美洲地理知识方面,学生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特点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掌握美洲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以及主要的国家等内容;学会阅读和分析美洲地图,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和分析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地理环境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美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点,使学生深入掌握美洲地理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知识,对新旧知识进行衔接。
提问:你们对美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等。
通过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材料,介绍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知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美洲地理特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了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内容包括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发展、城市以及主要国家等。
本节内容是对美洲的整体概述,为学生后续学习美洲各国地理特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对大洲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美洲相对于其他大洲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对其认知程度较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去认识和了解美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能够正确绘制美洲地图。
2.使学生掌握美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3.让学生了解美洲的人文环境,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分布、主要国家等。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美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3.美洲的人文环境,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分布、主要国家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美洲的典型国家,使学生了解美洲的人文环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美洲的认识和了解。
4.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美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洲地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教学图片。
2.收集美洲的典型国家案例资料,如美国、巴西等。
3.准备与美洲相关的视频资料。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
讲解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美洲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美洲地理特点的掌握程度。
初中地理_《美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2.利用南北美洲地形图,分别了解两大洲在地形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理解分析美洲地形对其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采取对比、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异同点和对地形的影响。
教学突破“新大陆”部分可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探索者的梦想”P8—P9,及地理课本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自然所经历的艰难漫长过程,并从中体会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
同时充分利用美洲地图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白令海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和西印度群岛等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这一难点可借助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加以说明来突破。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可采取学生分组自学、讨论为主的方法结合地形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列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并完成知识的迁移。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划分及拉丁美洲的概念4.组织学生分组自学课本内容,阅读课本有关的图表,尝试设计表格,对“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4.探究学生分小组,借助课本的图表及课文内容进行自学、设计表格,并讨论、分析、相互合作、补充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主要讲述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掌握美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美洲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国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难点: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洲各国之间的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美洲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国之间联系的课件。
2.地图:准备美洲地图,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3.视频资料:准备美洲各国风光、文化等方面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课件,分别展示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美洲》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了美洲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丰富,知识点广泛,旨在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美洲地理特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大洲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对美洲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美洲的一些国家如美国、巴西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他国家的认识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掌握美洲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地理特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2.美洲的国家分布、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洲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美洲的一些典型国家,如美国、巴西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洲的人文历史、经济、文化等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美洲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准备好解答资料。
3.准备好教学课件,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对美洲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美洲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让学生对美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针对美洲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内容,设计一些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主要介绍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美洲各国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美洲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美洲各国的认知,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2.难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美洲地理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各国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课件。
2.图片:准备相关美洲景点、地貌、人物的图片。
3.视频:准备相关美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美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各国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城市、农业等),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历史。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美洲》教案、教学设计
1.增强学生对美洲地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关爱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3.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其国际视野。
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创设情境,讲述一个关于美洲探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动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洲的自然环境。
2.介绍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分析各国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及与我国的外交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地图、地理图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素养。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美洲旅游攻略、开展美洲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拓展。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趣。
3.作业提交后,教师应及时批改、反馈,指导学生改进,以提高作业质量。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4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4主要介绍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美洲各国的发展状况。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美洲各国的发展状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美洲的地理知识了解较少,对美洲的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美洲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发展状况;能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美洲的地理分布、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文字资料,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2.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城市、文化等。
3.美洲各国的发展状况,如经济、政治、社会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洲国家,分析其人文地理特征和发展状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美洲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设计好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问题和讨论话题,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3《美洲》全章节教案
§1.3美洲(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事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
板书:第三节美洲二、教授新课㈠新大陆(简单介绍,以趣味为主。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2.读图1-31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北美洲: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1主要介绍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美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对美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非洲、欧洲等大洲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大洲地理学习基础。
但美洲地理较为复杂,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可能对部分内容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洲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洲地理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各国的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2.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及其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美洲地图,使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基本知识;2.资料查询: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美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美洲地理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洲国家,分析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提高学生对美洲地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洲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相关案例分析题和小组讨论题目;3.准备课堂讲解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使学生对美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初中地理_美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中的第三节。
从内容上看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内容繁多,知识点也多。
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了解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知道分析美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人文环境需从大洲的居民特点、国家分布、大洲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方面进行。
因此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列表比较等方法,化繁为简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最后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的差异。
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及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2、复习目标:(1)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制定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①能结合地图描述美洲的地理位置②结合地形图能描述美洲地形特点③运用图表叙述美洲的气候特点④理解美洲主要河流的特点(2)重难点:结合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美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努力把教材内容问题化;充分利用世界地图、美洲地形图、美洲气候图、四大河流简图及各种直观图片等,提高学生读图判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之前已经复习了亚洲、欧洲和非洲之后,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大洲地理特征的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读图、识图及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能力,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所学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空间概念还不强,识图分析的能力还不高,对比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也有带进一步培养。
这是本节乃至本章复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在。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应多注重学法指导,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主要介绍美洲的地理特征、美洲各国的人文地理特点以及美洲与中国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需要学生掌握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美洲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美洲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点,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同时,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掌握美洲各国的人文地理特点;了解美洲与中国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
2.美洲各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3.美洲与中国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洲的地理特征。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洲各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3.案例分析法:分析美洲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下地理教材。
2.教具:地球仪、地图、图片、多媒体设备。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洲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球仪和地图,展示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让学生对美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
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美洲的多样性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掌握美洲的特点。
此外,学生可能对美洲的某些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全面认识美洲各国的特点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基本知识,能识别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美洲的多样性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洲各国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美洲各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洲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美洲的某一国家或地区为例,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美洲的多样性。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对美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地图等教学资料。
2.美洲各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3.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美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美洲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资源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美洲的多样性。
山东省邹平县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
山东省邹平县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3,主要向学生介绍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洲的风土人情。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题,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美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美洲的地理特点、人文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地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地理知识。
2.难点:美洲地理特点、人文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美洲的典型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及相关资料。
2.美洲地图、图表、图片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4.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美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主要介绍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洲地理的兴趣。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美洲的具体地理特点,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美洲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美洲地理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洲地理特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教学PPT。
3.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世界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洲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练(10分钟)针对美洲地理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如:“美洲的地形特点是什么?”,“美洲的主要河流有哪些?”,“美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等。
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点评和讲解。
教学设计美洲映象——北美歌曲
学生回答:表现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唱
学生回答
1、歌词创编(分组讨论创编)
学生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分组表演
师生点评
学生学唱红河谷
学生排演,教师指导
学生展示
PPT
直接导入令课题明确。
在聆听、歌唱、创作的音乐活动过程中感受北美音乐作品,理解歌曲内涵,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演绎歌曲。激发探索外国音乐的兴趣,拓宽音乐视野,培养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观看视频导入,明确欣赏歌曲,并说说歌曲表达了作曲家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介绍福斯特及歌曲创作背景。1分
3)学唱歌曲片段,进一步体验音乐。2分
4)拓展:歌词创编
★创编时循环播放创编部分音频。3分
5)学生表演,师生点评。3分
三、演唱与拓展:13分
1、学唱歌曲《红河谷》7分
1)欣赏歌曲,并说说歌曲表达了作曲家怎样的思想感情。
2)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首歌曲是19世纪美国文化的杰出代表——被称为“美国民歌之父”的福斯特创作的,当时作曲家福斯特正远离故土,在外谋生。因为思念家乡亲人,无以排遣,就写了这首《故乡的亲人》以表达思乡之情。该曲音乐情绪委婉哀伤,旋律深沉动人,堪称思乡歌曲中的经典。
普雄学校第二届“普陀杯”评优课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课题
美洲映象——北美歌曲
课时数
一课时
执教者
王翚
上课时间
11月13日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作品皆为名家名作,选材广泛。有美国早期的乡村歌曲、民歌、加拿大民歌,以便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生分析:1、七年级学生活泼,爱好音乐,学习积极性高,敢于发言。但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可能紧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 美洲映象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
主题单元名称
美洲映象
学生年级
七年级
学生人数
40
专题:
实施前
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师制作《美洲音乐》的资源网站
相关图片、视频、音频、文字
各种美洲音乐文化的实物资源
吉他、打击乐器、口风琴、牛仔服饰
查阅各类书籍与杂志
实施中
活动分组
学习记录表
小组填写选择的主题、理由、成员、分工、活动计划
指导网络搜索
乐
安排学生讨论
指导并安排学生制作主题小结报告
电子小报、ppt演讲稿、网页等形式
实施后
归还设备、书籍
小组间交流主题小结报告
进行小组评价
美洲映象单元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七年级第一 学期第三单元“美洲映象”。乐曲《自由探戈》是阿根廷作曲家“皮 亚佐拉”为大提琴和乐队(钢琴、六角手风琴、小提琴、贝斯、)所 作的艺术性很高的探戈音乐。音乐主题旋律连贯悠长,阿根廷探戈节 奏动感热烈,整首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激情。
2、小创编《新自由探戈》 3、简单了解探戈舞特点
2、了解探戈音乐文化。 3、熟悉并会演唱《自由探戈》主
题旋律;在音乐中恰如其分的 拍击探戈节奏。
4、教师、学生再创编,改编《新 自由探戈》。
5、了解、模仿简单的探戈舞动作。 6、课后自主探索其他“探戈”节
奏。
1、用正确的情绪、适当的声音演
1、 欣赏、学唱加拿大民歌【教学Fra bibliotek标】5
1、 学习了解“阿根廷探戈”音乐及节奏特点。 2、 听赏《自由探戈》,了解阿根廷探戈的乐队构成、背景文化, 著 名作曲家“皮亚佐拉”。 3、 熟悉《自由探戈》主题旋律,用连贯饱满的声音演唱主旋律。 4、 了解探戈舞蹈的特点,学习几个“探戈”的基本动作。 5、 通过《自由探戈》了解阿根廷地域风貌和人文背景,感受音乐 传递的文化信息。 6、 通过听赏、模仿、实践,掌握“阿根廷探戈”的韵律,激发学 生探索其它探戈音乐、节奏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阿根廷探戈”节奏重音的掌握。 2、《自由探戈》主题旋律的学习与演唱。 3、阿根廷探戈舞基本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 1、 用饱满的气息演唱出《自由探戈》中的长连音线条,精准的切
环节设计说明: 通过老师演奏的《化妆舞会》,让学生初步感受“探戈”独特的异国情调。 教师通过节奏重音的感受,直接切入课程重点;学生通过模仿感受节奏韵律, 初步体验探戈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对于“探戈”音乐产生初步、直观的印象。
第五单元 美洲印象
第五单元美洲印象教学内容:一、欣赏日出《大峡谷组曲》选曲阿路路(哥伦比亚歌曲)五彩缤纷(墨西哥歌曲)二、唱歌:红河谷(加拿大歌曲)教学课时:二课时教材分析:一、日出(《大峡谷组曲》选曲)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创作的《大峡谷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在乐曲中,格罗菲用音乐描绘大峡谷中变换无穷的奇异景色,他用多变的配器手法,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色调,像绘画—样表达了自己的丰富想象力,使爵士乐和交响乐融为一体,展现了大峡谷的奇妙景色。
二、《红河谷》是加拿大民歌,歌曲是17世纪开发北美洲的情景,歌曲四个乐句,节奏相同,均为弱起小节,旋律优美,细腻感人。
三、《阿路路》是哥伦比亚的一首摇篮曲。
诗意的歌词,动感的节奏,是典型的摇篮曲风格的歌曲。
四、《五彩缤纷》是一首墨西哥歌曲,单一部曲式,以流畅的旋律,舞蹈的韵味,统一的风格表达了墨西哥人民对家乡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一、聆听《大峡谷组曲》第—乐章〈日出〉,感受大峡谷日出美丽而奇妙的景象并简要了解作曲家描绘这种景象运用的音乐手法。
二、感受《红河谷》所表达的音乐情感,能用自然、圆润的歌声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聆听《阿路路》、《五彩缤纷》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和音乐风格。
四、简要了解美洲的音乐风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用接纳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外来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对本单元的作品有正确的感受。
二、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了解美洲的音乐文化,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内容:一、音乐欣赏《大峡谷组曲——日出》。
二、美国音乐介绍。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大峡谷组曲一日出》感受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日出美丽而奇妙的景象。
二、通过学生参与、讨论、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景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了解美国其他风格的音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对音乐所描绘的大峡谷日出美丽而奇妙景象的感受。
二、了解描绘大峡谷日出美丽而奇妙景象的音乐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爵士乐的代表之作,了解作曲 家格什温,熟悉《蓝色狂想曲》 主题旋律,及布鲁斯音。
5、理清美国音乐的发展脉络与音 乐风格特色。
第二课时 《热情奔放—— 自由探戈》
第三课时 《红河谷》
1、欣赏作品《自由探戈》
1、听赏、感知“阿根廷探戈”节 奏特点。
《美洲映象》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选择】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乐七年级第一学期 【单元设计说明】
一、 教材分析 “自由探戈”选自上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单元的主
题是“美洲映象”,以美洲地域音乐文化构成的音乐文化主题。单元课程设计既 要呈现美洲音乐特点与风格,还要凸显美洲国家的地域风貌和人文背景,激发学 生探索外国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相关知识面。
【学情分析】 本课为包含欣赏、演唱、舞蹈环节的综合课型,涉及到一系列听觉、 视觉、动觉、思维等综合性学习反馈。本次教授的班级部分学生有一 定音乐基础,喜爱音乐,有一定的审美感悟力,课堂反应积极,敢于 表现。绝大部分同学对于“探戈”这种南美风情的音乐了解并不多, 对于探戈音乐的节奏重音、风格特点、表现形式都很陌生。我紧密围 绕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设计教学,从“感 知”为切入,在导入环节就设计了节奏模仿,从课程一开始先进入主 题,用手风琴现场演绎一段探戈音乐,让学生对于“阿根廷探戈”有 最直观、快速的感受,促进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在课程中鉴赏学 习,对阿根廷探戈音乐、文化、舞蹈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师生合作 的再创作表演,等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探戈” 风情和探究更多风格的“探戈”音乐。
1
信息,从世界音乐文化中汲取养分,树立多元音乐文化观。 三、单元设计思路解析
紧紧围绕《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从“感知、表现、鉴赏、创造” 四主题设计课程,并从情意、实践两方面落实思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 生浸润在充满艺术美的音响中,愉悦身心,满足情感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 艺术综合素养,引发想象和激发创造力,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彰显个性。
七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音乐艺术的认知与审美,有一定的自觉探索 实践的能力。对于音乐基本理论有一定的积累,对于音乐艺术所表达出的情 感能产生共鸣。教师要善于引导,从学生兴趣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培养深入探究的学习能力。
我校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热爱歌唱,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器乐与舞蹈基础。 “美洲映象”这一单元,介绍了美洲不同风格的经典音乐,节奏型,动听的旋律, 或动感或宽舒的节奏,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学生从中亦会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文化
2、小创编《新自由探戈》 3、简单了解探戈舞特点
2、了解探戈音乐文化。 3、熟悉并会演唱《自由探戈》主
题旋律;在音乐中恰如其分的 拍击探戈节奏。
4、教师、学生再创编,改编《新 自由探戈》。
5、了解、模仿简单的探戈舞动作。 6、课后自主探索其他“探戈”节
奏。
1、用正确的情绪、适当的声音演
1、 欣赏、学唱加拿大民歌
以听觉为先导,从感知为切入点,鉴赏不同国家地区、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 熟悉并会演唱主题旋律,学会区分不同类型、风格音乐的节奏特点,并了解 其相关文化。 2、用听唱模仿与视唱结合的方式,运用较好的发声技巧与恰当的情感表达,独 立、完整地演唱《红河谷》等歌曲。 3、在讨论、实践与创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与独立创编、展示,与 同学分享创造的快乐。2ຫໍສະໝຸດ 【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预计三课时完成:
课时安排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
第一课时
1、《乡村路带我回家》、《故乡的
亲人》 《美国音乐文化》
2、《娱乐者》、《什锦菜》
3、《蓝色狂想曲》
1、 欣赏美国早期乡村音乐,感知 旋律与和声特点,黑人灵歌对 其的影响。
2、 知道作曲家福斯特的简要生平 及代表作品。
唱歌曲《红河谷》。
《红河谷》
2、用口琴吹奏《晴朗的天空》,体
2、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红河谷》 会切分重音的异国风情。
配伴奏。
3、学生为这两首乐曲配简单的打
3、学习《晴朗的天空》切分节奏。 击乐,比较两首乐曲的节拍、
节奏重音与风格的异同。
【单元教学评价与引导】
3
1、形成性评价是本单元的主要评价方式,把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 方法,贯穿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课内学习成果进行即时评价 交流。 2、将过程性评价、实践内容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音乐、 舞蹈作品的美感、情感及文化内涵等切入鉴赏美洲优秀文化艺术的方法。
第二课时 热情奔放——自由探戈
4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七年级第一 学期第三单元“美洲映象”。乐曲《自由探戈》是阿根廷作曲家“皮 亚佐拉”为大提琴和乐队(钢琴、六角手风琴、小提琴、贝斯、)所 作的艺术性很高的探戈音乐。音乐主题旋律连贯悠长,阿根廷探戈节 奏动感热烈,整首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激情。
“美洲映象”单元主要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美国音乐文化”,欣赏并 了解不同风格的美国音乐特点及文化背景。第二课时,“热情奔放——自由探戈”, 以《自由探戈》作品为主,熟悉并演唱音乐主题,了解阿根廷探戈音乐的节奏特 点、教师与学生创编《新自由探戈》,略知舞蹈特点及文化背景,继而激发学生 主动探究其他类种探戈的兴趣。第三课时,《红河谷》,本课时以学唱、演绎这首 加拿大民歌为主,旋律简单容易上口,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吹奏小乐器、编配打 击乐节奏增加审美体验。 【单元教学目标】 1、 听赏《乡村路带我回家》、《故乡的亲人》、《自由探戈》等一系列美洲音乐,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北美洲最重要的国家,美国的音乐文化,教材选择 了不同音乐风格,如乡村音乐《乡村路带我回家》;无伴奏合唱《故乡的亲人》; 拉格泰姆《娱乐者》;民谣《什锦菜》;爵士乐《蓝色狂想曲》;初步涵盖了美国 音乐的各种风格。南美洲则选择了阿根廷最重要的音乐类型探戈《自由探戈》作 为代表;墨西哥民谣《晴朗的天空》和秘鲁民歌《飞逝的雄鹰》。学生通过这些 作品作为切入口,可以进入一个色彩斑斓、充满异国情调的美洲音乐世界,感悟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所产生的音乐、舞蹈的世界性。 二、学情分析